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托孤的故事

合集下载

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

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

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竹林七贤嵇康的故事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那么嵇康到底有什么故事呢?隔着浅浅的琴音,今天我们相约竹林七贤嵇康的世界,追寻他壮怀凌霄的斗志。

嵇康,字叔夜,谯国銍县人。

他幼年丧父,因而母亲和兄长嵇喜对他很是娇宠。

但他天资超人,自幼博极群书,尤喜庄老之学。

成人后,身高七尺八寸,生伟岸俊美,加之才华横溢,文章盖世,时人称之为“龙章凤姿”。

嵇康的身世和后学,养成了他旷迈不群、高亮任性的个性,在性格上明显地表现为两面:一方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好服食,求长生;一方面却尚奇任侠,刚肠嫉恶,在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

嵇康出仕后,初任为浔阳长,后升为中散大夫,并娶长乐亭公主即曹林的女儿为妻。

中散大夫是个虚职,此时的嵇康身为曹魏宗室姻亲,对司马氏黑暗残暴的统治极为不满,而他又不愿和腐朽的曹魏集团同流合污,这使他内心十分痛苦。

为此,他于正始四年(263年)举家迁居山阳,以逃避当政者的`拉拢或诛杀。

嵇康寓居山阳后,他的好友阮籍也随之常来拜访。

嵇康在这里认识了邻县河内郡怀县人山涛,然后嵇、阮、山三人通过相互介绍,刘伶、阮咸、向秀也加入他们其中。

当时的山阳县东北遍植竹林,这些名动全国的大名士认为竹林高劲清爽,中空虚无,与他们的理想和追求相吻合,就定期相约聚会竹林,或酣饮,或赋诗,或高谈阔论,或抚琴啸吟,他们志趣相投,相与友善,形成中国历史一个独特的贤哲群体——竹林七贤。

嵇康寓居山阳是为了暂避时事,但他刚肠嫉恶,遇事便发,尤其蔑视那些趋炎附势的阿谀之徒。

在山阳的寓所,他即得罪了朝廷新贵司隶校尉钟会,为自己埋下了日后的杀身之祸。

钟会是大将军司马昭的心腹红人,他早就听说嵇康的大名,为了附庸风雅,他轻衾肥马,带着一班随从特地前来拜会嵇康。

当时嵇和向秀正在宅前的大树下锻铁。

当钟会他们走到距离嵇康、向秀二人不远时就停了下来,等待嵇康的迎接。

此时,嵇康也从眼角瞟到了钟会的到来,但他十分鄙夷这种得志小人,就给向秀递了个眼色,向秀会意,二人就继续叮叮当当地埋头干活。

嵇康之死(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之死(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之死(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还有太阳。

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从大狱押到刑场。

刑场在洛阳东市,路途不近。

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缥缈,他想起了一生中好些奇异的遭遇。

他想起,他也曾像阮籍一样,上山找过孙登大师,并且跟随大师不短的时间。

大师平日几乎不讲话,直到嵇康临别,才深深一叹:“你性情刚烈而才貌出众,能避免祸事吗?”他又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游学,有一天夜宿华阳,独个儿在住所弹琴。

夜半时分,突然有客人来访,自称是古人,与嵇康共谈音律。

谈着谈着来了兴致,向嵇康要过琴去,弹了一曲《广陵散》,声调绝伦。

弹完便把这个曲子传授给了嵇康,并且反复叮嘱,千万不要再传给别人了。

这个人飘然而去,没有留下姓名。

嵇康想到这里,满耳满脑都是《广陵散》的旋律。

他遵照那个神秘来客的叮嘱,没有向任何人传授过。

一个叫袁孝尼的人不知从哪儿打听到嵇康会演奏这个曲子,多次请求传授,他也没有答应。

刑场已经不远,难道,这个曲子就永远地断绝了?--想到这里,他微微有点慌神。

突然,嵇康听到,前面有喧闹声,而且闹声越来越响。

原来,有三千名太学生正拥挤在刑场边上请愿。

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让嵇康担任太学的导师。

显然,太学生们想以这样一个请愿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会声誉和学术地位,但这些年轻人哪里知道,他们这种聚集三千人的行为已构成一种政治示威,司马昭怎么会退让呢?嵇康望了望黑压压的年轻学子,有点感动。

孤傲了一辈子的他,因仅有的几个朋友而死的他,把诚恳的目光投向四周。

一个官员冲过人群来到刑场高台上宣布:宫廷旨意,维护原判。

刑场上一片山呼海啸。

但是,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已经押上高台的嵇康。

身材伟岸的嵇康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看了看太阳,便对身旁的官员说:“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个曲子吧。

