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城市化_超前城市化与城市中空化趋势

合集下载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

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步伐非常缓慢。

1949~1978年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政府发动和包办型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广大农村和众多农民被游离于工业化的进程之外,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的迈进。

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地区性差异明显、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与城镇容量间的矛盾突出等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 城市化水平较低按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到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36.06%,这个指标,不仅低于世界上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也与自身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近50%,发达地区国家为75%,发展中国家也在40%。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除了受制于工业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外,还要受到体制、政策与形势等的影响。

实践证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市场推动,而不在于政府的行政推动。

城市的核心是“市”,城市化的核心是“市场化”。

然而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中依然强调政府去“抓”,而没有真正依靠市场来“育”。

所以中国的城市化要变“政府推动”为“市场推动”,要打开城门,让市场去调节,降低城市发展的非市场成本。

国际经验也说明,城市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城市化的推进器。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第一篇: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摘要:城市化发展鲜明的反映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城市化在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市现代化、逆城市化、原因、问题、对策一、什么是逆城市化逆城市化广义上来说是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区或远方较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狭义上来说一些大都市区人口迁向离城市郊区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的过程。

我国的逆城市化首先表现为现代化基础设施开化寺乡农村延伸,其次表现为城市市民福利制度开始覆盖农村。

本文研究和探讨的逆城市化主要是指发生在上海,北京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大城市中的逆城市化现象。

据北京的一项最先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有54.5%的人近期有意到郊区投资,70%的人有意到郊区购买第二居所。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人士,希望过上周一周五在市中心写字楼里上班,周六、周日在农村田园风光里休闲的“五加二”式的生活。

在东南沿海为数不多的城里人相中了那些无人居住的无名海岛,盘算着怎样在那里投资,重新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二、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一)、人口高度密集,房价过高中国拥有13亿多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农村人口拥往沿海发达城市,导致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特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

人口密度过高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

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因为那里的生态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绿色。

同时,随着中国房价的一路攀升,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购买一套住房,压力巨大。

但是,对于传统的家社会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拥有了一个家就相当于拥有了后半生的保证和全部的幸福。

(完整版)城市化滞后及超前城市化现象

(完整版)城市化滞后及超前城市化现象

表中数据列出了世界上的几个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加拿大、韩国、法国,以及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俄罗斯、印度、越南和巴西。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城市化率普遍高于70%。

发展中国家中除了俄罗斯和巴西外,城市化率普遍低于50%。

造成这一现像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发达国家经济起步早、经济实力强,城市化发展进程早而且成熟,普遍进入后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普遍较晚,城市化发展依托的工业化基础较薄弱,经济基础不牢。

2、发达国家人口较少,除美国日本外人口过亿的国家较少少,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压力较小,而新兴经济体国家人口普遍超过一亿人,中国和印度超过十亿,城市化任务艰巨。

3、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高的原因在于经济和大城市的畸形发展,人口过多的集中于几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所致,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

第二题: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化滞后、超前城市化并存的分析(一)中国城市化总体上具有“滞后城市化”特征“城市化滞后”,是指一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由于以市场导向的工业化启动,城市化进程提速。

城镇人口比重从1978年的19%升至2010年的45%。

但总体上讲中国城市化水平长期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3.4%,我国仅达到26.4%,到200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7%,我国只有36.2%。

其次,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GOP结构转移不同步。

城市化进程的度量可以通过三大产业转移中的两大指标:产值(GDP)结构与就业结构指标加以考察。

一般来讲,经济水平越高,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城市化水平越高。

发达国家中,美国城市化水平为73%时,GDP结构中,第一产业比例仅为1.6%,就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比例仅为2.94%。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总体上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自然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原有和新兴城镇转移和聚集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城乡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城镇化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我国城镇化存在着严重滞后1.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自1949年至今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了较大的发展,城镇化率从1952年的12.46%增加到1999年的30.9%,年均增加0.39个百分点。

但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相比城镇化仍严重滞后,1952年城镇化滞后工业化5.14个百分点,到1978年扩大到26.4个百分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了城市的发展,逐步将生产性城市向消费性城市转变,调整了城镇发展方针,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程度有所减缓,但仍然滞后,1990年滞后10.6个百分点,1998年滞后11.7个百分点。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恰恰与世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呈鲜明的对比。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近100个发展中国家在1950~1970年间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比较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始终超前于工业化过程。

