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的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学员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布氏菌病或牛病。
它主要通过生鲜牛羊奶和肉食传播给人类,常常引起发热、关节炎、肝脾肿大等症状。
为了防止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防控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养殖场管理和生产规范1. 养殖场应制定科学的养殖标准和规范,确保动物群体健康和屠宰牛羊符合卫生要求。
2. 加强饲养动物的兽医监管,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控制传染源。
3. 提高饲养、消毒、疫苗接种、药物使用的操作规范,减少病原菌在养殖场内的传播。
二、加强畜产品的检测和监管1. 对出栏牛羊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测,杜绝有病动物流入市场。
2. 严格检查和监管屠宰和加工环节,防止布鲁氏菌病的交叉感染。
3. 加强市场畜产品的检验,确保健康安全。
三、促进畜牧业与兽医卫生工作的协调与合作1. 加强对兽医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 促进畜牧业和兽医卫生工作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加强监督和评估。
3. 鼓励农牧民参与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科普知识和技术支持。
四、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1. 开展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疫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 强调生鲜牛羊奶和肉类食品的煮熟煮熟消费,减少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3.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教授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控知识。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1. 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展布鲁氏菌病的防控研究和信息交流。
2. 及时了解国际上关于布鲁氏菌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防控经验,指导国内防控工作。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兽医卫生部门、畜牧业生产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加强科学管理、加强监测和检测、加强宣传教育,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
布氏杆菌病的防护常识
布氏杆菌病的防护常识一、防止人员感染布鲁氏菌病防护措施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特别是羊型布氏杆菌病极易造成人的感染,因此,兽医、饲养员、人工授精员、皮毛收购人员、化验员等在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
1、与羊密切接触的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2、工作时间禁止吃零食、吸烟。
3、解剖动物、人工授精、收购皮毛时一定要戴乳胶手套。
4、业务人员严禁带病工作,特别是手上有伤口时必须停止采血和化验工作。
5、工作服必须经常用8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浸泡20分钟,再用肥皂或洗衣粉洗涤。
6、工作完毕后,要先用消毒水洗手,然后再用肥皂和清水冲洗。
7、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完毕后必须及时更换及时消毒。
8、对牛、羊流产时的流产物必须做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环境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9、在吃牛、羊肉火锅时一定要煮沸5分钟以上,烧烤时一定要烤透、烤熟再食用,不要喝生乳。
10、在给牛、羊接产时一定要按照上述措施做好自身防护。
11、兽医人员在布病检疫采血时应戴乳胶手套、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工作鞋,工作时禁止吸烟、吃零食、打手机。
二、防止布病在畜群间传播的防控措施1、加强牛、羊布病的检疫工作,发现阳性牛、羊及时淘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
2、对检疫后假定健康群的牛、羊及时接种布病疫苗,以增加群体布病抗体水平。
3、对牛、羊的流产物必须做好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
4、定期对牛、羊的圈舍运动场、用具等进行消毒,建议每10天一次,并勤更换消毒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消毒药可选用2—3%的火碱、3—5%的来苏、0.2—0.5过氧乙酸。
火碱只用于地面消毒,其它消毒药品可以带畜消毒,非疫病流行期每10天带畜消毒一次,疫病流行期每1—2天消毒一次。
只要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按上述要求做好各项防护工作,布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布病防控培训
布病防控培训一、背景及意义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慢性人畜共患病。
该病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家畜,人类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感染动物产品而感染。
布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较大威胁。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疫情较为严重。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提高基层防疫人员、养殖户和兽医专业人员的防控能力,开展布病防控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基层防疫人员、养殖户和兽医专业人员的布病防控意识。
2. 掌握布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3. 掌握布病的预防措施、疫情报告和处理流程。
4. 提高基层防疫人员、养殖户和兽医专业人员的实验室检测技能。
