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评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值得拥有”
《为你写的歌》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文化工业话语体系
of
2.4.4、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功能的具体表现:强制性 强制性。 强制性 1,大众文化的无所不在性使人们无处逃避。 “一个人只要有闲暇,就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商提供给他的产品。” ——《启蒙辩证法》 2,现代大众媒体本身就具有单向性和强制性。 大众只能充当单纯的看客或者听众,与制造大众文化产品的媒体直接没有互 动和反馈,大众是被动和消极的。 结论:文化工业对大众具有一种暴力性,大众对其接受完全是被迫的。文化 结论 工业借助这种暴力性和强迫性,把千篇一律的充满意识形态内容的文化产品 硬塞给大众,并以反复重复的形式作用于他们的试听,以此来对他们进行 “洗脑”,进行心理和思想上的驯化。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文化工业话语体系
of
2.4文化工业的话语体系之“大众文化反大众”
2.4.3、科学技术就是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命题。 科技的意识形态功能: 1,通过科技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消费品,更大程度地满足大 众的物质需要,从而使他们在物质的享乐中忘却批判的意识,安于现状,接 受统治。 2,科技由于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无所不能,因而成为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技术决定论) 3,统治者通过文化工业来行使其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操纵。
里维斯主义
思想基础:“文化一直掌握在少 : 数人手中”的精英主义文化 与马修·阿诺德不同的是,里维斯 派对大众作了批判,这种批判是 通过对通俗小说、电影、报刊、 广播及广告等大众文化载体的具 体分析和细读来进行的。 认为大众文化毒害人民,应抵制 和鉴别。 将通俗文化研究正式引入学术研 究视野,确立了对大众文化进行 文本的细读与分析的研究方法。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文化工业话语体系
of
2.4文化工业的话语体系之“大众文化反大众”
2.4.4、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功能 意识形态功能。 意识形态功能 从大众文化的生产角度出发看,大众对整个文化产业的生产都没有决定权; 大众文化在根本上是由统治者决定的,它反映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实行欺 骗与控制 文化工业服务于资本主义体制,一方面,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极力掩盖异化社 会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另一方面,靠大量复制千篇 一律的东西来不断扩展形式和情感体验上的标准化。 文化以柔性和隐形的方式,成为统治阶级饱含渗透性和说服性的广告宣传机 器。 例子: 例子:智利的理论家道夫曼和麦特拉特在《如何解读唐老鸭:迪斯尼喜剧中 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中认为,表面上看起来清纯无邪的迪斯尼人物的世界, 以对于资本主义的价值及社会组织的形态的顺服来安排故事和人物的主轴。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文化工业话语体系
of
2.2
M.霍克海默、T.W.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瓦尔特·本雅明
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者,他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作为社会 霍克海默 研究所的公共论坛,引导着研究所的方向。 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阿多诺 阿多诺 特色之处:他对现代音乐所作的社会批评 “阿尔多诺学术生涯的力场,包含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活力、美学现代主义、上流文 化的绝望和犹太人的自我认同”—马丁·杰。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 马尔库塞的 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 哈贝马斯——第二代旗手,却在七十年代抛弃了批判理论,创立了自己的交往互动理论。 哈贝马斯 本雅明处于学科外围,著有《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矛盾观点一致受到其他学科成 本雅明 员的攻击。
代 表 人 物
法ຫໍສະໝຸດ Baidu克福学派简介 文化工业话语体系
of
2.3 文化工业产生的历史语境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谱系
法西斯主义带给法兰克福学者的痛苦记忆
认知模式 心理图式 现实落差
批判 悲观 的文 化观 点
美国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势头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文化工业话语体系
of
2.3 文化工业概念释义
溯源:最早出现在1926年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 溯源 复制技术使文学艺术作品出现质的变化→ 20世纪20,30年代的新文化 现象→ “批量生产的艺术作品从少数人垄断性的欣赏中解放出来,为 大多数人共享。” 为人所知:1947年《启蒙辩证法》之“文化工业——欺骗群众的启蒙 为人所知 精神。” 以“文化工业”一词替代“大众文化”,以强调其批判性。 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 文化工业 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文化工业话语体系
of
2.4.2、文化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 标准化生产模式。 标准化生产模式
文化工业的生产是同一性的标准化的生产,它改变了传统的分散的、 个体的、手工作坊式的艺术创作,采用批量生产的自动控制、流水线 作业的工业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方式。 偶像崇拜就是对一种“标准”的崇拜,文化产业通过特定模式产生的 偶像规定消费过程,逗笑的技术、幽默讽刺的方式,都是按照一定的 格式考虑设计出来的。重复性和标准化塑造了大众的自动反应,明星 们的包装打扮无论有多大差异,其内在同质性都是一样。表面上我们 各有偏爱,但消费的却是同样的产品。
毒害人民, 精英主义的 对文化和社 无政府状态 价值取向 会产生威胁
经典文化批判理论
of
2.1、法兰克福学派 2.1、
• 简介: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 简介: 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 • 思想溯源: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黑格尔和康德,强调美 思想溯源: 学乌托邦和政治乌托邦。 • 发展历程: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创建于1923年,希特勒上台 发展历程: 后曾先后迁往日内瓦、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迁往纽 约。1950年,部分成员返回联邦德国重建研究所,部分成员 仍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社会政治理论研究。 70年代,学派逐渐 解体。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文化工业话语体系
of
批判
大众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
个案分析
创意文化
文化产业
文化工业
大陆研究
台湾研究
关键:如何看待今天的文化工业?
