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2课第1章

合集下载

信息资源管理课后题

信息资源管理课后题

信息资源管理课后题第一章绪论2.信息资源有哪些特征?答:信息资源的特征包括: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3.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答: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建立起一种环境,只允许相关的信息进入公司的决策活动;(2)实施一系列措施,使生产、搜集信息的费用能够与利用信息后应获得的效果相比较;(3)改变观念和政策,使信息在企业的商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中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财产;(4)在利用信息技术前,应首先对需求进行分析,而不是与此相反;(5)使信息管理者的地位合法化。

(6)为所有的管理者及住院提供培新、教育和升职的机会,使他们能掌握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技能;(7)吸收用户参与系统的设计及有关的决策,使之能对信息生产活动及人员、设备等资源负责。

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包括:(1)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合理组织、规划信息资源的开发,确保相关的潜在信息资源能及时、经济地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

(2)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主要是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合理组织信息资源的分配,确保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主要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1)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国家统一的指导和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成果不仅成本低、价格廉,而且能很好地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事实、贴近需求、贴近用户),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

(2)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资源管理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开发出来的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及时、有效的利用。

(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机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第1章 认识数据与大数据1.1 数据、信息与知识-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案)

第1章 认识数据与大数据1.1 数据、信息与知识-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案)
信息应用例子:上课铃声、交通信号灯、体质数据。
1.1.3理解知识
知识概念: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数据处理成信息,信息提炼为知识。
实践题:选择数据集进行分析,并解释其信息价值及如何转化为知识。
拓展阅读:阅读关于数据科学的基础文章,了解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反思
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绘制数据、信息和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图,并标注它们之间的转换过程。
3.拓展阅读
阅读有关数据科学的基础文章或书籍的指定章节,了解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查找并学习关于信息技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案例,准备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板书设计
第1章认识数据与大数据
1.1数据、信息与知识
1.1.1感知数据
思维导图的应用:引入思维导图作为知识管理工具,帮助学生以结构化的方式组织信息,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介绍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定义和区别。
使用思维导图工具逐步构建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图谱,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同样的数据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信息?”和“信息如何转化为知识?”
根据老师提供的定义和例子,记录笔记并尝试解释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参与思维导图的创建,通过互动式电子白板或在线协作工具添加自己的见解和例子。
小组内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准备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理解。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习,让学生深入探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概念及其关系,增强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的能力。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分发实际案例分析材料,如体质数据、在线学习数据等。
指导学生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数据,分析信息,并转化为知识。

第1章数据与数据科学1.2数据管理与分析简介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教案)

第1章数据与数据科学1.2数据管理与分析简介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教案)
实例与案例的应用:虽然课程中使用了一些案例来说明数据分析的作用,但更多集中在理论解释。可以考虑增加更多与学生日常生活或未来职业相关的案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城市交通流、预测市场趋势等,以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当前的PPT和讲授内容已经较为全面,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知识,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料,如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指南、经典数据分析案例的详细报告等。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和竞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技能和综合素质。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探讨了数据管理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我们了解到数据本身并不自动产生价值,而是通过专业的管理和分析过程来挖掘其潜在价值。数据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如分布式文件系统、非关系数据库、云数据库等应运而生,为处理大规模数据提供了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的连接性与过渡:课程内容安排符合由浅入深的原则,先从数据的价值入手,再讲述数据管理的发展历程,最后引入大数据存储与管理以及数据分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但在某些环节的过渡上,如从数据管理到数据分析的衔接,可以更加自然和深入,例如通过案例展示数据管理如何促进数据分析的高效执行。
互动与反馈:课堂中结合了提问和简短讨论,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未来可考虑增加更多实践操作环节,如简单的数据分析工具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增强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准备实验指导书和数据集,确保实验环境的搭建和配置。
互动和讨论部分:
规划课堂讨论话题,鼓励学生思考数据管理与分析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设计互动式学习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小组讨论等。

