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
《乡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习题答案
案答 3 业作学会社村乡
�纳归结总话的己自用以可家 大� 。径途要重的程进化镇城进促是也 �等等度制业就动劳 、度制籍户革改步一进 �外此 。抓去务任略战的标目化镇城现实为作质素其高提�长增口人村农制控格严把要都 地各 。素因键关个一的化市城现实利顺否能了成就 �应适相求要观客的化市城与否是量质和 量数口人的家国个一�此因�体主的化市城是人于由。质素其高提�量数口人村乡制控 。施措要重的标目化镇城国我现实了成就 �地阵主的口人余剩业农纳吸为成正真其使 �设建镇 城小强加 �位地体主于处中系体化镇城国我在镇城小然既 。设建施设础基的镇城小强加 。伐步的化镇城快加于助有而从�展 发的业工市城动推�料材原的足充供提业工调声为过通还化代现业农�三第。件条力人了备 准化镇城模规大为 �力动劳的批大了供提展发的区社镇城为而从 �来出了脱解中作耕田农从 力动劳村乡批大使化代现的产生业农 �二第 。品费消产农的够足了供提中集镇城向模规大口 人村乡为化代现的产生业农�一第。件条要必的化市城模规大是。程进化代现业农快加 。镇城小的化代现成集聚步逐点民居村乡 的散分致导将必�中集的者动劳和约集的来带所展发大的业产三、二村乡�四第。式方活生 的村乡统传变改够能展发大的业产三、二村乡�三第。民居的”型市城“批大一就造够能�构 结业职的村乡统传变改上本根从够能展发大的业产三、二村乡�二第。区社镇城小为变转区 社村乡使促将必而从 �量力导主的济经区社为成终最业产农非使 �构结济经的区社村乡统传 变改上本根从够能展发大的业产三、二村乡�一第。力动推接直的化镇城村乡是�提前本根 的在存于赖区社镇城是�础基济经的区社镇城是业产三、二。业产三、二村农展发力大 径途现实的化镇城国我�三� 。力引吸的强很 了生产民居村农大广对点优些这的市城 �位地心中于居中活生会社个整在 �地中集的明文代 现是�区社的进先技科化文、中集富财、荣繁场市、利便通交就、中集业工是市城代当 。一之因 原在内的化市城村乡是也 �村乡着响影地烈强益愈并 �民居村乡着引吸明文代现的市城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精编WORD版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2)1.根据居住的集中程度,农村社区的主要类型包括村落社区、集镇社区和行政村。
•√•×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其新型特色是指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
•√•×3.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类型包括家庭、朋辈群体、邻里和社团。
•√•×4.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有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
•√•×5.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6.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农业经济组织是( )。
•发展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7.以住处为基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相互交往的初级社会群体是( )。
•家庭•家族•邻里•朋辈群体8.认为工人来厂做工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理论是( )。
•科层制•泰罗制•家长制•行为科学与参与式管理9.建立在个体农民基础上的一种农业经济组织是( )。
•发展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10.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 )。
•核心成员•目标•规则•物资设备11.农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
•农村社区演变为城市社区•农村于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变12.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我国守住耕地的底线为( )。
•16亿亩•17亿亩•18亿亩•20亿亩13.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是( )。
•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社会组织14.占家庭总数50%以上并且呈现增长趋势的家庭是( )。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1.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社会形态。
∙√∙×2.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地域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3.相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
∙√∙×4.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生活主体、生活条件和生活态度。
∙√∙×5.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是江苏的华西村。
∙√∙×6.研究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是( )。
∙社会分化∙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变迁7.农村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庞大,至2015年,农村常住人口人数仍达( )。
∙5亿∙6亿∙7亿∙8亿8.农村环境问题直接威胁我们的是( )。
∙土地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畜牧业安全9.目前我国扶贫的基本策略是( )。
∙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精准式扶贫10.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丧葬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丧葬方式是( )。
∙火葬∙天葬∙水葬∙土葬11.对生活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
∙生产方式∙科学技术∙自然环境∙社会制度12.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到了( )。
∙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豪华型13.农村居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及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内容是( )。
∙劳动方式∙消费方式∙婚烟方式∙文化娱乐方式14.社会分化的原因是( )。
∙劳动分工∙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诞生∙国家的出现15.表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本质特征的是( )。
∙生活水平∙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生活态度16.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生活主体、生活水平∙生活主体、生活条件∙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态度17.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劳动方式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以农为主兼营他业∙非农职业者越来越多∙外出务农成为重要选择∙开办现代化农场18.由于社会关系失调,它影响了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社会运行和健康发展,需要并且只能以社会力量来解决的问题是( )。
乡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答案
乡村社会学作业1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的异同(1)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集体化时期家庭生产功能的丧失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生产功能的恢复。
但家庭仍较全面地承担着各种功能。
但也有部分家庭山于其成员在乡镇机关或企业工作而不具有生产功能。
(3)城市家庭有多种功能,但基本上不是生产单位或不具有生产功能。
但也有少数家庭由于其成员从事个体劳动而具有生产功能。
(4)城乡家庭在各种功能的强弱程度上也有不同,如农村家庭有较强的赡养功能,而城市家庭的消费功能、娱乐功能要强一些。
这与它们所基于的生产方式、生活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就有关。
(5)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乡村社会学作业2答案单项选择题:1.C 2. 3.D 4.B 5. 6. A 7.泰罗8. A 9. D C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 ABCDE 3. ABCDE 4. ABCD 5.ABCDE名词解释: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4.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其他管理方式所取代。
