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合集下载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3核心素养版讨论稿)(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世 界 各 国 排 名 及 占 世 界 比 重
GDP
Sourc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夜空卫星视图
进入21世纪,美、日、欧盟三足鼎立 的多极化格局依然存在,但是美国的快速 发展和新的经济强国的成长(如中国、俄 罗斯、印度、巴西等)使世界经济格局呈 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
1960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美国的百分数是:
国内生产总值——37.2%, 工业生产——41%, 出口贸易额——超过45%。
3、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 后期)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 速追赶的多极化世界 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 一次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 加入)及其发展。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26000
23000 20400
4.2
3.7 3.29
5
6 7
巴西
加拿大 俄罗斯
20200
15600 14800
3.26
2.52 2.39
8
9 10
印度
14000
2.26
11
47132 4283 42325 40512 40591 36298 33828 10471 45888 10521 1430
(三)21世纪的世界经济新格局
5.7 5.4 3.3 2.6 2.3 2.04 2.02 1.56 1.48 1.4 1.22 1.0 0.99
14.6
国家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GDP:亿美元 146000 58000 54000 33000
GDP占世界比重%
世界排名
人均GDP
2010
23.5 9.3 8.7 5.3

第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第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社会科学在中国的选择性发展集中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 的一系列论战中。 1)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论战(始于新文化运动并贯串整个 世纪) 2)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3)20—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4)马克思主义与各种主观主义的论争(中共党内) Nhomakorabea
2、革新、建设与曲折 革新的基本点: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指导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改造和建设。 革新的基本方式:以学习运动和批判运动的方式进行 (洗礼) 积极成果与消极影响:文化大革命 3、开放、重建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的复苏始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开放、重建与发展的根本指针




教训总结: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 种指导应该是科学的,辩证的,而不能是教条的、贴标 签式的。 2、必须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 3、要科学的理解和把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并在实践中正确的贯彻,活跃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学术批 判和自由争论。 4、要更好的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借鉴国外人文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 倾向。


1.3 当代全球问题日益尖锐,加快了人文社会科学综合 化的步伐。 2.1 20世纪上半叶人文社会科学的分化发展为主导趋势: 意识形态背景出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 形态的分化;基本思想方法发生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 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其中包括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 种思潮)的分化;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出现科学各流派的 分化。 2.2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人文社会科学初步走向综合 联动。哲学领域的对话交流日趋活跃;系统科学的兴起 产生连锁效应;综合学科成批涌现;世界性话题的研讨 推进以“人学”为中心的“整体联动”;研究骨干通才 化,研究人员日趋群体化。以上诸因素推动人文社会科 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上述表格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6年 2250 900 1700
1914年 3350 1060 1740 290
30
30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联系两张表格,说说出现了什么矛盾?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一矛盾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瓜分世界的列强有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 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俄国。英国占 有的殖民地最多。
说一说非洲在短期内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原因。
①当时,亚洲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美国不许欧洲列强染
指南美,故非洲自然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为列强瓜分非 洲提供了技术保障;
3.影响:两 关大 系军 极事 度集紧团张展,开整疯个狂欧的洲扩笼军罩备在战战争,阴造云成下国。际
第二政治次来自经济工发展

不平



帝国 主义 矛盾 加剧
第 同盟国 一
次 世 协约国 界 大 战
矛盾实质:争夺 霸权和殖民地
欧洲列强展开军备竞赛
特点2
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 式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不断被发明。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
你如何理解书中对欧洲军备竞赛的描述?结合相关材料,说明 上述国家疯狂扩充军备的目的。
理解:书中将欧洲军备竞赛视为一种对他国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 认为其根本动机是推动地域扩张,为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寻 找出路。这种看法将军备竞赛视为与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 争没有区别的正常的竞争方式,是在为军备竞赛作辩护。后 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英、 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殖民地却基本被老牌资本主义国 家瓜分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矛盾激化,彼此间展开 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世界经济史》第17章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新格局

