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白云苹自强自立

合集下载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清廉将军王建安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清廉将军王建安

王建安将军长身赭面,古稀之年白发如银,眉目耸异。

将军生活俭朴,为官清廉,有“王青天”之谓。

王建安将军下部队轻车简从,最反对前呼后拥,迎来送往。

1977年初夏,王建安将军至厦门某军视察。

见军、师领导驱车欲陪同前往,将军不悦,问:“你们来干什么?”答:“给首长带带路。

”将军问:“怕我丢了不成?”回曰:“想跟首长学习学习。

”将军怒曰:“你们去,我就不去了。

”军、师领导讷讷而退。

王建安将军下部队从不事先下通知,打招呼。

将军常喜饭前半个小时到部队营区,下车后直奔连队饭堂,与士兵同席就餐,共尝甘苦。

将军凡下连队视察,每餐必要锅巴,花甲之年依然如故。

若锅巴中有沙粒,必呼司务长带扁担、箩筐来:“将这块大石头给我抬走!”将军言,锅巴中有无沙粒,反映了洗米干净不干净;洗米干净不干净,反映了炊事班工作认真不认真;炊事班工作认真不认真,反映了司务长责任心强不强。

司务长责任心强,连队伙食必然好,相当于半个指导员的作用。

1978年秋,王建安将军至某师检查工作。

晚上放电影,将军欣然而至,见电影机前中间位置,赫然摆一排“首长专座”——条桌、藤椅、茶缸、水瓶,应有尽有,而士兵们均坐在被包上。

将军问部队领导:“你们摆这个干什么?”答:“首长喝水方便。

”将军问:“两个小时不喝水就会渴死?战士们都带了水瓶、茶壶没有?”团领导曰:“首长年纪大。

”将军怒曰:“你们要坐你们坐,反正我不坐。

”言罢,取小凳子,跻身士兵之间,坐下。

全团官兵见之,掌声雷动。

1979年11月,王建安将军视察某高级步校,宿办公室,吃大食堂,一个多星期,乐此不疲。

秘书记其6天活动时间表如下:到教研室与学员一起听课,一天半;召开老学员座谈会,一天半;召开新学员座谈会,一天;召开教员座谈会,半天;到战术场、靶场,半天;找学校领导座谈,半天。

是年,王建安将军72岁。

王建安将军下部队调查,直插基层连队,凡事皆躬身亲察。

某日,将军至某连参观猪圈,见生猪挤满圈,便与饲养员拉呱儿,问:“一月杀几头猪?”答:“有时一头也不杀。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桥玄深明大义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桥玄深明大义

桥玄是东汉时期一位著名的丞相,曾在汉灵帝时任尚书令,后来又被提拔为太尉。

他为人正直善良,性格耿直,敢于和贪官污吏、盗贼劫匪作斗争,百姓都十分敬重他。

当时,常有盗贼劫匪以绑架的手段勒索钱财,许多人深受绑架勒索之苦,但往往忍气吞声,以钱财消灾,不敢与盗贼作对,使得绑架勒索之事经常发生。

一天,桥玄十几岁的儿子正独自在家门前玩耍,忽然来了三个劫贼,趁无人注意时将孩子绑架了,然后向桥玄索要钱财,并威胁说如不照办,就杀了他的孩子。

家人担心劫贼伤害孩子,希望桥玄不要把这事告知官府,花费些钱财把孩子索要回来算了。

但桥玄不听,立即报告了官府。

当地守备阳球一直敬佩桥玄的胆识与为人,马上派兵前去包围了劫贼的住处。

可是,桥玄的儿子此刻就在劫贼手里,阳球担心若贸然冲进屋去抓人,劫贼会狗急跳墙伤害孩子,甚至会做出无法预料的举动。

但是,如果不赶紧下手,到了夜晚,劫贼有可能会乘夜色逃脱。

怎么办呢?阳球一时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桥玄大声喝道:“劫贼是众人的祸害,难道我今天就真的要为了自己的儿子而纵容祸害吗?我不能遇到一点挫折、阻力就停滞不前。

”于是,桥玄再三催促阳球下令动手。

士兵们被桥玄的深明大义所感动,阳球刚一下令,他们就个个奋不顾身地冲进屋内,活捉了三个作恶多端的劫贼。

不幸的是,桥玄的儿子已被劫匪杀害了。

人们都十分敬佩桥玄果敢坚毅、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对他深明大义的美德更是世代传颂。

桥玄死后,没有留下什么遗产,葬礼也极其简单,却受到了世人的敬仰。

桥玄疾恶如仇、深明大义,面对伤子之危仍不屈服,始终保持高尚的节操。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像他那样以大义为重、遇事百折不挠,困难就不会成为拦路虎,挫折、失败也击不垮我们。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斗子文秉公执法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斗子文秉公执法