5.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手册作业 免费在线阅读
会规范 D 、培养社会角色 E 、确定人生目标
5 、近几年政府和人民团体大力推进家庭建设 ,倡导家庭建设
的模式包括(ABCDE)(P.66)
A、“和谐家庭 ”B、“平安家庭 ”C、“学习型家庭”
D 、“节约型家庭 ”E 、“五好文明家庭 ”
ppt课件
11
6 、邻里的特点包括(ABCE)(P.68)
ppt课件
1
一 、形成性考核手册
作业1:结合我国农村家庭的实际 ,谈一谈我国城乡家庭功 能的异同。 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 ,让学生厘清家庭功能理论 的基本内容 ,在厘清理论的同时 。分析家庭功能在社会、经 济发展中的作用 ,加深对家庭功能理论的理解 , 同时发挥家 庭功能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要求:(1) 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家庭的含义、 结构、特点、功能 ,搞清家庭基本理论的内容; (2)完整准确地阐述家庭功能的基本理论内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 , 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 后进行; (4)字数不低于800字; (5)作一次小型的家庭情况的调查(以一个自然村或行政 村为单位) 。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4答案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4答案形考任务四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计20分)1.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被称为(B)。
A.社会分化B.社会分层C.社会流动D.社会分工2.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C)。
A.人们的主观需要B.阶级产生的需要C.劳动分工的需要D.社会发展的需要3.调查员从一个社区中抽出一些熟悉该社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让他们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给本社区成员进行分层归类的方法是(C)。
A.客观法B.主观法C.声誉法D.分析法4.农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是(A)。
A.生产力的发展B.城镇化速度加快C.市场经济的确立D.城乡差别5.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是(C)。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社会结构变动D.文化差异6.农村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庞大,至2015年,农村常住人口仍达(B)。
A.5亿B.6亿C.7亿D.8亿7.目前我国扶贫的基本策略是(D)。
A.救济式扶贫B.开发式扶贫C.参与式扶贫D.精准式扶贫8.农村环境问题直接威胁我们的是(B)。
A.土地安全B.粮食安全C.水资源安全D.畜牧业安全9.社会控制的准则是(C)。
A.社会文化B.社会道德C.社会规范D.社会制度10.现代社会强调的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社会控制的(D)。
A.普遍性B.特殊性C.多重性D.统一性11.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B)。
A.社会习俗B.社会道德C.社会舆论D.宗教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指(C)。
A.集体主义B.尊老爱幼C.为人民服务D.传承中华传统文化13.社会保障的实质是(A)。
A.经济保障B.政治保障C.精神保障D.集体保障14.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A)。
A.社会保障B.社会服务C.社会保险D.社会救济15.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稳定器”是指其的(D)。
国开(河北)02377-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一(在线完成)-【学习资料答案】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一(在线完成)-辅导资料
【题目】被认为是首创的、合乎科学的、系统的农村社会学研究报告-《一个农业社区的解剖》的作者是
a. 萨姆纳
b. 加尔平
c. 亨德森
d. 巴特菲尔德
【标准答案是】:加尔平
【题目】“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条件是
a. 文化
b. 设施设备
c. 社会活动
d. 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
【标准答案是】: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
【题目】狭义的农业是指
a. 水产养殖
b. 农村种植
c. 农村特种种植
d. 畜牧
【标准答案是】:农村种植
【题目】农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是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日本
【标准答案是】:美国
【题目】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农村社会的主要形式是
a. 地级市以下
b. 行政村和自然村
c. 乡镇
d. 县以下
【标准答案是】:行政村和自然村
【题目】农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a. 农村居民
b. 农民
c. 农村社会成员。
《乡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习题答案
乡村社会学作业1答案结合我国乡村家庭的实际,谈谈我国成像家庭功能的异同这个题目需要大家自己去做;按照解题的思路去答题;我这给大家解题需要的资料,你们需要按照自己思路去总结归纳;一家庭的涵义与特点它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第一, 夫妻关系;第二, 亲子关系;第三, 兄弟姐妹关系;第四, 婆媳关系;第五, 祖孙关系;第六,其他家庭关系;特点:第一,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第二,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第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二乡村家庭的特点与功能第一,乡村家庭每户人口较城镇为多;第二,乡村家庭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功能较多,功能较强;如生产功能,赡养功能;第三,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不仅比城市家庭更多、更强,而且也有其特点;如生产的极大分散性、生产过程的极度随机性、用工的不确定性、生产成效的难预料性和不稳定性、农业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主动灵活的决策;功能:经济功能;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通过生产生活资料,保证产品的分配和交换,满足了人们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需求;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殖两个方面;组织消费的功能;组织消费是任何形式的家庭都具有的功能,并且成为现代绝大多数城市社会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乡村家庭此功能也正在逐步增强;抚育和赡养的功能;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家庭是个人休息的场所,家庭娱乐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三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第一,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乡村家庭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是核心家庭已占绝大多数,二是乡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总的趋势来看家庭的规模是在变小;农民家庭结构的外延化,包括结构的离散趋势和延伸趋势两个方面;离散是指家庭成员为了家庭的利益,向外流动的现象日趋严重,家庭结构事实上处于松散状态;家庭结构的延伸趋势,是指家庭吸纳外部人口进入家庭共同生活;第二,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存在一个事实上的权威人物、核心人物;家庭权威人物的确立,主要是靠自然的辈份关系和传统伦理道德关系,一般称之为“家长”;家庭关系以“家长”为轴心,家长与权威合二为一;乡村家庭关系两重化的特征有两种表现形式:1家庭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与暂时中断;2由于临时性家庭成员的介入,导致家庭关系出现血缘亲属关系和非血缘亲属关系两种关系并存的现象;两重化特征标志着乡村家庭关系较过去复杂多变;权威化与两重化是乡村家庭关系变化的两大趋势;两重化巩固了家庭关系的权威化;权威化若对家庭产生正效应,可进一步使家庭关系两重化,它们是乡村家庭关系变化的相辅相成的两个主侧面;第三,