《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李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不够尊重和理解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增强民族团结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分析。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数据展示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现状,引发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做法。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政治认同:通过视频和图片分析,增强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拥护国家民族政策的政治认同。
法治观念:通过史实资料和宪法规定的展示,知道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民族团结的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自觉增强热爱各民族的情感,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力量,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增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环节逻辑性强。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动设计环环相扣。
3、开发时政教学资源、贴近生活实际。积极开发利用时政教育资源,与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小课堂见大视野,教学资源来自于学生的原本生活,教师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又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拓展: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事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感悟,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并通过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扩散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我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目标议题四:
共铸民族共同体
究与分享:围绕“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话题,同学们打开了话匣子。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交流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目标议题二:
共谱民族团结曲
1、展示江孜保卫战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①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并肩抵御外侮。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表现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2、展示张骞出使西域、左宗棠收复新疆、江孜保卫战的图片,引发学生深度讨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团结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题目。
2.设计情景模拟场景。
3.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件,让学生分析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讨论题目,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5.拓展(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促进民族团结》(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促进民族团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框,本框有“民族大家庭”和“家和万事兴”两个板块。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培养学生祖国兴亡我有责的胸怀,形成家和万事兴的独有情怀。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民族地区的意义;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民族地区的意义;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让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培养学生祖国兴亡我有责的胸怀,形成家和万事兴的独有情怀。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和活动,制作课件。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整体思考知识与潜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部编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案《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一、教学目标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相互依存、手足情深;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国家才能和谐稳定,知道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文化繁荣所做的巨大努力。
能够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资料;能够分析、理解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国家才能和谐稳定、长治久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核心素养目标: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信息意识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二、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教材,是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进行编写的。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包括建设美丽中国);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教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与社会发展,明确奋斗目标,为下册明确国家国际地位与国际担当,树立肩负历史责任的理想信念奠定基础。
本单元第七课“中华一家亲”包括“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两个部分。
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帮助学生了解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休戚与共、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沟通交流、共同抵御侵略,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国家为促进民族发展,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繁荣民族文化。
三、学情分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在地理、历史以及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对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在八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时,有了初步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尊重少数民族同学、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各族人民是一家人。
学习这部分内容,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各族人民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国家才能繁荣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促进民族团结》是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7 课第一框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促进民族团结》第一目讲解了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民族政策,重落在“加强和巩固民族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第二目通过事实描述、原因分析,阐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重点落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立了以下目标:1、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基本制度。
3、知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过程与方法。
4、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依据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教学重点:理解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制度为保障。
教学难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
四、说教法、学法考虑九年级学生的情况,采用问题引导,学生答疑,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重难点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等指导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民族团结固始县张广一中殷俊(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地区原则及相关政策。
3、增加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4、作为青少年应该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教学难点: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与学生一起走进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
并设置问题:你能从这首歌中找到哪些民族?我们所在县区有没有少数民族?说出你了解有哪些少数民族?同学们各抒己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节《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八年级下册时了解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新型民族关系,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来学习促进民族团结。
本课主要学习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政策,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以及青少年在促进民族团结时可以如何去做。
为后面的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国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课教材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由浅入深,内容有延展性,为师生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从个人能力看,学生具备了一定合作探究、辩证分析能力。
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总体来看,九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问题认识不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活动和探究分享,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关系,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学习党和国家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举措。
2.能力目标: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学会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加强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坚决同民族分裂行为作斗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自觉。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4.教学难点:提高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认识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1.教法:多媒体演示,展示问题情境,引导讲解5.学法: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更好的掌握(二)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3分钟)6放视频《56个民族齐聚一堂,喜迎国庆》提问: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民族团结的含义:教师向学生解释民族团结的概念,即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4.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但在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交流过程,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5.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对国家、民族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在面对民族矛盾时,可能存在情绪激动、认识偏激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理性思考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民族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存在理解不深、认识片面等问题。因此,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概念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其重要性、内涵和具体实践方法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引导、深化。
5.情感教育,价值观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理性思考能力。
