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考复习资料(2010版全)
2010历史会考题
2010年会考历史试题第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
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2.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却走上中央集权道路。
导致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自然地理因素有①山地多②港湾多③岛屿多④人口众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法制建设。
法律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不包括A.稳定社会秩序 B.调解社会矛盾 C.促进经济发展 D.禁锢人们思想4.德国是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发动者,这与其当时政体的哪一特征有关A.民主主义 B.军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5.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下列哪一方针运用的结果A.民主集中 B.“一国两制” C.武力统一 D.多党合作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定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体现这一规定的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宗法分封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村民杨明在2000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
他能当选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C.《刑事诉讼法》 D.《民事诉讼法》8.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操纵下的联合国将新中国拒之门外。
直至l971年中国才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A.美国霸权地位开始衰落 B.第三世界国家支持C.香港回归 D.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9.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2010年历史会考备考复习题答案
2010年历史会考备考复习题答案1、秦朝、汉朝、隋唐、明朝、清朝中央官制的变化。
三公九卿、设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2、近代前期列强侵略中国的四次战争、签订条约及影响。
鸦片战争:1840《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1897年《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辛丑条约》完全形成3、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曙光。
抗日战争胜利: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收复台湾。
4、新中国的民主政治的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
5、新中国50年代、70年代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50年代外交成就: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新中国70年代外交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的外交活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2)中国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和稳定,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撒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6、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点。
基本特点:人民民权与轮番而制。
内容: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民主政体的充分体现。
7、罗马法的发展阶段及维系帝国统治的作用发展阶段:《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作用:(1)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010年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 • • •
• • • • • • • •
2-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8) 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发展实 业的法令) ③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④一战的影响(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 ②海外投资增加 ③新建厂矿多 ④新增资本多 ⑤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 ⑥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b) • “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 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 政策。 •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 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生长,阻 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近代中国落后 于西方。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 影响(a b) • 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 影响: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 供了商品市场。 • 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 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了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a a) • 汉代:①技术水平高: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 禅衣外销地中海地区;“丝国” • 唐代:私营、官营纺织业共同发展,有相当大的规 模。 •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a b) •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司 母戊大方鼎);生产规模相当大;大多作为礼器的 象征,代表权力与秩序 • 汉代:生产形式:官营; 燃料:煤炭; • 供风形式:人力(皮囊)—畜力(马排)—水力 (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
2010年春季历史会考题
2010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新课程)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所示封国林立的现象出现在A.西周 B.秦朝C.西汉 D.隋朝2.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个“制”指A.禅让制B.宗法制C.中央集权制D.世袭制3.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增加税收 B.恩泽贵族C.实现民族融合 D.削弱王国势力4.清朝雍正时期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是A.设内阁,置六部 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C.设军机处 D.设总理衙门5. 下列近代文献中,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是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D.《孔子改制考》6. 有人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7. 规定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的条约签订于A.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8.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
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人民军队的诞生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9.美国记者斯诺说:“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 B.二万五千里长征C.千里跃进大别山 D.开辟敌后战场10.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 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联合国大会 D.不结盟会议13. 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14.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历史】2010年全国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三:近现代.
2010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近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1.(2010年1月新疆会考24题)2009年是生物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也是其作者诞生200周年。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A.相对论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D.万有引力定律2.(2010年广东会考35 题)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A.太阳中心说B.相对论C.经典力学理论D.进化论3.(2010年6月广东会考37题)19世纪末诞生的传播媒介是A.报纸 B.电影 C.电视 D.互联网4.(2010年1月福建会考29 题)2009年,中国“天河一号”研制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发明世界首台计算机的国家是A.日本 B.法国 C.美国 D.德国5.(2010年浙江会考33题)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指牛顿A.创立了植物分类学 B.建立了量子力学C.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D.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6.(2010年7月新疆会考23题)“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牛顿的贡献是A.发明电灯B.改良蒸汽机C.创立经典力学体系D.创立相对论7.(2010年6月广东会考36题)著有《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科学家是A.恩格斯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普朗克8.(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48题)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推动这一变化的是A. 电的发明和利用B. 相对论的提出C. 经典力学的创立D. 原子能的应用9.(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20题)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
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速度最快、对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A.飞机 B.电话 C.因特网 D.火车10.(2010年1月山东会考19题)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神学观,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中解放出来。
历史会考复习资料(2010版全)
2010届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三复习教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水平测试要求: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5、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考点1、课标指引: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概念:“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社会背景(原因):社会大变革是根本原因1、经济根源: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出现了多种经济基础并存的局面;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状况: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化;各种力量争论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形成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规则限制,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基础: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士)层出不穷,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见解,并形成来不同派别,出现了“诸子百家”。
4、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时期,统治阶级不可能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相反,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