”不等官员回答,便对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说:“哥哥,请把我的琴取来。

”琴很快取来了,在刑场高台上安放妥当。

嵇康坐在琴前,对3000名太学生和围观的民众说:“请让我再弹一遍《广陵散》。

嵇康传

嵇康传

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并称“竹林七贤”,字叔夜,谯郡铚人[1]。

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公主,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并有一子嵇绍。

嵇绍被其父于狱中交付与山涛抚养,并且被山涛推荐为官,但他的为官之道与其父亲截然不同,他成为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

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唯有嵇绍衣冠端正的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的忠心耿耿。

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

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

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予理睬。

等候很久也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

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

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

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

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

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

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

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

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

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

但最终司马昭还是判决其死刑。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

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于公元262年,时年三十九岁。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引子】在“竹林七贤”中,嵇康“高情远趣,率然玄远”,“博综伎艺,丝竹特妙”,同时,“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刚肠疾恶,遇事便发”,这注定了他“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特殊品性,也注定了他“临当就命,顾影索琴”的悲剧人生。

嵇康,一个“目送飞鸿,手挥五弦”的名士,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混沌时代,既“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又“志在守朴,养素全真”,他放浪形骸,借以逃避祸端;曲折为文,借以发泄不满。

他那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中,有着遗世的傲骨;他那曲折幽深的山谷中,有着超然的玄远;他那悲怆苍凉的《广陵散》中,有着千古的遗音和决绝。

一切无声无息地沉静在历史中,造化自然,羽化仙登。

【正文】天地虽然混沌,人世虽然荒芜,但是在这个苍茫无端的世界上,名士依然存活,他们有自己的感触,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脑子,自己的灵魂,这些以个体存在的内核,在孤独、漂泊、迷茫与无奈中,在有限、瞬息、短暂与渺小中,随世道、时间、岁月与生命流化,他们在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中呼吸和残喘,放浪形骸,借以逃避祸端;曲折为文,借以发泄不满,这是魏晋一个黑暗、人性自觉的时代特有的浪漫和个性。

然而,寓于其中,嵇康这个“竹林七贤”中困顿与徘徊的灵魂,独自守望着人生的真谛,绝世傲骨、愤世疾俗、孤独寂寥、犀利笔锋、吐论凝神……这一切的一切,构筑起他复杂的人生,在他的肉体訇然倒下的一刻,鲜血染红了历史的天空。

公元262年,嵇康由于“不事王侯”“不为物用”,以及“非汤武而薄周孔”“有必不堪者七,堪不可者二”的言行,在钟会的谗言下“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害时乱教”、“负才乱群惑众”、“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被晋文王所杀。

当时,三千太学生上书请命,请以为师,不许。

惟见风气萧瑟,落叶簌簌,白云舒卷,雁鸣声声。

据《世说新语》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竹林七贤魏晋风流的代表

竹林七贤魏晋风流的代表

竹林七贤魏晋风流的代表明仇英竹林七贤图。

魏晋时期,风云际会,不独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文学的自觉到文学批评的兴盛,审美风尚也有着极大的转折和变换,人们从追求功名利禄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中称真风流必有“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个方面的追求,如此方可称得上真名士,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流,亦称魏晋风度,风流与风度同义,指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仪表风范和态度。

魏晋风流是魏晋时期的人物所标举和推崇的一种精神特质,同时也由此营造出一个审美体系,其集中体现就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是一种以自我解放,逍遥旷达,不拘礼法,放浪形骸,风流潇洒等为外在表现的人格之美。

魏晋时期这种审美风尚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人类精神得到极大释放而形成的。

竹林七贤即为魏晋风流的典型代表。

《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嵇康(223─263),三国时期魏末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诗人。

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人。

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复励志勤学,精通音律,笃好庄老。

嵇康有奇才,远迈不群,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赅通。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有人在看到嵇康以后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山涛评价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因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成曹魏宗室女婿,被授七品闲职中散大夫,故此世称“嵇中散”。

绝交山涛临死托孤

绝交山涛临死托孤

绝交山涛临死托孤对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

友情之外的造访,他可以低头不语,挥之即去,但对于朋友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心理隔阂,也会使他焦灼和痛苦,因此,友情有多深,干扰也有多深。

他与好友山涛后来就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山涛当时担任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

在他就要另外高就的时候,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

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

有人说嵇康这么做是因为想要保全山涛,因为当时的晋朝统治者,已经对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十分不满意,而山涛又是嵇康的朋友,所以嵇康这么做就会让他们认为山涛和嵇康没有关系了,这样山涛也可以不必担心什么了。

在嵇康临死之前,他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

”这才叫真正的朋友,这才叫真正的知己。

在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养大成才。

山涛和王戎,在嵇康被杀害之后,对嵇绍一直都特别的照顾。

他们尽到了朋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使得这个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还拥有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不再那么无依无靠,这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

