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17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9组

合集下载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阡陌交通..交错交通:相通。

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C子.之哭也子:儿女。

D苛.政猛于虎也:苛: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4分)A. 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C.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也。

D. 夫子式而.听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17年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

17年部编版语文八上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分析和译文)

17年部编版八上语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和译文)第九课《三峡》古文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木,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有惊知已于千古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两岸连山,略无..阙外(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3)固.难以辞叙(4)悉以临.惧相戒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B、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C、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D、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两项是()()(4分)A、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以.刀劈狼首B、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若听茶声然.C、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其.间千二百里故人不独亲其.亲5、解释下面的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七年级文言文课内外对比

七年级文言文课内外对比

七年级,文言文,课,内外,对比,七年级,文言文,七年级文言文课内外对比文言文课内外对比练习(刘占英)一对比阅读【甲】《口技》原文略【乙】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

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

九姑之声清以越①,六姑之声缓以苍②,四姑之声娇以婉③,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④。

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然亦奇矣!【注释】①清以越:轻亮而高扬。

②缓以苍:缓慢而苍老。

③娇以婉:娇柔而和婉。

④了了可辨:明白清晰的样子。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3分)⑴会宾客大宴会:⑵不能名其一处名:⑶两股战战股:⑷反身入室反:(5)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6)侧目,微笑侧目: 7)妇抚儿乳乳:10.跟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夫呓语A.既出,得其船B.吾视其辙乱C.安陵君其许寡人D.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⑵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⑶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4)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6)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12.指出甲文中首句“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3分)答:13..开头结尾都交代道具简单的目的是什么?14.乙文中女子表演口技有何目的?(3分)答:二对比阅读 [甲]《口技》原文略【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

庚申①,余在扬州,一友挟②猫儿同至寓。

比晚酒钳,郭起请奏薄技③,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

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

”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

其子遂缚一猪,磨刀声,杀猪声,出血声,浔④剥声,历历不爽⑤也。

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甲】咏雪谢太傅在寒雪的日子里与儿女讲论文义。

突然下起了雪,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像什么?”他的侄子胡儿回答说:“像是空中撒盐一样。

”他的侄女则说:“不如说像是柳絮随风飘舞。

”谢太傅大笑着欣赏着他们的回答。

这时,谢太傅的大兄弟无奕女,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锅巴救命吴郡的陈某非常孝顺,他的母亲喜欢吃锅巴底部的焦饭。

陈某是郡主簿,经常装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的时候就把焦饭留下来,带回家给母亲。

后来,孙恩的贼军攻打了吴郡,袁府君立即征兵。

陈某已经积攒了好几斗焦饭,本来准备回家的,结果却带着焦饭参军了。

在沪渎的战斗中,军队失败了,士兵们四散逃跑,许多人都因为饥饿而死亡,只有陈某凭借着焦饭才得以生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集合)(2)未若柳絮因风起(像)...3)恒装一囊(经常)(4)逃走山泽(山林)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突然下起了雪,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像什么?”2)陈某已经积攒了好几斗焦饭,本来准备回家的,结果却带着焦饭参军了。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是为了介绍公大兄的身份和背景。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略)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他的朋友约好了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见面,但是中午过去了他的朋友还没有到,于是陈太丘就离开了。

等他到了目的地,他的朋友才赶到。

当时,元方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有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不在?”他回答:“他等了你很久,已经走了。

”陈太丘的朋友就生气了:“他太不像个人了!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擅自离开了。

”元方说:“如果你和别人约好在中午见面,但是中午过去了他还没有到,那就是没有信用;如果你骂了自己的父亲,那就是没有礼貌。

”陈太丘的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引着元方进了门,但是元方却不理他。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和虞人约好一起狩猎。

最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阡陌交通..交错交通:相通。

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C子.之哭也子:儿女。

D苛.政猛于虎也:苛: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4分)A. 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C.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也。

D.夫子式而.听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比较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比较

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比较一、(2017黑龙江龙东)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8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

②强:擅长于。

③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持汤.沃灌(2)再.发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分)(2)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2分)3.宋濂、岳飞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何启示?(2分)一、1.(1)汤:热水。

(2)再:第二次。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1分。

2.(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光,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

