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教师倦怠调研报告

教师倦怠调研报告

教师倦怠调研报告教师倦怠调研报告1. 背景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承载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教师倦怠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教师倦怠问题,开展此次调研。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学校的教师群体进行了广泛的覆盖,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问卷400份,回收率为80%。

3. 调研结果(1)教师倦怠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调查的教师中,有近60%的教师表示有过倦怠的经历,其中有近20%的教师表示曾经出现过严重的倦怠情况。

(2)倦怠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倦怠的主要原因包括高强度的工作负荷、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工作压力和孤独等。

此外,家庭和个人因素也被部分教师提及。

(3)倦怠影响:调查显示,教师倦怠不仅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绪和学校整体氛围。

(4)应对策略:教师倦怠的应对策略包括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提供职业发展支持、改善教育体制和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

4. 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教师倦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倦怠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3)教师倦怠会对教育领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尽早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改善。

5. 建议根据以上结论,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教师倦怠问题的关注,提供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支持。

(2)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调查,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3)教育机构可以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

(4)改革教育体制,减轻教师过多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5)学校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供合理的人际支持和交流平台,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孤独感。

6. 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教师倦怠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5篇)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5篇)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5篇)第一篇: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教师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受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影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具体表现为:焦虑缺乏精力自我评价降低失败感厌倦目前工作等.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亦会造成很大危害.尤其是我们农村教师,由于我们的工作条件差,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那么,职业倦怠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我想从我的经历和从在的问题应如何克服职业怠倦两个方面加以阐释:一.客观原因(一).来自社会的压力.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凰更是每一个家长的迫切希望,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家长们追求的目标.这一想法表现在行动上,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有的教师由于适应得比较慢,加上自身知识更新的速度较慢,就形成了一种压力.如果对这种压力调整不好,时间一长,压力加大,就会达到压力的最高阶段----倦怠,从而对我个体产生负面影响.(二).学生学情的复杂化.我认为学生纪律问题对我实施教学产生很大影响,管教学生困难已成为我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这样的情形同样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少传统美德正在经受着考验和冲击,加上影视网络书刊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准常常发生偏差,这给我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我尽管花费大量精力用在教学管理上,但有时收效甚微.我自然会感到心力交瘁,难以适应,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三).工作环境的不适,加剧了职业倦怠.首先,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恶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还很落后,多数学校还维持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现状,这在专业角度上,给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我创造性的发挥.在生活上,由于学校办公经费投入不到位,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连开水风扇煤炉等最基本的必须品都没有,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其次,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我们学校管理水平低下.二.主观原因(一).缺乏成就感,滋生职业迷茫.作为历史悠久的职业,我们职业既是神圣的,又是普通的.而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神圣”的工作,忽视了其普通性,在工作中渴望成功,渴望成就感.然而,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由于环境条件所限,要想取得突出的成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它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加上社会上其它行业的收入逐渐增加,而我们收入相对而言还不是太高,同付出的劳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调整自我,必然会产生内心的迷茫,进而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二).缺乏进取意识,工作得过且过.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却不愿当一个”好士兵”,有”抱残守旧”的思想,认为教师职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工资一样多,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时间一长,必将产生职业倦怠.(三).我自身人格因素.做为一个社会人来访问演出,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但是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对于我职业而言,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个性差异.有时我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交流,有时存在着怯懦胆小狭隘等问题,遇到困难不善于排解和沟通,久而久之,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了.面对我职业倦怠,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预防甚至解除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正视问题,摆正自己的职业位置.在应对职业倦怠之前,每一个教师都应有明确的态度,认识到所有的职业都会有一定的职业压力,只不过教师职业较为突出贡献罢了.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并不是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一种客观规律.二.运用多种方式,适时调整自己.压力就像一股水一样,如果长久地积在那里,一定会出问题,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排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说看书上网散步聊天等,也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放松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调整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动,降低机体的唤醒水平,调节因紧张而紊乱的心理功能.三.学会与他人和社会沟通,使自己融入整个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分子,每个人都有和他人沟通的需要,不妨与家人朋友进行讨论面临的压力和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对压力环境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增强乐观因素,减少无助感,这对舒缓个人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很有帮助.四.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面对当前喧嚣与浮躁的社会,作为教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争名利,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在业务上,要善于专研,吃透教材,精益求精,用精湛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折服,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在学生管理上,多学习研究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努力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增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工作的正向激励和反馈.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因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应付挫折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相对而言减少了暴露于压力情景的时间,使我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审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体育锻炼也有助于克服自己的无能感,可谓”一石数鸟”.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作为一名刚工作满一年的年轻教师,我在这一年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

