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学设计)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2019年02月26日一、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核心素养:1.自主阅读课本,结合图片材料了解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提高对历史变化的理解能力。

2.采用列表的方法,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四方面认识传统农业的进步,感受农业在古代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3.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结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认识小农经济的含义、成因、特点和地位,养成史论结合的正确史观。

三、重难点:重点: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

难点:认识传统农业(小农经济)的含义、成因、特点和地位。

四、情景设计:问题导学,层层深入,材料分析。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学生阅读“导言内容”,运用谈话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产生兴趣,从而感受古代农业的伟大,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正文内容。

【板书设计】篇章一:源远流长书写农林传奇1.发轫:(原始农业)(1)起源及发展:距今一万年左右起源,距今七八千年已相当发达。

【历史材料】(1)半坡遗址碳化粟和菜籽图(2)河姆渡遗址碳化稻谷图(3)古之人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义》【设计思路】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基础上,分析一手材料和相关文献,了解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状况。

【板书设计】(2)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与石器耕锄。

补充:生产农具、生产技术、农作物和生活方式。

【历史材料】(1)刀耕火种示意图(2)双齿木耒使用示意图【设计思路】观察刀耕火种示意图和双齿木耒使用示意图,了解原始农业的两大主要耕作方式。

结合课本,从生产农具、生产技术、农作物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了解当时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感受古代中国农业的发达和辉煌。

【板书设计】2.革新:(传统农业)(1)春秋战国:铁器、牛耕运用于农业生产。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篇1【重点讲解】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进展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进展农业的大河流域进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进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进展的桎梏。

它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展缓慢和长期连续的重要缘由。

接下来我就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化进展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进展的基础。

铁犁牛耕技术消失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

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消失,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

还采纳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

转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中国古代重视农田浇灌,从古至今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总之,我国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困难成长历程,既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才智,也包含了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农业政策。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难点分析】全面熟悉小农经济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部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自身的农业保持长盛不衰,其社会历史和文化才能持续进展。

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高台一中高二文综组赵伟吉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发达的古代农业》。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第1课。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

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

高一学生经过政治卷的学习,已经懂得了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思维,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本课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学生通过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能够梳理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从中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学生通过解读史料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能够理解并分析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封建政权下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和影响,认识到古代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历史,但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接下来说我的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以下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和点拨升华。

导入新课: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农夫”二字,让同学们说说能联想到什么意思,然后我强调农夫有很多意思,比如“农夫三泉”“乐队农夫”这里讲的“农夫”是指“务农的人”,他们散播种子,种植食物,发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等,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那么古代的农夫又经历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呢?于是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假设有一个从原始社会生活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农夫,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生活,也经历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然后我会给出同学们一张表,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和水利灌溉等方面归纳各个时期的不同表现。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人教版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人教版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分析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课型新课课时一课时(45分钟)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一:歌词中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问题二:这段歌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概括,指出这段歌词不能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详情,还需要大家一起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3分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农业的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表现:①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参见教材“引言”)——民间传说②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参见教材P4“历史纵横”提及的世界三个农业起源中心)2、原始农业:(1)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补充资料】了解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A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B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情境再现、历史比较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析单元引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讲述内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设问: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完成表格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完成表格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2.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4.:结合《学海导航》分析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利发展条件: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doc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

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

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

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

钱、镩 D.铁铲、铁犁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农业的发展。

2.掌握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内容和技术,了解古代农业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农业的起源及发展成果;2.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三、教学内容1. 农业起源与发展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类已开始通过狩猎、采集和渔捞等方式获取食物。

随着人口的增长,这种方式逐渐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人们便开始尝试种植一些口感好、易于保存的作物,最初的种植方式是将种子撒在土地上,后来人们发现雨水会冲走种子,于是就开始在地面上挖坑,把种子放进去,这就是最早的农业种植方式。

随着农业发展,人们渐渐摸索出了更好的种植方式,比如引漓灌溉、耕种除草、农耕轮作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人类提供了更丰富的粮食和能源。

2. 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气候特点:古代人们非常注重气象变化,根据不同季节种植不同作物。

2.掌握耕种技巧:古代人们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逐渐总结出种植作物的最佳时间和方法,比如农耕轮作、间作等。

3.熟悉施肥技术:古代人们非常注意施肥,他们通过排水、晒干等方式使粪便变成菌肥,更适合作物生长需要。

4.了解病虫害防治:古代人们通过种植不同植物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

古代农业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适应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生产力支持。

四、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展示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和技术。

