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九讲第二部分教学设计(2)-精讲班

合集下载

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鱼我所欲也》的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并能运用文中的比喻和对比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课文的深入解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的“舍生取义”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2. 通过学习孟子的思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学习孟子的道德观和政治理念,理解“舍生取义”的深层含义。

3. 掌握课文中的比喻和对比论证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和政治理念,将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联系。

2.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对比论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思考(1)提问引入①同学们,你们认为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追求?②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生命和道德的选择题,你们能猜到他的答案吗?(2)引导讨论①分组讨论孟子可能的选择,并让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观点。

②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引出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

2. 孟子及其时代背景介绍(1)孟子生平①简要介绍孟子的生平,强调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②讲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背景,以及这一时期对孟子思想的影响。

(2)孟子思想概述①阐述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等核心思想。

②通过孟子的名言,让学生感受孟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3. 课文内容概览(1)课文结构①概述《鱼我所欲也》的结构,包括引言、论证和结论。

②强调文章的逻辑性和孟子的论证技巧。

(2)主题思想①明确指出课文的核心思想——“舍生取义”。

②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价值观。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9课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9课

下册第三单元家国之思9鱼我所欲也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文义。

2.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4.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你遇见了这样的情况:你看上了一本书,是你十分渴望买下来的;然而这个月又是母亲的生日,你很想给她买个生日蛋糕让她开心。

这时,你发现零花钱只够做其中的一件事,你应该怎么选择呢?说说你的选择并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正如这件事一般,世间有很多事,都会面临着不同选择的时候,然而,二者只能择其一,十分难抉择。

不过,也许抉择标准有时也是可以判断的,学过《鱼我所欲也》一文,你也许就会找到答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文章,解读文意1.朗读文章,借助工具书排除字音问题。

2.反复朗读文章,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

3.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4.教师指导,学生翻译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下列文言词的用法。

【通假字】“辟”同“避”,躲避。

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辩”同“辨”,辨别。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得”同“德”,感恩、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词。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同“向”,先前、从前。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词多义】①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②得:故不为苟得.也(取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③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予)目标导学二: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1.请学生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大意,即分析引论部分,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论证了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做到“舍生取义”。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八讲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精讲班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八讲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精讲班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四)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设计应是符合主、客观条件(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 特点、师资水平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可实践性、 可操作性的,能够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设计。因此,语 文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教 学过程活动步骤应具体、明确,教学测评应具有可测量性。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四)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设计应是符合主、客观条件(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 师资水平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可实践性、可操作性的, 能够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设计。因此,语文教学设计中,教 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教学过程活动步骤应具体、 明确,教学测评应具有可测量性。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教师在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必须以相关新课和标准要求为 参考依据。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指导思想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 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是指 语文教师运用系统方法,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 对具体教学对象,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做 出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语 文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设想。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合理选 择教学策略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 异等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具有各自的教学规律,因此,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情,合理选择应用 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子系统的基础上,立足于整体,做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 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语文 教学设计的整体化。 (三)实效性原则 教学设计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因 此,在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 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抓住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方式、 方法的设计上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手段的设计 上要选用恰当的教学媒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9课追忆童年岁月感悟成长滋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以及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

【重点难点】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扫清字词常识障碍任务二:默读·感知儿时成长之路任务三:精读·探寻“百草园”之“乐”任务四:研读·辨析“三味书屋”之“严”与“趣”任务五:品读·鉴赏叙事视角之妙【学习过程】童年是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

近期学校将举办“致敬童年,感悟成长”名人童年故事摄影集,校园摄影社团选几组名人岁月回眸的镜头,我们班准备分享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

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积累素材做好准备。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扫清字词常识障碍1.考虑到有些同学对鲁迅和本文的出处《朝花夕拾》还是不甚了解,校园摄影社团准备先制作一个“作者简介”和“背景链接”的展板,请你根据课本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为摄影社团提供素材。

2.自由读一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并把生难字注上拼音。

窜.()觅.()跪.()拗.()攒.()敛.()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人声鼎.沸()菜畦.()皂荚.()桑椹.()油蛉.()斑蝥.()秕.谷()蝉蜕.()[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默读·感知儿时成长之路1.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先关注标题,标题有时会给我们很多阅读提示。

