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R15菌株鉴定及作用机制
链霉菌与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且成功率不高,使得抗生素的 研发面临较大挑战。
发展前景
新型抗生素研发
针对耐药性细菌,研发具有全新作用 机制的新型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新 的生物部件、设备和系统,以生产具 有优良性能的抗生素。
联合治疗
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生素联合使用, 以提高疗效并降低耐药性产生的风险 。
临床应用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同时, 在手术前预防感染、治疗动物感染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抗生素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生素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抗生 素不断问世,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抗生素定义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生素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抗生素可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多种类型。
抗生素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胞膜完整性等机制, 达到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目的。
或最终产物。
共生与竞争
03
链霉菌在与其他微生物共生或竞争过程中,产生了抗生素作为
防御或攻击手段。
链霉菌在抗生素研发中地位
天然来源
链霉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是抗生素的天然来源之一 。
药物研发
通过对链霉菌的研究,人们发现了许多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为抗生素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线索。
工业生产
链霉菌易于培养且产量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的工业生产 中。
S15菌株的抗菌活性及抗菌物质的特性
S15菌株的抗菌活性及抗菌物质的特性摘要:为开发新的用于生物防治的抗真菌微生物资源,对从荆州郊区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链霉菌S15,用琼脂块法和杯碟法对其抗菌谱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产生的拮抗物质对13种植物病原菌有显著抑制效果,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对小麦全蚀病病菌菌丝扭曲、缢缩等致畸效应。
该物质对热稳定性较好,在酸性条件下易失活,在中性偏碱条件下比较稳定,此抗真菌物质有较强的极性。
关键词:链霉菌S15;抗真菌活性;抗菌物质特性Abstract:Inordertodevelopmicrobialresourcesforbiologicalcontrol,streptomyceteS15whichhadantagonizingeffectonseveralplantpathogenicfungiwasisolatedfromfarmlandsoilsin Jingzhoudistrict.Bymeansofcup-dishmethodandagarcolumnmethod,theantimicrobialspectrumofstrainS15wasdetermined.Theresultsshowedthat theantagonisticsubstanceofS15hadsignificantinhibitingeffecton15plantpathogenicfungi.Thesubstancecouldcausemyceliumofgaeumanomycesgraminisdistortionandmalformation.Theantagonisticsubstancehadstrongthermo-stability. Itwasunstableinacidconditions,butshowedhighantifungalactivityinneutraloralkalinecondition.Thepolarityoftheantagonisticsubstancewasstrong.Keywords:streptomyceteS15;antifungalactivity;characteristicsof antagonistic substance随着可持续农业观的建立,探索无公害、无污染的生物防治措施已成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中的重要课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2]。
晓多链霉菌
晓多链霉菌答:焦土(晓多)链霉菌为链霉菌科、链霉菌属,孢子丝长而直或柔曲。
代表菌株:Z-452=ATCC15105=ISP5504,分离自日本焦土岛。
性状特征:蔗糖硝酸盐琼脂:气丝灰白色,孢子少。
基丝贫乏,微黄灰色。
无可溶色素。
甘油硝酸盐琼脂:气丝白色,粉状,孢子多。
基丝好,淡黄褐色。
无可溶色素。
葡糖天冬素琼脂:气丝粉状,黄白色至黄灰色。
基丝淡黄褐色。
可溶色素无或淡黄橙色。
淀粉琼脂:气丝粉状,褐白色至浅褐灰色,孢子多。
基丝淡黄褐色。
无可溶色素。
苹果酸钙琼脂:气丝粉状,微黄灰色。
基丝淡黄褐色。
可溶色素无或淡黄褐色。
甘油天冬素琼脂(ISP)、无机盐淀粉琼脂(ISP)、酵母精麦芽精琼脂(ISP)、燕麦粉琼脂(ISP):气丝黄灰色、浅灰黄褐色或淡黄色。
基丝反面无鉴别色素:在第三种培养基上橙黄色或黄褐色;在其余三种培养基上淡黄色或灰黄色。
无可溶色素。
营养琼脂:气丝褐白色。
基丝灰黄褐色。
可溶色素微黄褐色。
葡萄糖肉汤琼脂:气丝浅褐灰色。
基丝褐色。
可溶色素灰黄褐色。
葡萄糖蛋白胨琼脂:气丝浅褐灰色。
基丝微黄褐色至暗黄褐色。
