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影响

合集下载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主要观点,与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的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创建于1923年,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

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弗洛姆(Erich Fromm)、瓦尔特·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人。

主要观点:法兰克福学派在媒介研究中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单向度文化”的概念以及“机械复制”理论。

文化工业:法兰克福学派用语。

指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包括商业性的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流行音乐等各种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介。

1947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收入《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

在这本著作中,他们首次揭露了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具有大工业的特征。

这种大工业化的文化生产,不同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个体劳动者的精神劳动。

那时,文化是少数“天才”的特权,他们所造就的文化即所谓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

现如今,由于科技的发展,文艺作品制作的手段日渐普及,文艺创作转变为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的可以大规模成批进行生产和复制的活动。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使“电影和广播不再需要作为艺术”,而转变成了“工业”,因此就以“文化工业”指代这些新的文化现象。

其含义是:马克思对商品生产的批判理论能够也应该被运用于符号产品的生产,应用于具有审美的、娱乐的、意识形态的使用价值产品的生产上。

精神文化产品像任何其他资本主义工业一样具有以下特征:使用异化劳动,追求利润,依靠技术、机器提供的优势,主要致力于生产“消费者”等等。

这就是“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的产品,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口味的、方便面式的精神文化消费品。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1.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又称法兰克福批判理论,是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一个重要哲学和社会科学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György Lukács)、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之侄希尔弗斯滕杰因(Hermann Schiefenhövel)等。

法兰克福学派强调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解构,关注民主、意识形态、社会控制、文化工业、大众媒体以及身份认同等课题。

他们试图通过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压迫和异化,同时也关注如何赋予个体以解放。

2.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概念2.1.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经济体制,其观点认为国家贸易顺差能够增加国家财富和国家实力。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重商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统治的经济体制,强调个人私利,无视社会公益,将经济领域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工具。

2.2. 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文化生产和传播机制。

文化工业将文化产品变成了商品,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塑造了大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工业使得大众陷入一种消费主义的文化泛滥,并将传统和真实的文化逐渐置于边缘。

2.3. 现代性与理性化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与理性化的讨论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理性,但也存在着理性化过程的副作用,如文化标准化和个人的异化。

他们呼吁重新思考理性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人的自由和解放。

2.4. 异化与心灵监禁法兰克福学派以异化和心灵监禁为核心概念,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个体陷入了对自身的异化和心灵的监禁。

异化是指人与人的关系变为物与物的关系,个体成为了生产工具,丧失了自主性。

心灵监禁是指个体思想和精神受到了限制,被社会和文化所束缚。

传播学重点理论

传播学重点理论

传播学的主要流派一.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欧洲批判学派的理论渊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1932年成立于德国,代表人物有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w.阿多诺等。

这一学派从马克主义理论出发,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和现代西方文明。

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后,社会研究所迁至美国。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最终对美国的社会研究形成了直接的影响。

二战后又迁回法兰克福,成为欧洲新马克思主义和新左翼运动的研究据点。

1)法兰克福学派基本学说的形成:1.批判实证主义,声称社会科学是一种虚伪意识2.批判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没有完全摆脱实证主义3.批判社会,因为社会具有引导个体对其状况采取虚假接受的态度的非理性因素在最近几十年中,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的思想影响逐渐暗淡。

随着早先一批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的退休和去世,批判理论的精神力量延伸开来,吸引不同国家的众多学者。

二.芝加哥学派20世纪起一二十年代,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开始研究城市,移民,犯罪等一系列偏离常规的亚文化。

1)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建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体系2.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面临各种城市问题而能继续生存下去的一个可能手段3.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一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的研究模型2)代表人物:1.杜威:实证主义倡导者,后出于愤怒离开芝加哥大学前往哥伦比亚任教2.帕克:最能代表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大众传播的第一个大学研究者3)芝加哥学派为何衰落?哥伦比亚学派为何兴起?1.它的博士生离开,到其他大学教书,造就了它的竞争者2.芝加哥社会学系的教师不和,偏离了学术工作3.社会领域本身发生了变化4.诸如M.韦伯等欧洲学者来到美国5.1935,职业社会学家的反叛结束了芝加哥学派对于主导性的社会杂志和专业协会总部的垄断控制三.哥伦比亚学派产生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所。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法兰克福学派是一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哲学家的集合,他们的研究重点是社会理论和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社会统一性与多样性的问题以及理性的局限性等。