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乡村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实生性的结果,是广大农民家庭成员的素质有了较明显的区分,具有了层次性特征;第四,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乡村家庭变迁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维持生存、发展的手段多种多样;我国乡村家庭功能扩大化并不仅仅是指家庭增加了经济功能,同时也包括其他功能在手段和作用上的扩大;1家庭拥有的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资料迅速增加;2家庭获得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资料与精神产品的时空领域大为扩展;效率化是指乡村家庭发挥功能讲究时间性和追求效益的倾向;扩大化和效率化是乡村家庭功能变化的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的两个方面;扩大化主要反映了功能变化的数量状态,效率化主要反映了功能变化的质量状态;四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的异同1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集体化时期家庭生产功能的丧失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生产功能的恢复;但家庭仍较全面地承担着各种功能;但也有部分家庭由于其成员在乡镇机关或企业工作而不具有生产功能;3城市家庭有多种功能,但基本上不是生产单位或不具有生产功能;但也有少数家庭由于其成员从事个体劳动而具有生产功能;4城乡家庭在各种功能的强弱程度上也有不同,如农村家庭有较强的赡养功能,而城市家庭的消费功能、娱乐功能要强一些;这与它们所基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5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能;乡村社会学作业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A7.泰罗制8.A9.D 10.A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E3.ABCDE4.ABCD5.ABCDE三、名词解释:1.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2.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3.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4.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无疑不适应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要求,于是逐渐被其他管理方式所取代;5.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四、简答题:1.乡村、农业、农民的关系答题要点:1农业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传统农业即指农田种植业,这里是从劳动内容而不是劳动方式来使用传统这一概念的;实际上,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农业并不局限于农田种植业,而是还包括林、牧、副、渔业;2农民是从事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类方法;农民的涵义也是广义的;3农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会;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农民被看作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农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他们从事共同生活的社区;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答题要点课本25页:1学习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个人生存能力包括两部分:基本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前者指直接运用物质资料以维持自己生命的能力和方法;后者则指获取自己生存所需物质资料的能力,即通过劳动而获取物质生活条件的方法和手段;2学习社会规范社会规范也叫社会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或活动中形成的指导其行为的规则;一个人要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学习这些先于自己而存在的行为规范,社会也有责任教导人们习得社会规范,以实现社会秩序与和谐;3确定人生目标人生目标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上一代和社会教育的结果;它是家庭和社会有意识的教育和引导、社会文化的熏陶及个人人生经验较长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4培养社会角色个人社会化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这也是个人社会的目标;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答题要点课本47页:1一定数量的成员;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能够建立和存在的基本条件;2特定的活动目标;组织目标代表着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存在根据,是组织活动的宗旨和灵魂,是组织制定和修正方针、路线、政策的依据,也是判定组织活动效率的标准;同时还起着团结、动员、鼓励组织成员为之奋斗的重要作用;3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尽管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是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活动的,规范大多是成文的和成体系的,是关于本组织的性质、目标、任务、结构,组织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以及组织活动规则的规定;它指导着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规范着他们的活动,是保障组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4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其中包括一个权威的领导体系,也包括不同成员间的职责分工;5一定的物质设备;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它们,社会组织就难于发挥其固有功能;4.科学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答题要点课本81页:科学技术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1科学技术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来影响生活方式;2科学技术通过改变人的生活观念来影响生活方式;3科学技术通过扩展人们的生活能力来推动生活方式发展;五、论述题联系我国现实;深入阐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及其实现的途径答题要点结合课本71页第三节内容:一乡村城镇化的涵义和必然性乡村城镇化或者称之为“农村城市化”是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其实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最终消灭城乡差别;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是乡村城镇化的显著特征;二乡村城镇化必然性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是乡村城市化的内在原因之一;工商服务业的发展受自然资源和生产空间的限制较少,其所需要的生产经营要素多数是由人的劳动提供的,只要存在着对工业产品和对商业、服务业的社会需求,它们就可以不断扩大其规模,因而也就能够不断地吸收劳动力;这种能力自工业革命以来愈加充分地显示出来,它成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内在原因,并将继续推动这一过程的深入发展;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是乡村城市化的又一个内在原因;现代化农业是以机械化操作为基础的,而机械化的实现缩小了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差距,使广大农民的劳动方式越来越接近于城镇工人,广大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越来越接近于城镇居民,从而必将促使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城市的现代文明吸引着乡村居民,并愈益强烈地影响着乡村,也是乡村城市化的内在原因之一;当代城市是工业集中、就交通便利、市场繁荣、财富集中、文化科技先进的社区,是现代文明的集中地,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中心地位,城市的这些优点对广大农村居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三我国城镇化的实现途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