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2015中考
合集下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
06 学习方法指导与应试技巧
高效阅读策略分享
01
预览全文,把握大意
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做好
准备。
02
精读关键段落,理解深层含义
针对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如开头、结尾、过渡句等,进行仔细阅读,理
解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03
注重细节,把握语言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要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其对文章主题的烘托作
用,同时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
知识点归纳总结方法
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01
将文章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有助
于记忆和理解。
归纳总结,突出重点
02
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其核心内容和关键点,有
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
关联拓展,拓展,形成知识网络,有助于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应试答题技巧指导
仔细审题,明确答题要求
在答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和评分标准,避免答 非所问或遗漏要点。
条理清晰,分点作答
在答题时,要保持条理清晰,按照题目要求分点作答,使答案更加 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注意语言表达和书写规范
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保持书写 规范整洁,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延伸阅读书目推荐
《史记》
了解更多关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历代王朝的 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
《中国近代史纲要》
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重大事件,加深 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题的理解。
《中国哲学史》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各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2015中考复习课件
①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论证思路:本文采用“分—总”的论证 结构。先用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人才是在 苦难中造就的(举例论证);然后从正面 论述磨难对于人才的意义(道理论证); 接着由人才的造就扩展到治国,并从反面 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正反对比论证); 最后得出作者的观点。
《课标》 文言文考查的 主要能力有: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傅说...孙叔敖,百里奚等人的事例是为了 论证什么观点?
人才是在苦难中造就的。(生于忧患)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教师寄语:
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 照,也有雨雪交加,很难能一帆 风顺,也正是这些考验,让我们 一步步变得强大,变得无坚不摧。 你前进路上的一道道难关,最终 都会化为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因 为:阳光总在风雨后!
质疑再探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随着复习的深入,你又产 生了哪些新的疑惑,或又有了 什么新的发现,请大胆的提出 来,我们共同探讨。
运用拓展:
—学习在于运用 请同学们依据本节复习 内容,从词句翻译、理解默 写、思想内容、人物启示、 知识积累等方面编拟一道习 题。
【2011福建· 三明】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11分) 【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 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 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 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 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 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 尧,舜其犹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 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 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
2.《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 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在下节课上课前与同学们分享。
八年级语文
《孟子三章》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
八年级语文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章概括
论据→
历史事例 (六人)
出身低微 艰苦磨练
终担重任
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证
正面论证→忧患造就人才 反面论证→安乐致国家灭亡
安 思
危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年级语文
课堂小结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 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 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 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 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 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孟子
(约公元前372~约前289)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人,战国中期思 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 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孔孟”并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孟子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孟子》是一部由 孟子及其门人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6.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孟子三章》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
八年级语文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章概括
论据→
历史事例 (六人)
出身低微 艰苦磨练
终担重任
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证
正面论证→忧患造就人才 反面论证→安乐致国家灭亡
安 思
危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年级语文
课堂小结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 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 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 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 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 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孟子
(约公元前372~约前289)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人,战国中期思 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 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孔孟”并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孟子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孟子》是一部由 孟子及其门人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6.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八年级语文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ppt课件最终版(上课材料)
★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
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 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的书,现存 七 篇,是 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 等合著
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基列础课为件 “四书 ”之一。
3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 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 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 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 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并由此 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 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 到治国的道理。