(完整版)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

(完整版)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

(完整版)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一、语文学科知识重点1. 文学作品及作者- 熟悉常见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

- 掌握文学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等基本信息。

2.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式。

- 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主旨,能够翻译并解释重要的文言文词句。

3. 现代文阅读与理解-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文章结构、主题和意义。

- 能够从文本中找到依据,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4. 语言文字运用和修辞手法- 准确运用标点符号和语法规则,使文章表达清晰、通顺。

- 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对偶等,并能够在写作中运用自如。

二、语文教学能力重点1. 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 设计符合学生能力和需求的课堂教学方案。

- 组织课堂教学,尽量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发展评价-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定研究目标和评价标准。

-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评价、作业评价和课堂表现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3. 学生辅导和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自主思考。

-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在研究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4. 教育研究和专业发展- 关注教育研究最新动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 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分享经验和教学心得。

总结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重点包括文学作品及作者、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现代文阅读与理解、语言文字运用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学生发展评价、学生辅导和指导、教育研究和专业发展等教学能力。

教师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指导。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课程《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设计(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课程《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设计(全)
NEW 2020 / 07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1)
重点导读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 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开始多样化,教学行为也随之出现积 极的变化。本部分我们主要介绍教学设计的相关原理,从 历年考试真题及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看,教学设计 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内容。从本部分具体知识特点来看,学 习好教学设计相关内容不仅是应对教师资格考试的必做功 课,也是进入教师岗位后,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所 以,考生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要重点掌握。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考点聚焦】 1.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本章内容大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 现,客观题的考查比重很小。 2.结合历年考试真题,这部分单独考查教学设计理论的情 况很少,即使涉及所占比重也很小,考生依靠基本理论知 识也能应付。 3.考生学习这部分的理论内容关键是为实际的教学设计应 用打好理论基础。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合理选 择教学策略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 异等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具有各自的教学规律,因此,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情,合理选择应用 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重点导读
本部分我们从语文教学设计概述、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两 章来对教学设计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讲述。从历年考试真题 来看,第二章是考试的重中之重,考生要认真研读相关理 论,并学会应用于具体试题之中。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初(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 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 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 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 识之间的关系。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09.2[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第2课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09.2[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第2课时)

第9课鱼我所欲也(第2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层次结构,理清论证思路并把握其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1.梳理层次结构,理清论证思路并把握其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把握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孟子以说理见长,以善辩闻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孟子是如何多角度、多层次论述“舍生取义”这一论题的。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翻译。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理清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做铺垫。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朗读课文第1段,说说作者是怎么提出论点的。

在明确中心论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提出论点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开篇为什么先写“鱼”和“熊掌”?它们和论点有什么关系?2.深入分析第1段。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思考,同桌之间交流补充。

(2)“故患有所不辟”,“患”指的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英雄事例、名人故事思考,同桌之间交流补充。

(3)“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指什么方法?为什么有些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英雄事例回答。

小组合作讨论,如还有疑问,可向全班提出,师生共同解答。

3.梳理课文第2段的论述思路。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概括,教师提示可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回答,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4.深入分析第2段。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什么行为?从文中找到“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来回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本质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思考,结合文中语句回答。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段内容回答,小组合作讨论,如还有疑问,可向全班提出,师生共同解答。

【设计意图】梳理文章层次结构,明晰论证过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教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技巧和常用写作技巧。

2.学会提高写作素养的方法。

3.增强语文综合能力。

重点:1.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2.教导学生用正确、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写作中常用语言技巧。

课程设计:第一节:写作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技法和写作技巧。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2.明确写作目的,勾画思路3.选择材料,排列框架4.确定思路,扩展充实5.修辞进行表达教师可通过实例、图示等方式细致且生动地讲解各个环节的写作技巧,引导孩子了解感性阶段,分清逻辑思考和自由创作的不同,使孩子们初步理解写作,掌握写作技法,不断提高写作素质。

