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分层共58页文档
农村社会学-第五章
《农村社会学》
私营企业主阶层
• 指农村中私营企业主群体。
• 与个体工商户的不同点:工商户的雇工在7人或7 人以下,而私营企业主的雇工在8人或8人以上。
• 1987年时,农村有私营企业18万户,私营企业主 约有20多万人。 • 特点:有很强的商品经济意识,有冒险创业精神, 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抓住了各自的机遇办成 了企业。
•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 制下“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制 度,拉大了人们的收入差距
10/69
第三章 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
《农村社会学》
三、农村社会分层的方法
• 分层方法一
• 运用职业标准来描述农村社会成员的分化状况。 • 原因:农村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推行,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起,农村二、 三产业的发展,从我国农民社会分化最明显的表 层来看,首先表现为职业分化, • 结果:分层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把农民划分为 以下几个阶层是大多数学者所涉及到的
21/69 第三章 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
《农村社会学》
中等收入者阶层
• 由不属于新富阶层的农村家庭中家庭人均纯 收入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2左右以上的 农村家庭所构成。 • 中等收入者阶层是我国农村人数最多的一个 社会群体,大约占农村总人口的70%多。 • 根据富裕程度和收入水平,可细分为上中等 收入者阶层、中中等收入者阶层、下中等收 入者阶层。
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
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4/69
第三章 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
《农村社会学》
经济分层与政治分层
• 经济分层指因财产、收入等方面的差异而 造成的社会经济地位高低不同的现象。 • 政治分层指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一种特 有现象,是指根据人们的家庭出身、政治 身份、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将人们分成 高低不同的社会群体。
刘豪兴《农村社会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农村社会分层)【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农村社会分层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农村社会分层概述1.阶层与阶级(1)阶级指由于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分配社会财富的多寡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2)阶层指因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社会资源不同而区分的社会层次。
2.社会分层的标准(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标准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创立了阶级结构学说。
他们认为,阶级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是经济关系的产物。
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成为阶级划分的根本标准。
决定近代社会的三个阶级的不是地租、利润和工资,而是占有土地、资本和劳动力。
社会阶级的表象特征是根据稳定的社会财富的分配来区分的,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才是其他一切表象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列宁认为,对阶级的划分标准,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因而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创立的理论中,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具体层次,划分阶层的标准也必须首先服从于阶级划分的标准。
(2)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韦伯在讨论“共同体内部的权力分配”时,区分了三种权力分配的形式,即阶级(经济)的、等级(身份)的和党派的。
纯粹的财产占有本身仅仅是真正“阶级”形成的初级阶段。
真正导致共同行为和阶级利益的,归根结底是市场状况,人们对市场机会的占有是表现个人命运的共同条件的机制。
与市场机会结合并存的利益才造就了“阶级”,因此阶级结构是多层次的。
(3)社会分层的职业标准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是以职业为标准划分社会阶层的经典理论,其地位获得研究的主旨,是讨论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对社会地位的影响。
社会分层结构主要表现为职业结构,而某种职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代际教育水平和职业以及本人的教育水平和初次职业的影响。
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影响颇大,其缺点是忽视了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因素、制度因素和历史因素等宏观变量。
农村居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 中国社会学教学网
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机制及社会阶 级阶层结构变化主要解释
“层化论” “碎片论” “断裂论” “阶层关系双重再生产模式” “阶层认知的相对剥夺论”
不脱产干部,同农民社员一样是农业户口,没有商品粮,
都是从社员中选拔出来的。在公社机关里,他们是各办公室
的办事员,有的担任秘书等,视公社大小,有十多人,也有
几十人的。在生产大队一级,有支部书记、大队长、副大队
长、会计、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等等,一个大
队有七八个人到十多个人。在生产队,有队长一人、副队长
口”
