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苏教版)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苏教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时间_________【课前预习】了解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和论据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2)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使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观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

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一、课前预习:1、给斜体字注音。

(1)汲.取()(2)根深蒂.固()(3)孜孜..不倦()(4)锲.而不舍()2、解释下列词语。

(1)根深蒂固:(2)一事无成:(3)持之以恒:(4)不言而喻:(5)锲而不舍:(6)推敲:4、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5、通过预习,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课堂反馈】1、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是哪一句?2、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4、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那几个问题?提出这两个问题,作者运用什么句式?(谈谈句式的作用)5、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因素?6、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7、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8、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9、论证方法探究:用“文中第______自然段用__________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9 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教课设计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教课目标1.学习做一个富裕创建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4.帮助学生确定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的思想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建力之间的关系,鼓舞学生正直态度,踊跃投身到创新的大水中去。

要点难点1.要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课过程:一 .导入:播放:歌曲《春季在哪里》,活跃一下氛围,从而为讲堂教课打下感情基础。

讲堂:由课前的歌曲发问:春季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有什么?从而发问:在同学们的眼睛里春季是什么?在老人的眼睛里春季是什么?师:有 3 个学生回答了不一样的答案。

看来生活中事物的标准答案不只一个。

真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当作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说:每一种事物都能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察看,察看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不同样。

二.整体感知请用你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思虑:1.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由此你以为作者的看法是什么?为了使论点有力,作者采纳了什么论证方式?2.用浪线划出惹起你思虑的警语,并联合自己说说会。

请组长把小组的共同看法作好记录。

学生念书 2 分钟,而后自由沟通: 4-5 分钟,由组长负责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做好记录,教师能够参加到此中的一组中去。

二.沟通看法第一题指导回答下列问题的思路:问题 --- 看法 --- 论证方式问题一:创建性思想又有哪些必要的因素呢?(看法 1.渊博的学问 2.有探究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锲而不舍地进行各样试试的毅力)事实论据:约翰·古登贝尔克的案例 (第 8 自然段 );罗兰·布歇尔的案例 ( 第 9 自然段 )-- 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问题二:创建思想能否任何人都具备呢?能否存在富裕创建力和缺少创建力的差别呢?(看法 411.任何人都有创建力,创建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观点,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2、学习围绕中心,逐层展开,深入浅出地论述。

学习方法:讨论交流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丰富多彩。

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回答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

这样的经历、体验,这样的感受、认识你一定曾经有过。

我想,读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你的经历、体验会变得更加清晰,你的感受、认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理论上的提升。

二、阅读主场(一)印发两篇学生作文(《告别唯一》《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

(同时辨析“不止”与“不只”的差别)(二)引导学习小组梳理课文层次,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3段)以一个问题引出话题,说明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4-8段)由话题引出创造性的问题,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因素。

第三部分(9-12段)论述富有创造力的人与任何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第四部分(13段)论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三)以问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

(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提出,每个问题都安排小组议论,再在小组间交流)1、为什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并结合自己的文化学习举例证明)2、既然答案不止一个,那我们该怎样做呢?认真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

3、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呢?(要求从态度、条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态度:认识到任何人都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自信)条件:学识渊博(扎实的基础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组合不同概念。

方法:转换视角法/组合法/顿悟法/积累法4、按作者的看法,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先要具有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作者是怎样论证的?必须精通各种知识,(知识是形成创新意识的素材)/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且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自读导言]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独辟蹊径,很富有思辨色彩。

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创新思维。

自读要求1.根据书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有关字词问题。

2.认真读几遍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自读提示”和课后习题,理解下面的问题:①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②作者的观点是什么?③完成课后习题。

4.完成相关迁移训练。

学习重点1.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解说:确定自读要求的目的在于:一是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如何及时处理文中传递出的现有信息,从而克服学习中常常犯有的“舍近求远”的毛病。

而学习重点的凸现旨在诱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深入思考。

)[自读程序]1.初读课文。

①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约翰②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注意加点词的意思)。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一事无成持之以恒推敲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2.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②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③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3.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解说:自读程序分三步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帮助解释“推敲”一词时可涉及到相关典故;在解释“锲而不舍”时可涉及到荀子的有关名言。

