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8赤壁赋二
高中语文赤壁赋2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然而,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 表现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是闲适的风格和浪漫的色 彩。苏轼处于当时的复杂政治斗争中,本来是很想有所 作为的,但在入狱受审并贬谪黄州的沉重打击下,他不 由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 可是,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 他对古人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 身手、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 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
理解与赏析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 船儿,在赤壁的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
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酒,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朗颂吟唱“明月”的诗歌和“窈窕”的篇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 间逗留不前。白濛濛的水气笼罩江面,江水的
赤壁赋
重点语言知识
一、正音 窈窕 yǎotiǎo 嫠妇 lí 酾酒 shí 匏樽 páo 枕籍 jiè
桂棹 愀然 横槊 蜉蝣 相缪
zhào qiǎo shuò
fúyóu liáo
冯虚 píng 轴舻 zhóulú 麋鹿 mí 狼籍 jí 扁舟 piān
关于“赋”这种文体
高二语文赤壁赋2
苏 轼
关于苏轼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列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 元丰5年写的“两赋一词”是: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播放声音
湖北黄冈赤壁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艺术特点之一
写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 光接天。 抒情: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议论: 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再思考
本文体现了苏轼的 哪些艺术才情?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你怎样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 物与我皆无尽也。” 逝者如斯未尝往 盈虚者如彼未消长 变不变 一瞬无尽 不要抱怨,让人生更得充实有意义。
苏子的阐述哲理和前面的写景抒情有什么联系?
1. 议论时扣紧了水与月来阐发
2. 处处照应了客的话 写景抒情是哲理的基础, 哲理是写景抒情的升华
分析: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何为线索?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 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到 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优选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优选篇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1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赤壁赋文言文原文
赤壁赋文言文原文赤壁赋文言文原文《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赤壁赋文言文原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必修二)原文对照翻译
书画家之路
苏轼书法造诣也很高,是世称“怀 素后学”。他书法风格独特,笔力 雄健有力,深得后人敬重。
《赤壁赋》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赤壁赋》描述的是赤壁之战乱世景象,主要描绘了曹、孙两军的决战。
地理环境
赤壁位于长江中下游,古代为战略重镇。附近有巴陵、夷陵、江陵等驻兵要地。
文艺盛景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出现过许多文学艺术巨匠,例如杜甫、苏 轼、辛弃疾等人。
苏轼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在历 史上屡创辉煌。
文化交流
《赤壁赋》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 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怀,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文学艺术, 不断地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创 新。
结论和要点
1 中华文化的珍宝
《赤壁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Upon hearing the drums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the army lays down their weapons for three days.
翻译对照
原文
• 千里之堤,毁于一墙之 • 乘风直入千丈浪,更涨潮平岸阔沙洲。 • 上陵闻鼓下榜时,大军三日未解甲。
赤壁赋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的代表作, 本文将为你呈现一场《赤壁赋》的视觉盛宴。
作者简介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字子瞻,号东篱,一生渭名,世 称苏东坡。
代表作品
苏轼的诗、词、文学、散文等作 品遍布四方,有《东坡乐府》、 《念奴娇夜行记》、《赤壁赋》 等代表作品。
2 文学艺术的高峰之作
《赤壁赋》作为苏轼文学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赤壁赋2
作者思想感情
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 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 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 是含蓄地向 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 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 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
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 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 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 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 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朗读课文
思考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 是如何转化的?
