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二节 辛亥革命教案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教案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教案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
⑴同盟会的成立与三民主义评价、认识。
⑵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⑶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难点分析:⑴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⑵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四、新课探究
导言部分: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革命党人毕生求之的目标是否能实现?辛亥革命伟大意义何在?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
2.能力要求: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书本76页的内容,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临时约法》主要内容包括那些?
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应该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
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防止帝国主义侵略,规定中华民国领土的范围;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2)反清斗争在中部地区湖北武昌打开局面,那么武昌起义能够一举成功的原因是?湖北军政府的首任都督是谁?反映什么现象?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兴中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2)能力:○1从文本、视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过程:教师利用视频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

方法:①通过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的探究,学习分析背景、原因的方法。

②通过对“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探究,学习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3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极好教材。

《临时约法》的制定体现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2、活动一:情境:播放视频资料《辛亥革命的准备》。

任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问题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要求作记录。

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背景、原因分析的方法指导。

3、活动二:情境:播放视频资料《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史实,教师补充讲解这一史实。

4、合作探究题2: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要求学生先开展讨论,后进行辩论。

老师对学生的辩论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指导学生学习对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5、教师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力量不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人民版专题三二、辛亥革命教案——黎冬梅【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本课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领导地位的表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

【导入新课】教师:一个偶然事件却引起了一场必然发生的革命;一个并不成熟的新生力量却一举推翻了几千年的统治阶级;一个用革命者血肉夺取的政权却最终让给了反革命者,这段充满了悲壮和矛盾的历史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辛亥革命。

那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辛亥革命是指哪个阶段的那些事情呢?学生:是指……教师:同学说的只是狭义的辛亥革命……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武昌起义】教师: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阅读一下武昌起义这一目的内容,分别从社会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等各项内容来思考。

同学们回忆一下专题二中——1840年《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失去主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马关条约》清政府对列强的纵容;再到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一、武昌起义社会基础:民族危机加剧,清朝反动本质暴露。

——必要性阶级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振兴中华”、《民报》三民主义)的形成与传播。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兴中会)、政党(1905年同盟会)的建立。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

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浙皖起义。

其中,1911年4月27日,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起义。

他亲自率领勇士一百二十余人,攻入两广总督署,没找到两广总督,杀出来的时候,与大批清军相遇,双方激战一昼夜,最后只剩下黄兴等少数人带伤逃走。

再后来的收拾过程中,只得72具尸体,这72具尸体被合葬于广州黄花岗,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所以这次起义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第三专题第2课 辛亥革命 教案

第三专题第2课 辛亥革命 教案

专题三第1课辛亥革命▪教案〖课前准备〗(一)本课概述:辛亥革命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的第二课。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对以后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该课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点。

在教授此课时,一定要以历史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立足于教材,全面准确得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体验历史、主动探究历史和深入感悟历史的能力。

就课本设计而言,本课的结构明确,主要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

本课第一目“武昌起义”,讲述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强调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第二目“中华民国成立”,涉及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内容;第三目“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讲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阐述辛亥革命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本课在本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承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现代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从辛亥革命兴起的过程中,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即三民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明确武昌起义是成功与失败并存。

⑵理解南京临时政府是真正的资产阶级政府,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进行正确的评价。

⑶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掌握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文字资料、视频资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感意识,学习孙中山先生不怕牺牲、坚持真理、开创创新精神以及“天下为公”的崇高品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理解辛亥革命先驱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中涌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民主进步思想等,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明白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和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4.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等方面,设计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叙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论述题: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辛亥革命简报、制作辛亥革命知识卡片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真相,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各异,大部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有初步的认识,但往往局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辛亥革命 教案

辛亥革命 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一、教材和内容分析《辛亥革命》选自人民出版社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节。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

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限制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必然结果。

因此,本节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与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概念及基本史实。

2.根据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归纳其历史功绩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师借助影像和图片资料,以革命准备—革命爆发—革命成果—革命结果为线索进行授课,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辛亥革命的这一历史事件过程。

2.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通过学习武昌起义后的复杂形势,要认识到革命潜伏的危机,并分组进行合作探讨:“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全过程,深入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升华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在掌握革命的发展历程之后,有助于学习孙中山等革命派人屡败屡战、愈挫愈奋的人生轨迹,学习辛亥烈士不畏牺牲的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执着追求,永不言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革命准备及爆发——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及影响,能够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 教案

辛亥革命 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明白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3.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难点:1.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影响;2.辛亥革命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短的介绍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

Step 2 呈现新课内容教师通过幻灯片、图片或视频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事件。