二、三产业是城镇社区的经济基础,是城镇社区赖于存在的根本前提,是乡村城镇化的直接推动力;第一,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乡村社区的经济结构,使非农产业最终成为社区经济的主导力量,从而必将促使乡村社区转变为小城镇社区;第二,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乡村的职业结构,能够造就一大批“城市型”的居民;第三,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能够改变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第四,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所带来的集约和劳动者的集中,必将导致分散的乡村居民点逐步聚集成现代化的小城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大规模城市化的必要条件;第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集中提供了足够的农产消费品;第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使大批乡村劳动力从农田耕作中解脱了出来,从而为城镇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为大规模城镇化准备了人力条件;第三,农业现代化还通过为声调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推动城市工业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吸纳农业剩余人口的主阵地,就成了实现我国城镇化目标的重要措施;控制乡村人口数量,提高其素质;由于人是城市化的主体,因此,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质量是否与城市化的客观要求相适应,就成了能否顺利实现城市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各地都要把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其素质作为实现城镇化目标的战略任务去抓;此外,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等,也是促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归纳乡村社会学作业3答案题目:结合我国乡村社会的实际,谈一谈我国乡村社会存在的问题、成因、解决对策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治安问题、五个方面结合当地实际任选其一这个题目需要大家自己去做;按照解题的思路去答题;我这给大家的解题需要的资料,你们需要按照自己思路去总结归纳;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乡村人口问题现状: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乡村人口问题:1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以上;2乡村人口增长率高于城市;3乡村人口素质低于城市;4尽管政府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但乡村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仍然超过政府倡导水平;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预计到200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到21世纪二三十年代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人口素质差;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乡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乡村人口增长迅速,传统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新的农业产业没有大量形成,必然导致乡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成因:政治原因;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政策没有执行;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观念对于生育子女是极其重视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是祖先对后人最大的要求;落后的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乡村育龄妇女的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乡村人口问题的重要因素;乡村行政行为的失误;一方面,随着乡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行政组织体制逐渐解体消亡,而新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健全,使得一些乡村地区对农民家庭计划生育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有些乡村地区的行政管理者在招待计划生育工作中单纯强调对违反者罚款;对策:加大宣传力度;使乡村广大干部和群众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形势以及众多的人口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以理解、支持、配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破除旧的生育观念,树立新的生育观念;大力发展乡村社区社会保障事业,使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特别是乡村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减少离乡流动人口;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村人口问题的行政控制能力,提高乡村干部的行政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乡村教育问题现状:文盲、半文盲比例高;乡村的学校数却只占全国学校总数的10%;乡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数高达三分之一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学龄儿童失学率仍然较高;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民办教师和临时代课教师在乡村仍然普遍存在,这些教师和部分正式教师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条件差;乡村经济条件较差,加上某些乡村干部不重视对教育事业投入,甚至挤占、挪用教育经费,造成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条件差,学校数量不足,校舍面积不足,基本教学设施不足;科技人才不足,科盲比例高;一方面造成农业科技成果在乡村的转化率低,进一步制约乡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乡村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使乡村科盲比例相当高;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不够普及;解决我国乡村教育问题的对策:积极宣传、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加大对乡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创造条件,吸引人才,提高乡村教师素质;积极发展乡村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贫困问题贫困问题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为“贫困线”;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类型;贫困问题的成因:环境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的绝对缺乏,生态环境极度恶劣,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交通不便,都会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造成贫困问题;人口负担过重;贫困问题与人口问题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过剩的人口必然会导致贫困问题的产生;人口素质过差;文化教育事业的落后导致人口素质差,使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手段不能得到推广、利用,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过低;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是造成乡村社区居民收入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政策失误的影响;家庭劳动力匮乏,劳动力质量低下;家庭中残疾人多、劳动力缺乏;文盲科盲多,掌握和科技知识少;老龄农民多,青壮年农民少等因素都会造成家庭贫困;解决贫困问题的对策:积极发展乡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积极宣传、坚决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少生优生,