划分本文结构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战演习”。

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适时适度点拨。

课后练习一、二应指导学生主要从文中找答案,应鼓励学生多开辟回答途径。

迁移训练旨在让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自读点拨]1.关于“推敲”的典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苏教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目标: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4、了解议论文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了解议论文的知识一.课前预习: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自主先学(一)论点(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

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

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①正确性。

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

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

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苏教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苏教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根本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构造,理解文章的思路。

2.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理清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提升目标:初步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通俗易懂,逐层深入的论述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默一默jí( )取根深di〔〕固 zīzī( )( )不倦 qiè( )而不舍gōng( )喜 yuān( )博持之以hēng( ) 推qiāo( )二、读一读请大家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围绕论述的中心,文章的构造是如何安排的?设计目的:解决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构造方式。

预设:学生讨论后明确:论述的中心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段落层次提纲:〔1〕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1~3段〕〔2〕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其所引发的创造力〔第4~8段〕〔3〕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提出论点〔第9~13段〕三、想一想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作者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说明的?2.创造性思维是否人人都具备?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3.课堂质疑:四、练一练1.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罗迦·费·因格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以不同角度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提炼观点〔至少两个〕2.以“我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吗?〞为题写一段话,谈谈自己怎样做有创造性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 苏教版

2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目标】1. 理清全文思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2. 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活动方案】上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由课前的歌曲提问:在同学们的眼睛里春天是什么?活动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由此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为了使论点有力,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学生读书2分钟,适当批注→组内交流<由组长负责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做好记录>→展示)活动2: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历史上古今中外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谈谈自己的体会。

(自主批注→组内交流→组长分工→展示)活动3:举行班级辩论会。

对照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三个因素,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认为“创造力只是爱因斯坦、贝多芬等人的专利”,对此观点你是否赞同?(确定小组内的观点→为自己组内的观点确定理论和事实论据→小组演练→全班展示)活动4:奇思妙想。

说一说自己想发明创造什么? 你准备怎么去努力实现你的发明创造。

个性调整课堂随笔【附录:发散性思维经典案例】回形针有多少种用途1983年,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创造学首届学术研讨会。

被邀请的日本专家村上幸雄隔海赶来,为与会的作家、艺术家、编辑、记者、发明家、厂长、经理、教育专家们讲课。

日本专家连续讲了3个半天,讲得很有魅力,挺新奇。

台下一片闪亮亮的专注的眼睛。

面对这些创造思维能力很强的学者同仁,风度潇洒的村上幸雄先生捧来一把回形针:“请诸位朋友动一动脑筋,打破框框,看谁说出这些回形针的用途,看谁创造性思维开发得好,多而奇特!”片刻,山西、广东的一些代表踊跃回答“回形针可以别相片,可以夹稿件、讲义。

”“钮扣掉了,可以用回形针临时钩起……”七嘴八舌,大约说了十几种,其中较奇特的是把回形针磨成鱼钩去钓鱼,引来一阵笑声。

七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苏教版本

七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苏教版本

第21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 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 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 91—93内容,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相信你一定行的!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BC汲.取( ) 孜.孜( ) 锲.而不舍( ) 根深蒂.固( )2.写出下列成语的反义词。

ABC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ABC(1)“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的的进行各种尝试。

持之以恒:⑷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锲而不舍:4.简答。

BC议论文的三要素: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 、 、【课中交流】 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5.阅读全文,完成填空。

ABC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论述了。

②.课文论述思路清晰。

首先提出问题:由文章开头设置的一个有趣问题,引出这一话题;然后分析问题:先分析了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的条件,继而用两个设问句过渡到分析;最后解决问题:水到渠成地总结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

③.恰当地运用过渡词,是本文过渡自然的一个原因。

第4自然段中“”的和第9自然段中的“”在上下文衔接时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 (新版)苏教版

【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 (新版)苏教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 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2.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汲.取( )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轻而易举:一事无成:3、请仔细阅读文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阐述了什么问题?【学习过程】1.导入:出示两幅图:(1)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2)从下列图形中,找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2.检查预习字词。