楚国的令尹(相当于丞相)斗子文,是楚国历史上治国安邦的雄才,有文韬武略的奇谋,而且为官廉洁,处事公平,不徇私情。

斗子文有个亲戚,认为同族中出了斗子文这样一个大官,一定会包庇亲朋,便有恃无恐地在外边胡作非为。

一次他在集市上买东西,不但不给钱,反而把卖东西的农夫打倒在地,被当时负责司法的官员廷理抓了起来。

审问的时候,斗子文的亲戚不但不服罪,反而十分嚣张,大声说:“我是令尹斗子文的堂弟,你们敢把我怎么样?”廷理本来对犯人有一肚子气,决心依法审判,一听说这犯人原来是令尹的堂弟,吓出了一身冷汗,暗自庆幸发现得及时,否则,一旦用了刑,岂不闯了大祸!想到这里,赶忙命令手下人给犯人松绑,还连连道歉说:“误会,误会!”笑嘻嘻地一直把犯人送到门外,回转身倒把手下人痛骂了一顿,说他们有眼无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廷理放了犯人,觉得立了大功,连忙整理衣冠,兴冲冲地去报告令尹斗子文。

以为这回令尹会感谢他,赏识他,说不定还能在楚成王面前进言保举,得到提拔重用!谁知,斗子文听完汇报,不动声色地问道:“是你放的人吗?”廷理答道:“是的,是的,大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斗子文猛拍几案,站起来厉声命令:“你马上给我把人抓回来!”这突如其来的愤怒,把廷理吓呆了。

他愣愣地站着,半天也答不出话来。

他怎么也不明白,令尹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斗子文又说:“楚国之所以设廷理一官,就是用来维护国家法令的。

正直的官员执行法令,灵活而不违背原则,坚决不损害法律。

现在你擅自释放犯法的人,这就没有维护国家的法律,没有秉公办事。

难道我当令尹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家族享受特权吗?你身为廷理连这点道理也不懂!”斗子文看到廷理很难为情的样子,又心平气和地说:“你想,我身为令尹,协助楚王治国,有人对我严格依法行事有意见,但我并不因此而抛弃法令,赦免那些违法的人。

现在我的这个堂弟明明是犯了法,你却为了照顾我的面子把他放了,这不是在全国人面前展示我的私心很重吗?掌握一国之权柄,而被人在背后骂我私心自用,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囊萤映雪的故事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囊萤映雪的故事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囊萤映雪的故事晋代的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

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

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

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想到这,兴奋的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

果然,如此还真的管用。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和坚持不懈的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

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这令他觉得光阴虚掷。

一个冬夜,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

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中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

原来那是雪映射出微光。

于是他倦意顿消,这不正可以借着这难得微光看书吗于是他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凭着这样的学习精神,使得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后来,他们的故事就演变为“囊萤映雪”这则成语,比喻用功苦读。

常见有人叫苦,但是又有谁的苦超过车胤和孙康呢一个连油灯都用不起的学生,竟靠着“囊萤映雪”来学习,谁又比得了他们呢可见,办法总是有的,再苦也不会耽误学习,关键是我们能否有一颗能吃苦耐劳的心。

相关文档:••••••••••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朱买臣困厄中坚持不懈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朱买臣困厄中坚持不懈

朱买臣是汉武帝时期一位虔诚的读书人,他坚持不懈地勤奋读书,成为当时读书人的典范。

朱买臣家境不好,与妻子靠卖药材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

他不善经商,也从未有过发财致富的心思。

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

他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

家中卖药材的小店全靠妻子一人经营,他自己却全心投入到书本中,即使是背柴买米时,也一边走路一边读诗书。

妻子非常讨厌朱买臣这种附庸风雅、自命清高的样子。

她觉得自己的家中已经如此贫困了,可丈夫却始终在读那些无用之书,还好意思大声诵读,因此她时常提醒朱买臣,劝他改变改变,力求经商致富。

可朱买臣觉得这样的生活有滋有味、自得其乐,他不但没有听从妻子的劝告,反而愈演愈烈。

朱买臣的妻子实在忍无可忍,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决定与丈夫分手,各奔前程。

朱买臣倒也不强留妻子,他笑着对妻子说:“我到50岁,一定大富大贵,今年已经40多了,等不了多少时候了。

你跟随我多年,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希望你今后能过上好日子,待他日我富贵了,一定设法报答你待我的夫妻恩情。

”妻子早已对朱买臣失望了,不愿再听他什么大富大贵的荒唐言辞,收拾东西离他而去。

妻子走后,朱买臣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曾改变。

一天,朱买臣遇到前妻,她正与新夫一起上坟,看到贫困潦倒的朱买臣,前妻心下可怜他,就招待他一起吃饭,朱买臣倒也不客气,给吃就吃,给喝就喝。

前妻见此情景,只得无奈地摇头叹气。

其实,朱买臣内心并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相信自己不是平庸之辈,有朝一日,定能一飞冲天。

于是,他更加刻苦钻研学问了。

过了数年,朱买臣得到被汉武帝召见的机会。

他拜见武帝,不慌不忙,侃侃而谈,说《春秋》,言《楚辞》,深得汉武帝欢心,立即下令召他为谋臣。

朱买臣终于到了出头之日,可以一展抱负了。

人生随时都有可能遭遇逆境。

对于成功者来说,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比才干更重要。

因为只有坚持不懈总会获得机会,我们的成功也一定会在坚持不懈的追求中实现。

朱买臣在困境中不低头、不气馁,坚持不懈地奋斗,其品德可嘉。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范仲淹喝粥苦读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范仲淹喝粥苦读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范仲淹年轻时,由于家境清贫,上不起学,就一个人跑到一个僧舍中去读书。