5. 增强基层防疫人员、养殖户和兽医专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培训内容1. 布病基本知识(1)病原学:介绍布鲁氏菌的分类、形态、培养特性等。
(2)流行病学:介绍布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
(3)临床症状:介绍布病在人和动物的临床表现。
(4)诊断和鉴别诊断:介绍布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和鉴别诊断。
2. 布病防控措施(1)预防措施:介绍疫苗接种、生物安全、卫生消毒等预防措施。
(2)疫情报告和处理:介绍布病疫情的报告流程、处理措施和防控策略。
3. 实验室检测技术(1)样品采集、运送和保存:介绍布病样品的采集、运送和保存方法。
(2)实验室检测方法:介绍布病的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4. 自我保护与职业暴露处理(1)个人防护:介绍实验室和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职业暴露处理:介绍布病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和预防措施。
四、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进行授课。
2.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实验室检测技术实操训练。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布病疫情案例,提高学员的防控能力。
4. 互动交流:组织学员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解答疑问。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食品、水源、空气等途径
传播,对人类和畜禽健康造成威胁。
以下是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1.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普及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知识,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
众正确饮食、饮水、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患病动物和污染物。
2. 严格畜禽管理。
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控,定期进行检测和消毒,提高畜
禽健康水平,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3. 严格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食品检测和监管,规范食品加工环节,防止布鲁氏菌等
病原体污染食品,加强消费者知识普及,规范饮食习惯。
4. 宣传科学用药。
对于受到疾病威胁的畜禽,应严格按照兽医处方用药,防止过量
或使用过期药物导致药物及抗药性菌株污染环境。
5. 建立药物管理制度。
加强畜禽药品管理,规范药品使用行为,禁止破坏畜禽公共
卫生和环境安全的药物使用,保护公众健康安全。
6. 建立疫情监测体系。
加强屠宰场、养殖场等场所现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预防跨区域传播,有效遏制疫情扩散。
7. 强化国家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
违法行为,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畜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应综合采取以
上措施加以防控和预防,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畜健康产生较大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一、农牧业防控措施及建议1.加强养殖管理:畜禽养殖场应落实健康管理制度,加强饲养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与免疫,避免混群、混养和混饲。
2.健全兽医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兽医监测体系,对易感动物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早发现病例,减少布鲁氏菌的传播。
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加强兽医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兽医人员对于布鲁氏菌病的防控认识和应对能力,提升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4.规范屠宰检疫:加强对畜禽屠宰环节的监管和检疫,确保不合格的畜禽肉制品不流入市场,防止通过食物传播布鲁氏菌。
5.加强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在屠宰过程中,对畜禽产品进行检测,或者引入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
6.严格禁止畜禽偷渡:加强对畜禽交易和运输的监管和管控,严格禁止畜禽的非法偷运和非法交易,防止布鲁氏菌的长距离传播。
1.加强自我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养成佩戴口罩的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
2.注意饮食安全:选择正规的商家购买食材,不食用生或半生的畜禽产品,避免通过食物感染布鲁氏菌。
3.疫苗免疫:及时给家畜接种布鲁氏菌病疫苗,提高它们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4.密切关注动物异常情况:如发现家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流产、关节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向当地兽医机构报告,以便及早防控布鲁氏菌病的发生。
5.避免与病畜接触:尽量避免与病畜直接接触,同时避免接触病畜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有法可依。
2.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布鲁氏菌病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加强布鲁氏菌病的监测与报告:建立健全布鲁氏菌病的监测与报告机制,提高病例的报告率和准确性,及早发现和控制病情。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牛、羊、猪等家畜传播给人类。
布鲁氏菌病在人畜中发病率较高,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以下是一些防控措施及建议。
1.加强畜牧兽医管理加强兽医人员培训,提高他们对布鲁氏菌病的识别和防控能力。