本文将探讨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并对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他们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导致了大规模的剥削和不公平分配。

法兰克福学派强调了经济和政治制度背后的权力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社会的影响。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剥夺了工人阶级的真正自由,并导致他们成为被动的对象。

此外,他们还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文化产业的威权主义和大众文化的商业化等问题。

其次,法兰克福学派还对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对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认为,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利益和欲望,而社会主义则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公共利益。

法兰克福学派主张通过社会主义的方式来保护个人自由和促进社会公正。

他们对个人主义的批判在于,它忽视了社会化生产的事实,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条件对其意识和行为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法兰克福学派还强调了社会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差异,而这些差异使得社会变得分散和不统一。

他们认为,社会统一性是建立在对多样性的尊重和认同的基础上的。

法兰克福学派主张通过对多样性的重视和尊重来实现社会的统一性,而不是通过压制和消除多样性来达到统一性。

他们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在尊重和包容多样性的前提下,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最后,法兰克福学派也对理性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们认为,理性在现代社会中被高度重视,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

然而,法兰克福学派指出,理性也具有暴力和压迫的潜力。

他们认为,理性的强调导致了对非理性和无意义的排斥,使得人们对情感和直觉的重要性视而不见。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章单向度的传播------------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1、法兰克福学派的起源法兰克福学派起源于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以哲学思辨见长,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法兰克福学派众多知名思想家都致力于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文本中理解马克思主义。

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整合弗洛伊德、阿图舍等人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等现代思想,对现代社会,尤其是后工业时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文化形态提出尖锐的批评,从而为我们从历史、文化形态进行批判提供了模本。

第一代:阿多诺(Adorno)、霍克海默(Horkheimer)、本雅明第二代:马尔库塞、哈马贝斯(Jurgen Habermas)30年代主要是对法西斯主义的揭露。

40年代主要研究美国的大众文化。

2、工具性理性法兰克福学派承认理性的多样性,但强烈反对被成为“工具性理性”的理性,因为这是一种用来创造和实现某种目的的方法的理性,同时它还将其他东西变成方法,变成工具。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意识不断被启蒙,人从崇拜神到自认为神,经历的是理性逐渐战胜感性,如破感性,获得理性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获得的只是“技术理性”,一种“工具理性”,而不是真正值得骄傲的理性。

失去理性的媒介多元决定论和媒介意识形态3、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观①文化的基本功能与人类学家刻意强调文化的实用性相反,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否定”和“对幸福的承诺”。

“否定”:指文化应该从根本上具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性。

即文化必须超越现实,表达目前现实没有而应该有,不是而应该是的事物,从而鼓舞人们探求一个目前还不被现实所容得美好世界。

所以文化对现实始终有一种批判的距离,以求艺术性地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法兰克福学派理想中的文化产品不是为人所用而产生,也不会为了让大众接受而向大众妥协。

“幸福的承诺”,即文化应该让人们看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世界,与将生存作为目标的现实生活有着本质不同的世界。

传播学单向度超真实内爆考研笔记

传播学单向度超真实内爆考研笔记

《单向度超真实内爆》第一章单向度的传播——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一、媒介观失去理性的传媒1,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纳粹铁骑控制下的德国和看似民主自由的美国社会,媒介成了被工具的、主观的理性纳入技术统治下而被操纵的典范。

法西斯利用无线电广播无孔不入地向人们宣扬法西斯理论,使人们渐渐丧失了正确判断失误的能力,在这里媒介成为了有可能毁灭人类的武器。

在美国,由媒介一手策划出的大众文化也从另一个层面表现着我们时代人被“异化”,人沦陷于“工具性理性”的特点。

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流行文化,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导致了人的“异化”。

各种媒介都在宣扬和推崇后工业时代的文化特征:消费主宰一切。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对德国法西斯操纵大众文化有切肤之痛,对文化工业操纵大众意识特别敏感。