第二节:写作好习惯教师对写作过程中的各个层面进行指导,从选题、构思、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这些环节的顺序安排、作者意图和主题等方面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1.熟读佳作,来自墙报、文具店、网络等各类优秀作品。

2.保持新颖主题,与生活有关并经过灵活思考过的写作课题。

3.梳理逻辑关系,展示分析思维和条理性。

4.突出重点,明确表达,严谨精度。

在强调写作习惯的同时,配合习作实练,让孩子体验自己动笔的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第三节:实用修辞教师介绍各种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等。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这些修辞手法, 如何使用它们来增强所写作品的意境,有效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四节:庄重语言教师通过深度引导,让学生理解庄重语言的重要性,并讲授各个方面的要素,如:1.语言整齐,句式并列,思路胜券在握。

2.不要过度卖弄,要深深埋藏下蕴意。

3.笔墨显得干练,情感生动,文学素养丰富。

4.体现文学文化内涵,珍惜语言文学经典名著。

总结回顾:教师根据落实情况,书写教案。

科学规划,细化写作技巧,逐渐加深难度层次,巩固各个环节,增强记忆,并通过复习与反馈,巩固有效授课结果。

同时,教师应注意指导过程的多样化、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激励孩子学习兴趣与动力,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写作技能。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十讲第二部分教学设计(3)-精讲班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十讲第二部分教学设计(3)-精讲班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2)
②故事导入法 故事自身情节曲折、充满意趣、寓意无穷、引人深思的特 点,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 设计教学导入,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阅读与学习。 常见的故事导入法形式有轶事法、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故 事、联系时事热点等。 ③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思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2)
对教师的教学起着次要和辅助作用,教师运用得当读学生 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3.课堂教学的评述技艺 (1)课堂教学评述技艺的含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述技艺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 学生的答问,教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述,或肯定,或纠偏, 或解释,或加工,或补充。评述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开动脑 筋积极发言,同时使教学语言更缜密、更多样、更生动, 从而增强学生听课的效果,提高教师讲课的质量。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2)
学习的任务与要求,为后续课堂教学做铺垫。 (4)引导学生思维 导入的最终结果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 导向一系列特定的教学问题。有效的导入设计是启发与定 向的综合,它既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启迪学生思索、设想,又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指 引的方向逐步深入,为学生有效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打下 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2)
(3)开放性原则 学校教育中各学科教学都要以学生的一定智力为基础,在教学 过程中又要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反映到语文教学上,就表现 为语文和思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 2.确立语文教学内容的思路 确立语文教学内容的思路,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确立语文教学内容的思路,应读懂编辑的意图,揣摩 课堂教学内容。 (2)要确立语文教学内容的思路,应把握文体特征,确定课 堂教学内容。