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上一点儿韭菜末,再加点盐,就算是一顿饭。

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这种情况被他的一个同学(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了,回家告诉了父亲,留守知道这个人将来必有所成,于是就叫儿子给范仲淹送来许多饭菜。

可是,几天过去了,食物都放坏了,仍不见范仲淹尝一口。

那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诚恳地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

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

”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之后,他依旧以稀粥当饭。

范仲淹由于勤奋苦学,终于学问过人,备受世人的称赞。

范仲淹不仅生活艰苦,尤其懂得艰苦奋斗的道理。

他知道勤能补拙,苦能立志,怕吃了鱼肉而不思长进了,因此才宁愿吃苦。

看来,他是懂得贫富之道的。

作为吃穿不愁的我们,真的要好好借鉴一下这种以苦为动力的精神。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尹翁岿惩一儆百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尹翁岿惩一儆百

尹翁岿是西汉平阳人。

他为人耿直、坦率,不畏权势,敢于揭发奸邪,办案精明,执法严正。

尹翁岿任东海太守期间,陈纲立纪,严明法度,踏踏实实地做了许多有益于地方的事。

他经常微服出访,明察秋毫,各县吏民贤与不肖,奸邪之人及其犯罪事实他都了如指掌。

他责令各县将危害地方的黠吏豪民的罪行详细记录在案,处置之事由他一人决断,一改过去由县令负责,以防止他们与罪犯勾结串通。

遇有重大紧急的案犯,故意作出松懈的样子以麻痹对方,待罪犯失去警觉,即按名册一一抓捕归案,无有遗漏,然后分别情况依法治罪。

尹翁岿对罪犯的斗争很有办法。

他严惩案犯,总是在秋冬之际乘各地官员集中时或巡视各县时进行,以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

因此,长期以来危害地方治安、鱼肉乡民的贪官污吏、豪强大族惶惶不可终日,纷纷收敛恶行,不敢胡作非为。

对于极少数顽固不化、作恶多端的地头蛇,尹翁岿决不心慈手软,放纵姑息。

郯县(今山东郯城北)大豪强许仲孙在当地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

但因其势力大,只得忍气吞声,前任郡守在盘根错节的恶势力面前畏手畏脚,终至养虎遗患,成为郡中一害。

尹翁岿力排干扰,将许仲孙抓捕归案,并依法在闹市区将其斩首示众。

消息传开后一郡震栗,无人敢触犯禁律。

东海郡由此得治,百姓称颂。

依法办事,重要的一点是敢于碰硬,不惧怕权势的阻挠和报复。

敢于碰硬,才能做到杀一儆百。

因为许多犯罪分子之所以很嚣张,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在盯着那个最有势力的人,如果执法者不敢碰硬,人心必不服;相反,如果那个最有势力的人也被处理了,其余的犯罪分子也必然有所收敛。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晋代炼丹家葛洪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晋代炼丹家葛洪

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早年家境衰落,自幼勤奋好学,广泛涉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他在长期炼丹活动中,发现了物质变化规律,做了大量原始状态的化学实验工作,积累了不少朴素的化学知识。

他不仅是位炼丹家,在医药学方面也有重要成就。

他在长期炼丹中观察实验,了解了许多矿物质的性质、用途,扩大了矿物质的应用范围,推动了制药化学的发展。

葛洪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是与他一生刻苦学习分不开的。

平时他寡言少语,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爱好幻想,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现象都有浓厚的兴趣,都想要了解个究竟,并去揭开它们的奥秘。

他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经常帮助家里做些杂事。

一有空便去读书,并喜欢读炼丹以及医术方面的书籍。

一天,葛洪与邻居几位同龄少年上山砍柴,在泉水旁吃完点心,正准备下山时,忽然间下起了瓢泼大雨。

小伙伴们急忙在一棵大树下躲雨,而葛洪却仍站在大雨中望着茫茫的天空沉思起来:是谁在一瞬间搅得乌云翻滚?又是谁引来风雨雷霆?一会儿,雨过天晴,东方天空悬挂着一弯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彩虹。

小伙伴们挑着柴草,边下山边对彩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这弯虹一定是蛟龙吐的气!”“不,那是神仙搭的彩桥!”“都不对,那是天上王母娘娘在晒彩带。

”葛洪暗暗想:“是龙吐气,为什么在雨后才有?神仙会腾云驾雾,造桥又有何用?王母娘娘晒彩带,又怎能抛下人间?”葛洪真希望能够从书本上找到这些答案。

可是,家里一贫如洗,哪里还有钱买书!他想:“如果不花钱又有用不完的笔墨纸就好了,这样我不就能够同样得到读书识字的机会吗?”葛洪日夜企盼着。

有一天,葛洪在灶间帮助母亲烧火做饭。

他将山上砍来的干柴放进灶膛里燃烧,再把烧成乌黑的木炭拣出来。

就在这放进去拣出来的机械动作中,他突然像发现什么似的,边跳着双脚,边高声喊着:“哦,有办法了!这木炭就是我的笔,山上的石板和岩壁就是我所要用的纸,不花钱还用不完呢!”从此以后,他每天用干荷叶包木炭,揣在怀里上山,休息时,便在石板、岩壁上练字、默写。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冯玉祥苦读书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冯玉祥苦读书

