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奇妙的二氧化碳(1)》自主学习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奇妙的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大气中二动植物的呼吸,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造成了温室效应。
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如果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行吗?是粉末状固体,与盐酸反应速率太⑶加稀盐酸;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氧气__ 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的是(似乎二氧化碳⑵一家人贸然进入菜窖导致死亡,是因为配套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1.2016年11月21日,世界首条新能源空中铁路(简称空铁)在成都投入试运行,燃料也是一种能源,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A.煤B.石油 C.甲烷 D.氢气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糖水 C.蒸馏水D.果酱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最后一步是()A.消毒 B.吸附 C.过滤 D.沉淀4.下列物质中,会造成酸雨的是()A.氮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5.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集气瓶6.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7.电视剧《西游记》中云雾缭绕的效果,与下列哪种物质的使用有关()A.冰B.氧气 C.干冰 D.五氧化二磷8.烟草中含有69种致癌物,烟草危害是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香烟的烟气中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物质是()A.焦油 B.重金属C.一氧化碳 D.悬浮颗粒9.三氧化二硼(B2O3)是制造耐热玻璃器皿的原料,其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A.+3 B.+2 C.﹣3 D.﹣210.“低碳生活”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节约使用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C.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D.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11.现代教室中安装有白板,用白板笔写字时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这是因为其所用墨水的溶剂常常是()A.水B.酒精 C.食盐水D.植物油1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A.SO2和NO B.SO2和CO C.CO和CO2D.CO2和CH413.油锅里的油着火后,正确的灭火方法是()A.用水浇灭 B.用锅盖盖灭C.用扇子扇灭D.打开油烟机吸灭14.苹果醋饮料风靡山西,其中主要成分之一是苹果酸(C4H6O5),下列有关苹果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苹果酸是氧化物B.苹果酸由15个原子构成C.苹果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苹果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6:515.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是一种混合物B.是一种化工产品C.是一种粘稠状的液体D.可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16.家庭生活中烧开水时,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时()A.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B.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C.水与壶发生了化学反应 D.空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强17.在实验室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硝酸铵和氯化钠(水) 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C.酒精和蒸馏水(品尝) D.氧气和空气(燃着的木条)1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19.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以将混合气体()A.点燃 B.通过足量水C.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D.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20.将6.0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A.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0分)21.(5分)某品牌可乐的配料中有水、白砂糖、二氧化碳、磷酸(H3PO4)、焦糖色、食用香精等.请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空白.1个磷酸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1个磷原子和.该可乐中除磷酸外,还含有的一种酸是.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1个蔗糖分子在人体中经氧化生成12个二氧化碳分子,同时为人体提供能量,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自动涌出,检验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22.(11分)每年冬季,太原都会遇到雾霾天气,这与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关.(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能,同时产生的大量粉尘会造成雾霾,太原在冬季时雾霾天气比其他季节多,原因是.为有效减少雾霾,太原市民在生活中应提倡的一条具体做法是.(2)A、B、C、D均为初中化学长江的纯净物,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①B约占空气总体积的%②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现象是.③由D生产B的化学方程式是,其基本反应类型是.23.(7分)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从海水中可获取食盐、MgCl2等多种物质.(1)NaCl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其构成粒子是.(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一般采用的方法.(3)海水提取粗盐后得到卤水,卤水中主要成分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①t2℃时,MgCl2的溶解度是,此温度下MgCl2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②t1℃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③将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MgSO4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原因是.24.(6分)请阅读下面科普材料,然后回答问题.迄今为止最黑的材料﹣碳钠米管一个东西能够黑到什么程度?Vantablack就是人类造成的迄今最黑的物质,它是一种由SurreyNansystems 公司研发的碳钠米管材料.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而Vantablack实际上是只有一个原子厚的碳钠米管层,他可吸收99.965%的可见光,有人看过之后说:“我的眼睛都没法聚焦了,他太黑了,根本看不到任何细节,几乎就像是个黑洞,吸走了所有光线.”它让这张图中起皱的锡纸看起来就像兔八哥卡通片中的便携洞穴,这种材料可用于望远镜、卫星上的星体跟踪定位器等.(1)由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2)Vantablack的组成元素是,其物质类别属于(填序号)A.混合物B.单质C.化合物(3)碳原子除了可构成Vantablack外,还可直接构成石墨和等,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的相互转化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该变化的微观本质是.25.(5分)同学们在实验室中按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夹持仪器已略去)步骤①:向装置中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为明显现象.步骤②:将气体换为氧气,重复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得出的结论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对比步骤①和②中(填“a”或“b”)处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6.(8分)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化学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C,M.(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C、E、G组装为发生装置,反应开始前在C中盛装的药品是,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向放置在实验台上.