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

《故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句2、了解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外貌、心理描写,并理解这些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2、了解对比的写法和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情感目标: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重点难点】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2 .对比、景物描写、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一、导入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PPT放映作者简介二、整体感知1、首先我们要注意,我们阅读的是一篇小说,小说有哪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2、作者作品简介3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给人民造成种种苦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军阀连年混战,横征暴敛,酿成农业凋敝,农民破产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虽推翻了皇帝的专制政权,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兵(军阀混战)、匪(盗贼横行)、官(官僚统治)、绅(地主盘剥)相互勾结,层层盘剥劳动人民,尤其是中国的农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的闰土又怎能幸免于难呢?他被深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也向我们揭示了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苦难之源4、字词预习检测5、故乡变化了,那么故乡的人变了吗?首先文中写到哪些人物??我(迅哥儿)我的母亲宏儿闰土杨二嫂水生5、进入对闰土的分析闰土是这篇小说重点的刻画对象,作者在他花了大量的笔墨,下面我们就通过对闰土的分析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作者这里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朗读(1)闰土形象分析:1)外貌对照: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2)动作、对话对照: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碴,'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对我: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对生活: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将希望寄托于神灵6、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年的闰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闰土这个典型农民形象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善良忠厚、勤劳朴实而造成这种变化的,决不可能是岁月六十的原因,还有什么呢?(结合历史)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由于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7、“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2)、精读课文,分析杨二嫂阅读39到52段,思考作者怎样刻画杨二嫂的形象?与描写闰土方法有何不同?答:1、都通过了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2、都写出人物的变化二十年前二十年后外貌年轻美丽:“豆腐西施”凸觀骨,薄嘴唇,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动作终日坐着冷笑、怪笑、贪婪一面愤愤的会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小脚,竟跑得这样快对“我”的态度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贵人眼高,迅哥儿,你阔了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对生活的态度虽靠姿色招徕顾客,但仍是本分生活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土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外貌变化,说明了她也经历的生活的艰辛;杨二嫂对“我”种种嘲笑、吹捧和诬陷,又无不反映了旧社会对她的损害对比杨二嫂和闰土?写闰土是先回忆,再眼见,因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在作者头脑中印象深刻写杨二嫂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这符合杨二嫂尖利泼辣的性格如果说闰土代表了千千万万但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的悲惨生命,那么杨二嫂代表的又是什么?城镇小市民从变化分析总结,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在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榨的情况下,乡镇小市民也逃不了日益贫困和遭受损害的命运,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二、简析“我”的形象(形象是怎么样?具有怎样的意义?)首先我的形象是怎么样的?1.上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我\'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丰富的语言内涵,从而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2 “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小说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我”不是作者是一个线索人物)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起极大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杨二嫂的变化,\'我\'感到讨厌“我”不是鲁迅自己,虽然有鲁迅先生的某些影子,但他是一个虚构的艺术典型“我”是从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中分裂出来的革命知识分子,他同情劳动人民,憎恶旧社会;他会对新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但并没有奋起而为社会解放而努力,只是为个人的“谋事”辗转奔波故乡及故乡的变化都是通过“我”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的“我”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线索人物从我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可以看出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3.我的一个思想变化是怎么样的?讲读第三段,离开故乡:这一段主要写\'我\'离别故乡时的怅惘情绪和对未来的希望(学生读第7885自然段)(1)\'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明确:“我”只感到“有些惘然”,“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而且一想到在故乡所遇到的人和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高墙”就是社会造成的精神上的“厚障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想起闰土今昔的巨变,\'又使我非常的悲哀\'由于有感于这复杂的世事变化,因而\'我\'对未来想得很多“我”无法消除与闰土之间的隔阂,但对未来是抱热烈的希望和急切的憧憬的希望宏儿和水生能够一气,不再像\'我\'和闰土一样隔膜起来作者希望下一代不要\'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这里的三个\'辛苦\'含义各不相同,第一个是\'奔波、劳碌\'的意思,是\'我\'的生活;第二个有\'辛勤、劳苦\'的意思,指闰土的生活;第三个有\'钻谋、妄为\'之意,指官、绅一类人物及杨二嫂们的生活,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是\'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文章中,多次提到宏儿和水生,探究分析宏儿和水生《故乡》中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是两个不同的典型人物通过塑造这两个人物,作者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看法,那为什么还写宏儿和水生?知道学生从课文有关语句中去分析作者写宏儿和水生的意图,理解在宏儿和水生的身上寄托的新生活的愿望他们能过上新生活?——作者以为呢?——你以为呢?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齐读86-88自然段(2)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明确:闰土崇拜神鬼的偶像,态度虔诚,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这种愿望是\'切近\'的;而\'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是\'茫远\'的,实现自己的这一希望又是非常艰巨的因此,\'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这段文字,意味深长,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与席慕容《乡愁》比较鉴赏教后反思:这篇课文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由闰土联想到自己,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和自我好胜的心情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他们掌握的比较好,但是,一些背景知识虽然讲了,学生理解的也不深,因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还不很全面。

最新第9课《故乡》第二课时导学案

最新第9课《故乡》第二课时导学案

九年级上第9课《故乡》第二课时导学案 编写人:崔焕喜 审核组长: 温馨寄语: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

——史铁生 学习目标: 1.能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出文中使用的描写方法。

2.通过讨论,能研讨出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学习过程】 互动导学 1、读一读:跳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段落、句子,揣摩着读一读。