第一章信息系统概述教学案

第一章信息系统概述教学案

第一章信息系统概述第一节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第二节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电教组孔繁英前言:同学们,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身处信息技术社会,那么你真正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社会吗?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些相关知识。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信息课程,高一学年我们学习信息技术必修1和必修2,必修1是《数据与计算》,里面是有关算法的内容,必修2是《信息系统与社会》,我们先来学习这本教材。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章“信息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体会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2、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能够在生活中找出恰当的实例进行比较分析;3、能够对信息系统在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史,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举例;2、分析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教学难点】:1、信息系统的特点及生活的实例比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小视频“无人自行车”。

实际上,除了无人自行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就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我国的国防科技大学也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观看这个视频以后,我们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自古至今的出行方式有哪些?2、无人自行车及无人驾驶汽车这些区别于以往的行驶工具出现的契机是什么?学生:(回答)(自古至今的出行方式从步行、马车、自行车、蒸汽机、火车、汽车、飞机等各种有人驾驶已经来到了无人驾驶时代,足见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教师:这是一个我们身边出行方式的一个转型,这种新模式的背后运作着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信息系统。

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必定有信息技术的支持。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知识。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二、教学内容【知识讲解一】:1、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IT):是指获取、传输、存储、加工和表达信息的各种技术总和。

全国学籍系统操作手册

全国学籍系统操作手册

全国学籍系统操作手册全国学籍系统操作手册目录:1. 登录系统2. 学生信息管理3. 教师信息管理4. 课程管理5. 成绩录入与查询6. 统计报表7. 数据备份与恢复8. 系统设置第一章登录系统1. 打开浏览器,输入系统网址。

