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牵牛花香基因BSMT3的cDNA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矮牵牛(学名:Petunia hybrida)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因其花朵美丽多彩,受到了广大园艺爱好者的喜爱。
在园艺栽培过程中,对矮牵牛进行改良选育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而利用同源三倍体进行种质创制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着重介绍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种质创制方法和减数分裂观察的重要性。
一、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同源三倍体是指植物经过杂种育种、雄性不能发育或者雌性不育等手段,使得其染色体数目为3倍体。
同源三倍体的种质创制对于提高植物的观赏性状、增加抗逆性能以及扩大遗传变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矮牵牛的种质创制中,同源三倍体的应用可以使其花朵更加丰富多彩,叶片更加丰满,整体植株更加健壮。
同源三倍体的种质创制方法主要有人工诱导雄性不育和雌性不育、利用细胞培养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人工诱导雄性不育和雌性不育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通过化学诱变剂或者基因突变等手段,对矮牵牛进行处理,使得其产生雄性不育或雌性不育的现象,从而获得同源三倍体种质。
在矮牵牛的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中,还需要注重筛选及混合育种的过程,以保证同源三倍体的稳定性和表型的一致性。
通过选育过程,可以获得具有良好性状表现的同源三倍体种质,为矮牵牛的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二、减数分裂观察的重要性在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种质创制过程中,减数分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减数分裂是指有丝分裂的前一次分裂过程,其目的是减少染色体数目,从而形成生殖细胞。
对于同源三倍体的种质创制而言,减数分裂的观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其染色体行为、染色体配对情况以及遗传物质的分配等信息,有助于揭示同源三倍体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性。
减数分裂观察通常需要采用显微镜等仪器对植物的花药或者花粉进行解剖观察,以获得细胞核的详细信息。
在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种质创制中,对花药进行解剖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花粉,包括正常形态的花粉、畸形的花粉以及无法正常发育的花粉等。
矮牵牛研究报告
矮牵牛研究报告1. 简介矮牵牛(学名:Calibrachoa),也被称为摇篮花或百日草,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
矮牵牛原产于南美洲,由于其华丽多彩的花朵,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种植。
随着人们对矮牵牛的兴趣日益增加,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总结矮牵牛的分类、生长习性、花朵特征以及栽培要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 分类矮牵牛属于茄科(Solanaceae)植物家族,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地。
根据研究,矮牵牛和其他牵牛属植物(如万寿菊)存在近亲关系,但基因组和形态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分析矮牵牛的基因组序列,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其颜色、形状、香气等相关的基因。
3. 生长习性3.1 温度要求矮牵牛是一种对温度较为敏感的植物,理想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
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矮牵牛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
因此,在种植矮牵牛时,需要注意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
3.2 光照需求矮牵牛喜欢充足的阳光照射,但过度的强光会导致其叶片烧焦。
因此,在夏季炎热的地区,可适当进行遮阴或将其移至半阴处。
此外,矮牵牛对光照的时间要求也较长,每天至少需要12-14小时的光照。
3.3 水分管理矮牵牛对水分的需求较高,但过度浇水会导致根部病菌滋生。
因此,在种植矮牵牛时需要注意适度灌溉。
通常情况下,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于湿滞是比较理想的水分管理方式。
4. 花朵特征矮牵牛的花朵鲜艳多彩,形状各异。
根据颜色的不同,矮牵牛的花朵可以分为红、蓝、紫、粉、黄等多个品种。
花朵通常为漏斗形状,直径在2-6厘米之间。
另外,矮牵牛的花期较长,可以持续开放3-4个月,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庭院花卉进行栽培。
5. 栽培要点5.1 种子繁殖矮牵牛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首先,将矮牵牛的种子均匀撒在湿润的育苗土壤上,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在25-30摄氏度下,种子将会在大约7-14天内发芽。
出苗后,可以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帮助幼苗生长。
由转基因矮牵牛花色变异引发的思考
花色往往 由多个代谢步骤 、 多基 因决定的 , 所 以利 用基 因工程对代谢过程 中控制酶合成 的基因进行遗传 操作 , 就可以获得一 批花 色改 良的基 因工程 花卉 。 目 前常使用的方法有 反义 R N A技术 、 共抑 制法以及外 源
花色变异 基 因工程 关蕾词 矮牵牛
根据 相关概念 , 人们 普遍认 为基 因工 程是发生在 两个 不同的物种之 间。例 如 : 抗 虫棉 的培育就 是从苏 云金芽孢杆菌 中分离 出抗 虫基 因, 将 其导入棉 花 的细
互 补结合 , 使得 m R N A无 法 翻译 成蛋 白质 , 从 而抑 制
体, 生 物 合 成 途 径 中 的 关 键 酶 有 苯 丙 氨 酸 裂 解 酶 ( P A L ) 和查尔酮合 成酶 ( C H S ) , C H S及 其衍 生物 的种 类与表达量决 定 了花色 的变 化 , 其 简单 的合 成途径 如
下:
苯丙氮酸旦 肉桂酸:皇 : 譬查尔酮:#花色素苷
基因导入法等。
通过调控转录 因子基因来调控 目的基 因等 。 总之 , 完全可 以通过将 C H S 基 因 以正义 或者反 义 的方式导人矮牵 牛 中 , 也 就是通 过共抑 制法或 者反 义
2 . 1 反义 R N A技 术 是 指将植物体某一 内源基 因作
为 目的基 因反 向插 入植 物表达 载体 , 然后导人 植物体 内。由于 目的基因的转录产物与该内源基因的 m R N A
共 抑制 法与 反义 R N A技 术 刚好 相
1 花色的形成
反, 但是效果类 似 。它是 因的额外拷贝。这样做 不但没有增加 该 内源基 因的作用 , 反而抑制 了该 内源 基 因 m R N A的积
蜡梅花香基因SAMT的cDNA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蜡梅花香基因SAMT的cDNA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马蕾;李慧芬;彭忱晨;陈子柱;龙章富【摘要】[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cDNA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SMAT gene from Chimonanthus praecox. [Method] A novel cDNA was cloned by PT-PCR using the total RNA as template,and amplified to the desirable size. The RT-PCR products were reclaimed and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DH 5a together with the PMD18-T vector after ligating by T-A cloning. Identified by colony PCR and EcoRI and NotI digestion,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ith target gene was screened out and conducted the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 Results of the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RF fragment of the SAMT cDNA was successfully cloned form Chimonanthus praecox gene,with the length of 1 196 bp and encoded 380 amino acids fragment which shared 99. 