《世界经济史》第17章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新格局
• 其一,财政恶化得到控制。 • 其二,经济下滑趋势得到迅速遏止,国
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 其三,产业结构得到改善。 • 其四,对外收支状况明显好转。 • 其五,高科技产业迅速成长。
自1991年以来,印度改革的红利依然在 持续,经济增长率基本上保持在5%以上。
2.2 印度经济的改革与快速增长
• 黑人的经济地位和收入的到了 明显的提升。
• 在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南非经 济受到很多制约,主要包括:
• 产业结构不平衡,农业和矿业增长缓 慢,轻纺工业落后;
• 第四,提出国家创新战略,注重发展国民 教育、发展基础应用科学、解决民生问题 及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经济发展后劲。
• 第五,深化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俄罗斯总统普京
2.3 俄罗斯经济的转轨和增长
通过上述措施,俄罗斯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第一,GDP保持较快增长; 第二,国际收支状况明显好转; 第三,生产状况有所改善。
1.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其四,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倾向。西方国家在向 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的同时,往往兜售其价值观和体制,甚至用带有苛刻政治 条件的经济援助胁迫发展中国家就范。
• 其五,经济全球化在带来国际货物、资本和人员频繁和大规模流动的同时,为金融投 机、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恐怖活动等提供了可乘之机。
中国家的生产资料、人力资源,而且以昂贵的价格出售技术和知识产品。与 此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不断争夺市场,实施双重标准,并以 经济手段威胁和干涉别国的内政。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 国家主权都会遭受巨大的挑战。 • 其三,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是极不均衡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 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效率,同时使财富越来越向 少数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版权所有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版权所有
革命先行者
“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 从孙中山开始的。” 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孙中山:在众多革命者中,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 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孙中山,成为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积极意义:改良社会经济,同情劳动人民.
版权所有 局限性——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没有完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结合孙中山的这段话,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0世纪初的 中国局势。可以从政治方面,也可以从经济领域,还可以 从思想文化领域,等等。
政治方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侵华加剧,民 族危机加重。 经济方面:列强争夺筑路权,掠夺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 倾销商品等 思想文化方面: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一些革 命性组织建立等 版权所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中华民国(核心内容) (政治革命)
积极意义:反映了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有利民主政治 的发展. 局限性——资产阶级民权,不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通过平均地权的方法使国民摆脱贫困, 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补充和发展) (社会革命)
②领导人: 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③性质: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④革命纲领: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 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进一 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简称“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后,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论和 ⑤活动: 版权所有 主张,另一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
面对当时的中国局势,也有革命者发出“要 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就没有命了” 的呐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呐喊? 面对列强瓜分世界、抢占殖民地的世界格局、 面对腐朽不堪的清政府和历次改良运动的失 败,民众是没有任何民主权利的。通过这种 呐喊,表达了在20世纪初民族危机特别严重、 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革命者一种异常 急迫的心情。

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 专题10 三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

高考历史考点总动员 专题10 三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

考点十、三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母题再现】高考选题:(2014年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题技巧:高考中的历史试题既强调考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积累与理解,又突出对主干、核心知识和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核。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中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素质考查为中心,不再单一强调面面俱到,而是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

所以在解答试题往往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

规则不能不依,关键是养成好的习惯。

拿到一道试题,要知道怎么做,怎么样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并且,即使同一类试题,又有细微差别,不可能找到解决全部问题的灵丹妙药。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1.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是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启动了城市化进程。

2. 新兴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一面旗帜,也是英国城市化的体现。

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分布格局,出现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

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规模扩大,同时也使得城镇的范围扩大,渐渐发展为大城市。

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发展迅猛,不少小城镇就是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发展起来的。

比如曼彻斯特就是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典型。

【考点揭秘】高频考点一:三次工业革命【例1】【浙江省余姚市2014届高三冲刺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机器大工业生产 B.工业城市生活方式C.工厂制组织形式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例2】【浙江省宁波北仑区柴桥中学201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B.世界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状态逐渐结束C.西欧商业经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D.从此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名师揭秘】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023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2023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俄国十月革命
2.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
7
10.09——10.13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2.印度的觉醒
3
8
10.16——10.20
第三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新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
9
10.23——10.27
第一课 经济大危机下的资本主义世界
1.经济大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
14
11.27——12.01
第二课 中国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
15
12.04——12.08
3.全民族的抗战
4.抗日战争的胜利
3
16
12.11——12.15
第三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1.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3
17
12.18——12.22
第四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
1.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
2.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
综合探究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3
18
12.25——12.29
单元复习周
3
19
1.02——1.05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周课时数
备注
1
9.01
开学第一课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版)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C)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D.国家和文字的产生2.伴随亚历山大武力东征,建立了许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新城,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

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也来到西亚、埃及等地,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A )A.促进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B.主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完成C.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D.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3.公元11—12世纪,伦巴第城市联盟、巴黎及法国北部城镇以多种方式取得自治权。