农村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农村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VS
展望
随着农村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职 业教育的日益关注,农村中职学校教师职 业倦怠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未来,教师 的职业满意度、工作积极性和个人成就感 将得到显著提高,农村中职教育将迎来更 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THANKS
感谢观看
工作环境:调查结果表 明,X%的教师对工作环 境不满意,包括教学设 施陈旧、办公环境不佳 、学校氛围不够融洽等 方面。
职业发展机会:分析发 现,X%的教师认为学校 提供的职业发展机会不 足,如培训进修机会少 、晋升机会有限、激励 机制不健全等。
社会支持:数据显示, X%的教师表示在社会支 持方面感受到不足,包 括家庭理解与支持不够 、社会地位认可度低等 。
02
调查方法与结果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针对农村中职学校的教师群体进行,涵盖了各个年 级、学科和教龄的教师,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多种数据收集手段 ,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问卷设计参照国内外成 熟量表,结合农村中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农村中职学校教师 职业倦怠的调查分 析及对策
汇报人: 2023-11-20
目录
• 引言 • 调查方法与结果 •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 对策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农村中职学校教育现状
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中职学校往往面临教育资源 不足的问题,包括资金、教学设
备、优质教材等方面。
学生基础薄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作环境
设施条件欠佳
部分农村中职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办公环境不尽如人意,可能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 率。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与解决对策】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与解决对策】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与解决对策】教师职业倦怠对策高职院校教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者之一,其健康的心理,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能否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一、职业倦怠与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burnout)最早由Freudenberge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最初是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被人们关注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教师职业倦怠涉及人的心理调适、人力资本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学科领域。

因此研究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对丰富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教师教育等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师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地从事教学、科研或学生工作而导致身心俱疲状态。

教师工作倦怠在三个维度上分别表现为教师的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教学、科研或学生工作热情很低;以消极、否定或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学或科研工作;对于自己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意义或价值评价低。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1.生理层面通过调查和深度访谈,笔者发现职业倦怠程度比较严重者中60%以上的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重度亚健康状态,出现生理紧张和躯体失调症状。

主要表现为:疲劳感,精疲力竭,萎靡不振,失眠焦躁,喉咙嘶哑,抗病能力差,食欲不振,肩颈部麻木,反应迟钝,缺乏体力和精力等。

2.心理层面突出表现为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自闭、冷漠、出现人格障碍等。

不愿展示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欲望,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难以和人进行心灵的沟通;对学生缺乏爱心和热情,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试图掩盖一切,与世隔绝,教师间及学生间人际吸引较弱,没有很强的情感联系,关系显得比较疏远和淡漠。

3.行为层面由于长期经受持续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感的困扰,进而产生厌烦、低落、沮丧、抱怨情绪和松懈、懒散等职业倦怠行为。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在就业市场中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认可和重视。

然而,在高职院校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一些人会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职业倦怠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以上,其中女生职业倦怠的比例更高。

调查还揭示了一些职业倦怠状态的表现,比如对工作的兴趣下降,缺乏动力和创造力,不愿意参与学校的活动等。

为了找出高职院校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我们采访了一些有关人员,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

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学业压力过大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业压力,包括学习的难度、作业的数量、考试的压力等等。

这些压力经常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和失望等负面情绪。

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可能会感到失去动力和兴趣。

2. 就业前景不明朗就业是每个学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然而在高职院校就业前景并不是特别明朗。

尽管这些学校向学生强调其与实际职业市场的关联性,但是就业市场的情况仍然是学生重要的顾虑。

学生常会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的工作和专业没有太大的关联。

3. 缺乏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并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提供指导和支持的过程。

