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头针疗法
头皮针(人中针疗法)
头皮针(人中针疗法)【概述】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头皮针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在70年代以后。
通过大量病人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的效果。
◆ 常用头皮针刺激部位和体针取穴不同,头皮计穴位有着六大不同的体系,且各有特点。
主要的为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和方云鹏头皮针穴名体系三家。
其中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但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上有一定难度。
而实际;临床上,以山西焦顺发所提出的头皮针穴位影响较大,且取穴方法简便,特别适合于初学者,故本节仅介绍焦顺发头皮针穴名体系,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则作为课外部分附于本节之后,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现将主要头皮针穴介绍如下:在取穴之前,首先要明确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的部位。
前后正中线:眉间和枕外粗隆顶点下缘连线。
眉枕线: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顶点的头侧面连线。
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向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区(若鬓角不明显者,可从颧弓中点向上引一垂直线,将此线与眉枕线交点前0.5厘米处作为点),上下两点的连线即为运动区。
主治:运动区上互乃,治疗对侧下肢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
感觉区自运动区后移工.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疼痛,偏头痛。
舞蹈震颤控制区自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本区。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
晕听区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长4厘米,即为本区。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
足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分别向后引平行于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
中医经典 头针技术
第二章 头针技术头针技术是指在头皮特定部位针刺的一种治疗技术,适用于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呆病等)及痛证等病症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分区定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
1.额区(见图1)(1)额中线定位:在额部正中,前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神庭穴向下针1寸,属督脉。
主治:头痛、强笑、自哭、失眠、健忘、多梦、癫狂病、鼻病等。
(2)额旁1线定位: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发际上下各半寸,即自眉冲穴沿经向下刺1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上焦病证。
(3)额旁2线定位:在额部,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发际上下各半寸,即自头临泣向下针1寸,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中焦病证。
(4)额旁3线定位:在额部,额旁2线的外侧,自头维穴的内侧0.75寸处,发际上下各0.5寸,共1寸,属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之间。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下焦病证。
2.顶区(见图2、图3、图4)图1 头面部头针穴线图示图2 头顶头针穴线图示图3 头侧面头针穴线图示图4 头顶及侧面头针穴线图示(1)顶中线定位:在头顶正中线上,自百会穴向前1.5寸至前顶穴,属督脉。
主治: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头顶痛等。
(2)顶颞前斜线定位:在头顶侧面,从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此线斜穿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
将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中枢性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中枢性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
(3)顶颞后斜线定位:在头顶部侧面,从百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此线斜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
将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
健康科普-中医康复—头针疗法
健康科普-中医康复—头针疗法
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脑及各脏腑关系密切,头及督脉穴对脑及各脏腑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经外奇穴为前人经验穴,疗效确切,诸穴共奏补脑益髓,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
激活大脑皮质的功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激活神经细胞的增殖、刺激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多,改善脑病患儿的大脑实质及功能状况。
其中的三针方案在治疗儿童脑病方面其成果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主要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和自闭症。
(一)头针法操作
国标方案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颞后线、枕下旁线等。
靳三针方案
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舌三针、口肌针、定神针、面肌针、耳三针等
焦氏头针
运动区、运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言语二三区等。
(二)针刺方法与疗程
制订一种治疗方案,或几种方案轮换操作。
选用0.25mm(0.30mm) x 25mm毫针,快速进针,刺入帽状腱
膜下,留针1—2小时,15~2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60次为一疗程,休息一个月,评估继续下一疗程。
针灸学治疗:头针
脑瘫
总结词