冯玉祥作为中华民国重量级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颇多。

比如,有人说他是“基督将军”,也有人说他是“爱国将军”,更有人说他是“倒戈将军”。

纵观其一生,却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读书将军”。

由于家境贫寒,童年的冯玉祥只断断续续念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私塾。

练习写字买不起纸笔,就用一根细竹管,顶端扎上一束麻,蘸蘸稀薄的黄泥液,在洋铁片上涂写。

公元1896年,15岁的冯玉祥在保定府五营练军正式入伍。

在兵营中,每逢操练之余,粗识一些文字的冯玉祥便开始读武侠小说,如《封神演义》、《彭公案》、《施公案》。

他说,“一半是为了看热闹,一半也是企图多识些字。

”“初看时半懂不懂,只管囫囵咽下去。

读完一遍,从头再读,读长久了,书中大意也渐能领悟。

”正是凭着耐心、虚心、恒心,冯玉祥还读完了《三国演义》。

升任本哨的小教习后,有着强烈上进心的冯玉祥开始攻读军事书籍,如武卫左军编的《操法》、《阵法》以及新建陆军七项等。

他得暇即读,有时彻夜不睡,偷偷地就着灯光读。

初时十句不过懂得三句,其余都茫然不解,于是各处找人求救。

看到冯玉祥苦读得体力不支,朋友好言相劝。

他说:“我就是念书念死了也好,免得变成一个庸碌无知的废物,消耗世界上的食粮,一点事也不能做。

”读书成了冯玉祥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青年的他涉猎的书目不断扩展。

当他看了《饮冰室文集》的序文,得知《纲鉴易知录》一书,便立刻到北平琉璃厂书店里花了一两六钱银子买来一部,日夜苦读,时刻不离手。

一次,被他的上司王化东统领见到了,高兴地连声夸奖,说:“我们营里的年轻人居然也有看《纲鉴易知录》的,真是了不得!”随着官阶提高,冯玉祥阅读的范围也在扩展,《左传》、《易经》、《书经》、《诗经》、《群书志要》等逐渐一一进入他的读书视野。

冯玉祥曾因爱读书而结识了国学大师级的人物王铁珊、邓鉴三。

邓鉴三是冯玉祥早年最敬爱的一位朋友。

冯玉祥早年读书水平的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他的帮助。

比如说,他告诉冯玉祥,多读古文,可以触类旁通,要是熟念两三百篇古文,一定就可以有很大的进步了。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朱元璋秉公杀婿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朱元璋秉公杀婿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贫农之家,小时候为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受尽风餐露宿之苦,对官吏欺压百姓的事感受很深。

当了皇帝后,他曾告诫百官说:“我以前在民间时,见到州县官吏多不爱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

凡民疾苦,视之漠然,我心里恨透了。

如今要严立法禁,官吏凡是贪污蠹害百姓的,严惩不恕!”为此,他作出规定:官吏贪污至60两银子以上者斩首示众,并处以剥皮之刑。

当时府县衙门左边的土地庙,成了剥皮的刑场,因此老百姓称土地庙为皮场庙。

有的衙门旁边还摆着塞满稻草的人皮,叫当官的触目惊心,警告他们这就是贪官的下场。

当时西北少数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与中原汉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大不相同。

他们因平日大多吃牛肉和羊肉,因此很需要中原的茶叶化解油腻。

而明王朝为了加强北方的边防,也很需要西北地区的战马。

于是朝廷组织了茶马互市——用中原的茶叶交换西北的战马。

茶马互市,对朝廷和西北少数民族都很有利。

为了防止茶马互市出现混乱,互市一律由朝廷主持,不准私人插手。

但是一些投机商人和不法官员为了赚钱,不顾法律规定,搞起走私的勾当来。

他们把茶叶偷运至西北,高价卖给少数民族,又偷运马匹进入内地,高价在内地贩卖。

走私活动越来越厉害,朱元璋大为震怒,下了一道命令:禁止走私行为,如有违反,从重处罚!谁不知道朱元璋的厉害?谁敢拿自己性命开玩笑?因此禁令一出,投机商人和不法官员都害怕了,不敢继续作奸犯科。

只有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还在继续大搞走私活动。

别人都偃旗息鼓了,他却正好抓住这个时机,扩大“业务”范围,谋取更大利润。

禁令下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欧阳伦一次派管家周保,押了50辆满载茶叶的大车,运往兰州一带贩卖。

打算将卖的钱,换成战马带回内地。

一路上,关口的官员知道是驸马的车队,谁也不敢阻拦,因此车队一路畅通无阻。

想不到车队就快到目的地时,却在兰州黄河大桥的桥头出了“岔子”。

原来,负责守桥的小官是个忠于职守、不畏强权的人。

车子一到,他立即下令停车检查。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老舍勤俭一生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老舍勤俭一生

在北京的西城,有一个小胡同,叫“小羊圈胡同”。

“小羊圈胡同”非常小,全是低矮的草棚一样的房子,住的老百姓都是些穷苦人家。

每逢刮风下雨,小胡同里低洼的地方就成了水塘。

冬天,这里奇寒无比,屋里和屋外一样冷,缸里的水常常冻得结成冰。

这里的老百姓吃的东西,常常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有的人家长年只能从菜市场里找些烂菜叶子来吃。