建立健全兽医卫生监测系统,定期对家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感染动物,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加强兽药管理,规范兽药使用,严禁滥用抗生素,防止菌株对药物产生抗性。
2.加强养殖管理优化养殖环境,做好畜舍清洁与消毒工作。
加强疫苗接种,按照规定完成家畜的定期免疫。
定期对家畜进行体检,提早发现病害,并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控制畜群大小,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严格食品安全监管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
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监测,确保布鲁氏菌不进入食品链。
严禁销售含有布鲁氏菌的生肉制品和未经消毒的奶制品。
建立布检体系,加强进口食品的检验和监管。
4.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他们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授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避免生食和未煮熟的动物产品食用等。
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防范,如兽医、饲养员等从业人员。
5.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广防控措施,加强疫苗研发和技术交流。
建立国际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其他国家的布鲁氏菌病疫情,加强边境监控和防范。
要想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必须从源头控制,建立健全的检测和监测体系,加强兽医管理和养殖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控制食品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只有全面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遏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保障人畜健康安全。
布鲁氏菌病防控
病防控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建设,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
03
出贡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信息共享
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协同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
医务人员培训与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的 培训,提高其诊疗和防控能力。
VS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需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 消毒隔离制度,确保自身不被感染。同时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做好个人 防护,防止疾病的传播。
产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 凉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 高温潮湿环境。
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无 传染病和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疾病。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卫生操作培 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操作水平。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更新其健康状况和 体检结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保护易感人群,实施疫苗接种
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对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进行布 鲁氏菌病疫苗接种,提高人群 免疫力。
建立免疫屏障
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建立人 群免疫屏障,降低布鲁氏菌病 的传播风险。
加强疫苗接种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动员等方 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疫苗接 种工作。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06
社会参与及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职责与协调机制
02
01
03
明确各级政府在布鲁氏菌病防控中的职责,包括制定 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监测体系等。
加强部门间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信息共享、 协同高效的防控体系。
推动政府将布鲁氏菌病防控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提高 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
布鲁氏菌病的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学员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一) 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 1、防止接触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
(1)在处理流产胎儿、死胎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 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 线手套,备有接产袋和消毒液,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2)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或死胎等,不能随意丢弃; (3)不要食用流产胎儿。
1、应按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一般卫生要求搞好饮食、饮水卫生, 不吃不清洁或被布氏菌污染的食物(良好的生活习惯);