头针治疗脑瘫主要是通过刺激与大脑相关的 穴位,促进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网络的重建, 缓解脑瘫症状。
详细描述
脑瘫是指胎儿或婴儿时期由于脑部缺氧、感 染等原因导致的大脑损伤和瘫痪。头针治疗 脑瘫主要是通过刺激与大脑相关的穴位,如 本神穴、百会穴等,促进大脑的发育和神经 网络的重建,缓解脑瘫症状。研究表明,头 针治疗对于脑瘫的疗效有一定改善作用,能
头针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
总结词
头针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 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
详细描述
头针治疗不仅针对疾病症状的缓解,更着眼于患者生活 质量的提升。许多研究表明,通过头针治疗,神经系统 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改善。一方面,头针 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另一方面,头针治疗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 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提升生活质量。此外,一些研究 还发现,头针治疗对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认知功能也有一 定的改善作用。
03
头针治疗常见疾病
偏头痛
总结词
头针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刺激 与头痛相关的穴位,达到缓解疼痛的目 的。
VS
详细描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 为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 呕吐等症状。头针治疗偏头痛主要是通过 刺激与头痛相关的穴位,如太阳穴、率谷 穴等,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研究表明 ,头针治疗对于偏头痛的疗效显著,能够 明显减轻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
头针治疗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头针治疗对神经系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头针刺激可以影响脑部神经元的放电和神经递 质的释放,从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头针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睡眠和情绪状态,对神经系统具有综合的调节作用。
中医适宜技术头针疗法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图1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1.运动区 (1)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 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前 缘相交处,两点连线即是(见图-2)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图2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2)治疗:
①上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 ②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 ③下2/5(言语一区),治疗运动性 失语等。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三、禁忌症 1.囟门未完全闭合的婴幼儿,孕妇。 2.高热,心衰,病情危重者。 3.头皮有感染、溃疡、创伤、瘢痕 者。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四、注意事项 1.血压不稳定者,必须等血压稳定后方可 进行头针治疗。 2.脑出血患者,需在病情稳定、神志清醒 后,开始头针治疗。 3.行针捻转时应注意观察,防止晕针等不 良反应发生。 4.头皮血管丰富,注意防止出血。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图7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3.快速出针 一手持棉球对准针孔附近,另一手 的拇指和示指,或拇指、示指、中指 捏住针柄快速往外拔出(见图-8)。 起针后,如有明显出血,应持续按压 40秒~1分钟。仅微出血者,只需按 压3~5秒即可。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图8
精诚至善 仁爱济世
二、中风病的头针治疗 本病多由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而导致,主要表现 为昏仆、肢体瘫痪、言语謇涩、口眼歪斜等。本 病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脑 梗死、脑出血。 【治 则】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操作步骤】根据临床体征和症状,分别选相关 刺激区。具体操作方法参见基本操作方法。每天1 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
头皮针(操作规范)
头皮针一、概念头皮针又称头针,是针刺头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病症的方法。
因头部肌肉线薄、血管丰富,在临床上常采用沿皮刺透穴的方法,并结合捻转、提插等手法施术。
二、操作(一)进针法一般选用28—30号毫针,根据治疗需要,常用1一1.5寸者,婴幼儿可用0.5寸毫针点刺。
在进针前。
首先要暴露头皮,分开局部头发,以免刺入发囊而引起疼痛。
在病人体位合适的前提下,取穴定位并进行局部消毒。
1.快速进针法用一手拇、食指尖捏住针体下端(距针尖2cm处),针尖对推进针点,手指尖距头皮约5一l0cm,手腕背屈后,再突然手腕掌屈,利用腕部的一屈一伸,使针尖快速冲进头皮下或肌层,如此可减少进针疼痛。
临床亦可用指切进针,沿皮刺入,但必须快速透皮,进入皮下或帽状腔膜下层(图7—12)。
2.快速推针法进针后,一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末端,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进至帽状腹膜下层。
本法也可用双手配合操作,即一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另一手拇、食指尖轻轻捏住针体近皮处,以免针体弯曲,然后将针体快速沿皮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
3.注意事项进针时务必避开发囊、瘢痕及局部感染处,以免疼痛等。
额、颞部头穴痛感较强,进针时可嘱病人憋气(屏息),深吸气一口,暂停呼吸,进针则无痛感。
针体宜与头皮呈15°—30°角,亦即采用沿皮刺的方法,以免刺入头皮下的肌层或骨膜,引起疼痛和出血。
对头皮坚韧者,推进针体时可稍作捻转,以助推进针体;推针时如发生疼痛或针下有阻力感,应停止继续推进,可将针体退出少许,改变针刺角度和方向,再行推进。
针刺的深浅和方向,应根据治疗要求,并结合患者年龄、体质及其对针刺的耐受程度而决定.(二)针刺手法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之后,术者可采用捻转、提插等手法,激发经气,达到有效刺激量,并根据病症性质和部位,扶正祛邪。
1.快速捻转手法要求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在一定深度时固定针体,不能上下移动,一般要求术者肩、肘、腕各关节和拇指固定不动。