2% homology to that of previously reported SAMT cDNA from Chimonanlhus praecox(ABU88887). The SAMT cDNA fragment was sub-cloned into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GEX1-4T-1 ,and the obtained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named PGSAMT. After inducting by 0. 0lmol/L IPIG,the result of the SDS-P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fusion expression SAMT protein was about 66 kDa, which was close to the predicted fusion protein derived from the 26 kDa GST band and 42. 3 kDa SAMT gene of Chimonanthus praecox encoded prote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successfully cloned and expressed the SAMT gene of Chimonanthus praecox.%[目的]研究蜡梅花香基因SAMT cDNA的克隆及表达.[方法]以蜡梅花瓣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与预期大小相同的PCR产物带,回收RT-PCR产物,将其与PMD18-T载体进行T-A克隆连接并导入大肠杆菌DH5α,经菌落PCR和双酶切鉴定,筛选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结果]测序证实成功克隆得到蜡梅花香基因SAMT cDNA的ORF片段,其长度为1 196 bp,编码380个氨基酸残基,与已报导的蜡梅SAMT(ABU88887)的同源性为99.2%.将SAMT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获得重组菌种命名为PGSAMT,用0.01 mol/L的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SAMT的融合表达蛋白分子量约为66kDa,与预期的26kDa的GST带和42.3 kDa的蜡梅SAMT基因编码蛋白构成的融合蛋白大小接近.[结论]该研究成功克隆并表达蜡梅花香基因SAMT.【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3【总页数】6页(P1324-1328,1331)【关键词】蜡梅;花香基因;cDNA;克隆;原核表达【作者】马蕾;李慧芬;彭忱晨;陈子柱;龙章富【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121花香是植物和昆虫互动的重要调节因素,不仅在植物的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还能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
矮牵牛自交不亲和性基因sx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
矮 牵 牛 白交不 亲 和性 基 因 S X的克 隆及 功 能初 步分 析
祝 建波 何黎 邱 红林 陈泉 闫甜甜 程 晨
石河子大学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石河 子, 8 3 2 0 0 0 }通讯作者, z j b s h z @1 2 6 . c o n r
p r i me r s R T — P C R. T h r o u g h a n a l y s i s i n Ge n B a n k . I t h a s t h e h i he g s t s i mi l a r i t y wi t h S X g e n e s e q u e n c e . D e s i ni g n g a
s p e c i i f c p r i me r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e q u e n c e o f S X g e n e , i f n a l l y a 7 4 7 b p ra f g me n t wa s o b t a i n e d b y RT — P CR.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e d t h a t S X wa s 6 6 0 b p i n s i z e a n d e n c o d e d 2 2 0 a mi n o a c i d s ,i n c l u d i n g a t r a n s me mb r a n c e s i g n a l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z j b s h z @1 2 6 . c o m
DOI :1 0 . 3 9 6 9 / mp b. 01 1 . 0 0 0 5 7 8
矮牵牛CHS基因启动子克隆、序列分析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p I2 质粒为本实 验室保存 ; B 12 克隆 载体 p 1一 D A MD 8T、 N
植 物 材 料 为美 国泛 美 种 子 公 司 ( a— P n
此, 在利用植物基 因工程技术改 良园林 植物 的性状 尤其
是与花器官相关的商业性状 时 , 花特 异表达启动子 的使 用将是很有必要的。在花特 异表达启动子 的调控下 , 使 目的基 因的表 达产 物在 花 器官 中积 累 , 加 区域 表 达 增
似性高达 10 ;L C 0 P A E在线分析显示在 克隆片段 中含 有 T T A A b xC T b xcps eate o 、AA o 、 i 、nh r a t b xb x 、o2 G b x及 T C y T—o o 、o lb x 、 o A P A bx等顺式元件 ; 并构 建 了矮 牵牛 c Hs基 因启 动子 融合 标
量 , 而 在 不 影 响转 基 因植 株 正 常 发 育 的 基 础 上 , 向 从 定
Am r a ed梦幻系列 ‘ ei nSe ) c 午夜蓝色 ’D ems d i t ( ra ng ) Mi h 矮牵牛 ( e nah bi , P t i yr u d)已开花的矮牵牛植 株购置于洛
凝 胶 回收 试 剂 盒 、 粒 小 提 试 剂 盒 、 制 性 内切 酶 Hi 质 限 n d Ⅲ和 X a I 购 自宝 生 物 工 程 ( 连 ) 限 公 司 ; a b 均 大 有 Tq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矮牵牛(Antirrhinum majus)是一种花卉植物,由于其独特的花朵形状和丰富的颜色,被广泛种植和用于园艺。
传统的矮牵牛只有二倍体,其花色和形状有限。
为了丰富矮牵牛的种质资源,并研究其减数分裂过程,研究者通过杂交育种和体外培养的方法,创制了矮牵牛同源三倍体。
种质创制的过程中,选取了花色和形态特异的矮牵牛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通过人工授粉,将花色丰富的雄蕊花粉与野生矮牵牛的雌蕊进行授粉。
接着,在授粉后的果实发育过程中,使用染色体倍化剂来诱导多倍体形成。
通过酒精溶液浸泡处理种子,然后用二倍体矮牵牛的花粉进行授粉,以产生杂种三倍体种子。
经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获取到了矮牵牛同源三倍体。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形态特征表现为:植株生长势弱,比二倍体矮小,花形多样,花色丰富。
花朵的形状可以呈现出紧密的双唇状,也可以呈现出平滑的漏斗状。
花色方面,出现了更多的颜色变种,不仅有红、粉、紫等传统色彩,还出现了蓝、黄、绿等新颜色。
这些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变异特征丰富了矮牵牛的品种资源,为园艺美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为了研究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减数分裂过程,研究者进行了细胞学观察。
通过花药切片的方法,观察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发育过程。
结果发现,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异常。
细胞质桥的形成异常,染色体无规则配对,丝粒分离异常等现象普遍存在。
通过染色体术观察,还发现了整倍体细胞和多倍体细胞的混合现象。
通过观察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减数分裂过程,可以进一步了解多倍体植物的遗传机制和变异原因。
这对于进一步培育新品种和解析多倍体植物的物种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减数分裂的观察,也可以为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从而更好地利用多倍体优势,提高矮牵牛的观赏和经济价值。
矮牵牛花药培养技术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9·09摘要:试验针对“梅林系列”红色品种,对矮牵牛花药培养技术的最适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以及试验过程中涉及的部分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目的:为加快矮牵牛花的培育速度与质量,充分发挥矮牵牛花的观赏价值。