2、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良好的生活习惯); 3、做好奶和奶制品的消毒; 4、搞好肉类加工和食用时的卫生措施 5、防止饮水传播布病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二) 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布鲁氏菌病 生物安全与防护
姓名:宋建国 职称:高级兽医师
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Gansu Animal Disease Control Center
布鲁氏菌病 生物安全与防护
布鲁氏菌病的感染途径 职业人群的防护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防护 现场采样的生物安全与防护 病死畜无害化处理
3、 病菌排出:病菌通过胎盘、羊水、流产胎儿、乳汁、阴道 分泌物、精液等排出体外;
4、致病性:对豚鼠的致病力有强到弱依次为:羊种布氏杆菌 (马耳他布氏杆菌)≥猪种布氏杆菌≥牛种布氏杆菌(流产布 氏杆菌)>沙林鼠布氏杆菌≥犬种布氏杆菌>羊种布氏杆菌;
5、引种时必须进行布病检疫;
一、布鲁氏菌病的感染途径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导致的人兽共患疾病。在北方游牧民 族中常见该病。布鲁氏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有:
1、皮肤接触——淋巴结——血液 2、消化道——食入含有布鲁氏菌的生乳或羊肉——小肠——肠系膜
淋巴结——血液 3、呼吸道——吸入脱落的病羊皮毛——肺——血液 一般在实验室中操作人员可因为未带手套,或手套破损后接触含布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PPT
目录 布鲁氏菌病简介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性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社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措施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结
布鲁氏菌病简 介
布鲁氏菌病简介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 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接触感 染动物或其分泌物传播。 布鲁氏菌病可引起发热、关节 炎、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 可损害内脏器官。
总结
加强社区预防措施和早期诊断 治疗也是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关 键步骤。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预防布鲁氏菌 病的重要性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性
预防布鲁氏菌病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和传 播。 采取预防措施可以保护个人和社区的健 康。
预防布鲁氏菌 病的有效方法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 括勤洗手和正确使用卫生纸巾 。 避免接触感染动物或其分泌物 ,特别是生病的动物。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在接触动物后,及时洗手并清洁皮肤。 食用动物产品前要确保其熟透,避免生 食。
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方法
使用安全可靠的水源和食品。
社区预防布鲁 氏菌病的措施
社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措施
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 提供相关教育和宣传,增加公众的预防 意识。
社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措施
促进兽医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 作,加强疫情监测和应对能力 。
布鲁氏菌病的 早期诊断与治
疗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如出现发热、关节炎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临床诊断。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 措施,减轻病情。
总结
总结
预防布鲁氏菌病是保护个人和社区健康 的重要措施。
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 触感染动物和使用安全可靠的水源和食 品,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
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PPT
食品安全控制
食品安全控制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确保畜产 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 确保屠宰和加工环节的卫生标 准符合要求,避免交叉感染。
环境卫生管理
环境卫生管理
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对养殖 场进行消毒。 做好污水和粪便的处理,避免布鲁氏菌 在环境中的传播。
宣传教育与培 训
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对公众和养殖从业人员的 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布鲁氏菌 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对养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指 导其正确的防护和管理措施。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PPT
目录 简介 早期诊断与报告 动物疫苗接种 个人防护措施 食品安全控制 环境卫生管理 宣传教育与培训 监测与监控 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Hale Waihona Puke 简介简介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 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 通过摄入受感染的动物产品或 与感染动物接触而传播。
本PPT旨在介绍布鲁氏菌病的防 控策略,帮助用户了解如何预 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
早期诊断与报 告
早期诊断与报告
