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四章课件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文档资料
2. 拉丁美洲:一个戏剧
1945~1980年:经济增长时期
取得了长达30 多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5.6%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2.8%;
战后通过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奠定了拉美各 国的工业基础, 部分国家甚至进入新兴工业国的行列, 生产体系和社会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但也带来严重弊端: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增长缓 慢;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失业突出;国内产业结构畸形 发展 ;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 。
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增长也不平衡。
1. 亚洲:一个奇迹
在从1950年开始的半个世纪中,亚洲 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经济增长率始 终保持在8%以上,超过了所有其他地区。 经济增长表现突出的一部分国家被麦迪逊称
为复兴的亚洲,在其他文献中这一现象也常
常被称为“东亚经济奇迹”。
பைடு நூலகம்
(1)亚洲经济增长的特征
(1)贫困,非洲的标签
贫穷和经济停滞或下降是非洲的主要特征。
1980年非洲的人均GNP为770美元,而2019年仅为480美
元,成为在过去的20年中人均收入降低的为数不多的几个 地区之一。 撒哈拉以南地区平均50%的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北非 只有20%,大约30%的非洲人口被归为极度贫困人口。 50%的农业人口和4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贫困中。
在危机爆发的1982年,拉美国家的债务占GDP46.9%。
在反危机中逐年上升,到了1987%达到66%。
危机与改革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面临拉美债务危机时的主要政策核 心是“保护国际金融体系”。
债权人的援助以拉美债务国更大幅度地开放金融体系、开
放资本市场、开放货币汇率市场为条件。这就是所谓“华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
《发展经济学》全套课件第一部分:导论一、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提高社会福祉等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强调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分析。
二、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发展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许多国家刚刚摆脱殖民统治,面临着重建经济和社会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发展经济学这一学科。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
三、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1. 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主张通过自由市场、私有产权和对外开放来实现经济增长。
2.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如市场失灵、资本短缺、技术落后等,需要政府干预和引导来实现经济发展。
3. 新制度主义发展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4. 新增长理论:关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张通过教育和研发投资来提高经济增长率。
四、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1. 定性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2. 定量分析:利用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3.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4.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强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最新第4章-发展经济学结构变化教学讲义ppt课件
其中
Yˆ
Y Y
为产出增长率
而为农业产出占全国产出的比重
YA LA Y L
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按照上面的式子,对1992-2009年间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分 解
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92-2009)
城市化
城市化的度量 城市化是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既包括人的转移和 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包括地理意义上的转换(如地表面貌的 改变和空间分布的变化等)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中国过去的统计一直采用户籍人口的标准度量城市化,即 拥有城市户口的人才被算作城市人口。 这种方法在过去是可行的,因为在城市居住却无城市户口 的人口几乎没有。但现在这种方法有很大问题,因为城市中 有很多人并没有城市户口。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结构变化的原因 •技术进步率的差异(续):
✓ 当工业发生技术进步的时候,一个是工业品相对价 格下降,工业挤出劳动力;另一个是劳动力边际产 出提高,工业吸收劳动力。
✓ 在经济发展初期,后一个力量更大,因此工业占比 上升;在经济发展的后期,前一个力量更大,因此 工业占比下降。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出)为 工业劳动生产率为 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 工业的比重为 全国劳均产出为
YYAYI(1)
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两部门模型
对上式进行求导