公元1899年2月3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老舍就降生在这个小胡同里。

老舍的妈妈靠拼命地给人洗衣裳,来养活一大家人。

由于长年地洗衣裳,妈妈的手始终都是鲜红和微肿的。

而晚上,她还要在一盏小煤油灯下,做白天接下来的缝纫活。

过年了,老舍喜欢到大街上看人家放焰火,看人家穿新衣、戴新帽。

每当他看到街上谁家又宰了两头大猪,谁家又弄了一大筐冬天看不到的水果,妈妈总是说:“孩子,我们家的饺子肉少菜多,是北京城最好吃的,不要去看人家的了。

别看咱们家穷,可咱们要穷出志气来,让别人看到咱的腰不是泥做的,硬着呢。

”穷要穷出志气来,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老舍的心里。

老舍上小学那年,已经出嫁多年的姐姐,给小弟弟做了一双新袜子。

她兴高采烈地给老舍穿上了,看着弟弟一蹦三跳地去上学了。

可是弟弟放学回来时,她发现弟弟的脚上却是空空的。

她问老舍:“弟弟,你的新袜子呢?”老舍从书包里掏出那双新袜子,说:“老姐,我一出校门就脱掉了,我怕穿坏了。

我上学时穿,放学了就脱掉。

姐姐,我要和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比学习,不是比阔气。

”第二天上学,老舍仍穿着以前穿的旧袜子,头抬着上学去了。

走着走着,老舍想,我把鞋也脱下来,不就可以少磨些鞋底吗?于是,大街上多了一个光着脚走路的小小读书郎。

一天中午放学回到家,老舍问正在洗衣服的妈妈说:“有没有吃的?”妈妈正在洗衣裳,头也没抬地说:“没有啊,我还没有时间做呢。

”老舍听了,扭头又回学校去了。

中午当别的孩子在玩耍、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他一个人在教室里埋头写作业,头也不抬地写。

他希望这样能让自己忘记饥饿。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崔鸿对月苦读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崔鸿对月苦读

崔鸿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他曾编过《十六国春秋》,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以优美的文笔流传至今。

崔鸿从小就勤奋学习、刻苦读书,知识非常渊博。

崔鸿小时候酷爱读书,常常废寝忘食。

后来,由于父亲受贿被追查,家境败落下来,再也没钱去买书了。

当家中的藏书被他读完后,就只好向别人借书。

借的书人家一般都催要得很紧,为了既按时还书又能把书读一遍,崔鸿决定将书抄下来读。

崔鸿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纸。

晚上抄书读书要耗费很多的灯油,崔鸿家境贫寒,无钱买油。

一天夜里,灯油已经耗尽,崔鸿的母亲已经睡下了,崔鸿不得不放下手中没有读完的书。

他躺在床上,心里还在想着没有看完的书,难以入眠。

崔鸿翻身下床,信步走到门口,突然眼前一亮。

他抬头一看,原来天空晴朗,一轮明月当空,将大地照得如同白昼。

他把刚才没有看完的书拿来,借着月光展卷阅读,字句竟清晰可辨。

崔鸿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下他又能读书了。

崔鸿急忙跑到屋里,搬出一个小凳坐在月光下,认真地读起书来。

不知不觉,崔鸿发觉书上的字迹逐渐模糊了,他抬头看,原来月光已经移动了。

于是他也移动小凳,追随着月光读书。

就这样,月光不断移动,崔鸿也随之不断移动。

直到月亮渐渐西斜,光线暗淡下来,书上的字实在看不清了,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回屋睡觉。

从那以后,每当皓月当空,崔鸿就来到院中借着月光读书、抄书。

有时为了追月光,他竟然坐到院门外面还不知道。

崔鸿通宵达旦地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他终于成了著名的史学家。

可见,想读书,不是没有办法,难道我们会穷得像崔鸿那样连油灯都没有吗?条件越艰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催人奋发。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秦桧科场舞弊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秦桧科场舞弊