伦巴第城镇在自选的执政官带领下与腓特烈一世进行斗争,并于1100年左右,摆脱主教,获得了自由。

1183年,腓特烈一世承认了它们的自治权,只保留名义上的领主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市民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B.法国国王为加强王权,打击封建领主,给予城市自治权C.领主为发展庄园经济和促进大学的发展,给予城市自治D.城市居民取得自治需要反抗基督教征收什一税4.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由此可知( D )A.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B.阿拉伯人依靠武力扩张C.苏丹是军队和宗教的主宰D.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5.在公元1500年前的几个世纪中,非洲大陆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

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的其他部分在发展方面超越了非洲。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 D )A.非洲普遍存在地域性闭塞的状态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C.地理环境决定非洲发展D.非洲内部的发展和破坏性的外部联系6.为纪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 500 周年,葡萄牙在里斯本海旁的广场上建立了萄萄牙海洋发现纪念碑,纪念碑外形如同一艘展开巨帆的船只,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 80 位水手的雕像,船头站立者即为亨利,气势不凡,已成为葡萄牙的象征。

高三历史世界格局知识点

高三历史世界格局知识点

高三历史世界格局知识点在高三历史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世界格局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点,助你更好地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1. 古代世界格局古代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以帝国为核心的绝对君主制,例如埃及、巴比伦、波斯、罗马帝国等。

这些帝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兴起,统治范围广泛,文化交流繁荣。

2. 中世纪世界格局中世纪世界格局的特点是封建制度的盛行和基督教的影响。

欧洲出现了多个封建王国,例如法国、英国、神圣罗马帝国等。

基督教会成为中世纪欧洲的统一宗教,并且在教会的支持下,十字军东征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近代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源于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

欧洲列强开始探险和殖民,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例如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

促使世界各地资源的交流和贸易。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帝国主义的崩溃、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科技的进步,向世界注入了新的力量。

例如苏联、美国等国家崛起,并形成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

5. 当代全球化世界格局当前全球化的世界格局意味着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球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

各国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例如联合国、世贸组织等。

通过对高三历史世界格局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明确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特点。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当前世界格局的形成。

总结起来,对于高三历史学习中的世界格局知识点,我们可以分为古代世界格局、中世纪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以及当代全球化世界格局等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的变迁和演变,为我们的历史学习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摘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产物。

这种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其基本特征在于融合了多样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和社会体系。

这种格局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也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挑战,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保持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中华民族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才能保持活力,继续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重要性、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基本特征、优势、挑战、未来发展、发展方向、建设路径。

1. 引言1.1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特有的民族特征,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丰富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使得中国社会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和多样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

在这样一个多元民族共居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尊重、互相支持成为一种共识。

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发挥多元一体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1.2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背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华文明的起源。

十三大报告解读

十三大报告解读

1.2 国内背景 1.2.4 经济体制改革
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社会资料公有制 基础
计划体制
政府管理 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1.2 国内背景 1.2.4 经济体制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 地位:
①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承担者 ②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的骨干力量
1.1.2 世 界 主 要 政 治 力 量 的 发 展 变 化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欧洲的联合—— 欧洲


日本的崛起—— 亚洲 实力迅速上升


不结盟运动—— 亚非


中国的振兴—— 亚洲


强大的美国—— 美洲 实力相对下降
化 的

衰落的苏联—— 欧亚

1.2.1
国内背景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逐步发展
存在问题:
管理落后、技术落后、装备落后、效益低下等问题,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普遍缺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1.2 国内背景 1.2.4 经济体制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城市企业:
①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
②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
作用:
保证经济全局
1.2 国内背景 1.2.3 经济发展战略 1.产业发展
工农业总产值 (11%)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工业总产值(12%) 农业总产值(8.1%)
1.2 国内背景 1.2.3 经济发展战略 1.农业

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当人类的脚步迈入 21 世纪初,世界的格局呈现出一幅复杂而多元的画卷。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塑造着新世纪的世界面貌。

在政治格局方面,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望的“和平红利”,相反,新的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涌现。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主导角色。

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

然而,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不满和抵制。

欧洲在一体化进程中不断前进,欧盟的成立和扩大使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

但欧洲内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难民危机、民族主义抬头等,这些问题给欧洲的团结和稳定带来了挑战。

俄罗斯在经历了苏联解体的阵痛后,逐渐恢复元气,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依然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在乌克兰问题、北约东扩等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亚洲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中国的崛起成为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日益提升。