基础课件
8
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于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忧 患 ,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死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于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安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基础课件
4
❖朗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
读准字音
基础课件
5
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 畎(. quǎn)亩 傅说.( yuè) 胶鬲. ( gé) ❖ 孙叔敖(. áo) 百里奚.( xī) 行拂. ( fú) ❖ 曾(. zēng )益 拂.( bì)士
基础课件
6
注意下列字词的特殊用法:
⒈指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同 横 ,解释为 梗塞,指不顺 。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 同 增 ,解释为
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 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的书,现存 七 篇,是 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 等合著
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基列础课为件 “四书 ”之一。
3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 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 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 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 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并由此 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 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 到治国的道理。
基础课件
8
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于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忧 患 ,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死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于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安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基础课件
4
❖朗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
读准字音
基础课件
5
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 畎(. quǎn)亩 傅说.( yuè) 胶鬲. ( gé) ❖ 孙叔敖(. áo) 百里奚.( xī) 行拂. ( fú) ❖ 曾(. zēng )益 拂.( bì)士
基础课件
6
注意下列字词的特殊用法:
⒈指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同 横 ,解释为 梗塞,指不顺 。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 同 增 ,解释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最终版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安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乐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 从 田
舜 发
地于
之 中 被
畎 亩
任之
用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 的泥水匠中被选 拔。
胶胶
鬲鬲
从 鱼
举
盐于
贩 中
鱼
被 举
盐
荐之
中
管夷吾举于士
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请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测试题
1、给下列字注音。 畔( ) 傅说( )( )
敖( ) 拂士 ( )
2.文学常识填空。
2出、不经同过凡艰人结苦的的论才磨干练。,显露
3、后来都被统艰治苦者委的以重磨任练,
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第一部分(1段)据事论理,事、理结合。就 一系列典型事例阐述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 道理。
举例论证,具有很强说服力
由个别到一般的推论方法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 同 增 ,解释为
增加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拂 同 弼 ,解释为 辅弼
。
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于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忧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安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乐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 从 田
舜 发
地于
之 中 被
畎 亩
任之
用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 的泥水匠中被选 拔。
胶胶
鬲鬲
从 鱼
举
盐于
贩 中
鱼
被 举
盐
荐之
中
管夷吾举于士
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请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测试题
1、给下列字注音。 畔( ) 傅说( )( )
敖( ) 拂士 ( )
2.文学常识填空。
2出、不经同过凡艰人结苦的的论才磨干练。,显露
3、后来都被统艰治苦者委的以重磨任练,
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第一部分(1段)据事论理,事、理结合。就 一系列典型事例阐述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 道理。
举例论证,具有很强说服力
由个别到一般的推论方法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 同 增 ,解释为
增加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拂 同 弼 ,解释为 辅弼
。
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于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忧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PPT课件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 后才能有所作为。 12
精要练习三
1、选文首先采用了 事实论证 的论证方法,得 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 ,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 出
忧患( 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的安论乐点能。够导致灭亡(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可)
2、本文第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1
复习目标
1.背诵 ; 2.掌握文言词语; 3.翻译重点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
2
文学常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 》。 2、孟子是 时期思想家,《 孟子》是 家经典作品。
.
3
文言词语------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2、衡于虑
bì
.
11
精要练习二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_______
劳:__________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_________
喻:_________
②征:征验,表现 喻:了解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文言词语
1、苦其心志
使┅┅痛苦
2、劳其筋骨
使┅┅劳累
3、饿其体肤
使┅┅饥饿
4、空乏其身
使┅┅贫困
5、乱其所为
使┅┅错乱
6、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 使…….惊动 . 使……坚韧
7
句子翻译1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复习课件
③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1、你知道哪些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关 的名句?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个道理?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
②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3、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论证思路:本篇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 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说明人才是在苦难中造就 的;然后运用道理论证论述磨难对于人才的意 义;接着由个人成才扩展到治国,并从反面论 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最后得出作者的观点。
在2005——2011年河南省中考中, 2006年考察过《生于忧患 死于安 乐》,分值为10分。 涉及考点有:
①词语解释(2分)
②句子翻译(2分)
③内容理解(2分)
④开放性试题(4分)
1、能够熟练背诵课文,准确默写文中的 重点句。
2、能够熟练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 法,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 句子。