2.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

3. 如果用户名或密码错误,系统会提示错误信息。

第二章学生信息管理1. 新增学生信息:点击新增按钮,输入学生信息并保存。

2. 修改学生信息:选择要修改的学生,点击修改按钮,修改信息并保存。

3. 删除学生信息:选择要删除的学生,点击删除按钮,确认删除操作。

4. 查询学生信息:输入学生姓名或学号等关键字进行查询,并点击查询按钮。

5. 导入学生信息:点击导入按钮,选择需要导入的学生信息文件,点击导入按钮。

6. 导出学生信息:点击导出按钮,选择导出学生信息的格式和范围,点击导出按钮。

第三章教师信息管理1. 新增教师信息:点击新增按钮,输入教师信息并保存。

2. 修改教师信息:选择要修改的教师,点击修改按钮,修改信息并保存。

3. 删除教师信息:选择要删除的教师,点击删除按钮,确认删除操作。

4. 查询教师信息:输入教师姓名或工号等关键字进行查询,并点击查询按钮。

5. 导入教师信息:点击导入按钮,选择需要导入的教师信息文件,点击导入按钮。

6. 导出教师信息:点击导出按钮,选择导出教师信息的格式和范围,点击导出按钮。

第四章课程管理1. 新增课程信息:点击新增按钮,输入课程信息并保存。

2. 修改课程信息:选择要修改的课程,点击修改按钮,修改信息并保存。

3. 删除课程信息:选择要删除的课程,点击删除按钮,确认删除操作。

4. 查询课程信息:输入课程名称或编号等关键字进行查询,并点击查询按钮。

5. 导入课程信息:点击导入按钮,选择需要导入的课程信息文件,点击导入按钮。

6. 导出课程信息:点击导出按钮,选择导出课程信息的格式和范围,点击导出按钮。

第五章成绩录入与查询1. 成绩录入:选择要录入成绩的学生和课程,输入成绩并保存。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专题二第2课一、《前期设置》教学设计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专题二第2课一、《前期设置》教学设计
4.观察生活中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应用,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撰写一篇短文,提出改进的建议。
作业反馈:
1.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将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对于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于存在错误的学生,教师将指出错误的原因,并提供正确的答案和解释。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硬件设备,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探讨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功能。同时,课程还将介绍电脑的常规设置和维护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电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计算机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磁盘碎片整理:定期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提高磁盘读写速度
-系统备份与还原:备份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必要时进行数据还原
-硬件设备管理:安装新硬件、更新硬件驱动程序、卸载不用的硬件设备等
4.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功能与应用
-处理数据:计算、统计、分析等
-存储数据:文件、文档、图片、视频等
-传输数据:互联网、局域网、蓝牙、Wi-Fi等
3.例题3:请解释电脑的常规设置和维护包括哪些内,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案:电脑的常规设置和维护包括系统设置、用户账户管理、系统更新、病毒防护、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系统备份与还原和硬件设备管理。系统设置用于调整显示设置、声音设置、输入法设置等;用户账户管理用于创建新用户账户、修改密码、删除用户账户等;系统更新用于自动更新、手动更新、检查更新等;病毒防护用于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进行病毒扫描等;磁盘清理用于清理临时文件、回收站文件、系统缓存等;磁盘碎片整理用于提高磁盘读写速度;系统备份与还原用于备份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必要时进行数据还原;硬件设备管理用于安装新硬件、更新硬件驱动程序、卸载不用的硬件设备等。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1-12 章)第一章 1.1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答:(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其次,信息是可以通信的最后,信息形成知识。

(2)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好地解释。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之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

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1.2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

答:(1)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

①物流是实物的流动的过程。

②资金流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的流动的过程。

③事物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④信息流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动的软资源。

(2)信息流处于特殊地位:①伴随物流、资金流、事物流产生而产生。

②是各种流控制的依据和基础。

1.3 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答: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

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

由于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广泛交流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

广义的信息系统概念已经延伸到与通信系统相等同。

这里的通信不仅是通讯,而且意味着人际交流和人际沟通,其中包含思想的沟通,价值观的沟通和文化的沟通。

广义的沟通系统强调“人”本身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还是资讯意义的阐述者,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要使资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觉与阐述,方算是资讯的沟通媒介。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一)
管理信息系统一词最早出现在70年代,由瓦尔特·肯