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效应;发展乡村交通,促进乡村对外联系,发展贫困地区的通讯、水力、电力事业;改善贫困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引进新的科学技术,调整农业布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富裕地区、富裕个人和富裕企业对贫困地区和贫困者进行帮助;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和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中各部分内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呈现不协调乃至对立的状态,它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严惩时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我国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废弃物特别是乡镇企业排放的“三废”以及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产品是造成乡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水资源紧缺;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占有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且分布不均衡;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锐减;由于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如草场过度放牧、草场和林地不合理地开垦为农田、滥砍滥伐森林等加剧了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另一方面,由于乡村家庭建房、乡镇企业建厂、矿山开采、道路修建等大量占用耕地,也导致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环境意识差;执法不严;认识错误;急功近利;人口压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加强宣传;严格执法;重视有机肥料;提倡生态农业;采用科学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乡村社会治安问题乡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现状:乡村各种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增多且性质日趋严重;乡村封建迷信活动盛行;乡村社会治安问题呈现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团伙性、专业性违法犯罪案件增加;中青年、文盲、法盲违法犯罪率较高;违法犯罪案件类型相对集中;乡村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成因:经济转轨阶段乡村行政组织控制力减弱;少数乡村干部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法律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对有关法规的了解不够;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人见利忘义;乡村文化设施落后,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薄弱;乡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解决途径:积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扫除法盲;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乡村干部素质,加强廉政建设;加强乡村治安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及时解决农民之间的民事纠纷,避免矛盾激化;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社会学作业4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2.C3.A4.C5.C6.B7.A8.A9.D 10.B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DE3.BCE4.ABC5.ABCD三、名词解释:1.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2.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3.越轨行为。
农村社会学形考3
题目: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对策(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治安问题五方面结合当地实际任选其一)。
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
让学生理清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社会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危害,加深对社会问题理论的理解,同时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积极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并注意防止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要求:(1)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八章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危害,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的现状、成因、解决对策;(2)完整准确地阐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内容;(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4)字数不低于600字;(5)作一次小型的社会问题调查(以乡镇为单位)。
时间:学习第八章后做本作业。
解题思路:(1)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危害;(2)农村主要社会问题的现状、成因、解决对策;(3)结合农村社会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述。
关于xxx乡(镇)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理清乡村社会问题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社会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危害,加深对社会问题理论的理解,同时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积极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并注意防止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二、调查地点与时间地点:xxx乡时间:2023年3月8日三、调查方法随机深入乡镇下的自然村进行现场调研四、调查内容与结论(1)社会问题的涵义、特点涵义:社会问题是一种社会失调现象,是指影响了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需要并且只能以社会力量来解决。
特点:普遍性与变异性、复杂性与周期性、客观性与主观性。
大同夭乡镇社会问题除具有一般特点外,还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农业对于土地等自然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农村社会问题也与自然因素的变化紧密相关;第二,作为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代表,农村更易受到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变迁的影响,农村社会问题也大多与社会变迁有着直接的关联;第三,与工商业和城市相比,农业、农村处于政治经济结构中的弱势一方,很多农村社会问题其实是外生性的,来自于工商业和城市的冲击。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2)-0002
A、发展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4.(2 分)
最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是( )。 A、家庭 B、家族 C、邻里 D、朋辈群体
25.(2 分)
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 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 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是( )。
28.(2 分)
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 成、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29.(2 分)
关于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 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 式是( )。