3.介绍作者罗迦·费·因格,1948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罗杰·冯·欧克的法则不输给《易经》——《财富杂志》在创意这个领域中,罗迦·费·因格无所不在。

——《旧金山观察报》4.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1) 、 (2) 、 (3)段。

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总结性地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5.读第6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 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3段)6.朗读5、6、7、 8 段,归纳“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明确:(1)有渊博的知识。

(2)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7.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明确:如何运用知识8.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明确:* 约翰•古登贝尔克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创造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5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5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教学目标】1. 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设问:1+1=?学生自由发言,课件提示:一把锯子 + 一片森林 = 一片荒漠…一个李白+ 一壶酒 = 诗百篇… …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罗迦·费·因格及其作品简介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

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检查预习汲取(jí)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dì)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qiè)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

不言而喻(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持之以恒(héng)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三、默读课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什么?(2).“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4).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5).找出课文中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6).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教师点拨:⑴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人们的去思索,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才有发明创造⑵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⑶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⑷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苏教版语文七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word学案

苏教版语文七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word学案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目标:1、默写汲取、孜孜不倦、根深蒂固、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等词并说出这些词的意思。

2、默读课文,准确找出本文的论点。

3、浏览课文,善于寻找问题答案,口述文章主要内容。

4、说出本文的论证方式,辨析论证方法,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5、学习设问修辞并能结合例子说出其作用。

6、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学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富有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1、默读课文,准确找出本文的论点。

2、浏览课文,善于寻找问题答案,口述文章主要内容。

3、说出本文的论证方式,辨析论证方法,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学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富有创新的精神。

学习方法:通过默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说出作者观点及论述思路,学会创造性思维。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

头脑转转转。

请同学们计算下面两道题。

1(月)+ 2(月)=1季度?8小时+16小时=1天?还可以举例。

如3天+4天=1周等。

回忆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可以说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预习检测。

1、默写词语,并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汲取()不言而喻()持之以恒()2、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汲(jí)取:吸取。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dì)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zīzī)不倦: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qiè)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3、议论文知识点。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和论据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3、易错点、易混点:学生对论点把握不准确4、拓展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策略:读、思、写相结合,自主、合作学习。

四、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内容(一)情景导入1、大家还记得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他的老搭档范伟的一部小品《卖车》吗?其中有这么一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

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 赵本山:“错。

媳妇答。

”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 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生(齐声):没答错。

)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生1: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生2:因为他们思维的方式也不一样。

生3:因为范伟的思路太狭窄,想法也太老套了。

)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2、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一道题目:1+1=?(板书)学生发言交流,并分析说明同学们的答案可谓精彩纷呈!那么,从这个小练习中,你们有何启发?讨论明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只要我们调整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甚至可能有所发明创造。

(板书:答案纷呈多元思维)那么,一个人要想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今天我们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将揭开其中之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目标:
1、默写汲取、孜孜不倦、根深蒂固、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等词并说出这些词的意思。

2、默读课文,准确找出本文的论点。

3、浏览课文,善于寻找问题答案,口述文章主要内容。

4、说出本文的论证方式,辨析论证方法,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5、学习设问修辞并能结合例子说出其作用。

6、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学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富有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
1、默读课文,准确找出本文的论点。

2、浏览课文,善于寻找问题答案,口述文章主要内容。

3、说出本文的论证方式,辨析论证方法,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学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富有创新的精神。

学习方法:
通过默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说出作者观点及论述思路,学会创造性思维。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头脑转转转。

请同学们计算下面两道题。

1(月) + 2(月) =1季度? 8小时 +16小时 =1天?
还可以举例。

如3天+4天=1周等。

回忆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可以说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预习检测。

1、默写词语,并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汲取()不言而喻()持之以恒()
2、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汲(jí)取:吸取。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dì)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zīzī)不倦: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qiè)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3、议论文知识点。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和论据
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通过默写、口述完成学习目标一。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开头提出几何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

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再从正面说。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2、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3、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3-6段,回答问题。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

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创造性的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