Step 3 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教师详细讲解辛亥革命发生时的历史背景,包括晚清政府的腐败、外国势力的侵略等;并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等。

Step 4 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意义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5 梳理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影响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影响,列出辛亥革命的里程碑和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积极影响。

Step 6 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自主学习,展示他们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可以是一篇小论文、一份PPT或一场小组演讲。

Step 7 总结课堂内容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意义。

Step 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辛亥革命相关的作业,可以是阅读相关资料、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教学资源准备:1.幻灯片、图片或视频素材;2.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料;3.学生专用教材。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如背景、过程、影响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等。

(3)学生能够初步欣赏和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关注现实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如背景、过程、影响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辛亥革命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辛亥革命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辛亥革命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辛亥革命的课文,了解大意。

(2)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课文。

3. 深入探讨(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如清朝的腐朽、民族危机等。

(2)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如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推翻封建帝制、开创民主政治等。

2.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

2.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

2.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2.3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辛亥革命,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景仰的历史人物是孙中山,他被称为国父。

孙中山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为他领导了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师: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一、原因师: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生:失败师: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生: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师: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过。

既然改良道路行不通,那么只能用革命的手段。

什么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生:《辛丑条约》师: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由此爆发了辛亥革命。

二、经过师:我们先来介绍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1866~1925)。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从事革命活动的时候,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后来人们都叫他孙中山。

少年时代的孙中山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自命是洪秀全第二。

他先在家乡上学,后来在他的哥哥、华侨资本家孙眉的资助下,在美国檀香山读中学。

中学毕业后在香港西医书院学医。

他医术精湛,找他看病的人很多。

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定尋找救国的道路。

1894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爆发的那一年,28岁的孙中山向号称“识时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变法自强主张。

李鸿章对他的上书没有理睬。

这使孙中山觉悟到只有用革命手段,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于是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的第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创建革命党。

1、创建革命党──组织基础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性质兴中会 1894 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1905 东京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师: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师:“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

专题三第二节 辛亥革命教案

专题三第二节 辛亥革命教案

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教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通史概要:初中时,学生已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内容。

在学习本专题内容前,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初中的相关知识,如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五四运动、中共的诞生、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土地改革、长征、解放战争的胜利等,让学生有总体认识。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各阶级进行了一系列探索:(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及失败的经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2)资产阶级——辛亥革命,介绍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建立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有资产阶级的参加与合作),介绍了五四运动、中共的诞生、国民大革命、武装起义、土地改革、长征、遵义会议、解放战争及其胜利。

第二节辛亥革命教案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兴中会、同盟会、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过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②、理解: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盖古今中外、主客偶必、政经思文等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的背景。

南京临时政府,从人员构成、政体设置、纪元与国旗、宪法等都彰显其真正资产阶级政府的特色。

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给出对重大历史事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③、运用: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变迁,对辛亥革命前后进行比较和思考。

通过举行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辩论赛,培养学生搜集史料和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开展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辩论赛,教师提供思路,学生自己操作,在辩论中,畅所欲言,言之有理,但要注意理在何处;求同存异,不追求意见的最终统一。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武昌起义爆发②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主要史实及颁布的法律法规(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提问、阅读、归纳等方法共同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②通过阅读材料、情景再现等方法开阔视野,学会评价对辛亥革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会辛亥革命烈士的斗争、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②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③体会辛亥革命顺应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二、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三、教学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武昌起义(1)原因:①社会背景:清政府反动本质充分暴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普遍感觉到清政府腐朽无能,应该推翻)②经济基础:清政府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阶级基础:随着新式学堂的博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⑤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同盟会得成立。

a 兴中会的建立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有所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894年口号:振兴中华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b、同盟会的建立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过程前奏:黄花岗起义(时间:1911年4月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四川保路运动(原因: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

作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造成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重庆市江津五中高一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人民版必修1)

重庆市江津五中高一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人民版必修1)

第2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

一、独学指导:1.知识指导:历史背景辛亥武昌起义成功:原因①②③④革概况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命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性质《临时约法》颁布及意义结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2.独立学习: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兴中会的成立①背景:19世纪末,日益严重。

迫于形势压力,清政府相继打出和“预备立宪”的幌子。

②成立:年,孙中山在成立兴中会。

(2)同盟会的成立:年,兴中会、华兴会等团体主要成员与留日学生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中国同盟会。

(3)革命时机的成熟①黄花岗起义:1911年黄兴在广州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②保路运动:1911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清政府调新军前往四川镇压,造成湖北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准备了条件。