A、科层制 B、泰罗制 C、家长制 D、行为科学与参与式管理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E、乡镇企业
34.(3 分)
社会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它是组织的灵魂 B、它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C、它是组织选拔领导的依据 D、它是衡量组织活动成效的基本标准 E、它是组织配置设施设备的要求
35.(3 分)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社会组织 D、社区
26.(2 分)
与社会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 是( )。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亲密 C、存在长久 D、综合功能强
27.(2 分)
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 主要的是( )。
A、家庭 B、家族 C、宗教组织 D、民间会社
√ ×
3.(1 分)
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类型包括家庭、朋辈群体、邻里和社团。
√ ×
4.(1 分)
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有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
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名词解释
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名词解释一、引言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农村地区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本文就农村社会学的形成、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二、农村社会学的形成2.1 农村社会学的定义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地区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关系以及农村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农村社会的组织结构、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2.2 农村社会学的历史农村社会学的形成与农村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村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农村社会现象,逐渐形成了农村社会学这门学科。
2.2.1 农村社会学的起源农村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农村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运动,人们开始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土地问题等。
2.2.2 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农村社会学在20世纪逐渐成为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村教育、农村医疗保健等方面。
三、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包括农村居民的家庭结构、亲友关系、邻里关系等。
通过研究这些组织结构,可以了解农村社会的社会网络、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本等因素。
3.2 农村社会文化农村社会文化包括农村地区的价值观、信仰体系、传统习俗等。
研究农村社会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村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
3.3 农村社会经济农村社会经济研究的是农村经济活动、农民收入、农村转型等。
通过研究农村社会经济,可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动态及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3.4 农村社会问题农村社会问题包括农村贫困、农民工问题、留守儿童等。
研究农村社会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农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农村社会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题目一:农村社会学的概念及其历史农村社会学的定义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现象、农村社会关系和农村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关注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以及农村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趋势。
农村社会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农村社区、农村居民及其社会行为。
农村社会学的历史农村社会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农村改革运动。
在农村改革运动中,人们开始关注农村社会的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权益和生活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社会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农村社会学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农村公社的解散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
这些变革使得人们对农村社会的研究更加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村社会学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农村社会学不仅关注农村社会的问题,还关注城乡差距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治理挑战。
同时,农村社会学也开始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探索农村社会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题目二: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家庭、村落和农民组织等。
•家庭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位,具有血缘关系和家族传承的特点。
家庭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了财产的继承、农民的社会地位和亲情关系等。
•村落是农村社会的底层组织单位,是农民集体生活的场所。
村落以自然村为单位,由一定数量的家庭组成,具有共同的经济活动、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
•农民组织是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之一。
它可以是生产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等形式。
农民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力、保护农民的权益和实现集体经济效益。
农村社会的特点农村社会具有以下特点:1.集体主义:农村社会是以集体利益为导向的社会组织形态。
农民通过合作组织和集体决策来实现共同的利益。
集体主义精神在农村社会中得到了长期传承和发展。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2答案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成考核2答案形考任务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计20分)1.农村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C)。
A.中国B.日本C.美国D.欧洲2.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的标志一书是(A)。
A.《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C.《农村社会学》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3.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A)。
A.乡村建设运动B.新文化运动C.新生活运动D.五四运动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为(B)。
A.《兴国调查》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长岗乡调查》D.《才溪乡调查》5.“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要素是(A)。
