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一轮复习 1-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知识点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知识点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知识点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知识点自然地理要素指的是地球表面的物质要素,包括水文、地质、气象、生态等方面。

随着环境的变迁,自然地理要素也在不停地变化着。

一、水文变化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水,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稀少且分布不均。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如干旱、洪涝等情况。

同时,地下水、湖泊、河流等水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水资源紧张成为全球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保持水生态平衡是非常要紧的任务。

二、地质变化由于自然地质力量的作用,地壳的构成和地形都在不断的变化着。

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的发生,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且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三、气象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议题之一,随着地球表面温度的不断上升,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如飓风、台风、冰雹等天气现象屡屡发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人类的行为也对气候产生着重要影响,如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滥伐森林等行为,都会加剧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因此,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森林等,都是维护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必要措施。

四、生态变化生态环境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为系统和复杂的一个环节,包括陆地和海洋上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

随着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很多生态系统逐渐退化和破坏,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因此,要保护和恢复生态,加强生态建设和管理,依托科技手段推动生态绿色发展等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五、结语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变迁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正确应对其变化,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这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共同把握好形势,共同积极行动,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六).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轮复习)

(六).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轮复习)
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
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人类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人类是 自然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 自然。 2、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越来越大。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 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自然环境发生了显著的 变化。 3、如何处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五、被子植物中毒说
恐龙年代末期,地球
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
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
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
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六、酸雨说 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
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
长江里没有找到白暨豚
2006年12月5日《环球时报》报道:经过整整26天,行程 2000多公里,来自60个国家的科考人员终于抵达上海, 走完了所有豚类保护区,但却未发现一头白暨豚的踪影。 这是中国10年来规模最大的寻找白暨豚的科考活动,其目 的就是考察白暨豚的数量及生存环境。携带全球最先进的 豚类观测设备的中、英、美、德、日及瑞士的六国科学家, 实时监听豚类的低频哨叫声和记录高频声呐,但白暨豚观 测个数却为零。专家们分析,影响长江白暨豚生存因素很 多,比如滥捕滥捞,水上交通和噪声打扰,栖息地破坏及 污染物排放等。但科考人员强调,这次考察尽管动用的是 国际一流的科考设备,但不排除遗漏的情况。科考人员计 划再一次进行“复查式”搜寻,并希望“奇迹”出现。 去了哪里?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 砍伐森林 大气 co2 增多

3.1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3.1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活动:读P66页内容,生命出现以前和以后的环境演化有何不同?
环 境 演 化
生命出现前: 化学演化(无机演化)
生命出现后: 生物演化(有机演化)
活动:读下图图,归纳生物进化规律。
石炭纪 古生代 泥盆纪 志留纪 侏 罗 纪 生 代 二叠纪 三叠纪
新 生 代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灵长 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本时代,地球上海 陆与地形与现代接近。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读P68页,地质历史上两次最 重要的生物灭绝时期是?
►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 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 的原始鱼类和两栖类全部灭绝。 ►中生代末期,50%以上的海 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盛极 一时的恐龙全部灭绝。
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 属啮[niè]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 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读P68页,请你谈谈人与环境是什么关系。
产物

适应、改造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P69页,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资源 的大规模开发 ►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__________ 显著变化 利用,使地理环境发生 __________. 有利影响 , ►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___________ 不利影响 也有____________. 活动:请你举出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 响的例子。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 素变化与环 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 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 理环境 的整体 性与差 异性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

【步步高】2014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
必修Ⅰ 第四章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内容导航
两大 基础
两个 考点
一项 技能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 壤形成为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思维导图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技能
典型图表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热力
大 环流