d Y d Y A
d t d t
Y A d d t d d Y tI( 1 ) Y Id d t
记 Y dY 有
卡尔多事实
• 一般而言,工业比农业和服务业更加密集地使用资本,因 而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之间的比例最高。
• 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劳动力从劳动收入占比较高的农业向 劳动收入占比较低的工业转移,与此同时,工业产值的占 比也上升,因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C d 0 t x
e I1 C2 C1 C3 d b I2
I4 I3
b'
C
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
发达国家出生率低是由于这些国家养育子女的成本很大。首先,发达国家的 高度竞争的环境迫使父母亲为了子女找到一个好工作而不惜对他们进行智力投 资。其次,在发达国家中,妇女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很高,这就增加了在家里 抚养子女的机会成本。第三,发达国家的父母亲年老后一般不需要子女赡养, 同时子女一般在上学年龄是没有为家庭挣钱的机会的。这就增加了养育子女的 净成本。除了成本大之外,发达国家的生育观也随经济进步而发生了变化。发 达国家医疗卫生技术发达,儿童死亡率很低,这就免去了为保证得到一定数目 的子女而多生一些孩子的忧虑。结果,家庭对孩子数量的偏好和需求就减少了。 此外,在发达图家中,“多子多福”,“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已不存在, “及时行乐”的观念越来越强,父母亲不愿为哺养孩子而劳神费时,从而减少 了对孩子的偏好。 与此相反,在发展中国家,出生率很高的原因是养育子女的成本低廉。由于 教育落后,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很少,妇女受教育和参加工作的机会很少,子女 从小就可以帮助家庭创造收入,父母年老后因无养老金不得不依靠成年子女赡 养。此外,由于死亡率下降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还没有 发生明显的改变。“多子多福”、“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地存在 于贫苦的人民的心里。 上述分析同样适用于具有鲜明二元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和乡村。在 现代化的城市地区,生育率较低,是因为城市居民养育子女成本较大,对子女 的偏好较小;在落后的乡村地区,生育率较高,是因为农民养育子女的成本较 低,对子女的偏好较大。这一点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焦点何以在农村。
第四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早期西方经济发展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了人 力资源的重要性。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转而注意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甚至有人把它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断言:“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 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 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 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英国经济 学家哈比森(F.H.Harbison)则说:“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人力资源 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 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 一个国家如果不 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 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 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从数量上说,大量的人力 资源处于不得其用(underutilization)的状况,从质量上说,大量的劳动者素贡 很差。
第四章 经济增 长《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0世纪50年代,索洛对哈罗 德—多马模型做出了修正, 其增长理论被称为新古典增 长模型或索洛模型,有时也 与另一位学者斯旺的贡献一 起被称为索洛—斯旺模型。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一)总量生产函数
假定总产量Y是由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生产出来的,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技术进步
假定技术进步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了纳入技术进步因素,我们 将生产函数改写成 Y=F(K,AL) 其中A即为劳动生产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简称为有效劳 动)。这一新生产函数表示Y决定于资本K的数量和有效劳动量AL。
假设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这一类技术进步被称 为劳动扩大型(labor augmenting)技术进步,设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 λ。于是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 n+λ。
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资本的稳态水平,以 k*表示。
图 4-1 投资、折旧和稳态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 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 要走向稳态。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假定经济从稳态开始,储蓄率为s1 ,资本存量为k1*,储蓄率从s1提高 到s2,使sf(k)曲线向上移动。在 初始储蓄率为s1和初始资本存量为 k1*时,投资量恰好补偿折旧数量; 储蓄上升后,投资增加,超过折旧 ,因此,资本存量将逐渐上升,直 到经济进入新的稳态k2*为止。此时 ,资本存量和产出量水平都比原来 的稳态水平要高。
第四章 经济增长