全球文化工业
“大众文化反文化” 大众文化反文化”
3.1当代视域中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各方评论 法兰克福学派“在社会历史具体性方面的损失无法通过历史哲学的宽 广性和思辨的丰富性方面的收获而得到补偿”,其理论“作为一种以 哲学为根据的社会演化理论,其得出的结论走向了某个极端。”—— 文化批评家理查德·沃林 “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科学技艺以及文化,绝非如阿尔多诺和霍克 海默所说,已然或即将沉沦至‘野蛮之境、无意义之域’,并且也绝 不是滑落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于此相反,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经济成 就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繁复性,以及臻至史无前例的顶峰。”——文 化研究者阿兰·斯威伍德。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文化工业话语体系
of
2.4文化工业的话语体系之“大众文化反大众”
2.4.4、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功能的具体表现:欺骗功能。 欺骗功能。 欺骗功能 1,通过取消现实与文化的距离来弱化大众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丧失辨别 真伪的能力,并逐渐放弃鉴别真伪的习惯。 2,通过真实的外表提供虚假的信息。(本质虚假,宣传的目的性) 3 3,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还在于它在语言上制造一种与大众的亲切感。 文化工业产品的语言表现出一种“特别为了你”的特点。
对文化工业的当代反 思及其在中国的命运
of
3.4文化工业在中国
3.4.1,文化工业与中国的经验事实之间存在着错位。 进入时期:20世纪80年代。 不同时代不同大众文化格局的错位 社会结构的错位 文化的错位
对文化工业的当代反 思及其在中国的命运
of
3.4.2,文化工业对我国文化传播理论的借鉴意义
关键:如何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社会环境下借鉴文化工业? 视角:问题- 语境转换 问题:文化工业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联是什么? 首先, 它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 注重在对社会经济结构变迁 分析的基础上, 把握社会文化的变迁, 从而理解文化工业存在的社会基础。 其次, 我们应该将文化的理解视为人的生存的基本构成因素, 从而刻画文化工 业所代表的文化因素在现代人的生存结构中的位置。 最后,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批判精神仍然是我们进行文化反思的标尺。在对 文化工业的现实合理性进行分析的同时, 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文化的理想, 充分 保持现实与理想的张力, 从而确立一个基本的文化态度。
研究方法汇报
2010020819 李昕
汇报结构
引入:经典的文化 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文化工业话语体系
对文化工业的当代反 思及其在中国的命运 从马修·阿德诺和里维斯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 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发展历程、思想渊源、领 军人物,文化工业体系论述
从对“文化工业”的各方评价出发,对这一理 论进行反思,阐述其在中国践行面临的错位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文化工业话语体系
of
2.4文化工业的话语体系之“大众文化非文化”
2.4.1、文化工业的商品原则 商品原则。 商品原则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商品性及拜物性的分析的本源 本源:马克思的商 本源 品理论和卢卡契的物化理论。(交换原则) 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为获取利润的产物,文化的纯洁被资本主义 的铜臭玷污了。文化的生产、消费和流通,全部按照市场规则运转。 具体体现: 具体体现: 1,文化工业生产的产品成为纯粹赚钱的工具。 2,文化工业的商品性表现在对它的消费上。 3,文化工业的商品化倾向还在于它对于一切可能的文化艺术产品和文 化活动的渗透。(文化产品的无所不在:各种音乐会,展览会充斥全 社会) 4.最典型的体现是它已经成为一种广告。(宣传性)
从文化工业到文化 创意产业 案例:台湾的文化 工业研究 《全球文化工业》
由单数的“文化工业”到复数的“文化创意产 业”,从批判走向新生 大陆和台湾相关领域的研究特点比较,以文化 工业的视角分析案例“台湾电影中的音乐”和 《全球文化工业》
Culture Industry
of
1.1经典文化批判理论 经典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 文化批判理论
欺骗与操控 意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高度, 特别是它对大众文化本质与 负面效应的穿透性的批判已 成为永恒的经典。
经典文化批判理论
of
1.2比较 1.2比较
文化对社会 文化与政府 的关系 的影响 法兰克福 学派 阿诺德和 里维斯派 为统治阶级 服务 顺从一致 态度偏向 悲观主义
概念:对大众文化持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单一批判立场的文化理论
马修·阿诺德的 文化主义
大众文化研究的开山鼻祖——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 台批评》最先将大众文化引入 了社会批评与学术研究的视野。 未对大众做正面批判,但他对 通俗文化和大众的排斥甚至鄙 视的态度在很长一段时期为大 众文化研究定下了一种基调, 成为后来的精英主义大众文化 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和组成部分。
对文化工业的当代反 思及其在中国的命运
of
反驳“大众文化反大众” 3.3反驳“大众文化反大众”的观点
正方观点:大众文化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实施意识形态控制的工具;在 大众文化的控制下,大众成了日益丧失反抗性和革命性的单向度的人。 反方质疑:1,发达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是否仅仅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的发言人? 2,大众能否被大众文化完全控制? 反方观点:1,大众文化是各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场所,各种价值观念的 冲突和争斗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 2,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众并非消极的乌合之众,他们 在对商业性的流行文化的消费中发挥着积极主动的功能。 受众效果论之“使用与满足”
对文化工业的当代反 思及其在中国的命运
of
3.2反驳“大众文化非文化”的观点 反驳“大众文化非文化”
文化工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众文化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 文化了。 质疑:是否具有了商品性就不再是艺术品了? 艺术产品的商品性和艺术性及其精神创造性并不对立。 “我进入这个行业就是为了挣钱,而艺术即产生于斯。如果人们听了 这句话不高兴,也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卓别林 反例:思考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犯的错误:艺术=文化 “大众文化反文化”是一种价值性的论断而非科学意义上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