2.采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3.采用自主学习法,教师宜组织学生结合资料、互相讨论等方式,自主掌握农业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五、教学体会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古代农业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了解到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具备了抽象理论结合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史识能力得到了激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发达的古代农业-宣城三中吴祥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发达的古代农业-宣城三中吴祥宏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所学习,但古代 农业的发展离我们今天的生活较远。高一学生感 性思维活跃,但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抽象分析能 力较弱。 2、教学方法 新课改理念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自主学习、问题思考、合作探 究等活动,通过文字、图片信息增强对概念的理 解。 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知,在思考中提升,营造 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 3、教具 多媒体,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教学效果。
曲辕犁,又称江 东犁。它最早出现 于唐代后期的江东 地区,它的出现是 我国耕作农具成熟 的标志。犁普遍使 用前,耒耜是主要 耕作工具。使用畜 力牵引的耕犁从春 秋战国才开始逐渐 在一些地方普及使 用。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 256年,是中国战国时 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 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 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 至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益,《史记》 说:“都江堰建成,使 成都平原‘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国古代农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 们的先民具有非凡的聪明才智,人民是历 史的创造者。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依据:中国古代是农业大国,古代社会的稳 定和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农业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依据:小农经济离今天的生活较远,且小农 经济作为概念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突破方法:以课本“学思之窗”为素材,以 问题分解为突破方式。
2、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 点。结合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把它具 体分解如下: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分析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的演变,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通过史料解读,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 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 的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和举证分析,掌握学习历史的 基本方法。

高中历史必修2说课稿 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2说课稿 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2说课稿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说教材
 1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本册书所讲的内容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世界的,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不同时期,第一单元讲的是古代中国经济,而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所以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课一共分为三个内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重点:精耕细作的的传统农业,小农经济的特点.
 难点:小农经济的发展过程.
 3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和影响.
 过程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
 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法:有关古代农业的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在本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南宁九中李湘玲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一)、教材地位:《发达的古代农业》是人教版必修二的开篇之章,主要讲述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作为开篇之章,也是第一单元介绍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的切入点,从内容上说,古代农业的发达为古代中国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推动了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开篇之章处理得好对普通中学学生今后是否有兴趣、是否掌握学习必修二经济史的方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分析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培养自主学习、理性思维、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实物体验法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会学生主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体验,认识古代中国的繁荣发展与勤劳的劳动人民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爱国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依据】既是课标要求,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归纳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繁荣的原因【依据】现代学生的感恩意识、主人翁心态淡薄,德育教育是当今历史课堂上的必修课。

二、说教法与学法(一)学情分析:作为普通中学学生,九中高中生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和表达观点,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基础较弱,知识面窄,表达能力有限,思维分散,记忆力不佳。

(二)教法与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必须让历史有“趣味”,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升学习的兴趣。

俗语说得好: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古代农业的发展。
2.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使他们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等有清晰的认识。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针对每个时期的农业特点,详细介绍主要的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如耦耕、铁犁牛耕、曲辕犁等。
3.分析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包括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土地制度等,并阐述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贡献。
4.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代农业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农耕图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学生们观察图片并积极发言,教师总结:这是古代农耕的场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农业的发展。
2.制作一份关于古代农业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体现出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例如:可以分析古代农业技术革新的原因和影响,或者探讨古代土地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4.结合实际,思考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撰写一篇时事评论,字数在500字左右。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

掌握本课程的章节安排和教学目标。

1.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自然环境、社会背景。

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课程章节安排和教学目标。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2.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掌握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创新。

2.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犁、耒、耜、耙等。

古代农业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播种技术、收割技术等。

2.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识别。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研究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创新,进行小组分享。

第三章: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和管理3.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生产组织的形式和特点。

掌握古代农业生产管理的智慧和方法。

3.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家庭农业、集体农业、封建庄园等。

古代农业生产管理:耕作制度、土地制度、农业税收制度等。

3.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农业生产组织,讨论其生产管理的智慧和方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生产组织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小组分享。

第四章:古代农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4.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掌握古代农业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古代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农产品贸易等。

古代农业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等级制度、乡村社区、农民生活等。

4.3 教学活动:数据展示:展示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数据和图表,让学生分析和理解。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行小组分享。

第五章:古代农业的可持续性5.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农业的可持续性思想和实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3.采用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我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有哪些改进的空间?”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课堂评价表,让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公正客观的态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古代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掌握农业工具的演变、耕作制度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化等知识,从而深入理解古代农业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案例背景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实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历史的深远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三)情感来自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3.通过分析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农业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以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线索,分别从耕作工具、农业技术、土地制度、农业生产组织等方面展开。首先,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到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再到战国秦汉时期的铁犁牛耕,让学生感受农业工具的演变过程。其次,通过讲解甲骨文中的农业技术记载,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再次,从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到均田制,让学生掌握土地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后,通过介绍古代农业生产组织的演变,如家族农业、地主庄园农业、农民个体农业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引言:
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关键因素之一。

