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 岳麓版 年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12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案岳麓版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课标内容]知道辽、北宋、西夏政权的并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五代十国、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耶律德光与契丹改国号为辽;陈桥兵变与北宋建立;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寇准与澶渊之盟;元昊建立西夏;宋夏战争、宋夏和议。

①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通过讲述杨家将的故事,培养学生联系文学作品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有关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①感知契丹兴起与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及其统一活动、西夏建立与宋夏和战等史实,认识辽、宋、夏并立的局面和当时民族融合的大背景。

②学会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和识记历史地图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的意义,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的观点。

②了解寇准济国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敌的崇高气节。

③了解辽、西夏在边疆开发上的成就,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④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进一步说明,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重点和难点]重点:契丹、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难点:澶渊之盟和宋夏议和。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教学纲要]一、契丹的兴起1、五代十国2、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3、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4、辽的历史地位三、陈桥兵变1、赵匡胤建立宋朝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三、澶渊之盟1、澶州之战2、澶渊之盟四、宋夏和战1、党项族的崛起2、元昊建立西夏3、宋夏和议[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习题,教师讲评指导。

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练习1、唐朝灭亡后,出现了()的分裂局面。

2、916年,契丹首领()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

他在位期间,重用(),发展(),创制(),制定(),契丹逐渐成为()民族政权。

后来,契丹改国号为()。

3、()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史称()。

2009-2010学年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2009-2010学年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1、隋朝统一南北;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隋朝采起措施发展经济,使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隋朝出现了前所末有的繁荣景象。

2、运河的开凿: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后,,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到了促进作用3: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的先河。

隋疡帝有创设进士科606年,科举制正式形成。

科举制打破了门第限制。

给知识分子提供参政的机会。

第二课:“贞观之治1、玄武门之变:618年,李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世明就是唐太宗,627-649唐太宗统治期间,年号贞观。

2、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当政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贞观之治”3、加强中央权力: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以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力。

4、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明经科:考儒家经典。

进士科考:诗赋和政论。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

史称“贞观之治”第三课:“开元盛世1、武则天的政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制,勤俭持国。

使得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4、农业工具:曲褤犁和筒车。

唐朝都城长安繁荣。

科举制度: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出现: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共有六篇课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课文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但教材没有说明宋代的积贫积弱,没有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活动呈现出来,也没有把宋代的积贫积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有机地融合。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会惊觉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

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个180度的大弯。

唐人粗豪,宋人细腻;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诗热烈,宋诗沉思。

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两代面貌迥然不同?这一切,源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的深深恐惧。

也难怪,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220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的五代十国。

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江山的赵匡胤不想再继续这无望的恶性循环,结束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人们不再凭枪杆子,而是凭笔杆子进行竞争。

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

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

接着,他又在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从方方面面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

除了对武将大力防范,赵匡胤也没忘了给文臣套上笼头。

精明的宋太祖运用分权和制衡之术,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可能:他把宰相大权分割成几块,将军权交给枢密院,部分行政权交给新设立的“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又设“三司”专门管理财政,分掉了宰相的财权……虽然代价是形成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但是赵匡胤终于排除了一切使贵族阶层死灰复燃的可能,独揽军、政、财一切大权,达到“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的乾纲独断境界。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课件 (12)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课件 (12)

材料导入 明确目标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 蹑丝履。
—司马光《训俭示康》
时间2分钟
宋代经济发 展状况如何?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 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
设计意图:史料 导入,激发学生
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 的求知欲,切入
—《南宋社会生活史》
主题。
教学目标 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2、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文学艺术
经济发展
宋元
融多 经元 济文 高化 度碰 发撞 展交
科技文化
宋朝政治上虽未出现统一强 大的局面,但经济却在前代 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元现的一统一 些新的特点。这一变化对以 后各朝代的政权历统一史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单元中 以专题形式出现。 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拓展
1 说教材-课程标准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 设计问题,抓住重难点, 培养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 交流展
示 难点突破
小组合作 探究交流 教师点拨
“(西汉时)江南 地广,人们刀耕火
1、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南方 经济发展的原 因是什么?
2、对中国经
自然方面(天时) 地理方面(地利) 政治方面(人和)
为经济重心南 奠定了基础
结合材料, 了解经济 重心南移
的学习”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形式 进行达标检测,即巩固了所 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加强了学生的小组团队意 识。
达标训练 当堂反 馈
巩固知识目标,强化基础 A1
1、“象船不是船,日行千畦田里
走;叫马不是马,不吃草料不知
饥。(

