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西方对软硬材料的使用及比较
中国与西方建筑装修及材料运用之比较_杨春宇
石青板易吸湿,要喷涂材料处理.纤维板、胶合板、木
材要油漆处理。砖、硷墙粗糙且易积灰。陶瓷、石材等
贴面装饰,耐潮易清扫.室内的使用要求是多种多样
的,墙面也要用不同的材料装修。作墙面的装修材料
不象顶棚对重量要求严格,因而品种更为多样.陶瓷
类、石类板材类、玻璃、木竹、纤维、胶合、石膏、塑料、
地面已普遍。在豪华住宅内,窗用大理石镶嵌并用彩
色油漆。拜占庭时.砖、灰浆、硷已是主材。拱券育顶
已使用玻璃马赛克或粉画,马赛克下铺色底或金箔
通过光线折射闪烁神秘光效果。内部金、银、铜、石
材、砖、硅、玻璃马赛克、彩色颜料等共同使用是这时
期特点。哥特式时,瘦高的中厅,裸露着近似框架式
的结构,窗子占满支柱之间。瘦高支柱,几乎没有墙
间,进深可多至11镶。大木小式用于次要房屋和民
居,开间3~5间,通进深不多于7攘,大梁以5架为
限。而小木作则主要指门、窗、罩、隔断等,配合彩画
作.构成中国建筑的特殊形式.反映和体现了中国技
术、文化艺术的水平与那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体现了
中国古代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背景状况。
3中国、西方的现代装修及材料运用
现代装修与材料运用,主要得力于西方现代建
筑的产生和推广运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科
技发展,材料、结构的变化,新时代的功能要求等促
使了新建筑诞生.此后,新建筑不分民族、国界流行
于世界,使之具有国际性。新建筑的形式以及与之相
适应的现代科技产品进入社会生活。如住宅的厨卫、
卧、起居等功能区分,设备的机械化统一生产,空调、
装饰,绘画、书法、壁带、壁衣、壁纸,也有悬挂琴剑等
比较材料硬度的方法是
比较材料硬度的方法是
常见的比较材料硬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布氏硬度测试:使用布氏硬度计对材料进行硬度测试,通过测量材料表面的压痕大小来判断其硬度。
2. 岭氏硬度测试:使用岭氏硬度计对材料进行硬度测试,通过测量材料表面的压痕长度和角度来计算其硬度。
3. 维氏硬度测试:使用维氏硬度计对材料进行硬度测试,通过测量材料表面的压痕长度来判断其硬度。
4. 莱氏硬度测试:使用莱氏硬度计对材料进行硬度测试,通过测量材料表面的压痕长度来计算其硬度。
5. 洛氏硬度测试:使用洛氏硬度计对材料进行硬度测试,通过测量材料表面的压痕长度和表面面积来计算其硬度。
除了上述硬度测试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磨损试验、冲击试验和压缩试验等方法来比较材料的硬度。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程度来判断其硬度。
东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差异原因分析
东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差异原因分析古代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是彰显文化、历史和技术的重要载体。
在世界范围内,东西方古代建筑在建筑风格、材料使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东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
一、气候环境的影响气候环境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东西方建筑的气候条件不同,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有所区别。
1. 东方古代建筑材料东方地区主要指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多为亚热带和温带湿润气候。
在这种气候下,建筑材料需要具备防潮、耐水、防霉等特性。
东方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包括砖、木材、竹子和青瓦等。
砖和木材在东方古代建筑中占据了大量的使用比例,这是因为这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防风防水、保温隔热效果,同时木材还可以起到支撑建筑结构的作用。
2. 西方古代建筑材料西方地区主要指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这种气候环境下不仅要考虑防潮、耐水等问题,还要考虑材料的耐寒性和耐火性。
因此,西方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包括石头、石灰石、砖和木材等。
石材是西方古代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因为石材耐火、抗震、耐寒、防水、防腐等特性优异,是适应西方气候环境的理想选择。
二、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传统是东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影响了材料选择和使用。
1. 东方古代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讲究“木结构,砖木结合”,认为木材可以保护居民的精神,同时也与中国强调“文人墨客”的文化传统有关。
古代中国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材料,如石灰涂料、壳粉和黄土等。
黄土是古代中国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防水性能,是中国南方气候酷热季节建筑材料的理想选择。
2. 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在欧洲,古代建筑材料选择的文化传统主要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古希腊建筑中常用大理石、花岗岩和石灰石等石材,这种材料具有质地坚硬、耐腐蚀等特点;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广泛使用水泥和混凝土,这种材料也成为欧洲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材料之一。
中西方对软硬材质的构造和比较new
中西方对软硬材质的构造和比较中西方在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的运用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纵观中西方古代的建筑,中国古代运用木结构较多,而西方则用石材较多。
下面我们具体来谈下中西方对软硬材质的构造和比较。
建筑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
中西建筑文化在建筑特色、艺术形式、人文理念,尤其是发展渊源诸方面之明显不同的根本成因在于其生成的文化土壤不同,即不同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背景的显著差异性。
传统的世界建筑体系多姿多彩,承载着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不同信念。
从传统建筑的细节方面来说,传统的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方面的差异,建筑结构的差异,建筑布局的差异以及建筑观念的差异。
造成中西方传统建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精巧的木质建筑结构,讲究的是对称美,有着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建筑理念。
西方的建筑同样以自己在各个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记录在历史的每个朝代,发出璀璨的光辉。