当人均GNP在2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速度开始加快,人均GNP在3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2.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据对世界有关国家1997年的GNP和城镇化水平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与同等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相比仍然滞后,从表中分析可知,同我国人均GNP水平相当的13个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为45%,我国为30%,滞后了15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比较(钱纳里的发展模型)土库曼斯坦喀麦隆科特迪瓦刚果洪都拉斯人均GNP(美元/人)630 650 690 660 700城镇化率(%)45 46 57 29 45人均GNP(美元/人)750 750 800 840 950城镇化率(%)38 33 23 59 62人均GNP(美元/人)1010 1040 1110 814 713城镇化率(%)42 71 37 45 30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实行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城乡分割体制和赶超型工业化战略,延缓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城镇化的滞后。

我国城市化率相对落后 工业化率超前

我国城市化率相对落后 工业化率超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在3日举行的“国浩法制论坛暨中国城镇化发展与法治论坛”上表示,城市化要有一定限度的移动自由,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难以阻挡,但目前人口配套制度建设严重落后。

周其仁认为,目前中国城市化率相对落后,工业化率相对超前,服务业发展不足。

相信未来还会有新一轮再城镇化,对现行城镇化不合理部分进行重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在3日举行的“国浩法制论坛暨中国城镇化发展与法治论坛”上表示,城市化要有一定限度的移动自由,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难以阻挡,但目前人口配套制度建设严重落后。

周其仁认为,目前中国城市化率相对落后,工业化率相对超前,服务业发展不足。

相信未来还会有新一轮再城镇化,对现行城镇化不合理部分进行重组。

分析我国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我国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城市化的现状据建设部最新统计,截至1999年底,中国城市数量已增加到666个。

其中, 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32个,人口在50万至100万的大城市有43个,人口在20万至50万的中等城市有192个, 人口在20万以下的小城市有近400个, 均比前几年大幅度增长。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东半岛和京津唐等地区, 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城市群体,其中有200多座城市在原来小城镇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目前,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和19%。

广大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布局正逐步由疏到密,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建设部专家预计, 中国城市化进程在21世纪初将迅速加快, 到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6.3亿,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45%。

中国城市化水平为36%,据报道,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已经显现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下一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重大课题。

现在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约为47%,发达国家和地区约二、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中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 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又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近来, 国家和各省市出台了一些户籍管理的新措施, 这些措施更加灵活, 如在城市有了自己的住房, 有稳定的职业, 有稳定的收入, 就可将户口转到所在城市。

这样, 使原来“打工族” 的一部分就转为真正的市民,加快了城市人口的增长,促进城市化进程。

另外, 随着中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深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批的开发者、投资商将不断地涌向中西部城市,使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城市不断增加。

未来20年每年有1200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每年增设20个左右的新城市, 设市坚持向中西部倾斜。

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地区, 这将大大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再过20年我国的城市将达1000个以上, 城市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浅谈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资源浪费和 短缺问题。
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 出现的又一个问题,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障 碍。 城市化对能源,包括电、煤、石油、燃气 等需求都将有很大的增长。
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立在资 源大 量 消 耗 的 基 础 上 , 我 国 单 位 GDP 能 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 倍多。 每万元 GDP 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 均水平的 5.6、4.8、4.9、4.9 和 4.4 倍。 目前, 我国的城市化率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随 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源的需求将大幅 度上升,资源成为限制城市未来发展的重 要因素,土地、水、电、石油等资源和能源 紧张已经呈现。
3、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问题是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其中最主要 有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两个方面。 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在空间分布上 呈现较强的区域特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的污染强度明显高于农村,其中以特大型 和大型城市表现最为突出。 同等规模城市 的空气质量又因工业结构、 经济发展水 平、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以及所处地区 气候特征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另外,我 国城市水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城市河 段的水质污染严重。 除此以外,近年来一些城市周边地区 的农业面源污染也愈发突出,农药、化肥 的低效使用,导致氮、磷大量流失于湖泊 和土壤, 使得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 重,从而影响居民生活。 4、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城市用地和规划规模失控,出现盲目 发展,造成大量耕地荒废。 有的城市在城 市规划过程中, 盲目将用地规模扩大,诱 发盲目的“圈地运动”。 城市发展和建设占用土地的速度过 快,近些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快 于人口增长。 “十五”期间,新增城镇建设 用地 618 万亩, 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达 130