环 流 季风
环流
注意冷却、受热对气压分布的影 响,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不同
注意比较各箭头含义的差异。如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温暖湿 润,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低温
干燥
技能
典型图表
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大 三圈环流
气 (以北半球
环 流 为例)
①注意把三圈环流与近地面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结合起来 学习;②理解高、中、低纬三个 环流的高度不相同的原因:低 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多,对流 旺盛,对流层高度高,低纬环流 高度较高;反之,高纬度地区,地 面受热较少,对流层高度低,高
考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考向立意
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示意图,考查地理环 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过程
结合题干和图示,明确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因素之间内在联系 →结合图示中物质和能量流向确定具体物质→最终明确各因 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 中,母质和 地形 是比
壤的形成和发育
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生物 ①是土壤 有机物质 的来源; 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知识点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知识点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知识点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动着进步,是人类进化的源泉。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课件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课件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
(2)各地区之间的 自然资源 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
考点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核心突破 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各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将各自
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
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
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其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带来
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多年
冻土夏季融化深度增加,活动层厚度变 大;气温升高,冻土表层春季提前融化,春 耕播种的时间提前;永冻层上界下降,利 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 差。所以D正确。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二 的应用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实践中
坏,注重协调 社会经济建设 与 环境生态保护 的关系。
基础自主梳理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图12-2,回答下列问题。
图12-2
基础自主梳理
(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 植被 。
(2)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增大 ,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 增大 。 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 减少 。 ③气候:降水 减少 ,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 增大 ,灾害性天气增多。 ④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 下降 。 ⑤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湘教版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湘教版

•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 (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
•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温升高
B.融冰时使气
解析 第(1)题,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应是纬 度高,冬季气温低;湖面中心结冰应晚于边 缘;位于山谷气温应偏高不会导致冰层较厚 ;北部纬度高于南部,气温比南部低,封冻 期长于南部,A、B、C项错误,D项正确。第 (2)题,贝加尔湖与陆地相比,湖水热容量大 于陆地,故夏季增温慢,气温低,冬季降温 慢,气温高,减小了气温年较差,A项正确。 结冰时放热不会使气温降低,融冰时吸热不 会使气温升高;湖水结冰冰层使水汽含量少 ,不会增加空气湿度,A、B、D项错误。
的五个地质年代。关于这五个地质年代的叙
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
亿年)
()
[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一 地质年代特征分析
1.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演变发展史
的五个地质年代。关于这五个地质年代的叙
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
亿年)
()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 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以及动
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
成和发育
生物 地形
是土壤 有机物质 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

物质 能量
主要通过对

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
于土壤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

自然资源
(2)各地区之间的 。
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 合。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其特征反映了当时的环境条件。
历史时期环境变迁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
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工 业、交通等活动对环境产生越来 越显著的影响,如森林砍伐、水 资源开发、城市化等。
自然灾害与环境变

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对 历史时期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改变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
文化交流与环境适