然而,在高职院校中,很少有机会和资源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

当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清晰的规划时,很容易感到迷茫和无力。

4. 缺乏自我认同在高职院校,学生们来自各种背景,有不同的目标、价值和经历。

然而,有的学生可能感到自己很难找到一个与自己价值观和兴趣相符合的方向。

他们可能会迷茫、失落和不满足。

总结:高职院校职业倦怠是一个普遍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虽然很难完全消除这个问题,但是通过调查和分析这个问题的成因,我们可以下定决心采取措施来减少这个问题的发生率。

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和资源来管理学习和职业发展中的焦虑和不安;并能够制定职业规划课程或研讨会以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缓解对策一、绪论高职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中坚力量,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许多高职教师都会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这不仅会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高职教师个人的健康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缓解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 工作压力大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职责较多,需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承担辅导和管理工作,还需要参与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工作。

这些工作任务都给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2. 工作环境差高职院校的工作环境一般比较简陋,设备和条件较差,缺乏吸引力和激励力。

此外,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比较简单,基本上只有高师和中师两级,这对于一些有进取心和追求的高职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3. 社会待遇低高职院校的教师待遇相对较低,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这也导致一些高职教师心理比较失落,感觉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4. 职业认同感不强由于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下游部门,受到社会认可度和重视程度不如大学和研究机构,导致一些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够强,难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找到方向和目标。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1. 适当减轻工作压力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时需要适度减轻工作压力,避免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职业倦怠。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调整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工作重心,降低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紧密度和难度,让高职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2. 改善工作环境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购买优质设备设施等方式改善高职教师的工作环境。

同时,也可以提升职称评定的水平和标准,使高职教师有更强的动力和方向感。

3. 提高社会待遇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增加福利支持等方式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待遇,以此增强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4. 增强职业认同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提高高职教师的个人发展水平和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这里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一些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中因不满足感、失望感和疲劳感而产生的精神障碍现象,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业前景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倦怠进行调查,并分析其成因,以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然后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

问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信息:一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专业等;二是职业倦怠的表现和程度;三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四是对缓解职业倦怠的建议。

访谈则以开放式问题为主,鼓励被访者自由表达意见和感受。

二、调查结果通过对100名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得出以下结果:1. 职业倦怠状况在受访的学生中,有67%的人表示有过职业倦怠的感受,其中37%的人表示感受较为明显,会影响到日常学习和工作。

2. 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受访学生普遍表示,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包括学习兴趣减退、工作效率下降、情绪波动大、对未来失去信心等。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如失眠、头痛、胃痛等。

3. 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在受访学生中,对于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一些共识。

首先是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学生表示感觉学习的内容和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产生了挫折感和失落感。

其次是就业压力大,学生感觉未来就业困难,对未来感到焦虑。

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也会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三、成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对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分析:1. 学习和生活压力高职院校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是学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课业负担大、考试压力和实习实训等问题,加上学生的经济来源有限,生活费用较高,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从而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分别为 7 6 %、 7 3 . 8 %、 7 O . 3 %。 “ 2 0 0 5年 中 国教 师职 业压
的低成 就感 水 平要 高 于高 学历 教 师 : 3 6 ~ 4 O岁 年龄 段 的高 校教 师 情绪 衰 竭 要 高于 其 他 年 龄组 教 师 2 0 0 8
年。 袁洪 对 2 5 0名 教师 进行 了调 查研 究 . 结果 表 明 , 情
绪 衰竭 问题 最 为严 重 . 占5 7 . 7 4 %. 个人 成 就感 降低 问
题占3 1 . 0 9 % .去 人格 化 问题也 呈 现 出一 定 的发 展势
力和 心理健 康调 查 ” 结 果表 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4 . 6 %的教师 承受 的压
力非 常 大 . 4 7 . 6 %的教师 承受 的压 力 比较 大 : 8 6 %的教 师有轻微工作倦怠 . 5 8 . 5 %的 教 师有 中 度 工作 倦 怠 。
理健康状况不佳 : 2 0 . 7 O %的教 师 生 理 状 况 不 是 很 理
人 们对 “ 职业倦 怠 ” 一 词并 不 陌生 . 但 职业 倦怠 的 内涵有 多种解 释 : 第一种 是以费登伯格 ( F r e u d e n b e r g e r ) 为代 表 的临 床 观 点 : 第 二 种 是 以马 勒 诗 ( Ma s l a c h ) 为 代 表 的 社 会 心 理 学 观 点 : 第 三 种 是 以 奎 内 思 ( C h e r n i s s ) 为 代 表 的组 织 观 点 ; 第 四种 是 以耶鲁 大学 萨若 森 ( S a 1 T O s ) 为代 表 的社 会历 史观 点 。目前 。 马勒诗 ( Ma s l a c h )等人 于 1 9 8 1年提 出 的有 关 职 业倦 怠 理论 被不 少学 者认 可并 广泛 应用 . 即职业倦 怠 指在 以人 为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倦怠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职业生涯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倦怠也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机构,其学生在面对未来职业选择和就业压力时往往会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