十八年后,嵇康的儿子嵇绍也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后来还成为晋朝的忠臣。

朋友之间感人至深的信义与友情,也成为了千古传扬的佳话。

与猪共饮阮咸自命为不守礼法的超脱人士,因此,他请族人喝酒,不耐烦用小杯小碗斟来斟去的,大家围在酒缸旁,有的随便用容器,有的直接用手掬起来便喝。

魏晋时代,是没有现在这样的高床高椅的,一般是在地上铺一张席,跪坐在席上喝酒吃饭。

有位族人把头伸进酒缸里喝个痛快,其他人跟着效法,脸上、头发上,全沾满了酒,酒缸中也沾了不少人的污垢、头发、汗水,大伙也不以为忤,喝喝笑笑,手舞足蹈,快乐似神仙。

魏晋风流人物

魏晋风流人物

《与山巨源绝交书》
情趣高雅,风度超然
1.人外在的风姿之美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义,而土 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资自然。” 阮籍:“籍容貌瑰杰” 潘岳:“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 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2.人内在风度雅量之深 山涛:嵇康托孤
高雅的精神追求:音乐(嵇康)、书法(王羲 之)、绘画(顾恺之) 怡情艺术,因此和游赏自然山水一道,成为士人 的一种生活追求。
——《晋书·陶潜传》 “渊明若先醉,边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陶渊明传》
以入俗为超俗
代表人物:阮籍 陶渊明
阮籍:曾任 东平相 步兵校尉
陶渊明:曾五次入仕,最终归隐
原因: 当时的政治动荡,士人对当权者不都是忠心 耿耿的。
淡薄宦情,冥于自然
代表人物:嵇康
嵇康始终不愿意出仕,他追求生活亲情, 清俭而精神闲适。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 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 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 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 憾之。
魏晋文人风度的表现
饮酒 纵情山水
喜欢清谈
服药
男女关系
魏晋文人个性3.淡薄宦情,冥于自然 4.情趣高雅,风度超然

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最典型的便是“竹林七 贤”的好酒狂饮。 阮籍是其中最喜欢饮酒的名士之一。据《晋书·阮 籍传》记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政事,遂酣饮以为常。文帝初 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 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东晋 有个名士曾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是很到 位的。可见魏晋名士饮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脱精神上的 痛苦,保全性命。

嵇康的历史故事_嵇康有关的故事

嵇康的历史故事_嵇康有关的故事

嵇康的历史故事_嵇康有关的故事嵇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那么嵇康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嵇康的历史故事_嵇康有关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嵇康的家族情况嵇康的祖先原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并改姓嵇氏。

有文献称嵇氏家族是一个儒学世家,但因缺乏佐证,这种说法产生了争议,后世学者猜测嵇氏是因为与魏武帝曹操同乡,而在嵇康父亲的一辈发迹。

嵇康的父亲名叫嵇昭,字公远,在曹魏担任督军粮治书侍御史,他在嵇康年幼时便已经去世,嵇康由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

嵇康有资料可考的兄弟有两个。

其中兄长嵇喜在历史上有明文记载,他在西晋时担任了扬州刺史、太仆、宗正等重要官职。

他与嵇康之间作有《赠兄喜秀才入军诗》等组诗互相赠答。

在赠答中嵇喜表现出了与嵇康截然不同的积极入世的态度,使得后世有猜测这种政治立场与价值观的分歧对二人的兄弟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嵇康的另一位兄长,即抚养嵇康的那位兄长,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姓名和事迹,曾经一度被认为就是嵇喜[11]。

然而学者们根据对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这位抚养嵇康的兄长应该比嵇喜更为年长,而且更早去世,因而确认了他的存在。

他与母亲一同抚养嵇康,对嵇康影响巨大。

嵇康也对他感情深厚,曾在《答二郭诗》等作品中多次提及他们的养育之恩。

后来他与母亲都先于嵇康去世,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与《思亲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悲痛。

嵇康的早年生活嵇康的父亲早在他还是婴儿时就去世了,母亲与哥哥在抚养他时偏于娇惯而缺乏严格管束,使他养成了桀骜不驯的自由性格。

根据记载嵇康在年少时便显示出过人的聪慧,他并没有通过拜师或者进入学校来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而是通过自学来完成早期教育的,这被认为与其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有关。

嵇康的所涉猎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音乐以及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庄学说等各个方面,令他在后来的日子里赢得了多才多艺的赞誉。