在流亡美国生涯中,他们又目睹了美国的大众文化更是欺骗性地操纵社会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完全商品化,连否定的声音和抗议都可以在媒介的大规模复制下变成一场闹剧。

媒介意识形态2,大众传播媒介在总体上是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的中转站。

受控制的媒介既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驱使的傀儡,又是维护主控阶级意识形态的有力工具。

大众媒介就是对人的精神奴役和全面控制,文化由“双向度”转变为“单向度”,不再是以提升人类灵魂境界为己任的圣贤,而成为帮助大众消磨时光的“时间杀手”,这都是文化被纳入工业运作轨道的必然结果。

大众文化不仅丝毫不能动摇资本主义制度,反而加强了它的意识形态控制。

3,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声讨媒介文化现象,他们对媒介所持的批判态度,和传统经验学派对媒介的研究是迥然不同的。

他们认为媒介在创造一个“文化帝国主义”,使资本主义强权变得更加隐蔽也更有威力。

二、文化工业1,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对传统“文化”定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

与人类学家可以强调文化的实用性相反,法兰克福学派学者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否定”和“对幸福的承诺”。

“否定”是指文化应该从根本上具有对现实的批判性和否定性。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2024年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范文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篇一一、引言法兰克福学派,也被称为法兰克福学派或文化研究学派,是20世纪初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该学派以批判大众文化为核心,对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

本文将主要介绍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思想、特点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思想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丧失了其本真价值,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商品和消费工具。

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需求和个体意识被扭曲,文化传播手段也日益商业化和娱乐化。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需要对大众文化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具体而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的商品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已经沦为商品,失去了其独立的价值和意义。

大众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了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创新和多样性被压制,人的精神需求被物质需求所替代。

2. 文化的娱乐化:大众文化的传播手段和内容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这种娱乐化导致了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思考能力逐渐降低,个体意识被削弱。

3. 文化的同质化: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文化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

这导致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被削弱,人们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减弱。

三、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特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 强烈的批判性: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一种深刻的批判理论,它不仅对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和娱乐化进行了批判,还对现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2. 注重社会背景: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因此,它注重从社会背景的角度来分析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3. 重视人的主体性:虽然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它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单向度的传播

单向度的传播

第一章、单向度的传播——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一、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观”1.工具理性导致人的异化而沦为工具。

何为“工具理性”?①理性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其中工具理性是一种用来创造和实现某种目的的方法的理性。

它还把其他东西变成工具,包括人。

②工具理性和科技愈是发展,它对人的控制就愈是细致和严厉,那种要求平衡而和谐的内心世界观,在工具理性的渗透下,也变得工具化,被物化了。

2.媒介失去理性,成为被工具的、主观的理性纳入技术统治下而被操纵的典范,尤以纳粹德国的战争宣传和美国的大众文化为例。

二、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观”1.早期法兰克福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否定”和“对幸福的承诺”。

(1)“否定”是指文化应该从根本上具有对现实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即文化必须超越现实,对现实始终保持一种批判的距离,以求艺术性地表现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对幸福的承诺”,指文化应该让人们看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世界,与以生存作为目标的现实世界有着本质不同的世界,探索和追求人们达到这个完美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向人们描述一个“乌托邦世界”,以及它存在的无限可能,始终是文化的职责。