通过对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可体现出中西方各自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中国古代建筑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高度统一;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影响建筑特征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材质原料;二是社会条件,如技术水思想观念、宗教文化、审美情趣等。
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土、木、石。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
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木材为主,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木柱,屋顶等。
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等等。
东西方建筑材料发展
青砖、黄泥
4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 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 驰道和水利工程。结构技术 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 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 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 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5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 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 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 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 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 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 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 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石工 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 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 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5.工业革命以后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爆发。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促使材料研发有了很大进步,把金属作为建筑材料在工业 革命之前就已经存在,至于大量运用,特别是以钢铁作为建 筑结构的主要材料则始于18世纪,而且伴随大面积玻璃的出 现,钢铁骨架玻璃蒙皮的形式既满足了大空间的构造要求, 又满足了大面积采光要求。
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 景下,中国近代建筑的类型大大丰富了。居住建筑,公共建 筑,工业建筑的主要建筑类型已大体备齐,水泥,玻璃,机 制砖瓦等新建筑材料的生产能力有了明显发展。
三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 从1937年到1949年,中国陷入了持续12年 之久的战争状态,近代化进程趋于停滞,建 筑活动很少。
2.希腊的神庙与石柱
比较金字塔的成功,希腊人 用石材来模仿原有的木构件 是不尽人意的。在当时的技 术下,用石材来搭建梁柱结 构相当危险,也许,希腊盛 产大理石所以导致了他们钟 情于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但是不可以忽视希腊是在 环地中海地震带上,地震、 火山活动频繁的事实。
高中化学硬质和软质教案
高中化学硬质和软质教案
主题:硬质和软质材料
教学目标:
1. 了解硬质和软质材料的特点和区别;
2. 掌握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制备方法;
3. 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2.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
1.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区分;
2.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制备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硬质和软质材料的概念,并提出学生对这两种材料有什么了解和想法。
二、讲解(15分钟)
1.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2.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硬质和软质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三、实验(20分钟)
老师为学生准备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四、讨论(15分钟)
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硬质和软质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应用于不同场景。
五、拓展(10分钟)
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硬质和软质材料的知识,并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六、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对硬质和软质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学生能够对硬质和软质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各种金属材料硬度及用途
各种金属材料硬度及用途金属材料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的一种重要材料,其硬度对于其应用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各种金属材料的硬度及其常见的应用。
1.铁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其硬度可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添加元素而有所变化。
普通钢的硬度通常在140至180HB之间,但经过热处理后,其硬度可达到600HB以上。
铁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建筑结构、机械制造以及汽车制造等。
2.铝铝是一种轻质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的金属材料。
普通纯铝的硬度较低,通常在20至30HB之间。
然而,通过合金化处理,如添加硬化元素,如铜和镁,可显著提高铝的硬度。
合金铝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和建筑等领域。
3.铜铜是一种常见的导电金属,其硬度较低,通常在40至60HB之间。
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铜广泛用于电子设备、电线电缆和管道等领域。