A.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B.社会活动C.文化D.设施设备6.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的标准范围(D)。
A.自然村B.行政村C.乡镇以下D.县以下7.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A)。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终身社会化8.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为(D)。
A.实际角色B.自致角色C.复式角色D.角色从9.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D)。
A.自然性B.直接性C.互动性D.社会性10.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11.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主要的是(B)。
A.家庭B.家族C.宗教组织D.民间会社12.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B)。
A.核心成员B.目标C.规则D.物质设备1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提高效率得理论是(B)。
A.家长制B.泰罗制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D.科层制14.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B)。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0002
C、市场经济的确立 D、城乡差别
29.(2 分)
构成生活方式存在与变革的自然基础的是 ( )。
A、生产方式 B、科学技术 C、社会制度 D、自然环境
30.(2 分)
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 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的 方法是( )。
A、客观法 B、声誉法 C、分析法 D、主观法
15.(2 分)
表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 方式本质特征的是( )。
A、生活水平 B、生活条件 C、生活质量 D、生活态度
16.(2 分)
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A、生活主体、生活水平 B、生活主体、生活条件 C、生活条件、生活水平 D、生活质量、生活态度
17.(2 分)
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劳动方式的主要特点 不包括( )。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 -0002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 5 题,共 5 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 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会形态。
√ ×
2.(1 分)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地域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 ×
3.(1 分)
12.(2 分)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 到了( )。
A、温饱型 B、小康型 C、富裕型 D、豪华型
13.(2 分)
农村居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及社会生活最 基本的内容是( )。
A、劳动方式 B、消费方式 C、婚烟方式 D、文化娱乐方式
14.(2 分)
社会分化的原因是( )。 A、劳动分工 B、私有制的产生 C、阶级的诞生 D、国家的出现
24.(2 分)
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个体农民变成 了集体农民,使分散独立经营的农民阶级变 成了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新的 农民阶级的时间是( )。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1
乡村社会学形成性查核(1)1.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人的生理、心剪发展进度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整的生物人)变成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2.“三农”是指农业、农民和乡村。
√×3.中国经济“新常态”表现为中国经济必定从高速增加专项中高速增加,从构造不合理专项构造优化,从因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渠道,从隐含风险转向面对多种挑战。
√×4.社会的组成因素包含拥有必定社会关系的人、社会活动、必定的地区、设备设备和文化。
√×5.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提出“无信息不发展”的命题。
√×6.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 ( )。
基本社会化持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终生社会化7.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 ,而角色对个人的期望发生了矛盾 ,难以协调这类现象称为( )。
角色混杂角色紧张角色矛盾角色失败8.社会学在我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恢复的时间是( )。
1977 年1978 年1979 年1980 年9.20 世纪 20 年月到 30 年月 ,我国最闻名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老百姓教育运动 ,其领导者分别为 ( )。
杨开道李景汉李景汉吴文藻梁漱溟晏阳初吴文藻费孝通10.被以为是开创的、符合科学的、系统的乡村社会学研究报告——《一个农业社区的解剖》的作者是 ( )。
亨德森巴特菲尔德萨姆纳加尔平11.提出“社会学”一词的学者是 ( )。
孔德斯宾塞马克思圣西门12.最早出现“社会学”一词的著作是 ( )。
《社会学》《实证哲学教程》《资本论》《共产党宣言》13.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
乡村居民乡村社会成员农民乡镇公司工人14.从我国行政管理体系来看,被以为乡村社会的主要形式是( )。
地级市以下县以下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15.“社会”组成因素中的首要条件是( )。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
乡村社会学形成性查核(2)1.依据居住的集中程度,乡村社区的主要种类包含乡村社区、集镇社区和行政村。
√×2.《国家新式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年 ) 》指出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点新式城镇化道路 , 其新式特点是指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
√×3.初级社会集体的主要种类包含家庭、朋辈集体、邻居和社团。
√×4.乡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种类有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
√×5.社会集体是指人们经过互相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互相关系连结在一同的共同体。
√×6.以土地入股、一致经营为特点的农业经济组织是( ) 。
发展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7.以住所为基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互相交往的初级社会集体是( ) 。
家庭家族邻居朋辈集体8.以为工人来厂做工只是是为了挣钱 , 所以经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劳工作提升工作效率的理论是 ( ) 。
科层制泰罗制家长制行为科学与参加式管理9.成立在个体农民基础上的一种农业经济组织是( ) 。
发展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10.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 ( ) 。
中心成员目标规则物质设备11.乡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此中最中心的内容是 ( ) 。
乡村社区演变成城市社区乡村于人口变成城镇人口生活水平的提升基础设备的改变12.跟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 , 土地资源愈来愈可贵 , 我国守住耕地的底线为() 。
16亿亩17亿亩18亿亩20亿亩13.人们经过互相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互相关系连结在一同的共同体是( ) 。
初级社会集体次级社会集体社会集体社会组织14.占家庭总数 50%以上而且体现增加趋向的家庭是( ) 。
中心家庭骨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余家庭15.乡村自治组织是 ( ) 。
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16.在乡村社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1)
1.