农业人口是指按照现行的农村管理制度拥有农村土地 承包权的村民,相当于户籍制度划分中的“农民”, 而农业人口(农民)现在已经分化为非农业劳动者和 农业劳动者,农业劳动者主要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 地进行家庭经营,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或主 要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或主要收入 来源的农民,是具有农村户口身份特征并从事农业生 产的职业群体。
二是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由于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分散的农户要抵制自然灾害和市 场波动还有困难,一小部分农户因天灾或家庭 有病人或经营不善而不得不出卖土地,或者借 债,生产生活陷入了困难。另一部分农民因经 营得法,而很快富裕起来,买进了土地,甚至 雇起工来,扩大经营规模。所以很快出现了社 会分化。
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各省、市和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
于合作化问题》的长篇报告,对农村阶级政策作了新的表述
毛泽东对土改后的农村情况分析后认为,“虽然在土地改革 以后,(农民生活)比较以前有所改善,或者大为改善,但 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仍然有困难,许多人仍然不富裕,富裕 的农民只占比较的少数,因此大多数农民有一种走社会主义 道路的积极性。”“富裕的或比较富裕的农民,只占全国农 村人口的20-30%,他们是动摇的,有些人是在力求走资本主 义道路的。”“在最近几年中间,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 力一天一天地在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富裕中农 力求把自己变为富农。许多贫农,则因为生产资料不足,仍 然处于贫困地位,有些人欠了债,有些人出卖土地,或者出 租土地。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 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
我国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及特征分析
我国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及特征分析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农村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从根本上消灭了阶级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建立起真正的无产阶级共和国。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理论,同一阶级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也就是我们说的阶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出一些独特的地方值得我们思考。
一、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即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人占有那些在社会中有价值的事物,例如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
对于中国农村社会的分层,一般认为,要以经济地位、经济利益关系作为划分的依据,具体来说使用职业即从业身份为标准,同时联系收入,比较容易操作。
二、当前农村的社会分层原因1979年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其他各方面的政策有了重大调整,整个社会分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群体分层结构看,较大的变化包括:农民的分化、工人群体的膨胀、个体私营工商层的出现、贫富群体之间差距的拉大。
具体的说有以下两点:首先,农村社会分化的基本前提是联产承包家庭经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家庭经营体制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为农村的分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还使得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单位,具有了初步的资金基础,使得很多的农业劳动者成为愿意离开农业生产的剩余劳动力。
其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大量的农民转为工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转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尤其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居住,一部分成为城市居民,一部分成为农民工。
三、我国农村社会阶层的分类按照从业身份联系收入的标准,可将我国农村社会分为四个社会阶层:上层、中上层、中下层和下层。
(一)上层:私营企业主、农村管理者私营企业是生产资料私有、自主经营、以盈利为目标、雇佣8人以上的企业。
农村社会学-第十二章-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
2.阶级与阶层的关系: 2.阶级与阶层的关系: 阶级与阶层的关系
两者都是对社会分化、 相似的方面:两者都是对社会分化、社会不 平等的描述和抽象。 平等的描述和抽象。 它们在性质上是迥然不同的, 相异的方面:它们在性质上是迥然不同的, 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阶级是一个关系概念, 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阶级是一个关系概念,即 反映的是一种对抗关系(统治与被统治、 反映的是一种对抗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 剥削) 阶层则更多注重社会不平等的外在表现。 剥削);阶层则更多注重社会不平等的外在表现。 其次,阶级划分的标准是经济关系, 其次,阶级划分的标准是经济关系,特别是人们对 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一元的) 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一元的);阶层划分所依据 的除了人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之外, 的除了人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之外,还包括社会 地位、政治权力及其他因素(多元的) 地位、政治权力及其他因素(多元的)。
(二)美国社会学家华纳多元研究分层方法