4.钛钛是一种轻质且具有优异强度的金属材料,其硬度通常在160至350HB之间。
钛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和化学工业等高要求领域。
5.镁镁是一种轻质金属,其硬度相对较低,约40HB。
然而,镁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性,非常适合用于结构材料。
此外,镁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电磁屏蔽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6.不锈钢不锈钢是一种由铁、铬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其硬度范围广泛,一般为150至250HB。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高温强度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加工和建筑等行业。
7.钨钨是一种高密度金属,其硬度非常高,通常为350至450HB。
由于其高融点和优异的热稳定性,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矿山开采和制造业等领域。
总之,金属材料的硬度对其应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上介绍的金属材料不仅在硬度上有所差异,而且在应用领域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对于不同的应用非常重要。
材料硬度的分析及其应用
材料硬度的分析及其应用材料硬度是评估材料抵抗外部力量侵蚀和磨损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材料学中最常用的参数之一,用于量化材料的耐磨性、韧性、强度等性能。
硬度测试技术也是现代材料研究和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实验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材料硬度的分析和应用。
一、材料硬度的定义和分析材料硬度是指材料对外部力量(压力)的抵抗能力。
更具体地讲,硬度是一种描述材料反应静载荷作用下局部表面硬度的物理性质。
硬度与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关。
在金属学和工程学中,常用Vickers硬度、Rockwell硬度和Brinell硬度来衡量材料的硬度。
Vickers硬度(Vickers hardness)是一种用来测量材料硬度的试验方法,通过计算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试验头对试验表面的压痕尺寸,并计算出压痕的面积求出Vickers硬度。
Vickers硬度常被用于硬材料(如陶瓷、合金等)的测试。
Rockwell硬度(Rockwell hardness)是一种用针尖在试件上施力并监测其压痕深度来测试材料硬度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Brinell硬度(Brinell hardness)是一种评估材料硬度的方法,通过钢珠头在试件表面上施加固定力量,计算其钢珠印模的直径与试验条件,通过公式计算出材料的硬度。
总之,材料硬度的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指导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二、材料硬度的应用如前所述,材料硬度是评估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工业和科学领域中有许多应用。
1. 材料筛选硬度往往是材料性能筛选的首要标准。
硬材料常常用于高磨损或高压力应用,而较软的材料常常用于需要抗冲击或振动的应用。
通过硬度测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等性能,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材料。
2. 制造和加工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硬度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材料的质量,从而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对汽车轮毂进行硬度测试可以保证其质量和性能。
软物质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研究
软物质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软物质材料(soft matter)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软物质材料是指由大批分子组成的物质,通常在常规条件下是处于液体或凝胶状态。
常见的软物质材料包括:胶体、乳液、泡沫、胶水、高分子、生物大分子等。
在生命科学、能源、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软物质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趋势。
本文将介绍软物质材料的基本概念、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应用领域。
一、基本概念软物质材料中的分子和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烈而复杂。
这意味着这些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十分特殊。
大多数软物质材料特点是柔软、变形和流动性高。
它们对压力和剪切力有强烈的敏感性。
这些性质是由于软物质材料中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排列方式。
在软物质物理学中,软物质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单分散相和复杂多相。
单分散相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材料,例如纯水和油,它们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对应于其相对应的分子的特性。
在单相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排列方式是相对简单的,从而使得其性质也比较容易预测。
而在复杂多相中,则由不同的物质组成,例如胶体和生物大分子。
在这种情况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排列方式就会更加复杂,甚至在微观层面上会有不同的相互排斥和相互吸引的作用。
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复杂多相的软物质材料表现出了极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特殊的物理性质软物质材料的特殊物理性质对于各类科学领域和工业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特殊物理性质:流变学:软物质材料的变形特性非常显著,这是由于其内部构成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所造成。
这些变形特性可以通过流变学来描述,流变学在工业和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
流变学能够帮助研究人员预测软物质材料的性质,用于开发新型材料,监测药品的效果等。
自组装能力:软物质材料具有在自然条件下运作的自组装能力。
在生命科学领域,生物大分子自组装的能力允许它们形成逐渐复杂的结构,进而产生生命和生物机制的各种活动。
不同材料硬度
不同材料硬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硬度的材料,比如金属、塑料、木材等。