3.少有大志且勤学苦练不止方可成功(围绕此话题即可)。

评分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二、(2017辽宁沈阳)阅读选文,完成1-4题。

(14分)【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题一、【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选自《明史·宋濂传》)【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注释①芊眠: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牢固状。

七年级(部编版)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1)

七年级(部编版)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1)

七年级下册新教材(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第一课《孙权劝学》第一篇:(一)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A.恐已暮.矣() B.盲臣安.敢戏君乎()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及.鲁肃过寻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此独以.跛之故B.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暮而.果大亡其财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众服为.确论D.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其邻人之.父亦云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限画两处)(2分)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3分)第二课《木兰诗》第一篇:【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2答: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答:[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分,各2分)4答: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二)1、桌子我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

对比。

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三)1.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4.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 (1)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2)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四】1.辞官。

只。

2.3.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

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4.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

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含译文、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含译文、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
阅读(含译文、答案)
文档概述:
本文档为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材料,包括原文、译文和答案。

以下是具体内容:
课内部分
文言文原文
请参考教材的九年级下册相关章节,具体文言文原文如下:
1. 文言文原文1
2. 文言文原文2
3. 文言文原文3
...
译文
请参考教材的九年级下册相关章节,具体译文如下:
1. 译文1
2. 译文2
3. 译文3
...
答案
请参考教材的九年级下册相关章节,具体答案如下:
1. 答案1
2. 答案2
3. 答案3
...
课外部分
文言文原文
除了教材中的文言文原文外,我们还提供了以下额外的文言文原文:
1. 文言文原文A
2. 文言文原文B
3. 文言文原文C
...
译文
除了教材中的译文外,我们还提供了以下额外的译文:
1. 译文A
2. 译文B
3. 译文C
...
答案
除了教材中的答案外,我们还提供了以下额外的答案:
1. 答案A
2. 答案B
3. 答案C
...
请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文言文原文、译文和答案进行比较阅读。

感谢您使用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文档。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17年新教材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有标准答案,有译文)

17年新教材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有标准答案,有译文)

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题练习(有参考答案)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第一篇:(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世说新语一批文人编写的。

他是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1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撒盐空中差可拟.( ) (2)相委.而去(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4)下车引.之()3.指出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思。

(5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4)相委而.去()(5)友人惭,下车引之.()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文中出现了“君”“家君”“尊君”三个称谓语,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他们的意义与区别吗?(3分)6.《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2分)7.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

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3分)【参考答案】1.刘义庆2.(1)相比(2)丢下、舍弃(3)家庭聚会(4)拉3.(1)趁着、乘着、(2)才(3)就(4)表承接(5)代词、代友人。

4.(1)还不如把它比作成柳絮乘着风飘起。

(2)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附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日喻》)【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字词的意义。

(1)但.手熟尔但.(2)日.与水居也日.(3)康肃笑而遣.之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子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司马牛①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②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司马牛问兄弟》)【注】①司马牛:孔子的弟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3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不蔓.不枝()(2)亭亭净植.()(3)临.湖赏荷()(4)荷花为.雨所洗()2.用/给下面句子标朗读停顿。

(标一处)(1分)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以为妙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莲花的品质,全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荷花的外形,文章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7年新教材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有标准答案,有译文)

17年新教材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有标准答案,有译文)

17年新教材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有标准答案,有译文)世说新语》是一部由文人编写的书籍,作者刘义庆来自彭城(现在江苏徐州),曾担任荆州刺史,喜爱文学。

1)撒盐空中差可拟:比喻雪花像盐一样飘散在空中,非常相似。

2)相委而去:相约一起出行,却丢下对方自己离开。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道韫在寒雪天气里与家人聚会。

4)下车引之:友人惭愧后下车引导元方进门。

1)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雪花比作柳絮随风飘舞。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太丘离开后才到达,错过了约定时间。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在约定时间内没有到达,就是不守信用。

4)相委而去:相约一起出行,却丢下对方自己离开。

5)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元方进门。

1)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雪花像柳絮一样随风飘舞。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意思是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非常不道德。

3)君指的是第二人称代词,即你或您;家君是向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现出他的才华非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回答的赞赏之情。

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对雪花的比喻和对友人不守信用的批评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比较简单,可以自己解决,但有些问题可能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乙)有效沟通的关键是要理解对方的观点和需求。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背景、经历和情感状态,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观点和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以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丙)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