2、“白如玉,著黄袍,个子虽小

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教案

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教案

历史: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教案检索课标基础知识政治体系1、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北汉(在山西)、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

2、北宋的建立(1)建立: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都开封,史称北宋。

(2)统一: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局部统一)。

3、辽:①兴起建国:分布在原辽河上游一带,916年耶律阿保机在上京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重用汉人,发展农业生产,创制文字,制定法律。

1、宋辽和战:1004年澶州之战,1005年订立澶渊之盟,此后100多年,宋辽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2、西夏: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游牧在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一带,1038年元昊称帝,都兴庆,史称西夏3、宋夏和战:1044年议和,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7、金:1115年,阿骨打称帝都会宁,建金,创制女真文字。

8、金灭北宋:1125年宋金联合灭辽,1126年东京保卫战。

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9、南宋:①建立: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②初期抗金:王彦“八字军”,岳飞抗金:“岳家军”、郾城大捷③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5)元朝:①蒙古政权的建立:1206年铁木真称汗,蒙古政权建立②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1276年攻破临安,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③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管吐蕃;设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琉球④民族关系:表现:汉族外迁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回族的形成。

⑤灭亡:红巾军起义,1368年朱元璋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经济体系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2)唐末、五代以来: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3)两宋: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课件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课件 岳麓版

19
2.(2015·大庆学业考)“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 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于 ( ) B.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A.三国时期 C.两宋时期
20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理解能
力。“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流行于宋代,反映了宋 代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从唐朝中后期 开始的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两宋时期完成。
生识记和辨析能力。抓住题干关键词“宋
代”“海
商”“中外贸易”,可以看出指的是宋代 的海外贸易,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
25
5.(2015·黔东南学业考)某历史博物馆
举办中国古代
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 片,请你为该 展厅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 ( )
26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
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融合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和综合概括能 力。联系所学知识,宋朝《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
4
3.科技文化上。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 续处于世界 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自 然科学、社
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
汉族和少数
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5
一、之最类
1.经济重心最终完成的时间——两宋时期。
2.两宋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太湖流域。 3.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水稻。 4.宋代,开采量居世界第一的矿物——煤。 5.宋代,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金属冶炼——铁、 铜等。
17
【感知中考】
1.(2015·德州学业考)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
(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 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知识要点复习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知识要点复习 岳麓版

2011年岳麓版中考历史全套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1、契丹的兴起: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辽河流域的契丹族崛起。

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

他在位期间,重用汉人,发展农业生产,创制文字,制定法律,契丹逐渐成为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2、陈桥兵变: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后来,宋太祖和宋太宗用了近20年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3、澶渊之盟:1004年,辽进攻北宋,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澶州之战,击退辽军。

1005年,辽宋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此后,辽宋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4、宋夏和战: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史称西夏。

5、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

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

以后几十年,西夏和北宋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第10课宋金对峙1、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后来受辽控制。

完颜阿骨打做了女真族首领后,率众抗辽,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他还命人创制了女真文字。

2、1126年,金兵包围东京,主战派大臣李纲和广大军民坚决守城,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宋钦宗投降。

1127年,金军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1127年,宋高宗赵构即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岳飞抗金: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

由于岳飞的部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被人们称为“岳家军”。

金军中流传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40年,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兀术主力骑兵。

宋高宗时,秦桧等将岳飞杀害。

5、宋金和议: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主要内容是: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_16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_16

元大都城遗址
《马可·波罗行纪》 记载了大都的繁荣
问题探究四
阅读课文P68第二段思考:
元世祖在政治上实行行省制度,其 目的、内容各是什么?
目的: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
中央1—0个中行中书书省省(分—别全为陕国西、最辽阳高、行政辽机构
甘肃、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辖 上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B ) A.唐 B.元 C.明 D.清
3.元朝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 )
A 中书省
B 行省
C 澎湖巡检司 D 宣政院
4.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 C )
A 蒙古族 B 畏兀尔
C 回族
经济发展
蒙古兴起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1206
忽必烈定 国号元, 统一全国
1271 1276
民族融合
新民பைடு நூலகம்—— 回族
行省制度
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 二个民族:蒙古族、回族
三个时间:1206 1271 1276
三个人物: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 四件大事:统一蒙古 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 民族融合
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 是( B )
比较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差别
通惠河
会通河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隋朝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与今天的元朝大运河是有所 区别的,因为隋唐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 心的,而元朝的大运河已经离洛阳很远 了,元朝的大运河把大运河改直了,原 来是不经过山东省的,现在就经过了, 隋朝开凿是折线形,像小于号 ,隋朝裁 弯取直,基本上是现在京杭运河的形状, 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 短了900多千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_35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_35