2.马尔库赛认为,文化的本质是“异化”。

(1)“人的异化”指工业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不自由,而且还不自知。

(2)“文化的异化”是指文化中应包含与社会现实中的不合理现象相互排斥而不是相互调和的成分。

“文化的异化”帮助人们摆脱人的“异化”;文化的同化最终导致人的异化。

(3)在后工业时代,文化产品沦为商品,文化中的异化因素被商业化取代,我们的思想变成“单向度”的,我们拥有的也只是“单向度”的文化。

【异化的媒介世界】(补)“异化”是指人创造的工具和事物反过来控制了人,人成为自己创造物的奴隶。

支离破碎的媒介信息和五颜六色的媒介产品充斥着现代人的精神和生活,媒介营造的“仿真环境”成为一种实际意义上的新的异化力量,“媒介真实”代替了“社会真实”。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传播批判学派
传播政治经济学
文化研究
伯明翰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媒介帝国主义
殊途同归: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背景,对资本主义的传播体制及其运行机 制进行冷静的解剖和反思。
回顾: 1923年2月,“社会研究所”,德国法兰克福市,格吕堡
研究重心转移 1931年1月,霍克海默任所长
“批判理论”为指导思想 1933年, 纳粹掌权,开始流亡生涯(霍、阿、洛、马)精分
1938年,阿多诺加入拉着斯菲尔德研究项目 40年代初,华盛顿地区(“战时新闻局”、“保密情报局”等联邦机构) 纽约、洛杉矶等
1950年,返回德国重建研究所(除洛文塔尔、马尔库塞)重返弗
法兰克福学派形成
马克思主义:愿景伟大而美好。(人道主义,支配、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的自由和解放为思想宗旨) 现实是(历史唯物主义,阶级观念,社会冲突,资源分配,
启蒙与神话
《奥德赛》 俄底修斯——理性原则——从神妖世界解放出来

无产阶级(重新认识)

革命主体——共同利益分享者 ,制度的合作伙伴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

人 本 主
兰 克
义福


政治经济学 艺术学 意识形态学 精神分析学
大众文化的商品性与拜物教性 大众文化的标准化与为个性化 大众文化的社会辩护性 大众文化的心理控制性
经济向度:物质过程(标准化生产——文本,人;虚假 承诺——过渡)
意识形态向度:观念作用过程(麻醉,认同,注意力转 移)
两套话语
马尔库塞
阿多诺 霍克海默 ( 整合 原子 审美 )
否定性话语
另类的本雅明 洛文塔尔
肯定性话语
( 颠覆
大众革命意识 批判态度)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3. 青年黑格尔派、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 等思想。 (思想渊源基础)
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 20世纪20到30年代,是创立和形成“批判 理论”阶段,批判的社会理论是其主要特 征。 第二阶段: 20世纪30到40年代,对科技的“悲观主义” 思想占了上风,成为其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三阶段: 20世纪50到6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发展到 鼎盛时期,在影响力上扩散到社会各个领 域,其中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受到 青年学生的狂热崇拜和极度推崇。 第四阶段: 1969年以后,内部研究成员观点的分歧日 益严重,研究所逐渐分化解体,法兰克福 学派的组成和影响都逐渐衰落。
所谓的文化工业是指凭借现 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 传播文化产品、文化商品的娱乐 工业体系。这种娱乐工业产生于 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主要思想:
1、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创造性的丧失。 2、大众文化的齐一化:个性的虚假。 3、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超越维度的消解。 4、大众文化的操控性和统治性。
社会批判理论
社批判理论与创始人霍克海默确立的 批判理论基本方向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说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侧重点在政治经济领域, 那么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则集中在意识形 态和文化领域。
什么是批判理论?
传统理论的目的是对社会现实的 认同,而批评理论的宗旨是“超出 通行的社会活动方式”,因为“简 单的接受解释是不诚实的,批评地 接受支配着社会生活的范畴,同时 就包含着他们的宣判”。
哈贝马斯认为,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 真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获得制度化的只 是人的工具行为, 最终带来的是“生活世界 的殖民化”。但哈贝马斯认为, 合理性概念 不仅仅是目的行为的合理性, 它还包括交往 行为的合理性。
三、大众文化批评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霍克海默(1895-1973)
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 批判理论的奠基人 主要著作 1937年《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 第一次提出“批判理论”概念,制定批判理论的 基本纲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立宣言 1940年《论哲学的社会功能》 1940年《独裁主义国家》 1947年《启蒙辩证法》 1967年《工具理性批判》
a.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德意志意识形态》) 从历史起源上看,意识形态产生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 分工有关,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精神生产独立化的产物。 从阶级属性上看,意识形态是特定利益集团,特别是统治 阶级的观念形态。 从社会功能上看,意识形态是异化的和分裂的世界的虚假 意识或异化意识,其本质特征是体现状辩护。 b.法兰克福学的意识形态批判 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意识,具有欺骗性,其主要功能是替 现状辩护 意识形态是一种统治力量、操纵力量和异化力量,通过大 众传媒播媒介和文化手段为现状辩护 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马尔库塞《单面人》
二、启蒙精神批判
1947年《启蒙辩证法》
导言说明了写作的原因和本书的理论框架 第一部分《启蒙的概念》揭示了神话就已经是启 蒙,启蒙退化为神话的主题,包括《奥德修斯或 神话与启蒙》和《朱丽埃特或启蒙与道德》 第二部分《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精 神》阐明了启蒙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倒退 第三部分《反犹太主义问题——启蒙的界限》描 述了启蒙的文明向现实中野蛮的倒退 札记与草稿:辩证人类学
1933年,社会研 究所被关闭,流亡 瑞士,后迁往美国 1937年,写作 《传统理论和批判 理论》
1947年,与阿 多诺合写《启蒙 辩证法》 1950年,在法 兰克福重建社会 研究所 晚年的霍克海 默放弃马克思主 义,他转而倾向 于神学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当代“新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因其活动中心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而得名。