– – –
出自管理,而不是出自计算机的; 强调了用信息支持决策,没有强调一定要用计算机; 没有强调应用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二)
20世纪80年代,戴维斯(Gordon B.Davis) 等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
计算机技术
在计算机上用数学模型 对现实系统进行模拟, 以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中 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 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联系,逐步 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管理信息系统的 功能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进行 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 系统。该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计算机在管理 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管理领 域内一门极其重要的使用性科学。
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管理科学 现代技术 手段 要求 理论 观点 哲学
系统论
信息论
MIS
数学、运筹学 算法
思想 方法
控制论
行为科学
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技术是MIS构成的三要素。
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技术是MIS构 成的三要素: 系统的观点 数学的方法
用定量技术即数学方法来研究系统, 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运行模型, 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再用到原来的系统中 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考虑系统 的一般特性和被研究对象的个性
-这个定义纠正了将管理信息系统等同计算机应用的概念
黄梯云在《管理信息系统》一书中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 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 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 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 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 现其规划目标。

第一单元第2课一、网上购物教学设计—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一、网上购物教学设计—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预习PPT,了解网上购物的概念和流程。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并记录网上购物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预习管理。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网上购物的概念和流程,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网上购物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建议。
-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如校园电子商务竞赛、网络营销策划等,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综合评价:
-综合学生在课堂、作业和课后评价中的表现,给出整体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评价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在能力方面,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操作不当、忽视安全等问题。此外,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可能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
在素质方面,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他们在面对网络诱惑时,可能缺乏自律意识,容易沉迷于网络购物,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加入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加入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兴趣小组,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开展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开展关于网上购物、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状,培养社会责任感。
-参加讲座和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会举办的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拓宽知识视野。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学习网上购物的概念和流程,学生可以增强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同时,通过分析网上购物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学生可以培养计算思维,学会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实施操作。此外,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网上购物的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了解网上购物的注意事项,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到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信息系统》章节测试题参考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信息系统》章节测试题参考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信息系统》章节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变得愈发重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国家开放大学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该课程的章节测试题参考答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备考具有重要帮助。

