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叶的产地与名品
介绍唐代贡茶制度的两种形式
介绍唐代贡茶制度的两种形式一、管理标准1. 贡茶来源1.1. 贡茶的来源重要有三种:国营茶园、官方指定的贵族茶园和地方民间自己乐意贡献的茶园。
1.2. 国营茶园是由国家直接经营和管理的茶园,贡茶重要由国家依据需求量和品质要求进行采购。
1.3. 官方指定的贵族茶园是供皇室、官员及其家属所用的茶园,贡茶需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定。
1.4. 地方民间自己乐意贡献的茶园是民间自己乐意向王朝贡献茶叶的茶园,贡茶需符合肯定的品质要求。
2. 贡茶品种与质量2.1. 贡茶品种丰富多样,包含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贡茶的种类需依据那时候的需求进行调整。
2.2. 贡茶质量要求高,包含外观、香气、汤色、味道等多个方面的评判指标,不合格的茶叶不得贡献。
2.3. 贡茶需经过严格的鉴定和评定,由专家进行品评,评分合格后方可贡献。
3. 贡茶采购与管理3.1. 国家设立特地的贡茶采购机构,负责统一的茶叶采购和管理工作。
3.2. 贡茶采购工作需依据需求量和质量要求进行计划,确保供应充分且符合质量标准。
3.3. 贡茶的存储和管理需要专人负责,确保贡茶的安全和保管质量。
4. 贡茶的调配和使用4.1. 贡茶调配由国家机关负责,依据各部门的需要和职位级别进行调配。
4.2. 贡茶调配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确保公平公正,避开贪污挥霍和非法倒卖。
4.3. 贡茶的使用需依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不得私自挪用或挥霍。
二、考核标准1. 贡茶品质考核1.1. 贡茶的品质评估需依据质量标准进行,包含外观、香气、汤色、味道等方面的评估。
1.2. 贡茶评估需由专家进行,评估结果由评估委员会统一确定。
1.3. 贡茶的品质评估结果将作为茶园贡献者的考核标准之一,影响其后续的茶叶采购和嘉奖。
2. 贡茶数量考核2.1. 贡茶数量的考核重要与贡茶计划和需求量进行比对,考核结果将作为贡茶采购机构和贡茶贡献者的紧要依据。
2.2. 贡茶数量的考核需由专人进行统计和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唐代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魅力
唐代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魅力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茶道、茶艺逐渐成为一门文化艺术的时代。
唐朝时期,茶叶从药用品逐渐转化为饮品,成为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
茶文化在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茶文化的变迁,也是唐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唐代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魅力。
茶的起源和发展茶最早被用于药用,据史书记载,茶叶起源于中国大陆西南部,最早的野生茶叶树生长在云南、四川等地。
在中国古代,茶被视为神仙的饮料,它具有清热、解暑、提神醒脑的功效,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治疗。
茶因其清凉、滋润的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朝时期,茶的饮用已经广泛普及,而茶文化也逐渐形成。
唐代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唐代茶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朝廷到民间,由生活到艺术,由道德到审美的过程。
唐代茶文化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发展,不仅因为其具有药用价值,更因为茶有一种优美的风雅,成为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在唐朝,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欢品茶、写茶、赞茶,他们将茶融入到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从而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唐诗中经常出现茶的形象,如白居易的《夜泊牛渚怀古》:即此孤舟绿水间,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已见月儿渐西落,风吹竹叶晚钟残,茶烟一丝寒更盼。
在唐朝茶文化的发展中,还产生了很多茶道和茶艺。
茶道是一种体现和谐、礼仪和美感的饮茶方式,而茶艺则是一种传承茶道的技能和艺术。
茶文化的魅力茶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清新的定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唐代茶文化以“清”、“雅”、“细”、“乐”为特征,它被誉为“东方的美学”。
茶文化的魅力在于:与艺术的关联性。
茶道、茶艺都是茶文化里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雅的艺术品味、严谨的礼仪、精致的操作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绘画、音乐、书法等各种艺术紧密相联。
另外,茶文化的魅力在于:与价值的连接。
茶文化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表征,它还蕴含着一些实际的社会价值,如礼仪、和谐、自由、平等等。
唐代名茶——渠江薄片原产地之考证
第4 期
蒋幸东等: 唐代名茶一
渠江薄片原产地之考证
5 3
吉永丰 , 潜隐于濠 , 易姓为奉 , 更名吉。敛迹韬光 , 以 避其难。为纪念祖宗 , 不忘根本 , 将赢秦的秦字除掉
下面两点为 ‘ 奉氏’ ’ 此之由, 。卑 咽 后来其子孙将所居 地易名为奉家山 , 其河易名为渠江 , 一直沿用至今。