(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干燥的氧气,所用装置需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进行组装,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7.(12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和食盐,每10g为一份,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冰糖保持为块状,其余冰糖和食盐研磨为粉末状,按表设计进行实验(所需仪器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所研究的“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包括:、、、,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2)该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其中第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若将该设计中的改为后再进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3)观察第三组实验发现:冰糖全部溶解,食盐有部分剩余,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28.(6分)同学们欲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了下述两种方法进行了实验,(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且受热不分解)方法A:称取10g该石灰石样品,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同时搅拌,直至样品不再溶解,最终得到3.3g气体.方法B:称取10g该石灰石样品,煅烧至质量不再减少,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1)以上两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理由是.(2)从以上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方法,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配套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下列相应的答案栏内.)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 C.食物腐烂 D.烟花爆炸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化学药品,可用手直接拿B.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C.加热后的试管,可立即用水冲洗D.集气瓶可用来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还可用于加热3.下列关于空气和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C.制取氧气必须使用催化剂D.氧气可用于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4.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A.洁净空气 B.化石燃料 C.果汁饮料 D.冰水混合物5.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2N﹣﹣表示两个氮元素B.nP2O5﹣﹣表示n个五氧化二磷分子C.Ca2+﹣﹣表示钙元素显+2价D.SO﹣﹣表示硫酸根离子6.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的是()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元素种类⑤物质种类.A.①③ 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8.“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毒D.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 B.石油 C.乙醇汽油 D.可燃冰10.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表面有银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A.R>Ag B.R>Fe C.Zn>R D.Al>R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硬水经过过滤后一定变成软水B.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一定在不停的运动C.化学反应中一定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D.铁制品与氧气或水接触一定会生锈12.在由一氧化碳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A.1:1 B.2:1 C.7:8 D.7:11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3.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其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2)人们利用(填物质名称)来吸附装修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气体;(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4)煤燃烧时排放出和NO2等,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造成环境污染.14.根据下列题意,回答有关问题.(1)K2MnO4中Mn的化合价为;(2)有下列五种气体:a.N2 b.O2 c.H2 d.CO e.CO2,分别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有(填代号);(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等.用钛酸亚铁制得钛的化学方程式为:①2FeTiO3+6C+7Cl22X+TiCl4+6CO②2Mg+TiCl4Ti+MgCl2,则①中X的化学式为;(4)除去铜粉中混有少量铁粉的方法是(填一种).15.用适当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或解释下列问题:(1)工业上用煅烧的方法制生石灰;(2)用天然气作燃料;(3)冶金工业上,用焦炭和含氧化铁的赤铁矿来炼铁;(4)实验室里,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16.下列A、B分别为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m= ;(2)B中,当x=12时,该粒子对应的元素符号为;当y=8时,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其粒子的化学符号为;(3)若B中,当x>(2+y)时,对应元素的化合价为﹢1,该元素与A对应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17.下列方框内的7种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也略去).已知:A常温下为无色液体,C、D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E为黑色固体,F是一种紫红色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D在固态时的一种用途:;(2)写出反应①、⑤的化学方程式:①,⑤;(3)图中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A.1种B.2种C.3种D.4种.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8.根据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3)过滤操作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其理由是;(4)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19.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药品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若用上述给定的药品来制取氧气,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3)若用上述药品中的稀硫酸来制取氢气,需要补充一种常用的药品是.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2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该样品与1gMnO2混合,其总质量为6g,将该混合物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8g.试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g;(2)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下列相应的答案栏内.)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 C.食物腐烂 D.烟花爆炸【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烟花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化学药品,可用手直接拿B.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C.加热后的试管,可立即用水冲洗D.