研究表明:诱导时选择N6培养基为宜,分化是选择MS 培养基更合适;花蕾直径选择在1.5~2.0mm ;0.1%HgCl 2的灭菌时间在10min ;冷藏的最佳时间是48h ;碳源选择麦芽糖最利于提高诱导率;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剂量确定为诱导培养基中需1.5mg/L 6-BA 、1.0mg/L IBA ,分化培养基中则需0.5mg/L 6-BA 、0.2mg/L IBA 。
关键词:矮牵牛;花药培养;技术;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S681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09.025张馨默1,2,刘丽萍1,2*(1.黑龙江大学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0)花药培养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花药进行无菌操作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通过改变小孢子的发育途径,使其诱导分化,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细胞团,继而形成愈伤组织后胚状体,最终分化成完整的植株。
印度Guha 等最早针对毛曼陀罗的离体花药,诱导出单倍体植株,而后花药培养法被运用到烟草上,并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此后,人们陆续开展了对观赏性植物的花药培养研究。
花药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价值:一是可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通过对获得的单倍体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植株;二是对育种研究提供原材料。
通过鉴定和选择满意的基因组合,对遗传变异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三是提供了外源基因的转化受体,从而利于外源基因的整合与表达。
矮牵牛(Petunia hybrid Vilm ),又名碧科茄、灵芝牡丹、撞羽牵牛等,为茄科矮牵牛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的半蔓性草本花卉。
矮牵牛长柱头性状遗传分析
粉 , 能够通 过 常规 杂 交 育种 的方法 获 得一 种 稳 定 的 若 长柱 头 闭花瓣 型矮 牵 牛材 料 , 为矮 牵 牛 育种 工 作 带 将
料 中选 育 出纯 合型 长柱 头 材 料 , 通 过 与 闭花 瓣 型短 并 头材料 杂交 、 回交 、 自交 分 析 , 探讨 矮 牵 牛 长柱 头 遗传
规律 , 同时获得 长柱 头 闭花瓣型 矮牵牛 。
1 材料 与 方 法
11 材 . 料
收 稿 日期 :0 0一I 21 1—1 0 基金项 目: 阳市科技攻关项 目( 0 30 --2 。 沈 15 1030 ) 作者简介: 孙 功( 9 3一) 男 , 18 , 内蒙古乌 兰察布 市人 ; 读硕士 研究 在 生, 研究方向 : 观赏园艺遗传育 种 ; - i snog9 4 15 Ema :u gn1 8 12 @ l
来 突破 性 的进展 。
前 人 已探讨 了闭花 型 性 状 的遗 传 规 律 , 同时 通 过 三代 回交转 育初 步获得 颜色纯合 的闭花瓣 型矮牵 牛材
料 。本试 验为 了优 化其 性状 拟 从 矮牵 牛开 放 型材 ’
发 表 。 目前 我 国 的 F 种 子 基 本 依靠 进 口, 格 昂 代 价 贵 , 有 自主知识产 权 J 没 。国外配 制 F 品种 目前 主 , 要采 用人工 蕾期 去雄杂 交 制 种 , 技术 不 仅 浪 费财 力 该 品种 纯度难 以保证 , 因此研 究 出一 种 高效 的矮 牵 牛 育 种技 术显得 尤 为必要 。本 课题 组在 自交分离 后代 中发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矮牵牛(Viola tricolor L.)是禾本科植物矮牵牛属的一种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园艺观赏价值。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是指其细胞中包含有三套完整的染色体组,是一种常见的多倍体植物。
本文旨在探讨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的相关内容。
1. 种质来源及选取本次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的选取对象为矮牵牛属中具有较好性状的种质,如花色鲜艳、花型规整等特征。
通过对不同自然种群中的矮牵牛种质进行调查和对比,选取了具有高产、抗逆、抗病等优良性状的种质作为亲本。
2. 方法选择采用杂交与克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种质创制。
首先通过花粉离体培养与处理,创制出不同自然种群的矮牵牛花粉离体培养系。
然后利用杂交技术进行杂交,选择优良性状的杂交子代进行筛选,以获取优良的同源三倍体材料。
第二部分:减数分裂观察1. 样品制备选取已经获得的矮牵牛同源三倍体植株的花蕾为观察样品,进行固定和切片处理。
首先用乙醇醋液对花蕾进行固定,然后采用石蜡包埋和切片技术,制备出适合显微镜观察的花蕾切片样品。
2. 减数分裂观察将制备好的花蕾切片样品放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观察减数分裂的各个阶段。
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花药内的小孢子母细胞分裂过程和成熟小孢子的产生过程,记录并比较同源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差异。
3.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矮牵牛同源三倍体花蕾中的小孢子母细胞分裂过程相对于二倍体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染色体的配对与分离等。
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同源三倍体的小孢子发育过程与二倍体有所不同,如胚珠形成、精子细胞形成等。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形态特征和减数分裂过程,为研究矮牵牛的遗传和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对于矮牵牛的种质创制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矮牵牛初级三体创制、细胞学观察及生理特性
生长和发育
观察并记录创制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情况,包括株高、叶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花蕾数等指标。
02
细胞学观察
实验材料
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矮牵牛植株 正常培养基
秋水仙碱处理后的矮牵牛植株 秋水仙碱处理培养基
实验方法
2. 取材
分别从两种植株上取下根尖、 茎尖等分生组织。
通过细胞学观察,发现三体细胞 的染色体数目异常,这可能是导 致三体植株生长发育异常的重要 原因。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染色体 数目异常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具有重要意义。
对三体植株的生理特性进行测定 和分析,发现其在生长速率、光 合作用、抗逆性等方面与正常植 株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三体 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有关。这 些差异可能会对三体植株在实际 应用中的表现产生影响,需要进 一步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采用适宜的植物培养基,如MS培养基或改良MS培养基,添加适量的植物激 素和营养成分。
实验方法
种子萌发
将矮牵牛种子按照一定的播种量和方式播种在培养基中,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 等环境条件,促进种子萌发。
染色体加倍
使用秋水仙素等化学物质处理萌发后的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加 倍。
实验结果
染色体数目变化
参考文献
• Li, J., Wang, Y., Zhang, L., et al. (2021).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matic Hybrids between Diploid and Autotetraploid Petunia.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47(2), 167179.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一、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同源三倍体是指一个细胞拥有三套相似的染色体组,通常由两个同源染色体的杂交产生。
在植物育种过程中,同源三倍体种质通常具有更高的育种价值,因为它们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创制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的创制通常通过雄性不育线和雄性不育剂的配合利用来实现。
选取具有较高不育性的亲本植株作为亲本,再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将不育系的花粉施加在雌蕊上,使其进行杂交。