2024年城市化发展趋势

2024年城市化发展趋势

全球城市化发展现状
01
全球城市化率
2024年全球城市化率达到56% 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超过80%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不断提升 中国城市化率在2024年达到63%
主要国家的城市化率
美国:82% 加拿大:81.5% 澳大利亚:86%
巴西:84.9% 俄罗斯:74% 中国:60%
城市人口规模和分布
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将促进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 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城市和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将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发展差 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全球化和国际合作
城市间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 国际交流与学习:分享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 跨国合作项目: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和环保等领域的合作 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一体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规划管理:城市规划部门制定规 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资源配 置
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吸引 更多资本投入城市化建设
科技和创新发展
科技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如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城 市治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创新发展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如新兴产业的涌现,促进了城市经济 结构转型升级。
城市治理和社区建设
城市治理:城市化发展需要有效的城市 治理,包括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 以应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挑战。
社区建设:城市化发展需要加强社区建设,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归属感,增强 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城市更新和改造: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 市更新和改造成为重要任务,需要关注老 旧城区、棚户区等地区的改造和提升。

中国城市化进程和问题要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和问题要点

3.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走的是一条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控制城市发展的道路 ,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究其原因,除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因 素外,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的影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 分隔政策极大地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滞后,已经制约了社会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大量的研究表明,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仍然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滞后的结果不仅使工业化 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 离农人口“两栖化”、小城镇发展无序化、生态环境恶化等“农村病”的产生。 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城市化模式。
•UNIQUE & PPT PRESENTS
•中国城市化进程阶段
• 1979年以前中国城市化评估
•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 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 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 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 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 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 、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 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 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中国城市化背景
•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的使 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要素的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 市场价格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 人群的集中也带来了市场活动、商业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人群集 中本身也创造就业机会。上述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于是,使得工业 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所谓“现代化”成为同样的一个历史进程 。这样,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了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 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多数人 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中国推进城市化的犹豫、失误和后果

中国推进城市化的犹豫、失误和后果

中国推进城市化的犹豫、失误和后果摘要:按照人均GDP为标志的发展阶段比较,中国城市化水平比一般国家低了15个百分点,结构上呈现工业化超前和城市化滞后的状态,也形成GDP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严重扭曲。

这是建国以来特别是1960年起开始的反城市化道路和政策所致。

但1978年以后,并没有真正从理论上认识城市化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推进城市化的战略、体制和政策上,是犹豫和半推半阻的。

城市化滞后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事实证明,城市化水平低是城乡差距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城市化方面的犹豫和缓慢,是导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重大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市化结构扭曲市人口比率越小,经济发展水平就越低。

阻碍城市化,实际就是阻碍正常的经济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一个强劲的动力来源是人口和劳动力不断地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但是,城市化道路走不走和怎么走,并没有搞清楚。

体制和政策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同时在实践上,也积累了严重的问题。

一、建国后60和70年代的反城市化中国过去对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严格控制和工业化超前发展的战略,使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比世界上人均 GDP3000美元的国家要低15%左右。

我们来看中国与人均GDP1520-2390美元时国家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比较。

城市化的滞后带来许多相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008年底,我国总人口132802万,城镇人口60667万,城市化水平为45.7%;就业的总劳动力为77480 万,城镇就业劳动力为30210万。

2009年 3月,估计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从2008年中的20000万左右下降到17000万左右,在农村非农业中就业的劳动力也因乡镇企业的大量萎缩、停业和倒闭,大约从2008年中的9000万左右下降为7000万左右,这样2009年3月实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可能从2008年中的18000万上升到了23000万,占全国总就业劳动力的近30%。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城市化_超前城市化与城市中空化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城市化_超前城市化与城市中空化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城市化、超前城市化与城市中空化趋势陈仲常 王 芳(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400044) 内容摘要: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

本文对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中空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作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但超前化和中空化趋势同时存在。

对中国城市化特征的正确判定,将有利于城市规划中的科学决策。

关键词:城市化 城市中空化 超前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5)05-0028-07收稿日期:2005-01-17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工业化——信息化的演进,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也历经了分散——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城市化作为工业化与市场化的伴生物,成为现代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城市化大致历经了两个阶段:城市集聚阶段与城市中空化(后城市化)阶段。