在过去的研究中,很少有人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倦怠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也日益复杂化。

了解和探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主要成因,对于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倦怠调查及分析,探讨影响学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学校和社会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2000字】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倦怠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学生们在面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的往往会出现各种职业倦怠的现象。

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还可能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和发展规律,对于帮助他们有效应对职业压力、提高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学生和教育管理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职业倦怠的本质,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也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帮助措施和政策,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生存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倦怠问题的调查和分析,为相关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进行。

【研究意义】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和主要成因,探讨调查方法并进行结果分析,旨在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依据和建议。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引言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的消极态度、情绪疲倦和工作烦躁等,严重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而在高职院校这一特殊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们也不免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调查结果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高职院校的大一学生,共计300人。

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共收回有效问卷279份,回收率为93%。

2. 调查结果汇总根据问卷结果,整理出如下调查数据:(1)对工作的态度75%的学生在工作中感到疲劳乏力,80%的学生在工作中出现过烦躁情绪,70%的学生表示对工作不感兴趣。

(3)生活质量65%的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感到不满意,40%的学生表示工作压力大,无法感受到工作的乐趣。

3. 调查结果分析由调查结果可知,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问题。

他们在工作中感到疲劳、烦躁,对工作不感兴趣,情绪状态也较为低落,生活质量不尽如人意。

这些都说明了学生们在面对工作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成因分析1. 学习压力高职院校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们需要面对沉重的作业、考试等学习任务。

长时间的学习和复习使得学生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难以放松自己,在工作中也难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2. 就业焦虑传统观念认为高职院校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也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背负着更多的就业压力。

他们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找到好工作,进而陷入了职业倦怠的情绪中。

3. 缺乏职业规划在高职院校中,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对于未来的职业方向也缺乏明确的认识。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缺乏方向感,无法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4. 缺乏工作经验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将会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但由于缺乏实习和工作经验,他们的就业优势不明显,这也使他们对工作感到焦虑和无力。

5. 缺乏工作动力一些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兴趣,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难以保持积极的态度,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的症状。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研究--以苏北五所高职院校为例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研究--以苏北五所高职院校为例
职 教