三种中国式友谊的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三种中国式友谊的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三种中国式友谊的典故三种中国式友谊,只有情义能拯救人心冷漠!假如你看一个朋友穷,自己出本钱拉他合伙做生意,赚了钱忙不迭分红的却是他,而且还给自己分得多,这时候你会咋想?那肯定是自己瞎了眼啊!不用大棒子打出去就算自己仗义,让他滚粗那是必须的!假如你又受了欺负,拉这个朋友一起出去打群架,开打的时候这货却掉链子,一个劲儿的磨蹭就是不向前冲,打不过了倒是比谁都跑得快,眨眼就没了影儿,对你完全不管不顾,这时候你会咋想?这货忒不仗义啊!绝交,没商量!临走的时候还必须呸一口!但就有这么俩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对那个不仗义的货,被坑那个在做生意分钱的事儿上,还在为自己打抱不平的人面前一个劲儿给他辩解:哎呀,他家里有老娘要养啊!在参军打仗的事儿上,依旧在为他辩解:哎呀,他家里有老娘要养啊!你说这是不是缺心眼?啥叫无条件理解包容,还有比这更过分的吗?简直没原则没天理了!事儿还没完。

后来这俩人各自跟了一个老板创业,被坑那个的老板叫纠,不仗义那个的老板叫小白。

这俩老板是兄弟,就在这时,公司总部的老板突然挂了,没立遗嘱,这俩兄弟都有资格接班,就看谁手脚快先赶回总部。

于是俩人带着小弟,撂开蹄子就往家狂奔。

不仗义那个又动开了歪心眼子,心想我要把那个小白弄死了,俺家赳赳不就没对手了?就这么干!于是半路上设下了伏兵,要把小白半路上搞死。

生怕弄不死,自己还亲自去了,亲自补了一箭,可惜射腰带上了。

而这个小白还真够机灵,干脆就地躺下装死,还真就躲过去了。

可能是吓着了,这小白蹄子撂得更快了,硬是第一个赶了回去,接手了董事长呵!好了,这下安稳了,接下来就该封赏创业功臣了,于是就和跟着自己那个说:小伙儿,辛苦啦,你来当CEO吧!这人一听急忙俩大巴掌一摆:不不不,我可不行,但有一个人一定行!就是俺那朋友。

董事长一听,气得鼻子都快冒烟了:这货差点弄死我,我还没找他算账呢!还让他当CEO?想得美吧!他赶紧再次为他辩解道:当大领导的,哪有记仇的?你要想做大市场,明跟你说吧,没这人不行!董事长一听有道理,心想这货虽然不厚道,但让他给咱干活找补回来也不错。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名为绝交,实为明志——读《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曲《广陵散》终结之后,世间再无嵇康的肉身,但嵇康的精神气质却未曾消退。

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与其他时代迥乎不同,文人尚老庄、好玄理、喜清谈、爱饮酒,多放荡不羁,而嵇康正是其中最为放浪形骸的存在。

嵇康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正始”时期,政治斗争极为激烈。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山涛即将迁官时,嵇康恐山涛要举荐他为选曹郎而写给山涛的书信,这封书信的写作意图曾多被解释为嵇康宣告与山涛断绝关系。

然而,倘若认真品读文本,则会发现文中并无绝交之意,而是在向山涛解释自己坚决不入官场的原因,并表明自己“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态度。

开篇嵇康说到山涛曾称说他不愿出仕的志趣,然而此次的做法让他感到山涛对自己并不熟悉,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

接下来嵇康把山涛与自己的性格对比,“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山涛性情宽和、善于处世,而自己心胸狭窄,对许多事情都不能忍受,两人的性格对比鲜明。

据《晋书·山涛传》载,山涛自小就有器量,深谙为人处世之道,且有政治才能,身居高位依然谨慎节俭,是一个正直大度的人。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表明嵇康其实也是了解并且尊重山涛的,不然也不会与山涛契若金兰。

接下来嵇康表示山涛要举荐自己正如“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而做官恰如“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虽然此处嵇康用了《庄子》中越俎代庖的典故,把山涛举荐自己做官比作疱人做菜拉尸祝帮忙,然而此处嵇康并没有表现出对山涛的敌意,只是阐明自己不愿进入污浊的官场的志向。

接下来嵇康连举老子、庄周、柳下惠、东方朔、孔子、子文的例子说明为官“乃君子思济物”,他们“达能兼善而不逾,穷则自得而无闷”;又举许由隐居山林、子房辅佐汉室、接舆行歌劝归来说明虽然每个人的性情志向不同,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是“循性而动,各附所安”,虽“殊途”却“同致”。