集气瓶可用来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还可用于加热【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用于加热的仪器;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取用化学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加热后的试管不可立即用水冲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集气瓶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化学药品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以防腐蚀手和污染试剂,故实验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故实验操作正确;C、加热后的试管,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实验操作错误;D、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但不可用于加热,故实验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下列关于空气和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C.制取氧气必须使用催化剂D.氧气可用于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制取氧气必须使用催化剂错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氧气可用于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正确.【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制取氧气必须使用催化剂错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不需要催化剂,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氧气可用于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A.洁净空气 B.化石燃料 C.果汁饮料 D.冰水混合物【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洁净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化石燃料中含有石油、煤、天然气,属于混合物,故B错;C、果汁饮料含有维生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5.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2N﹣﹣表示两个氮元素B.nP2O5﹣﹣表示n个五氧化二磷分子C.Ca2+﹣﹣表示钙元素显+2价D.SO﹣﹣表示硫酸根离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2N﹣﹣表示两个氮原子,错误;B、nP2O5﹣﹣表示n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正确;C、Ca2+﹣﹣表示钙离子,错误;D、SO﹣﹣表示硫酸根离子,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6.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的是()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电子数少于四个的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电子数少于八个而多于或等于四个的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电子数为八个的化学性质一般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解答】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与电子层数、核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无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与化学性质的关系.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元素种类⑤物质种类.A.①③ 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原子质量也不变,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由新物质生成,所以物质种类一定变,就可以正确求解.【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几个不变,其中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原子质量也不变,而化学变化中元素的化合价也有可能变,也有可能不变,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由新物质生成,所以物质种类一定变,分子数目也有可能变,也有可能不变,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化.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会运用化学中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8.“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毒D.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碳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元素与化合物;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碳单质的结构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 B.石油 C.乙醇汽油 D.可燃冰【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氢气、石油、乙醇汽油、可燃冰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正确.B、石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C、乙醇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0.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表面有银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A.R>Ag B.R>Fe C.Zn>R D.Al>R【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解答】解: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R;R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表面有银析出,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H>R>Ag.由此而可知,R>Fe不正确,故B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
2.相同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请设计实验证明。
3.二氧化碳溶于水,请设计实验证明。
打开汽水盖,可以观察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会溶解得更多。
4.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加压、降温后转化为液态二氧化碳,它可用作,再经过加压、降温后转化为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它可用作。
二、新授
(一)、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
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加剧了效应而使气温上升。为了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二)、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三)、二氧化碳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或溶洞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浓度太高,而对进入人员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和消耗途径,明确性质决定用途。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小结二氧化碳所具有的物理性质。
教具准备
集气瓶、试管、导管、橡皮塞、塑料瓶、水、二氧化碳气体
课 前 预 习(见作业纸)
教师复备内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方式
一、复习回顾
1.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2.书写氧气分别于木炭、铁丝、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复备人
复备时间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产生途径(含碳燃料的燃烧和呼吸作用)、主要消耗途径(光合作用和溶解在自然界的水中)。
2.了解二氧化碳的“三态”及其主要用途。特别是干冰的用途。
3.通过实验,正确认识二氧化碳所具有的物理性质。
沪教版化学九年《奇妙的二氧化碳》word教案1
C.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
5、如图,准备好双孔塞(插有带小气球的短玻璃管和盛有
澄清石灰水的分液漏斗)取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用双
孔塞将集气瓶塞紧。把澄清石灰水放入集气瓶振荡,可观
察到的现象
其原因是(用文字表达
九年级化学学案
编写人:冯苏文年月日
课题
2.3.1奇妙的二氧化碳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
习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用途及灭火原理;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能说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并会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以最佳药品的选择。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产生,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它造成的后果有