高 职 院 校 教 师 职 业 倦 怠 现 状 分 析 与研 究
以苏北 五 所 高职 院校 为例
苏红 艳 郑先彬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2 2 3 0 0 3)
摘 要 :苏北处在 经济强省 的欠发达地 区,高职院校教 师相对 于其他地 区、其他类型高校教师职 业倦 怠表现得更明显 ,也更为强烈 。本研 究从 当前 高 职 院校 教 师职 业倦 怠 的五 个 维 度 入 手 , 分 析 研 究 高职 教 师 职 业倦 怠形 成 的 因素 及 其 严 重 程 度 。 关键 词 : 欠发 达地 区 高职 教 师 职 业倦 怠
有形 式 。 2 .调 查 结 果 分 析
本研究选取调查对象 的基本 情况调查 项共 1 2 项 ,涵 盖 了调 查对 象的各个方面 。问卷包括 3 0道题 目,分别分析 了调查对 象的三 种心 理反 应 .. 隋感 衰竭 ( 表 现 为疲 劳 、烦 躁 、 、情 绪 紧张 )、非人 性 化
( 表 现为 逃 避 与 学 生 接 触 ,从 行 动上 和心 理 上疏 远 学 生 )、个 人 成 就 感
降 ( 表现社会认同感低 ,难以无法满足 )和来 自于学 校 、 社会 的压力 对教师职业倦怠程度 的影响 。调查 结果分析如下 :
( 1 ) 总 体 状 况
高职院校教师 的职业倦怠五个 层面的平均数 和标准差 如表 2:本 调查 采 用 6级 评 分 ,结 果 显示 :高 职 院校 教 师 存 在 一 定 程 度 的情 绪 衰 竭 ,轻度 的非人性化 ,个人成就感偏低 ,来 自学校和社会 的压 力也 比 较大。 表 2 不 同指标项平均值和标准差对 比
( 1 ) 文献 法 在充分研究国内外 文献资料 的基础 上,提出本研究的研究 内容和 研 究 方 法 及 理论 基 础 。 ( 2 ) 调 查 法 为调查 了解高职院校教师 的职业倦怠感情况 ,我们在参 阅了大量 的 国 内外 相 关 文 献 的 基 础 上 ,设 计 出一 些 与 职 业 倦 怠 有 关 的 因 素 ,如 情 绪 、成 就 、态 度 、社 会 影 响 等 ,再 参 照 国 内外 有 关 心 理 方 面 的 量

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 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目录
01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 概念及表现
02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 相关因素
03 三、调查研究方法
04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05 五、结论与建议
06 参考内容
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教师职业 倦怠相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教 师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整体教育质量产生深远 的影响。本次演示以“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调查与 研究”为题,探讨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并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这 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谢谢观看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缓解教师职 业倦怠提供依据。调查采用匿名问卷的方式,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此外, 我们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实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主要表现在情绪 耗竭、成就感降低和疲劳感增加等方面。其中,教师的性别、年龄、工作压力、 工作负荷、学生行为、学校支持等因素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影响。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
1、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教育体制的限制和竞争的加剧, 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这些压力包括:教学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学 生考试成绩的压力,以及家长对教育的高期望等。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教师情绪 衰竭,进而引发职业倦怠。
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支持包括家人、同事、学 生和学校等方面的支持。如果教师缺乏社会支持,将面临更高的职业倦怠风险。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因素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措施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措施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 措施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与干预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高职教师面临职 业倦怠的挑战
提高高职教师心理健 康水平和工作效率的 需要
培养积极心态
引导教师积极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以积极 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
学会自我调节
鼓励教师学会自我调节,通过休息、锻炼、娱乐 等方式缓解工作压力。
加强职业培训与教育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如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或参 加教育培训课程等。
提高教学技能
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技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职业倦怠的产生。
职业成就感低
高职教师的职业成就感相对较低 ,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积 极性不高,教师难以从教学中获
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组织因素
学校管理不科学
有些高职院校管理不科学,缺乏对教师的关注和支持,导致教师 的工作压力加大,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激励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 也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倦怠的产生。
培养职业认同感
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
鼓励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工作 满意度。
寻求外部支持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分析
21 0 0年第 3 期
No 3 2 0 . . 01
湖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r al o H z o Vo at n an T h olgi al Co l g o n f u h u c i al o d ec n o c l e e
21 0 0年 O 9月
b r o to o a i n l o l g e c e s a l u n u f v c to a l e t a h r swe 1 c e .
K yw r s Vo ain l olg e c e ; o u n u ; r a i t n l e u nz t n e o d : c t a c l eta h r j bb r o t o g nz i a d h ma iai o e ao o
A s a tThsp p rma eb t n iv siain a da ay i o h tt sq o o o u n u o o a in lc l g e c e sb s g q e — b t c : i a e d o h a e t t n n ls f esau u f b b r o tf r c t a ol eta h r yu i u s r n g o s t j v o e n t n a e i tr i n t e ee rh me h d il mo g t ev c t n 1 o l et a h r o h j n r vn e a t s o d t a h i n i , n e ve a do h rrs a c t o sma ya n h o a i a c l g e c e s fZ e a g p o ic .F cs h we h t e o r ws n o e i t man ra o i a a sdj b b r o to o ain l olg e c esi l ko ef o sr cin o o ain l olg s h we t t s i e s n whc h dc u e u n u f ct a l eta h r c f l —c n tu t f c t a l e ,t el rsau h o v o c e sa s o v o c e o o e c e s n h at r f e c est e e e n t d n s fta h r ,a d t efco so a h r h ms l sa d su e t.Th u h rp t o wa d s mec u tr a u e o p e e ta d rl v b t v ea t o u r r o o n eme s r st r v n n e e ej f i o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 同学历 教 师职业 倦 怠 的差 异 比较 四 不
表 2— 4的结 果 表 明 , 同学 历 的教 师职业 倦 怠差 异 非常 显著 。本 科学 历 的教 师 职业倦 怠 程 度最 为 不 严 重 , 与 以往许 多研 究 的结果 大致 相 吻合 。 这
表 2— 不 同学历教师职业倦怠 的差异 比较 4
V 1 2 No 2 o .4 .
J u a fHa d n P ltc ncC l g o r lo n a oye h i ol e n e
J n 2 1 u .0 1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胡英芹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 院, 广州 5 0 3 ) 14 0
表 2—1 不同性别教师职业倦怠 的差 异 比较
同理可 以发 现 在其他 几 个 因子 上 , 同性 别 的教 师也 并 不存 在 显 著性 的差 异 。经过 数 据分 析 , 同 不 不 性别 的教师 在 职业倦 怠 五个 因子 上 并 不 存 在显 著 性 差 异 。 因此 , 以认 为男 性 教 师 和 女性 教 师 的职业 可 倦 怠状 况基 本一 致 , 不存 在 显著 的差 异 。
1 . 8±1 6 4 44 .6
1 3 ± 1 93 1. 9 . 1 8. ± 1 4 76 . 87
1 .4 807
9. 0 51
1 . 5. 1 6 8 1 0 4 .2 - 9. 0±1 3 1 5 .2
工作成就感

