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8228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通过观察亚洲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4)科普书籍:推荐一些与亚洲自然环境相关的科普书籍,如《亚洲地理概览》、《亚洲的气候与生态系统》等。
2.拓展建议:
(1)分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一个亚洲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深入了解该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并撰写考察报告。
(7)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与环境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志愿者等,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今天讲授《亚洲自然环境》这一课时,我以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活动,力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分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理解某些复杂知识点上仍存在困难。
答案:亚洲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沙漠气候等。这些气候类型对亚洲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带季风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口居住。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
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人教初中地理七下《6第2节-自然环境》word教案-(28)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年夜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状况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知识才能目的末尾把持亚洲气候特色能使用气候典范分布图,气温曲线跟落水量柱状图及相关材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色及要紧阻碍要素;理解亚洲东部跟南部的饿落水与冬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阻碍。
末尾学会从地位、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年夜洲的自然状况特色。
情感破场目的:通过深造亚洲气候与地位、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色的阻碍要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究见解。
指导老师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开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协作见解。
重难点:重点是气候特征及其要紧阻碍要素。
难点是对比差异都市的气温曲线跟落水量柱状图,分析形成气候差异的要紧缘故。
教学过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年夜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状况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年夜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状况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年夜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老师深造地域人文状况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老师深造,以及对分析地域人文状况要紧办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年夜洲〞、“多样的地域文明〞、“经济开展的差异〞,要紧表达的是地域之间“差异〞,因此在方案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谁人中心去方案。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要紧是让老师闭会亚洲人口与其他大年夜洲的差异跟亚洲内部地域文明的差异,为上面的深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让老师学会分析差异的缘故,理解自然状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老师状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抢手征询题,地域文明关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老师来说也特不存在吸引力,同时老师通过其生活状况、媒体报道、互联网等路途对这些内容也有了肯定的见解,但对人口所激发的征询题以及各地域文明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夷易近族风俗等关系还不停顿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索,同时是初次深造地域地理的人文状况。
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卑劣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一样往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表达出本区的文明内涵,老师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见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228
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中小学复习资料]能力目标: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中小学复习资料]1、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中小学复习资料][引入]:[中小学复习资料]问题抢答:[中小学复习资料]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中小学复习资料][板书]:(课题)[新课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原春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亚洲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教材安排在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之后开始学习显然是因为亚洲气候的形成与位置X 围以及地形有直接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联系。
本节课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气候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结构分析』这节课教材主要通过地图与图片资料的呈现,以及一些突出亚洲的气候对人类活动、农业影响的资料个案,来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从而突破重点。
我将亚洲气候的影响因素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利用“亚洲经纬度图”、“冬夏季风图”等几幅图和对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系列探究活动中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尝试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有关世界的气候类型与分布的知识。
这一章以亚洲为案例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七年级学生对生活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有生活体验和感受,但对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没有感受,为了让学生对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直观的感觉,设计由“世界园艺博览会”引出亚洲各地系列景观图片,学生由景观可联系相应地区气候的典型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得出亚洲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成因。
掌握分析气候的方法(2)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联系家乡的实际思考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气候资料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北美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提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我国的气候,加强学生防灾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6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
(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环境》教案第一课时亚洲地形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导入新课。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
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小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了亚洲、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水系特点以及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要求记住两大洲地形位置,海拔高度,学会归纳两大洲的地形特征,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的气候特点;2、季风气候的利与弊;3、北美洲的气候特点;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重南点:重点:气候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优质教案-学习文档
教案3: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内容来源: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主题:地形和河流课时:第一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者:胡艳霞/巩义市小关镇第一初级中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教材分析在上一节学习认识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本节深入学习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
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
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为了更好的归纳亚洲地形、水系、气候的特点,体现三要素的相互关系,本节内容分为“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复杂的气候”两大部分。
3、学情分析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分析地形、水系、气候等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
虽然上册书已经学习过世界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但各个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却很陌生。
所以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前备知识,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学习目标1、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地形特点。
2、阅读地形图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
3、通过读图,讨论分析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1、阅读p7地图6.8地形图,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
达成目标12、阅读p7地图6.9地形剖面图,分析亚洲地势特征。
达成目标13、阅读p7地图6.8地形图,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及其流向。
达成目标24、读图讨论分析地形特征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达成目标3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导入新课:课前准备一些有关亚洲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如长城、泰国景观、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请学生说出图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学生:中国、亚洲、日本……这些景观都位于亚洲,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题:请分析以下气候类型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建议。
4.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活,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地图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在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学生的认知可能还较为模糊。此外,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7.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上面列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单来巩固所学知识。
8.反馈问卷:准备一份反馈问卷,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资源的评价,以便教师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气候类型的特点:气温、降水、湿度、风等。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
4.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低碳生活等。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点是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的记忆。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7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7页)第 2 页第 3 页2、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一、学生第7页读图6.8(“亚洲地形图”)讨论回答。
引导: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及气候等方面。
了解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1、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地形图?2、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第 4 页A组:青藏高原、海拔在米,喜玛拉雅山、海拔在米,及主峰、海拔在米。
B组:帕米尔高原海拔在米、蒙古高原海拔是多米。
C组:亚洲最大的是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这些平原海拔在米左右,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米。