,防治措施有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一: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说明:
活动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
现象:,说明:(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式表示)。
6.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固体又叫“干冰”,它可以用作制冷剂,也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们呼吸,因为它有毒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D.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收集。
结合上面的活动及对教材的预习小结: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它是一种色味的体,密度,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之二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运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课前准备:通读本节教材,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考等探究,搜集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学习过程:引入:片断1:上课前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录像——可口可乐广告。
学生观看投影,讨论:片中涉及的物质——二氧化碳。
下面我们就研究二氧化碳片断2 :奇妙的二氧化碳呈现学习目标:1.奇妙之一:空气中的CO2保持相对稳定2.妙之二: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3.奇妙之三:二氧化碳与水发生的“变化”……课堂学习:片断3:奇妙之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相对稳定讨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0.03%1.能不能更多,能不能更少?2.会不会更多,会不会更少等?针对学生讨论内容穿插资料:①温室效应,②二氧化碳对生命活动的影响,③二氧化碳的循环…片断4:片断5:奇妙之二: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讨论:1.二氧化碳颜色、状态、气味(说出简要理由)?2.二氧化碳三态变化有何特点?3.干冰有何妙用等?针对学生讨论内容穿插资料:①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干冰的生成过程)等,②干冰图片,③干冰人工降雨…。
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片断6:奇妙之三:二氧化碳与水的“变化”讨论:1.二氧化碳能不能溶于水?2.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等?(提示学生最好能设计出实验方案或摆出事实根据)演示实验:1.二氧化碳溶于水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归纳: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加压强可以溶解得更多一些2.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一部分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O2+H2O→H2CO3但:H2CO3→H2O+CO2课堂小结:片断7:二氧化碳真奇妙1.然界物质循环离不开它2.独特”的三态变化3.奇妙的与水的“变化”课堂反馈:学生分组讨论:二氧化碳奇妙在何处(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选择课堂生成性资源进一步探究播放文字资料: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2奇妙的二氧化碳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3.采用对比实验来认识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4.认识二氧化碳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导入【图片展示】炎热的夏天,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验:喜欢喝冰的碳酸饮料来解渴。
【设疑】当我们打开瓶盖的瞬间会有什么现象?你觉得冒出的气体是哪种气体?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它是二氧化碳?【学生实验1】下面请大家按照投影的实验步骤,完成该探究实验。
二、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讲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
【投影】学习目标【设疑】二氧化碳奇妙在哪儿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在0.03%左右,而我们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为什么它的含量还稳定在0.03%左右呢?【投影学习任务】请大家预习课本P39-40页。
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有哪些?(填在表2-2中)2.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人类生存环境有什么不良影响?3.思考: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温室效应。
(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去思考如何减缓温室效应)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投影】某些地区长时间干旱,需要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如何进行人工降雨?晚会上的舞台云雾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讲解】其实这些都是干冰的功劳,干冰是什么?通过图片,你能说出它的哪些物理性质?我们之前讲过: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干冰有如此广泛的用途,源自于它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请从课本中找出答案。
【总结】干冰-78℃时就会升华,升华吸热,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就形成降雨。
【设疑】干冰用途如此广泛,它是如何制取的呢?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讲解】【问题】二氧化碳的密度如何呢?如果给你一只气球,你会如何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
沪教版《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
[ 渡] 过 教科 书上 ( l0页 ) 第 1 推荐 了“ 灯火试 验法 ” 检验 C : O 的有害浓度 , 这种方法真 的可靠 吗? [ 模拟实验 ]将燃着 的蜡 烛分别 放入 C 2 积分数 O体
[ 板书 ] 、 O 的性 质 一 C
[ 述 ]O 溶 于 水 时 只 有 1 讲 C: %的 能 跟 水 化 合 成
一
化 学教 与 学 2 1 0 2年 第 9期
63 —
H C ,另外 9 %的 C 2 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 中。 20 , 9 O仍 [ 提问 ] 汽水为什么又 叫碳酸饮料? [ 讲述 ]在 喝汽水时 ,如果 喝猛 了鼻子就会酸 溜溜
重 引 导 学 生 自 主探 究 二 氧 化 碳 的 一 些 性 质 . 意 紧扣 学 注
生 已有 的生 活 经验创设 探究情 景 ;在探究 的过程 中 , 笔
者 较 多 的使 用 了 实 验 手 段 , 尊 重 了课 本 实 验 , 增 加 既 也
了“ O 密 度 比空气大 ” “ C 、 灯火试 验法不可靠 ” 实验 , 等 还 改进 了“ O 溶 于水 ” “ O 熄灭烛 火” C : 、C : 等实 验 , 这样安 排
[ 讲述 ]通 常状 况下 , 体积水里 约能溶解 0 1 . 8体积 的 C :如增大压强 , O, 会溶解得更多 。 汽水 、 啤酒等饮 料里 大量 的 C : 是通过加压 溶解进去 的 , 以含 C 2 体 O就 所 O气 的饮料瓶 内的压强较大 。若饮料瓶 是玻璃 的 ( 如啤酒 ) ,
为 5 1%、5 %、0 1%的空气 中 , 发现烛火 在 C O 体积 分数为 5 1%的 空气 中均 无 明显 变化 ,在 C : 积 分数 为 %、0 O体 1%的空气里才慢慢熄 灭 , 以不能 用“ 5 所 灯火 试验 法” 检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新)(全国版)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二氧化碳是什么?”、“二氧化碳有哪些特殊性质?”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3.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课题,如二氧化碳的制法、性质研究等,进行合作探究。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和讨论,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相互学习,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新)(全国版)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新)(全国版)2.2“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等。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强调二氧化碳在环保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的简要说明,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调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沪教版】2.2《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 精品教案】