8 0 - . 6 . 4 41 3 6
收 稿 日期 : 0 1 0 2 2 1 — 5— 6
基金项 目: 本论文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 院院级重点课题 “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 的研究 ” G X Z 0 2 阶段 ( T Y 11)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中出现的不满意、厌倦和疲劳感,影响到个人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动力。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职业倦怠可能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就业压力是高职院校职业倦怠的一个主要成因。

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大。

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竞争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压力,还可能使他们对工作持有一种不确定的态度。

工作环境也是影响高职院校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往往会进入一些基础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往往需要进行重复、机械性的操作,缺乏挑战和发展性。

这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感,对工作产生不满和厌烦。

缺乏职业发展空间也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倦怠。

一些学生在工作刚开始时可能充满了激情和动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晋升和发展空间。

这种缺乏职业发展的感觉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对工作内容的不满也是高职院校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有些学生可能会在工作中遇到自己不熟悉、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应的工作内容,这使得他们很难对工作产生兴趣和热情。

个人因素也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存在个人动力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或者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感。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倦怠主要来源于就业压力、工作环境、缺乏职业发展空间、对工作内容的不满和个人因素。

为了预防和解决职业倦怠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提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目标,了解行业动态,并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岗位和机会。

学生也应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加自己的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寻找发展机会。

只有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职业倦怠问题,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职业技术教育论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姚培孙毓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13名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处于严重倦怠的教师比例达5.3%,一般倦怠程度以上的教师比例达68%,轻度倦怠程度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00%;青年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的检出率达64.6%;在“去个性化”维度上的检出率为23.9%,男性高于女性;在“低成就感”维度上的检出率达79.6%,女性高于男性,但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