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地 区人们对环境适应方式的交流与 融合,丰富了人类应对环境挑战 的经验。
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和恢复 力。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改变土壤性质,动物的活 动影响土壤结构和水文过程。
05
环境变迁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地质时期环境变迁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01
地壳运动与地貌形 成
地壳的升降运动导致地形起伏, 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地貌类 型。
02
气候变化与生物演 化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原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 洋流等。
气候变化的表现
气温、降水、风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极端天 气事件、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等。
地貌形态变化
地貌形态变化的原因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 山活动、地震等)和外力 作用(风化、侵蚀、搬运
04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温度变化
影响生物分布、农作物生长周期和产量、冰雪融 化等。
降水变化
影响水资源分布、土壤湿度、植被生长等。
风力变化
影响土壤侵蚀、沙尘天气、空气质量等。
地貌形态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名师课件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名师课件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特有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
离大陆,地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故 B 项正确。
(1)B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图表解读系列(九)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三圈环 流(以 北半球 为例)
①注意把三圈环流与近地面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结合起来学习;②理解高、中、低 纬三个环流的高度不相同的原因:低纬度 地区,地面受热较多,对流旺盛,对流层 高度高,低纬环流高度较高;反之,高纬 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层高度低, 高纬环流高度较低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对点演练 2】 (2015·辽宁营口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 互关联图,读图回答问题。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 A。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珠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 物质基础 和植物 矿物养分 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2)气候与土壤: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 水热 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 的性质与强度。 (3)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 有机物质 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 跃的 因素 。 (4)地形与土壤:主要通过对 物质 、 能量 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ppt
必备知识·导学思练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读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关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时间变化:从太古代→_元__古__代__→古生代→_中__生__代__→新生代(可用首字 “_太__元__古__中__新__”来记忆)。 (2)动物变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_无__脊__椎__动__物__时代
第(3)题,要有种子,岳桦林才可以生长。材料中说到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 种子借助风力只能传播一定的范围,因此林线近年也趋于稳定。即使山顶温度 升得再高,种子也没办法到达,岳桦林仍然是没办法生长。全球变暖,温度继 续升高,但岳桦林却停止了继续向上攀登的脚步。降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 都是“外因”,主要影响岳桦林生长的好坏,但影响岳桦林能不能生长的主要 是“内因”,结实线稳定,难以提供更多的生力军——“种子”向上扩张。
1选A,2选C。第1题,胶东半岛附近为温带季风气候,且受海洋影响,夏季高 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草房用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冬季可以保 暖;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度角),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 屋顶,夏季可以避雨防晒。第2题,由于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沿海地区大量生 活、生产废水排放到海洋,加之人类不合理开发,导致海水污染严重,不利于 海草的生长。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春季出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迁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必修1

春季出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迁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必修1

1-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迁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答案:解析:本题组通过示意图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题,土壤湿度增大→①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大;土壤热容量增大→②气温变幅减小;蒸腾作用加强→③降水增多→土壤湿度增大。

第2题,在灌溉影响下,该系统各个要素统一演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

读图完成3~4题。

3.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分别是( )A.温带,35°N~45°NB.热带,5°N~15°NC.寒带,35°N~55°ND.亚热带,25°N~35°N4.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答案:解析:第3题,根据题中信息,我国西北地区有红色碎屑岩系的分布,说明它当时所处的温度带是亚热带。

第4题,青藏高原隆起对亚洲气候影响突出,它阻挡了来自印度洋上空的暖湿气流,使其北部地区气候变干;地形的抬升,使得气温降低。

读下图,回答5~6题。

5.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②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减弱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6.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解析:第5题,根据图可以判断由①到②,生物数量增加,所以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不断加强;由②到③,湿度条件不变,而温度不断降低,所以其化学风化作用不断降低;由③到④,温度条件不变,而湿度不断减小,所以其化学风化作用在不断减弱;同理可判断由④到①的物理风化作用不断加强。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最新考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2.掌握经纬线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3.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

4.理解并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微专题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认识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①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2万千米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②纬线特点⎩⎪⎨⎪⎧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4)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 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划分 半球20°W ~0°~160°E 为东半球,160°E ~180°~20°W 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深度思考 下列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并说明理由。