教学时理性质;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并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情景创设】【明确学习目标】【回顾、预习与交流】〖阅读〗P39~41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约占多少?2、二氧化碳的存在有什么重要意义?3、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合作、研讨与点拨】【导入】死狗洞的故事【活动一】初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少不利于植物生长,过多引起。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炎热无法居住,土地。
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有关。
问题讨论并展示:(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拓展】1、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叫做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
其中二氧化碳是含量最高的温室气体。
2、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活动二】奇妙的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你一定观看到过舞台上产生的“云雾”吧,你能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吗?(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CO2通常将固态二氧化碳叫,常压下,温度高于-78℃时,干冰能直接变成而没有液体留下,干冰在气化时要环境中的热量,使得环境的温度,环境中的凝结成。
【拓展】人工降雨的原理及其原理归纳:“干冰”的用途有 。
2.色、味、态(实验)观察CO 2的颜色气味3.密度(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比较CO 2的密度与空气密度?4.溶解性(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证明CO 2能溶于水5.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阅读)P45结论: [CO 2的这一性质是 (“物理”或“化学”)性质]【活动三】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把它们划分成两类,说出这样分的依据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铜绿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过氧化氢 水+氧气总结: 叫化合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是 反应,多变一是 反应度(与空色,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加热 加热 点燃 二氧化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创新教案】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4.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享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在交流、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观点,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指导探究。
教学过程:
生学习带来的
页第
气体。
现火把熄灭了,
装少量蒸。
水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基础。
“对话式教学”的核心是对话。
用巴赫金的话说,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
”它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设计(1)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
这一节课是本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CO2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它是我们继续学习氧气后第二次系统学习到的物质性质。
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CO2作为学习素材,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CO2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从中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二、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理念本节课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初中生物课也有过接触,同学们已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积累。
教材从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角度带领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奇妙之处,二氧化碳究竟奇在哪里,妙在何处?、让学生紧紧抓住标题的“奇妙”二字展开学习,使学生在兴趣中启发思维,探求规律,学会归纳和整理。
这样既能增强学习化学的趣味性,也能使更多学生的才能得到彰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达成学习目标。
本课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是化学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善于观察和动手实验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关键。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归纳反思”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2、学情分析: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三年级新接触的学科,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
对于新接触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烈,教材中的生活素材、情境交融的故事、大量的精美图片都能够吸引学生认真来学习这门学科,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化学学科有趣易学。
特别是化学实验的开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接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能够体验学习化学的魅力和乐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分析能力。
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用。
而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2)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激发学习兴趣。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学习方法]:以实验和讨论为主,然后总结归纳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41,思考下面3个问题: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哪些?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什么?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产生什么现象?二、活动探究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色味体,____溶于水,俗称“干冰”,易。
【探究实验一】烧杯内放置高低两根蜡烛,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现象:面的蜡烛先熄灭,面的蜡烛后熄灭。
结论:①CO2不可燃,也不;②CO2密度比空气。
【结论:CO2供给呼吸。
【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枯的深井之前,人们该如何检查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危害?【探究实验二】打开一个汽水瓶的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振荡汽水瓶,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
结论:CO2能与____________反应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 → +()()()()这一反应原理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探究实验三】资料:紫色石蕊是一种植物色素,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
演示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稀醋酸,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现象:溶液变。