一、第一章1. 信息技术有哪些特征?信息技术的特征主要包括高科技性、潜在变革性、高成本性和高风险性等。

2. 信息资产的四个基本属性是什么?信息资产的四个基本属性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

3.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包括哪些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包括教育、医疗、经济、军事、政治等多个领域。

二、第二章1. 什么是企业应用系统?企业应用系统是一种由多个不同子系统组成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组织内不同部门的信息处理需求。

2. 企业资源计划(ERP)的主要作用是什么?ERP的主要作用是优化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流程,以实现高效的资源分配和协作。

3. 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一种针对企业客户关系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客户服务、营销管理、销售管理等。

三、第三章1. 什么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支持商务活动的过程,包括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电子供应链管理等。

2. 电子商务的主要优势有哪些?电子商务的主要优势包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全球化以及个性化服务等。

3. 电子商务的主要风险有哪些?电子商务的主要风险包括网络安全风险、道德和伦理上的风险、法律和经济上的风险等。

综上所述,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掌握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章节测试题参考答案与学习材料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掌握并应用知识,为通过考试提供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第1章
第6页,共35页。
4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篇,理论基础篇。通过相关引例,在介绍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发展与
应用、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信息系统中的道德和社会问题、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等 基础上,阐述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信息系统和组织战略、信息系统和管理决策、信 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信息的项目管理等理论基础知识。
第12页,共35页。
第一篇
1.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命题1-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 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 和使用的人机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信息系统,必须完整地了解系 统更广泛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维度,如图1-3所示。
第二篇,应用案例篇。通过相关引例,介绍了服务于不同管理决策层次的应用系统
案例(包括基层、中层、高层等典型案例),流程整合型应用系统案例(包括ERP、SCM、 CRM等应用案例),商务、政务应用系统案例(包括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移动商务与物联 网等典型案例)。
第三篇,实验篇。通过引进成功应用于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金蝶小型
这个定义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组成,而且反映了管理信息
系统当时已达到的水平。它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在高、中、低三个层 次,即决策层、管理层和运行层上支持管理活动。
2008年,美国Kenneth udon教授在其《管理信息系统》(第 11版)一书中指出:“信息系统从内部和组织环境中收集、储存和分发 信息以支持组织的职能和决策、沟通、协调、控制、分析和形象化。信 息系统通过三个基本活动:输入、处理和输出,转换原始数据成为有用 的信息。信息系统提供给公司面对的问题和挑战的解答,并代表一个管 理、组织和技术成分的组合。

第二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课程知识点(汇总)

第二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课程知识点(汇总)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知识点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1.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1.2、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1、运算器(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运算器通常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和一些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特殊寄存器)组成。

2、控制器控制器工作的实质是解释、执行指令。

它的组成包括:a、程序计数器(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或下一个要执行的地址)b、指令寄存器(存放现行指令)c、指令译码器d、脉冲源及启停控制线路e、时序信号产生部件f、操作控制信号形成部件g、中断机构h、总线控制逻辑3、CPU的功能1.3、存储器a、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小容量存储器,用来临时存放指令和数据。

)b、主存储器(存放计算机运行时的大量程序和数据,主要为半导体读写存储器,简称RWM,习惯上称为RAM。

组成为:存储体、读写电路、地址译码和控制电路等。

)c、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存的地址映像方法直接映像、全相连映像、组相连映像1.4、计算机的系统结构1、并行处理的概念所为并行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具有可以同时进行运算或操作的特性,它包括同时性与并发性两种含义。

提高并行性的措施主要有3个途径:时间重叠、资源重复、资源共享。

2、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计算机执行的指令序列称为“指令流”,指令流调用的数据序列称为“数据流”。

计算机同时处理的指令或数据的个数称为“多重性”。

(1)单指令流单数据流:单处理机(2)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并行处理机(3)多指令流单数据流:很少见了(4)多指令流多数据流:多处理机3、流水线处理机系统将指令的执行过程分成多个阶段若干个子过程。