5、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成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知识分子,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6、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总之,百家争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201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201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臸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臸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臸代替了“禅让臸”(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臸)。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臸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臸,春秋时期,分封臸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臸逐渐被郡县臸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臸。
唐三省六部臸,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臸: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臸: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臵——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2010年历史会考总复习
秦朝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中央:内、外朝制 汉代: 地方:[[东汉汉武]帝:]州:、州郡刺、史县制
中央:三省六部 隋唐:
地方:[唐]:道、州、县
宋代: 中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地方:路、州、县
元代: 中央:一省二院 地方:行省
明: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制 清: 设立军机处、密折制
3、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 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清朝的军机处
(a) (c)
设置原因: 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特点: 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5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局限: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出现强国 兼并弱国的形势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a) (b)
宗法制
纽带: 血缘关系的亲疏 原则(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深存于每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稀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1、中国古代自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之说。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A、郡县制的建立 B、皇帝制的建立 C、行省制的建立 D、军机处的设立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A、内阁
2010年历史会考试题
宁夏 2010 年 7 月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 卷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 2 分,共 40 分) 1.山东一带自古以来被称为齐鲁之地,这一称谓源自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王位世袭制 D.郡县制 2.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是中国古代某一位官员 对其工作的描述。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他可能供职于 A.宋代的中书门下 B.唐代的门下省 C.清代的军机处 D.元代的中书省 3.观察右图,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C.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4.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政府积极领导抗战,正确决策 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C.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国军队素质提高,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外交关系的 国家是 A.苏联 B.法国 C.朝鲜 D.南斯拉夫 6.在政治文发展史上,古代雅典留给人类最大的遗产是 A.平等和自由精神 B.完善的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 C.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D.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7.英国历史上某一文献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 权利。
这一文献通过标志着 A.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夺权 D.英国国王权利地位的完全丧失 8.下列材料表明 1992 年 2004 年 1 月 2004 年 9 月 日本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
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 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
会考历史复习资料
2010年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的基本内容(a b)(1)分封制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候国。
②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评价: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社会动荡。
(2)宗法制内容:继承和分配制度,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
(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 c)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a b)时间:前230—前221年过程:①灭六国②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③修灵渠,平定岭南——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④开辟“五尺道”,设官“西南夷”——进入中原政权版图的开始。
意义:①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有利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安定,方便各民族间交往②加强对周边地区政治控制,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010年高中会考知识点及总结(历史必修一)
④皇权的加强,使人民生活处境恶劣,激化社会矛盾,是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但也因此而耗费大
(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方式。
②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③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 作用:形成&uot;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uot;的宗法等级
2、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①概念: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②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3、理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①秦汉&uot;大一统&uot;整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②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于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③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二、知识要点
1、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
(1)秦的统一:前221年,秦王赢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皇帝制度的创立:赢政认为自己&uot;德兼三皇,功过五帝&uot;,故从&uot;三皇&uot;中取一个&uot;皇&uot;字,从&uot;五帝&uot;中取一个&uot;帝&uot;字,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uot;皇帝&uot;,自称&uot;始皇帝&uot;。秦始皇规定:皇帝称&uot;朕&uot;;皇帝的命令称&uot;制&uot;或&uot;诏&uot;;皇帝用的玉印称&uot;玺&uot;。全国的行政、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影响: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010年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课件
2010 年浙江省历史会考复习课件
2010 年历史会考总复习
复习依据:
历史教材、会考标准、会考导引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及强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
君主专制政体发展线索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制
设立军机处、密折制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a) (b)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 (c)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汉)
(1)秦的统一(a) (b)
(2)皇帝制度和郡县制的建立(a) (b)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a) (a)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a) (a)
3.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与演进(汉—元)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0年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 (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 发展的重要贡献(b c) •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 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 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 1-2.儒学的兴起 • (1)罢黜百家,倡导儒学(b b) • 背景:①“大一统”得到巩固 ②专制主义政治体 制定型 ③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汉武帝对文化的改革。 • 表现:①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政; ②罢黜百家, 倡导儒学 ③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 影响:①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加强 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 ③提高了儒学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或正统思想)。
• (2)太学的出现(a a) • 创建:汉武帝时; • 影响:①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 才的官立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 化的标志 ③打破了大官僚垄断官位的情形 ④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1-3.宋明理学
•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程朱理学: • 开创者: “二程”(程颐、程颢):“天理”是 理学的最高范畴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的核心是“仁” • 集大成者:朱熹: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 气;强调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正君心” • 陆王心学: • 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哲学:提出“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伦理:“发明 本心” •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哲学思想:心即理 伦理 观: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