家儒学派的经
典著作之一。“四书”指的是:
《孟子》、《论语》、《大学》和《中庸》。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2、古今异义: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②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
4、其它: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 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 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你知道哪些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关 的名句?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个道理?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
②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3、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论证思路:本篇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 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说明人才是在苦难中造就 的;然后运用道理论证论述磨难对于人才的意 义;接着由个人成才扩展到治国,并从反面论 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最后得出作者的观点。
在2005——2011年河南省中考中, 2006年考察过《生于忧患 死于安 乐》,分值为10分。 涉及考点有:
①词语解释(2分)
②句子翻译(2分)
③内容理解(2分)
④开放性试题(4分)
1、能够熟练背诵课文,准确默写文中的 重点句。
2、能够熟练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 法,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 句子。
家儒学派的经
典著作之一。“四书”指的是:
《孟子》、《论语》、《大学》和《中庸》。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2、古今异义: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②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
4、其它: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 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 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中考一轮文言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15张ppt)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复习)
【课文背诵】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xī)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ɡ)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ɡ)益其所不能。
四、文意理解与探究 (一)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开篇列举六位名人,表明作者在引经据典,绝非单例孤 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这句话从治理 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 × ) 【解析】这句话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
中心归纳
本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通 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人才是在艰苦 环境中造就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 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然后得出“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举例 举六个人的例子(出身贫贱,历经磨难,增长才干,
个人 论证 有所作为)(第1段第1层)
【。解析】B项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人”指那些 能经受住磨难的人。C项中文章第1段紧扣“生于忧患”的 内容来论证,第二段紧扣“死于安乐”的内容来论证。 D项中文章结尾运用对比手法收束全文。
对比点
分析阐述
写作手 法:论 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例论证,通过对六位逆境 中的人物事例的罗列引出下文说理;道理论证,直陈 天降大任之人所要遭受的苦难,继而点明这是“动心 忍性”;对比论证,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举例论证,说明“地不 利”“人不和”的情况;对比论证,将施行仁政与未 施行仁政进行对比,指明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 条件。
【课文背诵】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ɡ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xī)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ɡ)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ɡ)益其所不能。
四、文意理解与探究 (一)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开篇列举六位名人,表明作者在引经据典,绝非单例孤 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这句话从治理 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 × ) 【解析】这句话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
中心归纳
本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通 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人才是在艰苦 环境中造就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 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然后得出“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举例 举六个人的例子(出身贫贱,历经磨难,增长才干,
个人 论证 有所作为)(第1段第1层)
【。解析】B项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人”指那些 能经受住磨难的人。C项中文章第1段紧扣“生于忧患”的 内容来论证,第二段紧扣“死于安乐”的内容来论证。 D项中文章结尾运用对比手法收束全文。
对比点
分析阐述
写作手 法:论 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例论证,通过对六位逆境 中的人物事例的罗列引出下文说理;道理论证,直陈 天降大任之人所要遭受的苦难,继而点明这是“动心 忍性”;对比论证,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举例论证,说明“地不 利”“人不和”的情况;对比论证,将施行仁政与未 施行仁政进行对比,指明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 条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2015中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中考链接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 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牺牲: (2)衡: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何以战? 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1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 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 , ”。(用原 句回答)(3分) 13.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 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2分) 14.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分)
文言文翻译重点语句的注意事项 • 1.抓重点词的翻译 • 2.抓特殊句式 • 3.注意抓句意的完整性和语序 的通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个人成才(正)
小
治理国家(反)
大
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 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
请同学们依据本节复习 的内容,从背默、词句 翻译、内容理解、写法 等方面编拟一道习题。
3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
语文
浙江专用
三十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❶重点词语解释。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 起,被任用;田间、田地 ) ②管夷吾举.于士. ( 任用,选拔;狱官 )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责任、使命 ) ④所以动心忍.性 ( 使……坚韧 ) ⑤行拂.乱.其所为 ( 违背;扰乱 ) ⑥人恒.过 ( 常常 ) ⑦而后作. ( 奋起 ) ⑧所.以.动心忍性 ( 用这些办法来 )
❷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 ( “曾”通“增”,增加 ) ②衡于虑 ( “衡”通“横”,梗塞、不顺 )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 “拂”通“弼”,辅佐 ) ❸一词多义。 拂行法家拂.乱拂.其士所(为(通“违弼背”,)辅佐 )
❹古今异义。
①而后喻. 喻古今义义::((
Hale Waihona Puke 明白 比喻)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古今义义::((
在国内 ) 进入 )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古今义义::((
在国外 ) 出去 )
❺词类活用。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 使……贫困 )