历史 感悟
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
西辽
>>>
蒙古汗国 1206年
西夏
临安
元世祖

通惠河

临清
会通河 东平

河运:杭州-大都
海运:刘家港-直沽

元朝运河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
13-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城市
外交上
元世祖忽必烈欢迎马可·波罗一行, 说明了元朝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开放的政策
政治上
行省制度
在中央---中书省 (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在地方---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或省)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 历史课堂
12 世 纪 的
蒙 古
预习任务
1、通览一遍课文 2、找出三位重要人物 3、概括出他们的杰出事迹
成吉思汗 雄心壮志兴蒙古 忽必烈 文韬武略统天下 文天祥 赤胆忠心照汗青
一个民成族吉的思崛汗起 雄心壮—志—兴匈蒙奴古族
反映了当时什么局面?
混战不已、不得安宁
忆往昔——铁木真的辛酸经历
的表现( )。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民族的融合
C.推行行省制度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历史小诊所
一、以下哪些场景你认为可能会出现 在《马可·波罗行纪》中?
场景一:在松江看到很多人在用棉花纺布。
场景二:在大都看到女真人在学说汉话。
场景三:在云南看到蒙古将领把土地全部变为牧场。 场景四:在草原看到蒙古牧民阅读小说《水浒传》。 场景五:在甘肃结交了一个回族好朋友。
主要功绩:
①统一蒙古
②1206年,建 立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汗国对外征战 俄罗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_1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_14

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 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 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 元朝在西藏设宣政院,西 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小结Biblioteka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
文天祥
抗元英雄
统治措施: 1 建立
行省制度 2 设宣政院 (西藏) 3 设澎湖巡 检司(澎湖、琉球)
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1年 统一全国 1279年
• 1、文天祥抗元是对蒙古贵族掠夺人口、 土地的虐杀政策的反抗,是正义的。
• 2、文天祥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 英勇斗争,乃至以身殉国,这种忠贞不 屈、大义凛然的精神可歌可泣
二、元朝统一全国
1、元朝建立 1271年
2.南宋灭亡和元朝的统一 1276年 1279年
(西藏)

大都
书 省
澎 湖 巡 检 琉司
民族大融合
回族形成
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1271蒙年古,(忽元必) 烈建立元朝, 后定都大都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
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
留人 取生 丹自 文 心古 天 照谁 祥 汗无 青死 。,
思考: 文天祥为什么值得敬佩?
有人说文天祥组织军队奋起抗元, 英勇牺牲,他是值得敬佩和同情的民族 英雄,也有人说文天祥抗元阻碍了元朝 的统一,应该予以否认?同学们如何评 价文天祥抗元呢?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 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兴起
蒙古
蒙古族长期 以来生活在 蒙古高原上, 过着游牧和 狩猎生活
蒙古帐幕车
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 一﹑12世纪时期的蒙古:分裂 战争 • 二 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_29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_29
元 都大都
2020/3/2
7
抗元英雄文天祥
元军南下进攻 临安时,文天祥组 织军队抗元,他兵 败被俘,囚禁在大
都,始终坚贞不 屈,表现出崇高 气节,最后被杀
害。
有人认为,元朝统一全国 是进步的,文天祥抗元的行 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其行 为不应赞扬。你是怎样认为 的?
元朝的经济发展
元世祖 重视农业
20
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大运河和元朝运河分别是哪位
皇帝在位时期开凿的?开凿的目的分别是 什么?
2、“一代天骄”是毛泽东对谁的评价? 此人在历史上有哪些功绩?
3、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行省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分别对边疆 哪两个地区加强了管辖?
2020/3/2
21
12课 蒙古的兴起 和元朝的建立
A 蒙古族 B 畏兀尔 C 回族 D 藏族
(C)
3 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A 起兵反抗统治者的压迫 B 建立蒙古政权
C 定国号为元
D 灭亡金朝 ( B )
4、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进步性的表现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推行行省制度
2020/3/2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D )
2020/3/2
15
元朝民族融合的 发展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1. 汉族外迁边疆
2. 边疆各族内迁
3. 汉