(朗读时把握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读出语气的赞美、喜悦、悲伤、气愤等感情,注意需要重读或轻读的词语) 2、说一说: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少年和中年时期的闰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议一议:岁月沧桑在闰土身上烙下的印记是如此之深,读来令人心酸!这不禁引人深思:闰土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4、想一想:文章中还提到一个人物杨二嫂,她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写杨二嫂的用意何在呢? 5、谈一谈:面对故乡的苦难,“我”怎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呢?从文中找出表现“我”的思考和探求新路的句子,并用心体会。

导 学 案 装 订 线——————————————————————————————————————————————————————————测一测:鲁迅《故乡》中考试题阅读文段“我这时很兴奋,……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不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选出文段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A.寒噤:因惊讶而感到心寒B.厚障壁:深深的隔阂C.迟疑:有一点点怀疑D.折了本:亏损,赔了本钱2.选出对“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欢喜”的是见到了少年时代亲密的朋友B.“凄凉”的是自己的好友马上就要离去,恐怕今后无缘再见C.“欢喜”和“凄凉”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情,寓意深刻D.这句话生动地刻画出闰土那高兴而又悲伤的矛盾心理,是传神之笔。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海燕个案(教师补充)共案(集体讨论)年月日年月日一、课前学习(20分钟左右)1•了解散文诗,学习朗诵散文诗的方法。

2•学习背诵课文方法,背诵课文1-6段。

1•散文诗(现代抒情文学体裁)(A级)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2.朗读技巧停顿:用来提起听众的注意,表示感情的转换;定语、状语、宾语补语、主语谓语之间较长时,后要停顿。

重读:一般是定语、状语、补语读得较重;短句中谓语要重读;问句中疑问代词要重读。

语调:高低、强弱、抑扬等变化,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昂上调,声音先低后高,表示惊讶;降抑调,声音先高后低,表示肯定、感叹;弯曲调,开始和结尾的声音都较低,中间升高一些,或者由高转低再升高,表示言外有意,弦外有音;平直调,声音几乎保持同样高低,读叙述和说明的语句都用平直调,情绪平稳,感情上没有什么波澜。

语调的变化是灵活的,以确切的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为准。

诵读到背诵1 —6节。

(A级)背诵方法之一:⑴抄诵法。

"抄一遍胜过读十遍。

”读诗词或短文时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⑵时空法。

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

⑶情节法。

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等具体情节,据情而背就容易的多了。

⑷对比法。

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⑸问题法。

提出几个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问题,根据问题答案的顺序,记取背诵内容。

我的问题―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是个愚人。

一一法国雨果1•学习朗读,朗读中练习停顿、快慢、轻重和语速等。

2.大声朗读,在朗诵中品味语言读、感悟海燕的形象。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感受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词语学习:学习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成语和短语,如“碧绿、光滑、肥胖、倘若、油蛉、斑蝥”等。
举例:
-在讲解“油蛉”一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实物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所代表的昆虫,并联系文章内容讲解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对于文章结尾处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所体现的鲁迅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其对封建礼教的反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一个特别怀念的地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探索他对美好回忆的描述。
-体会文学风格:引导学生体会鲁迅的文学风格,如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情感的表达。
举例:
-文章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一句,教师应重点讲解其通过排比和色彩对比所展现的生动画面。
2.教学难点
-词语含义的理解: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成语,如“油蛉、斑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具体含义,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语境分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童年生活的描绘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章情感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鲁迅。

2、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学习理解独特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品味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童事;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清文章思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品味文章精炼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三、学法指导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2.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9-1936.10),原名周樟寿,后改名 ,字豫山,后改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 、思想家、 。

作品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选自散文集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作品介绍“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傍晚时把它捡起来。

作者用这个名字说明这是一本回忆往事的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 散文,作者回忆自己早年的生活。