•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贫困 《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平等程度趋于下降。
横轴表示人均GNP,纵轴表示基 尼系数。
倒U型曲线表示,当收入水平上
图示 升时,基尼系数首先增大(收入
差距扩大),当收入水平上升到 一定程度时,基尼系数达到最大 后开始逐渐变小。
个人(或家庭)收入分配素收入分配,即功能性收
入分配。
第二组箭头表示生产要素的收入,是如何转移到 家庭,从而形成个人(或家庭)收入分配的。
要素收入的流向及其大小取决于家庭是否拥有这一要素、拥有多少,以及要素价格。
3
政府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取得平衡
涵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所有者按照要素边际产出贡献大小得到要素 的相应报酬(或收入):劳动者得到相应的工资,资本家得到相应的 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到相应的地租。
2
(二)个人收入分配
大凡讨论收入分配问题,基本上都是涉及到个人的收入分配问题,即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财富中所占有的份额:占有的社会财富较少, 就说该成员较穷;占有的社会财富较多,就说该成员较富,涉及的主 要不是经济效率而是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
问题
在完全平等线和完全不平等线之间,如果有两条不同的洛伦茨曲线,如 何比较两者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洛伦茨准则:
如果一条洛伦茨曲线每一点均落在 另一条的右侧,那么前者比后者的 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也就是,当收入分配状态 (x1,x2……xn)的曲线的每一点均 落在(y1,y2……yn)的曲线右侧, 则I(x1,x2……xn)>I (y1,y2……yn)。
个人拥有资源不同,得到的收入和财富不一样,会有一个累积性效应, 即掌握资源多的人获得的收入和财富将会越来越多,掌握资源少的人 获得越来越少,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
第四章 市场化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4.1市场化与市场经济
商品化、市场化与市场经济
商品化是指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 市场化:狭义的含义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产品的生产与交换活动以及调节
上产要素的流动;广义的含义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切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一般意义上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的核心
内涵是市场机制。
1
4 市场化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市场化
发展中国家经济市场化是在西方国家殖民掠夺和海外扩张的过程中被迫产生和 进行的。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互补的。
2
4 市场化略选择
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改革的思想; 1984-1986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受到市场经济拜金主义和市场拜物教的侵蚀,腐败现象未得到有效 遏制,商业贿赂成为经济运行的潜规则,社会弱势群体日益边缘化, 对社会稳定不利的因素不可低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 的价值体系和社会道德亟待构建。
8
4 市场化理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市场化改革
科学发展观具体规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宗旨,回答了为谁发展、 靠谁发展、实现什么目的问题;
4
4 市场化理论
渐进式市场化改革
从农村改革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 先着力发展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的非国有制经济,而后重点推进国有经
济的改革; 对国有企业改革先进行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后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
改革; 先发展商品市场,然后着重发展要素市场; 价格改革先调后放,调放结合,并逐步同国际市场价格相联系; 生产、流通、价格等都出现计划内外双轨制,然后向市场单轨制过渡; 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改革开放先行一步,逐步向内地推开,实现全方
发展经济学课件第四章收入分配
库兹涅茨指数: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 份额,最低值是0.2
阿鲁瓦利亚指数:40%最穷人口的份额, 最高0.4
收入不良指数:最高收入20%人口的收入 份额与最低收入20%人口收入份额之比
各国收入分配案例
韩国 巴西 斯里兰卡 印度
三、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
教育-生育决策机制 社会稳定性机制 市场规模机制
不关注功能分配的原因?
没有考虑决定要素价格的非市场力量 需要了解收入为什么以及怎样向某些人群
聚集的,个人收入不仅包括个人劳动所得, 还包括来自财产的收入 开展中国家处于经济构造的转型期,现代 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落后地区和先进地 区并存,收入分配倾向现代部门和兴旺地 区,造成收入分配在一段时期越来越严重
2、社会稳定性机制
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一方面使得大量 低收入者在面对少数非常富有的人时,会对 社会经济现状产生不满,要求进展重大社会 变革,进而带来政治体制的不稳定,导致法 律和相关法规的短期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对 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不平等促使低收入者去从事犯罪、 暴力及其他破坏性活动,威胁到产权,使投 资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
时间 基尼系数 1980 年 0.23 1985 年 0.341 1990 年 0.348 1995 年 0.389 2000 年 0.417 2005 年 0.4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亚行揭露:中国基尼系数扩大到0.473