与奉家镇的岩板村 、 月光村、 云溪村三地之水汇 年股 立新化县, 属邵州。《 宋会要》 记载“ 绍兴三十二 林 , 年邵州产茶 6 1 斤 。’ 明代朱元璋改邵州为宝庆 合 , 25 , I l 转入西北 . 经奉家至长峰流入 淑浦 县至安化县 府: 规定新化县每年“ 贡茶 1 斤”限定于每年谷雨 的连里乡( 9 8 , 1 5年改名为渠江镇1 9 汇人资江 根据 后十 日 起运 , 五十九 日 运至京城【 句 。其时新化茶归类 为“ 宝庆茶”明清时期一直闻名全国 , , 李时珍《 本草 纲 目》 和徐渭《 徐长文秘集》 所载全 国名茶中都有“ 宝
河流叫渠江 , 历史上渠江的河名沿用至今 。据此可
以确定 。 渠江薄片的原产地在渠江流域。 渠江发源于新化县雪峰山脉的古台山, 系新化
渠江薄片“ 有油 . 苦梗……唯江陵 . 阳数十里皆食 县第三大水系 , 襄 全长 9 . m,位于新化县境约 4 8k 8 5 之”呖 代均有产茶的记载, 。 宋代神宗熙宁五年( 7 k 1 2 0 m,发源于古 台山西部 ,从西南流人奉家镇 的双
茶树生长的基本特性 。 历代名茶多产于高山的云雾
山区, 陈椽教授在《 中国名茶研究选集》 中明确指 出 名茶必须具备优越 的地理条件 .所谓 “ 山出好 高 茶 ”并把高 山界定为海拨 5 0, 0 m高度。因此 , 0,0 0 - 2 可 以推定 . 渠江薄片最早应产于渠江的上游 . 即海
唐代的饮茶方式和特点
唐代的饮茶方式和特点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饮茶在唐代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活动,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唐代的饮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1. 茶具精美:唐代的茶具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茶壶、茶杯、茶碟等器具多用金、银、铜等贵重金属制成,形状多样,装饰华丽。
茶具的精美不仅体现了唐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也展示了唐代的繁荣和富裕。
2. 茶叶繁多:唐代的茶叶种类繁多,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等。
其中,绿茶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红茶则较为珍贵。
唐代人对茶叶的品质要求很高,追求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3. 泡茶讲究:在唐代,泡茶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讲究泡茶的方法和程序。
首先,选用优质的茶叶,然后将茶叶放入茶壶中,注入沸水,待茶叶展开后,即可享用。
在泡茶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温和时间,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泡茶时,还需要注意茶水的色、香、味,尽量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4. 茶艺表演:唐代的饮茶活动中,茶艺表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艺表演包括煮茶、冲茶、斟茶等环节,表演者需要具备熟练的技巧和优雅的动作,以展示茶的美感和茶文化的魅力。
5. 社交互动:饮茶在唐代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常常在茶馆或私人场所聚集,品茶、聊天、赏景。
茶馆成为人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场所,茶楼也成为促进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
通过饮茶,人们不仅可以增进友谊,还可以了解时事动态,交流学术观点,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在唐代的茶文化中,饮茶方式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特点。
茶文化的兴起不仅带动了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促进了茶艺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在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深远。
唐代的饮茶方式和特点,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也成为后世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的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后世茶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茶叶名品论析——唐代茶道研究之一
s ds ecln,cm o ,neoad e cv.Ul e so mne Y g e a prnfu t— agDns ,nt n a r e: xeet o m n i rr f te nk r nm, a , i oat gr i le T ya a l f d ei i n i h f i e n Y n m t e na i n y t ool pi y d
v t go tal o ,c oc f e os ea s l g n d tece s g o as t u Y lsie e o fr o n f e q r h i o as t,t a i ,a l i f e es i i u e t mp n h n a n t .L u cas d t f m t i f ar o y—fu rfc rs it fu o r p et e no o r e u
a e t n t a u ai u l u u , t m reiga di i p c o c o o y a dp o l ̄l e ho .Wil i i id e i t ni t §q l b t s t i o t t i ak t t o oe y t a oot p s s n n t m at ns i e nm s o ac l n e pe i l o d vi Ⅱ t s nm ,h d& h n 西晋 时期 的杜 育, 兴盛于 中唐 时期 的 陆羽。于是 , 原本朝 野一般 的饮 茶之 事 , 升为 理 将 上