南宋初年,宰相秦桧独揽朝政,奸诈毒辣,在科场上也是一手遮天。

他的子孙亲朋,在其权势的庇护下及第登榜,朝野上下一片怨声。

秦桧本没有儿子,后收养了小舅子王映的一个儿子,取名秦禧。

公元1142年,进士考试,秦桧把秦禧送入考场。

秦禧一向不学无术,但慑于秦桧的淫威,几位考官极尽巴结之能事,竟把秦禧推举为状元。

但老谋深算的秦桧怕太过招摇,在发榜时把秦禧排在了第二。

公元1153年,朝廷举行“锁厅试”,即大员子弟和宗室后裔参加的专门考试。

担任主考官的是朝臣陈之茂。

开考前,秦桧特地把陈之茂请到相府,暗示孙子秦埙参考,希望取为第一。

陈之茂一向正直,对秦桧的作为很看不惯。

他觉得只有以文章的优劣来分高低。

于是,考试一结束,他就把所有考卷连夜粗看一遍,发现有一份试卷文笔流畅,而且很有见解,原来是一代才子陆游的答卷。

陈之茂找来秦埙的文章反复阅看,实在相形见绌,他便毫不迟疑地把陆游取为第一名,而把秦埙排在第二。

若以实际水平来说,秦埙取为第二,已是照顾秦桧的面子了。

发榜后,秦桧见第一名不是秦埙,大发雷霆,怒骂陈之茂当杀。

“锁厅试”结束后的第二年,礼部举行省试,秦桧特推荐心腹魏师微、汤思退为主考官,并直言相告孙子秦埙应试。

魏、汤二人心领神会。

可是省试时,恰有同考官董德元推选陆游为第一。

魏师微和汤思退既然是受秦桧特殊委派入场主试,当然不想取陆游为第一,但陆游的卷子确实最好,如果把陆游的名次压低,最后循例公布录取者的卷子时,难免会引起众议。

于是,魏、汤和秦桧密谋后,决定把陆游拉下榜。

结果,陆游被黜落,秦埙则踩着陆游的肩膀被推为榜首。

而推荐陆游的董德元,后来被秦桧寻机报复,罢了官。

省试完了,紧接着是考取状元的殿试。

为了确保秦埙夺魁,秦桧又向宋高宗进言,让魏师微当阅卷官,汤思退为编排官。

由于安插了亲信,秦埙很快被作为第一名推荐上去。

这时,宋高宗对秦桧独揽朝政已很不满,在翻阅考官拟订的前几名卷子时,又看出秦埙使用的都是秦桧、秦禧父子常用的套语,而第二名张孝祥的卷子不仅文理畅通,而且字写得特别好。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恪守情操的吴隐之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恪守情操的吴隐之

东晋末年,朝纲失禁,吏治腐败。

豪门权贵,大小官员竞相以奢侈腐化为荣,以盘剥肆虐百姓为乐,甚至监守自盗,将国家必备的军需财务窃为己有。

然而,也有为官数十年一尘不染、理财数载两袖清风的廉洁楷模,吴隐之就是其中的一个。

吴隐之的六世祖父是曹魏时的侍中吴质,为魏文帝曹丕所信赖。

后来家道衰落,吴隐之的父亲似乎没有做过官,是最下层的寒门士族。

家中本来就不富裕,到吴隐之十几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死,家境就更加困难了。

一家人常常以粗糙的豆类和咸菜充饥度日。

贫苦的生活,磨炼了吴隐之的品德。

他少年老成,不仅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而且孝顺母亲,敬重兄长。

他为人处世,品行端正,从不贪图非分的财物。

不久,母亲也去世了,吴隐之悲痛欲绝。

哭泣之声感动得过路行人都为之落泪。

他的邻居是韩康伯,官拜太常。

韩康伯的母亲是位贤惠明达的老妇人,被吴隐之的操行所感动,就对康伯说:“如果你以后负责挑选官吏的工作,一定要举荐像吴隐之这样的人。

”后来韩康伯果然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于是提拔吴隐之为辅国功曹,随即又改任参征虏军事。

吴隐之本来为人谦和,又博涉文史典籍,善于言谈,长得仪表堂堂,所以很快就获得了“儒雅之士”的好名声。

公元385年,吴隐之以奉朝请的身份被卫将军、尚书令谢石聘请为卫将军主簿。

其后,适逢吴隐之的女儿出嫁,这在一般人家也是件大事,何况是官宦人家。

谢石知道他一向清贫,就派了自家的厨师带着物品去吴家帮助操办婚事。

当厨师来到吴家时,除看到他家的婢女牵着狗到市场上去卖外,其他与往常一样,根本看不出官宦人家嫁女的喜庆场面。

后来,吴隐之出任晋陵(今江苏常州)太守。

晋陵地处京师附近,西晋末年随迁的侨民很多,鱼龙混杂,秩序混乱,为地方官吏搜刮民财提供了方便。

然而吴隐之在任职期间,始终恪守情操,从未利用职权谋私骚扰百姓、加重过人民的负担。

他甚至连仆人都不用,砍柴烧饭做家务都由妻子一个人承担。

任职期满后,吴隐之被调回朝中做官并任中书侍郎、国子博士、散骑常侍等职,接连迁升至廷尉、秘书监、御史中丞、左卫将军等高级官职。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杨景行除暴安良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杨景行除暴安良

杨景行是元代有名的清官,以不畏豪强、公正刚直为人们称道。

杨景行及第后,被授为江西赣州路会昌州判官。

由于治民有方,不久就升任抚州路总管府推官。

由于是专门管理刑狱,杨景行如同蛟龙入水,在这方面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他管辖下的金溪县有个豪民叫陶甲,家资殷富,但是为人却穷凶极恶,不仅欺压百姓,而且还好几次将本县长吏诬枉而使之罢官离去。

因此,尽管控告他的词状接连不断,县里的官吏却谁也不敢冒犯他,没有人敢出来认真受理。

于是,陶甲更加横暴,气势更加张狂,凶焰遍及一郡。

杨景行断然派人将陶甲捉拿归案,并依照元朝法律如“有富豪权贵无视官府,横行乡里,淫暴贪虐,屡犯不改的,都流放到边远荒僻的地区去屯种”等条文,将他流放到500里外的地方,利利索索地为地方除了一害。