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子女年龄、专业热门程度上有显著差异;与岗位、教龄、经济收入有一定关系,但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婚龄、学历、职称、专业、城市认可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夏季、冬季情感耗竭感较强,晚上和下午疲劳感最强,年终时成就感最低。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倦怠;青年教师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8-0036-06 一、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人们对“职业倦怠”一词并不陌生,但职业倦怠的内涵有多种解释:第一种是以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为代表的临床观点;第二种是以马勒诗(Maslach)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观点;第三种是以奎内思(Cherniss)为代表的组织观点;第四种是以耶鲁大学萨若森(Sarros)为代表的社会历史观点。

目前,马勒诗(Maslach)等人于1981年提出的有关职业倦怠理论被不少学者认可并广泛应用,即职业倦怠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的症状。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中国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调查”结果表明,上班族的工作和谐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教师、医护人员、编辑/记者出现不和谐的比例分别为76%、73.8%、7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研 究背 景 .
本人在 高职院校工作数年 ,对部分教师有职业倦怠 的不 良心理健 康表现 有一定的 了解 , 这些表 现主要有 : 倦心境 、 厌 应付 态度 、 偏极观 念、 忧虑情绪 、 人际关系敏感 、 无望失落等 。 教师职业倦 怠产生 的后果与 影响有 : 首先 , 因不能有效缓解 工作 压力所 导致的职业倦怠 , 已在相 当程度 下为教师个体带来了生理及 心理上的疾患。而且也会影响其与家庭成 员的人 际关系 , 从而导致 家庭 冲突 的现象随之增加。 其次 , 教师的倦 怠会 引发职业 意识淡 漠, 在职业 行为上体现出工作 投入 和参 与少 , 不备课 , 不写 教案 , 上课照本宣科 , 走过场 ; 对学生 缺乏 耐心 ; 师工作士气低落 、 作失去效率 、 教 工 工作满 意度降低和离职 率升 高。倦怠使教师无心也无力 于提高教学质量 ,还会导致教学 品质 的低 劣, 这样势必会对教育环境产生污染。 第三 , 职业倦怠往往使教师与学生 , 教师与教师 , 教师与领导 , 教师 与家长之间人 际关系受损。 人力 资源一旦遭到损失 , 就会制造更严重 的 社会问题 。 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无法胜任工作 , 人力资源的流失势必也 会 对 政 治 、 济 产 生 不 良的 影 响 。 经 职业 教育是以培养生产 、 设 、 建 管理 、 务等第一线的技术应 用型 服 专门人才为 目标的教育类型 , 国家教 育事业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国民 是 是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 , 是促进经 济建设 、 会发展 和劳动就业的 社 重要途径 。面对职业教 育改革所 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加 强教师队伍建 设, 提高教师素质 乃是重 中之重 。 2 调 查对 象及 样 本 选 取 . 为调查了解教师 的职业倦怠感情况 ,我们在参 阅了大量 的国内外 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 结合职业教育及职业院校教学特点 , 设计 出一套有 2 8道题的问卷《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感 问卷》 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 , 。 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 ; 第二部分为职业倦怠量表 , 包括职业倦怠表 现、 工作压力 、 组织管理 、 职教特色四个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项 目分 5级评分 , 0为“ 从 未有” l为“ , 一年中偶 尔有 ” 2为“ , 一学 期中有几次 ”3为“ 。 一个月 中有 几次”4 几乎天天有” ,“ 。请 调查对 象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 , 进行频度选 择。得分为该因子所有项 目的平均分 , 分越高 , 得 则职业倦怠程度越严 重。最后采用 S S 1 . P S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 , 对不 同教师职业 倦怠程度进行差异比较 。 探讨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 的状况 、 特点及规 律, 为寻找倦怠成因 、 倦怠不 良后果 、 对策研究提供科学 的数据 。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郑州职业技术学 院教 师 ,调查采用 整群 随机 抽样 方法 。本 次调查 共发放 问卷 2 0份 ,回收 问卷 2 3份 ,回收 率 5 4 9 .%。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 1 72 5份,实得有效 问卷 2 8份 ,有效率 为 2
科技信息
职教 与成教
高职院 校教 师职业僵怠坝象调查与分析
郑 州职业技 术 学院 王 建勋 周青 云
[ 摘 要] 本文针 对高职 业院校教 师出现 的职 业倦 怠现象 , 借鉴 国内外研究的成果 , 以郑 州职业技术 学院 2 8名教师为研 究对 象, 2 通 过 问卷调查等方法, 探讨 了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 的状 况、 特点及规律 , 对教师职业倦 怠产生原 因进行 了分析 , ga 同层面提 出了 并, ; k 些 预 防 和 缓 解教 师职 业 倦 怠 的 对 策 。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职业倦 怠 差异分析