己到达拉美平均水平,勇夺亚洲冠军2007年8月8日,亚洲开发银 行发表了?减少不平等,中国需要具有包容性的增长?的新闻稿并公 布了?亚洲的分配不均?的研究报告,在22个纳入亚行研究范围的 国家中,中国勇夺贫富差距之冠,
经济增长最终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纵向的“涓 流效应〞和横向的“扩散效应〞,增长之前就进 展再分配难行得通,会严重抑制经济主体的活力, 阻碍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1.2 1 0.8 0.6 0.4 0.2 0 0~1000 1000~1820 1820~1998
人口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世界总和
7000 6000 5000 4000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世界总和
人口规模(M)
3000 2000 1000 0 0年 1000年 1820年 1998年
●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
(1)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到1998年,人均产值相当于1820年 的8.5倍,同期,世界人口增长了5.6倍。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
• • • • (2)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增长速度差距悬殊; 地区间的经济表现存在很大差距。 麦迪森将各国分为两组进行了比较。 A组包括西欧、西方衍生地区(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日本。 • B组则主要包括剩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重影响了拉美各国的持续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萦绕不去的危机,这些处于恶性通货 膨胀和财政危机边缘的经济必须大规模收缩。这进 一步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增长。
1870年以来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 三个阶段
• 1870~1930年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阶段;
• 1930~1980年
–进口替代工业化内向增长阶段;
• 1980(有的国家从70年代中期算起)至今
1. 亚洲的经济奇迹
●
亚洲经济增长的特征:
外向型经济 高投资 低通货膨胀 稳健的财政政策
二、20世纪后半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
1. 亚洲的经济奇迹
世界银行1993年的研究报告认为,东亚诸国经济增 ● 长的成功与各国在下面几方面的努力分不开:
1、投资和政府政策
--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第四章 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方面对生产率有直接 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还有提高劳动和 物质资本生产率的外部效应,从而保证 了要素收益递增。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三)研究与开发(R&D)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与开发(R&D)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R&D可以分为工 艺创新和产品创新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的融合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而发展经济学主要以不发达国 家为研究对象。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打破了这种划分。
• 新增长理论研究的问题是一些国家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富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增 长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快,这就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融 为一体了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技术进步
假定技术进步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了纳入技术进步因素,我们 将生产函数改写成 Y=F(K,AL) 其中A即为劳动生产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简称为有效劳 动)。这一新生产函数表示Y决定于资本K的数量和有效劳动量AL。
假设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这一类技术进步被称 为劳动扩大型(labor augmenting)技术进步,设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 λ。于是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 n+λ。
4
成熟阶段
5
大众高消费 阶段
6
追求生活质 量阶段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起飞”是罗斯托阶段论的中心概念,是社会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变
起
高投资
• 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 到10%以上
发展经济学课件 (4)
第三节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二、自由贸易
Ø 保护主义仍在当今世界上广为蔓延 Ø 米德的“修正的自由贸易”所主张的并不是无条件的自 由放任.而是一种有监督的、自由的国际经济秩序。 Ø 近年来许多国际会议和机构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研究并 强调对外政策的协调。
知识小结
p 本章主要研究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 相关的理论。 p 本章重点介绍了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贸易条件 以及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 p 本章提出了贸易保护的不利影响,指出自由贸易 的真正含义应当是“修正的自由贸易”。
Ø 外贸乘数原理:
ü 假设:C代表消费;S代表储蓄; 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 T代表政府收入; X代表出口; M代表进口; Y代表国民收入; ü 外贸乘数表示为:
K
F
=
S M + Y Y
1
=
Y S+ M
即外贸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倒数。
第一节 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ü 本章重点 ü 第一节 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ü 第二节 比较优势与贸易条件 ü 第三节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ü 知识小结 ü 关键词 ü 思考题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
ü 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ü 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 ü 传统贸易理论与现代贸易理论 ü 新贸易理论 ü 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
ü 外贸乘数原理的政策含义是: • 第一,发展中国蒙砬该积极扩大出口。 • 第二,应该使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人中有较大的部 分用于购买本国的产品。 • 第三,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只有在能引起投资、 生产能力和供给增加的情况下,才能推动经济持续 增长。 • 第四,世界进口总值增加的前提条件是外贸乘数发 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兹涅茨曲线
25
05
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 的途径
26
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经济机制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因而平均消 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收入不平等增加、收入向高收入者集 中,则全社会的消费倾向就会下降。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乘数理论,消费倾向越高,经济运 转速度越高,则经济增长也越快;因此,收入不平等 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23
库兹涅茨曲线
从政治角度来看,库兹涅茨曲线和民主化有关。在十 九世纪,西欧经历了民主化的过程,其特征是精英向 普通百姓让渡权利,政府的决策不再被少数精英垄断, 而是要通过民主的程序由民意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再分配就会增加,普通人得到更 多的机会提高教育水平,从而导致收入不平等的下降。
24
19
收入分配恶化的原因
按照一般预算口径统计,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国 GDP的22%,但按照全口径计算,则达到三分之一。
照此计算,2011 年政府全口径财政收入应该接近 16万 亿元。然而,政府把 40% 以上的收入用在了基础设施 投资和各种生产性及科研活动上,直接用于民生上的 支出比例很低(Chen and Yao, 2011)。 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一半,但支出只 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0%以下; 地方政府的支出需要靠预算外收入和中央政府转移支 付弥补,然而,在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中, 60% 以上 是税收返还和项目转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方得 到的越多,人为地拉大了地区差距。 20
27
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经济机制
较高经济增长的一个前提是形成一个“大众消费”市 场,这样市场容量才会足够大,大规模生产才有可能。 而富人的消费往往追求高端小众产品(譬如手工打造 的劳斯莱斯汽车)而不是低端大众产品(譬如流水线 上生产的福特汽车),收入向富人的集中因此会
28
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
14
收入分配恶化的原因
15
收入分配恶化的原因
城市具有规模经济,集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集聚并不必然导致收入差距;如果所有的要素流动都 是充分自由的,则集聚的效果是同时提高各种要素在 全国的整体回报率。 资本在一国内部的流动基本没有限制,因此很容易集 聚到城市地区;而劳动力的流动总是要受制于一些非 经济因素,如家庭、文化和社会认同等等。 由于这个差异,城市居民所拥有的资本就会高于农村 居民所拥有的资本,从而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
34
06
不平等和中等收入陷阱
35
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 2006 )》提出了“中 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
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 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 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 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典型国家:东南亚、拉丁美洲
04
库兹涅茨曲线
21
库兹涅茨曲线
西蒙· 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研 究英国的历史数据的时候,发现英国的收入不平等和人 均收入之间呈现一个倒U型关系。
当收入较低的时候,不平等程度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提高, 当收入超过一定水平之后,不平等程度随着收入的增加 而下降(Kuznets, 1955)
36
中等收入陷阱
37
中等收入陷阱
达到中等收入之后,剩余劳动力和其它未加充分利用 的资源全部被动员起来,单纯的资本积累必然面临边 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不再能够支撑一个国家的持 续经济增长。
其次,低技术产业的发展达到饱和状态,其它低收入 国家加入竞争行列,挤压本国低技术产品的国际空间。 第三,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没有跟上,从而使 得产业升级后继乏力。
3.1倍,全球之首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
13
收入分配恶化的原因