无论是“处朝廷”还是“入山林”,都是各自不同的志向,不可被剥夺。

嵇康明白人各有志的道理,这也表明嵇康并没有因山涛为司马氏集团效力而对他不满,要与之绝交,而是写长长的书信与之倾诉衷肠,表明自己志不在庙堂。

关于嵇康的故事

关于嵇康的故事

关于嵇康的故事嵇康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嵇康的祖先本来姓奚,住在现在的浙江绍兴,但是他的祖父为了逃避仇家,迁到现在的安徽,而且改姓为嵇。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关于嵇康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嵇康晚上住在仙台,游山玩水一天之后,正准备好好休息放松一下的嵇康,突然听见在山谷的深处传来悠悠扬扬的琴声,嵇康觉得很好奇,大半夜的为什么会有在弹琴,而且琴声又透出如此孤寂的味道,让人想要知道这个弹琴的人。

不如我去拜访一下这位在深夜弹琴的音乐家,于是嵇康就决定放弃休息,他随着声音一路走去,来到一家茅草屋前,远远的就看见屋内有一盏孤灯,在风中摇曳着辉光,想必就是这家了。

越走越近,琴声的悠扬越加让嵇康欲罢不能,他迫切的想要见到这位弹琴的乐师。

走进茅草房,嵇康轻叩房门,主动报上姓名,一个美丽的女子从屋内走出来,伴随着一股淡淡的香气,眼前这位谜一样的女子让嵇康心中充满疑虑,他有太多问题想要向面前这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弄清除了。

女子对嵇康说,先生您来到我简陋的小屋实在是我的荣幸,不如进屋来坐一会吧,你看这夜黑得那样深邃,在这个宁静的世界,你我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吧。

嵇康走进屋内发现,看似简陋的小屋被装饰的很好,女子的家具摆放的落落有致,丝毫没有一丝脏乱,空气中弥漫的阵阵芳香让身子变得极其放松,在这样的环境下,弹奏一曲真是惬意。

女子泡了茶来招待嵇康,两人聊天之后嵇康才知道女子是山里的女鬼,只是因为有牵挂,不能成否,变成这山中的守护神,晚上天气好的时候,就会想起前生记忆,弹一首小曲来为自己解闷。

今天不巧把先生引来了,也算是与我有个伴吧,嵇康也感觉到这冥冥之中应该是早有安排,这次的相见一定不是巧合,两人聊了一个晚上。

嵇康托孤的故事三国时期曹魏末年,司马集团为了争夺政权,弄得官场异常腐败,很多有才学的人多不愿从官,为国家做事,有七个比较有成就的文人,就以身作则。

他们常常在竹林里游荡,时而吟诗饮酒作对,时而弹琴唱歌舞蹈,试图寻找乱世中的宁静。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

嵇康的简介及故事

嵇康的简介及故事

嵇康的简介及故事嵇康的简介: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

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曹魏时着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

他信奉道教,注重养生。

曾着《养生论》。

有《嵇康集》传世。

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被袁宏称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生平简介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年,其祖先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其曾祖父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并改姓为嵇。

嵇康的父亲嵇昭,字子远,官至督军粮治书侍御史。

嵇康有兄长,名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从军,志在用仕,后官至太仆、宗正。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

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

成年后喜读道家着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

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因而获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

嵇康与长乐亭主育有一儿一女。

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

嵇康崇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着《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得意之时,恍恍惚惚忘了回家。

当时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认为是神仙。

到汲郡山中见到隐士孙登,嵇康便跟他遨游。

孙登沉默自守,不说什么话。

嵇康临离开时,孙登说:“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怎么能免除灾祸啊?”嵇康又遇到隐士王烈,一道入山中,王烈曾得到石头的精髓饴糖,便自己吃了一半,余下一半给嵇康,都凝结为石头。

赴汤蹈火成语故事

赴汤蹈火成语故事

赴汤蹈火成语故事赴汤蹈火成语故事赴汤蹈火成语故事1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

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

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

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

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

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已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

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

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糜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

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

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

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赴汤蹈火成语故事2 【拼音】fù tāng dǎo huǒ【典故】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荀子·议兵》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释义】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用法】作谓语、状语;比喻奋不顾身【结构】联合式【近义词】出生入死【相反词】贪生怕死【押韵词】同浴讥裸、如花似朵、冥行盲索、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浓妆艳裹、优劣得所、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浓妆艳抹、细批薄抹、收园结果、......【年代】古代【谜语】烫【成语故事】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看到各地诸侯势力日益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建议汉景帝削减他们的势力,防止他们作乱,因此得罪了诸侯。

嵇康临死为何将一双儿女托付给已断交的山涛?

嵇康临死为何将一双儿女托付给已断交的山涛?