提高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诊 断水平,加强早期诊断。 对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及时报告,以便及 时采取措施遏制疫情扩散。
动物疫苗接种
动物疫苗接种
加强对家畜的定期疫苗接种, 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加强兽医监管,确保疫苗的质 量和有效性。
个人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接触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或动物产 品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 护用品。 遵循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避免口鼻接触等。
监测与监控
监测与监控
建立布鲁氏菌病的监测与监控体系,定 期对养殖场、屠宰场、动物产品等进行 检测。 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疫 情扩散。
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中个人防护的几点建议
10.16795/ki.xjxmy.2017.04.008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中个人防护的几点建议王 涛,马卫平,张耀文,吴星星,杨小亮(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摘要 :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疫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作为畜牧兽医行业的从业人员,更要注重个人自身保护,提升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对更有效的防控该病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从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中对个人防护的主要环节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人畜共患;个人防护;建议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889(2017)04-0027-03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球状、球杆状或短杆状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哺乳动物具有较高的感染性和致病性。
主要易感动物有牛、羊、猪、狗以及骆驼、鹿等,能引起多种动物的急性和慢急性疾病。
布鲁氏菌病感染动物种类的范围较广,加之此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因此对易感动物有接触史的人感染此病的几率很大。
被感染的人和动物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关节及脏器肿大,甚至流产及不孕不育等症状。
此病的传播途径较多,可通过接触传播、呼吸道黏膜传播、眼结膜传播以及性器官黏膜传播[1]。
此病很难产生持久免疫,有布病史的人和动物再次接触病原时,也可能再次感染,因此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2-3]。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布鲁氏菌病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该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因此做好预防是扼制本病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本文针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中人员的个人防护做重点讨论,结合实际工作中容易接触病原菌的环节给出较为合理科学的防护建议,以期对广大从事兽医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1.1 牲畜饲养员、接生人员的个人防护牲畜饲养人员、接生人员直接而且长期接触易感动物,个人防护尤为重要。
饲养牛羊猪的人员更要重视个人防护,牛种、羊种和猪种布鲁氏菌对人均有很强的致病性,其中以羊种的致病力最强,且大约80%的感染由羊种布鲁氏菌引起[5]。
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9期摘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兼性细胞内寄生的细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
本文介绍了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控策略,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健康养殖、科学养殖、强制免疫、人畜分离,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动物疾病;布鲁氏菌病;防控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宿卫林山西省应县畜牧局,山西朔州037600布鲁氏菌可侵袭人体的各个脏器,并造成不同程度的病例损害,引起复杂的临床表现,该病容易转为慢性病,易复发,而且很难治愈。
1临床症状急性病人以发热、寒战、多汗、全身不适、乏力、关节酸痛,肝、脾及睾丸肿大等症状和体征为多见;慢性病人病程长,而且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关节痛,乏力,性功能低下,劳动力降低,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孕妇可能流产。
2传染源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的牛、羊、猪,其次是犬;发病或带菌的野生动物,病畜可从粪、尿、乳向外排菌。
布鲁氏菌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途径传播,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胎盘、分泌物、体液、尸体及污染的肉奶而传染,牛羊群放牧,可发生牛和羊布鲁氏菌的交叉感染。
3流行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于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除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了布病,全世界约17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人、畜间布病疫情,人间布病病例约50万例,且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4发病数量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报,2014年全国累计人感染布鲁氏菌发病人数59981人,2015年全国累计发病人数60782人,2016年1-10月全国累计发病人数45287人。