个体差异可以反映在智力、家庭背景和社会网络等因素 上。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些差异被国家的强制分配所抹平;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个体的成就越来越经由市场而 不是国家而获得。 教育差距是个体差异之一种,但是,它比其它个体差异 的影响更大。 根据学者的研究,我国的教育回报率提高得很快,目前, 初中以上每增加一年教育,收入就会提高 10% ( Li, Liu and Zhang, 2012)
38
中等收入陷阱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大都是不平等程度很高的国 家,如拉美在上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不平等会导致一个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 阱呢?这里的问题的症结是,我们要同时解释为什么 不平等在早期没有阻碍经济增长,而到了中等收入的 时候却可以阻碍经济增长。 解释:不平等可以通过妨碍低收入者提高教育水平而 限制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却不会阻碍低收入国 家的经济增长。
33
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政治机制
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政府必须面对强势集团的挑 战,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政府就必然要把更多 的资源分给强势集团,但是,强势集团的生产力未必 比其他集团的高,从而会发生资源的错配。
相反,在一个平等的社会里,不同群体之间可以保持 均势,政府因此无需照顾任何群体,从而会更关注经 济增长,因为增长为它自己带来利益。 平等可以促进中性政府的产生。所谓中性政府 (disinterested governments) ,就是不偏向任何利益集 团、也不被任何利益集团所俘获的政府(贺大兴、姚 洋,2011)。
人口准则:如果人口增加,而各累积人口的收入比例 不改变,则曲线不变; 相对收入准则:洛伦茨曲线和一个国家 /地区的绝对收 入没有关系,而只与收入分布有关系;
道尔顿准则:如果收入进行累退式转移,即由穷人向 富人的转移,则不平等程度上升。
6
基尼系数:
缺点:对处于极端位置的收入人群不太敏感。
7
基尼系数:
富人的人数很少,他们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全社会平 均教育水平的影响有限。 教育的边际回报上升较快的阶段是高中和大学,大学 之后趋于平缓甚至下降,因此,富人教育水平提高所 增加的生产力无法弥补穷人教育水平低下所损失的生 产力。
31
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经济机制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贷,但是,信贷总是有限的,银 行往往需要借贷者提供一定的保证、如抵押物才发放 贷款。
目前,北欧国家是世界上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国家,那 里的基尼系数在0.3以下;
而最不平等的国家主要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它们的基 尼系数超过0.55; 亚洲国家(地区)处于两者之间,通常在0.4 - 0.5之间。
8
盖茨比曲线
9
收入不平等、政治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
政治不平等是由国家通过强制力决定的公民权利的不 平等:户籍制度;
第四章 不平等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课程 湖北经济学院 刘亚飞
01
引言
2
本章主题:
不平等的度量
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不平等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的途径是什么? 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
3
02
不平等的度量
4
洛伦茨曲线:
5
洛伦茨曲线:
匿名准则:这条曲线的位置只与收入分布有关,而与 某个人拥有特定的某个收入无关;
然而,多数穷人没有充足的抵押物,因此无法得到贷 款。这样,能够开办工厂的人只是少数富人,其结果 是初始的不平等导致更多的不平等。
32
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政治机制
当社会收入分配很不平均的时候,人们总是处于相互 争夺的状态中,社会难以形成统一意见;换言之,不 平等降低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政府掌握一半以上的国民总产值, 多数用来再分配,整个社会因此非常平均。 但是,这些国家的人民安居乐业,企业没有都转移到 其它国家,经济增长率也没有低于其它发达国家。
39
不平等和中等收入陷阱
40
不平等和中等收入陷阱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全部教育资源可能低于 E* ,而且这时的教育支出主要由家庭负担,富裕家庭 更可能把较多的投资用于子女的教育。此时不宜做过 多的再分配,不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对经济增长是有 利的。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 比如,当社会进入中等收入的 时候 --- 社会的全部教育投资就会高于E*,这时,进行 适当的再分配,让穷人和富人获得同等数量的教育投 资对经济增长更有利。 反过来,如果不平等状况持续下去,则富人教育投资 的回报必然受到边际报酬递减的限制,经济增长就会 放缓。
22
库兹涅茨曲线
在一个国家经济起飞之前,人口的分化不明显;而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起飞的基础是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 的扩展,人口分化加深,收入不平等自然增加。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资产的影响越来越小,人力资本 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人力资本的积累较资本的积累来得 容易一些,因而其差距比资产的差距要小很多,因此不 平等会下降。
社会不平等则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不平等:印度的种 姓制度; 收入不平等可以通过再分配来调整,但是政治不平等 和社会不平等则较难改善;
政治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会影响收入不平等;
10
03
我国的收入不平等 及其成因
11
收入不平等的历史和现状
0.52
中国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
12
收入不平等的历史和现状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