这些材料的硬度对于它们的使用和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不同材料的硬度进行介绍和比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硬度的概念。
硬度是材料抵抗外力侵入的能力,通常用来衡量材料的耐磨性和耐刮性。
在工程领域中,硬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可以直接影响材料的加工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金属材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它们的硬度通常是通过洛氏硬度(Rockwell Hardness)或布氏硬度(Brinell Hardness)来进行测试和表示。
金属的硬度与其晶格结构、晶粒大小、合金元素等因素有关,不同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
例如,钢材具有较高的硬度,适用于制作刀具、机械零件等需要耐磨性的产品;而铝材则相对较软,适用于制作易加工的产品。
与金属材料相比,塑料材料的硬度通常较低。
塑料的硬度可以通过洛氏硬度或巴氏硬度来测试,但数值通常较小。
塑料材料的硬度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高温、阳光直射等情况,以免塑料变软或变脆。
木材是一种天然的有机材料,其硬度与树种、年轮、纹理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硬度较高的木材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冲击性,适用于制作家具、地板等产品;而硬度较低的木材则适用于包装、造纸等领域。
除了以上提到的金属、塑料、木材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材料,比如陶瓷、玻璃、复合材料等,它们的硬度也各有特点。
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作陶瓷器、砖瓦等产品;玻璃虽然硬度高,但脆性大,容易破碎;复合材料的硬度则受到纤维和基体材料的影响,通常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总的来说,不同材料的硬度对于它们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材料的硬度特点,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合理设计和使用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探索材料的硬度和柔软度
探索材料的硬度和柔软度材料的硬度和柔软度是物理特性中一项重要的指标,与材料的用途和性能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索材料的硬度和柔软度的定义、测试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一、定义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界力量侵蚀的能力,即材料的抗刮擦和抗压性。
柔软度则是材料的柔顺性和弯曲性,也可理解为材料的易弯曲程度。
二、测试方法硬度测试通常采用洛氏硬度(Rockwell hardness)、布氏硬度(Brinell hardness)和维氏硬度(Vickers hardness)等方法。
这些测试方法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力量,来测量材料对外界压力的抵抗能力。
测试结果以硬度数值表示,数值越高表示材料的硬度越大。
柔软度测试可使用弯曲试验、拉伸试验等方法。
这些测试通过施加力量使材料弯曲或拉伸,从而测量材料的柔软性和变形程度。
测试结果一般以变形程度或应变表示,越大表示材料越柔软。
三、影响因素1. 结晶度:晶格结构的完整性对材料的硬度和柔软度有重要影响。
晶格结构越完整的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而晶格结构不规则或受损的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柔软性。
2. 分子键:材料的分子键也会对硬度和柔软度产生影响。
分子键越强,材料越坚硬;分子键越弱,材料越柔软。
3.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因此其硬度和柔软度也存在差异。
例如,金属材料因为金属键的特殊性质,通常表现出较高的硬度;聚合物材料由于分子链的特殊结构,具有较好的柔软性。
4.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对材料的硬度和柔软度同样具有影响。
通常在较高温度下,材料的硬度会降低,柔软度会增强。
同时,湿度的变化也会引起材料的硬度和柔软度发生变化。
四、应用硬度和柔软度是材料设计和选用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工程领域,需要选用硬度较高的材料来制造耐磨、耐高温的零件。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引擎部件通常使用钢材等硬度较高的材料,以确保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柔软度较好的材料则常用于制造柔性电子产品、医疗器械以及柔性接口等领域。
硬物质和软物质的物理特性
硬物质和软物质的物理特性物质可以根据其物理特性被分为硬物质和软物质。
硬物质通常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而软物质则往往较为柔软和易变形。
本文将讨论硬物质和软物质的物理特性,并对二者之间的区别进行探究。
一、硬物质的物理特性硬物质是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的物质。
其物理特性主要由其分子或原子间的结构以及化学成分决定。
以下是硬物质的一些主要物理特性:1. 硬度:硬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即对外力的抵抗能力。
硬度可以通过摩氏硬度或洛氏硬度等指标来进行测试,常见的硬物质包括金属、陶瓷等。
2. 强度:硬物质的强度指物质对外部应力的抵抗能力。
硬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例如,钢铁是一种具有高强度的硬物质。
3. 刚度:硬物质通常表现出高刚度,即对变形的抵抗能力。
这意味着硬物质在受到外力时不易发生形变,保持其原有形状。
此特性使硬物质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4. 熔点:硬物质的熔点较高,即在高温下才能融化。
例如,金属材料通常需要高温才能达到熔点,因此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二、软物质的物理特性软物质是指相对较柔软和易变形的物质。
它的物理特性主要是由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力以及内部结构的特点所决定。
以下是软物质的一些主要物理特性:1. 柔软性:软物质通常具有较好的柔软性,能够进行弯曲、拉伸等变形,而不容易破裂。
常见的软物质包括橡胶、塑料等。
2. 压缩性:软物质具有较好的压缩性,可以在受到外力压缩时发生体积的变化。
这使得软物质在缓冲、隔音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3. 粘弹性:软物质通常具有一定的粘弹性,即在受力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恢复变形。
这个特性使得软物质在材料消耗和能量吸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4. 低熔点:软物质的熔点较低,即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就能熔化。
例如,塑料材料在较低温度下就能被加工成各种形状。
三、硬物质和软物质的区别硬物质和软物质在物理特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主要的区别如下:1. 刚度:硬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刚度,而软物质则比较柔软。
为什么体育器材需要使用坚硬材料?