论层 次来加 以论说 , 且将饮茶之 事 , 由煮茶前 准备 、 煮茶的 火候 、 汤调味 、 器的选 用、 茶论茗 、 茶 茶 品 饮茶后 茶 器的洗 涤收
e ait t otp s o e y ei i re up t d e e s ra f e c nsca o o dp o l'l eio d teo e p s e n w d t o w e : n p l g tu x r e tn u n eo i e n mya e pe v l e n y t sn a o n a tg il o lc n s i h ; t ry e i w l k o n. h h t b t s ae u i rr .Ma n i a sh l ieD n t s as a i O o o We x 。 c o i Fv y ai , oh d hs w cmme t n n tdtapo u t i df rn s n .V r u o e t o r a n s e l n n o e r cs n i e t i 8 ai s mm n n o e d e r o e o c s t rd c i d e n e o sb i e n e pef m d e n rs n u g s ta e pe t c e po u t n i r t r d ydf r t o l r i r t i ssg e t t o l at hmu hi o r n e oc l , a t a d q a t f a s f e pi e p o fe e o h p a c mp t c t o r ts ly o a o en u i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唐代茶文化成为近年来我国茶文化界的一大学术热点,那么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一起来看看。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⑴对茶叶功效的认识有所提高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句话既道出了喝茶的方式,也说明了每喝下一杯茶水的功效。
唐代茶叶消费的发展与茶叶本身所具有的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正如谚语所云:“饮茶有百益,消食又解腻。
”茶叶中所含成分很多,有近400种,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多种维生素等,尤其是各种维生素含量高。
古人对饮茶益处的认识因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不够准确、丰富,但通过长期饮茶,他们对茶叶的许多作用是有十分直观而正确的认识的。
早在唐代以前,人们便认识到吃茶有兴奋神经的作用。
《广雅》云:“荆巴间采茶作饼,……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①《博物志》卷四云:“饮真茶,令人少眠。
”②入唐以后,唐人苏恭在《唐本草》中对茶的药用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茗,苦茶。
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
……苦茶主下气消宿食。
”③唐人孟诜在《食疗本草》中亦有类似见解:“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
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
”④指出茶叶不仅可以提神,还可以用来治疗曲鳝瘴一类的疾病。
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药”(见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一词。
唐代陈藏就曾强调过:茶为万病之药。
茶不但有对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而目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
茶叶因为具有的提神益思、驱除睡魔、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的功效,在佛寺中受到僧人的极大欢迎。
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读《全唐诗》、《茶经》、《新唐书·地理志》札记
山的石廪峰又盛产石廪名茶 。 李群玉的“ 客有衡岳 隐, 遗余石廪茶。” 写的就是作者隐居在衡山的好
品。卢仝脍炙人 1的《 3 走笔谢孟谏寄新茶》 “ :天子
须尝阳羡茶 , 百草不敢先开花 。” 既提到了阳羡出 贡茶 , 同时又借物述志 , 表达 了作方茶业发展快。 同时好茶也一般出在经济富裕地区。 关键词: 茶产地; 分布; 唐代 ; 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22 K4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0 —6620 ) —0 10 1 9 86 (060 07— 5 0 4
唐代诗歌异常繁荣 , 仅清朝编纂的《 全唐诗》 , 外引人瞩 目。据北京大学 中文系《 全唐诗》 电子检
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是少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也
反映生活。由唐朝茶诗的数量我们可 以从侧面看 定。 2 . 杭州。杭州的于潜县有天 目山。皎然《 对陆 出唐代茶业的发达 。故本文将侧重于以茶诗为资
科, 考察唐代茶产地的分布 , 并进而分析唐代区域
经济的开发状况 。
迅饮天 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 :文火香遍野 , 寒泉 味转嘉。 投铛涌作沫, 著碗聚生花。 诗句 , ” 把天 目 山茶的“ 、 、 、 写得跃然纸上。 诗扬茶名 , 香 味 形 色” “
1. 5 衡州。五岳之一的衡 山座落在衡州 , 而衡
5 . 。 茶经》 睦州 《 记载了睦州桐庐县产茶 , 这在 唐诗里亦能找到证据。贯休的 《 桐江闲居作十二 首》 猛烧侵茶坞 , 有“ 残霞照角楼 ” 句。( : 注 茶坞 即