浙江专用
三十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❶重点词语解释。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 起,被任用;田间、田地 ) ②管夷吾举.于士. ( 任用,选拔;狱官 )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责任、使命 ) ④所以动心忍.性 ( 使……坚韧 ) ⑤行拂.乱.其所为 ( 违背;扰乱 ) ⑥人恒.过 ( 常常 ) ⑦而后作. ( 奋起 ) ⑧所.以.动心忍性 ( 用这些办法来 )
❷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 ( “曾”通“增”,增加 ) ②衡于虑 ( “衡”通“横”,梗塞、不顺 )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 “拂”通“弼”,辅佐 ) ❸一词多义。 拂行法家拂.乱拂.其士所(为(通“违弼背”,)辅佐 )
❹古今异义。
①而后喻. 喻古今义义::((
Hale Waihona Puke 明白 比喻)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古今义义::((
在国内 ) 进入 )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古今义义::((
在国外 ) 出去 )
❺词类活用。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 使……贫困 )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复习课件共32页文档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 样的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 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 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 他做事不顺。用(这样的途径)使他 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起来,增加 他过去所不具有的才能。
前,如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所说:“必先
苦其心志,
,
,
。”目的是让其经
受磨练,增长才干。
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从反面说明忧患意识能 使国家昌盛的句子是: , , 。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
,
。
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名人的事例,阐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什么样的句式?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运用了排比句式;阐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 重任必须经受磨炼的道理;
作用:用历史事实为例,引出论题,并为论证 中心论点提供典型论据。
2、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 他们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指示代词,这。 使动用法,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使体…肤…,痛苦。 使……劳累。 使……饥饿。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使……贫困。违背、 动词,扰乱。
受阻挠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使他的心惊动,同“增”增加。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常常 这样以后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奋起,指有所作为。
同“横”,梗塞,不顺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被敌人国了外解患在者里,面国同,恒“指亡弼国,”内然,。后辅知佐生在 指。于外 国面 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经受的磨难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
的? 答:思想;身体;行为。 5、 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 文章主要讲了那两方面问题?得到的结 论? 答: ①造就人才;治理国家。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 答: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 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 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 8、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 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 9、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 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1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 什么论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运用了举例论 证、道理论证和正 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13、本文是如何一步一步论 证的?
首先:列举了六位名人艰苦奋斗的事 例,说明人才必须经过一番艰 苦磨炼。 然后 : 从正面论证个人身处逆境须 努力奋发。 接着:又从反面论证国家无忧患易灭亡。
10、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 些磨难?他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的?磨练的目的(好处)是什么?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力力(其心 ),培所忍目 增养不性的 强其能, 其忍 曾 能耐 益动
——
思想(内心)、身体(生 活)和行为三方面。
11、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 “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管夷吾举于士 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给 困于心,衡于虑:在 生于忧患: 在 舜发于畎亩之中 被任用 征于色,发于声 发出
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
①行拂乱其所为( 阻挠,违背 ) ②拂士(同“弼”,辅佐,辅 ) 弼 ①于是人也( 这样的 )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判断动词 是
3.一词多义辨析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被举用,被选拔 (1)举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成就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因此 (2)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缘故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 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 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 常常会灭亡。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激励人勤 奋)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 靡,必将导致灭亡。
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B. 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吝去留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 D.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重而道远
6、理解性默写(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担当大 任之前,如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所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饿其体肤 说:“必先苦其心 志, , , 。”目的是让其 经受磨练,增长才干。
1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 谈谈你的看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仍有其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泰民安, 但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把国家建设 的更加富强美丽,才能减少个别别有用心的西 方国家阻挠中国发展带来的威胁。 我们每个人 也应当奋发进取,不断超越自我,而不能头脑 涣散,安于现状,缺乏上进心,否则,我们必 定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就不能拥有真正的幸 福。
精要练习1
• 1.孟轲是我国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后 世并称_____。 • 战国 孔子 孔孟 • 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 A.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 B.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曾不吝去留 • C.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发于声 • D.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任重而道远
1.人恒过,然后能改:名作动,犯错误。 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2.行拂乱其所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忍。 使动用法,使……痛苦。 4.必先苦其心志: 5.饿其体肤: 使动用法,使……饥饿。 6.空乏其身: 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 7.劳其筋骨: 使动用法,使……劳累。
得出结论(中心论点):生 最后: 于忧患,死于安乐。
14、本文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有什 么用意?