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

五、学习内容(一)给画线字注音确 凿( ) 竹 筛( ) 菜 畦( ) 渊 博( )鼎 沸( ) 倜 傥( ) 蟋 蟀( ) 宿 儒( )2019——2020上半学年 初一语文学案 第(7)期 班级学号: 姓名: 小组 :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 学生所需时间: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锡箔()觅食()云霄()淋漓()(二)课文探究1.揣摩标题的含义,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什么?(1)“”“”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2)“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和顺序来写的。

大学语文知识精讲班教案

大学语文知识精讲班教案

课程目标:1. 提升学生对大学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 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一、课程概述1. 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及作用2.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与结构二、阅读与鉴赏1. 阅读方法与技巧- 预习、速读、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 如何提高阅读效率2. 文学鉴赏-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特点- 文学鉴赏的基本原则- 文学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三、写作与表达1. 写作基础- 写作的基本要素:主题、结构、语言、修辞 - 写作的基本步骤:构思、起草、修改、定稿2. 写作技巧- 如何确定主题- 如何安排文章结构-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四、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1.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 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2. 审美能力-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如何提高审美素养教学安排:一、第一课时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及作用2. 讲解阅读方法与技巧3. 学生实践:阅读一篇短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二、第二课时1. 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 学生实践:鉴赏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3. 讨论与交流:分享鉴赏心得,互相学习三、第三课时1. 讲解写作基础与技巧2. 学生实践:撰写一篇短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3. 讨论与交流:互相评阅,提出修改意见四、第四课时1.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2. 学生实践:进行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3. 讨论与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拓展文化视野五、第五课时1. 讲解审美能力的重要性2. 学生实践: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素养3. 讨论与交流:分享欣赏心得,提升审美水平教学评价:1. 学生对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学鉴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的应用能力3. 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进步与提高4.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5. 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情况教学资源:1. 大学语文教材2. 相关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3. 互联网资源:文学网站、学术论文等备注:1.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023年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23年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根据材料, 确立教学目旳(重难点)并阐明根据(20分)答题要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旳入手确立出…旳教学目旳, 确立旳根据是:《一般高中语文课程原则(试验)》、本课内容特点、学生状况。

【文言文教学目旳】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学常识(作者生平、思想主张等)、积累文言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实词在不一样语言环境中旳意义、虚词在不一样语言环境中旳使用方法等)、掌握并辨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理解古代某些常用文体读懂课文强化文言文阅读、解释、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旳能力培养运用文章构造来记背文言文旳能力。

✍✍过程与措施:诵读、感悟、理解、讨论、背诵(3)运用整体意识来统帅全文用整体意识结合重点提醒来记背文章。

(4)②运用小组合作来归纳文中旳文言文重点字词句✍✍通过同伴间旳互相修改来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有感情旳诵读中体会课文感情诚挚情深理切体现自然、畅达旳特点。

②结合本文学习✍✍联络历史资料✍✍理解作者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停提高自己旳美好情操。

……【诗歌教学目旳】知识与能力:①理解诗人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旳影响。

(2)领悟诗歌主题、意境理解诗歌语言特色、体现手法。

(3)③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歌旳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旳审美情趣。

过程与措施:①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旳过程进行学习。

(3)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旳技巧指导学生吟诵学习鉴赏诗歌旳措施与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诗人……旳思想情怀和理想理想。

②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小说教学目旳】(2)知识与能力: 结合环境分析人物形象;认识……过程与措施:阅读、筛选信息, 合作、讨论、探究人物旳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展示自己对人物较成熟旳认识, 养成……习惯。

【戏剧教学目旳】(1)理解戏剧旳基本常识。

教师资格(统考)PPT课件:-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九讲第二部分教学设计(2)

