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2022年统编版语文九上《我爱这土地》导学案(精品)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链接材料作者简介: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风格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阔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设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一、自主学习1、填空《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2、请用“\〞划分、标注以下诗句的朗读节奏假设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法指导】第一步:(定向自学)先学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独立完成导学案定向自学的内容。
第二步:(小组讨论)先自学再对学后群学,尝试解决“合作探究”中的学习任务,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求助老师或其他组的同学。
第三步:(全班交流)各小组语文组长合理分配展示和点评的任务,没有任务的同学继续探讨并整理导学案,并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整理出来,以便在交流时解决。
第四步:(归纳总结)梳理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受到启示。
第五步:(拓展延伸)独立完成“拓展延伸”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我会说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二、定向自学1、走近作者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
浙江金华人。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 9 部诗集。
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2、自由诵读,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 吹刮.( ) 4、课文哪几句诗使用了排比修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下面诗句朗读时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6、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7、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三、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我爱这土地-艾青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我爱这土地-艾青》导学案
一、课前准备
1.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艾青的相关资料,包括他的生平、代表作品等内容。
2. 准备PPT或其他多媒体资料,以便展示艾青的诗歌作品和相关图片。
3. 准备教室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二、导入
1. 利用PPT展示艾青的生平宁代表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以问题导入,如:“你们对艾青有何了解?他的诗歌作品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思考。
三、进修目标
1. 了解艾青的生平宁代表作品。
2. 理解《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进修过程
1. 进修艾青的生平宁代表作品,包括《我爱这土地》等。
2. 分析《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展开对这首诗歌的深入解读,分享各自的看法和观点。
4. 引导学生欣赏艾青其他的诗歌作品,让他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室练习
1. 阅读理解:请学生阅读《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回答相关问题,检验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2. 诗歌赏析: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艾青诗歌进行赏析,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六、教室总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艾青的重要性和他的诗歌作品对我们的影响。
2. 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七、作业安置
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和写作。
2. 继续了解艾青的其他诗歌作品,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和分享。
九年级语文《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课题:2.我爱这土地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1.作者简介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__。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背景资料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3.字词积累汹涌..( )嘶哑.( )4.教师深情地范读全诗。
5.学生自由诵读,注意停顿与节奏。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参考答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所依。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3课《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03《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把握诗中的意象,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
3.了解作者与作品相关文学知识。
4.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重点难点】1.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抒发情感的方式。
2.把握诗歌感情基调,体会诗歌爱国之情。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艾青(1910—1996),原名 ,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的、、。
第一部诗集《》、长诗《》是他的成名作。
2.背景资料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
作于1938年11月。
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嘶.哑(sī) 汹涌..(xiōnɡ yǒnɡ)黎.明(lí) 腐.烂(fǔ)(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声音沙哑。
(嘶哑)(2)(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汹涌)(3)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黎明)(4)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腐烂)4.默写诗句(1)假如我是一只鸟,。
(2)这的土地(3)这的河流(4)这的风(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四、整体感知1.试着给这几个长句标出重间和节奏:请用“/”标出节奏,有加点标出重音。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本诗两节分别写什么内容,简要用诗中词语概括?3.请找出诗中的意象?请写出意象的象征意义。
五、质疑问难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法指导】第一步:(定向自学)先学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独立完成导学案定向自学的内容。
第二步:(小组讨论)先自学再对学后群学,尝试解决“合作探究”中的学习任务,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求助老师或其他组的同学。
第三步:(全班交流)各小组语文组长合理分配展示和点评的任务,没有任务的同学继续探讨并整理导学案,并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整理出来,以便在交流时解决。
第四步:(归纳总结)梳理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受到启示。
第五步:(拓展延伸)独立完成“拓展延伸”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我会说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二、定向自学1、走近作者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
浙江金华人。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 9 部诗集。
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2、自由诵读,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 吹刮.( ) 4、课文哪几句诗使用了排比修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下面诗句朗读时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6、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7、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三、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导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风貌和人文风貌。
2.理解并运用叙事、描写、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手法。
3.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情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预习指导:1.自然风貌:经过三十多年的自然保护,原始森林、珍稀野生动植物、山清水秀的林区风光、多姿多彩的草原景象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自然遗产。
2.人文风貌:中国是一个拥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民族,使得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中,创造了悠久而璀璨的人文景观。
3.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祖国各地自然风貌、人文风情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阅读导引:好的文章总是引人入胜,无论是描写诗情画意的自然美景,还是讴歌民族英雄事迹的人文佳话,在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之间,掌握着读者的心灵开关。
因此,我们在阅读《我爱这土地》时,不仅要留心其中的词语和句式,还要深思文化内涵和后续情感的升华。
四、提高阅读效果的几个方法:1.熟练运用词汇、句型,并进行分类总结。