同时,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但由于历史和领土等问题,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较为复杂。

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

在经济格局方面,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但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就业机会转移等。

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在金融、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给全球经济秩序带来了冲击。

欧盟作为一个经济联合体,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具有重要地位。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如何理解材料中对欧洲军备竞赛的描述?结合相关的材 料,说明上述国家疯狂扩充军备的目的。P4
下图显示部分列强在战前的陆海军人数增长
欧18洲72六年大至列19强1的2年军军事费总支支出出增长
说明:欧洲军备竞赛被视为一种对他国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认为其根 本动机是推动地域扩张,为人口增长和工业 发展 寻找出路。这种看法 将军备竞赛视为与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没有区别的正常的竞争方式 ,是在为军备竞赛作辩护。实际上,上述各国疯狂扩充军备的目的只是 为了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020/8/26
学习目标(5分钟阅读课本P2-4)
1、了解20世纪初世界格局产生的背景。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 家的侵略扩张。
3、分析20世纪初世界格局的表现和特点 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20世纪初世界格局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
德国: 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要求在阳光下的地 盘
下图漫画说明了一些什么情景?
说明: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 面前挑衅似的挥舞德国国旗。第二 次工业革命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 家德国,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幅画实 际反映了英、德两国之间的矛盾, 暴露了德国抢占势力范围、争夺殖 民地的野心。
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 集团形成
三国同盟
两影大响:军两事大集军团事形集成团展的开根疯本狂原的因扩:军资备战本,主造义 国成家国际之关间系政极治度经紧济张,发整展个的欧不洲平笼衡罩。在战争阴 资云本下。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是直接原因。
张,而在当时,亚洲基本上已被瓜分
完毕,美国不许列强染指南美,故非
洲自然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高频考点(二)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原卷版)

高频考点(二)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原卷版)

高频考点(二)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一、高频考点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富强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白银大量流入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但贵族却对它不感爱好。

尽管英国国王带头认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院却只有两人追随其后。

直到1749年,一位英国政党领袖还说:“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

”这说明()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B.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消灭于英国C.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D.“光荣革命”转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3.(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A.钢铁B.棉纱C.米D.棉布4.(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19世纪70年月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

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B.转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D.减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二、新模专练一、单选题1.(2023·广西柳州·柳州高级中学校考模拟猜测)明中叶后植棉业进展,蚕桑业呈衰落之势。

但18世纪40年月开头,传统蚕桑产区更加兴盛,也刺激了陕西、河南、湖南、贵州等地的蚕桑生产,广东南海、顺德等地渐渐成为新的蚕业中心。

这一转变表明()A.粮食短缺的压力得到缓解B.丝绸成民众服饰主要原料C.丝银对流的外贸格局形成D.政府重视传统产业的振兴2.(2023·四川成都·校联考模拟猜测)清代已形成大额交易用银,小额用钱,民众日用用钱的货币流通局面。

两弹一星事业的历史回顾和重大意义

两弹一星事业的历史回顾和重大意义

两弹一星事业的历史回顾和重大意义一、两弹一星事业的历史背景1.1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面临着国家安全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国际上,冷战格局下,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在核武器和太空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我国的国土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

1.2 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催生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迫切需求。

我国决心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和航天技术,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

这是我国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二、两弹一星事业的历史进程2.1 发展核武器技术的历程2.1.1 1955年,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历经多年艰苦努力,1964年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1.2 经过短短十年之后,1974年,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实现了核武器技术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核威慑力量。

2.2 发展航天技术的历程2.2.1 1970年,我国政府决定启动自主研制运载火箭的工作。

1980年7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2.2 随后,我国不断发展航天技术,相继实现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等系列重大任务,成为世界上航天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三、两弹一星事业的重大意义3.1 国家安全意义3.1.1 发展核武器和航天技术,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核威慑力量。

3.1.2 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具备了自主发射卫星的能力,实现了国家在太空领域的独立运行,为国家信息化、电子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3.2 社会发展意义3.2.1 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为国家的团结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3.2.2 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百年大变局:变什么(中)

百年大变局:变什么(中)

百年大变局:变什么(中)1. 引言1.1 百年大变局的背景百年大变局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不仅导致了许多国家的破产和毁灭,更重要的是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国际秩序。