随后,将杂交后的种子进行播种和育苗,筛选出植株的同源三倍体,并进行延续培养。
在同源三倍体的育种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同源三倍体的创制外,还需要对植株进行不断的遗传选育,以获得更好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对同源三倍体的遗传性状进行评价和筛选,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为矮牵牛的种质创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矮牵牛减数分裂观察减数分裂是生物体进行生殖细胞形成时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它发生在生物的生殖器官中,通过减数分裂,生物体能够产生出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生殖细胞。
而矮牵牛减数分裂观察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矮牵牛的生殖特性和遗传规律。
在进行矮牵牛减数分裂观察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花蕾进行观察。
要对花蕾进行解剖切片,然后使用差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和记录。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染色体的数量和排列情况,可以了解矮牵牛的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而推断出其遗传规律和遗传特性。
研究人员还可以利用细胞学和遗传学的方法,对矮牵牛的减数分裂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矮牵牛植株的减数分裂过程,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现象和变异情况,为矮牵牛的种质创制和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矮牵牛的遗传特性和生殖规律,为矮牵牛的育种和种质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矮牵牛的同源三倍体的创制和减数分裂的深入研究,可以推动矮牵牛育种技术的进步,为矮牵牛品种的创制和推广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矮牵牛是一种十分美丽的植物,它的花朵小巧精致,色彩艳丽。
而在矮牵牛的育种过程中,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就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进行深入探讨。
一、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1.材料准备要创制矮牵牛的同源三倍体种质,首先要准备好适合的母本和父本材料。
母本通常选择具有良好抗性、繁殖力强、植株健壮的矮牵牛种质。
而父本则需要选择近交亲缘较近的植物,以提高杂种优势的利用率。
2.花粉处理在创制同源三倍体种质的过程中,花粉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首先要观察母本和父本的花期,确保它们在同一花期进行花粉处理。
然后需要将父本的花粉用刷子轻轻的涂抹在母本的柱头上,确保花粉充分接触到柱头上。
3.种子培育花粉处理完成后,需要等待种子成熟。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并且要定期对种子进行观察,确保种子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下。
一旦种子成熟,就可以开始进行同源三倍体的育种工作了。
4.同源三倍体鉴定在育种完成之后,需要对所得到的植株进行同源三倍体的鉴定工作。
这个过程需要利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染色体观察和基因检测来确定植株是否为同源三倍体。
只有通过鉴定的植株才能真正成为同源三倍体的种质资源。
二、减数分裂观察1.提取花药在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取矮牵牛的花药。
花药是花朵中负责产生和释放花粉的组织,通过精细的操作,可以将花药进行提取并制作成玻片,以便后续的观察。
2.染色体分析提取花药后,需要将花药进行染色处理,以便观察染色体的分裂情况。
通过染色体分析,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减数分裂的每一个阶段,从而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和规律。
3.细胞观察在染色体分析完成后,需要进行细胞观察。
通过显微镜的放大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变化,从而观察到减数分裂的每一个细节。
4.结果分析需要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减数分裂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结果分析,可以为矮牵牛的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及减数分裂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的育种重要性及减数分裂在其中的作用。
引言部分介绍了该种质的重要性、种质创制背景以及减数分裂在矮牵牛育种中的作用。
正文部分包括了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方法介绍、鉴定与利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观察、异常情况分析以及减数分裂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结论部分总结了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减数分裂观察在矮牵牛育种中的重要价值。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利用减数分裂观察技术来改善矮牵牛的育种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优质的品种。
【关键词】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创制、减数分裂、育种、观察、利用、鉴定、染色体、行为、异常情况、前景、重要性、价值。
1. 引言1.1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的重要性矮牵牛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经济价值。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资源。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创造更多的遗传变异,提高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增加植株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由于其三倍体特性,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的基因组稳定性较高,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影响,有利于保持其良好的遗传特性。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还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力。
其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有利于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
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种质的重要性在于其丰富的遗传资源、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活力,这些特点为矮牵牛育种和种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对于改良矮牵牛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矮牵牛种质创制的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矮牵牛同源三倍体的种质创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通过将不同的矮牵牛种质进行杂交并利用双倍体与单倍体之间的杂交不亲和性,可以获得同源三倍体植株。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界多种多样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类。