方氏头皮头针使用方法
方氏头皮头针使用方法1.穴位选择: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穴位。
常用的头针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印堂穴、听会穴、太阳穴等,每位病人可能需要针刺的穴位有所不同。
2.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方氏头皮头针,通常是由不锈钢制成的细长针头。
确保针头是干净的,以避免感染。
3.患者准备:患者要在针刺前保持放松状态,可以选择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
头部要暴露出来,可以使用毛巾或固定器将头发固定在一起,保持头部清洁。
4.消毒:使用酒精棉球或酒精液消毒所需针刺的穴位以及周围皮肤,以预防感染。
5.穴位定位:根据穴位图或专业推拿师的经验,准确找到所需针刺的穴位。
可以使用手指按压定位,或者用针头轻轻划线标记,以便于针刺时准确穿刺。
6.针刺技术:拿住方氏头针的尾部,用医生推拿师垂直向下的方式进行针刺。
针刺时要保持稳定的手法,感受到穴位时要轻轻插入触及,避免过快或过深。
7.刺激疗程:一旦针刺进入穴位,可进行适量的刺激,如旋转、上下明动或轻轻拔插等。
刺激过程要舒适,以患者为准。
8.时间控制:方氏头针刺激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但因人而异。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病情,可调整针刺时间。
9.针拔和处理:待刺激结束后,轻轻将针头拔出,避免受伤或破坏穴位。
拔针后用棉球或纱布轻轻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10.善后护理:根据需要对穴位进行按摩或敷贴药物,以促进疗效和缓解症状。
1.注意卫生:使用前确保头针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
2.避免感染:在使用头针前,要让患者保持头部和手部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3.注意力度:在刺激穴位时,要掌握好力度和深度,以免对穴位造成损伤。
4.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针刺的耐受性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感受调整针刺的方式和时间。
5.不适反应: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反应,如头部发麻、晕眩等。
如果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要及时停止针刺,并向医务人员求助。
中风后偏瘫头针治疗方案
一、头针治疗原理头针治疗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选取头部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头部穴位与全身经络相通,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头针治疗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激发经气,调整脑部功能,从而改善偏瘫症状。
二、头针治疗方案1. 治疗原则(1)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血栓,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疏通经络:调整经络,消除经络阻塞,促进气血运行。
(3)调和阴阳:平衡阴阳,调整人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力。
2. 穴位选择(1)主穴:百会、神庭、四神聪、风池、风府、风府透风池。
(2)配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用以下穴位:1)上肢瘫痪: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2)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3)语言障碍:廉泉、通里、哑门。
4)吞咽困难:天突、膻中、中脘。
3. 操作方法(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头部穴位。
(2)常规消毒,选用0.5mm×40mm的毫针。
(3)根据穴位位置,采用不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1)百会、神庭、四神聪:针尖向上,与头皮呈15°~30°角,快速刺入皮肤,深度1.5~2.0寸。
2)风池、风府:针尖向鼻尖方向,与头皮呈30°~45°角,快速刺入皮肤,深度1.5~2.0寸。
3)其他穴位:根据穴位位置,采用不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4)行针手法:采用提插、捻转、刮针等手法,使针下有酸、麻、胀、重等感觉。
(5)留针时间: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 注意事项(1)操作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排除禁忌症。
(2)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3)患者出现晕针、过敏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治疗,采取相应措施。
(4)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言语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等。
三、治疗效果头针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
临床研究表明,头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特色技术之头针
中医特色技术之头针
疼
痛
↖点击关注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因为坚持,所以传递。
指
南
五、适应范围
①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如脑瘫、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
其中以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尤其是脑血栓和脑栓塞效果为佳。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患者,头针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而脑溢血者则应让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头针治疗。
有些疾病如麻木等,可能见效迅速而又出现反复,对这类病人在反复时,可再行头针,仍可取得较好疗效,或在取得疗效后,持续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②还可以用于治疗痹症和痿症,以及各种痛证和五官、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还可以治疗腰腿痛、夜尿、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
③另外可用于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
六、注意事项
①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②进针时术者手下如有抵抗感,或患者觉得疼痛时,应停止进针,将针往后退,然后改变角度再进针。