可溶色素暗黄褐色。
马铃薯块:无气丝。
基丝好,暗褐灰色。
可溶色素暗褐灰色。
明胶液化慢。
牛奶胨化强。
淀粉水解。
纤维素上不生长。
硝酸盐还原。
产生类黑色素和H2S,但无酪氨酸酶。
生长适温28—37℃;45℃不生长。
利用葡萄糖、D-木糖、果糖以及半乳糖、D-甘露糖、麦芽糖、水杨苷;在L-阿拉伯糖、蔗糖上生长微弱;不利用鼠李糖、棉子糖、肌醇、甘露醇。
土壤拮抗链霉菌R15β1,3-葡聚糖酶的纯化与部分特性分析
石柱层析及 D AE 5 E 一 2柱层析得到纯化 , 纯化倍数为 1.8 回收率达 40 1 3 , 9 . %。经 S S 聚丙烯 酰胺凝胶 电泳测得该酶 的分子量为 3 D一 4 -k a 1 D 。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 3 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5 最适 p 5o C, H为 50低 于 5 、H75以下酶较稳定 。F 、 +c z H ., 5o p . C e l 、 u+ ( 、 对酶有抑制作用 , c 、e B z M z A Z Z 酶有激活作用 而 a F 、a+ n+ 1及 n ̄ 、 、  ̄
WA i —i Q og, A um i h n u nya WA GQ n—a , A G Y -e, I GA—u NPn pn , 1 n H NY — e’ egY a—un, N ighi HU N uj D N i n g g Y , Z i y
(. e at n o a t r e t n S a d n gi l rl nv r t T in2 1 1 , hn ; . a d n c d m f c n e , ia 5 0 4 1 pr D me t f ln P o c o , h n o g r ut a U i s y a 7 0 8 C ia 2S n o g a e y i c s J n2 0 1 , P t i A c u e i, a h A oS e n
R5t i ree o e hzsh r sio hns a bg. o r t is R, i R 1n S w i o l p d c - ,- lcns isans endf m t i p ee o f ieecb ae Fu r n (s R5 3a dA ) h hcu r u e1 1 g aae r c r hr o l C sa , c d o 3 3 u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第37卷(2006年)总目次
山 东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HA ON O G Y A U C E A S N D G N N E D X E U B O) 第3 7卷 (0 6年 ) 目次 20 总
第1 期
株 植 物病原 真菌 拮抗 细菌 的分 离与 鉴定 …… ……… …… …… …… … 薛 东红 刘训 理 陈 凯等 ( ) 1 窄 冠黑青 杨 叶 片再 生体 系 的建立 …… …… …… ……… … ……… …… … 李 际红 张友 朋 庞 金 宣等 ( ) 6 链霉菌 R , 菌株鉴定及作用机制 ………………………………………… 王清海 齐 勇 亓立云等( 1 1) 超临界 C O 法萃取大蒜精油的研究 …………………………………………………… 乔旭光 孙爱东(7 1) R 质 粒转 化银 杏及影 响其 产生 黄酮 的研究 … …… ……… … ……… … ……… …… … 文 欣 温 尚昆( 1 ; 2)
f ‘
维普资讯
第 2期
基 因导 入花粉 管对 杏果 实发 育影 响 的研究 …… …… …… …… …… 孙 仲序 庐 山禾本 科干 花植物 资 源研究 冯殿 剂 刘 静等 (6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邱迎君 (6 ) 17
… … ……… ……… … …… ……… …… …… …… … 易官 美 孙 明高
文 ・ ・综 ・述 献 ’
岩石流变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 范庆忠 王素华 高延法(3 ) 16 钾素对棉花生长发育和纤维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 …………………… 郭 英 孙 学振 宋宪亮等(4 ) 11 远缘杂交理论在果树育种实践 中的研究进展 ………………………… 杨红花 卢继承 李 伟等(4 ) 15 植 物 花药 培养 研究进 展 … ……… … ……… …… ……… …… …… … …… 王延玲 丰 震 赵 兰勇(4 ) 19 猪传 染性 胸膜 肺炎 的研 究进 展 …… …… …… ……… …… …… …… …… 刘 霞 刁有祥 禚 宝山 (5 ) 12
链霉菌的分子生物学课件
05
链霉菌代谢组学
代谢组测序技术
质谱技术
01
利用质谱仪对链霉菌代谢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具有高灵敏度、
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的优点。
核磁共振技术
02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对链霉菌代谢物进行分析,具有无损、无标
记和可重复性的优点。
色谱技术
03
利用色谱柱对链霉菌代谢物进行分离,结合检测器对代谢物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生物转化
利用链霉菌的生物转化能力, 可将某些化合物转化为具有更
高附加值的产物。
02
链霉菌基因组学
基因组测序技术
01
Sanger测序法
利用DNA聚合酶和特异性引物进行DNA片段的测序,是第一代测序技
术。
02
第二代测序技术
基于边合成边测序的原理,具有高通量、低成本等优点,如Illumina公
司的HiSeq和MiSeq测序平台。
酶制剂的基因工程改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可以对链霉菌产生的酶进行基因改造,提高其催化效率、稳定性或改变 其底物特异性,从而满足工业生产的特定需求。
新型酶制剂的发掘
随着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从链霉菌中发掘更多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的 新型酶制剂。
生物农药的研发与生产
生物农药的优势
杀虫蛋白的研究与应用
06
链霉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