这个流派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

当时,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工人运动影响下,为了研究迫切的社会问题,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由具有进步倾向的费列克斯·威尔发起并出资,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一个社会研究所。

刚开始,研究所由于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对各种不同观点兼容并蓄,理论脱离实际,学院气太重,在理论上并没有多大作为和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的真正形成和发展,则是在1930年霍克海默尔就任研究所所长之后。

霍克海默尔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抬头,决定把哲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以研究“社会哲学”作为研究所的中心任务,克服过去单纯研究哲学、忽视社会现状的偏向。

他主持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从不同学科领域招揽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如卜洛克、格罗斯曼、阿道尔诺、马尔库塞、弗罗姆、洛文塔尔等,先后被吸收参加了该研究所工作。

在希特勒上台前夕,研究所及其主要成员几经周折,迁居美国,坚持对法西斯主义批判。

战后应西德政府之邀,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等人于1949—1950年返回德国,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同实证主义社会学展开论战,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论争中,法兰克福学派围绕社会哲学著书立说,吸收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现象学、人格主义等资产阶级哲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

该学派从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和考察。

其主要理论论题,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从理性主义出发,从道义上对法西斯“独裁国家”进行了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多数成员,是犹太人,亲身经受过希特勒反动政权的迫害,对法西斯主义极端憎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侨居美国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

但除个别人之外,其主要代表人物都是以理性主义为理论出发点,不是把法西斯主义归因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是把它看作“理性衰退”的产物和“专横个性”的表现。

法兰克福学派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名词解释法兰克福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活跃在德国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流派。

该学派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影响,特别强调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从中引出了德意志问题,并对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处于民族革命的前夜。

这时候,一些社会民主党人在对德国社会和欧洲社会主义思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以莱茵地区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织,这就是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织。

他们从工人运动中吸取养料,批判了民族沙文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思想,于1920年10月成立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1921年1月15日改名为德国共产党。

后来,由于领导党的活动,该党成为德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并开始从事政治斗争。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始人是李卜克内西、倍倍尔和施蒂纳。

他们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有三种不同的形式:“法兰克福学派”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流派。

马克思、恩格斯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学说被资产阶级当做社会制度的理论,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

与此相反,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却遭到冷遇。

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企图压制新思潮的出现。

于是,它们纷纷改弦易辙,重新提出空洞的“乌托邦”理论和“人类天性”论,把这种乌托邦和“人类天性”变成攻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武器。

“法兰克福学派”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流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法兰克福学派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创造性地阐明了劳动价值论,把研究劳动、分配和生产作为研究经济现象的首要任务;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历史的辩证法;它从工人阶级的利益出发,揭露了法国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

“法兰克福学派”既强调阶级斗争,又强调阶级合作;既强调资本主义,又强调其基本矛盾。

在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该学派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美籍德国马克思主义者霍克海默为代表的一个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间在德国法兰克福创立的一派思想潮流,这一学派的批判理论对于现代大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将他们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了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致力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大众文化是什么。

大众文化是指那些大规模、普遍传播给大众的、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文化产品和媒体。