③由于头针刺激强,时间长,尤其取座位时,须密切注意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晕针处理同毫针。
④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并发有高热、心力衰竭,急性炎症等时,不宜立即用头针治疗。
慢性疲劳,头针治疗有妙招
二、 头针治疗慢性疲劳有妙招
( 一) 头针是什么
头针,其简单地说就是在头部施针的一种疾病治疗方
提醒你,你的机体已经超负荷,需要适当的调整与休息。 大
法。 有的是依照脏腑经络论,在头部选择相关经穴进行治
家在生活中如果感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无精打采,哈欠连
疗。 有的是参考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对应的
部腧穴。
劳。 疲劳是一种身体负荷过重的信号。 由于各种疾病引起
的一种疲劳不同于生理性疲劳,有多种疾病都会出现自觉疲
劳、无力等明显的先驱症状,诸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糖尿
病、心肌梗死等,患者会感觉莫名其妙的疲劳,这种疲劳和体
力、脑力、心理性疲劳性质完全不同,其主要有三种特点,大
家可以从这三点来判断自己是否是慢性疲劳。 第一,在健康
状态下不该出现疲劳时出现,活动量不大,持续时间不长,不
至于出现疲劳但却出现了,不通过医生系统全面检查无法找
到原因的疲劳。 第二,疲劳程度严重,消除得慢,适当休息后
不容易消失,只有疾病治愈后,疲劳才会消除。 第三,该疲劳
常伴有其他症状,譬如,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低热等。 一旦
( 二) 治疗过程
对病人以头针取百会、情感区( 位于宁神穴和其左右各
天、腰酸背痛、头晕眼花等状态中,就需要引起警惕,选择合
刺激区来进行针刺刺激。 除了手少阴和足厥阴经脉直接上
适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治疗康复。 文章主要介绍怎样通过头
行头面之外,全部的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
针治疗,来解决慢性疲劳问题。
达头面部。 由此可见,人体经气经过经脉、经别等联系在头
一、 慢性疲劳是什么
1 次得气为度,留针 30min,每日 1 次,10 天为一个疗程,10
7头针法1
7头针法17头针法 1 休息一下大脑1: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是以针刺头皮上的特定区、线来治疗病症的一种疗法。
针刺头部穴位治病,古人早就有所认识。
并发现头皮是通过经脉的循行而与全身各部位发生密切关联的。
但是,头针作为一种专门疗法问世,则是在本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
浙江、陕西、山西、上海等地的一些针灸界学者,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从不同角度对头皮的某些腧穴和穴区进行探索研究,相继发现头皮上存在的一些传统穴位有别的穴点和穴线,当针刺这些特定的穴区时,对身体各部位的疾病有治疗作用,尤其是脑源性病症的疗效更为特殊。
2: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由中国针灸学会主持下,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方法的原则加以制定的,既反映了头针治疗的实际情况,又体现了传统经络的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本方案于198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通过,并于198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标准针灸穴名科学组会议(瑞士日内瓦)正式通过,向世界各国针灸界推荐。
穴区共有十四条穴线组成(一)额区1、额中线【定位】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发际上0.5寸,即神庭穴,向下针1寸,属督脉经。
【主治】神志病,头、鼻、舌、咽喉病等。
2、额旁1线【定位】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自发际上0.5寸,即眉冲穴,沿经向下针1寸。
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肺、支气管、心脏等上焦病证。
3、额旁2线【定位】在额部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自发际上0.5寸,即头临泣穴,沿经向下针1寸。
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脾、胃、肝、胆、胰等中焦病证。
4、额旁3线【定位】在额部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目外眦角,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处,即本神穴与头维穴之间,发际上0.5寸,向下针1寸。
属足少阳经和足阳明胃经。
【主治】肾、膀胱、生殖系统等下焦病证。
(图例)(二)顶区5、顶中线【定位】在头顶部正中线,自百会穴向前至前顶穴,属督脉经。
头针疗法(1)
头针疗法(1)头针疗法是一种中医疗法,是以针刺头部穴位为主要手段来调节人体机能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头针疗法可以治疗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慢性病,例如头痛、失眠、高血压、颈椎病等,而且不会产生强烈的副作用,深受患者喜爱。
一、头针疗法的原理1. 头针疗法的针刺原理头针疗法的针刺原理是通过针刺头部的一些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和心理上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目的。
2. 头针疗法的作用原理头针疗法的作用原理与生物电磁学、神经生物学和中医经络学等方面有关。
头针疗法可以改善人体的生理机能、增强自愈能力,调节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二、头针疗法的穴位分类1. 头顶部穴位头顶部穴位包括百会穴、承山穴、风池穴、大椎穴等,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大脑的功能,缓解头痛、失眠、精神紧张等症状。
2. 面部穴位面部穴位包括迎香穴、颊车穴、颧髎穴、太阳穴等,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口腔、鼻腔、喉咙等器官的功能,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鼻炎、咽喉炎等症状。
3. 后颈部穴位后颈部穴位包括风门穴、肩井穴、天柱穴、大椎穴等,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缓解颈部疼痛、肩膀酸痛、肩周炎等症状。
三、头针疗法的适应症1. 头痛:经常性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局限性头痛等。
2. 失眠:入睡困难、中途醒来、早醒等各种类型的失眠。
3. 神经衰弱: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4. 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等。
5. 过度焦虑:紧张、不安、胆怯等症状。
四、头针疗法的治疗方法1. 临床针刺方法头针疗法的针刺方法有多种,如拔罐法、耳珠针、埋线疗法等。
2. 自我保健方法头针疗法还可以进行自我保健,例如按摩头面部、身体锻炼、足疗等方法,可以达到舒缓身体和心理的效果。
五、头针疗法的注意事项1. 严格选择正规医院或门诊进行治疗。
2. 在治疗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
