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者:许国荣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08年第12期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携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
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证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反侵略战争中,最终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
因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华北大部沦陷。
日军控制了铁、煤、盐等军需资源和有关的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又大量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日货充斥中国市场,这些严重威胁着中国民族工商业。
因此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阶层要求国民政府改变对日政策的呼声日益增强。
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分子、一些地方势力和政治集团不满国民政府的亲日政策,亦要求抗日。
各党派、阶层团结起来,共同挽救民族危亡成为了可能。
中共正确分析了当前局势,1935年8月1日发表了《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而奋斗:建议一切抗日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共同成立国防政府;一切抗日军队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军。
《八一宣言》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12月中共又适时提出建立包括上、下层人士在内的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工农共和国”改为容纳一切反帝反封建阶级的“人民共和国”。
这一政策,对国内时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6年2月27日国民党代表到达陕北,同中共中央商谈联合抗日问题。
中共就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联合抗日的一般要求和政治基础。
倡议在抗日的大目标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卢沟桥事变。
他们占领平津、攻打上海使蒋介石最终下定决心与中国共产党再次合作。
这标志着以国共两党为主体,中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及海外华侨,终于集合起来,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西安事变 1、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自1931年“九· 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略者为变中 国为他的殖民地,步步进逼,自东北而华北,亡国 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
中华民国地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
伪满洲国
1935年华 北事变
西安事变发展的两个前途及其拥护者: (一)或者由于这一发动,使 内战爆发,使南京中派一部分或
大部分主观上与客观上走向亲日,
削弱全国抗日力量,推迟全国抗战 的发动,以致造成日寇侵略的顺利
条件。这一前途是日德意国际侵略阵线,特别是日本及中国亲日派所欢迎的。
(二)或者由于这一发动,结束了“剿共”的内战,使“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反而得到了早日的实现,使全国抗日救亡的统一战线反而更迅速的实际 建立起来。这一前途,是国际和平阵线,全国人民全国一切愿意抗日救国的各 党派各军所竭诚拥护并要使之实现的 ——《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
三、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
1.八· 一三事变 (1)时间: (2)目的: 1937年8月13日 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 的抗战宣言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 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 《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 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 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 权以应之。
是日本全面侵华和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 山发表抵抗日本侵略 的讲话
总之,政府对于芦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 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 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抗战以后之局势, 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 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 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 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
最新2019-第七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68-PPT课件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一、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
(二)瓦窑堡会议
主讲:徐成发
决议和报告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分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决议和报告指出,目前形势的
基 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在
这种情况下,中日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然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和反革命营垒的 分化。中国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是坚决要求抗日的基本力量,因为他们处在同帝国主义势不 两立的经济地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下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其左翼是革命的 依靠力量,其中翼是应争取的力量,其右翼也有动摇而采取中立态度的可能。地主买办阶级营垒 中也不是铁板一块。由于中国的各个地主买办集团依附于不同的帝国主义,在日本帝国主义要独 占中国的形势下,也可能发生分化,甚至是明争暗斗。所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可能的。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中共是全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1937年9月,在中国国内 阶级矛盾逐渐变化和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条件下,中 共主动捐弃前嫌,经过积极倡导和多方努力,终于化干戈为玉 帛,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 是在中共积极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 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 团体、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的 伟大胜利。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定稿)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国性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
第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 上升为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和全国人 民的共同任务。 第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全国人民 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团结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 同要求。
第三,国民党在华北事变后政策的变化:由反 共内战,对日妥协逐步向联共抗日方向发展。
三、正面战场
1、淞沪会战 八一三事变
三、正面战场
1、淞沪会战 2、南京大屠杀
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给 我们什么启示?
√
• 1、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 主要依据是(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在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推翻帝国主义统治,争取中国民族解放的利益之下实 行坚决的斗争,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实行 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反帝国主义反国 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
——1931年9月20日中、日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杨虎城
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为整饬纲纪起 见 ……着由讨逆总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国军,扫荡 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视张学良为“叛逆”, 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主张武力讨伐,以借机置蒋介石于死地,夺取最 ——1936年12月17日《行政院奉发国民政府讨伐张、杨令》 高统治权,并力图扩大内战,以利于日本侵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
第四,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国民党中 的一部分地方实力派的积极推动。 第五,苏联及英美等反法西斯国家主张中 国团结抗日。 第六,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 出发,为倡导和建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巨 大的努力。
第07讲全民族抗战: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经典案例与解析).