第一段:写诗人夜游赤壁的情景
景色: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活动:诵---歌---纵---凌--- 感觉: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第二段:写作者的饮酒放歌和客人的 悲凉箫声。
赤壁赋
苏轼
苏轼名句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细看来,不是 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感情
作者:
方式 “扣舷而歌”
“乐甚”
客人:
哀
吹洞箫
第三段:写客人“哀”之缘故
望美人兮天一方 鱼樵于江渚之上 “哀” 之缘 故 侣鱼虾而友麋鹿 政治上不得意: 贬谪黄州,青春 虚度。
渺沧海之一粟 人生渺小、苦短。
哀吾生之须臾
第四段:作者对客人的问答。
赤壁赋第二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 ………………………………………………………
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 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 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 “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 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 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 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国学 骈体文
赤壁赋
第二段
北宋 苏 轼
作品赏析
• 《赤壁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 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 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 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精选《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精选《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中《赤壁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欣赏《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吧。
《赤壁赋》——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赤壁赋(2)语文课件PPT
第一段
时间——秋、既望 景——风、水、 事件——游、举、诵、歌 景——月、露、光 感觉——纵、凌、浩、飘
第二段
乐—歌: 桂、兰,击、溯 渺、怀,望、天
客 箫,倚、和 呜、如…如、袅、缕 舞(蛟)、泣(妇)
第三段
苏 愀、正,问:何 客:月、乌—曹诗?西、东,缪、郁—困于?
方—破、下、顺 东,千里、蔽空, 酾酒、横槊——固 雄、安在?
47.生活不是用来度过的,而是用来突破的。 49.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14.这个社会是存在不公平的,不要抱怨,因为没有用!人总是在反省中进步的! 34.十四岁做民工的王宝强,被十大影业拒绝的徐峥,一九九九年被人说是大骗子的马云,七四年被大家笑话的洗车工周润发,在校篮球队落选,被体育老师看不起的乔丹,被无数白人排斥的黑 人迈克尔杰克逊,被拒绝一千多次オ当上演员的史泰龙。人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挫折, 除非你的心脏停止跳动了, 不然轻易不要放弃梦想! 86.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00.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越肤浅单薄的人越浮躁不安,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 80.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57.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 44.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43.前行的路上,我必须孤身一人,因为没有人能跟的上我的脚步。 61.笑口常开,好彩自然来! 25.你把事情做成了,放个屁人家都觉得很有道理,你失败了,说得再有道理人家也觉得是个屁。所以,你必须得让自己变的有价值,你有价值,你做的任何事说的任何话都让人觉得有道理。 24.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3.在你渐渐迷失在你的人生道路上的时候,记得这句话:千万不要因为走的太久,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47.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13.生活会辜负努力的人,但不会一直辜负努力的人。 92.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11.用鞭子抽着,陀螺才会旋转。 65.在漫长崎岖的人生旅途中,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就必须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就必须领悟到成功者的经验和智慧。幸福和快乐存在于自己抗争困难的过程中,决不是对困难的 妥协。放弃自己就等于放弃一切。
高二语文教案:赤壁赋2
〈赤壁赋〉教案颜霞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
2、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战》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磊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相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仑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题解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这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二、写作背景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
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
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赤壁赋二三段原文
赤壁赋二三段原文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第二课时
不兴。举酒属 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
客,诵明月之 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水面
诗,歌窈窕之 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劝客人
章。
们喝酒,吟诵着明月的诗篇,歌 唱《着赤壁窈赋》窕第二的课时 篇章。
翻译与理解
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 斗牛之间。白露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 起,逗留在斗宿和牛宿之 间。白茫茫的水汽笼罩着 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
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
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 感悟。
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16.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的?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
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客上的万答物话和,人以生明,月都、 既江 有水 变作 的比 一, 面说 ,明 又有世
客喜而笑, 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盘杂乱
洗盏更酌。
地放着。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 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
肴核既尽, 已经发白。
杯盘狼藉。 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
相与枕藉乎 欢喜。但作者的这种和超
舟中 ,不知 脱,却是政治失意后的精
东方之既白。
神苦闷的自我排遣,在旷 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
的抑郁和悲伤。 《赤壁赋》第二课时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 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
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 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
羡慕什么呢?况且,天地之间,事 物都各自有其主宰,如果不是我所 有的东西,虽然是一丝一毫也不能 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 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
《 赤壁赋》2
苏轼名句
❖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细看来,不是 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 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 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 以共同享受。”