金溪还有一个更大的恶棍叫云住和尚。

元代崇尚佛教,由于皇帝和上层统治者的袒护,造成了一批怙恶恣睢,气焰熏灼的恶僧。

云住就是这样一个披着佛教慈善外衣,尽干伤天害理之事的恶霸和尚。

他榨取活人的财物还嫌不够,更不顾广大民众的痛恨,公然盗掘坟墓,掠取殉葬财物。

丑事传开后,官府不得不拘禁了他。

但云住依然依仗他强大的财力和关系网,四下活动,贿赂办案的官吏,企图让这个沸沸扬扬的案件冷却下来,天长日久被人们渐渐淡忘。

杨景行看破了恶僧的阴谋,他不敢再拖延,便抓紧时间审讯、取证。

云住又想拿钱收买他,被他严词拒绝。

云住贿通上官,这些人软语说情,强言威胁,甚至制造流言,企图把杨景行压倒,釜底抽薪,以挽救奸僧。

但这种种手段,都不能动摇杨景行依法办案的坚定态度。

最后,他到底还是依法惩治了这个无法无天的恶霸和尚。

这个大案办下来后,影响很大,这一郡的豪猾之徒,不得不有所收敛,治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老百姓从此可以安居乐业了。

杨景行不管在哪里为官,都能办一些好事。

每到一个地方,当他卸任走后,百姓都立碑纪念他。

古代所谓“好官”,既是治民有方,发展经济,使人民吃穿不愁的官吏;也是不畏强权,勇惩贪官恶霸,为民伸张正义的官吏。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董宣执法如山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董宣执法如山

光武帝年间,东汉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强项令”——董宣。

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光武帝刘秀的信任,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

董宣就任北海相时,当地有个臭名昭著的武官公孙丹,他仗着自己是大姓豪族,一向为所欲为,横行乡里。

公孙丹新建了一座宅院,落成入住前,请来一名阴阳先生占卜吉凶。

这个阴阳先生胡诌了一通新宅房基不吉利的鬼话,大放厥词说:住进去必将招致家人横死!公孙丹大惊,忙奉上重金以求破解之术。

阴阳先生暗暗指点:只要在宅子里放个死人就可躲过一切灾难。

公孙丹对此竟信以为真,便指使他的儿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一个无辜的路人拦截杀死,把尸体扛回宅子放了一夜,以为这样就可以消灾攘祸、吉祥如意了。

人们闻之,义愤填膺,纷纷向董宣控诉公孙丹父子残害百姓的种种罪行。

董宣受理此案后,不顾其他人的劝说和阻挠,查明了犯罪事实后,立刻命人缉拿公孙丹父子,斩首示众。

这一大快人心的壮举,得到了百姓们的交口称赞。

董宣面对豪强丝毫不手软,在皇亲国戚面前同样是鲠骨素志,不卑不亢,令人叹服。

居住在京城洛阳的皇亲权贵,骄奢淫逸,专横跋扈。

他们的家奴也狗仗人势,胡作非为,京城百姓敢怒不敢言。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光武帝特召董宣为洛阳令,以约束皇亲权贵们的不法行为。

董宣到任不久,即有人向他控告:湖阳公主(光武帝的姐姐)的心腹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正躲藏在公主府中。

董宣闻讯,即派衙役在公主府第附近秘密监视,伺机捉拿杀人恶奴。

终于有一日,湖阳公主乘车外出,杀人恶奴依然洋洋得意地陪乘。

董宣立即率领衙役守候在公主必经之地,当湖阳公主的车马驶近时,早已“恭候”在此处的董宣拔刀挡住公主的去路,厉声斥责公主不该目无国法,窝藏、庇护杀人恶奴。

同时喝令恶奴滚下车来,并就地将其斩首正法。

湖阳公主何曾受过这等屈辱,随即掉转车头,直奔皇宫,向光武帝哭诉。

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面之词,勃然大怒,发誓要把董宣乱棒打死,为姐姐出气。

董宣处决了湖阳公主的家奴,便做好了被杀头的准备。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李浩锄暴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李浩锄暴

北宋台州知州李浩原来与秦桧的儿子秦禧同时中进士,当时很多同年友人都赶去秦府结年谊、拉关系,而李浩却鄙薄秦桧奸佞,断然不往。

因此,举进士后的20年间,他一直沉抑下僚,不得升迁。

直到孝宗即位后,才慢慢升为知台州。

在台州任上,李浩刚正不阿,断事果敢。

有一次,州里检选禁军500名,就地组织教练武艺。

因为训练官贪赃中饱、虐待士卒,引起士兵不满。

一些人乘机煽动作乱,手执武器气势汹汹地威吓长官。

武官吓得不敢出头,身为地方守令的李浩,却能沉着无畏地弹压。

他训斥乱兵说:“你们想造反吗?有胆量就先把我杀了!”这一招果然奏效,这些刚刚招募来的农民、市民,看见州官如此凛然不可冒犯的样子,许多人像被泼了一瓢冷水。

他们意识到闹得有些过火了,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不少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哪敢造反?只是教官太狠毒,逼得人忍无可忍。