流水线技术是一种时间并行技术。

采用重叠执行方式有两个优点:一是程序的执行时间大大缩短;二是功能部件的利用率明显提高。

4、并行处理机系统采用资源重复的措施开发并行性,以SIMD方式工作的。

5、多处理机系统流水线处理器通过若干级流水的时间并行技术来获得高性能。

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

杨海鹰
统计与信息学院信息管理教研室
5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统计与信息学院信息管理教研室
6
本章概述
管理需要信息,现代组织的管理需要信息系统 的支持。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发 展成为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管理信 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 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的新兴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引用其他学科的概念,把它们综 合集成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它面向管理,利 用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三大 要素,形成自己独特的内涵,从而形成系统型、 交叉型与边缘型的学科。
4、层次性
信息与管理一样,也具有层次性。不同级别的管理者 有不同的职责,处理的决策类型不同,需要的信息也 不同。不同层次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征。一般按管理 理论可分为战略级信息、战术级信息(策略级信息) 和作业级信息(执行级信息)3个层次。
杨海鹰 统计与信息学院信息管理教研室 22
不同层次信息的特征如下表所示:
杨海鹰
统计与信息学院信息管理教研室
14
3、信息(Information) (1)信息的概念 申农(C.E.Shannon,信息论的奠基人):
– “信息是使人们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的东 西”(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 “信息是系统的组织和有序的程度” –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可通讯的知识”
杨海鹰
统计与信息学院信息管理教研室
2
学习要求
掌握MIS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学习并掌握应用计算机对管理数据进行存储、 处理和使用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熟知MIS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 法; 懂得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在实现和发展管理信 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第1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1-4小节)

第1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1-4小节)

第七章 热菜的配菜
《烹调技术》
第 7 页,共 15 页
授课主要内容和课堂教学过程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学生学习活动 二次备课 教师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
(二)熟悉菜肴名称及制作特点 (三)既要精通刀工又要了解烹调的全过程 (四)要掌握菜肴的质量标准及净料标准 1、熟悉和掌握原料的出成率 2、确定菜肴的主配料质量、数量和成本 3、根据毛利幅度,来确定菜肴毛利率和售价 4、制定菜肴规格质量成本单——标准化菜谱 5、主配料分别放置 6、必须注意营养组成 7、必须有一定的审美感 8、必须推陈出新,研发新的菜肴品种 三、排菜 排菜是根据消费习惯,按照上菜顺序将配好的原料,排于厨 台之上,并将合乎菜肴的器皿放在适当位置的一项工作。帮助厨 师迅速而顺利地进行工作,以防出菜顺序颠倒,发生混乱。这个 岗位粤厨亦称之为“打荷”。 排菜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别酒肴与饭肴 一般就餐情况大多先喝酒后吃饭,故应先出酒菜,接着排饭 看,最后端出汤类,不能颠倒顺序。 2、区别菜肴烹调时间的长短 为使出菜连贯,应先将烹调上需时较长的菜肴备妥,让厨师 先入锅烹调。而烹调时间较短的菜肴可稍为延后。 3、区别普通菜与紧急菜 普通菜是指平常提供的菜肴,紧急菜是因客人有急事,而须 赶时间所作的菜肴。为配合宾客赶时间,排菜者应优先照顾紧急 菜先上。如遇添菜或漏菜,也必须及早出菜。 4、区别调味的浓淡 味浓指顾客要求辣、酸、甜、咸等偏重,味淡指口味要求偏 淡。或者是顾客因本身病理原因而要求限制动物性油脂、盐或糖 等调味料的菜肴。排菜时应严加区分,以符合顾客的要求。 5、区别小吃、团体菜与桌菜 琐碎的小吃应考虑顾客的要求、饮食的习惯、烹调的快慢, 而妥善安排上菜的时间。 团体菜或单桌菜, 应照菜单, 依序出菜。 在决定烹调的顺序时,注意避免于同一时间出菜。要始终让客人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1章 任务2 认识信息系统(教案)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1章 任务2  认识信息系统(教案)
上课铃响了,小华赶紧回到座位,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开所有疑惑。
任务分析:小华的疑惑有三个:一是计算机就是信息系统吗?二是电变换?
要解答小华的困惑,需要了解信息系统组成及运行机制、了解数制和数制转换、了解信息编码和信息存储。了解信息系统组成能够解答小华的第一疑惑,明白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的关系;了解数制和数制转换能够解答小华的第二个疑惑,信息只有转换成二进制,才能被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的电子计算机处理;了解信息编码和存储可以解答小华的第三个疑惑,需要计算机处理信息必须进行编码处理。
④教师给出本次课的学习成绩。评分依据—过程考核: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情况(20%),分组协作讨论并展示情况(50%);终结考核:自我总结评价(30%)
5.讲解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及转换方法
“数制”指进位计数制,同一个数可以采用不同的进位计数制来计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使用十进制计数,而计算机电路的开关特性使计算机更适合处理二进制数,因此,十进制数输入计算机系统之前必须转换为二进制数。同样,为了方便人们识别,计算机系统输出的二进制数也必须转换为十进制数。在讨论信息系统时为了简化记录,也会涉及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两者可以用来表示数值较大的二进制数。
倾听总结,对自己的整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总结
先集中
后独立
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计算机和投影屏幕
3
任 务 提 出(10min)
教师导入任务情景:信息技术课前,老师和几个学生搬来了一台微型计算机。
小华有点纳闷,今天课程的内容不是认识信息系统吗?这台计算机就是信息系统?
小华跑上讲台,好奇地看向弹出的机箱,内面电路板上有各种电子元件、插槽、接口,这样的电路能处理信息吗?怎样处理文字、声音和图像呢?
知识目标
①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1章 任务2 认识信息系统(教案)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1章 任务2 认识信息系统(教案)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1章任务2 认识信息系统(教案)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1章任务2:认识信息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认识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掌握信息系统的分类和特点,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 信息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3. 信息系统的分类和特点4. 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系统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Step 2 讲解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组成(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并进行详细解释。