目前,人畜病例不断上升,疫情出现持续快速上升趋势,且由北向南蔓延,非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非传统牧区也有布病发生。
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势在必行。
5实验室检查目前适用于大面积检疫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最简单的方法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成本低廉。
布病免疫过程中人员的防护技术
民乐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柴宏高 高级畜牧师 2017.09.06
主 要 内 容
• • • • • 一、认识布鲁氏杆菌 二、认识布鲁氏杆菌病 三、了解布鲁氏杆菌对人的危害 四、学习布鲁氏杆菌病职业人群的防护知识 五、人感染布鲁氏杆菌后的诊断与治疗
一、认识布鲁氏杆菌
• 1. 布鲁氏杆菌 • 布鲁氏杆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球状杆菌 或短杆菌,新分离的趋向于球形。0.5~0.7um×0.6~ 1.5um,多单在,很少成双、短链或小堆状。无芽孢和 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布鲁氏杆菌为呼吸型代谢, 专性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 37℃,最适 pH 值为 6.6~7.4。
• 病畜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淋巴结、 肝、脾等器官出现水肿和特征性肉芽肿(称为布 鲁氏杆菌病结节)。有的病畜出现关节炎。 • 胎儿的病变主要是败血症,黏膜和浆膜有出血点 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变化,肺常有支气管肺炎。 • 公畜患病后,可能出现睾丸和附睾坏死或增生, 精囊出血、坏死。 • 母畜主要病变在子宫内,可见子宫绒毛膜的间隙 中有污灰色或黄色胶样渗出物,其中含有细胞、 细胞碎屑和布鲁氏杆菌,绒毛膜有坏死病灶。
• 4. 临床症状
• 牛布鲁氏杆菌病:潜伏期长短不一,通常依赖于 病原菌毒力、感染剂量及感染时母牛的妊娠阶段, 一般在14~180天。患牛多为隐性感染。怀孕母牛 的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6~8个月,流产后常伴有 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通常只发生1次流产,第 2胎多正常,这是因为布鲁氏杆菌长期存在于体内, 已获得免疫力的结果,即或再度发生也属少见。 有的病牛发生关节炎、淋巴结炎和滑液囊炎。公 牛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肿大,触之疼痛。
发病时,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室布鲁氏菌病的感染途径
布氏菌是最常见的实验室人畜共患疾病细菌感染的病原体。其主要感 染途径有: 1、鼻子吸入平板上上培养生长的布氏菌; 2、皮肤直接接触感染性标本或培养物;
3、实验操作中产生的气溶胶会造成大的感染暴发。
4、操作中的意外针刺、感染物飞溅到眼睛、鼻子和嘴也会导致感染。 5、其中是常见的引起感染的途径。
4、致病性:对豚鼠的致病力有强到弱依次为:羊种布氏杆菌 (马耳他布氏杆菌)≥猪种布氏杆菌≥牛种布氏杆菌(流产布 氏杆菌)>沙林鼠布氏杆菌≥犬种布氏杆菌>羊种布氏杆菌; 5、引种时必须进行布病检疫;
一、布鲁氏菌病的感染途径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导致的人兽共患疾病。在北方游牧民 族中常见该病。布鲁氏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有:
(4)消毒药品;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五)个人防护
4、消毒处理(3)
(1)指导开展对布病 阳性养殖场污染的场所 消毒; (2)做好养殖场污染 场所的用具(车辆、产 粪车)、物品(饲喂工 具)的消毒工作;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五)个人防护
4、消毒处理 (3)皮毛消毒 A、自净法:牛皮存放1个月, 羊毛存放4个月,带毛生皮存放 5个月; B、化学药品: 环氧乙烷:每立方米密封空间 300-400g环氧乙烷,8小时。 4%福尔马林,加温60℃ 3-5%来苏儿,浸泡或表面喷 洒; C、物理消毒法:日晒,60钴r 射线照射;
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故的原因
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故的原因
违规操作产生的气溶胶造成的感染; 实验室不良行为造成的的感染; 动物试验和接触污染物;
气溶胶造成的感染
产生气溶胶的具体违规操作事例
(1)吸液时不小心,吸液体时产生气泡;
(2)注射器混匀感染性的液体,针的端部在容器的
液面上;
(3)向空气中直接排放注射器的气泡;
2、工作结束后 ,应就地脱下保护装备,洗净消毒(非一次性
装备如雨鞋、工作服等);
3、不要穿工作服离开工作场所 ,更不许将其拿回家中(忘 记或留作它用);
4、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五)个人防护
4、消毒处理
(1)指导开展对布病阳性奶牛污染的场所; (2)用具、物品的消毒工作; (3)皮毛消毒;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一) 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
2、防止接触皮毛引起感染
(1)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工作人员 , 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不要赤手接触皮毛 ,工作后应洗 手、洗脸和洗澡(最好) ;
(2)工作场地应及时清扫、消毒;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二) 防止经消化道感染(5方面)
(二) 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4、搞好肉类加工和食用时的卫生措施
(1)在食用涮羊肉、 烤羊肉时 ,一定要煮熟后再吃 ,以 免感染布病。 (2)家庭烹饪时 ,应将家畜肉切成小块 ,煮熟后再食用 , 切忌吃生肉或半生肉 ,尤其是内脏。 (3)要把生肉和熟肉分开放 ,切肉的刀具应及时洗净 ,避 免污染其他食物和炊具。
(是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二) 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5、防止饮水传播布病
(1)要加强对水源的管理, 垫高井台、加井盖定期消毒; (2)饮用水源周围要用木栅栏围起来,不让牲畜进入,定期 消毒;
(3)布病家畜用过的不流动贮水池,消毒后封锁3个月后才
能让健康畜饮用;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概 述