”李浩答应帮助改进训练工作,并要士兵们回到兵营里去,检举出目无法纪、煽动闹事的人来,这样就可以原谅众人的盲从。

最后,终于将四个为首者黥面发配,平息了这场风波。

台州有个豪族巨富郑宪,在某权贵人家供职,依仗权贵的庇护,他有恃无恐地干尽不法勾当。

事情败露后,李浩果断将权门鹰犬郑宪逮捕关押。

哪知这个过惯富贵生活的人,受不了囚犯待遇,很快就死于狱中。

李浩并未就此歇手。

由于此人罪行太大,民愤太大,李浩抄没了郑宪的家产,将他的妻子等放逐到边远地区居住。

但郑宪并非等闲之辈,尽管他死了,其家族势力仍然很大。

在权贵人家的暗中支持下,郑宪的家人到处告状诉冤,并且制造了许多反诬李浩的言论,如说他违制买妾之类。

一些觊觎台州的官僚,也借机上疏攻击他,图谋取而代之。

但李浩的清正是上下皆知的,代理参政刘珙也站出来上疏为他辩护,说:“李浩当台州郡守,除暴安民,得罪了豪绅,种种流言随之而起。

臣详细考察事实,只能证明李浩清白无辜。

”孝宗也感慨地说:“地方大吏不畏强暴,也不容易啊!”孝宗将劾奏李浩的本章,统统留中不发。

由于权贵的意向十分明显,复审这个案子的大理寺还在观望,甚至拟订发还李浩所抄没的郑宪的家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夏天,离高考只有几个月了。

一天晚上,河南南阳邓州市第四高中的晚自习早已结束,大多数同学们都睡了。

高三(2)班的班主任丁新庚老师拿起手电筒开始安全巡查。

在教学楼前的一个垃圾池边,他突然看到有个人影在时蹲时起,不停地寻找着什么,便走过去,原来是女学生白云苹。

看到老师,白云苹尴尬地站在那里,她左手提着一个塑料编织袋,右手刚拾起一个啤酒瓶。

丁老师的眼睛湿润了,这孩子家里穷,有几次都差点辍学,她这是在偷偷捡破烂换生活费,供自己上学呀!
白云苹在家排行老二,妹妹和哥哥都辍学了,只有白云苹坚持着读到高中。

高中三年,白云苹吃最便宜的馒头和稀面汤,一天的伙食费只有1元钱左右,加上其他花销,每月住校的生活费总共不到50元。

可即使这样,到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家里还是供不起她,走投无路的白云苹开始偷偷地捡破烂。

她把捡到的废纸、废瓶子和废塑料等积攒起来,每星期卖一次,能卖10元钱左右。

这些钱,就是她一星期的生活费。

有时候,她还能剩下一点点,给母亲买几个水果吃。

就这样,用捡破烂换来的生活费,白云苹度过了高中最后的生活,考上河南中医学院。

这年9月8日,白云苹到河南中医学院报到。

原来她计算着交完钱还剩下100多元,足够自己用一个多月了。

可没想到,她没把保险费算进去,等把报到手续全部办完时,兜里只剩70多元了。

新生入校首先是军训,勤工助学的事儿,一时还找不到,白云苹就拿着70元钱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

她又像高中时那样,只吃馒头、面条,把一天的伙食费控制在两元以内。

消息传到班长赵剑耳朵里,他坐不住了,开始动员班里其他同学捐款。

几天下来,同学们捐了600元钱。

可当赵剑把这些捐款交给白云苹时,她坚决不要同学们的捐款。

她说:“同学们的心意我领了,可有的同学比我还苦哩,我咋能收他们捐的钱?老师正帮我联系勤工助学岗位,我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这些钱还是退给大家吧。


说服不了白云苹,赵剑又让辅导员陈国富老师做她的工作。

但陈老师同样也遭到了拒绝。

最后陈老师说,这钱是同学们的一片心意,如果退回去,会伤了同学们的心。

如果你不收,可以用这些钱成立一个小基金会,专门帮助贫困同学。

白云苹同意了。

不久,以白云苹名字命名的“白云苹贫困生基金”,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

基本资金是白云苹同班同学捐给她的600元钱,然后全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士也纷纷捐款。

四川名山县电力公司老技师何云锦,给白云苹写来一封信,同时汇来500元捐款。

白云苹立即把钱交给了基金会。

福建莆田南山广化寺的释法凯大师给白云苹寄来了1000元钱,白云苹把汇款单和身份证交给陈老师,让取出来入进基金会……这样的捐款还有很多笔,甚至是在信中夹寄的几元钱,白云苹都一分不留,直接列入贫困生基金会的账上。

“贫困生基金”成立以来,已经有数十人从中借到了紧急救助款。

不用别人的捐款,白云苹自己的生活费全部靠打工去挣。

她现在打两份工,一份是学校提供的打扫实验楼卫生,每月50元报酬;另一份是校外一个餐馆,每天5元钱,外加一顿免费午饭。

白云苹说:“虽然国家和社会对我们贫困生关心帮助,可主要还得靠自己。

我现在一个月打工能有150元左右的收入,够我自己用了。


一位从基金会借到救助款的同学说:“从这里,我感觉支取的不仅是一笔应急的救助款,而且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督促自己像白云苹一样,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所谓自强自立,就是靠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变得坚强和伟大,改变命运,自立于世。

自强自立,是针对不强不立而言的。

一个人处在艰苦条件下,如果有人拉一把,就会迅速成长起来;如果不靠别人帮助,也能站起来,这更是一种坚强的品质!白云苹就是这样一个女大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