是四面有茶树围绕的地方)该诗描绘 的是雨过天 晴后 晚霞中的桐庐县茶林与角楼 。 诗句虽短 , 却把
唐代茶文化的特点
唐代茶文化的特点
唐代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唐代茶文化的盛行,促进了茶叶的普及和发展。
唐代人们喜欢饮茶,茶文化逐渐成为社交、娱乐、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茶叶品种也逐渐多样化,龙井、碧螺春等名茶开始出现。
其次,唐代茶文化强调品茶的仪式感。
品茶具有一定的礼仪性,例如煮茶、斟茶等环节需要注意茶具的使用、姿势和动作,以及与人交流时需要遵守的规矩等等。
这种强调礼仪的茶文化,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礼仪文化。
此外,唐代茶文化重视茶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在唐代不仅是品茶,还有极为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表现。
唐代诗人、画家喜欢在品茶的同时作诗或画画,表现了茶的文化内涵,也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总之,唐代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促进了茶叶的普及和发展,强调茶的礼仪感和文化内涵,对后来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茶叶贸易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叶贸易的发展历史中国茶叶贸易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公元前7世纪左右。
以下是关于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历史的概述:1. 初始阶段(公元前7世纪 - 公元6世纪)最早的茶叶贸易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茶叶被视为药材和贡品。
这一时期的茶叶贸易主要是以物换物,如茶换粮食等。
2.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朝时期,茶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南方的广大地区成为了稳定的茶叶主产区,如今天的福建、浙江等地。
唐朝时期,中国茶叶的品类、饮用方法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此外,唐朝还设立了市舶司来管理茶叶贸易。
3. 宋朝(公元960-1279年)宋朝时期,茶叶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茶叶主要产于江南地区,如今天的江苏、安徽等地。
同时,宋朝时期的茶叶市场已经相当繁荣,有着明确的商品经济特征。
4. 元朝(公元1271-1368年)元朝时期,茶叶贸易受到了重视,政府实行茶叶专卖制度,茶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同时,元朝时期的茶叶贸易还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茶叶被运往中亚、西亚等地区。
5.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朝时期,茶叶贸易逐渐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拓展。
此时,福建的乌龙茶和北方的绿茶成为了主要茶叶品种。
此外,明朝时期的茶叶贸易还与欧洲的航海贸易有着密切关系,茶叶开始输出至欧洲。
6. 清朝(公元1644-1911年)清朝时期,茶叶贸易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此时,中国的茶叶品种更加丰富,如红茶、绿茶、乌龙茶等。
同时,清朝时期的茶叶贸易还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体系密切相关,茶叶成为了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
7. 近现代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逐渐下降。
然而,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农产品,仍然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地位。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茶叶的种植、加工和贸易逐渐实现了现代化。
总之,中国茶叶贸易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从最初的药材、贡品,到唐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再到近现代的现代化贸易,茶叶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唐代的茶文化基本介绍
唐代的茶文化基本介绍饮茶在盛唐时期出现了空前的盛况,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穷日尽夜,殆成风俗。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唐代的茶文化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唐代的茶文化基本介绍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世界三大软饮料之一。
据考证,中国人饮茶是从鲜叶生吃咀嚼开始,后变为生叶煮饮,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法。
唐时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工,尤以集历代茶艺精华、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艺专著的陆羽为杰出代表。