D组:世界上最大半岛是半岛、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很大,高,低。
3、读图6.9地形剖面图。
(“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第 5 页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大,高,两侧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高低。
4、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请同学们读(“亚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如:黄河、长江流入洋,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入洋,湄公河流入洋,恒河、印度河流入洋。
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部,向四周分布的特点。
5、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
第 6 页请大家在图上找出:世界上最大的海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是、死海是世界点。
二、观察今日的天气描述出来1、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学校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夏季,冬季。
是气候。
2、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亚洲作为世界第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次深入,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以及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本,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有所掌握。
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对一些专业的地理术语和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3.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2.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的地理特征。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我国的地形、气候等图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像资料、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问题。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它是如何与其他国家相邻的?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图像资料,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对一些专业的地理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从教材中获取的信息。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检查他们对我国地理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环境概念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理解还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掌握自然环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自然环境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究的自然环境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环境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 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州第二节自然环境 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2课时)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掌握使用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及其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分布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意志、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分布特点。
难点:利用所学方法归纳一般区域的地形和河流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我们亚洲健儿更风流;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漫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我们亚洲健儿更风流;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漫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震天吼[师]歌此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激情高昂。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具体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
(二)、讲授新课第二节自然环境[师]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全班分成两组作一次亚洲之旅提出要求:(1)说出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海拔大致是多少,有可能见到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区。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
教学设计艾亭镇中心校李颖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 ,长河众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 ,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 ,说明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住的大洲——亚洲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难点: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动手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亚洲的地形 ,河流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这节课 ,讲授新课:第二节自然环境课件展示:亚洲地形图,这是哪类地师:〔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读图方法〕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 ,活泼气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喜马拉雅山及其主峰。
B 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 组: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 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朝鲜半岛、日本群岛。
E 组: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白令海、黑海、红海、地中海。
【抢答】学生查图 ,讨论、抢答出各地地理位置 ,海拔。
【总结】答复较快 ,较好的小组及时表扬。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 ,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生:小结1、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 ,丘陵为主。
2、 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承转】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地方地势的上下起伏 ,下面我们来看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课件展示〕 ,说说亚洲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第2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理解地形对河流的影响、知道亚洲主要气候类型,明确亚洲气候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分析,尝试用这种方法分析北美洲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通过分析亚洲气候,学会读图分析北美洲气候。
Z_X_X_K]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亚洲地形、气候特征,以及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难点:学会读图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势与气候特点。
三、教学工具世界地形图、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引入本节课主题。
让学生一般欣赏歌曲一边从歌词里面找出描述亚洲自然特点的句子(如:江山多俊秀,物产多丰厚。
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
亚洲风四起等)。
教师引导总结亚洲主要自然特点:地形、河流、气候、物产。
并展示出本节课所要了解的亚洲自然特点: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气候复杂。
【讲授新课】1、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1)问题探究:展示亚洲地形图。
提出探究问题,小组合作完成:请仔细读图,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说说亚洲有哪些地形类型阐述亚洲地势起伏大。
引导读图。
总结结果:亚洲地形类型多样,主要有山地、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面积广。
中部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四周地势较低,地势起伏大。
(2)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北纬30°地形剖面图,直观感知亚洲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的概括。
提出任务:找出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尝试用箭头标出他们的流向。
请学生在屏幕上画出河流流向,学生与老师一起判断正误。
强调河流流向受地势影响,水往低处流。
因此亚洲河流应该呈现放射状流向。
(3)欣赏亚洲地形与河流景观,加深对本节内容的印象与兴趣。
(4)趣味了解,地理锦集:了解亚洲之最,同桌相互提问。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自然环境【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内容分析】本节课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讲述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在设计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得出亚洲气候的三个特征及其表现和简单成因,其中有意识地通过成因的分析使学生领会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如何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即由亚洲的气候学习到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落实设计思想中体现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学情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本课时(亚洲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区域的气候内容,学生在上学期对于气候的概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方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都进行了学习,因此,有了学习亚洲气候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但由于这些内容是上学期所学,学生会有一定的遗忘;加上气候特征和成因比较抽象,所以学习中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指导,控制教学难度和深度,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点和结论由学生通过老师引导后分析得出。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难点亚洲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表格教案(4页)-word文档资料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教学内容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带着问题读图,并从中归纳得出答案,教师行间点拨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由一人代表发言,不足处其他组员做补充
作业
课时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读课本第12页图6.15“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
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
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
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 、6.3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启发引导]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
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板书]: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
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承转]:老师去家访,在确认了同学的家庭住址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他家里的情况了,首先家里有什么呢?比如家里有几间房,院里有几口井,门前有几棵树——这叫自然情况;而家里有几口人,做什么工作,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如何——这叫人文情况。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也通常也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
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副板书]:有什么——地形、河流(就先说说地形和河流)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纪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
(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提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
如科学的按
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板书]:
二、地形复杂,山河壮阔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
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活动]:学生指图回答亚洲不同流向的河流,注入的海洋。
[板书]: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