基因克隆技术
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中,转化宿主细胞进行扩增,从 而获得大量目的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技术
将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导入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通过诱导或选择压力 使目的蛋白大量表达,进而研究其功能。
基因敲除与突变技术
链霉菌的鉴定技术
实验七链霉菌的鉴定技术实验目的:1.掌握链霉菌划分十四个类群的原则,结合实际练习分群程序。
2.了解不同放线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在鉴定工作中的意义,学会有关的几个生理生化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材料:链霉菌十四个类群的纯培养物。
培养物可在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琼脂合成培养基、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等合成培养基上,接种培养10~14天左右,即可进行分类群。
实验原理:链霉菌种的鉴定是以形态、培养特征为主,生理生化及生态特性为辅的原则进行的。
鉴定种时需要在多种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其形态结构、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等特性。
根据实验取得的结果,再核对文献资料,最后定出种名。
实验内容:链霉菌的鉴定1.培养特征一般以孢子、气生菌丝体、基内菌丝体的颜色和可溶性色素的三部分为主要特征。
将菌种接种在高氏一号、察氏、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和马铃薯块上,分别记载培养7天、15天和30天的培养特征。
(1)孢子丝与孢子(即孢子堆)的颜色;(2)气生菌丝(即形成孢子前)的颜色;(3)基内菌丝的颜色;(4)可溶性色素的颜色;此外,尚可观察菌株的生长状况,如生长好坏,气生菌丝呈现的外貌一绒状、粉状或棉絮状等作为参考特征。
2.形态特征孢子丝的形状:参照第三部分实验五放线菌的形态中的气生菌丝观察方法,观察孢子丝形状是直形、波曲形、螺旋形(螺旋的数目与螺旋松紧之分)和孢子丝的着生方式(轮生、非论生)。
轮生放线菌一般在合成培养基上形成轮生孢子丝,但有的不易形成,有的在2%水洋菜或其它培养基上才形成。
类群名称气生菌丝颜色基内菌丝颜色可溶性色素有或无孢子丝形态孢子形态1白孢类群Albosporus 白色各种颜色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球形、圆柱形,绝大部分种的孢子光滑,个别种孢子表面带刺2黄色类群Flavus黄白或黄各种色调的黄色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同上群3球孢类群Globisporus 淡绿灰黄无色、乳脂、黄、黄褐、褐绿、褐兰、褐红、酒红有或无直或波曲,聚生成丛,个别的种螺旋形球形、椭圆形、有时柱形,表面光滑4粉红孢类群Roseosporus 粉红无色、黄色、橙、棕、绿、紫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表面光滑、个别种的孢子带刺5淡紫灰类群Lavendulae 淡紫(酒红、薰衣草色)日久呈灰色无色、黄褐、红绿在蛋白质培养基产生黑色素多数种呈长柄大螺旋形,少数直形表面光滑6青色类群Glaucus 淡青或青绿色,日久呈青灰色或灰色无色、黄、褐、暗绿紫有或无,多数在蛋白质培养基上产生黑色素多数螺旋形,少数直形多数带刺或有发状物,个别种孢子表面光滑7烬灰类群Cinerogriseus灰无色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表面光滑或带疣、刺、毛发8绿色类群V iridis灰、灰白、鼠、灰、绿灰各种色调的绿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表面结构多种多样9蓝色类群Cyaneus兰灰、淡灰、灰色各种色调的蓝色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表面结构多种多样10灰红紫类群Griseorubro violaceus灰、淡灰、紫灰、烬灰、褐灰红橙或紫色有或无直形波曲或螺旋形表面光滑或带刺11灰褐类群Griseofuscus灰至褐褐至黑有或无直形波曲或螺旋形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带刺12金色类群Aureus烬灰、鼠灰、或褐灰各种色调的黄色有或无直波曲或螺旋形表面结构多种多样13吸水类群Hygroscopicus 孢子成熟后,孢子丝自溶呈吸水现象,使菌落表面形成褐黑、褐紫或黑色粘性湿斑,生孢子气丝通常灰色(灰、紫灰、黄灰青灰)黄、褐黄、褐、黄褐紫有或无大多紧密螺旋形,个别的种孢子丝直或顶端略卷曲孢子形态花样较多,孢子表面光滑,钝三角形,杏仁形,半月形。
一种委内瑞拉链霉菌及其鉴定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委内瑞拉链霉菌及其鉴定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顾磊,汤玉平,许科伟,杨帆,高俊阳
申请号:CN201810832287.2
申请日:20180726
公开号:CN110760454A
公开日:
202002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委内瑞拉链霉菌及其鉴定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筛选出一种特异性较强的油气指示微生物,即委内瑞拉链霉菌,并通过特异性引物快速对土壤中委内瑞拉链霉菌进行检测,解决常见技术鉴定周期和适用范围小的缺陷,更为快速便捷,通过分析微生物的浓度异常特征,从而对油气富集区及油气藏进行预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委内瑞拉链霉菌指示油气藏上浮气态烃浓度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改进的引物对所述委内瑞拉链霉菌的16S rDNA保守序列进行扩增,根据扩增产物中目标条带的亮度,可准确、高效地判断油气藏上浮气态烃的浓度。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地址: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放线菌(链霉菌)识别鉴定