第七讲全民族抗战: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经典案例与解析案例: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9月4日,第2版。
[解析]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里站在全民族的角度,以是否有利于坚持抗战,是否有利于对夺取抗战的胜利为标准,对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战场对抗日战争的作用做了客观的评价,他说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
可以说中国的抗战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取得的,国共两党从不同的角度领导、组织了全国的抗战,在民族独立复兴的路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材料二:
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的 秘密情报中说:“1931年九一八,发动满洲事变 而占据之,一时帝国市场与原料,得稍缓 和。……现在,满洲市场亦臻饱和,短期内亦难 再行扩大,即不能与帝国生产率之增进相调 和。”“帝国原料与市场问题的解决是不能不注 意易于进攻的……中国华北。”华北,诚我帝国 之最好新殖民 地。” ——同上
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的旗帜,有利于团结一 切抗日力量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保证了抗日 战争走向胜利
2.国际 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人民反法
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 抗日战争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法 西斯战争
1.“九一八”事变后的影响不包括 D( )
A. 打破了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
▪ 党的策略路线在于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 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 义与卖国贼。
▪ 党在发动、团结与组织中国人民的力量以反对全国人 民的公敌时,应当坚决不动摇的同反日统一战线内部 一切动摇、妥协、投降、叛变的倾向作斗争。一切破 坏中国人民反日运动者,应该起而攻之。共产党应该 以自己彻底的、正确的反日反汉奸卖国贼的言论与行 动,去取得自己在反日战线中的领导权。也只有在共 产党领导下,反日运动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之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社会 背景 不同
“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日帝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 灭亡中国
实现合 作时两 党的地 位不同
两党都处于发展的初期, 都属于革命性质的政党
国民党:执政党,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利益。
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它动员了全国各个阶层的人民,形成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本文将从背景、形成以及发展过程等方面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探讨。
一、背景抗日战争起因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如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
这些事变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和抵抗,同时也使得中国各阶层开始意识到共同抵抗日本的必要性。
二、形成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得益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
中国共产党通过同国民党的合作,实现了全国统一战线的形成。
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各个人民团体也相继加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工商界、军队等。
他们都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统一战线。
三、发展过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初期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人的桂系、西山会议达成了国共合作共抗日本的共识。
随着抗战的深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扩大,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绅士们纷纷积极响应,成为国共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和民生方面的抗战政策和法令相继出台,使得统一战线的发展更加顺利。
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过程中,各方努力推进着统一战线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地位,通过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团结各个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
国民党也在政治、军事和组织上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而民主党派和各群众团体也积极参与统一战线,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不断壮大。
各阶层人民组织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民主党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统一战线的支持,提供了宝贵的智力和物质资源。
同时,工商界也积极参与到抗日战争中,为战争的进行提供了经济基础。
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核心和领导的作用。
它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得统一战线在多方面取得了成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体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体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民族大联合的典型代表,其重要性在于党和人民能够通过共同的抗日战争实现团结和统一。
为了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体系,我国政府需要思考如何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动,从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高效运行。
一、政治制度建设政治制度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保障。
必须通过建立符合民族大团结要求的政治制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抗日战争,并释放党和人民的畅想空间,不断提高政治力量。
在制度建设方面,必须坚持以民族为本位的原则,推动政府各级机构有效地落实国家的许多政策,包括坚定不移地支持太平洋战争,实现国家团结和对外拓展的有机协作。
二、宣传倡导工作宣传倡导工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族大团结和共同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思想工作。
必须通过有效的宣传及倡导工作,加强民族素质教育,增强人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推动抗日战争事业的发展。
在宣传倡导方面,必须坚持以国家命运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对人民群众及阳光行业的向心力,优化宣传渠道、理念和方式,积极培育共同的战斗精神和信仰力量。
三、经济发展体系经济发展体系是推动抗日济的重要力量,建立在现代企业结构之上, 加速民族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强化建立好的特色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和改革开放机制。
在经济发展方面,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内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及时调整经济损失,成功有力实现优势制度的协调和优化。
四、文艺创作体系文艺创作体系是反映民众群众生活具体表现时,配合国家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和表彰文化人才,鼓励文学创作和音乐术的可持续发展,拓展群众文化生活空间。
在文艺创作方面,必须坚持以培育精神文化为根本责任, 建立起合理的文艺纲领应用体系,利用办公技术加强与青年交流,搭建艺术互动平台,为抗日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五、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力量, 是建设健全和民主法制政府运行的必备条件,主要涉及民众权利保护、预防和处理矛盾纠纷的问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设经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设经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路线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
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设。
这一经验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今天解决各种问题也有着典型的借鉴意义。
一、坚持民族团结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党中央特别强调要坚持民族团结,推动全国统一抗战,并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全党的基本任务。
党中央提出了“联合——团结——抗战——建国”的口号,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向全社会传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既是要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等团结在一起,共同推进抗日战争,又是要求推进全国统一抗战,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打下坚实基础。
二、尊重各方面的权益和利益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尊重各方面的权益和利益是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共产党为此提出了“党外有党,非党有非党”、“统一战线中各个僵固的阶级和党派之间应当冷静地处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等原则。
这种尊重各方面权益和利益的方式和方法,使各方面保持相对平衡,保证了团结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通信协调工作坚持通信协调工作,发挥中央统一领导的重要性。
最初,党中央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由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确保各方面的参与充分协调,避免出现意见分歧。
此外,党中央还成立了联络部门,通过联络工作,促进各方面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四、建立统一战线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设中还建立了统一战线机构,包括中共中央统一战线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