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提出了煮茶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开创了饮茶新风尚,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唐皇宫每年4月也举办盛大的“清明茶宴”,法门寺地宫1987年出土的13件金银茶器,就是唐代皇帝供奉的。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茶经》是个里程碑。
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才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时期“茶道”的出现表明,饮茶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境界,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唐代的茶文化起源李白诗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他告诉了我们,好酒配好樽、美食配好器才能相得益彰。
同样的,“茶”与“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之间其实就是文化与器用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发展。
茶文化“兴于唐,盛于宋”几乎成为行内共识,作为茶文化历史发展中的最重要载体,茶具在唐代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可以说,唐代不仅是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的发源时期,同时也是瓷器从纯粹的“器用”走向“审美”的蜕变起点。
秦至唐广东茶历史分析
秦至唐广东茶历史分析广东产茶历史悠久,在现相关文献及地方志中,记载广东产茶历史最早仅追溯到南朝的梁武帝(503—515年)时期,东莞僧人建雁塔寺于铁炉岭(今茶山镇),沿山种茶,不过通过对文献的进一步考据及古代郡县设置等地理位置的分析,广东的产茶历史至少能够追溯到秦汉时代。
唐朝时期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相对稳定,也为广东的茶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保证,并出现了一些名茶产品如韶州的岭南茶、韶州生黄茶等。
一.唐代以前的广东茶业广东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产茶大省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最早能够追溯到秦朝时期。
清初学者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考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1)即认为茗饮之事,是始于战国中期的“蜀”地,秦人取蜀,是在惠文王九年(即公元前316年)。
秦人收蜀后,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强,巴蜀的饮茶习俗,首先沿长江东下,逐渐普及于同样拥有茶树资源、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结构相同的地区,也应传到了岭南地区的广东。
因为,据《淮南子》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都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冰。
(2)”从中可见,秦始皇派兵驻“番禺之都(今广州)”,也说明“番禺之都”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是犀角、象牙、翡翠、珠玑等进口货物贸易的重要港口。
秦始皇派遣大军进军岭南百越地区,为了解决物资供应的军事运输问题,命令监御史禄率众开凿兴安运河以运粮,“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监禄秦将也,凿通湘水漓水之渠也),以与越人战”(3)。
约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32年),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灵渠”。
灵渠的开凿,在广西兴安县城至大溶江镇之间,沟通了湘江和漓水,贯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补充了中国天然河道东西流向的缺陷,起了沟通南北的巨大作用。
从湖南湘江,经灵渠入漓水、桂江,可直抵番禺(广州)。
唐代饮茶文化礼仪,唐代的饮茶方式及饮茶名人
唐代饮茶文化礼仪,唐代的饮茶方式及饮茶名人/ueditor/201708/09/8be517ac76fb5866eeb8b860e23440 7a.jpg" title="19621315_201138876000_2.jpg" alt="19621315_201138876000_2.jpg"/>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唐人饮茶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
在饮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
唐中叶盛行煎茶。
唐代的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煎茶法的用茶是饼茶。
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
先将茶饼复烘干燥,谓之“炙茶”。
等茶叶冷后,再取出打碎,展成粉末状,再箩的细筛,筛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
煮茶分成三个阶段,即“三沸”。
当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声时,是第一沸。
这是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盐调味,尝尝水味,不要因为味淡而多加盐。
当锅边缘水如连珠时,是第二沸。