为什么体育器材需要使用坚硬材料?一、提高安全性能使用坚硬材料可以有效提高体育器材的安全性能。
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会产生较大的力量和冲击,如果体育器材使用的材料不够坚硬,就很容易发生变形或破损的情况,从而增加了运动员受伤的风险。
而运动器材使用坚硬材料制造,可以保证其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保护。
二、提升耐久性坚硬材料的使用可以提升体育器材的耐久性。
运动器材经常面对高强度的使用,如果使用的材料不够坚硬,很容易因为长时间磨损而导致损坏,从而影响使用寿命。
而坚硬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以有效抵抗不同程度的磨损,延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的频率。
三、提高竞技水平体育器材使用坚硬材料可以有效提高竞技水平。
坚硬材料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力量的传递和运动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运动的稳定性和效果。
例如,乒乓球拍采用坚硬的木材或碳纤维制成,可以提高球的弹性和速度,让球员在比赛中更具竞争力。
同样,田径运动中的跳远和跳高项目,使用坚硬材料制作的跳板可以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力量,实现更远跳跃或更高跳跃的目标。
四、增加运动效果使用坚硬材料可以增加体育器材的反弹力和回弹力,从而增加运动效果。
例如,篮球场地通常采用坚硬耐磨的地板材料,可以让篮球在弹跳时反弹更高,使得比赛更加激烈和精彩。
同样的道理,高尔夫球杆使用坚硬的材料,可以增加球杆的弹性和稳定性,让球员击球更准确、更远。
综上所述,体育器材需要使用坚硬材料的原因主要包括提高安全性能、提升耐久性、提高竞技水平和增加运动效果。
坚硬材料具有稳定性和耐久性强的特点,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保护和运动体验,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体育器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会不断创新,为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国内外建筑材料应用的概况
建筑材料应用:从传统到现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设计的多元化趋势,建筑材料的应用
也在不断发生变革。
本文将从传统到现代,概述国内外建筑材料的应
用情况。
传统材料:
传统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石材、木材和砖瓦。
这些材料历经千年,一直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这些材
料的应用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
现代材料:
现代建筑材料从外来材料开始进口,到自主生产的标志性材料,
再到当前应用广泛的混凝土、钢材、玻璃等等。
这些材料在便利性、
耐久性、美观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越了传统材料,成为主流建筑材料。
同时,在环保性、节能性方面也得到了极大重视。
国际趋势:
在国际建筑领域中,新型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
如近年兴起的木
结构建筑、天然材料的使用和3D打印技术的应用等等。
这些材料和技
术在提升建筑物舒适度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
建筑材料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完善、发展,应用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未来,建筑材料的应用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智能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中块状的物体通常具备什么样的质地?
中块状的物体通常具备什么样的质地?一、硬质材料硬质材料是指物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的性质。
常见的硬质材料包括金属、陶瓷等。
金属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高强度的材料,常见的金属包括铁、铜、铝等。
陶瓷是一种非金属的硬质材料,常见的陶瓷产品包括瓷器、砖瓦等。
硬质材料常常具有坚固、耐磨的特点,适用于制作器具、建筑材料等。
二、软质材料软质材料是指物体具有较低的硬度和柔软性的性质。
常见的软质材料包括橡胶、纺织品等。
橡胶是一种具有很高弹性和柔软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胎、橡胶制品等领域。
纺织品是一种由纤维构成的软质材料,常见的纺织品包括棉、丝、毛等。
软质材料通常具有柔韧、具有一定延展性的特点,适用于制作服装、家居用品等。
三、颗粒状材料颗粒状材料是指物体由许多小颗粒组成的材料。
常见的颗粒状材料包括沙子、石子等。
沙子是一种由细小颗粒组成的颗粒状材料,常用于建筑、玻璃制造等领域。
石子是一种由较大颗粒组成的颗粒状材料,常用于道路铺装、建筑等领域。
颗粒状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填充性和排水性能,适用于土建工程、工业生产等。
四、液状材料液状材料是指物体具有流动性和可变形性的性质。
常见的液状材料包括水、油等。
水是一种常见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透明性,广泛用于生活、农业、工业等领域。
油是一种密度较大的液体,常用于润滑、燃料等方面。
液状材料通常具有流动性和可填充性的特点,适用于输送、润滑等领域。
五、泡沫状材料泡沫状材料是指物体由许多小气泡组成的材料。
常见的泡沫状材料包括泡沫塑料、泡沫玻璃等。
泡沫塑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隔音性,常用于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等领域。
泡沫玻璃是一种气泡状的玻璃材料,常用于建筑保温、隔音等方面。
泡沫状材料通常具有轻质、绝缘等特点,适用于建筑、包装等领域。
从上述分析可见,中块状的物体通常具备多种不同的质地,包括硬质材料、软质材料、颗粒状材料、液状材料和泡沫状材料等。
不同的质地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满足各种要求。
中西方对软硬材质的构造和比较
中西方对软硬材质的构造和比较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上以木材为主,为软性材质。