上上层 ------世世代代富有的人们所 世世代代富有的人们所 组成 上下层------实际上是一些暴发户 实际上是一些暴发户 上下层 中等阶级 上中层 -------高级“白领阶级” 高级“ 高级 白领阶级” 下中层------低级的“白领阶级” 下中层 低级的“白领阶级” 低级的 下上层----- 蓝领阶级 下上层-----“蓝领阶级” ----- 蓝领阶级” 下等阶级 下下层------从事一些非熟练工作的人 从事一些非熟练工作的人 下下层 和那些没有固定收入、 和那些没有固定收入、领取救济金的人
一个社会或一代人的观念,具有很强的继承性, 观念的改变常常比现实的改变更困难、更迟缓。而 这种观念,又成为影响人们行动和看法的重要因素。 比如一个老年的工薪阶层,习惯了一辈子省吃俭用, 闲暇时间顶多打打麻将,尽管他可能有不少银行存 款,但他的生活方式,使他自己和别人都认为他属 于中下层;而一个年轻的工薪阶层,接受了新的时 尚,虽然没有多少积蓄,但常去听听音乐会、泡泡 酒吧、参加个郊游或打个网球什么的,他自己和别 人都觉得他属于中上层。
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课件
02
农村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的定义与特点
社会流动的定义
普遍性
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阶层或地 理空间上的升降移动,包括职业、收入、 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变动的反映,是普遍 存在的现象。
动态性
多样性
社会流动是动态的过程,表现为不断变化 和调整的状态。
社会流动的形式和方向多种多样,不同社 会阶层和群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存在差异 。
的重要因素。
教育因素
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直 接影响个人的职业和社 会地位,进而影响社会
流动。
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和制度对农村 社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如城乡二元结构、户
籍制度等。
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社 会流动的影响也不可忽 视,如人际关系、社会
资本等。
03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 关系
社会分层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特点
农村社会分层通常以经济、权力、声望等为标准,分层结果随着标准的变化而 有所不同;分层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化,也会发生 动态变化。
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分层主要表现为以职业、收入、教育等为 依据的阶层分化,其中职业分化是最主要的分化标准。不同 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地区,社会分层结构 也存在差异。
案例三
总结词
该地区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相互影响,分层现象 限制了流动机会,而流动现象则可能打破原有分层结 构。
详细描述
该地区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互动关系表现为, 社会分层现象限制了农民的流动机会,使得贫困农民 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然而,社会流动现象也可 能打破原有的分层结构,一些农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 才智,逐渐提升自身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成为新 富阶层的一员,对原有的分层结构产生冲击。这种互 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农村社会学
名词解释农民:指在农村地缘基础上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系而组成的农民社会各类的群体和社会集团以及农村社会群体组织的农村居民。
社会关系:人们在共同的社会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思想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关系的组成。
社会资源: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人们能够获得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和帮助。
社会资本:行为主体所能动员的,并且有回报利息的社会接触资源,有助于实现目的性行为的工具和行为。
社会问题:指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失调影响到社会部分成员或全体成员的社会生活,破坏社会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社会控制:(广义)指社会组织体系利用社会规范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或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以及约束,对社会关系进行调解和制约的行为。
(狭义)对社会越轨者施以惩罚或重新教育的手段。
自然差别: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
社会差别: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境况差别。
社会分化: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为一身的社会地位发展为单一功能的多种社会地位。
社会分层:指由于社会分化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有序和等级不同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流动: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由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流动,可以表现为社会角色转变,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农村社会保障:指由民政部门组织实施情况下,以地方政府为主,一基层社区为依托,由国家社区公民群体以及个人合作兴办,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和个人消费支出集中资金,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向农村社会成员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力者、遭受自然灾害者、经济收入低于贫困县者等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利于农村社会安定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社会制度。