这些机构的建立,不仅大大提高了统一战线各层面的管理效率,也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等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参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
五、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把民族团结的思想普及到全社会。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采取了各种方式,包括发表宣言、开展政治宣传、利用报纸杂志进行宣传等。
抗日战争与中国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抗日战争与中国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而中国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在这段历史时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的背景、统一战线的形成、统一战线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中。
国民党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受到了外国列强的控制和干涉。
而日本则趁机侵略中国,对中国领土进行侵占和掠夺。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胁,中国人民意识到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
这就为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统一战线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早期就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号召各个阶级、各个政党和各个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军队和游击队,为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通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意识,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为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统一战线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
在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矛盾,统一战线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然而,随着日本侵略者的进一步侵略和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共两党逐渐意识到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
于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并与国民党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
这标志着统一战线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统一战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得统一战线得以有效组织和运作。
中国共产党通过与国民党政府的合作,共同制定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措施,形成了统一战线的统一指挥体系。
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在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革命运动,为统一战线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1年7月,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了著名的《双十协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这一统一战线的形成,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统一战线的形成背景中国抗日战争从1937年全面爆发至1945年结束,是中国自强不息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当时,中国面临严峻的形势: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独立和人民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国共两党作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力量,面临着保卫国家、解放人民的历史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产党提出并坚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通过与国民党合作,凝聚全国抗日抵抗的力量,形成了统一战线。
二、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1. 共产党的坚持共产党一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早在1935年庐山会议时就确立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
这一主张得到了党内外的广泛支持和认同。
共产党通过发表《抗日救亡十大纲领》,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对抗日战争的共同诉求,为建立统一战线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国民党的转变国共两党在长期的观望与较量后,面对日寇的入侵,国民党逐渐认识到只有与共产党合作,才能有效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蒋介石着手调整与共产党的关系,在《双十协定》中承认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抗日根据地获得了合法地位,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统一战线的意义与效果1. 凝聚抗日力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国共两党能够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共同意识和力量。
在共产党领导下,民族统一战线展开了全面有效的抗日斗争,有效地保卫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利益。
2. 推动国共合作的发展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为国民党从后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国民党也为共产党的抗日斗争提供了委任支持和合作。
3. 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抗战勇气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共18页PPT
•
46、寓形宇内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维护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维护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延安是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指挥中枢,是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的总后方,是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引导抗战胜利的灯塔。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抗日,反对分裂投降。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指导了抗日战争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战的胜利进行。
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持一系列正确的军事方针,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充分发动、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持久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侵略者在敌后战场陷入战略被动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步发展成为抗日的主战场,解放区军民成为给日军以致命打击的主力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对团结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首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5年华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作了进一步阐述。
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军队进行了比较密切的军事合作,八路军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防御日军的全面进攻,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但是,自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日本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下,国民党统治集团一度发生动摇和分裂。
同时,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恐惧并打击人民抗战力量的发展壮大,从1939年12月到1943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造危机,给抗战前途蒙上阴影,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削弱了自身的抗战意志和力量,造成诸如中条山战役那样的惨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一、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
(二)瓦窑堡会议
(2)尖锐地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指出,关门主义是孤家寡 人的策略。 (3)深刻地论述了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掌握领导权的重要意义。 指出,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共来领导;共产党和红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发起人,要成为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坚强的台柱子。还提醒全党要注 意担负起批评同盟者、揭破假革命、争取领导权的责任,警惕陈独秀右倾 投降主义的复活。 (4)还提出用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以便广泛地争 取抗日各阶级进入统一战线;还规定了相应的政策。
第一阶段:从九· 一八事变到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1931、9——-1937、 2前) 此阶段,国共斗争的中心,是停止内战、抵抗日本侵略,还是坚持内 战、不抵抗日本侵略。国共双方多次联系、接触和谈判,不过没有达成任 何具体的协议。
第二阶段:从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到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1937、2— —-1937、7) 此阶段,国共争论的中心,是真正准备抗战,还是空谈准备抗战。由 于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以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有力推 动,经过中共的多方努力,国共双方多次谈判,终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 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特点及意义