项目一微生物形态结构观察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丝状原核微生物,因菌丝是放射性生长而得名。
它是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和化学成分与细菌相似,属于原核微生物;而其菌体呈丝状,有分支,以孢子繁殖,这些特征与霉菌相似。
至今已发现的80余属放线菌几乎都呈革兰氏染色阳性。
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绝大多数属有益菌,放线菌的产品多种多样,特别突出的是产抗生素,至今已报道通过的近万种抗菌素中,约70%由放线菌产生。
放线菌还是许多酶、维生素等的产生菌。
此外,放线菌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一、放线菌的形态1、放线菌的菌丝链霉菌菌体细胞为单细胞,大多由分枝状菌丝(mycelium)组成,菌丝直径很细,与细菌相似,一般在0.5~1.0µm。
放线菌为原核生物,细胞核无核膜,细胞壁内含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膜,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
放线菌的菌丝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1)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当放线菌孢子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培养基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又叫营养菌丝或一级菌丝。
(2)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营养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称为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
(3)孢子丝(Reproductive mycelium)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成熟的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为孢子丝,又名产孢丝或繁殖菌丝。
孢子丝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孢子,或称分生孢子,孢子形态多样。
二、放线菌的繁殖多数放线菌借形成各种无性孢子进行繁殖的,无性孢子主要有分生孢子和孢囊孢子。
1、分生孢子(Conidium)2、孢囊孢子3、菌丝片段繁殖二、放线菌的群体特征1、在固体培养基上放线菌的菌落一般为圆型,表面光滑或有皱褶、毛状、绒状、或粉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落周围有辐射状菌丝,菌落较小,类似细菌或略大于细菌,菌落形状随菌种不同而不同。
链霉菌和芽孢杆菌的生防机理及抗菌活性产物
链霉菌和芽孢杆菌的生防机理及抗菌活性产物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通过将生物制剂应用于宿主植物,防止病原疾病的发展来控制病害的一种方法。
综述了生防菌——链霉菌和芽孢杆菌的生防机理及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类型。
关键词:链霉菌;芽孢杆菌;生物防治;生防机理;抗菌活性物质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730001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统计,全世界因病害造成的年产量平均损失达到了10%~15%,大概是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1]。
一直以来,生产上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防治的方法来实现,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病原抗药性增强等问题[2,3]。
而生物防治能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所达到的病害防治效果可与化学药剂相媲美[4]。
生物防治是将生物防治剂(Biocontrol Agent,BCA)——通常是真菌、细菌、病毒或它们的混合物应用于植物或土壤中来抑制植物病害的一种方法[5]。
在过去的10a中,能防治作物真菌和细菌疾病的许多有效BCAs被报告,一些BCAs正在商业化生产,其中链霉菌和芽孢杆菌研究和应用得最多。
本文主要针对链霉菌和芽孢杆菌这2大类生防菌的生防作用机制和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总结和综述。
1 重要的生防菌——链霉菌和芽孢杆菌1.1 链霉菌链霉菌(Streptomyces)构成放线菌中最高等的一大类群,隶属于链霉菌科。
链霉菌的生命周期非常独特,能够形成丝状菌丝体(基内菌丝或营养菌丝)、气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6]。
链霉菌最显著的特点是产生结构多样的次生代谢物,其中许多具有很好的工业和制药应用价值,如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高血压、抗肿瘤和免疫抑制[7,8]。
据统计,在已知抗生素中,90%以上来源于链霉菌[9]。
某些生活在植物根际土壤或根表面的链霉菌能够产生一系列有益于植物生长的化合物,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病害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a ina i i t R i t i o i曰 adihdatugl c vt hwc nasln,枷 t n f at y o i o a
srknaa F st m oyprm,lmai 盯 ooiin , uai xsou At r u e a .