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其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信息化的发展使其城市化出现了“城市中空化”现象。

最先提出“城市中空化”现象的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贝利。

此后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定量研究城市中空化的模型方法,如C.C lark的指数密度函数估计法,W.C.W heston离散选择增长模型估计法等。

我国学者周一星教授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的经济基础、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城市化进程中则出现了“超前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现象(顾朝林,2003),即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发展不同步。

中国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发展中的国家,背负着十三亿人口,特别在加入W TO后将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挑战,这将使城市化进程更具复杂性。

目前理论界与政府更多的聚焦于对中国城市集聚中的问题与矛盾研究,并把推动城市集聚进程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

中国城市化滞后程度测度

中国城市化滞后程度测度

城市人口问题: 城市化滞后导致 城市人口问题, 如人口老龄化、 人口流动等问题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滞后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城市化滞后导致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化滞后导致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 城市化滞后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居住环境恶化
中国城市化滞 后的政策建议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放宽落户条件, 降低落户门槛
城市
城市化与乡村 振兴:城市化 与乡村振兴将 相互促进,实 现城乡协调发

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交 通拥堵等
挑战: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机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 发展
机遇: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质 量提升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西部地区:城市化程度较低,但发 展潜力较大
北部地区:城市化程度较低,但资 源丰富
城市化滞后程度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 水平:城 市化进程 受到经济 发展水平 的制约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 对城市化 进程有重 要影响
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 对城市化 进程有重 要影响
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 对城市化 进程有重 要影响
加强城市环境 保护,提高城 市生态环境质

推进城市治理 创新,提高城 市治理效能和
效率
中国城市化滞 后的未来展望
城市化发展趋势预测
城市化进程加 快:随着经济 发展和政策支 持,城市化进 程将进一步加

城市化质量提 升:城市化将 从数量扩张转 向质量提升, 注重城市规划 和基础设施建

城市群发展: 城市群将成为 城市化发展的 重要方向,形 成区域性中心

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影响及对策
李中华
【期刊名称】《集团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4(000)012
【摘要】一、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我国城市化的起点很低。

1949年我国大陆只有城市69座,县城及建制镇大约为2000个,城市人口576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64%。

到1957年,市镇人口达到9949万,年平均增长率为7%。

1958年,提出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使我
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超高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的规模迅速扩大。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李中华
【作者单位】河南商丘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
【相关文献】
1.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J], 胡玮
2.我国城市化滞后的消极影响与对策 [J], 郑玉琳
3.城市化滞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J], 邢福俊
4.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及主要对策 [J], 宋来胜
5.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城市滞后及相关对策思路 [J], 黄建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是否存在城市化滞后和城市化超前并存的问题?

中国是否存在城市化滞后和城市化超前并存的问题?

中国是否存在城市化滞后和城市化超前并存的问题?1、查找2010年10个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数据,并进行比较和简要分析。

表1:2010年十个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国家城市化水平(百分比%)国家城市化水平(百分比%)中国45 日本67 埃塞俄比亚18 泰国34澳大利亚89 美国82 巴西87 英国90德国74 印度30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本资料采用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数据资源,提取了十个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则普遍较低。

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水平高,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和城市数量的急剧增加。

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崛起,使得发展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得到持续提高,而且随着交通技术条件的改进和郊区基础设施的改进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使得城市化水平也较低。

2、部分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超前城市化”的问题,如巴西。

巴西的城市化水平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了84%的高水平,而其工业部门就业者只占就业总数的22%,工业化水平比城市化水平相差甚远,近年来巴西的经济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城市化水平也上升到87%。

主要表现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使得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建设远远赶不上城市化的速度,不能为居民提供足够的必要生活设施和就业岗位,从而形成了许多大都市“贫民窟”和农村“空心化”。

3、部分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滞后城市化”问题,如中国、印度。

200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2%,非农产业比重为87%,近年,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而我国2010年城市化水平仅为45%,城市化水平远远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原因在于工业向乡村转移、农村人口就地城市化,从而使得城市化水平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和速度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得以加速。

同时,中国的农村人口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迫切需要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这些因素促使城市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1. 高速度: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之快在世界范围内是前所未有的。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镇化率迅速提高。