说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推荐】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案: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1)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3.通过分析、对比,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4.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学习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的性质和检验,判断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自主学习】自学课本39-42页内容,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新课自然界里二氧化碳总在不断地消耗、生成。
你知道有关二氧化碳消耗、生成的变化吗?师生共同交流讨论: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明确目标自主先学(一)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根据导学内容阅读课本,标出重点,注明疑问,完成下面的内容。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加压会溶得__________。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__________,可用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原因是。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也不能,更不能供给呼吸。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与水反应(紫色石蕊变成_____色)碳酸加热分解(____色变成_____色)(3)与石灰水反应(变混浊)3.化合反应:由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分解反应:由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4.二氧化碳的用途(1)干冰可用作制冷剂,人工降雨;(2)气态肥料,化工原料;(3)灭火剂,利用___的物理性质及的化学性质。
三、小组助学交流展示先在各小组组内交流完成前一部分内容的心得,互相批改并进行指点,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进行交流。
然后进行组间交流。
四、质疑拓展实验探究1.干冰不是冰,不是由水凝结成的,而是由无色气体——C02凝结而成的。
干冰就是固体C02,它的温度是一78.5℃。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无液体留下,叫“干冰”,与“冰”不同,“冰”是固体水。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1)(第一课时)
奇妙的二氧化碳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条件:不必加热反应: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制的装置:见图收的装置: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演示】制取二氧化碳观察实验要领第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三、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一)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指导阅读】第41页,思考:1、什么是干冰?有什么性质?2、干冰有什么用途?思考并回答: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易升华。
人工降雨;人造云雾(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演示实验】二氧化碳倒入燃有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思考:1、该实验说明了什么?2、你猜想二氧化碳会有什么用途?观察并记录、回答问题:蜡烛熄灭,并且低的先熄,高的后熄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并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于灭火【指导阅读】第44页,思考、讨论45页“联想和启示”小结: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讨论并回答:1、灯火试验2、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演示实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并进行对比观察现象并说明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产生碳酸。
二氧化碳+水碳酸CO2+H2O=H2CO3【演示实验】加热通二氧化碳的试管。
观察现象。
小结: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碳酸加热二氧化碳+水H2CO3=CO2+H2O观察并记录: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和通入二氧化碳都变红色。
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产生酸在沸腾前就有气泡产生,红色液体又变为紫色。
第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指导阅读】第43页,思考:1、什么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2、列举一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思考并回答:1、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2、略3、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案设计
沪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的循环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2、认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步骤、方法及注意点。
3、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学会观察和描叙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5、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对比、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主持讨论。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制法与灭火学习重难点: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3.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备步骤、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1)查找材料。
(2)准备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等。
2、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新课:“屠狗洞”,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因此,当地居民就称之为“屠狗洞”,迷信的人还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怪。
你能解开这个谜题吗?学生交流讨论:(有的学生可能听说过这个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教师引导:是由于山洞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所致。
那么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含量超过多少是危险的呢?如果把二氧化碳从空气中除去,行吗?师生交流:相互讨论。
归纳引入: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如此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二氧化碳。
板书:一、自然界中的CO。
2学生活动:观看教材P40页图2-15“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教师引导:1、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2、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消耗的?学生讨论:共同归纳:学生发言,补充、板书。
教师提问:1.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与消耗二氧化碳的速度相当吗?2.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含量恒定吗?学生活动:观看教材P40页“拓展视野”,观看教材配套光盘片段《温室效应》学生讨论:分组讨论、交流。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章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2.在二氧化碳循环过程方面,学生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去处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梳理。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实验安全意识有所欠缺,需要加强指导。