西方建筑石材为主,为硬性材质。
建筑材料的不同也可看出中西的审美情调的不同。
木质轻盈、熟软给人以温暖、亲切、的审美情调感受,中国人比较感性,追求的是一种意境,求和睦,重感情的心理;石质阴冷坚硬,给人一冷峻,生硬的感觉,符合西方人的理性、客观求实际。
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
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
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1.东方的材料以木材为主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木架结构的方式。
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绝大部分也是木质结构,即使一些砖筑的佛塔和地下墓室,虽然用的是砖石结构,但他们的外表仍然模仿着木结构的形式,可见木结构在中国古建筑所占的统治地位。
木架结构,即采用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到立柱,再通过立柱传到地面。
墙在房屋的架构中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是隔断作用。
所以汉语中有“墙倒屋不塌”、“拆东墙补西墙”之说。
从大量的木架构的古建筑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木构架具有三种基本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1)抬梁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
石头与木头 浅析古代中西方建筑材料的不同
石头和木头浅析古代中西方建筑材料的不同建筑大师梁思成说,“建筑这本石头和木头的史书,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
古代东西方建筑的差异恰恰可以从石头和木头来谈起。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韩非子•五蠹》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 木构架建筑从来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
浙江余姚河姆渡、西安半坡村、河南偃师西南的二里头遗址,到处都可见到成片的木头遗迹。
商周时期,主要以木梁架构的结构体系,建筑主体一般都用木骨泥墙为承重墙,四周或前后檐另在夯土基中栽植檐柱;春秋时期,出现了以阶梯形夯土台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出现了更多的城邑、宫室;南北朝末期约一千余年,木头继续在建筑中一步一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但木构架体系已基本不动,细部上,如直棂窗、人字拱等也已广泛使用,建筑型制的审美上,则已有庑殿、悬山、歇山、攒尖、囤顶等基本形制。
西方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
虽然欧洲的史前建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树枝棚。
其形制很像一把半开之后伞尖冲上竖立在地上的油布伞。
建筑方法是把差不多长的树枝按圆形栽一圈,然后把树枝顶聚拢在一起,扎起来,形成棚的骨架。
再在骨架上铺满由小树枝密密地编成的网,最后用植物树叶和动物毛皮铺成屋顶。
但是很快古埃及技术和古希腊主要的建筑材料对西方后期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埃及的技术体现在其建筑从一开始就是砖石混用的,金字塔上面的巨石被证明不是天然的,而是用碎石,石灰岩,贝壳等人工合成的混凝土;希腊人同样也给西方建筑也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这点可以从从米诺斯和迈锡尼遗址可以看得出来,早期希腊建筑的房间都不大,宫殿中的庭院很像埃及神庙的内院,是由柱廊围起来的,在建筑的时候大量地使用了当地盛产的石头。
所以在西方的古建筑中,由于技术和材料的原因,石头被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一直被延续下去出。
材料的硬度测试及对比分析
材料的硬度测试及对比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了解布氏、洛氏硬度试验机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
3.通过数据处理和硬度标尺之间的换算,比较各材料之间的硬度大小,同时了解材料的种类、热处理状态对其硬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硬度测量能够给出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数量概念。
由于在金属表面以下不同深处材料所承受的应力和所发生的变形程度不同。
因而硬度值可以综合地反应压痕附近局部体积内金属的弹性、微量塑变抗力、塑变强化能力以及大量变形抗力。
硬度值越高,表明金属抵抗塑性变形能力越大,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就越困难。
另外,硬度与其它机械性能(如强度指标及塑性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从某种意思上说硬度的大小对于机械零件或工具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具有决定性意义。
布氏硬度试验是将一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在规定的试验力F作用下压入被测金属表面,保持一定时间t后卸除试验力,并测量出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根据所选择的试验力F、球体直径D及所测得的压痕直径d的数值,求出被测金属的布氏硬度值HBS 或HBW,布氏硬度的测试原理如图1-1所示。
在实验测量时,可由测出的压痕直径d直接查图1-1 布氏硬度的测试原理图压痕直径与布氏硬度对照表而得到所测的布氏硬度值。
在进行布氏硬度试验时,球体直径D、施加的试验力F和试验力的保持时间t都应根据被测金属的种类、硬度范围和试样的厚度范围进行选择。
布氏硬度试验规范如表1-1所示。
布氏硬度试验测出的硬度值比较准确,但它不宜测定成品件或薄片金属的硬度。
同时,也不能测定硬度高于 450HBS或 650HBW的金属材料,否则压头(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会产生塑性变形或破裂,而降低测量的精度。
表1-1 布氏硬度试验规范洛氏硬度试验是以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者直径为1.588mm 的淬火钢球为压头,在规定的初载荷和主载荷作用下压入被测金属的表面,然后卸除主载荷。
一文让你搞明白材料的强度、硬度、弹性、韧性、延展性!