• (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a a) • 起源: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传说。殷商时代的甲 骨文、金文。 • 发展: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 熟并通行于汉魏时;楷书:也称正书,形成于汉 末; 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草书:起源于汉 初.成熟于东晋。 •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a a) • 东晋:王羲之: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 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 • 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分别创立了 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 ②怀素、张旭之则擅长狂草。 • 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 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贵州省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毕业会考复习模拟旧人教版
某某省2010年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复习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全卷共四大题,计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3. 选择题要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标号填入试题前面的表格内。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标号填入下表中相应题号下)。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C.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2.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望厦条约》B. 《尼布楚条约》C. 《虎门条约》D. 《某某条约》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具有的进步意义的共同点是A.主X平等自由B. 主X发展资本主义C. 反对封建制度D. 反映了平均主义的思想4.中国近代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A. 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中B. 鸦片战争后外商在华企业中C.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中D. 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厂矿中5.《马关条约》签订后,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的三个国家是A. 俄、德、法B. 英、法、美C. 德、意、俄D. 法、美、意6.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确切的是A. 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 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 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 完整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项规定的根本意义是A.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 使人民大众在政治上翻了身C. 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D. 确立了某某某某的主X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新青年》的创办B. 蔡元培就任大学校长C.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9.中共“一大”确定党在当时的中心任务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筹备武装斗争C.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D. 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0.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 旧三某某义B. 新三某某义C. 中国共产党的某某革命纲领D.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下列各项中,属于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重要特点的是①“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③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④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A. ①②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2.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的右倾错误集中表现在A. 对国民党右派的本质认识不清B. 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C. 对革命形势估计错误D. 没有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13.中华苏维埃某某国定都A. B. 某某 C. 瑞金 D. 某某14.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九一八事变②中国保障同盟成立③中华某某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A. ①②④③B. ①③②④C. ②③④①D. ④③②①15.某某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中共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 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C.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D. X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16.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是A. 平型关战役B. 台儿庄战役C. 孟良崮战役D. 豫湘桂战役1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A. 依靠贫农,限制富农B.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 没收地主土地D. 保护富农18.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国共两党的矛盾B. 国内阶级矛盾C.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对派的矛盾D. 中华人民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19.解放战争中,X、邓大军率领哪一支队伍千里跃进大别山A. 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B.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C. 华东解放军一部D. 华东解放军主力20.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期间涌现出的劳动模X的是A. 王崇伦B. 李顺达C. 王进喜D. 赵梦桃2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A. 1954年B. 1956年C. 1958年D. 1960年22.在十年探索期间,我国新建成的铁路中不包括A. 兰新铁路B. 包兰铁路C. 成昆铁路D. 宝成铁路23.文革得以延续十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A. 对形式的错误估计B. 林彪江青集团推波助澜C. 后期出现“右倾翻案风”D. 人民群众热情高涨24.为保卫祖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要①革命化②统一化③现代化④正规化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列举题(每小题4分,共8分)25.列举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
贵州省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毕业会考复习模拟(中国现代史部分测评)旧人教版
贵州省2010年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复习中国现代史部分测评注意事项:1. 全卷共四大题,计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3. 选择题要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标号填入试题前面的表格内。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标号填入下表中相应题号下)。
1.中国领土基本解放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解放战争的胜利C. 西藏和平解放D. 抗美援朝的胜利2.大贪污犯刘青山和张子善于1951年伏法,当时,全国正在进行的运动是A. “三反”运动B. “五反”运动C. 土地改革运动D. 镇压反革命运动3.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是①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掠夺②全国工农业生产下降③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④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4.我国最早的规定国家性质的法律性文件是A. 《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确立了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人民公社体制C. 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是为了A. 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又中央集中统一管理B. 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C. 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D. 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7.“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A. “大跃进”时期B. 农业合作化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人民公社时期8.下列包括反官僚主义的运动是A. 延安整风运动B. 1957年整风运动C. “五反”运动D. “批林批孔”运动9.中共八大上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B.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 合理调整工商业D.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0.“文革”进入“全面夺权”的新阶段的标志是A. 打倒了刘少奇B. 打倒了陈丕显C. “二月逆流”D. “一月革命”11.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阶段。
高中历史会考复 习——2010届会考复习纲要整理岳麓版必修3
会考复习——2010届会考复习纲要整理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意义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②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③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私学出现。
意义:①诸子百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补充认识:①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②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A:“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A. 汉武帝时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要求思想上“大一统”。
B.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
(2)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政策的转变。
汉武帝建立太学,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4)评价: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又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4、二程、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4)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
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部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教材P6)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理解大宗与小宗关系:周天子是天下大宗,诸侯、卿大夫既有大宗身分也有小宗身分,依具体情况而定,这是相对的,士是小宗)作用: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教材P5~6)(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统治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之后(对照课本地图了解哪三类)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诸侯的义务:服从王命、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分封制的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了解秦朝的统一(教材P8)秦统一的原因: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开始进行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人民经过长期的分裂混战后,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统一: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注意几个关键词,判断题中要注意)2.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统一后,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其重要特征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核心)。