2. 规模巨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所涉及的规模庞大。

大中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快,新兴的城市也不断涌现。

3. 区域差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4. 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转型。

传统农业和重工业的比重逐渐减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三、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城市化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其次,城市化带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

再次,城市化加快了城市综合配套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科技创新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城市化对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其次,城市化使得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大幅提升,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如户籍制度的不公平、城市贫困等需要得到解决。

五、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滞后?——基于比较和历史的视角

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滞后?——基于比较和历史的视角

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滞后?——基于比较和历史的视角唐志军;谌莹
【期刊名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27)001
【摘要】从城市化进程的轨迹、发展水平、结构规模等方面分析中国的城市化特征,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的原因在于,1978年之前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逆城市化政策,1978~1994年间的农村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和认识上的误区及城乡二元体制的固化,以及1995年之后在地方政府追求GDP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抑制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和措施.
【总页数】8页(P12-19)
【作者】唐志军;谌莹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长沙,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长
沙,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1
【相关文献】
1.上市公司业绩滑坡的经济学解释--基于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和公司治理滞后模型[J], 李庆峰;杨义群
2.中国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r——基于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 [J],
庄曦庭
3.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视角 [J], 常明明
4.中国的人口城市化为什么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基于中国式分权的视角 [J], 谢冬水
5.中国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 [J], 庄曦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城市化、超前城市化与城市中空化趋势陈仲常 王 芳(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400044) 内容摘要: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

本文对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中空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作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但超前化和中空化趋势同时存在。

对中国城市化特征的正确判定,将有利于城市规划中的科学决策。

关键词:城市化 城市中空化 超前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5)05-0028-07收稿日期:2005-01-17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工业化——信息化的演进,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也历经了分散——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城市化作为工业化与市场化的伴生物,成为现代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城市化大致历经了两个阶段:城市集聚阶段与城市中空化(后城市化)阶段。

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其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信息化的发展使其城市化出现了“城市中空化”现象。

最先提出“城市中空化”现象的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贝利。

此后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定量研究城市中空化的模型方法,如C.C lark的指数密度函数估计法,W.C.W heston离散选择增长模型估计法等。

我国学者周一星教授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的经济基础、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城市化进程中则出现了“超前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现象(顾朝林,2003),即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发展不同步。

中国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发展中的国家,背负着十三亿人口,特别在加入W TO后将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挑战,这将使城市化进程更具复杂性。

目前理论界与政府更多的聚焦于对中国城市集聚中的问题与矛盾研究,并把推动城市集聚进程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

本文在对世界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城市化演进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趋势及复杂性特征作实证分析。

只有在对中国城市化演进特征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特点 城市化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不断潜入、拓展、优化城市,并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又叫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的测量标准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城镇人口 总人口),且城市化的进程有一定的规律性。

R.M.诺瑟姆将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率在0~25%为城市化发展的初始期,城市化发展速度较缓慢;25%~75%为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飞快;75%以上为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此时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减慢且相对稳定。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U rban izati on)的历史发端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数以万计的破产农民从农村迁移到了城市。

在1800年以后,随着产业革命扩展,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以每5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到了1850年,比重为6.4%,1900年为13.6%, 1950年为28.2%。

此后5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迅速增加,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1999年统计资料,1999年该比重为46%,其中发达国家为75%,发展中国家为40%。

见图1:图1 1999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 单位:% 世界各国由于现代化进程处于不同阶段,因此城市化也具有阶段性发展特征,下面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特点作一个比较分析:(一)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城市中空化”发达国家受工业化与信息化推动,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如下阶段:第一阶段:城市聚集阶段(u rban izati on):发达国家这一阶段起步早,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英国在1921年时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77.2%。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中心城市二、三产业的全面繁荣,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区域内聚集,主要表现为中心区人口密度提高,房地产价格上涨,工厂、市场、金融机构、文化中心云集。

但是城市化也造成了“城市病”,城市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第二阶段:城市中空化阶段(coun ter2u rban izati on)。

当城市聚集达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各类活动超过了区域应有的承载能力和消化程度,城市中心区的生活与经营成本随之上升。

而交通工具和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却使得郊区生活成本下降,质量提高,住在郊区因此变得现实可行。