⼀⽂让你搞明⽩材料的强度、硬度、弹性、韧性、延展性!
你为⼀个项⽬或者产品筛选合适的材质时,合理的取舍显得⾮常重要,不光是选⽤这种材料不
⽤那种材料,更重要的是⽤材质的哪些性能作为依据。
如果你没有更好的参照,不妨⽤下⾯⼏
个特性来限定。
⼩⼩动态图,⼜好玩⼜实⽤,快快转给你的⼩伙伴吧~
强度
材质要能经得起应⽤场景中受⼒的考验,不弯、不断、不碎、不变形。
硬度
较硬的材质⼀般更抗刮擦,耐⽤,抗撕裂和压痕。
弹性
材质吸收受⼒、能在不同⽅向弯曲并且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能⼒。
成型性能
是否⽅便加⼯成永久形状,柿⼦虽然软可以随便捏但是捏完就完了。
另外⼀个极端的例⼦钻⽯
硬度太⾼,也不适合⽤来加⼯。
钻⽯可以⽤来加⼯别的。
延性
长度⽅向上的受⼒变形能⼒。
橡⽪筋的弹性很好。
材料⽅⾯热塑性弹性体⼀般都具有不错的延
性。
抗拉强度
未发⽣断裂或者折断之前的变形能⼒。
延展性
未出现裂纹前,材质在各个⽅向上能够改变形状的能⼒,考验的是材料再次塑性的能⼒。
韧性
材质抗冲击能⼒,突然敲打⼀下,不会断裂或者破碎。
导电性能
这个不需⼩编多说。
正常情况下,导电性好的材料导热性能也不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对软硬材料的使用及比较
建筑大师梁思成说,“建筑这本石头和木头的史书,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
中西方对软硬材料的使用差异恰恰可以从石头和木头来谈起。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韩非子•五蠹》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木构架建筑从来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
浙江余姚河姆渡、西安半坡村、河南偃师西南的二里头遗址,到处都可见到成片的木头遗迹。
商周时期,主要以木梁架构的结构体系,建筑主体一般都用木骨泥墙为承重墙,四周或前后檐另在夯土基中栽植檐柱;春秋时期,出现了以阶梯形夯土台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出现了更多的城邑、宫室;南北朝末期约一千余年,木头继续在建筑中一步一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但木构架体系已基本不动,细部上,如直棂窗、人字拱等也已广泛使用,建筑型制的审美上,则已有庑殿、悬山、歇山、攒尖、囤顶等基本形制。
而西方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等等建筑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
虽然欧洲的史前建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树枝棚。
其形制很像一把半开之后伞尖冲上竖立在地上的油布伞。
建筑方法是把差不多长的树枝按圆形栽一圈,然后把树枝顶聚拢在一起,扎起来,形成棚的骨架。
再在骨架上铺满由小树枝密密地编成的网,最后用植物树叶和动物毛皮铺成屋顶。
但是很快古埃及技术和古希腊主要的建筑材料对西方后期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埃及的技术体现在其建筑从一开始就是砖石混用的,金字塔上面的巨石被证明不是天然的,而是用碎石,石灰岩,贝壳等人工合成的混凝土;希腊人同样也给西方建筑也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这点可以从从米诺斯和迈锡尼遗址可以看得出来,早期希腊建筑的房间都不大,宫殿中的庭院很像埃及神庙的内院,是由柱廊围起来的,在建筑的时候大量地使用了当地盛产的石头。
所以在西方的古建筑中,由于技术和材料的原因,石头被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一直被延续下去出。
一、东西方对软硬材料认识的不同:
西方人对石头有着特殊的爱好。
古代希腊神话中,遭遇大洪水的人类,是通过石头再造出来的,石头是创造人类的物质,因而,用石头建造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合情合理的。
中世纪的学徒之人,被看作是未经雕琢的石头,而学成有为之人,被看作是柱石之材,因此可以推测,在西方人的文化象征谱系中,石头处于较高的层位。
古代罗马建筑师,早在2000年以前,就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
建筑首先要坚固,坚固与久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欲求坚固与久远,石头是最恰当的建筑材料。
而古代中国人讲求阴阳五行,阴阳变化。
五行中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对应五个方位(西、东、北、南、中)。
其中,土代表中央,代表负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大地;五行中的木代表的是春天,是象征生命与生长的力量。
五行中的金象征武力与刑杀;五行中的水具有厌火的象征,例如建筑屋脊上用的鸱吻装饰,就是具有与水相关联的厌火性象征功能。
显然,在五种材料中,只有土与木是最适合建造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
此外宗教观念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西方人都以追求灵魂不朽和超越为主要特征,石构建筑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石头的永恒、完美,与人生的短暂、缺憾形成鲜明对比。