4 职 业倦 怠 的成 因分 析 .
3 分 类比较分析 . ( ) 别 差 异 分 析 1性 调查结果表明 , 男女教 师在职业 倦怠各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 但 男教师在情绪衰竭 、 工作应付 和个人 成就感等方 面均分高于女教师 , 对 组 织 和社 会 的压 力 反应 高 于 女 教 师 ,对 职 教 特 色 的 压 力 反 应 低 于 女 教 师。 ( ) 龄 差 异分 析 2年 不 同 年 龄 阶段 的教 师 其 职 业 倦 怠 感 有 不 同 的特 点 ,而且 存 在 显 著 性差异 。总体表现为 中、 青年骨干教N(0~4 3 0岁) 的职业倦怠感强 , 在 职业倦怠的各方 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 3 婚否差异分析 调查对象 中有 1 1人已婚教师 , 8 占总调查对象 的 7 %, 9 他们的职业 倦怠水平在许多方面都高于未婚 教师 , 这一结果取得了与 以往研究“ 已 婚教师较未婚教师有更多的心理 压力” 一致的结论 ; 而离异老师的心理 压力更大 , 职业倦怠水平更高 , 且原 自组织的压力与 已婚和未婚存在 并 显著性差异 。 ( ) 历 差 异 分析 4学 调查结果表明 , 同学历 的教师职业倦怠感 的水 平存 在着差 异 , 不 但 通过 F P 、 分析 , 学历的不同水平对职业倦怠 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 异。 总 体 比较看 , 硕士以上高学历的教师成就感缺乏强 于其他群体 , 绪因子 情 均分也高于其 他群体 。 () 5 教龄差异分析 不同教龄 的教师职业倦怠差 异非常显著 。 随教师职业生涯的发 展, 其职业倦怠感增强 , 教龄在 l ~ O 1 2 年的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普遍强 于
912 。 .%
其他教龄段人群。并且 在成就感 、 工作态度 以及对组织管理 、 职教特色 、 社会影响的压力感方 面明显 高于新教师和老教师 , 且有显著差 异。 () 6 职称差异 分析 不同职称 的教师在 成就感 方面差异非常显著 ,体现出成就感指数 随着职称的升高而降低 的趋势 , 获职称 的教 师成就感最低 , 未 职称越高 的教师越有成 就感 , 因于工 资与职称挂钩 , 归 钱挣得 多 , 相对成 就感 就 高。 ( )双师型 ” 7“ 教师与其他教师的职业倦怠 的差异 比较 “ 双师型 ”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弱于非双师型教师 , 并无显著差异 ; 但 双师型教师成就感却低于非双师型教师。这可能与高职学生 的现实行 为、 思想 、 素质等 问题 不无关系 , 这也使 得教师经常处 于一种角色 冲突 之 中, 在对学生的期望与失望之 间,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 8 任职差异 分析 调查结果 表明, 在担任不 同职务的教师有不同的倦怠 表现 。 担任一 定领导职务和辅 导员 的教师 , 其职业倦怠感 高于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领导和辅导员 的情绪耗竭度及辅导员 的社会 支持 欲望明显高于其他群 体。有领导 职务 的教师更有感于组织的管理制度 的压力 , 较关心职业教 育的发展前景与职业教育的特色。 ( ) 同课程教师的职业倦怠差 异分析 9不 任教不 同性质课程 的教师其职业倦怠感没有 明显 的差异 ,但基础 课教师 ( 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 ) 的倦怠感及倦怠范 围较其专业课教师强 些。 这也启发教师 , 应当改进教学方法 , 理论联系实际 , 加强实践性教 学手段的应用 , 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特点 , 有助于教师克服职业 倦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