嵇康临死为何将一双儿女托付给已断交的山涛?文:穿越君(读史专栏作者)听过《广陵散》的人不可不知嵇康,如此优美的琴声竞成绝唱,不得不令人扼腕。

嵇康的大名犹如他的绝唱一样千古不朽。

嵇绍不孤,让世人知道了什么是朋友嵇绍不孤,何等的耐人寻味!人走茶凉,人死如灯灭,尽显世态炎凉,而嵇康临死前却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

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一双儿女托付给二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

而他与山涛已经“绝交”。

对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

友情之外的造访,他可以低头不语,挥之即去。

但对于朋友,哪怕是一丁点儿的隔阂,也会使他焦灼,痛苦万分。

友情有多深,干扰就有多深。

山涛当时是尚书吏部郎一个大官。

当他再次高升的时候,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选代替他的职务,他真心诚意的推荐了嵇康。

而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列出自己“七不堪”“二不可”,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态度。

《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篇,体现文人独立性格的讽喻佳作。

不喜俗人,刚肠疾恶,轻肆直言,刚直任性,针锋相对,文风犀利,一千八百余字,讥讽拒绝了山涛的邀请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嵇康这么做是想要保全山涛,因为当时晋朝统治者已经对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十分不满意。

所以,这是嵇康为了朋友甘愿牺牲。

嵇康(224年—263年)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两晋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的父亲名叫嵇昭,在曹魏担任督军粮治书侍御史,嵇康还在襁褓之中时便已去世。

因此,嵇康由母亲和哥哥抚养长大。

因为家境丰腴和兄长的抚养,嵇康算是一个“酷玩”的富二代,早年的生活富足自由。

母兄并未限制他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而是音乐、书法、绘画、文学、养生任其涉猎,后来他也成为了这些方面的翘楚,特别是《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对他影响深远,形成了嵇康桀骜不驯的性格。

后来,嵇康迎娶了曹魏宗室女长乐亭主为妻,官拜郎中,后又升迁中散大夫。

嵇康广陵散的故事

嵇康广陵散的故事

嵇康广陵散的故事据传说,嵇康小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他对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和天赋。

在当时,琴艺高超的人都会被人们称之为“琴师”,而嵇康的琴艺更是被誉为“广陵散”,成为了当时琴艺的代名词。

嵇康的琴艺不仅仅是技术娴熟,更是能够通过琴曲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人们在聆听时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心灵的共鸣。

嵇康广陵散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他与司马昭的故事。

据说,司马昭非常喜爱嵇康的琴艺,多次邀请他到宫中演奏。

然而,嵇康却多次婉拒了司马昭的邀请,因为他深知司马昭的用心。

司马昭是一个心机深重的人,他并不是真心欣赏嵇康的琴艺,而是想借此机会监视和控制嵇康。

嵇康深知这一点,因此坚决不肯前往宫中演奏。

然而,司马昭却对嵇康的执拗感到非常不满,于是他下令逮捕嵇康,并在狱中对他进行种种酷刑。

在狱中,嵇康仍然不忘琴艺,他用自己的血写下了《广陵散》,并在狱中用琴演奏。

据说,当时所有听到他琴声的人都为之动容,甚至有人因此悔改。

嵇康用自己的音乐感动了所有人,他的音乐穿越了牢狱的囚笼,传达着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

最终,嵇康在狱中遭到了残酷的处死,然而他的音乐却在后世流传不衰。

嵇康广陵散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佳话,人们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琴艺高超,更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嵇康用自己的音乐,诉说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自由和热爱生活。

嵇康广陵散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古老的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用自己的音乐,传达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梦想,追求自由,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嵇康广陵散的故事,至今仍然感动着人们的心灵,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性格各异的“竹林七贤”

性格各异的“竹林七贤”

性格各异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中国文人一道很独特,甚至有些诡异的风景线。

这七人都喜欢搞怪,放在今天,也许会被视为“博出位”。

不过因为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竹林七贤”的搞怪被理解为反抗司马家族的黑暗统治,因此境界上被拔高了许多。