(二)特点
第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成文的共同纲领。第一次国共合作,有 一个固定的组织形式——-改组后的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 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可入选国民党中央和各级党部工作。同时, 有一个成文的共同纲领——-《国民党一大宣言》,其中,《宣言》中的新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相一致。第二次国共合作, 既无正式的组织机构,又无成文的共同纲领,采取的是平时独立、遇事协 商的办法。主要原因是蒋介石不愿意有固定的合作形式和成文的共同纲领。 这种合作,在中国历史上是首创,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一、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
(二)瓦窑堡会议
为了进一步研究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 在陕西省安定县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25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 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政治形势和阶 级关系的变化,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错误,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新的策略方针。 会后的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 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党关于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成为党在新时期的根本指导思想。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一、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一、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
抗日年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共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问题的结果,是国共两党和 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需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特点及意义
从中共统战角度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瓦窑堡会议到“五五通电”(1935、12——1936、5前),是“逼蒋 抗日”阶段。 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但国共双方的军事 对抗仍在继续,蒋介石国民党也没有采取实际的抗日行动。1936年5月,中共发表 “五五通电”,毅然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9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 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正式确立了“逼蒋抗日”的方针。中共的意图是造成条 件,逼蒋非抗日不可。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一、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
(二)瓦窑堡会议
决议和报告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分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决议和报告指出,目前形势的 基 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在 这种情况下,中日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然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和反革命营垒的 分化。中国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是坚决要求抗日的基本力量,因为他们处在同帝国主义势不 两立的经济地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下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其左翼是革命的 依靠力量,其中翼是应争取的力量,其右翼也有动摇而采取中立态度的可能。地主买办阶级营垒 中也不是铁板一块。由于中国的各个地主买办集团依附于不同的帝国主义,在日本帝国主义要独 占中国的形势下,也可能发生分化,甚至是明争暗斗。所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可能的。 同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必要的。虽然中国和世界的革命力量比以前强大了,但目前中 国和世界的反革命力量暂时还是大于革命力量,在中国,革命力量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就是帝 国主义和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还大于革命势力,而且中国革命发展又不平衡。因此,要战胜强大的 敌人,使革命由不平衡到大体平衡,就必须积聚雄厚的力量,准备作持久战,结成广泛的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革命不仅需要主力军,而且还需要同盟军,要组织和团聚千千万万民众和一切可能 的革命友军,要战胜强敌,没有同盟军也是不可能的。总之,“日本帝国主义决定变全中国为它 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这两个基本事实就是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 一战线的出发点”。 所以,“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特点及意义
(二)特点
第一、共同抗日,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占领是合作的政治基 础。这次合作,以共同进行抗日战争为目标,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和打倒其在中国扶持的伪政权为革命对象,主要是解决中日民族矛盾;第 一国共合作主要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目的,当然也反对帝国主义 的侵华活动。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一、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
(一)《八一宣言》的发表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如何联合尽 可能多的力量进行抗日民族战争,成为摆在中共和中国人民面前的最为紧迫 的问题。中共顺应时代的要求,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这个主张的提出,与共产国际战略策略的转变是直接相连的。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 于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统一战线的精神草拟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即“八一宣言”)。10月1日,“八一宣言”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 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 “八一宣言”分析了由于日本的侵略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紧 迫形势,指出中华民族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民 面临的首要任务,呼吁全国各阶层、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都应团结起 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提出组织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的主张。 “八一宣言”是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端,对第二次国共 合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特点及意义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特点及意义
(一)建立经过 中共倡导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 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特点及意义
从中共统战角度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九· 一八事变到瓦窑堡会议前(1931、9——-1935、12),是 “反蒋抗日”阶段。 九· 一八事变后,中共连续发表抗日宣言、对日宣战通电,提出“以民 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口号(此时的“民族革命战争” 的实际内容,不包括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更不包括国民党蒋介石), 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同时,中共又领导根据地的军队和人民,反 对蒋介石的军事“围剿”和“不抵抗主义”,抗日与反蒋同时并举。但是, 在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决策的指导下,中共又发 表了《八一宣言》,将中共原来的下层统一战线扩大到各党各派各军各界 各团体各民族以至各个阶级的大联合。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特点及意义
(二)特点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共同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目标下实现的。它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相比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学习要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 2、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大致经过。
3、了解瓦窑堡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4、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5、了解中国共产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危 害。 6、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情况。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
主讲:徐成发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特点及意义
(二)特点
第二、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 性和阶级基础。整个中华民族,除了极少数汉奸、卖国贼外,其他所有的 阶级、阶层、党派都参加了这场正义的、爱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内,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 民族及海外华侨。而且还包括了除汉奸、卖国贼以外的中小地主和亲英美 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因而存在着复杂的阶级关系和较为尖锐的阶级斗争, 不过,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存在着一致性,后者服从前者的需要。而第一 次国共合作,只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结成 联盟,共同反对北洋军阀,主要解决的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