区分二者的最可靠依据是()A.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B.是否具有亲本的全部特征C.染色体数量是否与亲代相同D.是否产生了可遗传变异2.一株苹果树上能结出“国光”“红富士”等不同品种的果实,所采用的繁殖方法是()A.种子繁殖 B.孢子生殖C.嫁接D.扦插3.右图表示某种蝶类发育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是卵B.乙是幼虫C.丙是若虫D.丁是成虫4.下图表示某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图,分析该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此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B.该男性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为XYC.此人可产生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D.在生殖过程中其提供的生殖细胞决定了后代的性别5.育种工作者用射线处理农作用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新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作物的()A.生活环境B.性状C.遗传物质D.生活习性6.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基因B,科研人员采用一定技术,将矮牵牛的基因B导入玫瑰植株,从而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玫瑰——蓝色妖姬。
将矮牵牛的基因B导入玫瑰植株所利用的生物技术属于()A.干细胞技术B.克隆技术C.转基因技术D.发酵技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半B.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C.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在亲子间传递D.人的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46个DNA分子,46个基因8.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B.如果A来自父方,则a来自母方C.该个体表现出来的是A基因控制的性状D.该个体产生的后代不可能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9.白化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
福建高二高中生物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生物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来表达产生生长激素。
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一定为重组质粒B.RNA聚合酶是构建该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C.可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D.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2.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
现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再扩增基因BB.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开蓝色花矮牵牛的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BC.利用DNA聚合酶将基因B与质粒连接后导入玫瑰细胞D.将基因B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感染并转入玫瑰细胞3.如图所示,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1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0.2kb),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
下列检测与鉴定方法中错误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B.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C.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D.做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具有抗性以及抗性的程度5.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体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
矮牵牛PhSPL9b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矮牵牛PhSPL9b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周琴;史杰玮;包满珠;刘国锋【期刊名称】《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3)3【摘要】为研究SPL(SQUAMOSA-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转录因子在矮牵牛成花转换中的作用,克隆矮牵牛PhSPL9b基因,并将该基因对应的miR156/157靶位点进行点突变获得rPhSPL9b,将PhSPL9b和rPhSPL9b分别构建超量表达载体,转化矮牵牛和拟南芥,最终获得拟南芥35S∶∶PhSPL9b与35S∶∶rPhSPL9b转基因植株以及矮牵牛35S∶∶PhSPL9b转基因植株。
研究结果显示,过表达PhSPL9b和rPhSPL9b导致拟南芥莲座叶显著减少,花期明显提前,其中35S∶∶rPhSPL9b转基因表型更为明显;过表达PhSPL9b促进矮牵牛提前开花。
RT-PCR和qRT-PCR分析结果显示,表型明显的转基因株系中,PhSPL9b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转录激活实验结果表明,PhSPL9b是一个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的转录因子。
以上结果表明,矮牵牛PhSPL9b基因对开花时间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其功能具有保守性,同时,它可能是通过转录激活下游基因的表达而影响植物开花。
【总页数】9页(P240-248)【作者】周琴;史杰玮;包满珠;刘国锋【作者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1.9【相关文献】1.矮牵牛3个赤霉素2-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2.矮牵牛PhABCG26基因克隆及花药特异性表达分析3.矮牵牛海藻糖-6-磷酸合酶基因PhTPS6的克隆与表达分析4.矮牵牛PhUGT74E2基因的克隆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5.矮牵牛PhPYL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矮牵牛花朵大小及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矮牵牛花朵大小及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张林霞;张蔚;张书婷;孙苗苗;张晓敏;李志能;刘国锋【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53)2【摘要】为了探究矮牵牛花朵大小的遗传规律,以大花型和小花型矮牵牛高代自交系为亲本构建四世代遗传群体(P_1、P_2、F_1、F_2),对花朵大小遗传特征进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并将F_1植株与中花型矮牵牛W115株系进行杂交,验证遗传规律。
同时以F_2群体为材料,对花径、萼片长、叶片长等23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并研究其相关性。
结果表明,矮牵牛大花对小花性状符合2MG-A模型,即由2对加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95.38%;大、小花杂交F_1与中花W115进一步杂交,后代出现大花与中花性状分离(1∶1),且中花植株的叶片和苞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大花植株(P<0.01)。
大花×小花F_2群体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7.67%~59.93%,平均22.38%。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部性状、叶部性状以及两者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花径与其他器官大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部分植株性状呈显著负相关。