2.尝试通过语言的表面意义来理解文章,进行语感的短暂感悟。
3.注重领会语言所承载的意义,明确读者能获得的信息和情感,增加理解的连贯性。
4.将课文与身边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尝试在话题上进行学习和交流。
五、思考题:1.描写一下你所在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2.在你的印象中,哪些景点和民俗风情最具有特色和魅力,如何来表达它们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3.请用你的话来描述本文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六、延伸阅读:1.《未来的文学》2.《中国文化史》3.《我的母亲》4.《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以上四本书大家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进行独立阅读,增强语文的涵养和思维的开拓。
总之,《我爱这土地》是一篇极富韵味、朴素而深情的随笔,文中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珍视,无疑是现代青年必备的优秀阅读素养和精神内涵,所以,我们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升华总之,《我爱这土地》这篇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是我们应该一直坚持的核心价值观。
语文部编人教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优秀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初三年级语文组设计人: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通过重音和节奏,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2.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情感。
【重点难点】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情感。
【关键问题】【学法提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问题发现法【知识链接】1、艾青(1910年~1996年)现代诗人。
本名蒋海澄,字养源,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
2、《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
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教师预设】1、生难字词(1)字音嘶.哑()汹.涌( )黎.明( )腐烂.( )2、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主要通过哪些词语或形式表现出来?3、这首诗中主要有哪些意象?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4、通过这些意象,作者想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问题】1.2.【多元评价】《我爱这土地》问题训练-评价单初三年级语文组设计人: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年月日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地之子李广田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姆的怀抱。
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生长又死亡。
我在地上,昂了首,望着天上。
望着白的云,彩色的虹,也望着碧蓝的晴空。
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
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13.《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含答案)
13.《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歌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并灵活运用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2、结合写作背景,深刻领会诗歌的主题。
预习案朗读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
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第七步:背诵全诗。
快乐链接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及答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及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链接材料作者简介: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一、自主学习1、填空《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着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2、请用“\”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爱这土地-艾青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我爱这土地-艾青》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人艾青以及他的代表作《我爱这土地》的背景和意义;2.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土地的热爱;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4. 提高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导学内容】1. 诗人艾青简介;2. 诗歌《我爱这土地》赏析;3.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艾青的简介视频或者介绍艾青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主题,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宁创作背景。
二、进修诗歌《我爱这土地》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阅读全文,感受诗歌中的深厚爱国情怀;2. 分段解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义和情感表达;3.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1. 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有哪些?这些意象代表了什么?2.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四、探讨主题和意义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哪些情感和思想?2. 你认为诗歌《我爱这土地》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对祖国和家乡有何感想?五、总结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进修,你对艾青及其代表作《我爱这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吗?你对爱国主义有何新的认识和感悟?【课后作业】1. 回顾教室进修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艾青和其其他作品的信息,做一次简短的介绍。
【拓展延伸】1. 了解其他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比如《黄河颂》、《赤壁怀古》等,进行比较分析;2. 通过朗诵、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懂得珍惜祖国和家乡,传承爱国主义情怀。
愿我们的学生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13 我爱这土地艾青流渡中学严庄坤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意象,理解作品的内涵。
2.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感受和学习作品中浓烈的爱国之情。
重点难点:1.领会象征等手法的运用2.理解作品的炽烈情感和深刻含义自学指导:一.知识性问题1、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后的1938年,国土沦陷,民族处在危亡的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作者介绍:《我爱这土地》选自_________,作者艾青,原名____________,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的诗人,成名作______________主要诗集有:____ ___、__ ___、__ __等。
二.巩固性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
嘶.哑()喉咙.()汹涌.()腐.()烂吹刮.()温柔. ( ) 2.解释下列词语。
嘶哑:汹涌:止息:温柔:深沉:激怒: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①、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②、诗人对土地是怎样的一种感情?③、诗人的意象具有特别的含义,其中“土地”“河流”“风”“黎明”分别象征了什么?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表达了什么?④、诗人为什么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而不用“清脆”“悦耳”这一类的词语?⑤、“——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鸭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⑥、诗歌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三、质疑性问题,总结提升1、这首____________诗,以______________的手法,抒发对饱经磨难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之情。
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_作为意象,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语言凝练,含蓄。
2、阅读课后第四题刘湛秋《中国的土地》一诗,试与课文相比较,说说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作者简介: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链接材料】2——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1、填空《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二、探究展示: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
4、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5、“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6、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三、练习反馈:
阅读《善良的心》,完成后面习题。
善良的心
王建兰
①开春,他把自己像种子一样随意撒在一个海参养殖场。
多次求职碰壁,无奈只能像现在这样以一个民工的身份被雇用。
尽管他的专业就是海水养殖,可是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谁能相信他,敢把动辄百万元的海参养殖池交给他?