社会变迁:指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人的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社会风尚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急剧的变化或者严谨的缓慢的变化,特别指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和结构的范畴。
《农村社会学》第三讲
1.农村人口数量多,比例仍然偏高 2.男女性别比长期失调 3.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4.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较差
1. 中国农村人口比例长期居高不下,主要是由落后的生产方 式和城乡分隔体制造成的。 2.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是推行了几十年的 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城乡差距加大情况下 青壮年大量向城市转移的结果。 3. 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调,主要是传统的生育观念和计划生育 政策冲撞的结果。 4.农村人口总体素质差,是城乡差距的结果。
1.义务教育尚未实际普及 2.教师数量不足,“代课老师”问题严重 3.农村教育以应试为中心,各类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
4. 农村学校大量向城镇集中,带来学生上学难和学生发展困 境等很多新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国家教育投入体制,是造成农村教育问题 的直接原因。 中国城乡之间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是造成农村教育问题的 关键原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把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8项战略之首。新农村建设的方针被表述 为 “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 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民生活福利水平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促进城乡协 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形成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 新风貌为目标,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和生活
社会流动的功能: 1.促进社会平等 2.促进社会整合 3.激发人的积极性
1. 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镇企业发展,是农 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 2. 城镇化速度加快,年轻人追求新生活方式是农村社会流动 的重要动因。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因素逐步扩大, 促进农村社会流动。 4.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诱使农村 人口进行社会流动。
当代中国的城乡社会分层
当代中国的城乡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或位置的排列.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形成社会分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工;二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三是社会制度因素.“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所谓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社会分层结构的定型化具有下列几重含义:第一,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
阶层之间边界的形成,是阶层结构定型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阶层之间的边界,往往是通过多种方式建构起来的。
最显而易见的是不同居住区域的分离。
如果说由居住分区形成的阶层边界是可见的,那么,由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成的阶层边界则是无形的。
但这种无形的边界,不仅可以作为阶层边界的象征,而且,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说,还是阶层结构再生产的机制。
因为甚至像品味和审美等这样的因素,都可以因为专属于某一个阶层而起到强调和维护阶层之间边界的作用。
近些年来,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涌现了一批贵族俱乐部。
第二,内部认同的形成。
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是与阶层之间的边界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人们正是从这种边界中萌发“我们”与“他们”的概念和意识的。
第三,阶层之间的流动开始减少。
在80年代,包括在90年代初期,阶层之间的流动是相当频繁的。
在农村,大约上亿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由过去种田的农民,成为农民身份没有改变的工人;还有上亿的农民,直接进入城市,或是从事小规模的经营活动,或是打工。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农民,在一面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以部分时间从事多种经营。
应当说,在任何社会中,从一种职业到另一种职业,从一种社会地位到另一种社会地位流动都要经历某种门槛。
《农村社会学》学习指南