舀出一瓢开水后,用竹夹在水中搅动成水涡,使水沸度均匀,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
过一会儿,水面波浪翻腾着,溅出许多沫时,也就是三沸。
将原先舀出的水倒回,使开水停沸,生成茶沫。
此时,要把茶沫上形成似云母的一层水膜去掉,因为它味道不正。
“三沸”之后,不宜接着煮,因为水老,不能再饮用。
煮茶的水不能多加,否则味薄。
陆羽认为茶汤的稍华是汤面的沫饽。
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而轻的叫花,花就象枣花在形水池上面浮动,像曲折的潭水和凸出的小洲间新生长的青萍,又像晴朗的天空中鱼鳞状的浮云。
沫就像浮在水边的绿钱,又像散在杯盘里的菊花瓣。
饽是指煮茶的渣滓,水一沸腾,就有很多白色泡沫重叠积聚与水面,一片纯白状如积雪。
酌茶,即用瓢舀汤向茶盏分茶,其基本要领是使各碗沫饽均匀。
从锅中舀出第一碗茶汤叫隽永。
隽味永长的意思,也指最好的东西。
固出放在熟孟里面,以备止沸和育华时用。
茶文化 历史
茶是一种胃酸分泌刺激剂,饮茶可引起胃酸分 泌量加大,增加对溃疡面的刺激,常饮浓茶会促使 病情恶化。但对轻微患者,可以在服药2小时后饮 些淡茶,加糖红茶、加奶红茶有助于消炎和胃粘膜 的保护,对溃疡也有一定的作用。饮茶也可以阻断 体内的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止癌前突变。
7.营养不良忌饮茶。
质奖。
祁门茶区的江西“浮梁工夫红茶” 是“祁红”中的佼佼者,向来以 “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 驰名于世。
3、乌龙茶(即青茶)类名品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 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 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 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 喝工夫茶。
(1)武夷岩茶
当时制作的散茶,因新鲜茶叶的老 嫩程度不同而分为两类,即芽茶和 叶茶。芽茶为幼嫩芽叶制成,如当 时的探春、先春、次春、紫笋、拣 芽等均属芽茶;叶茶为较大的芽叶 制成,如雨前即是。
到了明朝,除蒸青散茶外,出现了 炒青绿茶以及红茶、黄茶、黑茶, 直接晒干的白茶也同时存在。因此, 明朝时期,绿茶以及红茶、黄茶、 黑茶、白茶五大茶类均已出现。到 了清朝,又出现了乌龙茶,茶叶有 了六大茶类。
(5)庐山云雾
产于江西省庐山。庐山自古就有 “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常年白 云绕山,庐山云雾茶因此而得名。
将云雾茶冲泡后叶底嫩绿微黄、柔 软舒展,汤色绿而透明,滋味爽快。
2、红茶类名品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 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 红。
祁门红茶
产于安徽祁门 县的山区,简 称“祁红”, 曾于1915年在 巴拿马万国博 览会上获得金
(三)明清时期
首先表现在各地名茶品种的繁多上。 黄一正在《事物绀珠》中辑录的“今名
唐五代时期茶叶市场价格
( 1 ] 吕维新 :《 中国古代茶 叶商品经济 史料》 ,2 0 0 1 年内
部 出版 。
“ 盐铁使 王播 图宠 以 自幸 ,乃增 天下 茶税 ,率百 钱增
f 2 】( 唐 )封演 :《 封 氏闻见记》 卷6《 饮茶》 。
五 十”[ 9 1 。大 和九 年 ( 8 3 5 )一 度榷 茶 ,旋 即废 除 。令狐
楚 主持 茶政 后 ,所谓 “ 一 依 旧 法 ,不 用 新 条 。惟 纳 榷 之
[ 3 】 方健 :唐 宋茶产地和 产量考 ,《 中国经济 史研 究》 ,
1 9 9 3年 第2 期。
时 ,须节级 加价 ,商人转 卖 ,必较稍贵 ,即是钱 出万 国 , 利 归 有 司 ,既 无 害 茶 商 ,又 不 扰 茶 户 ” q。 武 宗 ( 8 4 1 ~ 8 4 6 年在 位 ) 即位 ,“ 盐 铁转 运使 崔珙 又增 江淮 茶税 。是 时 ,茶商所 过州县有重税 。或掠舟车 ,露积 雨 中。诸道置 邸 以收税 ,谓之 拓地钱 ” 。大 中 ( 8 4 7~8 6 0 )初年 ,盐铁 转运使裴休 一边捉拿私商 ,一边又使 “ 庐 、寿 、淮南皆加 半税 ” ,茶 税 又 一次 加 重 了 ,如 此 “ 天 下税 茶 ,增倍 贞
行 ,私贩猖獗 ,也是对茶价上涨 的一种反面冲击 。 五代 十 国时期 ,南 北统 治阶级均 千方 百计搜 刮茶税 。
前蜀税 茶 ,后蜀榷茶 ,楚 国、南唐无不如此 。南唐 “ 江南 诸州 ,官市茶十分之八 ,复征其余分 ,然后 给符 ,听其所 往 ,商人苦 之”n 。后 梁龙德 ( 9 2 1 ~ 9 2 3 )初年 ,“ 盐铁转 运使敬翔请 于雍州 、河 阳 、徐州三处 ,重置场 院税茶 。从 之 ”1 1 4 1 。后 唐 的 “ 省 司及 诸府置税 茶场 院 ,自湖南 至京 , 六七处纳税 ,以致商旅不通 ”[ 1 5 1 。后汉 时 ,北 方政府就在 “ 襄州 自立茶务 ,收税买茶” 。 由此可见 ,五代 十国时期 继承 了唐末 以来 的茶税制度 ,阻碍于南茶顺利北 运 ,茶价
唐代的茶叶种类
唐代的茶叶种类
唐代的茶叶主要有以下几种:青茶、白茶、黄茶、绿茶、黑茶、
砖茶等。
其中,青茶是指未经发酵处理的茶叶,成品色泽绿中带黄,
汤色清亮,口感清醇;白茶是指采用嫩芽制作的茶叶,成品色泽银白,香气高雅,口感柔和;黄茶则是指茶叶经过微发酵、微蒸等工艺处理
后而成,成品色泽黄绿,汤色鲜黄,香气清醇;绿茶是指茶叶在采摘
时未经过任何发酵处理,成品色泽翠绿,汤色绿黄,口感清香爽口;
黑茶则是指茶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较长时间的发酵,成品色泽红褐或
黑色,汤色红黄或红褐,口感浓厚回甘;砖茶则是将成茶压缩成砖状,方便储藏和运输。
陆廷灿(清)续茶经【八之出】上
陆廷灿(清)续茶经【八之出】上八之出【导读】这一部分讲到茶叶的出处,与《茶经》卷下的八之出基本类似。
《茶经》中介绍的主要是唐代茶叶的产地,比如说有产茶的八个道、四十三个州郡、四十四个县等等。
《续茶经》中的这一部分讲得则不仅仅是唐代,二十为我们叙述了各个清朝以前尽可能多的产茶地方,评说了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
从各个郡县的地方志中收集整理出大量关于茶叶产地的事情。