这些文化产品和媒体形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文化娱乐和信息来源,如电影、电视、音乐、广告等。

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最核心的观点之一是对于大众文化作为消费品的物化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与商品经济密切衔接,成为了商业盈利的工具。

这种商业化的特性意味着,大众文化产品常常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以迎合市场需求为导向,而忽略了文化的价值和艺术的追求。

通过商业利益的驱动,大众文化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和商业化,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的商业化也导致了对于消费者的操控。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众消费者往往被商业机构所操纵,这些机构通过广告、宣传和各种营销手段来操纵和塑造消费者的需求和价值观。

这种操控使得大众消费者在选择大众文化产品时,更多地受到商业利益和市场需求的影响,而忽略了自身独立思考和审美品味。

另外,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的批判也强调了大众媒体对于信息的控制。

大众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社会传播和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塑造大众意识和价值观的力量。

然而,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媒体受到官方和集团利益的控制,他们往往服从于特定的政治和经济议程,忽视了多样性和平衡。

这种信息控制导致了大众媒体不再能够提供公正客观的信息,而成为了操控大众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工具。

总结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对现代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者操控和媒体信息控制进行的深刻剖析和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doc

法兰克福学派.doc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

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

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Peter Burger )、哈贝马斯等人。

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才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马克思及黑格尔、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及文化等等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借助马克斯·韦伯的现代化理论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尤尔根*哈贝马斯赫伯特*马尔库赛阿多诺马克斯*霍克海默沃特*本杰明第一章法兰克福学派视阈中的电视文化—— Frankfurt school著名的文化批判学派一、法兰克福学派概说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以对现代社会,特别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与批判为主要任务的哲学-社会学学派1930年至1949年间,创立时期和早期⌝1931年1月24日,霍克海默(MaxϒHorkheimer)就任所长演说《社会哲学的现状和社会研究所的任务》,法兰克福学派真正诞生1933年希特勒上台,研究所迁往日内瓦,后移到巴黎,1934年又迁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此期间学派成员逐步发展和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批判1949年至60年代末,黄金时代♣1949年开始回归德国,新老成员共同发展社会批判理论,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和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特别是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等异化的力量对人的束缚和统治。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当代文化产业的启示1. 引言1.1 了解法兰克福学派及其“文化工业”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一个学术团体,其成员包括马克斯·霍克海默、西格蒙德·弗洛姆、赫伯特·马库塔等知名学者。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通过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许多思想和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文化工业”理论。

“文化工业”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概念,主要观点是认为现代文化产业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不再是文化的自由表达和传播,而是由商业利益和意识形态控制的产物。

文化工业不仅生产商品化的文化产品,还在制造舆论、操纵观念上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理解法兰克福学派和其“文化工业”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文化产业的运作机制和特点。

当代文化产业包括影视、音乐、出版、广播、数字媒体等各种形式,具有高度商业化和全球化特征。

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看清当代文化产业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权力结构,从而更好地应对和理解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2 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壮大的。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文化产品和服务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交流,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与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生产和传播手段,使得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多元,且能够更加个性化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兴盛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迅速地融入市场竞争,实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模式。

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主要体现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三个方面。

这些背景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使得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便成为了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参考,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引导。

【推荐下载】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发展

【推荐下载】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发展

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发展(一)法兰克福学派在西方社会深远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在当时的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思潮绝对会被当成很好的西方学术传入他国。

法兰克福学派是20 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其成员主要是一些有着犹太血统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作为真正学派意义上的法兰克福学派是在50 年代以后才出现。

50 年代初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阿多诺等第一代理论家进行理论探索和社会批判,到70 年代为止的这段期间是该派理论上的极盛、并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的时期,70 年代以后,随着阿多诺、霍克海默尔等相继去世,原先意义上作为一个旗帜鲜明、思想立场一致、队伍庞大、组织机构严密的法兰克福学派已经开始解体。

然而,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并未就此终止。

在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从开始运用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现成结论去度量现代资本主义,到把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相结合,再到最终形成一套独立的社会批判规范和方法,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旗下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尽管社会批判理论有其局限性,但是它在当代哲学、社会学、传播学和文化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至今仍然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中生存得最好的流派(安德森语)。