h t , h t hh r a a ic P yaop r i cl Ph tp to acp i , h s lsoapr o ae P yo t oap r s ia, h s lsoap r oa, yo hh r a s i P yaop r ic l p t i c i a. Ke r s Ih bt n s cr ms Srpo c ues Me h ns o iio y wo d :n iio p t i e u , t tmy ea ru , c a im fi bt n e h n i
20 1 ) 5 04
(. 1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山东 泰安 2 11;. 7082济南 市园林局 , 山东 济南
摘要: 本文对一株具有高效广谱的链霉菌 R 进行了种的鉴定、 拮抗活性i定以及抗菌作用的研究。通过对菌株的 蔓 I 形态特征、 培养性状、 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综合试验分析 , 鉴定该菌株为金色链霉菌(cp m c 删 u) S eo ye rc 1。采用平板 对峙培养法测定 R 抑菌活性、 抑菌谱。 结果表明 R 对病原菌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甩 并且对 小麦纹枯病菌、 小麦根腐病菌、 棉花枯萎病菌、 烟草赤星病菌、 烟草黑胫病菌、 辣椒疫霉病菌、 苹果轮纹病菌等植物
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 关键词 : 色链霉菌 ; 金 抑菌谱 ; 机制 拮抗 中圈分类号 : 3. ¥ 24 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 34 20 )1 0 1 — 6 1 0 22 (060 — 0 1 0 0
Ⅱ G ECI M IM S
Junl f hnogA r utrl nvr t ( a rl c n e ora o adn gi l a i sy N t a i c ) S c u U ei u Se
链霉 菌 R5 。菌株鉴定及 作用机制
王清海 齐 勇 , , 亓立云 逯 , 朋 韩玉梅 丁爱云h , ,
Ⅲ TlrcA1l OF S ECI Rl OF TREPI ) YCES AND ’s l I I ( P l 5 S .M ‘ I 皿 r
WA ( Qn —hl, I og,IL —yn ,UP n H NY me, I( A —yn‘ N ig a Q n Q i u L g, A u— iDN ; i u ; Y
卵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有包括疫病和霜霉病等主要为害蔬菜和果树等重要经济作物为害严重发生面积大目前防治方法以化学防治和抗病品种为主化学防治的主要药剂为瑞毒霉和杀毒矾等进口药剂价格昂贵使用时间长使用量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威) 20 , 7 ( ) l l 自 , 06 3 1 :l ~ 6
物。 为害严重 , 发生面积大 , 前 防治方法以化学防治和抗病品种为主, 目 化学防治的主要药剂为瑞毒霉和杀
毒矾等进 口 药剂, 价格昂贵, 使用时间长 , 使用量大 , 易造成环境污染 , 威胁人畜健康。同时 , 病原菌抗性不 断上升 。 增加了病害防治的难度 , 在部分地区已出现抗药性 。抗性品种育种周期长 , 抗性单一 。利用有益
B td fte mop oo ia h rce , ut a o rp r e , a ue n fte bo h mit c lfau e , e y su yo r h lgc lc aa tr c l v t n p o t s me s rme to h ic e sr a e trs t h i i e i i h sri a d ni e t n w gie t d船 Sr tmy eal t . ed a c l r 。 ea t —fn a c vt d i ii r p cr m a i f te o c let u l ute t n p l ¥ r u h i u g la t i a n b t y s t i yn h o e u w r se . er sl h w d ta t n ii d tefn a rw h a ds oe g r n t n o n a o o i n e et td eut s o e ti i bt l s l o t p r emia o fma yp t g ncr g e s h h e l u g n i h i
Ab ta t I i p p r ie t c t n o p ce 5o te tmy e n e ihb t g me h ns W8 td e . sr c :n t s a e ,d n f a o fs e isR1 fsrpo c sa d t n iin c a im 8 su id h i i i h i
土传病害是一类重要 的植物病害。该病害以土壤为媒介 , 病原菌可随耕地 、 灌溉水或其他农事操作活 动进行扩散传播。通常侵染植物根部 , 导致根部腐烂乃至全株死亡。故一旦发病 , 蔓延快 、 危害性大、 顽固 性强、 以防治。卵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有包括疫病和霜霉病等 , 难 主要 为害蔬菜 和果树 等重要 经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