《农村社会学》学习指南第一部分: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学英文名称:Rural Sociology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等开课学期: 5总学时:48学分: 3考核方式与标准:平时成绩20%+课外论文成绩×20%+卷面考试成绩60%教材资料:钟涨宝主编,《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部分: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简介1、本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通过农村社会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可以系统地了解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失调和社会控制、农村社会变迁和发展等内容,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讲授的重点是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特点何在、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过程如何和中国应怎样实现新农村建设三个核心问题。
本课程讲授十四章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简史和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探讨中国农村社会学本土化问题;第二部分介绍农村社会中的个人、人地关系、社会关系、婚姻、家庭与家族、社会组织和农村社区,分析农村社会初级群体和社会组织等结构性要素新变化;第三部分介绍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问题、社会控制和社会保障,论述农村社会整体性结构与变迁特点、农村社会结构失调和均衡机制;第四部分介绍农村社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情况,阐释农村社会变迁方向和具体路径。
3、参考书目在教学过程中,除所使用教材外,还可参考:(1)刘豪兴主编:《农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韩明谟编:《农村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钟涨宝主编:《农村社会调查方法》,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二、课程学习内容、策略和学习机会1、课程进度及学生自我管理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农村社会学》全部内容共十四章。
农村社会学
第一章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国外学者的观点和认识吉勒特:农村社会学注重研究农村社会生活注重农村文化研究注重农村社会化研究对城乡差别的研究有人认为农村不存在社会学,只存在农村组织人口、文化、组织、经济——农村的四个要素(侧重于其结构研究)农村社会学属于应用社会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乔启明:认为农村社会学对农村文化、组织、经济进行整合性研究,为农民的生活指引出一条正确的方向杨开道:认为农村是社会的局部,谋求农村整体生活幸福的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1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特殊的国情2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发现农村中的问题3有助于我们了解科学知识解决问题4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进行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发展要求的资源的前提下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要充分认识和妥善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它们协调一致,求得互动平衡。
农村的稳定(改革发展稳定),稳定是前提,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
首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第二章中国社会学的简要回顾第一节早期农村社会调查中国农村社会调查一调查的初级阶段二调查的兴起1917年后,留美学者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李景汉燕京大学社会学《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调查》第一部农村家庭调查著作,《定县土地调查》,定县实验区。
杨开道、许仕廉(1928)指导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在清河镇进行社会调查,1930年又在清河镇组织实验区,对清河镇的人口、家庭、集市、动态、村镇组织等进行了调查。
许仕廉用英文写了《清河:一个社会学的分析》。
陈翰笙,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6月国民党政府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所。
院长蔡元培,总干事杨杏佛,下设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制学等四个组。
社会学组由陈翰笙、王际昌主持。
《亩的差异》,主要调查封建土地制度。
农村社会学PPT-第九章 农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概要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的维度 第二节 农村社会分层的机制 第三节 农村的社会流动状况 第四节 农村社会流动的机制
2
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的维度
3
一、农村社会的职业分化
职业分化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谋生手段或所从事的职业出现的差异现象。由 于职业的差异可能会进一步产生其他相应的社会差别,因此,职业分化是考 察社 会分层的重要维度之一。农村社会的职业分化现象是指农村社会中的 劳动力从事 的职业在类型和性质上所出现的区分和差别,农村社会中的劳 动力以往被统称为 农民,所以也有研究将农村社会的职业分化视为农民的 职业分化,并认为农民的职业主要受城市化、工业化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多元 化、区域差异化的分化。在 传统农村社会,虽然绝大多数人是从事农业的 农民,但也有一些人操持着其他职 业如手工业等非农职业。