教师资格(统考)PPT课件:-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九讲第二部分教学设计(2)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 目标,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属于特定目标,特定目标是 一般性目标的具体化。 2.语文教学实际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教学中得到实现;脱离实际的教学目标设计,往往难度偏高或偏低,给教学实践 带来困难,收效甚微。 3.课文文本实际 课文文本实际是指文本体裁、内容以及思想情感的实际,用字、遣词、造句、达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灵活性原则 教学方法设计的灵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不同教学方法的选用及组合,教学方法的 灵活切换运用等方面。教学是一个动态是、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 方法时,也必须注意随着教学变化而调整、切换教学方法。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长处,发挥自己擅长的教学技巧,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教学方法的创造。 三、常用语文教学方法 (一)一般性教学方法 一般性教学方法是指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常规教学方法,常见一般性教学方法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或相似的若干篇课文,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阶段,从整体出发来确定 教学目标要求,制订施教方案,安排教学步骤、方法和课时,把教读和自读有机 结合起来,体现教学的连续性、循环性和阶段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 教学结构方式。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意性,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体现教学的阶段性。 ②从钻研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单元教学法是把若干篇课文视为一个整体, 按照年级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盘考虑教和学、训和练、读和写等具体的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有利于避免教师教学中“满堂灌”现象的出现,使学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学建议、教学评价中,有明确的关于教学重点、难点的要求。分析并掌握新课标 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教师从宏观上把握学段教学重、难点。 2.全面地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不同,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学习方式以及思想

《海燕》目标分层教学案

《海燕》目标分层教学案

浙江省开化二中初中语文学科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海燕》(2课时)目标分层教学案编制:余志田审核:一、目标分层细目表说明:1.“教学内容”一栏右边的内容要根据不同课文填写,此表中仅是举例。

2.“学习水平”一栏中层次是依据《中考说明》而分,仅作参考,可依据具体课文作出调整。

了解是指对知识的认识;识记是对知识的识别和记忆;理解是指领会并能做简单解释;分析是指分解剖析;运用是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评价是指对阅读材料的评说。

3.“教学内容”中用●标识教学重点,▲标识教学难点。

二、教学案导学促教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内容分析《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它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在写作技巧上,《海燕》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等等,象征手法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空间。

正如高尔基说的:“用象征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简洁地说出你想说的东西”,“在象征中可以注入很大的思想内容”。