【总页数】10页(P118-127)【作者】张林霞;张蔚;张书婷;孙苗苗;张晓敏;李志能;刘国锋【作者单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1.6【相关文献】1.矮牵牛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分析初探2.矮牵牛闭花瓣与长柱头性状的遗传分析3.矮牵牛长柱头性状遗传分析4.大丽花花朵数量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5.棉花陆海渐渗系BC_(4)F_(3:5)群体棉籽营养品质及大小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13(2):176~179Chi n J App lEnvi ron B i o l=ISSN1006-687X2007-04-25矮牵牛花香基因BS MT3的c DNA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喻麟淳泽1张海英杨涛王立洪刘世贵龙章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摘要以矮牵牛花瓣总RNA为模板,RT-PCR方法克隆得到其BS M T cDNA,全长1100bp,编码357aa,与已有报道phBS M T1(G enB ank N o.AA0501)和phBS MT2(AAO45013)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7.76%和98.6%,该序列在G en-Bank登录号为DQ494491,命名为phBS MT3.构建的BS M T3cDNA的原核表达质粒p GBS M T转化BL21(DE3)E.co li,获得的重组菌株经0.01m o l/L IPTG诱导后得到正确表达的G S T-BS M T融合蛋白带,以纯化的重组表达蛋白免疫家兔获得其兔抗免疫血清.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证实,矮牵牛花香基因BS M T在花瓣、花管中的表达量较其它组织的表达量高.图5参24关键词矮牵牛;BS M T;c DNA;克隆;表达CLC Q78:Q946.8c DNA C loni ng and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 cs ofFloral Scent Gene BS M T3of Pet uni a hybri daYU Lin,C HUN Ze1,Z HANG H a i y i n g,YANG Tao,WANG L i h ong,L I U Shigu i&LONG Zhang fu* (K e y Labora tory of B io-R esource and E co-environm e n t,M i n istry of Edu c a tion,Colle g e o f L i fe S cie n ces,S ic huan Universit y,C hengdu610064,Ch i na)(1Chengdu Instit u te of B iology,Ch i ne se A c ad e my of Sc i ences,Ch engdu610041,Ch i na)Abstract A ne w cDNA(G enBank DQ494491)was cloned from P etunia hybr i da by RT-PCR usi ng the tota lRNA o f its peta ls as te m plate.T he sequence w as1100bp i n leng t h and encoded a m ature peptide w ith357a m i no acids.T his c DNA nam ed as phBS M T3s hared97.76%and98.6%homo log i es to phBS M T1(AAO4501)and phBS M T2(AAO45013)reported for P.hy-brida.T he recomb i nant expressi on stra i n,p G BS M T/BL21,w as constructed by s ub-cloni ng the cDNA unde r the pro m oter of vector p GEX4T-1and the identifi ed reco m b i nant plas m id p G BS M T was transfor m ed i n t o BL21(DE3)E.coli.T his stra i n w as expressed by the induction of0.01m ol/L IPTG,and the f usi on expression product GST-BS M T w as purified and used as t he an-ti gen to i m mun ize rabbits i n order t o prepare target po l yc l onal anti body.T he results of i m muno-h i stochem ical analyses show ed that the BS MT3gene w as expressed large l y i n the pe tals and tubes of P.hy bri da when compared w ith other tissues,such as l eaves,ste m s and ca l yces.F i g5,R e f24K eyword s P etun i a hybr i da;BS M T3;cDNA;c l on i ng;expressi onCLC Q78:Q946.8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花香成分已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饲料,但花香成分与酶的催化作用联系起来的研究目前较少[1].花香挥发物首次与酶一并分析研究的植物是山子草属植物仙女扇(C lark i a bre w eri)[2,3].安息香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是花香的常见成分[4],如矮牵牛花(Petunia hybr i da)释放安息香酸甲酯[1],烟草释放水杨酸甲酯和安息香酸甲酯[5].据本文作者从G enBank搜索,与花香形成有关的甲基转移酶已登记的植物种类达40余种,涉及的酶类主要有苯甲醇乙酰基转移酶(acety-l Co A:benzy lalcoho l ace t y ltransfe rase,BEAT)[6,7]、水杨酸羧甲基转移酶(S-adenosy-l L-m ethioni ne:sali cy lic aci d m ethy ltrans-ferase,S AMT)[7~9]、安息香酸羧甲基转移酶(benzo ic ac i d ca r-boxy l me t hy ltransferase,B AM T)[10,11]、苯甲醇苯乙酰基转移酶(benzy l alcoho l benzoy l transferase,BEBT)[12]、安息香酸水杨收稿日期:2006-10-10接受日期:2006-12-31*通讯作者C orres pond i ng author(E-m ai:l L zf0028@163.co m)酸羧甲基转移酶(S-adenosy-l L-m eth i oni ne:benzo i c acid/sa licy-l ic ac i d carboxy l m ethy ltransferase,BS M T)[13]、芳樟醇合酶(S-li naloo l syn t hase,L IS)[14].矮牵牛常作为研究花青素、类黄酮的生物合成、花的发育和花香物质的模式植物,其花香主要成分)))安息香酸甲酯的生物合成由BS M T以S-adenosy-L-m e-thion i ne(S AM)实现转甲基使羧基变为羧甲基[5,15].N egre等(2003)报道了矮牵牛BS M T1和BS MT2两个cDNA序列,其研究还发现BS M T的基因表达受植物激素乙烯的抑制[13].本文则报道新的矮牵牛花BS M T cDNA序列、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其表达定位的研究结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及主要试剂矮牵牛(P et unia hybrida,2n=14)栽培于四川大学室内. O ne S tep RNA PCR K it、p M D18-T连接试剂盒、DEPC、各种限制性内切酶均购自T aK aR a公司;总RNA提取试剂盒购自上海华舜生物公司;DNA片段回收试剂盒购自M B I公司;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1购自Phar m ac i a公司,大肠杆菌DH5A、BL21 (DE3)由本室保存.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IPTG)购自P romega公司;丙烯酰胺、N,N c亚甲双丙烯酰胺购自Borhr i ng er M annhe i m公司;N,N,N c,N c-四甲基乙二胺(TE M ED)、工具酶、T4DNA连接酶等购自T a K a R a公司.Bu l k G ST purifica ti on m odules购自Am ersha m Phar m acia B i otech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联羊抗兔Ig G血清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1.2方法1.2.1矮牵牛花香基因BS M T的RT-PCR矮牵牛花瓣总RNA的抽提参照总RNA提取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参照报道[13]的序列进行引物设计.上游引物P1(5c-CGATCT-GAATTCATGGAAGTTGTTG-3c)和下游引物P2(5c-cgcg tcgaccg ttcttaatcctcctcag-3c),按T a K a R a公司的O ne Step RNA PCR K it使用说明书.在200L L DEPC处理的薄壁PCR EP管中加入10@O ne Step RNA PCR Buffer5L L,25mmo l/L M gC l210L L,10mm o l/L d NTP5L L,RN ase Inh i bito r(40u-n its/L L)1L L,AM V RT ase X L1L L,AM V-O pti m ized T aq1 L L,BS M T上游引物P1和下游引物P2各1L L(15mm o l/L),矮牵牛花总RNA2L L,RN ase F ree d H2O23L L.扩增条件如下:50e30m i n,94e2m i n,然后94e1m i n、60e30s、72 e1m i n15s共35个循环,然后72e延伸10m in.