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
×
2.
“三农”是指农业、农民和农村。
√
×
3.
中国经济“新常态”表现为中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专项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专项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渠道,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
√
×
4.
社会的构成要素包括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社会活动、一定的区域、设施设备和文化。
√
×
5.
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提出“无信息不发展”的命题。
√
×
6.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 )。
基本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
终身社会化
7.
一个人同时担任了几种角色,而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
角色混淆
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
角色失败
8.
社会学在我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恢复的时间是( )。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9.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我国最有名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分别为( )。
杨开道李景汉
李景汉吴文藻
梁漱溟晏阳初
吴文藻费孝通
10.
被认为是首创的、合乎科学的、系统的农村社会学研究报告——《一个农业社区的解剖》的作者是( )。
亨德森
巴特菲尔德
萨姆纳
加尔平
11.
提出“社会学”一词的学者是( )。
孔德
斯宾塞
马克思
圣西门
12.
最早出现“社会学”一词的著作是( )。
《社会学》
《实证哲学教程》
《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
13.
农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农村居民
农村社会成员
农民
乡镇企业工人
14.
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农村社会的主要形式是( )。
地级市以下
县以下
乡镇
行政村和自然村
15.
“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条件是( )。
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
社会活动
文化
设施设备
16.
儿童一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施教者是( )。
学校
家庭
司辈群体
大众媒介
17.
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 )。
实际角色
自致角色
复式角色
角色丛
18.
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 )。
农业社会学
农村经济学
农村社会学
农业推广学
19.
在实际研究农村并作出理论性总结方面,对我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的人是( )。
杨开道
李景汉
吴文藻
费孝通
20.
狭义的农业是指( )。
农田种植
农村特种种植
水产养殖
畜牧
21.
“社会”构成要素中的基本要素是( )。
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
社会活动
文化
设施设备
22.
农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日本
中国
英国
美国
23.
一个人在承担复式角色的情况下,由于能力与时间有限,不能扮演好角色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角色混淆
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
角色失败
2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以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为( )。
《兴国调查》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长岗乡调查》
《才溪乡调查》
25.
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不包括( )。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
对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作了具体分析
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
农业现代化
26.
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
《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华南乡村生活》
《农村社会学》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27.
角色扮演中的困境不包括( )。
角色混淆
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
角色放弃
28.
我国最早阐述农村社会学的著作是( )。
《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华南乡村生活》
《农村社会学》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29.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与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 )。
乡村建设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生活运动
五四运动
30.
一个人不能有效地扮演某种角色而被迫退出此角色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角色混淆
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
角色失败
31.
社会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包括( )。
社会历史条件
思想条件
学术条件
文化发展条件
宗教发展条件
32.
儿童一青少年社会化施教者包括( )。
家庭
同辈群体
学校
大众传播媒介
邻居
33.
对中国农村社会学学科创立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有( )。
孙中山
李景汉
吴文藻
费孝通
杨开道
34.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
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农村社会关系
农村社会变迁
农村社会结构
农村社会发展史
35.
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包括( )。
认识农村社会的发展规律,为科学规划农村发展服务
调查和分析农村社会问题,为制定正确的农村政策提供参考
提供农村社会和组织管理的知识
解决农村社会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6.
农村居民社会交往的基本特点包括( )。
重伦理
重信用
顾面子
讲人情
看长远
37.
为了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中央提出新四化,即( )。
政治民主化
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
38.
文化的特征包括( )。
人类共同活动的产物
共享性
相对稳定性
发展变化的
多样性
39.
文化的功能包括( )。
行为导向
行动整合
文明传承
社会传续
维持秩序
40.
社会交往的类型包括( )。
战争
竟争
合作
调适
41.
农村社会的特点包括( )。
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和家
以农为主的生产方式
具有区域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与农相关的乡土文化
优美的生活环境
42.
平民教育运动通过四大教育,实现提高平民的( )。
生产力
政治力
知识力
强健力
团结力
43.
当代农民的特征包括( )。
以农为主
兼业化
科技化
国际化
流动化
44.
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学习谋生技能
学习社会规范
培养社会角色
确定人生目标
45.
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即( )。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