3. 针刺前必须进行消毒。
针刺疗法头针技术操作规程
头针技术操作规程【目的】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域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
【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毫针、电针仪、无菌干棉球、棉签、0.5%碘伏、弯盘等。
【操作程序】一、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二、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分开头发,常规消毒。
三、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针刺方法。
1、快速进针:针尖与头皮呈 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皮下或肌层,然后沿刺激区快速推进(不捻针)到相应的深(长)度(或用捻转法进针)。
2、快速捻转:术者肩、肘、腕关节、拇指固定,食指半屈曲状,用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与食指第一节的桡侧面捏住针柄,然后以食指指掌关节不断伸屈,使针体来回快速旋转200 次/分,每次左右旋转各两转左右。
捻转持续约 0.5~1 分钟,然后静留针 5~10 分钟再重复捻转,用同样的方法在捻转两次。
也可用电针仪代替手捻进行治疗。
3、在针刺及捻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
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4、起针: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5、操作完毕,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头部因长有头发,因此尤其须做到严密消毒,以防感染。
2、毫针推进时术者手下如有抵抗感,或患者觉疼痛时,应停止进针,将针身后退,然后改变角度再进针。
3、由于头针的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术者须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4、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
凡并发有高热、心力衰竭等症时,不宜立即采用头针。
头针疗法-V1
头针疗法-V1头针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在头部穴位上插入针头来调理肌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着重介绍头针疗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其适用范围,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基本知识1. 头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头针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医学已有用针灸疗法来治疗一些疾病的记载。
头针疗法也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后来经过了不断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治疗方式。
2. 头针疗法的原理头针疗法的原理是在头部穴位上穿刺、拨动或按摩,从而改变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神经分布等,调整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头针疗法的流程和方法头针疗法需要专业的针灸医生进行操作,通常采用金属针头,通过局部消毒后插入头皮上的穴位。
操作时需要注意用力轻柔、操作迅速,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二、适用范围1. 头痛、眩晕等症状头针疗法可以调理头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对于一些头痛、眩晕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头针疗法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神经系统分布等,对于一些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 颈肩腰背痛等症状头针疗法可以改善颈肩腰背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对于一些颈肩腰背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注意事项1. 穴位选择需合理穴位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穴位过多或过于刺激,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2. 操作需细心头针疗法操作需要细心,操作时需轻柔用力、迅速完成,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大的疼痛。
3. 术后观察需细致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观察治疗效果,进行术后护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总结:头针疗法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治疗方式,其能够通过调整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等方面,对一些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细节,尽可能减小操作对患者的伤害,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简述头针的进针方法。
简述头针的进针方法。
头针是一种传统的针灸方法,其主要作用于头部和面部穴位。
以下是头针的进针方法:
1. 消毒:首先,需要对进针部位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
2. 定位:头针的进针部位通常在头部和面部的主要穴位上,需要通过触摸和观察来确定具体的进针位置。
3. 刺入:将针刺入头皮或肌肉中,进针深度应根据穴位的位置和患者的体型来决定。
4. 操作:在进针后,可以通过提、插、旋转等手法来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5. 出针:治疗结束后,需要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手法将针刺出。
6. 处理:出针后,需要对针刺部位进行按压,以防止出血和肿胀。
以上就是头针的进针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头针需要有一定的针灸知识和技巧,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伤害。
因此在实际操作。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
[返回]头针的适应症[返回]头针的禁忌症[返回]头部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定位依据定位线刺激区定位和主治[运动区] 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
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