不仅简单陈述了一个事实,而且还涉及到茶叶在不同产区的分布,以及产业出产地的一种动态变化,比如说,某一地方从前出产哪种很珍奇的茶,之后因为种种原因等,逐渐成为没有茶叶出产的地方,乃至茶事在此地竟湮灭无闻等等。
【原文】《国史补》:风俗贵茶,其名品益众。
南剑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散芽,号为第一。
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绿昌明、兽目,峡州有小江园、碧涧寮、明月房、茱萸寮,福州有柏岩、方山露芽,婺州有东白、举岩、碧貌,建安有青凤髓,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睦州有鸠坑,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芽;绵州之松岭,雅州之露芽,南康之云居,彭州之仙崖、石花,渠江之薄片,邛州之火井、思安,黔阳之都濡、高株、沪州之纳溪、梅岭,义兴之阳羡、春池、阳凤岭,皆品第之最著者也。
《文献通考》[1]:片茶之出于建州者有龙、凤、石乳、的乳、白乳、头金、蜡面、头骨、次骨、末骨、精骨、山挺十二等,以充岁贡及邦国之用,洎本路食茶。
余州片茶,有进宝双胜、宝山两府出兴国军;仙芝、嫩蕊、福合、禄合、运合、脂合出饶、池州;泥片出虔州;绿英金片出袁州;玉津出临江军;灵川出福州;先春、早春、华英、来泉、胜金出歙州;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出潭州;大拓枕出江陵、大小巴陵;开胜、开棬、小棬、生黄翎毛出岳州;双上绿牙、大小方出岳、辰澧州;东首、浅山薄侧出光州。
总二十六名。
其两浙及宣、江、鼎州止以上中下或第一至第王为号。
其散茶,则有太湖、龙溪、次号、末号出淮南;岳麓、草子、杨树、雨前、雨后出荆湖;清口出归州;茗子出江南。
茶百科中国历代贡茶概况
茶百科中国历代贡茶概况福茶之心茶觉先生,食茶交友。
关注贡茶是中国古代专门进贡皇室供帝王将相享用的茶叶,贡茶制度是历代皇朝强加给茶农百姓的一副沉重枷锁。
贡茶初始,只是各产茶地的地方官吏征收各种名特茶叶作为土特产品进贡皇朝,属土贡性质。
自唐朝开始,贡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上贡外,还专门在重要的名茶产区设立贡茶院,由官府直接管理,细求精制,督造各种贡茶。
但无论是土贡,还是官营的贡焙,无疑都是对茶农的残酷剥削与压迫。
贡茶制度实质是一种变相的“税制”,从茶业者深受其害,对茶叶生产的发展不利,这就是贡茶制度的消极作用。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历代皇朝对贡茶品质的苛求和求新的欲望,迫使历代贡茶不断创新和发展,因而促进了制茶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随着历史的发展,贡茶的品目越来越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贡茶的发展为中国名茶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事实正是如此,历史上的很多贡茶品目,沿袭至今,仍然保留着它的名称和传统的品质风格,这也是历代茶人对中国茶业的贡献。
1.贡茶的起源华阳国志据晋朝人常璩在公元350年左右所撰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述,以茶作贡品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个小国伐纣时,当时茶叶已作为一种土特产品纳贡。
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记述:东晋元帝(公元317~322年)时,温峤官于宣城,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
唐代以前,长江以南不少地区都生产茶叶,以茶叶作为贡品是不足为奇的。
2.唐代贡茶唐代之前,隋时就有僧人献茶於帝王者,明代顾元庆《茶谱》引述:“隋(公元580~618年)文帝病脑痛,僧人告以煮茗作药,服之果效。
”说的是隋炀帝杨厂在江都(现江苏扬州)生病,浙江天台山智藏和尚,为了向这位帝王讨宠,曾携带天台茶到江都替他治病,得茶而治之后,推动了社会饮茶的兴起。
隋文帝到了唐朝开元中(公元713~740年),泰山灵岩寺僧人坐禅,昼夜不眠,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
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从山东、河北的部分地区,直至首都长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唐朝各地特产介绍
唐朝各地特产介绍
1. 长安(今天的西安):胡麻糖。
胡麻糖是一种以芝麻、糖浆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甜品,口感酥脆,香甜可口。
2. 洛阳:洛阳白菜。
洛阳白菜是以洛阳地区特有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的一种蔬菜,色泽洁白,口感爽脆,具有独特的香味。
3. 西域:丝绸。
唐朝时期,丝绸是西域地区的特产之一,以其优质的丝织品而闻名于世。
4. 蓟州(今天的天津市):蓟州酱。
蓟州酱是一种由黄豆、面酱、辣椒等配料制作而成的腌制食品,味道鲜美,被称为“天下第一酱”。
5. 襄阳:襄阳豆腐。
襄阳豆腐以其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味道而闻名,是唐朝时期非常受欢迎的食品。
6. 杭州:龙井茶。
龙井茶是一种以杭州地区的西湖龙井茶叶制作的绿茶,具有清香、鲜爽的口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7. 蜀地(今天的四川):蜀锦。
蜀锦是以四川地区特有的桑蚕丝和丝织工艺制作的丝织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被誉为“东方的艺术瑰宝”。
8. 广州:广州陶瓷。
广州陶瓷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样式而闻名,是唐朝时期重要的陶瓷产地之一。
9. 镇江:镇江醋。
镇江醋是一种以镇江地区特有的优质粳米和清水为原料制作的醋,色泽红亮,酸甜适中,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名醋之一。
10. 荆州:荆州柚。
荆州柚是一种以荆州地区特有的柚子品种制作的水果,果实饱满多汁,香甜可口,被誉为“柚中之王”。
唐代制茶流程介绍
唐代制茶流程介绍