教师: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过程等组成的,它能够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

其中,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软件则是指各种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人员和过程则是确保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Step 3 介绍信息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信息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并给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教师:信息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数据输入、处理、输出、存储和传输等。

它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商业领域中,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数据管理、加强决策制定等。

Step 4 分类和特点(15分钟)教师将信息系统按照其应用领域和功能进行分类,并讲解各类信息系统的特点。

教师: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信息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

而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数据处理系统、通信系统、多媒体系统等。

每种信息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Step 5 实际应用案例(2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几个实际应用案例吧。

比如,手机里的支付宝就是一个信息系统,在进行支付、转账等操作时,它会收集、处理和传递我们的信息。

13《信息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13《信息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课程代码: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艺,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今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4.学时与学分学分: 2 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践学时: 05.先修课程无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教材名称: 《信息管理基础》岳剑波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主要参考书:《信息管理基础》赵泉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信息管理导论》谭祥金党跃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主要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要求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多媒体要求: 多媒体教学占80%8、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书面作业+考勤)2.期末闭卷笔试3.总成绩= 笔试成绩(70/100)+ 平时成绩(30/100)9、课外自学要求开课期间阅读相关信息资源管理的书籍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环节, 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内涵了解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了解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 信息行为论和信息交流论, 信息产品开发与流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了解信息产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信息化的基本概念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掌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及大概内容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管理的科学基础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简论第二节信息管理的信息科学基础第三节信息管理的管理科学基础第四节走向信息管理科学第二章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技术概论第二节信息处理技术第三节通信技术第三章信息行为论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需要和信息动机第二节用户的信息行为第四章信息交流论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的表述——符号和编码第二节信息交流模式第三节社会信息流第五章信息产品的开发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采集第二节信息整序第三节信息分析第六章信息产品的流通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服务第二节信息市场第七章信息系统管理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系统工程第二节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第三节现代信息系统管理的发展第八章信息产业管理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产业理论第二节信息产业管理基础第三节信息产业政策第四节信息化四、教学学时分配大纲制定者:大纲审订者:大纲批准者:2007年5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原始数据收集 信息加工 信息传递 信息存储 信息检索
信息输出
(一) 原始数据收集
思考:原始数据收集应注意的问题?
(一) 原始数据收集 原始数据收集是信息管理诸环节中关键的第一步,是后续 环节得以开展的基础,全面、及时、准确地识别、遴选、收 集原始数据是确保信息正确性与有效性的前提。面对繁杂的 信息世界,在原始数据收集过程中,应坚持目的性、准确性、 适用性、系统性、及时性、经济性等原则,紧紧围绕收集目 的,以尽可能经济的方式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收集适 用的数据。
(五) 信息检索
思考:信息存储的方法有哪些?
(五) 信息检索 信息存储的目的是为了信息的再利用,管理中所需的 许多信息可以源于自己存储的信息,因此,信息检索是日 常信息管理中最频繁的工作之一。信息检索和信息存储属 于同一问题的正反两面,两者密切相关;迅速准确的检索 应以先进科学的存储为前提。为此,必须对信息进行科学 的分类、编码,采用先进的存储媒体和检索工具。如计算 机存储和联机检索。
(二) 信息加工 思考:如何进行信息加工?
(二) 信息加工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必须结合企业经 营目标与实际情况经过综合加工处理,才能成为对企业有用 的信息。 信息加工一般须经过真伪鉴别、排错校验、分类整理、 加工分析等四个步骤。