6.课后拓展,延伸学习:布置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3.设计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就民族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培养他们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的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感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以及国家采取的措施维护民族团结。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民族知识,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感情。
3.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能力和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感情,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能力和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实践教学法:学生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如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民族团结知识竞赛题目、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等。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如: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参加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材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对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教材内容包括: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举措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积极参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民族团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不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民族团结实例较少,对于如何具体做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明确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掌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举措。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举措。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模拟民族团结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材。
2.案例材料: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文章、图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简要分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9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7课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促进民族团结》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明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3,懂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辩证白观点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理解维护民族团结最终落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
2,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维护民族平等。
重点;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的举措。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音乐感染法、教师讲授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一)导入新课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国长期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你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吗?你知道我国的民族国情、民族政策吗?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
(二)新课教学促进民族团结(板书).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那么,你知道我国民族是怎么分布的吗?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师:旧中国民族间不平等,民族间存在压迫,民族关系紧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阅读92页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师: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促进民族团结》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对国家民族政策的认同感。
2.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
健全人格:1.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包容心态,促进学生形成和谐、友善的人际交往品质。
2.通过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和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责任意识:1.使学生明确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其在保障少数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将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提问学生从歌曲中能感受到什么?歌曲中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构成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2.展示一些各民族特色服饰、舞蹈或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属于哪些民族,并提问学生对这些民族的了解有多少?激发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促进民族团结。
(二)讲授新课1.我国民族大家庭概况(1)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讲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如蒙古族建立元朝、满族建立清朝等,同时强调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案例视频、展示图片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交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和图表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资料。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2《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认知,但对于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理解不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动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动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如何在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
2.难点:引导学生从内心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民族团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和理解。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民族团结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民族团结案例材料。
2.准备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方案。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族团结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的民族团结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加深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时刻维护民族团结。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团结的内涵、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和思维能力,但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内涵,学会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族团结的内涵、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呈现。
2.设计好教学PPT,明确教学内容和流程。
3.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
同时,呈现一些反面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破坏民族团结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文字;
③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④努力学习,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
课堂小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同心掬得满庭芳”,只有各
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
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说出本节课
自己学会什
么
归纳知识
当堂达标见课时训练认真做题通过训练,提
高学生对本节
知识的理解和
运用
板书促进民族团结
1、民族大家庭
2、家和万事兴。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案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制度。
能力目标理解促进地区共同繁荣和民族地区进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少数民族大发展的事实说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义务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重点重点:理解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制度为保障。
难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
教学方法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附《中华民族歌》)中华民族兄弟多,五十六族齐欢歌。
汉壮蒙古维吾尔,藏回朝鲜哈萨克;苗彝布依鄂伦春,满侗哈尼塔吉克;瑶白傈僳达斡尔,黎傣土家鄂温克。
东乡仫佬珞巴土,布朗纳西高山畲;拉祜仡佬水阿昌,撒拉毛南佤锡伯;普米德昂羌保安,门巴裕固怒景颇;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京基诺;独龙赫哲俄罗斯,团结奋斗建祖国。
2.设问: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从《爱我中华》中感受到中华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3.学生交流。
4.教师引言: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富强,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知识点一民族大家庭1.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__汉族__为主体,__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__的民族分布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__平等__、民族__团结__和各民族__共同繁荣__的基本原则,将_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__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__平等团结互助和谐__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加强和巩固__民族团结__,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知识点二家和万事兴4.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5.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我们作出了哪些努力和贡献?(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探究一:探究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公开课教学设计_3
课题
《促进民族团结》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解读
理念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本课程设计理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一项公民的基本义务。更深刻的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学习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意义?
感受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正确认识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意义。
增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情感。
活动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圆中国梦
图片:少数民族灵活就业。
视频:《韦丽清姐妹》
互动小游戏:找出教育、农业、医疗等措施。
互动:新秀学校两处壮族标识?
解
读
教
材
内容目标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2.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义务意识,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能力目标
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能够增强义务意识,甄别行为,落实具体行动,达到学习目标。
活动三:民族平等我感受
图片展示:民族团结柱
图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