古代农业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几个发达的古代农业文明,并讨论其对当代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一部分:古埃及的发展
1. 地理与环境因素
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文明之一,由尼罗河带来的肥沃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了古埃及农业发展的基石。

古埃及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尼罗河流域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区的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农业技术与管理
古埃及的农业技术相对发达,他们采用了灌溉系统和堰坝来管理尼罗河的水资源。

农民还熟练掌握了灰泥垄作和扁底深犁等高效的农耕工具,使得农田可以更有效地利用。

此外,古埃及农民会根
据尼罗河的泛滥周期来安排农作物的种植,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稳
定性。

3. 农产品和农民生活
古埃及的农产品主要包括小麦、大麦、燕麦、蔬菜、水果、棉
花等。

这些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古埃及人的生活需求,还成为了他们
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的重要物品。

古埃及的农民靠耕作和养殖维持
生计,他们在农闲时还可以参与建设和修筑灌溉设施,为社会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

第二部分:古中国的发展
1. 农业制度与组织
古中国的农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古中国的农业制度以井田制为代表,将农田按照世家、公家、
私家的原则进行划分,确保了耕种地的合理使用和土地的公平分配。

2. 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第一单元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第一单元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教案本次说课将分五个部分向大家介绍:第一,说教材,第二,说教法,第三,说学法,第四,说教学程序,第五,说特色。

一、说教材(一)、说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第1课的内容,也是本册书的开篇章。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古代农业的发展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对后来学习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这节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所以,把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2)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二、说教法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讲神话故事设置问题法2. 多媒体演示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3.引导讨论法4.阶梯设疑法。

三、说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两种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2分钟)用2分钟的时间向学生讲述关于神农氏的传说,然后说明神话传说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标问题解读: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目标:(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奋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缔造了非常大财富,就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各界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发生1、原始农业的发生(1)出现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地位:在古代世界居领先地位(开场白部分最后一句),中国就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也就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和粟的国家。

(3)状况:①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②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③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2、商周时期的农业(1)状况:①生产工具: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②耕作技术:懂开沟排洪,除草树苗,迳新制肥料,治虫灭害等。

③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多样,存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有。

④生活方式:已经开始迈向移居。

(2)地位:中国农业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耕作方式春秋战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国时期汉朝其逐渐推广。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后的主要耕作方式。

时间成就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期耕作技术为后世沿用。

春秋战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国时期――垄做法已经使用。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北朝及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其以后耕作制度两汉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江南逐渐形成了一年两熟制后或一年三熟制战国时期水利工程汉朝农业灌溉技术宋朝灌溉工具唐朝曹魏都江堰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翻车用于灌溉创制了筒车高转筒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发生风力水车(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发生和牛耕的逐渐推展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发达的古代农业》,选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接下来我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是高中必修二经济史的第一课,在经济史的学习中起基础性作用。

本课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是这些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历史唯物史观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要对学情有足够的把握。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部分本课相关的知识,但初中阶段知识较分散,学生缺乏知识归纳与专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

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结合学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了解农业工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理解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从精耕细作和男耕女织两个角度来掌握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法和图示法掌握古代农业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农业发展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四、教法与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讲解法和图示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本课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新课导入、自主预习、知识精讲、小组讨论、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1.新课导入:我采取的是复习导入法,课件展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初中知识回答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农业种植情况。

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点导入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自信心,同时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有初步的认识。

2.自主预习: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新课学习前进行自主预习。

为了突显高效课堂,自主预习以问题为引导。

这些问题学生可直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学生一边浏览课本,一遍做标记,以达到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

3.知识精讲:第一部分是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这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表格简单归纳基础知识点,用课件展示耒耜等生产工具和早期农作物的相关图片,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部分是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首先向学生解释精耕细作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要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而提高产量的方法可以是改进生产工具,也可以是改良土壤或兴修水利、改进灌溉工具等。

在讲到这些方法的演变时需要用到表格进行归纳。

在讲耕作技术时要使用图示法向学生展示何为垄作法、何为代田法。

第三部分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难点,我选择从概念出发突破难点,向学生解释小农经济的概念,
并简单区分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从这个概念出发让学生深刻理解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

在学生具体了解本课知识点后,以材料分析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我将对小农经济的评价作为小组讨论的题目,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对小农经济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5.课堂小结:我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本课小结。

给学生1分钟时间浏览本课内容,再用4分钟时间绘制本课思维导图,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6.作业布置:本课作业分为背诵作业和书面作业。

背诵作业以学生思维导图为基础,识记本课重要知识点。

书面作业我设计几道难度不同的题目,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分为主板和副板两部分。

主板采用表格法归纳主要知识点,副板采用图示法生动展现具体耕作技术。

总之,我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合作探究为主线,力求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