切下RT-PCR产物特异带,按M B I DNA Ex tracti on K it方法回收c DNA,并与p M D18-T载体连接、转化DH5A E.coli,重组质粒的筛选参照Sathe等(1991)的方法[16]进行.显阳性的重组子(pB-S M T)送上海基康生物工程公司测序.测序结果采用DNAm an、B l ast等进行分析.1.2.2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E co RⅠ+SalⅠ双酶切pBS M T质粒和p G EX4T-1,分别胶回收目标片断,在T4DNA 连接酶、16e下连接过夜,转化DH5A E.coli,经菌落PCR和质粒酶切鉴定后,得到原核表达阳性菌株p G BS M T.将筛选出的p GBS MT质粒转化到BL21(DE3),将含重组质粒菌落pGB-S M T/BL21(DE3)接种于2mL LA(含100g/L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过夜.取100L L转接到5mL新鲜LA培养液,37e 200r/m in培养4h后,取2mL培养液到无菌试管并添加终浓度为1mm ol/L的I PTG进行诱导表达,余液3mL作为未诱导对照;37e200r/m i n继续培养3h后,12000r/m i n30s离心收集菌体.原核表达蛋白样品于10%SD S-PAGE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1.2.3G ST-BS M T融合蛋白回收按原核诱导表达方法制备样品,经包涵体纯化、变性与复性,复性蛋白液采用Phar m a-cia公司Bu l k G S T P urifica ti on M odule回收融合蛋白,SD S-PAGE电泳检测回收蛋白纯度.1.2.4兔高免血清制备按2mg/kg家兔剂量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日本大耳白兔,15d后减半剂量加强免疫两次,耳静脉取血EL ISA法测定兔高免血清效价,效价合格后在免疫家兔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清,-20e保存.1.2.5不同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采用制备的家兔BS MT 多抗作为一抗,对矮牵牛的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方法参照P i m enta等(1998)[17].2结果与分析2.1矮牵牛花香基因BS MT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以矮牵牛花瓣的总RNA为模板,克隆得到其花香基因BS M T c DNA,其编码框(ORF)全长1074,编码357氨基酸残基(图1).与已知的植物花香基因c DNA序列相比较,结果(图2)发现与矮牵牛BS M T登记序列(AAO45012、AAO45013)[13]分别有8aa和5aa的氨基酸残基的差异,同源性分别为97.76%和98.60%;该c DNA序列在G enBank的登录号为DQ494491.图1BS M T3基因cDNA序列和推导的蛋白质序列Fi g.1c DNA nu cleoti de sequen ce and deduced a m i no aci d sequen ce of BS M T32.2矮牵牛BS MT原核表达从图3结果可以看出,矮牵牛花香基因BS M T c DNA正确插入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重组表达质粒质粒命名为p GB-S MT;转化BL21(DE3)得到的表达菌株命名为p GBS MT/BL21,1772期喻麟等:矮牵牛花香基因BS M T3的c DNA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经IPTG 诱导后的SDS -PAGE 电泳结果(图4)表明得到了正确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与预期大小66.6@103基本一致(Lane 4,L ane 6),含空载体p G E X 4T -1转化菌p GEX 4T-1/BL 21诱导表达蛋白(Lane 2)的分子量与预期的26@103一致.2.3 矮牵牛BS MT 在不同组织的免疫定位从图5可以看出,矮牵牛花香基因BS M T 在根、茎、叶、花萼中均无表达产物,而在花瓣和花管中有BS M T 表达,表达产物主要集中在细胞质.图2 矮牵牛BSMT3与已有报道的蛋白序列比较Fi g .2 C o mp aris on of the ne w BSM T c DNA w it h ot h ers reported f or P.hybri da i n a m i no aci dsAAO45012:P.hybri da BSM T1;AAO45013:P.hybri da BS M T2图3 矮牵牛BS M T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F i g .3 Enzy m atic i den tification of t he reco mb i n ant plas m idfor prok aryo expression of P.hybri da BS MT3图4 重组质粒原核表达产物SDS -PAGE (10%Gel)Fi g .4 SDS -PAGE of prokaryoti c produ cts of t h e exp res s i on of pgBSM T (10%Gel)图5 BSM T 基因在矮牵牛不同组织的表达定位F i g .5 Iden tificati on for BSM T gene express i on i n d i ff eren t tiss ues of P.hybrida178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hi n J App lEnvi ron B i o l 13卷3讨论植物花香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目前对植物花香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且集中在花香气成分的分析与提取以及人工合成,而对花香的生物合成研究相对较少[18].参与植物花香形成的酶类基因结构解析研究的报道近年来逐渐增多,仅2005年G enBank登记花香形成相关基因的植物种类就达30余种.随着植物花香生物合成机理的研究发展,植物花香的生物合成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高丽萍等(2001)报道茉莉花香气成分除萜烯醇和芳香醇等醇系香气外,主要决定茉莉花特征香气的还有乙酸苄酯、苯甲酸甲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酯类化合物,但酯类香气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及其酶学却少有研究.他们研究发现,在茉莉花开放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在花初开时(20:00)活性有所提高;非特异性酯酶同工酶谱带显示酯酶与香气释放有关[19].M ah m oud和Croteau等(2001)应用薄荷呋喃合成酶(m entho f uran synthase,M FS)的反义基因进行转基因,获得的转基因植物的薄荷醇含量增加[20].L e w i nsohn等(2001)将C l arkia bre weri的S-芳樟醇合酶基因(S-li na l oo l synthase,LIS)在番茄果实中实现了特异超表达,转基因番茄果实中S-芳樟醇比对照高123~833倍,其它类萜含量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21].V erbe rne等(2000)在质体中超表达编码细菌ICS和IPL酶基因,转基因烟草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相比,水杨酸含量高出1000倍,相关防御基因持续组成性表达,抵抗病毒和真菌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植株其它性状均正常[22].目前,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了解不多,仅鉴定和克隆了少数几个基因[23].未来研究的一项任务是探明植物次生代谢途径,包括次生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来龙去脉、参与各步反应的酶及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细胞分区、定位和转运以及各代谢途径之间的相互联系等,有效地确定代谢基因工程的靶标[24].R eferences1Verdonk J C,H ari ng M A,van Tunen AJ,S c huuri nk RC.ODORANT1 regu l ates fragrance b i osynthes i s i n petun ia flo w ers.P l an t Cell,2005,17(5):1612~16242Ragu s o RA,Pichers ky E.Floral vol atiles fro m C larki a bre w e ri and C.conc i nna(Onagraceae)recent evol u tion of fl oral scent and moth polli na-ti on.P lant SystE vol,1995,194(1~2):55~673P i chersky E,Ragu s o RA,Le w ins ohn E,C roteau R.F l oral scent produc-ti on i n Clarkia(Onagraceae)Ⅰ:l ocali zation and devel opm entalm odula-ti on of m onoterpene e m i ss i on and li nal ool s ynthase acti vit y.P l an t P hysiol,1994,106(4):1533~15404Dobson H.F l oral Vol atiles i n