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行区。
运动区又可分为上、中、下三部。
部位:在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是本区。
感觉区可分为上、中、下三部。
①上部:是感觉区的上1/5,为下肢、头、躯干感觉区。
②中部:是感觉区的中2/5,为上肢感觉区。
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
[晕听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
主治:感觉性失语。
(病人理解言语能力障碍,常答非所问。
)[运用区]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事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
主治:失用症。
(又称运用不能症,病人能力、肌张力及基本运动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碍,例如不能解钮扣,拾硬币等。
)[视区]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1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胃区]部位: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发际上下各引2厘米长直线。
主治:支气管哮喘,胸部不适等症。
选穴方法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被动运动范畴,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主要治疗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目录1关节松动术2基本方法3手法分级4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5操作程序6手法应用1关节松动术基本概念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被动运动范畴,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针(scalp acupuncture),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及现代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全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通过针刺头部的特定区域,以治疗各科疾病的一种微刺系统方法。
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
[1]头针是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就指出"头为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有关头针治疗各种疾病,《内经》有所记载,后世《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文献中,记载头部腧穴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的内容则更加丰富。
目前头针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多年实践,对头针穴线的定位、适应范围和刺激方法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头针已成为世界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为了适应国际间头针疗法的推广和交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中国针灸学会按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的方法,拟定了《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并于1984年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
兹将额旁3线定位及主治分述如下:额中线[部位] 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 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
额旁1线[部位] 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 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
额旁2线[部位] 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 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脂溃疡、肝胆疾病等。
额旁3线[部位] 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
顶中线顶中线[部位] 在头顶部,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
[主治] 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高血压、头顶痛等。
顶颞前斜线[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1寸)至颞部胆经悬厘引斜线。
[主治] 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治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顶颞后斜线[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
从督脉百会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
[主治] 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5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顶旁1线[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
顶颞后斜线[主治] 腰腿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顶旁2线[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到承灵穴。
[主治] 肩、臂、手等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颞前线[部位] 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经神麻痹和口腔疾病。
颞后线[部位] 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
枕上正中线顶旁线[部位] 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一段,长1.5寸。
[主治] 眼病、足癣等。
枕上旁线[部位] 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 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
枕下旁线[部位] 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长2寸。
[主治] 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
[1]为了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首先要确定两条标准线。