①地球上昼夜的产生 ②月全食现象 ③山顶看到日出时刻比山麓早 ④水往低处流 答案 ①②④①地球上昼夜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一半所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名师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名师课件 湘教版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 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 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变质、重熔再生
光合
太阳能――→化学能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
作用
(降水、径流)
分解作用 ――→ 热能 呼吸作用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 重力能
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作用
活跃的角色。
(2)说出地质时期两次因环境变化而衰退和灭绝的物种。 ①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 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 灭绝, 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 全部灭绝, 蕨类植物 明显衰退。 ②中生代末期: 恐龙 灭绝,海洋中有 50%以上的 无脊椎动物种类 灭绝。
2.人类出现后,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程中应注意的两大问题 (1)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 自然规律 ,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 环境生态保护 的关系。
2.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地理要素间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具体如下:
循环类型 项目
概念
环节 物质循 环简图
能量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 物质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 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 动的过程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 程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 新岩浆产生的过程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灌木数量不变,草本植物数量不断增加,地下灌木 植物量减少,草本植物量明显增加,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 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如下图所示: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湘教版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湘教版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⑳_相_互__影__响__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 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探究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核心突破
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⑳_相_互__影__响__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 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基 础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自 主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
梳 中的⑲_某_些__要__素__,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3)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必须尊重和⑦ _顺__应___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⑧_环__境__生__态__保_护 的关系。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基 础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 主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考 点
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进行能量
互 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图12-5
返回目录
第12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探究点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核心突破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 温馨提示 ] 在大气、水、岩石、生物、 土壤等地理要素中,生物要素最容易受人 类活动干扰,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 问题,有许多都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 要素受到破坏而造成的,如水土流失、沙 尘暴、物种减少等;水也比较容易受人类 活动干扰,如过度开采地下水、修建水库 等;这些变化都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其 他要素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人类在利 用和改造自然的时候,一定要依据自然地 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事先做好分析和研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不出雨林对碳元 素的平衡功能;甲环节为大气降水,乙环 节为雨林的蒸发,丙环节为海洋的蒸发, 三者构不成水循环;甲、乙、丙三个环节 的水汽量关系为甲=乙+丙。图示主要反 映的是雨林在水循环中的作用。第(2)题, 由图示可以看出a处所示的50%是雨林蒸腾 产生的大气水,可使空气的湿润程度增加。 答案:(1)B (2)D

[例题]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 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
R 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 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 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 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 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 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 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 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 成因。 (2) 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 R 河沿岸地 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3) 分析 R 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常见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岩石圈物质循环 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 和生物循环示意图等。
各组 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分析时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把握物 质循环的本质。物质循环类型多样,从本 质上进行分析是区别于其他循环类型的前 提,例如地壳物质循环是由岩浆生成各类 岩石,然后再回到岩浆的过程;第二,要 把握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运动变化的方向, 关注物质循环的“过程”;第三,要注意 物质循环过程中运动和变化的循环性,抓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中生代末期 古生代末期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两次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和 。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 温室效应 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 开发活动 自然规律 著变化,如 增强。 社会经济 (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 , 防止过度的 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 境的破坏,注重协调 建设与环 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与其 他地理要素的关系为例)
修复生态系统 3. 意 义 : 利 用 自 然 资 源 、 和改善环境质量。 [ 灵犀一点 ] 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 异成因 (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 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 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 (2)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 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强,


1.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简图,回答 (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平衡碳元素的 功能 B .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在水循环中的 作用 C.甲、乙、丙三环节构成了水循环 D .甲、乙、丙三环节表示的水汽量是相 等的 (2)图中a处的50%,其作用为( ) A .“地球之肺” B .“地

考点三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的分布地区 及其特点

2.(2013年百校联盟模拟)下图为我国地表 风化壳断面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由①至④反映了中国土地退化的现 象,下列匹配不正确的是( ) A .①土地沙化 B .②丘陵

(2)下列对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 .①②地区的有机残体较多,但风化壳 较薄 B.③地区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 C .③地区的风力作用明显,导致风化壳 较厚 D.④地区的物理风化较强 解析:第(1)题,根据降水量判断,①②地 区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丘陵红漠化严重; ③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冻融作用等造成土


[思路点拨]

[答案]
(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
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
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
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R 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
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 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 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 部沿海地区。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表现。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 ①自然地理环境是 人类圈 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 ②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 要素 其他要素甚至整体 。 ③ 某 一 要 素 的 变 化 , 会 导 致 的改变。 (2)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考点一 地理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 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如下图所示:

[温馨提示] 湖泊面积萎缩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湖水总量减少的角度考虑:由于 沿岸 ( 包括河流沿岸 ) 地区大量引水导致注 入湖泊的河水量减少 ( 人为原因 ) 。气候干 旱,降水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其次,从河床(或湖泊实际面积)减小角度 考虑: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淤积(自然原因); 围湖造田(人为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