❖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 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 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 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 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 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苏轼
苏轼 (1037-1101 )
赤壁赋
111111
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 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 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 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 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 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 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赤壁赋翻译(2)
赤壁赋翻译(2)苏子曰:“客亦知夫(fu)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zhuó)。
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chá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qiú)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衣,戛(jiá)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piān xiān),过临皋(gāo)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fǔ)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第二课时)设计(主备人)李金荣审核人授课时间学生姓名学号课前批改课后批改【学习目标】1、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学习重难点】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知识链接】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方法却大不相同。
好赌者借赌消愁,好酒者一醉方休;音乐家借音符抒发胸中的愤懑,文学家则借悲愤成就千古鸿文。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在其人生的大悲愤大苦痛时写就的“以文为赋”的不朽经典,它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基础过关】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苏子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山川相缪(móu):缭,盘绕。
C.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江边。
D.举匏樽以相属(zhǔ):通“嘱”,指劝人喝酒。
2.与“顺流而东也”句中的“东”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舞幽壑之潜蛟B.侣鱼虾而友麋鹿C.破荆州,下江陵D.西望夏口3.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正襟危坐”一语出自《史记》,原文为“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C.“孟德之困于周郎”系出自三国“赤壁之战”中周瑜巧用连环计,大败曹军的事实。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4.写出文中横线处的句子。
5.翻译“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句。
二、阅读下文,回答1-3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给下列加粗词注音并解释。
(1)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籍________ (2)相与枕藉乎舟中藉________ 2.选出译文有误的一项( )A.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又圆又缺地犹如那月亮,可是终究是不消不长啊。
B.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只要不归我所有,那就丝毫也拿不到手。
C.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译文:获取它没有人制止,享用它不会倾竭。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3.“逝者如斯”一句,化用了《论语·子罕》中的句子。
这句话是“子在川上曰:‘____ ___,_____ ___。
’”教学过程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C)1、苏轼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仅以“月”为例,有哪些?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
(《虞姜人》)会挽雕弓如满月,,。
(《江城子•密州出猫》)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山高月小,。
(《后赤壁赋》)2、课文中都有哪些月亮?与上面有什么异同之处?(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历史中的“水月”————凭吊古人()哲理中的“水月”————()3、学生分析苏轼描写月亮的变化发展过程。
讨论明确:以被贬黄州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
明月在景中呈()之态。
到在密州时,到达极致,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
“月”成了( )化身。
被贬后,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
出现在景中的月也是( )的,然而却是孤寂的“”。
冷清的“”。
甚至让人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感、人生如梦的飘渺感。
二、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C)提示:分别从客和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2、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诵全文。
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
读出课文情感的变化。
3、结合《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苏轼、陶渊明、李白对传统人格超越。
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参考)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参考)苏轼——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参考)三、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C)四、请学生给本课做个结语【课堂检测】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乐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于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篇,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若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挟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户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邪?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翳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
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1.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弥月不雨。
弥月:满一个月B.岁且荐饥。
荐饥:连年灾荒C.寒者不得以为襦。
襦:短裤、下裙D.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高兴、喜欢2.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雨麦于歧山之阳灌水之阳有溪焉B.举酒于亭上以属客举匏樽以相属C.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D.皆雨之赐也使天而雨玉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①病者以愈。
②盗贼滋炽。
A.①生病的人因而痊愈。
②盗贼也猖獗起来。
B.①治病的人使百姓痊愈。
②盗贼也猖獗起来。
C.①生病的人因而痊愈。
②盗贼也安分守己了。
D.①治病的人使百姓痊愈。
②盗贼也安分守己了。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开头一句“亭以雨名,志喜也”,既把命名之由说清,也指明了文章的主旨。
B.第一段中引用了三个历史故事,说明“喜则名物”的惯例,先单说“喜”意。
C.第二、三两段把“喜”“雨”“亭”三者结合起来,前段虚拟后段实写,前段正叙后段反问,互相映衬,道尽了喜雨之情。
D.末段歌词,谓从太守、天子、造物到太空,均可居得雨之功,涉笔成趣,与全文轻松幽默的风格复相谐和,对写透一个“喜”字,是很好的补笔。
E.此篇题小旨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却无枯燥说教之感。
学习反思:点火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