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虽然试图通过设立国际联盟来维护和平,但最终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东西方之间长期对峙,全球局势紧张。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全球各种力量的碰撞和冲突逐渐加剧,大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力在衰退,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崛起迅速。

全球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产业和贸易模式不再适用,经济全球化逐渐成为主导。

在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下,科技的发展也在推动着世界的变革,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多元化的兴起也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受到挑战。

生态环境的挑战更是不容忽视,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

百年大变局的背景正是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变局正在发生,而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1.2 文章目的和重要性本文旨在探讨当前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分析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个体应对变局的策略。

百年大变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涉及全球各领域的重大变革和挑战,对世界各国和个体都具有深远影响。

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一变局的背景和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变化、把握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旨在分析全球政治格局变化、经济全球化影响、科技革命推动、文化多元化兴起和生态环境挑战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结合个体应对变局的策略,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帮助他们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应对之策。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加深人们对百年大变局的认识,提高应对变局的能力,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
(一)原因: 在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 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二)表现: 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而德国 很快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海军强国。 (三)特点: 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 被广泛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 力的武器被不断发明出来,更增加了军备竞赛的 激烈性。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 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政治民主化 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以 英法美为代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 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 义色彩较为浓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 政治上: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 总的说来: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之路
(二)典型国家
后起的德国
——渴望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
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 洋,而我们只能欣赏蓝色天空的 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 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英 俄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奥匈

三国协约
集团实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同盟
(二)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极度 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分别是哪三国?核心是哪国? (2)斗争的根本原因?
因:资本主义国家 ②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霸权斗争更激烈。 衡。
③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20 世 纪 初 的 世 界 格 局
帝国主义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各 国矛盾尖锐 为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各国展开军备竞赛
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衡。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英 德 法 美 比 较 表
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870 — 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英 德 1 3 1.3 4.6 3 2 法 美 4 2 1.9 8.1 4 1
德国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的原因?
• 统一后的德国,工业革命起点高,多 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发展迅速,实 力骤增; • 20 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 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但此时它比 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三)结果
(1)通过地图,说一说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为了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列强之间进行了疯狂的 争夺。到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 (2)图片说明20世纪初世纪格局有何特点?
第1课时
课堂导学: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1、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之路 (原因、典型国家、结果) 2、军备竞赛 (目的、表现、特点) 3、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名称、组成、核心、斗争的根本原因、斗 争的目的、集团实质、影响)
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之路
(一)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 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 上对外扩张之路,参与对世界的瓜分。
随着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了对 外扩张,而在当时,亚洲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美国不许欧洲列强 染指南美,故非洲自然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 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为列强瓜分非洲提供了技术保障;西方国家的 探险家此时已基本完成对非洲内陆地区的地理探险活动,为殖民者 进一步深入非洲提供了可能;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苏伊士运 河的开通进一步提高了非洲的战略地位,也便利了列强的入侵。
(2)图片说明20世纪初世纪格局有何特点?
A.以欧洲为中心; B. 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 , 广大亚非拉国 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C.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D. 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瓜分不平衡。
阅读地图,找一找,瓜分世界的是哪些列强?哪个国 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 瓜分世界的列强有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 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俄国。 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 说一说非洲在短期内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原因。
从图示中可以得知,陆海军 人数增长最快的是哪些国家?
俄国、法国、德国
你如何理解书中对欧洲军备 竞赛的描述?结合相关材料, 说明上述国家疯狂扩充军备 书中将欧洲军备竞赛视为一种对他国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 的目的。 认为其根本动机是推动地域扩张,为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 寻找出路。这种看法将军备竞赛视为与任何其他形式的生 存斗争没有区别的正常的竞争方式,是在为军备竞赛作辩 护。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 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殖民地却基本被老牌 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矛盾激化, 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实际上,上述各国疯狂扩 充军备的目的只是为了争夺霸权、瓜分世界。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 ②原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
资本主义发展充分的程度不同
各国人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强弱不同
材料三: 项目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①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现象。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 英 3 1 德 2 4 法 4 2 美 1 5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一)名称、组成、核心 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其中德国是核心国。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其中英国是核心国。
部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三 国 同 盟
1882年
突尼斯问题

1904
德 奥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俄
1879年
争夺巴尔干
1907
1 8 9 2
三 国 协 约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斗争的目的?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4)集团的实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导致列强间争夺、摩擦不断,列强为了各自利益 逐渐结成两大军事集团,即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与 德、奥、意组成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列 强间的争夺更加激烈,大战一触即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