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之间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
眉枕线:是从眉毛上缘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的水平连线。
运动区【部位】: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
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头针疗法,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
上下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为运动区。
将运动区划分为五等分,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
中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头面部运动区,也称言语一区。
【主治】: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等。
感觉区【部位】: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部位。
自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
上l/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2/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后头部、颈项部疼痛、头鸣;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
舞蹈震颤控制区【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
(一侧的病变针对侧,两侧都有病变针双侧)【刺法】:用长毫针由本线上端刺入,沿皮向目外眦方向刺至发际,或用2寸毫针分段刺入,行快速捻针手法。
晕听区【部位】: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
共4厘米。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
【刺法】:由此区的前端或后端刺入,沿皮刺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言语二区【部位】:相当于顶叶的角回部。
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
【主治】:命名性失语。
【刺法】:由此区的上点进针,沿皮向下刺1寸(3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言语三区【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
【主治】:感觉性失语。
【刺法】:由此区前端刺入,沿皮向后刺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运用区【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
【主治】:失用症。
【刺法】:由顶结节进针,沿皮刺入1寸(3厘米),行快速捻针手法。
足运感区【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 l厘米,向后引平行于正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对侧下肢瘫痪,疼痛,麻木,急性腰扭伤,夜尿,皮质性多尿,子宫下垂等。
【刺法】:沿皮刺,行快速捻针手法。
视区【部位】: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l厘米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平衡区【部位】:相当于小脑半球在头皮上的投影。
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3.5厘米处,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小脑性平衡障碍。
胃区【部位】:从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胃痛及上腹部不适等。
胸腔区【部位】: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从发际向上下各引2厘米长的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
【主治】:胸痛、胸闷、心悸、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哮喘、呃逆、胸部不适等症。
生殖区【部位】: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白带多;配足运感区治疗子宫脱垂等。
血管舒缩区【部位】:在舞蹈震颤控制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皮层性水肿、高血压。
【刺法】:从此区的上端刺入,沿皮向眉尾方向刺至发际。
行快速捻针手法。
体位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
局部常规消毒。
进针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
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1寸。
然后运针。
运针头针之运针只捻转不提插,为使针的深度固定不变及捻针方便起见,一般以拇指掌侧面与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作被动运动),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
起针时,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止出血。
电针刺激进针后亦可用电针治疗仪在主要穴区通电,以代替手法捻针,频率可用200-300次/分,亦可选用较高的频率,刺激波形选择可参考电针,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而定。
疗程头针主要适应治疗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等。
此外,也可治疗腰腿痛、夜尿、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常见病多发病。
头针还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
由于头针运用的时间尚不长,适应证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
1、治疗时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注意防止晕针,尤其取坐位时,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表情。
2、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出血引起有昏迷、发热、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再行针刺治疗。
如因脑血栓形成引起的偏瘫者,宜及早采用头针及体针结合治疗,有高热、急性炎症及心力衰竭等症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3、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起针时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如有出血及皮下血肿出现,可轻轻揉按,促使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