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制茶技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唐代的制茶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采摘
唐代采茶季节一般在清明前后,工人在晨曦中采摘嫩芽,选取品质上佳的茶芽。
2. 杀青
采摘回来的鲜叶需要经过"杀青"工序,即将鲜叶遍布在案上,用手掌轻拍,使茶叶失去原有的绿色,变成微黄色。
3. 晒干
将杀青后的茶叶晾晒,晒到半干状态即可。
4. 拗绞
在晒干过程中,需要不断拗绞茶叶,使之变黄卷曲。
5. 焙炒
彻底晒干后,将茶叶装入竹篾编织的茶筛中,在炭火上炒制,使茶叶呈金黄色。
6. 拣余
炒制完毕后,需仔细拣去茶渣和不合格的茶叶。
7. 装箱储存
将精制好的茶叶装入陶罐或木箱中密闭储存,待发酵入味后即可饮用。
唐代制茶精细考究,工艺精湛,为后世的制茶工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人对茶的追求和对茶文化的热爱,推动了茶文化在这个时期的蓬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唐 朝产 茶 区 ,无论 何处 都有 精 品 问世 .并 敞开市 场 向全社会 供 应茶 叶产 品 。凡是 产 茶 区 ,均
会 有各种 各 样 的交 贸活 动 出现 。 在 江浙 一带 ,茶 叶产 品 更是 覆盖 远 近:杜牧 《 茶 山》有 云 : 题 “ 实 东 吴 秀 ,茶 称 瑞 草 魁 。 山 泉 嫩 黄 金 涌 芽 香 紫 壁 裁 。” 《 川文集 》 卷 一一 说 : 樊 “ 熟之 际 , 四远 商 人 ,皆将 锦 茶 绣 缯 缬 、 金 钗 银 钏 , 人 山 悉 交 易 。”茶 产 区 的产 品产 销 两 旺 , 这便 给唐 人 的饮茶 提供 了充足 的
… …
货源 。
唐代 的优 质 茶多 被朝 廷指 定 为贡 品 据 《 新唐 书 ・ 理志 》 地 记载 ,全 国 向朝廷 贡 茶 的有河 南 道 的 怀 州 , 山南 道 的 峡 州 、 归 州 、夔 州 、 粱 州 , 淮 南 道 的 寿 州 、庐 州 、蕲 州 、申州 ,江南 道 的睦州 、湖州 、常 州 、福州 、饶 州 、溪 州 ,剑南 道 的雅 州 ,合 计 1 6州 此 与 陆 羽 所 评 茶 产 地 之 高下便 略 有不 同 :此外 ,还 有 其 它地 区 的 贡 茶 见 载 于 史 册 . 如 《 平 寰 宇 记 ,江 南 东 道 》 引 太 《 苏州 记》 云 ; “ 出美茶 ,岁 山 为 人贡 ” ,便指 苏 州长 洲县 洞庭 山之茶 。裴 波在 《 茶述 》 中说 : “ 今宇 内 为土贡 实众 .而颐 渚 、 蕲 阳 ,蒙 山为上 ;其 次则 寿 阳 、 义兴 、碧 涧 、滔 湖 、衡 山 ;最下 有翻 阳 、浮梁 。今者 其精 无 以 尚 焉 : 看 来 ,天 下美 茶均 被 皇家 朝廷识 而括 之 ,并 以官方 的 感受 来 评定 优 劣 。
口 ■ ■
● 王 赛 时
唐 代 的贡茶 不但 注重产 地 . 更 注重 茶质 的选择 ,可 以说 是 优 中选优 。李 郢写有 一首 《 山 贡 茶 焙 歌》 ,便对 当时 的贡茶 情景 作 了深切 的揭示 ,其 诗 云 : “ 君 使 爱 客情 无 己 ,客在 金 台价无 比 。 春 风三 月 贡茶 时 ,尽 逐红旌 到 山 里 。焙 中清晓朱 门开 ,筐箱 渐 见 新 芽来 。陵烟触 鼹 不停 探 ,官 家 赤 印连 怡催 。朝 饥 暮訇 谁兴 衰 , 喧 阗竞 纳不 盈掬 。一 时—饷 还 成 堆 ,蒸 之馥 之香 胜 梅 ,研膏 架 动 轰如 雷 。茶 成拜 表 贡天 子 ,万人 争 啖春 山推 。驿 骑 鞭声 砉流 电 , 半夜 驱 夫谁 复见 。 十 日王程 路 四 千 . 到 时 须 及 清 明 宴 。 ” 卢 仝 《 笔谢 盂谏 议 寄新 茶 》有 同样 走 的叙 述 : “ 闻道 新年 人 山里 ,蛰 早 惊 动 春 风 起 。 天 子 须 尝 阳羡 茶 ,百草 不敢 先 开花 。仁 风 暗结 珠 玮 蝎 ,先春 抽 出黄 金芽 。 摘鲜 焙 芳 旋封 裹 ,至 精至 好且 不 奢 。 至尊 之余 台 王公 ,何 事便 到 山人 家 ”此 外 ,袁 高 《 山诗 》亦 茶 有 “ 阴岭 芽未 吐 .使 者牒 已频 。 未知 供御 余 ,谁 合分 此 珍 的诗 句 。诸 诗 从 多种 角度 来 强调 上 贡迫 。 在 茶 叶生 产高 涨 、茶 叶销 售 兴 旺 、饮茶 风 习弥 漫 的唐 朝 ,茶 叶 出现 了 以地 域为 标志 的 名优 品 牌 。李 肇 《 国史 补》 卷 下这 样 唐 记 载 ; “ 俗 贵茶 ,茶 之 名 品益 风 众 。剑 南有 蒙 顶石 花 .或 小方 , 或 散芽 ,号 为 第一 。湖 州 有顾 渚
维普资讯
璧 国营录
唐 代 茶 叶 的 产 地 与 名
口 山东
据 史籍记 载 ,唐 代人 工 栽培 的茶错 已遍 及今 江 苏 、浙 江 、福 建 、江 西 、湖南 、湖北 、安 徽 、 河 南 、陕 西 、 四川 、广 东 、广 西 、云南 、贵 州 l 4个 省 区 , 同 现代 的 茶产地 大 体相 当。也 就是 说 ,凡是 适 宜于种 茶 的地 方 .唐 人都 栽 种 了茶 村 。 由 于各地 的 气候 状况 与 土壤 条件 略有 不 同 ,因而唐 茶 的 品色 便 出现 了高低 之 分 。这 一 点 ,陆 羽 《 茶经 》 曾予 说 明。 按陆 羽 的见 解 ,山南 茶 以峡 州( 今湖 北 宜 昌 。此 指 治 所 所 在 地 ,下 同 ) 上 , 襄 州 、粥 州 为 次 ,衡州 下 ,金 州 、梁州 又 下 。 淮 南 茶 以光州 ( 今河 南光 山) , 上 义 阳郡 ( 河南 信 阳 ) 今 、舒 州 { 今 安 徽 怀 宁 ) ,寿 州 下 ,蕲 州 、 次 黄 州 又下 。浙 西茶 以湖 州上 ,常 州 次 ,宣州 、杭州 、睦 州 、歙州 下 ,润州 、苏 州又 下 剑南 茶 以 彭 州 ( 四川 彭县 ) .绵 州 、蜀 今 上 州 次 ,邛州 次 .雅 州下 ,眉州 、 汉 州 又 下 浙东 茶 以越 州 上 ( 今 浙 江绍 兴 ) ,明州 、婺州 ( 浙江 今 金 华 ) ,台州 下 。 同 时 ,陆羽 次 记 载 了恩 州 、播 州 、费 州 、夷 州 、鄂 州 、袁州 、吉 州 、福 州 、 建 州 、 韶 州 、 象 卅l l 等 1州 的 茶 , 囿于见 闻 ,他只 说茶 质 “ 未 详 ” ,但 往 往 得 之 ,其 味极 佳 。依 陆 氏所 云 ,唐 代 的优 质 茶 已遍 及产 茶各 区 。 当然 ,陆羽所 论唐 茶 产地 高 下 ,不 免 带 有 个 人 偏 好 。 实 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