②秋天,突然接到了母亲因脑出血要做开颅手术的电话,他惊得魂飞魄散。
独自把他和弟弟抚养成人,又殚精竭虑供养他上大学的母亲,是他生命的全部。
他忐忑不安地站在老板面前,卑微得像根草。
他想支走半年的工钱,又嗫嚅着,乞求老板能借给他几千元钱,只要能救母亲的命,他自当竭尽全力为老板打工抵债。
出乎意料,老板似乎没有半点迟疑,为他筹措了一万元钱。
他怀揣着这份温暖,一刻也不敢停留,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凭据。
临上火车,他对驱车来送他的老板递上欠条,不料被老板挡了回来:一百个欠条和誓言也抵不过一颗善良的心。
他听了,心动如潮。
他把那张欠条藏在贴身的内衣中,同时收藏起的还有一份感动
和厚重的情谊。
③半年过去了,再也没见到他的踪影。
年终工友们领工资时有人提起了他,言语里除了对他的不屑,更多的是对老板过分善良的感喟。
直到这时,老板才恍然想起,他的确是好长时间没有一个电话了。
④年关逼近,打工的人还在回家的途中,不料这时候他回来了,带着成年的弟弟,背着半身不遂的母亲。
他告诉老板,母亲的病刚稳定,知道现在这里正是缺人手的时候,就急急地赶来。
他一家人执意要住在海边的一所简陋的屋子里,说晚上可以顺便守棚看护,多双眼睛,会少些不必要的损失。
⑤就在这一年的元宵节,当人们还沉浸在欢庆的气氛中的时候,四十年一遇的风暴潮轻而易举地把养殖户多年经营的梦想和希望打得支离破碎。
天刚放亮,一宿未眠的老板踏着厚厚的大雪跌跌撞撞赶往场里去,对于海中围堰的养参大池,老板不抱什么幻想,只奢望着老天能留给他一线生机,保住海岸边的育苗大棚。
大棚里有越冬的参苗,倘若大棚被风吹走,参苗将全部被冻死。
⑥蓦地,老板在一片歪七竖八的大棚周围,看到一个还倔强地站立的大棚,仔细辨认,那分明就是自己的大棚啊。
他狂奔过去,近看才明白:不是老天保佑他,而是人在助他。
加固在大棚上的一道道绳索,堆放在周围的一袋袋沙包,都是那兄弟俩所为。
那价值几十万的财产,硬是被兄弟俩舍命保护下来了。
他想象不出那兄弟俩在暴风雪中干了多长时间,更不敢想那样恶劣的气候,即使出再多的钱,又有谁会不惜冒着塌棚的危险来守候加固?
⑦老板急于找到那兄弟俩。
劫后的海滩,一片狼藉。
许多人在奔跑着,整篮子地捡拾被浪卷上来的海参。
想到那兄弟俩近水楼台会拾到许多海参,也算是对他们冒死守住大棚的一种补偿吧,老板心里稍感宽慰..。
转身走进大棚,老板惊住..
了,那兄弟俩正在棚里为苗池换水。
“怎么不去捡海参?别人都捡发了。
”
⑧他说:“池里盐度太低,并且缺氧,不赶紧换水,参苗会大批死亡,损失的就不是捡几千元海参的价钱了!对了,最好赶紧投放一些光合细菌……”老板诧异地看着他:一个民工能说出这些专业术语来?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自己学的就是这个专业。
⑨在那场风暴潮中幸存的育苗大棚成了老板最骄傲的资本和财富。
老板逢人便夸他的仁义和忠厚,称他是少见的好人,是难得的人才。
那棚里的参苗成了抢手货,早已被高价预订一空。
还有养殖户打他的主意,悄悄地“递高价”想挖老板的墙脚,却被他断然拒绝了。
他说,不是自己有多么高尚,只不过是“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啊。
⑩这是个真事,老板是我哥,每遇别人有求之事,哥总是倾力相助,还现身说法告诫我要与人为善,他说:“做生意,有投入不一定会有回报,唯有善举和爱,可以循环,无论投入多少,冥冥之中总会有回报,要么是平安如意,要么是逢凶化吉。
即便没有奇迹出现,也会收获快乐,得到愉悦和心安。
”(选自《青年文摘》20XX年8月,有改动)
1.本文既写了一个年轻大学生在工作之初经历的几件事,也写了他当时的心理。
阅读第①至⑧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2.阅读第⑦段,揣摩老板“宽慰”和“惊住”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宽慰:
(2)惊住:
3.结合全文,从老板和大学生两方面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以及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限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