◦ 社会分层或不平等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并非仅仅从某个客观维度就可加以 把握和理解。虽然一些客观的维度和标准是认识社会分层的重要视角,但 社会 成员的主观认同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分层维度,因为主观维度更 能反映出社 会成员对阶层分化的主体性感受、认知和态度,也能反映出 社会阶层分化的相 对性。 如果按照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 ( I SE I)来划分社会阶层,中国社会的阶 层结构就会呈现出倒 “丁”字形。 构成倒 “丁”字一横的主要是广大的农民群 体,由于他们的教育、经济 收入和职业地位的综合分值较低,且所占比例较 高,所以他们构成了社 会的底层大众。 然而,如果从农村居民的主观阶层认 同来看,则并非 所有农民都认为自己属于社会的底层,那些客观的指数测量与 农村居民 的主观认同之间是有差异的。例如,从对农村社会的抽样调查情况看,农 村居民对自己所属阶层的主观认同似乎并未显现出倒 “丁”字形 结构特 征,由此表明社会分层的客观维度与主观维度存在较大差异。将自己认同 为社会底层的农民只是一部分,所占比例为22 .5%,而更多的 ( 39 .6%)农民 则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中层。农民对目前自己所属 阶层的主观认同,呈现出 “五边 形”的结构特点。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农村社会分层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农 村社会分层
本章将介绍农村社会分层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影响和后果以及对策和 建议,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了解该主题。
农村社会分层的定义
定义
农村社会分层是指农村社会中的不同群体之间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 的差异。
农村社会分层的类型
1 地位层次
将农村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社会地位层次,如农民、农垦职工等。
社会应加强倡导和推动农村社会公平、包容的理念, 消除社会分层带来的不公。
农村社会分层案例分析
贫困农民
贫困农民是农村社会分层中的一个群体,面临着经 济困难、教育缺乏等问题。
农村创业者
农村创业者通过创新和创业活动,改善自身经济地 位,推动农村发展。
结论和总结
通过了解农村社会分层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影响和后果以及对策和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农 村社会中存在的差异和问题。
农村社会分层的影社会不平等,导致一些群体的权益受到忽视。
2 社会动态
农村社会分层会导致社会动态的产生,不同层次的人群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和冲突。
农村社会分层的对策和建议
政府政策和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和资源,促进农村 社会分层的平等和公正。
社会公平和包容
2 经济状况
基于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财富状况对农村社会进行分层。
3 教育水平
根据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将农村社区划分为不同层次。
农村社会分层的影响因素
1 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水平对农村社会分层产生影响,现代化农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地位。
2 政策和制度
不同的政策和制度会对农村社会的分层产生影响,包括土地政策、教育政策等。
第六章 农村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
(三)根据社会流动的原因——自由流动和结构性 流动 1、自由流动 指个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 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 自由流动不会对社会结构和人口的分布产生重大 的影响。
2、结构性流动 相对于自由流动而言的,凡是由于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的突变,或由于某项社会发 明与创造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 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流动,都是结构性 的流动。结构性的流动会在短期内影响社 会结构和人口分布的变化。
第六章 农村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
第一节 农村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流动 的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因此,社 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是社会 选择的一种途径。 西方社会学研究社会流动的趣旨在于探索什么人, 在什么环境中,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够获得更多的 向上流动的机会。 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 会充满活力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4、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社会阶层结构
农业劳动者阶层 农民工阶层 雇工阶层 农民知识分子阶层 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 农村管理者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以承包集体的耕地、从事 养殖业、种植业劳动为主, 全部或大部分依靠农业取 得收入作为生活来源。 目前,除经济发达地区外, 农业劳动者阶层的人数最 多。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
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 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 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 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 的机制之一。 农村社会常见的社会流动现象除了劳动力的乡城 流动之外,还包括本地劳动力非农就业现象、参 军、通过“考大学”进入城市从而改变职业及社 会地位。2Biblioteka 土改后的农村社会阶层结构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农村社会分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
在前工业社会,由于对土地资料的占有状 况的不同,社会成员日益分化为拥有土地 的阶级(即奴隶主、地主)和从事生产劳 动的阶级(即奴隶、农奴和自耕农)两大 对立阶级;在工业社会,由于对资本占有 状况的不同,社会成员日益分化为拥有资 本的资产阶级和靠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阶级 两大对立阶级。