充当事实论据,真实有力 地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15、学习课文,你打算怎样面 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生活上要培养不怕 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 学习上遇到困难,要迎 难而上,学习退步了, 不必灰心,积极进取。
九、理解课文内 容
战国 1.孟轲是我国_____时期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孔子 ,后世并称 地位仅次于_____ 孔孟 。 _____
2、《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 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是 儒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四书”指的是: 《孟子》、《论语》、《大学》和《中 庸》。
舜发于畎亩之中 被任用 (3)发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行道之人弗受 (4)行 行拂乱其所为
发出
走 做事
(5)得
故不为苟得也 取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动词,感激
管夷吾举于士 (6)于 生于忧患 在
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7)间 又何间焉 参与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 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脸色上 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 能为人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 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 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 生存,而安享必将导致灭亡。
七、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段写的事例的共同点是什么?从而 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能否再补充一个类似 的事例? 司马迁举于宫刑之辱,花费二十 出身低微 年时间终于成就历史巨著《史记》 历经磨难 贝多芬双耳失聪,凭着顽强的意 终有所成 志,创作出生命最强音《命运交 响曲》 诺贝尔经过上千次试验,冒着生 命危险,终于发明了炸药
22、苦其心志 23、劳其筋骨
使┅┅痛苦
使┅┅劳累
24、饿其体肤 使┅┅饥饿 25、空乏其身 使┅┅贫困 26、乱其所为 使┅┅错乱 27、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
使…….惊动 使……坚韧
1.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2.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3.衡于虑: 通“横”,梗塞,指不顺。
一、文学常识
轲 ,字 子舆 战国 ★孟子,名 , 时 期 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 他和 孔子 并称为 孔孟。孟子主 张行“ 仁政 ”,以统一天下。 ★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 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 有积极影响。
1、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担子、责任;这样的 2、必先苦其心志 使… …痛苦 3、饿其体肤 身体 4、空乏其身 使……穷困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6、所以动心忍性 用这些来… … 7、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 8、人恒过 过失,这里是犯错误 9、衡于虑 阻塞,不顺畅
10、而后作 奋起
11、征于色 表现 12、而后喻 明白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 在里面,指国内
通“弼”,辅佐。
在外面,指国外
14、人恒过
常常
犯过失
15、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脸色 16、征于色 17、而后喻 了解 18、入则 在里面,指国内
19、舜发于 • (起,指被任用) 20、傅说举于 • (任用,选拔,指被选拔) 2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所以;责任,担子;这)
• 选文首先采用了 举例论证 的论证方法,得出 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 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 ( )的论点。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 亡(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可)
精要练习3
本文第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请再补写 一个事例。
例1:司马迁身受腐刑仍发愤著述,写出《史 记》。例2:蒲松龄屡试不第没有沉沦,写成 《聊斋志异》
精要练习2
• • • • • • • • • •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_______ 劳:__________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_________ 喻:_________ ②征:征验,表现 喻:了解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从反面说明忧患 如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国恒亡 意识能使国家昌盛的句 是: , , 。 衡于虑 困于心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 , 。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 ——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 比亚德 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 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 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 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海伦· 凯勒
中间
六、翻译重点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 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 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拂: 违反 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