“七贤”之中,嵇康形象最为正面,而一直热衷于做官的山涛比较负面。

偏偏这两人关系极好,尽管嵇康写过《与山巨源绝交书》,临刑前他依旧对儿女说“巨源在,汝不孤”。

可见,在嵇康看来,山涛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值得托孤。

论及嵇康、山涛两人的人生之路,山涛其实更为可取。

山涛虽然积极追求功名,但为官清正,能在污泥浊水的环境下洁身自好。

县令袁毅曾送给山涛一百斤丝,山涛知道袁毅肯定不会只向他一人行贿,立即举报就会得罪一大批官员,于是暂且收下。

后来袁毅获罪,招供了所有行贿情况,山涛这才上交那一百斤丝,丝上积满灰尘,印封完好如初。

乱世之中,保全自己之余才能有所作为,这点山涛做得很出色。

与山涛相反,嵇康彻底不与司马家族合作。

他的死,由吕巽而起。

吕巽这厮,心如蛇蝎。

他见弟弟吕安的妻子貌美,便起了色心,找机会奸污了她。

事后吕安要告吕巽,原本理所当然。

可是嵇康作为他们兄弟俩共同的朋友,居然出面替吕巽说情,最后不了了之。

之后,吕巽反过来诬告吕安对母亲不孝。

嵇康出面替吕安作证,由此被司马氏抓住把柄,最后遇害。

嵇康被杀,是早晚的事。

不过由这样一件事引发,实在有损形象。

从嵇康处理与吕巽的关系,看得出他并不是个能干大事的人。

嵇康的价值,只是在于树立了读书人的精神丰碑,其傲骨值得尊敬。

在竹林七贤中,阮籍最为不幸。

不想与司马氏为伍,却迫于淫威不得不做官。

想要借酒装疯消极避世,最终却不得不为司马昭写下“劝进文”。

阮籍的一生,活得最为憋屈。

他代表着“七贤”中的大多数,想叛逆但又惜命,看似名士风度,实则窝窝囊囊,一事无成。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的另类,他十分贪财。

当荆州刺史时,曾动用部下为自己修建宅院,结果被免职。

山涛当官两袖清风,王戎最后却成为京城屈指可数的富豪。

嵇康托孤的故事

嵇康托孤的故事

嵇康托孤的故事嵇康,三国曹魏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嵇康托孤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嵇康托孤的故事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当皇帝,其实已经是司马昭把握大权,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让竹林七贤的山涛出来做官,因为司马昭的祖母是山涛的堂姑祖母,山涛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了。

后来山涛又来拉拢嵇康到朝廷中做官,嵇康很生气,认为当初的朋友算白交了,曾经的海誓山盟,如今随着山涛君你的一言一行已经化为泡影,你走吧,去追随那尘世的荣华富贵,让我一个人坚守我们的乐土,让我一个人做一个无依无靠的孤独隐士,你走吧,我不怪你,只是偶尔想起和你一起经历过的往事,会让我为之动容。

嵇康不但谴责了山涛,还批评了当时的司马集团,山涛知道嵇康为人正直,清高,对自己的责备也只是一种劝谏,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和嵇康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但是这件事却埋下了一个隐患,司马昭对嵇康的印象非常差。

有人诬陷嵇康,在司马昭面前说坏话,司马昭就把嵇康抓来处死,临死前,嵇康把自己只有十岁的儿子托付给山涛,山涛边哭边答应,决定要守护这个孩子,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山涛果然是重情重义的汉子,他不怕司马昭把它当作和嵇康一起的人,把嵇康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

嵇康与广陵散的故事《广陵散》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是中国音乐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鼓琴曲,嵇康在临死前弹奏这首曲子,让《广陵散》被人们所知道。

嵇康除了在文学上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研究魏晋时期的资料,在音乐上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对音乐有特别的感应能力,在乐器演奏上有极高的天赋。

说嵇康在联系弹琴的时候几乎是无师自通。

嵇康对于琴和琴曲的嗜好,让人们对他产生了种种猜测,嵇康也伴随着他的音乐给后人留下一段段美丽的传说。

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琴,他把自己的家业卖了,向尚书令讨了一块玉,把玉切成薄片镶在琴上,嵇康对这张琴十分热爱,日夜守护者它,有一次,嵇康的好友山涛开玩笑,在嵇康睡觉的时候说要剖琴,嵇康用生命相威胁,才让爱琴逃过一劫。

关于嵇康的传说

关于嵇康的传说

关于嵇康的传说嵇康生于公元224年,祖先本姓为奚,后改为嵇,其父名为嵇昭,曾官至督军粮治书侍御史,有一兄长名为嵇喜,志在用仕。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嵇康的传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嵇康的传说据说古琴曲《孤馆遇神》和《广陵散》为嵇康所传,但其来历却一直是个千古之迷。

陕西潼关隋朝皇家大墓中出土文物中有葛洪遗书,对《广陵散》的出处有说法。

“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

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

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

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

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

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

至女巫之墓,墓与屋相连,人与鬼同居,乃叹曰:“阴阳两界,实一墙之隔耳”。

遂夜宿仙台,见月光泻泻,清风徐徐,碧波荡荡,仙岛渺渺,天台巍巍,星汉迢迢。

赞曰: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忽闻谷中琴声幽幽,玄乐绵绵。

寻声觅去,至一茅舍。

屏息静听,恐乱仙音也。

曲终,一清丽女子开门曰:“先生光临寒舍,不胜荣幸。

请入内稍坐”。

康喜遇知音,欣然入室。

备茶对坐,方知是谷中女巫。

虽人鬼殊途,竟一见如故,彻夜长谈。

或论天地自然生死轮回之法,或证诗词音律琴棋书画之妙。

谈至兴浓,康曰“敢问神女所弹何曲?”神巫曰:“情之所至,信手而弹耳,无名之曲”。

康请教再三,始授之,今《孤馆遇神》是也。

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

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

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

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

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二曲,必择雅静高岗之地,风清月朗之时,深衣鹤氅,盥手焚香,方才弹之。