[1](二)社会主义新中国关注与马克思主义关联的理论作为始终以经典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对于与其有关联性的理论是保持高度关注和乐于接受的。

中国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 也不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继续革命理论指导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受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投机分子的倒行逆施致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受到严重削弱。

在当时百废待兴,群众思想迷茫的中国,扞卫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地位和反思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积极的意义。

2011我国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思想研究综述

2011我国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思想研究综述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政治学 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164 2012年第 4 期
调 查 研 究 NEWS WORLD
克福学派传播思想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 在阐释性研究和意义影响方面。
一、阐释性研究 就 2011 年此类研究的内容来看,大 致可以分为 “对法兰克福学派传播理论 的阐释性研究”、“不同逻辑主线下展开 的对于不同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的阐释性 研究”和“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对媒 介文化现象的阐释性研究”两类。 1、对法兰克福学派传播理论的阐释 性研究 李佳桐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 理论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了法兰克福学派 文 化 工 业 理 论 的 主 要 特 征 :“ 商 品 拜 物 教”的特征,也就是商品性;标准化、同一 化的特征;强制性和操纵性特征。并在这 三个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其理论研究的 局限性,因为无论是大众文化本身还是大 众文化的接收者都在变化,而法兰克福学 派过于强调大众的被动性和受控性而忽 视了大众本身的主动性。③ 林创介绍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 批判理论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大众文化、 肯定文化和文化工业,阐释了其理论的主 要内容,指出这一理论的缺陷:法兰克福 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绝对否定和批判,忽视 了大众文化的历史作用;严重落后于实 际,夸大了人与现实的对立和人的异化, 过分强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以及人与文 化艺术的对立;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地位, 夸大了大众文化的控制能力;忽视了文化 的社会性。④ 张圣洁注意到目前学术界所关注的 多为法兰克福学派最具代表性的大众文 化批判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消费文化思 想的研究少之又少,于是在其硕士论文 中,对法兰克福学派消费文化思想进行梳 理,归纳其理论要点,对代表性人物的观 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判,因为资料占有 的难度,其理论深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 的。⑤ 李增君认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 观事实证明,文化产业已经迅速发展成为 了当代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于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而言,在得到政府认可 与支持的背景下,全面否定、拒绝文化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分析 , 就会发 现媒 介文化不仅 具有消极 的一 面 , 更 为发挥着 积
极 的作 用 。特 别是 在大众文 化上 , 大众更 为积极 主动地 创造文 化, 而且从 中提 升了文化辨识力 。从社会经济 的角度而 言 , 超 级
女声是以市场经济为原则 , 以盈利 为 目标而进行运作 的。按照 资