4.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实例教育和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列举三个生活中二氧化碳的应用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以“二氧化碳循环过程”为主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产生、消耗和影响。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章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如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并能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3.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产生、消耗和影响等,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测二氧化碳,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3.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顺昌二中校际公开周公开课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3.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4.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享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在交流、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观点,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1.对两种反应的理解和区别。
2. 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对比、交流讨论、阅读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烧杯,试管,导管,酒精灯,集气瓶,雪碧,二氧化碳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新课]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看图完成你已经知道什么)请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将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填入下表。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探究活动:取一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观察瓶中气体的颜色、状态、闻其味道,再向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
别取一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倒入点有蜡烛的烧杯。
现象:塑料瓶瘪了。
烧杯中蜡烛熄灭。
归纳: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有气、液、固三态变化。
固态二氧化碳常被称为“干冰”。
人们可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人造云雾、致冷剂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1)(新版)沪教版【精品】.doc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引导回顾:《桂林山水甲天下》中关于水洞的片段,创设问题情境,“在我们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时,不知道大家是否从化学的角度想过究竟是哪种物质充当了大自然的雕刻师的角色?”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回顾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迁移记忆二氧化碳的循环
4.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重点
1、通过“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水溶性、三态变化)和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难点
1、通过“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水溶性、三态变化)和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本节课所用二氧化碳气体由“雪碧”提供,价格¥7,我们能否用一种低消耗高产出的方法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呢?请大家回去预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回顾本节课我采用的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请将我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命名,并说明体现成)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与水
原理: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Ca(OH)2CaCO3
3、二氧化碳与水: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加热所得溶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
二氧化碳+水—→碳酸H2CO3(化合反应)
碳酸—→二氧化碳+水(分解反应)
4、二氧化碳与灭火:ρCO2>ρ空气;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教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探究点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北方,人们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如何检验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危害呢?最常用的方法是做灯火试验。
在进入菜窖之前先用长棍或者竹竿将一支点燃的蜡烛送进菜窖(底部),若蜡烛正常燃烧,则可以进入;若蜡烛熄灭,则说明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应该通风换气后再进入。
通过以上内容,你能归纳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吗?气体的物理性质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几方面描述。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这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接触到二氧化碳,所以先熄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科技学院附属中学·26中学
自主学习三部曲
年级:初三学科:化学课题:2-2奇妙的二氧化碳(1)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作业日期:________________
[课前热身]
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空气体积的______,但它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__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
二氧化碳和水一样,也有三种状态,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___态的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___态的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___态二氧化碳,此状态的二氧化碳又叫_____,主要是因为它在温度高于-78℃时,可直接变成____态,因此常用作______。
2、二氧化碳气体____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 L水中约能溶解____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______,反应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减少煤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滥砍滥伐④开发新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植树造林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
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水和冰B.二氧化碳和干冰C.冰和干冰D.氧气和液氧
5、下列过程中,只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干冰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
C.二氧化碳灭火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②③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①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
③加热碳酸:,反应
2、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B.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C.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4、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
C.将气体分别通人紫色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5、根据图来回答:经数小时后,U型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假设:①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
②瓶口密封且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NaOH溶液可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A.A处上升,B处下降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D.A,B两处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