我国已分离到的布鲁氏菌生物型 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 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结构 布鲁氏菌为一组球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孢 或荚膜。电镜下外膜分三层:从外到内依次为脂多糖(LPS)、中层 外膜蛋白(OMP)和内层细胞质膜。 抗原 布鲁氏菌抗原有属内和属外两种,属内抗原包括A、M和R三种表 面抗原;A和M抗原是细胞壁表面的脂多糖蛋白复合物;R抗原是细胞 壁中的脂多糖复合物,是大多数非光滑布鲁氏杆菌的共同抗原决定簇, 其抗血清可凝集犬种和绵羊种布鲁氏杆菌;
区别: 光滑型细菌组织里有含有脂多糖(LPS)中的0链,粗糙型细菌组织LPS中0链缺 乏。
概 述小结
1、犬种和绵羊种布鲁氏杆菌是天然的R型种,其它种均为S型 菌; 2、目前,我们的SAT抗原为牛种布氏杆菌(光滑型)抗原, 因此,不能用来检测犬和绵羊附睾种布氏杆菌(粗糙型)抗体; 3、 病菌排出:病菌通过胎盘、羊水、流产胎儿、乳汁、阴道 分泌物、精液等排出体外;
向空气中直接排放吸管剩余液体产生的气泡
从胶塞瓶中拔出针头
注射器的不当使用
使用注射器后,重新给针头 盖帽或夹针头(针头液体喷 出)。 不小心操作,致锐器皿如皮 下接种针(针头)、玻璃吸 管和碎玻璃导致实验人员感 染。 对动物进行接种时未固定。 使用锋利的针头或套管,动 物活动时针头伤及操作者。
实验室布氏菌感染事故
2010年12月间,东北农大动物医学学院相关教师从哈尔滨市香 坊区幸福镇纪家村青喜养殖场分3批购入4只山羊作为实验用品, 此后共有4名教师、2名实验员、110名学生用这些山羊做了5次 实验。今年3月至5月间,东北农大27名学生和1名教师,相继被 确诊感染布病。 经学校查实,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为:一是购买实验山羊时, 相关教师未要求养殖场出具相关检疫合格证明;二是实验前相 关教师未对实验山羊进行现场检疫;三是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 中,相关教师未能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有效防护。 学校认定此次事故是一起因相关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违反有关规 定造成的重大教学责任事故。此后,学校及时向学生及家长公 布了事故调查报告,并承诺对事故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3)饲养牲畜的专业户应建立产房,在产房内接产、哺育; (4)产房内备有防护服、消毒液、肥皂、面盆、毛巾等(各舍独立的防护 用品) ,作好个人防护;
(5)不要用人用的盆或碗喂养家畜,小孩不要和幼畜玩耍;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五)个人防护
1、各种防护装备要合理使用、 消毒 ,否则不但起不到保护 作用 ,反而还成为传播因素。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四)减少人与牲畜接触(5)
(1)牛、羊育肥场远离居民点和人用水源1km以上; (2)个人饲养的一定要圈养,不得散放和串街。无论是成畜或是幼畜 ,都不 要放入住室内饲养(冬天产羔时人畜混住),也不宜将牲畜放在人们生产、 社交活动的公共场所 ,饲养过牲畜的上述场所应进行消毒;
1、应按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一般卫生要求搞好饮食、饮水卫生,
不吃不清洁或被布氏菌污染的食物(良好的生活习惯);
2、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良好的生活习惯); 3、做好奶和奶制品的消毒; 4、搞好肉类加工和食用时的卫生措施 5、防止饮水传播布病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二) 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2)防止接触皮毛引起感染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一) 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 1、防止接触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 (1)在处理流产胎儿、死胎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
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
线手套,备有接产袋和消毒液,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2)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或死胎等,不能随意丢弃; (3)不要食用流产胎儿。
1、皮肤接触——淋巴结——血液
2、消化道——食入含有布鲁氏菌的生乳或羊肉——小肠——肠系膜 淋巴结——血液
3、呼吸道——吸入脱落的病羊皮毛——肺——血液
一般在实验室中操作人员可因为未带手套,或手套破损后接触含布 鲁氏菌的病人(家畜)血液或者血清而感染,由于一般实验室都有 生物安全柜,也很少接触动物皮毛,所以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极 低。
二、职业人群的防护
(五)个人防护
4、消毒处理 (4)消毒药品 A、场所: 1~3%漂白粉上清 液,10~20%石炭酸溶液; B、污染衣物:1~3%来苏儿溶 液,1-3%漂白粉上清液,0.3% 新洁尔灭溶液。 C、使用消百毒;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与防护
实验操作常见的生物暴露 实验室内发生感染的途径 实验室内生物安全操作
玻璃器皿破损
由破裂的或有缺口的玻璃器皿引起的传染
性物质的意外感染。
实验室发生感染的途径
实验室发生感染的途径
感染性样品在实验室的不正确放置
感染性样品置于呼吸带之上
•生物安全柜隔离板 下缘在呼吸带之上
感染性气溶胶的产生
当操作液体或半固体,例如摇动、倾注、搅拌,或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 面上或另一种液体中时,均可能产生气溶胶。 以下实验室操作都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 在对琼脂板划线接种; 用吸管接种细胞培养瓶; 采用多道加样器将感染性试剂的混悬液转移到微量培养瓶中;
(三) 防止经呼吸道感染(4)
1、应按规定着装 ,特别是应戴好口罩 ,防止经呼吸道感染
发病。
2、做好对工作现场的消毒。 3、家畜的圈粪经常起晒, 家畜的粪便要及时运到粪坑或偏 僻、远离水源的地方集中堆放、泥封 ,经过生物发酵作用杀 死布氏菌后方可用于农田。
4、牲畜停留过的地方要经常进行消毒和清扫。
概 述
脂多糖(LPS) 脂多糖是布鲁氏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内毒素),LPS在布鲁氏菌致病过程中 主要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随体温升高而下降,局部和全身的微循环障碍和内毒 素性休克等; 主要成分组成: 脂多糖(LPS)由0抗原多糖链,基核多糖和类脂A三部分; 形态分类: 根据布鲁氏菌O特异性多糖的有无以及完整性将布鲁氏菌分为光滑性(S一) 布鲁氏菌和粗糙型(R一)布鲁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