Insect B i ol ogy:Insect-Plant I n teracti on s.B oca Raton,FL:CRC Press,1994.47~815Ragu s o RA,Levi n RA,Foose SE,H ol m berg M W,M c Dade LA.Fra-grance che m i stry,nocturnal rhyth m s and polli nation-syndro m es.i n N i c-oti an a.Phytoche m istry,2003,63(3):265~2686Dudareva N,D.Auria J C,Na m K H,Ragu s o RA,Pichers ky E.Acety-lC o A:b e n z ylalcohol acetyltransferase an enzy m e i nvol ved i n fl oral scentproduction i n C l arki a bre w eri.P l ant J,1998,14(3):297~3047Dudareva N,Raguso RA,W ang J,Ross J R,P i chersky E.F l oral scent production i n C l arkia bre w e riⅢ:enzy m ati c synthes i s and e m i ss i on of benzenoi d esters.P l an tP hysiol,1998,116(2):599~6048Ross J R,Na m K H,D.Auria J C,P ic h ersky E.S-adenos y-l L-m eth i on i ne: salicylic aci d carboxyl m et hyltran sferase,an enzy m e i nvolved i n floral scen t produ cti on and p l an t defense,represents a ne w cl as s of plantm et h-yltrans f erases.A rch B i oc h e m B i ophys,1999,367(1):9~169Negre F,Ko l osovaN,M ann C J,DudarevaN.Nove-l S-adenos y-l L-m et h-i on i ne:salic y li c m ethyltransferase,an enzy m e respons i b l e f or b iosynthes i s ofm ethyl salicyl ate and met hy l benzoate,is not invol ved i n floral scent production i n snapdragon flo w ers.A rch B ioc he m B iophys,2002,406(2):261~27010Dudareva N,M urfitt L M,M ann CJ,Gorenstei n N,Kol osova N,K is hC M,Bonha m C,W ood K.D evel op m ental regu l ati on ofm ethyl benzoateb i os ynt h es i s and e m i ss i on i n s napdragon flo w ers.P l an t C ell,2000,12(6):949~96111M u rfi ttL M,Kol os ova N,M ann C J,Dudareva N.Pu rificati on and c har-acteri zati on of S-adenosy-l L-m et h ionine:ben z oic acid carboxyl m ethy-l transferase,the enzy m e responsi b le f or b i os yn t h esis of t h e volatile es t er m et hyl benzoate in fl owers of Anthirrinu m m aju s.Arc h B ioche m B io phys, 2000,382(1):145~15112DA'uria J C,Ch en F,P i chers ky E.Charact eri zation of an acy l transferase capab l e of synthesizi ng benz y l benzoate and other volatile esters i n fl owers and da m aged l eaves of C l arki a bre w eri.P l ant Physiol,2002,130(1): 466~47613N egre F,K is h CM,Boatri gh t J,Under w ood B,Sh i buyaK,W agner C,C l ark DG,DudarevaN.Regu l ation ofmet hy l benzoate e m i ss i on after po-lli nati on i n s napdragon and pet un i a fl o w ers.P l an tCe ll,2003,15(12): 2992~300614Dudareva N,C s eke L,B l anc V M,P i chersky E.E vol u tion of fl oral scenti n C l arkia:novel patterns of S-li nal ool syn t has e gene exp ress i on i n theC.bre w e ri flo w er.P l ant C ell,1996,8(7):1137~114815Quattrocch i o F,W i ng J,van derW oude K,Souer E.de Vetten N,M ol J,Koes R.M ol ecular analys i s of t he an t hocyan i n2gene of petun i a and its role in the evol u tion of fl ower col or.P l an tCe ll,1999,11(8):1433 ~144416SatheG M,O B'rie n S,M c Laugh li n MM,W atson F,LiviGP.U se of po-l y m erase chai n reacti on for rap i d detecti on of gen e i n s erti on s i n whole yeast cell s.N ucleic A ci d R es,1991,19(17):477517Pi m en t aM J,K aneta T,Larond ell e Y,Dohm ae N,K a m i ya Y.S-adeno-s y-l L-m eth i on i ne:L-m eth i on i ne S-m ethyltrans f erase f ro m ger m i nati ng barl ey:purifi cation and l ocaliz ati on.P lan t P hy siol,1998,118(2): 431~43818Dudareva N,Pichers ky E,Gershenzon J.B i oche m istry of p l an t vo l a-tiles.P l an tP hysiol,2004,135(4):1893~90219Gao LP(高丽萍),W ang L M(王黎明),Zhang YQ(张玉琼),X i a T (夏涛),W an XC(宛晓春).Stud ies on the aro m a rel eas i ng enzy m es of jas m i ne flo w ers.J T e a Sci(茶叶科学),2001,21(2):140~143 20M ahm oud SS,C roteau RB.M et abo li c engi neeri ng of esse n tial o il y i el d and co m position i n m i n t by al teri ng exp ress i on of deoxyxyl u l os e phos-phat e reduct oiso m erase and m e n t hofuran synthase.P roc Na tl A c ad S ci USA,2001,98(15):8915~892021Le w i n s ohn E,S chal ec het F,W il k i nson J,M atsu iK,T ad m or Y,Na m K-H,Am ar O,Last ochkin E,Larkov O,Ravi d U,H iattW,Gepstei n S,P i chersky E.E nhan ced l evel s of the aro m a and fl avor co m pound S-li nalool by m etabolic eng i neeri ng of the terpenoid pathway i n to mato fru i ts.P lan tP hysiol,2002,127(3):1256~126522V erberneM,Verpoorte R,B ol J,M ercado-B l anco J,L i nthorstH J M.Overp roducti on of s alicylic aci d i n plants by bacteri al tran s genes en-hances pat hogen res i stance.Na tB iotec hnol,2000,18(7):779~783 23Yang ZR(杨致荣),M ao X(毛雪),L iRZ(李润植).Research p ro-gress i n geneti c engi neeri ng of plant secondary m et aboli s m.J P lan t Physiol&M ol B iol(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31(1): 11~1824W i ec h ertW.M odeli ng and s i m u l ation:tools for m etaboli c engi neeri ng.J B iot echn ol,2002,94(1):37~631792期喻麟等:矮牵牛花香基因BS M T3的c DNA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