4. 回 族 形 成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蒙古人 畏兀儿
导读P70史料:
元末有人写诗:“胡人有妇 解(xiè )汉音,汉女亦解调胡 琴。”这首诗反映了蒙汉这间什 么关系?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_27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_27

D
C、秦--隋--西晋--元
D、秦--西晋--隋--元
5、人们现在之所以肯定文天祥,主要是因 为
A、坚决抗元
B、有崇高的气节 C、写下了千古名篇
B
D、忠于南宋王室
谢谢观看!
夫、文___天__祥__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室成员继续抗元。
7_1__2_7_9__年,元朝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 分裂割据局面,为_统___一__多__民___族__国___家__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蒙古 1206年
蒙古
灭西夏 (1227)
西夏





大理 宋

灭金 (1234)
南宋 1276
达标测评:
1、1206年,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A、北宋、辽、夏、金 B、南宋、辽、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D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 代天骄,成吉思 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
A、统一全国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起兵抗元

2、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后,建立了___军__事___ 、 _行__政_____和

__生___产___相结合的制度;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制了蒙___古__文___字。这

些措施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和壮大。
3、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__西__夏____灭亡。蒙古和__南__宋____
结盟,南北夹击金朝。__1_2_3__4__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南宋
Hale Waihona Puke 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课件 (5)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课件 (5)

优点:
节省体力, 加快速度。
宋代五大名窑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哥窑鱼耳瓷炉
定窑童子诵经壶
哥窑弦纹瓶
官窑花瓣式洗
定窑孩儿枕
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钧窑悬胆瓶
北宋时期出现了一个至今闻名 的瓷都,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缠枝牡丹纹梅瓶 青影观音坐
《清明上河图》
北宋交子
南宋纸币
(四)海外贸易兴盛 1、原因: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高度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指南针 3.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广



陆上丝绸之路
日 本
非阿
洲拉
东伯 海半
泉州
岸岛

海上丝绸之路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经济Fra bibliotek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 较强影响的地区。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一、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魏晋南北朝
宋朝
2、区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3、原因: ①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来大量
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 ②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③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人口
4、表现: 产粮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916年 960年
耶律阿 保机
上京
赵匡胤 汴京
1038年 元昊 兴庆
1115年
完颜阿 骨打
会宁
1127年 赵构 临安
民族
契丹 汉 党项 女真 汉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
号”.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课件 (10)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PT课件 (10)

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以上图片说明了什么? 宋代商业贸易空前繁荣
通过两宋时期经济的开发和进步, 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 的发展; 3.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
一、图示法 农业
南方经济发 展
手工 业
经济重心南移
南 宋
商业
二、表格法 类别 农业 手工业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 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大家思考一下,还有其他原因 吗(? 2)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 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3)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北方战乱频繁
经济萧条


心 南 移
全国经济重心由 黄河流域 转移 到长江流域

1.人口: 突破 1亿
2.农业:
(1)生产工具 和 耕作技术 有很大 改进:出现插秧工具 秧马 。

(2) 占城稻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济 发
水稻 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3、. 手工业(:1)煤开采量居世界( 第一 )
(2)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 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展(
陶瓷制造业
)

(3瓷)之
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
4(.商国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 交 ”,南宋时