二是阶层结构的开放性, 表现为不同阶层之间的边 界是开放的,从而使每个 人都有通过自己努力向上 流动的机会,以确保社会 有一种“能者上、平者让、 庸者下”的促优汰劣机制。
三是层际差距的适度性,表现为既不因不 同阶层之间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过于平均 而使社会发展失去活力,也不因不同阶层 之间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过于悬殊而导致 两极分化和阶层对立,而是让阶层差距保 持在相对较小的适度范围内。
(1)地主,含恶霸、军阀、官僚、 土豪、劣绅、破产地主和管公堂; (2)资本家,含手工业资本家和商 业资本家; (3)开明绅士; (4)富农; (5)中农; (6)知识分子; (7)自由职业者; (8)宗教职业者; (9)小手工商者; (10)小商小贩; (11)贫农; (12)工人、手工工人; (13)贫民、游民。
社会分层的正功能主要表现为: 第一,合理的社会分层有助于激励个人为 追求理想的经济与社会地位而努力进取, 形成一种有序的竞争机制,从而激发个人 潜能与社会活力;
第二,合理的社会分层使社会资源得到优 化配置,并能增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经济 与社会地位的认同,有效化解因资源稀缺 和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紧张与冲突,从而促 进社会稳定。
社会分层的负功能主要表现为: 第一,不合理的社会分层可能导致经济与 社会地位的封闭性与凝固性,封锁弱势群 体通过努力改善自身经济与社会地位的正 常途径,阻碍个人进步与社会发展; 第二,不合理的社会分层可能加剧贫富两 极分化,造成阶层对立与冲突,从而引发 社会冲突与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第八章 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三)农村社会流动的功能
• 正功能 • 第一,合理的农村社会流动,改变了农民的职业结构 ,打破农民传统的、封闭的、固定的身份地位,实现 农村社会成员与社会位置的最佳结合。
•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不超过全国劳动力总数的 10%,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占48%, 造成农业“内卷化”。 • 农业内卷化是指“由于农业无法向外延扩展,致使 劳动力不断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产”的过程,导致 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内卷的要旨在于单位土地上 劳动投入的高度密集和单位劳动的边际报酬减少。
十大社会阶层比例分布图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 经理人员 私营企业主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 个体工商户 商业服务业员工 产业工人 农业劳动者 无业、失业、半失业者
• 随着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社会阶 层之间的经济差距将会缩小,“中间大、两头 小”的橄榄球型阶层结构形态将日渐形成,最 终形成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 非结构性流动又叫自由流动,是指主要因个人原因 所造成的地位和职业的变化。
(二)农村社会流动的成因
• 第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 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 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择业 范围已经从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到手工业、加 工业、运输业和商业,不再需要通过上学、参 军、招工就能实现职业转换。
• (2)以经济收入和社会资源为标准
• 唐忠新根据个体经济收入和社会资本的分布状况,将农村 社会成员分为三个阶层: • (1)新富阶层,由人均收入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3倍 以上的家庭所组成。这个阶层的成员占农村总人口的10 %左右,绝对数量达到8000多万。 • (2)中等收入阶层,由人均纯收入介于农村人均纯收入 的1/2左右以上、3倍以下的农村家庭构成。这个阶层的 成员大约占农村总人口的70%以上。 • (3)贫困者阶层,由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 的1/2以下的家庭和孤、老、寡户组成。这个阶层的成 员约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5%。
第六章 农村社会分层
• •
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 说,他们的夜晚生活 就是如此的昏暗和寂 寞:破烂的临时工棚 里,几个老乡,一台 风扇,吸枝香烟,仅 此而已。
•
城市的生活是五彩缤 纷的,而农民工却只 能隔栏而望。清一色 的男性,企盼的眼神, 充实的爱情和美满的 性生活好象远在天边 一样。
• 新闻发布会后,农民 工们在公司董事长办 公室讨工钱
• 开发方(右)、承建 方(左)、农民工代 表(后)在调解会上, 三方阵容分明
四、农村社会各阶层的发展趋势
• • • • • • • • 1 、农业劳动者阶层, 2 、农民工阶层, 3 、雇工阶层, 4 、农民知识分子阶层, 5 、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 6 、私营企业主阶层, 7 、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 8 、农村管理者阶层
• 2、政治地位 ( 1)他们还尚未形成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 ( 2)他们尚不具有产业工人所应当具有的 那种组织性和纪律性 (3)他们在所供职的单位中是主人翁地位的 缺失者 (4)他们被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排斥在了城市 政治生活之外
三、进城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心态
农民工精神生活:真感情难觅 性压抑难熬
• ■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 给”的中国,却令人意外地发生大范围 “民工荒”,这是中国国情现象的一个重 大变化。其背后,一定是社会和市场的某 一个环节出现了变数和问题。 •
• 在“制鞋大镇”福建 晋江市陈埭镇乌桥桥 头,厂家设立的临时 招工摊位挤满街道两 旁
• 第四,农村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增加 缓慢。 • 第五,农村一些社会阶层在经济上处于 劣势。 • 第六,农民工和雇工阶层的经济状况比 农业劳动者稍好一点。但是,一方面,他 们的收入不是很稳定;另一方面,他们的 工资收入一直没有多少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