作品还兼用对比、反复、烘托、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进一步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形象的立体感:不是平面地塑造“海燕”的形象,而是同时刻画了对暴风雨充满恐惧的“海鸥”,被“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的“海鸭”和畏缩起身子藏在崖岸下的“企鹅”,它们象征了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它们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对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在对暴风雨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所形成的鲜明对照中,一个勇敢无私、乐观坚定、卓然不群的海燕的形象呼之欲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学建议、教学评价中,有明确的关于教学重点、难点的要 求。分析并掌握新课标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教师从宏观上 把握学段教学重、难点。 2.全面地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不同,兴趣爱好、学习需 求、学习方式以及思想状况存在差异,对所学习的内容的 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全面了解学生学情,有助于 教师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把握教学重点,发掘教学 难点,提升教学效率。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一)要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二)要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 (三)要依据教学内容 (四)要依据教师素质 (五)要依据学生特点 (六)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二、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 (一)多样性原则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坚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 方法开展教学,从而适应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 件多多变复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互补,作用于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二)综合性原则 教学方法设计的综合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综合、辩证、全面、 整体地看待教学方法,综合理解、选择、搭配教学方法两个 方面。前者重在认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关系,后者重在 强调不同类别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注重追求以 上三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其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教 学目标的核心,通过过程与方法目
(一)教学重、难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 教学难点是指教学中过于抽象的、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 过程过于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 法。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要求 确定教学重、难点,应做到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 相关要求、学生学情、教材情况的综合分析。 1.分析掌握新课标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学段教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语文教学目标属于特定目标,特定目标是一般性目标的具 体化。 2.语文教学实际 语文教学实际包括语文师资水平实际与学生学情实际。要 确定语文教学目标,应从语文教学实际的情况出发,根据 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定适宜 的教学内容。只有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才有机会在课堂
(行为主体)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标准)
为了简练,有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可省略为行为主体或行为
条件,例如: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学习 (行为动词)
文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标准)
2.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方式通常分为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部分从外部行为看,具有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孤立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孤立化是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设计脱离三维目标的整体,脱离具体内容与特定情境,直 接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点归类地一一“展示”给学生, 孤立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空洞、低效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教育。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体现出“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1.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表述的科学、明确、具体,必要时加以详细描述,指出 “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到何种程度”等内容,以 便达成、检测并评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主体错位,目标弱化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应描述学生的最终行为,指 向学生的学习变化,而不能颠倒主体,弱化目标,将教学 目标表述为教师行为、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或程序等。为 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表述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两点: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维”目标作为思考设计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标准,然 后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来确定目标,设计具有整 体性、一体性的三维教学目标。 (2)可行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可行性,即可量化、可评估、可变 通等。教学目标只有具备可行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 得到真正落实,获得既定的教学效果。 影响教学目标可行性的原因通常为教学目标表述不当。为 解决这一问题,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尽力确保教学目标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3.深入地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的重、难点受教材内容影响。深 入钻研教材,有助于教师快速掌握教学重、难点。 (三)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 分析教学重、难点的定义可知,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过于抽象的、远离学 生生活实际的、过程过于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技能与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 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确定教学重、难点。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长处,发挥自己擅长的教学技巧,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教 学方法的创造。 三、常用语文教学方法 (一)一般性教学方法 一般性教学方法是指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常规教学方法, 常见一般性教学方法有四种。 1.讲授法 (1)讲授法的含义 讲授法又称评点法、串讲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灵活性原则 教学方法设计的灵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不同教学方法的选 用及组合,教学方法的灵活切换运用等方面。教学是一个 动态是、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也 必须注意随着教学变化而调整、切换教学方法。 (四)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体现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即在开展教学设计 时,对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组合,使教学方法随机 变化,从而发挥其最大功能。创造性原则要求教师发挥其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评测学生的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标准的表
述可为“能完整流畅地背诵《××》全诗”“完全无
误”“一分钟内完成”“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等。标准的说明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也可以两者
兼具。
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目标的表述应为:
学生
在通读完全文后 , 找出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至少找出三种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师组织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于一些以外显行为动词进行陈述有 困难的教学目标,可适当添加附加限制条件,如学习情境、工 具、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具体规定,“通过……”“在5分钟之 内完成……”等。 (2)含糊笼统,目标虚化 教学目标的含糊笼统主要体现在以无法评测的词语描述学生心 理状态,未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体现课文特点、教学 内容、教学难度、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体、明 确、符合实际,其难度设计以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为标准, 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目标的实现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教学目标的组 成部分与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渗透于知识与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而得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伴随 着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因此,教师在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时,应遵循整体性原 则,而不是机械地、一一对应地照搬初(高)中语文课程 标准中关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割裂 “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应从整体角度出发, 将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教学中得到实现;脱离实际的教学目标设计,往往难度偏 高或偏低,给教学实践带来困难,收效甚微。 3.课文文本实际 课文文本实际是指文本体裁、内容以及思想情感的实际, 用字、遣词、造句、达情的特点等。课文文本实际不同, 其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各不相同。 依据课文文本实际设计的教学目标具有有效性,既能直观 展现课文特点,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反之,则易脱离 课文文本实际,表述空洞、无效。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阅读法,是教师通过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向学生系 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活动方式。 讲授法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 (2)讲授法的特点 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法是指教师“独白”。其优点在于能充 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使教师能够系统地将知识 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培 养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其缺点是教师主 导课堂,学生自主思考发言的机会较少,教师所获课堂反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考点聚焦】 1.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对运用技能进行考查。 2.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考生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关键是 结合第一章的理论知识理解教学设计各个部分及环节的准 确表达,从而能够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准确选择教学重难 点等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本部分内容历年都是考查重点,考生应深入理解、学习、 结合所给实例学会活学活用。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是教学目标陈述主体为学生,二是尽量使用外显行为动 词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 所谓“陈述主体为学生”,是指重点指出学生学什么,而 非教师教什么,教学目标的主语或省略主语为“学生”。 其正确的表述方式应为“(学生)能/可以/会……”,而 非“(教师)培养学生……”或“使学生……”等。所谓 “外显行为动词”,是指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的行为 动词,如“说出”“画出”“写出”“比较”等。外显行 为动词的使用,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 教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精讲班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2)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 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2.能够依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 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 难点。 3.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 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4.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学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