通行 会子、关子 。

(2)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港口开设供
外商居住的“ 蕃坊 ”,并设有“蕃市 ”“ 蕃学 ”,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吉思汗陵 铁木真 (1162-1227) 蒙古大汗,尊称 成吉思汗。1206 年建立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 ,你 (评价) 认为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答: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结束 了蒙古的分裂,符合人民的愿望。(积极) ②创制了蒙古文字,促进了蒙古社会和文化的发 展。(积极) ③积极对外扩张,尤其是西征,极大的改变了亚 欧的政治格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积极) ④在西征的同时也对被征服地区进行了屠杀和掠 夺,给当地带来了浩劫。(消极) ⑤总之,他功大于过,是我国古代蒙古杰出的政 治家和军事家,不愧为“一代天骄”。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上)
答:P57正二
经济措施的作用
答: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元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P57正二、正三、正四 ①农业:农业恢复和发展; ②手工业:用棉花纺织布、黄道婆、松江 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③商业: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泉州 成为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诗云: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 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 那些人只嚷:“快请出甄爷来!”封肃忙陪笑 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 发源地大数据: / 大数 据 zxc23vb 只有当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 可是问他?”那些公人道:“我们也不知什么 ‘真’‘假’,因奉太爷之命来问,他既是你 女婿,便带了你去亲见太爷面禀,省得乱跑。” 说着,不容封肃多言,大家推拥他去了。封家 人个个惊慌,不知何兆。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
①在中央:
②对地方:
设立中书省
设立行中书省(行省)
③对吐蕃(西藏): 设置宣政院
④对福建和台湾: 设置澎湖巡检司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 中央 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 —管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的派出机构 —管辖11个行省
琉 球
澎湖
(北至北海)
岭 北 行 省
中 书大都 省
辽 阳 行 省
宣政院辖地
云 南 行 省
陕 西 行 省
元朝疆域
河南江北 行省 湖 江 广 西 行 行 省 省
琉 球
万 里 石 塘
行省制度的设立
目地:为了对疆域面积空前辽阔的元朝进 行有效的统治 中央:设中书省 内容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作用: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中央与地 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大大加强了,促进了 民族大融合;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后来 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畅想天地
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 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 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 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 这个问题呢?
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元在统一的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 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 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 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 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 仰和纪念。 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 步性,只是两者的角度不同。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 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


大都
1276年元军攻占 临安。
文天祥(1236-1283年)
文天祥祠
抗元英雄文天祥 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 我们学习?
以死报国、坚贞不屈、不 畏强暴、反抗压迫、勇于 献身的崇高气节
三个时间:1206、1271及1276年 三位人物: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 四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的建立 民族融合的发展
选择题: 1.元朝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 中书省 B 行省 C 澎湖巡检司 D 宣政院 ( A ) 2.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A 蒙古族 B 畏兀尔 C 回族 D 藏族 ( C ) 3 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A 起兵反抗统治者的压迫 B 建立蒙古政权 C 定国号为元 D 灭亡金朝 ( B ) 4、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进步性的表现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推行行省制度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D )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 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蒙古人狩猎图
背景 1
只没只“这《 秃麻部 有有有没样蒙 蒙古诸部 互平冲有 一古 蔑儿乞部 相 安锋逃首秘 杀幸打避诗 史 塔塔儿部 伐福战地歌》 克。 烈 部。方:中 , ” , 有 金
波斯人 阿拉 伯人 回族 汉 人
蒙古人
畏兀儿
P58《课中题》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割据,建立了 地域空前广大的大一统王朝。 ②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使得民族大融 合达到新的高度(表现在:1、汉族和其他
民族的融合;2、出现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的织布机
元朝的纺纱机
《马可· 波罗行记》记 载了大都的繁荣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P58
1.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条件(原因)
答: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②民族数量和民族间的交流超过以往。
2.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 答:P58正一(共四点)
2.表现
(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契丹、女真等族已经汉化; (4)新的民族——回族开始形成。
二、元朝大统一
1.忽必烈建元朝(1271年)
改国号大元 定都大都 元世祖 采用汉制汉法
2.元灭南宋(1276年)和文天祥抗元 3.元统一全国(1279年) 4.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5.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商业
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1271年,忽必烈 蒙古(元) 灭西夏,金,大理 建立元朝,后定 都大都
还看今朝。
三次西征一直打到多瑙河流域
蒙古四大汗国疆域图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二、元朝大统一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13世纪) 2.蒙古汗国的建立 (1206年) 成吉思汗 都城:和林
3.成吉思汗和继任者的扩张战争
先后灭畏兀儿、西夏、金、招降吐蕃,攻占大理
西 夏
乃蛮部
西辽
蒙古部的祖先是中国境内室韦的一支,室韦与鲜卑、契丹同为东胡之裔。在唐代 被称为“蒙兀室韦”,居住于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畜牧业。辽代,鞑靼成为北方 诸游牧部族的泛称。此时的蒙古只是鞑靼之一部。草原上的部落集团,处于频繁 的混战中。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代天骄, 惜秦皇汉武, 成吉思汗, 略输文采; 只识弯弓射大雕。 唐宗宋祖, 俱往矣, 稍逊风骚。 数风流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