石构建筑庞大的外形、坚硬的材料及永恒的造型,比起木构建筑更能充分表现出人类的宗教观念和宗教情感。
而与中国文化淡于宗教、浓于伦理的特征不同。
所以石构建筑在西方文化中获得长足发展,并达到了一个不可及的顶峰。
二、东西方对建筑中“基本词汇”的需求不同所用软硬材料也有所不同
柱子是西方建筑的中的“基本词汇”,斗拱则是中国建筑的“基本词汇”。
西方建筑是为神而建,所以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的,石制屋顶建造的越高就越接近“神灵”,例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
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
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真实的反映出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
然而如何建造出如此的高度呢?这时候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柱子。
由于石头具有很强的抗挤压性,所以如果采用石头作为主要材料做成的柱子,可以不断地承受越来越大的来自屋顶挤压的力量;而且采用石头比较容易叠加出更高的高度和更粗的截面,毕竟树木在高度和截面上会受到自身生长规律的影响,不一定能符合西方人在建筑上面的需求。
从这二点上面来说,以石头作为原料的“基本词汇”非常合适西方建筑的需求。
而东方建筑多数是为人而建,中国建造中利用斗拱即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
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中国人善于利用包括亭、台、楼、阁等建筑在内的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所以只有木头这样的有韧性的材料才适合斗拱的需要,木头比石头更适合被运用到飞檐这样的形式里面去。
所以对“斗拱”这样词汇的需求,木头于是被大面积的运用到中国古建筑中去。
三、东西方对人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同以致使用软硬材料有差异
建筑是对空间的人为分割,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西方人受海洋文化影响,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西方人一贯偏于天人对立的文化观念。
认为自然只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只有不断地征服自然,人类才能走向进步。
因而西方建筑文化作为一种人工文化,可以看作是人对处于对立关系的自然的强制性的介入、占有与征服。
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强调突出建筑本身,彰显人的创造性,漠视自然,忽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意境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紧张。
所以西方人在建筑过程中得主动使用石头这样的材料,其实就是向外人证明自己就是世界主人的一种过程。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汉代董仲舒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宋代程明道则云:“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一个主流,也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一种思维定势与终极追求,当然也包括房屋的营造方面。
中国人处理建筑空间与自然的关系时候尽量使自己的空间处于一个天人合一,负阴抱阳、阴阳和合的空间之中。
中国人强调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构对应。
人对待天地自然,是一种亲情的道德关系。
所以在石头和木头的材料选择上,木头属“阳”是生命的象征,住在木头的房子里面能让人更加感触到自然的气息,不会像石头一样冰冷和生硬。
而石头属“阴”,一般被用于墓葬之中,显然石头不适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是木结构,而欧洲古建筑的主流是石结构,两者间的差别十分明显。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东西方在建筑过程中对材料“石”和“木”认识的不同;东西方对建筑中“基本词汇”的在技术上所需求不同;对人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面的认识不同。
当然其他原因也会影响“石”和“木”得应用,诸如地理环境和气候得差别、文化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等等。
总之,中国的古代木建筑以其灵活便利的木框架结构,更易于创造灵活多变的空间;西方的石建筑以其平直、外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为主,二种不同材料展现出二种完全不同的美,展现出东西方民族不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