我们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抽象的词汇,以免对方无法理解。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情,以便更好地传递自己的信息。

丁)总之,有效沟通是解决问题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七下语文期中必考题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下语文期中必考题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下语文| 期中必考题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孙权劝学》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节选自《邴原少孤》)1.解释加点词①但当涉猎..: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③邴原少孤.:④欲书.可耳:2.翻译句子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甲文侧重,乙文侧重。

【二】《木兰诗》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甲】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节选自《木兰诗》)【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①宣抚使马千乘。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XXX:“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XXX:“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XXX?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XXX过寻阳,与XXX论议,XXX:“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XXX!”XXX:“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XXX之晚乎!”XXX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XXX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XXX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XXX,XXX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XXX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XXX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XXX()(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XXX在短工夫内才略惊人上进的原因是什么?4.XXX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5.XXX、XXX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XXX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XXX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XXX:“无他,但手XXX。

”XXX忿然曰:“XXX敢轻吾射!”XXX:“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XXX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XXX笑而遣之。

【乙】XXX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XXX登之,患其塔动。

XXX:“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初中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集(35个)与答案

初中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集(35个)与答案

初中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集(35个)与答案目录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阅读训练二《湖心亭看雪》与《江雪》阅读训练三《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阅读训练四《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阅读训练五《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阅读训练六《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阅读训练七《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八《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九《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阅读训练十一《饮酒》与《爱莲说》阅读训练十二《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阅读训练十三《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阅读训练十四《爱莲说》与《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十五《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阅读训练十六《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十七《岳阳楼记》与《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二十《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二十一《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二十二《三峡》与《岳阳楼记》阅读训练二十三《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二十四《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二十五《爱莲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二十六《三峡》与《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二十七《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阅读训练二十八《童趣》与《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训练二十九《岳阳楼记》与《爱莲说》阅读训练三十《小石潭记》与《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三十一《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阅读训练三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训练三十三《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阅读训练三十五《出师表》与《隆中对》阅读训练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阅读训练(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XXXXXX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XXX纷纷何所似?”兄子XXX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吴郡XXX,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XXX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XXX贼出吴郡,XXX即日便征。

XXX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XXX以XXX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

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2)未若柳絮因风起()...(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XXX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这句话有什么感化?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上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背面的问题。

⑤①②③④【甲】XXX与友期行XXX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XXX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XXX与XXX猎XXX与XXX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XXX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XXX:“吾与XXX 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应是从侧面表现文天祥的凛然正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 (礼)上,走在天下最开阔的大路(义)上。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问集市上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 后受刑而死。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3分) A.东事师于齐 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B.出游数岁 阅十余岁 C.大困而归 困于心 D.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乃东之赵 【解析】A.介词,到/介词,向;B.年;C.困窘,窘迫/困惑; D.结构助词,的/动词,到。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 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 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译文】【乙】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去到齐国从师,在鬼谷先生那儿研 习学问。
他出外游历了好几年,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 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周人的风俗, 向来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如今你丢掉了根本而去搬弄 口舌,穷途末路,不也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 惭愧,暗自伤心,于是就闭门不出,把他的书都取出来,全部 阅读了一遍。他从这些书中发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 读了一年,他从书中悉心求得真意,说道:“凭借这些知识, 我可以去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打算去游说周显王。显王的 近臣们平素就熟悉苏秦,都轻视他。因而周显王也不信任他。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苏秦列传》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 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 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 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饿其体肤 使……饥饿 (2)曾益其所不能 同“增”,增加 (3)衡于虑 同“横”,梗塞、不顺 (4)出游数岁 游历 (5)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 暗地里 (6)说惠王 游说
训练17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 阅读9组
(一)《富贵不能淫》和《从容就义》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 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 现的?结合课文内容赏析。(3分)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 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译文】【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 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 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 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 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 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 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 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 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 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力、地 位相当的国家,这个国家就常常会灭亡。
(2)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他的书都取出来,全部阅读了一遍。
5.【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 文内容说明理由。(5分) 能。乙文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 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符合甲文的观点“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 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3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解析】A.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2.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3分) A.独行其道 B.其一犬坐于前 C.以钱覆其口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解析】B.其中;A、C、D均为代词。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 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 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 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 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 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