真伪鉴别是通过对信息渠道、内容和时效的审查达到去 伪存真的目的。 排错校验是对原始数据的准确性的进一步核实和纠正; 分类整理则是使凌乱的原始数据系统化; 加工分析是信息加工的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对企业内外 部原始数据与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分析,找出有关问题的规 律和趋势,明确信息的价值所在。
及时、准确、使用、经济
(六) 信息输出 思考1:信息输出的内容有哪些? 思考2:信息输出的媒体(工具)有哪些? 思考3:信息输出的输出方式有哪些?
(六) 信息输出 信息管理的目标是按管理职能的要求,定时定向、保质 保量地输出信息。一般来说,衡量信息管理有效性的关键不 在于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递等环节,而在于信息输出 的时效、精度、数量等能否充分满足管理的要求。可见,信 息输出是信息管理的归宿。 常见的信息输出的内容主要有:各种计划、内部规章、 核算报表、分析报告、技术文件及查询结果等。
信息输出除了要满足数量、精度、时效等方面的要求外, 还要根据不同信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输出媒体、输出格式、 输出方式,以确保信息传递便捷准确、使用方便和达到保密 要求等。
实现有效信息管理的途径
原始数据收集制度化
信息载体规范化
信息管理标准化 信息加工程序化 信息传递工艺化 信息分类代码话
信息管理高效化 信息管理现代化
信息管理的层次理论 信息管理一般分为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运行控制 层和业务处理层四个层次。 由于各层管理者职责不同,因而不同层次管理所需的信 息在内容、来源、精度、时效性及使用频率上均有不同。 一般而言,战略计划层所需信息内容全面、来源广泛, 但要求少而精,多为经过复杂加工处理的综合信息。 管理控制层和运行控制层处于中间层次,承担信息加工 处理的绝大部分任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要求信息 流内容全面、精确而且及时,主要是大量来自企业内部及外 部的原始信息。
第三节
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而进行的信息产生、识别、 遴选、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索、输出等工作 的总称。包括从信息产生到丧失应用价值为止的整个 信息寿命周期的全部工作。
第三节
• 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层次理论 信息管理的反馈控制理论
信息管理的流速时效理论
(三) 信息管理的流速时效理论
前已述及,信息流伴随物流而产生,信息流对物流起着 控制作用。而且企业工作的连续性的特征要求对物流进行 实时事中控制。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信息流与物流在时间上 同步,否则,将可能由于时效性的丧失而导致信息流对物 流失去控制作用。 然而,实践中要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最 完善的管理条件下,信息流和物流相比仍然是滞后的,这 是因为信息流是物流的客观反映,只有物流的启动,才有 后继的信息流的形成。而且,物流始终是不停顿的,而信 息加工处理则需要时间,尤其在手工处理信息的情况下, 信息流和物流间一般存在十分明显的时间差。
(二) 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的具体方法有:变换、排序、计算、合并、抽 出、分配、生成等。
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加工方法的选择应服从于管理任务 的要求。例如,在制定计划时要求了解客户订货情况,必须 对所有订货合同进行合并汇总处理。
(三)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有哪些方式?如何有效的传递信息?
(三)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亦称信息传输,信息通过传递形成信息流。由 于信息流具有双向流特征,因而,信息传递包括正向传递和 反馈两个方面。企业信息传递既有垂直传递(不同管理层之 间的信息传递),也有横向传递(同一管理层各部门之间的 信息传递)。 企业的组织机构系统是内部信息传递的基本渠道,为了 提高传递速度和效率,企业应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规定 信息传递的级别、流程、时限以及接收方和传递方的职责, 此外,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传递工具,如电话、传真机、互 联网等,尽量减少人工传递。
(一) 原始数据收集 原始数据收集一般要经过明确收集目的、形成并优化收集 方案、制定收集过程计划、着手收集及分类汇总等环节。由 于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其收集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 要有:网上调查法、出版资料阅读查询法、口头或书面询问 法、传媒收听法、现场观察法、有偿购买法、信息员采集法 等。
一般而言,企业中除了有专职的信息员外,每一个员工 都是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应是信息的采集者,为了确保真 实和低成本采集原始信息,企业应该通过制度的方式明确每 一个员工的信息采集义务,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信息采集 职能是低成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业务处理层是管理的最底层,主要职责是日常工作的事 中(现场)协调控制,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它所 要求的信息必须详尽、及时、准确、连续,主要是来自战略 计划层、管理控制层、运行控制层的各种指令性信息、指导 性信息及本部门作业环节的原始记录信息。 信息管理层次理论认为,各类信息应按其不同作用和管 理要求在不同管理层间合理分流,避免信息的无效传递。比 如,具体的作业记录一般不应该提供给总经理,他所需要的 应是经过统计分析形成的综合报表,而由作业记录产生综合 报表的信息加工工作应由管理控制层和运行控制层完成。
(四) 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的主要形式或主要媒介有哪些?
(四) 信息存储 由于不同信息的属性和时效不同,企业加工处理生成 的信息,有的立即利用,有的暂时不用;有的只有一次性 利用的价值,但绝大多数信息具有多次长期利用的价值, 因此,需要将时效性较长的信息存储起来,以备随时调用。 信息存储的主要形式包括:普通分类台账、档案、缩微 胶片、录像带、计算机数据库等。 存储方式可为顺序存储,亦可采用随机存储。随机存 储的优点是检索速度快,但对存储介质的要求较高,一般 为磁盘、磁鼓、光盘等。
(三) 信息管理的流速时效理论
鉴于此,信息管理的流速时效理论认为,信息管理的目 的并不是要完全消除事实上不可能消除的信息流与物流之 间的时间差,而是要尽一切可能加快信息流速,使这种客 观存在的时间差尽可能缩短。 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员素质、 信息管理手段、工具、方法等多方面作出最大的努力,以 缩短信息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索、输出等环节的 时间,促使信息更快、更准、更高效地流动。
信息管理的反馈控制理论 信息管理反馈控制理论认为,管理过程就是从信息输入 到输出,经过反馈和修正,形成新的信息输入的不断循环 的过程,每次循环的延续时间就是管理周期;延续时间的 长短则反映了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因此,要缩短管理周 期、提高管理效率,不仅要保证信息正向传递渠道的畅通, 而且要确保信息反馈控制功能的实现。为此,在设置信息 传输渠道时,要充分注意到信息的双向流的特性,确保信 息反馈渠道的通畅,明确正向信息接收方的反馈职责,并 加强信息传递与反馈职责的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