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

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

康刑前索琴而扶。

《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抚琴咏诗,自足于怀。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

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

登缄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之。

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帝寻悟而恨焉。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

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

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

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

(选自《晋书·嵇康传》,有删改) 译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嵇康托孤的故事
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当皇帝,其实已经是司马昭把握大权,他为了扩大自
己的势力,让竹林七贤的山涛出来做官,因为司马昭的祖母是山涛的堂姑祖母,山涛不好
拒绝,只好答应了。

后来山涛又来拉拢嵇康到朝廷中做官,嵇康很生气,认为当初的朋友算白交了,曾经
的海誓山盟,如今随着山涛君你的一言一行已经化为泡影,你走吧,去追随那尘世的荣华
富贵,让我一个人坚守我们的乐土,让我一个人做一个无依无靠的孤独隐士,你走吧,我
不怪你,只是偶尔想起和你一起经历过的往事,会让我为之动容。

嵇康不但谴责了山涛,还批评了当时的司马集团,山涛知道嵇康为人正直,清高,对
自己的责备也只是一种劝谏,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和嵇康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但是这件事却埋下了一个隐患,司马昭对嵇康的印象非常差。

有人诬陷嵇康,在司马昭面前说坏话,司马昭就把嵇康抓来处死,临死前,嵇康把自
己只有十岁的儿子托付给山涛,山涛边哭边答应,决定要守护这个孩子,哪怕付出生命的
代价。

山涛果然是重情重义的汉子,他不怕司马昭把它当作和嵇康一起的人,把嵇康的儿子
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

《广陵散》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是中国音乐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鼓琴曲,嵇
康在临死前弹奏这首曲子,让《广陵散》被人们所知道。

嵇康除了在文学上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研究魏晋时期的资料,在音乐上也为后人留下了
宝贵的财富,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对音乐有特别的感应能力,在乐器演奏上有极高的天赋。

说嵇康在联系弹琴的时候几乎是无师自通。

嵇康对于琴和琴曲的嗜好,让人们对他产生了?a href='//' target='_blank'>种植
虏猓??狄舶樗孀潘?囊衾指?笕肆粝乱欢味蚊览龅?a href='//' target='_blank'>传说。

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琴,他把自己的家业卖了,向尚书令讨了一块玉,
把玉切成薄片镶在琴上,嵇康对这张琴十分热爱,日夜守护者它,有一次,嵇康的好友山
涛开玩笑,在嵇康睡觉的时候说要剖琴,嵇康用生命相威胁,才让爱琴逃过一劫。

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琴曲,可以看出嵇康的影响力有多大。

传说有人看到嵇康晚上的时候到山上采药,冬天的时候用长发保暖,夏天的时候就用
编稻草当衣服,正是因为嵇康这种表现,那种不拘小节的洒脱,让他在音乐上被越来越多
的人注意。

嵇康弹奏的《广陵散》是嵇康加工而成的曲子,在长期的流传中,就像民歌一般影响
着人们,正是因为嵇康在临死前弹奏了这首《广陵散》这样有名的乐曲才被人们知道,嵇
康的名字也一直与《广陵散》联系在一起。

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当时可以说非常有代表性,也许正是因为
地位的原因,嵇康和一般士人的思想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喜欢研究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他用道家思想对
现实的黑暗做出了阐述,他认为,我们在做人生的选择时候,要做到超脱,不能被现世的
诸多因素束缚。

嵇康的一些阐述自己思想的作品中,洋溢着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强烈批判。

这与同一时期的玄学家的思想是不同的,嵇康的“养生论”和对世俗生活的反对都是
对当时甚至是后世都有深刻影响的。

玄学是在曹魏年间开始兴起的新学派,嵇康的玄学思想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崇敬的基础
上的,这也是当时最能被接受的主张,嵇康的玄言诗体现的都是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
风格,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气规定的。

嵇康很多的文学作品不会用浮华的辞藻过度修饰,
以自然的真情流露为准。

玄学强调的是对超越自然的道德精神的追求,玄学的兴起和汉朝末期统治者的腐败无
能有关,人们渐渐将情思寄托在宇宙自然中。

在玄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不再将为官从政
当作最高的理想,而是将自己精神的洒脱放在最高位。

在嵇康的思想中,养生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继承了道家的养生之道,《养身论》是中国养身史上第一篇系统全面介绍养生思想的著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