3.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2010年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3)
B级知识点(3)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家一户为主——个体经营,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私有制。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事实和特征官营手工业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私营手工业(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2)发展: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苏州等地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特征:(1)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私、家庭)(3)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4)技术不断进步,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商业发展的概貌商代: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明代: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叫做“商帮”商业发展的特征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货币制度及货币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水平与特点。
4、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5、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经验:经济的计划性有助于经济的稳步的发展,如“一五”计划的制定为经济建设确定了目标;稳步推进社会变革,如三大改造;及时纠正经济建设中的错误政策,如20世纪60年代的调整;合理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依据国情制定政策方针,实事求是,如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中共八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三复习教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水平测试要求: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5、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考点1、课标指引: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概念:“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社会背景(原因):社会大变革是根本原因1、经济根源: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出现了多种经济基础并存的局面;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状况: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化;各种力量争论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形成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规则限制,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基础: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士)层出不穷,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见解,并形成来不同派别,出现了“诸子百家”。
4、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时期,统治阶级不可能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相反,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
5、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成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知识分子,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6、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总之,百家争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考点2、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主要思想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家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法家韩非子?历史向前发展、政治改革、主张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考点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
主要观点:孔子——仁与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仁义、以德服人、性恶论、天行有常。
探究学习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D)A.道、儒、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C)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3、“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C)A.己所不B.欲,C.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D.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4、“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段对话表明孔子在政治上主张(B)A.“有教无类”B. 贵贱有“序”C.“仁者,爱人”D.“克已复礼”考点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的现实需要2、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2)“大一统”“君权神授”(3)“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太学:①创立:⑴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⑵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②影响:⑴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⑵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⑶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探究练习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请回答:1、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A )A、“春秋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2、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C )①举贤良对策②重用文学儒者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哪里?( A )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 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4、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C ) 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5、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B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考点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1 .北宋:(1)代表——程颢、程颐(2)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源2 .南宋:(1)代表——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2)著作——《四书章句集注》(3)思想——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最高境界;“存天理,灭人欲”。
(4)影响——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思想: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致良知”“知行合一”。
课堂练习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C)A 、天体运行法则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天人感应”理论考点5、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社会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
(根源)2、基本主张:(明末)(1)李贽:①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呼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天下为主,君为客”(3)顾炎武——经世致用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如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涉及实用学问。
(4)王夫之——唯物思想发挥“气一元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课堂练习1、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2、南宋末年坚持抗元斗争的文天祥在被俘后坚贞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实际上是当时那一社会主流思想熏陶的结果(B )A.道学 B.理学 C.心学 D.仁学考点6、考点7、收集一些现实生活的实例和接触过的儒家思想学说,从正反两个方面说说应该如何辨证地看待传统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在现实中有哪些积极作用同时存在哪些消极作用,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儒家思想?①科学或可取的一面:A、传统文化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B、传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C、传统文化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D、传统文化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②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A、尊卑等级观念;B、重男轻女的观念;C、因循守旧的观念;D、重礼轻法的观念③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态度: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学业水平测试要求: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了解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3、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4、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影响5、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及其代表作6、探讨启蒙运动的重要影响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 ——文艺复兴(公元14—17世纪) ——启蒙运动(公元17、18世纪) 起源复兴成熟考点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1、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A、背景:希腊工商业发展——物质基础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和推动平民地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B、智者运动最主要的代表是谁?有何主张?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与以前的哲学家的研究相比,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哪里?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⒈)人才是衡量事物的标准。
(⒉)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最初表现。
2、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A、“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格言。
所谓“认识你自己”就是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
人之为人,在于灵魂的求善,在于智慧和理性的高扬。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认为人人都应该承认自己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改善自己的灵魂。
B、“美德即知识”涵义: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它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