中国的大众文化 中, 将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渗入其中是 在二十世纪 9 O 年代 , 主要是对文化工业批判理 论的大量移植 , 以 其为主要的分析方法 , 并从 中国发展 实际的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 对于法兰克福传播思想 的运用主要是 “ 照搬” , 因此而形成 了晦涩
的思想 , 而导 致理 解 上 的 失 之偏 颇 。 中 西 方 社 会 文 化 的 不 同 是 导
N o. O6
箜 T I ME E D U C A T 1 0 N
J un e
法兰克福 学派的传 播思想及影 响
苏 红 鸣
摘要 : 在 西方马克思主义 思潮 中, 具有 思想代表 性且流传最为深远 的思想源 自于法 兰克福 学派。长达半个世纪 以来 , 法兰克福 学 派的传播 思想将 大众文化定位于庸俗 , 并进行 了彻底 的批判 , 其终极 目标就是要表达哲 学、 美学才是文化理论的渊源 , 并在人类社会 的 历 史长河 中绽放 着光芒。本论文针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 以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
“ 超级女声 ” 由此而塑造 了新的社会范畴 , 一些大众群 体创造 了新 的标记性称号 , 诸如 玉米 、 笔粉等等 , 这些都成 为了新 的社会效 忠 从属关系 中交流 的语言 。
4 总 结
会性 作用与社会实际难 以一致 , 导致 理论产生了滞后. 陛。
2 法兰克福 学派传播思想引入 中国所产生的局限性
关键 词 : 法 兰 克福 学 派 传 播 思 想 意识 形 态 大 众 文 化研 究 社 会 影 响 中 图分 类 号 : B 0 8 文 献标 识 码 : C DOh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5 . 1 1 . 2 0 1
言有所顾忌 , 并 变得更为温 和。 “ 超级女声 ” 的制作者 也要不断地
从社会道德规范 的角度 出发 , 迎合 大众 心理 而将 人文关怀 因素融 入其 中。由此可见 , “ 超 级女声 ” 作为大众 文化 中的一种 现象 , 不 仅要从 商业 的角度 进行设计 , 还要抵 制和合 , 并发挥 其能动 性 。
法 兰克福 学派属于是传 播学批判学 派的始祖 。该 学派对 于 现代社会 的批 判 , 特别是对 于工业 时期人类 的 自然 资源过度 消耗 而导致 自然环境的破坏 , 使得法 兰克福学 派所传播 的社会批 判性 思 想备受关 注。法兰克 福学派对 于发 达资本 主义 工业社会 的批 评 涵盖 了多种 学科 的内容 , 除了文化形态 之外 , 还 会从历史 的视 域、 媒介传播文化 的角度展 开批判 。随着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理论 的不 断成熟 , 其成 为了一种 文化批判 的工具 , 从分析 、 研 究的角度 进行 社会性批判 , 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商品经济 、 意识形态 、 政治等 等, 其中特别对媒 介文化 的批 判给予 了关 注 , 并 提供 了系统性 框 架 。二 十世纪 9 0 年代 , 法 兰克福 学派被 引入 中国。中 国对 于法 兰克福学派传播思想主要应用于大众媒介 、 意识形态等等方面。
本逻辑 , “ 超女现象 ” 是运用 文化产业进行 财富流通 , 以获得更 高 的经济利润 。但 是 , 在“ 超级女声 ” 具体运作 的过程 中, 就会受 到
各种规则的限制而不断地对“ 超女 ” 进行创造 , 以通过 身份 的认 同
法兰克福学派所传播 的思想 中, 文化工业 理论 具有一定的代 表性 , 其 中强调 了“ 商品拜物教 ” 。其理 论 中所强调 的内容 , 忽视 了大众文 化以及其 文化 受众 的能动性 。这种 忽视 大众 主动性的 存在 , 就必然会 导致该学 派所传播 的思 想倾 向极端 。此外 , 大众
致“ 语境错位 ” 的主要根源 。法 兰克福学派 的思想主 旨是基 于社 会 的分析 而形成 的批 判理论 。使用 法兰克福学 派的思想对 中 国
传播活动以批判 。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进行解析 , 从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角度对法兰克福学派理论 以运用 , 可以有 效 地促进 中国大众文化的 良性发展。
1 法兰克福 学派的传 播思想
众文化以全面认识 , 就要对于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思想对于 中国文 化 的影响进行研究 , 并从 自身 的社会利益 的角度对大众文化 以整
合, 并 进行操纵 。经过大众文化 的主动性被挖 掘出来 , 并使其不 断地发挥创造性 , 使得抵抗力量逐渐被 削弱 。
运用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对“ 超级女声” 的社会现象进
综上所述 , 法兰克福 学派的传播 思想对 于西 方社会 的影响之 大, 已经使得其理论 与当代 的大众 文化无法融合 。法 兰克福学 派
在对于 自我传播思想 进行定位 的同时 , 也 深入解读 了包 括审美 、
艺术等等在人类社会 中所发挥 的作用 , 并将法 兰克福学派 的主流 思想渗入到各项研究理论 中而形成 了异化理论 , 并对 当代 的媒 介
文化是在人类社会 的发展进程 中形成 的, 更具 有社 会历史性。法 兰克福学 派所传播 的思想却恰恰没 有对大众 文化 的历史性 以肯 定, 而是采取 了绝对批判 的态度 , 使得大众文 化所 能够发 会 。 比如 , 在“ 超级 女声 ” 的选秀 阶 段, “ 超 女” 的语 言评判就是 重要的一关 , 选手需要对 于 自己的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