③准备工作:湖北和文学社坚持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4)武昌起义: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成立,史称辛亥革命。

知识点二中华民国的成立(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纪年。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约法按。

参议院行使;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实行;司法权由。

②评价:。

知识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袁世凯上台:袁世凯在支持下攫取清政府的大权,年2月12日,宣统下诏退位。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2)辛亥革命的性质:。

(3)辛亥革命的意义①推翻了,结束了,沉重打击了。

②建立了,使人民获得了些,提高了。

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民版(优秀教案).doc

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民版(优秀教案).doc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的一场革命,一定会对了解它的人们给予思想上的激荡;这场革命的匆匆收场,值得人们进行冷静的深层次思考。

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

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必然结果。

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

)了解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人物及内容、兴中会的建立、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等内容。

)掌握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等概念与基本史实。

)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盖古今中外、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政治与经济、思想与文化等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

)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及评价辛亥革命重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整体分析与评价能力。

)探究《美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反映资产阶级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学习辛亥烈士不畏牺牲、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正传》等对辛亥革命反思的作品,调查辛亥革命时期本地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现实有更感性的认识。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典型人物进行一定的阶级或阶层划分:夏瑜——革命者;华老栓和华小栓——城市小市民;阿——农民无产者;假洋鬼子——混进革命营垒的投机者;赵太爷——封建统治的基础和维护者等。

教师和学生可先提出一些问题,例如:革命者夏瑜的鲜血为何会变成华小栓治疗廃病的药;阿为何无缘革命而又因革命罪而被杀;赵太爷的根基为何没有动摇等等。

(学生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性质、功过和失败的原因等)•辛亥革命的性质(提示:考察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应看这场革命是由什么阶级领导的?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清王朝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消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高一历史专题第2课辛亥革命教案2

高一历史专题第2课辛亥革命教案2

3·2 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全面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发展和失败的过程等基本史实。

2、重点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能全面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

3、分析与探究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全面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难点:分析与探究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性。

【学情分析】首先,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基本史实,能掌握它们都是资产阶级领导,并推翻了清王朝。

但是对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所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所知甚少。

其次,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了解不够全面,对它的历史局限性理解有错误.因此,重点学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原则及其意义,并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补充完整,详细剖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导学流程】自主学习内容一、回顾旧知1、太平天国运动中所颁布的两部文献及其不可能实现的原因.两部文献:不可能实现原因:二、基础知识感知(回归课本)(一)武昌起义1、背景(p50第一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______________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清政府相继打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条件(p50-p51)(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第一次提出“__________”,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

(2)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___________革命政党____________成立.(3)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4)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规模最大的四川__________,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5)湖北革命团体________和________始终坚持在________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3、过程(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______。

辛亥革命教学案

辛亥革命教学案

辛亥革命教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和意义、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功绩和教训。

通过学习中华民国纪年法,使学生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重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孙中山的一生中的主要事迹为线索。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缔造了中华民国,为革命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奋斗终身的人格魅力,让世人赞颂,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

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结果及历史意义【学生活动】【术前准备】:【手术实施】:【学生活动】【简介武昌起义】:时间:地点:结果:【学生活动】【手术成果】(辛亥革命的意义):(结合课本p46--47页)补充材料:1913年宋教仁被刺发动二次革命;1915年发表《讨袁宣言》发动护国战争;1916年发动护法战争等【学生活动】【手术报告】:结合材料,讨论手术的结果并举例说明理由。

成功论:1、“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兴中会、同盟会、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过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②、理解: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盖古今中外、主客偶必、政经思文等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南京临时政府,从人员构成、政体设置、纪元与国旗、宪法等都彰显其真正资产阶级政府的特色。

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给出对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③、运用: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变迁,对辛亥革命前后进行比较和思考。

通过举行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辩论赛,培养学生搜集史料和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开展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辩论赛,教师提供思路,学生自己操作,在辩论中,畅所欲言,言之有理,但要注意理在何处;求同存异,不追求意见的最终统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

重点难点:
重点:武昌起义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难点: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建议:
(1)、结合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归纳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的因素,如群众基础、起义前的准备、客观方面的有利条件等等。

关于武昌起义的爆发,可以放映一段相关的影视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充分利用教材中“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使学生明白清王朝土崩瓦解的含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引用重要条文,归纳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议会内阁、总理负责、总统象征的具体内涵,使学生真切感受这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

(3)、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分析,需要论从史出,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分析。

(4)、辛亥革命的成败及其评价很易搞成生硬的一言堂形式,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

比如通过介绍学术争鸣,有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让学生查阅资料、分组协作开展一次评价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辩论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