在这一阶段,城市中产阶级将住宅向郊区迁移,而区域内的工业,一方面由于政府规划,另一方面由于城区生产成本上升,也开始向郊外发展。

此时城市中心区逐渐发展为商业区,而郊外则形成了住宅区,造成主城区白天繁荣,夜晚萧条,出现“中空化”征兆。

第三阶段:分散性集聚的后城市化阶段。

随着人口的大量外流,商贸、金融等服务性行业也开始向区域外地区扩展,“中空化”趋势更为明显。

二、三产业进一步向外围区域转移,导致其中心地位被新兴区域所替代,并且区域内低收入的弱势群体由于无法承担转移成本留在区域内,形成贫民窟,最终导致城市中心区域的“空心化”。

此时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而城市功能却十分分散,出现了分散集聚的局面。

以美国纽约城市人口变动为例,20世纪40年代仍处于城市聚集阶段,人口从1940年的745.5万人增至798.2万人,以后20多年处于高位稳定状态,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下降至707.2万人,见图2:图2 20世纪40~70年代纽约市人口变动情况表 单位:千人 至1960年,美国大都市郊区人口已经超过了市区人口,此后郊区人口比重还不断上升,1990年,郊区人口的比重已达到了63%。

“城市中空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现象,根据经济学中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城市集聚达到规模效应后,继续追加城市投资成本,收益将会递减,于是就必然要将城市的某些功能向郊区扩散,以达到发挥城市最佳功能的平衡点。

但是,“城市中空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均收入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即城市经济的发展足够使人口有向郊区扩散的能力,交通、通讯水平必须发达。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在城市化率达到50%,人均GD P达到3000美元,小轿车拥有量达到160辆 千人时进入中空化阶段的。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多数起步于二战以后,但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非常快。

如韩国在1985年时城市化率为64.89%,到2002年已经达到82.97%;菲律宾城市化率从1985年的43.05%上升到2002年的60.13%;瑞典到2002年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3.33%,捷克达到74.61%,巴西82.24%。

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落后,人口基数大,现代化进程具有外生型赶超特点,因此,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两种趋势:“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超前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over2u rban izati on),是指一国的城市化水平大大超过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其主要表现是: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建设远远赶不上城市化的速度,不能为居民提供足够的必要生活设施和就业岗位,从而形成了许多大市“贫民窟”和农村“空心化”。

充分说明这种城市化不是由工业化所推动的,而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是一种“假城市化”(hyper2u rban izati on),对城市化的发展很不利。

很多发展中国家处于这种状态。

如2001年韩国工业化水平为43%(第二产业占GD P比重),但城市化水平却高达81%。

同年,委内瑞拉的工业化水平为47%,而城市化水平为93%。

还有阿尔及利亚的城市化率为60%,埃及为45%,伊拉克为70%,但他们的工业化水平都很低,属于典型的“超前城市化”。

2.“滞后城市化”(under2u rban izati on),是与“超前城市化”相反的形式,指一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顺畅地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或是政府政策的限制阻碍了城市化的速度。

比如泰国2001年的工业化水平为40%,而城市化水平只有20%。

三、我国城市化进程特征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近20多年,由于以市场导向的工业化启动,城市化进程提速。

城镇人口比重从1978年的19%升至2003年的40.53%。

但总体上讲中国城市化水平长期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3.4%,我国仅达到26.4%,到200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7%,我国只有36.2%。

由于中国国情与特殊的发展阶段,使中国城市化进程具有如下特点:(一)中国城市化总体上具有“滞后城市化”特征我国城市化相比较工业化而言处于滞后状态。

通过以下指标加以说明:1.中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例一直小于合理比例。

据经济学家分析得出,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之间的合理比例范围是1.4~2.5∶1,而中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例一直小于1,见表1: 表1中国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变动趋势年 份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城市化 工业化197817.9243.130.42198019.3944.040.44198523.7143.90.54198926.2144.130.59199026.4143.040.61199126.9441.610.65199227.4642.110.65199327.9943.920.64199428.5147.430.6199529.0447.430.61199630.4848.80.62199731.9149.510.64199833.3549.990.67199934.7849.290.71200036.2249.420.73200137.6650.220.75200239.0950.10.78200340.5351.090.79资料来源:根据统计年鉴(2004)数据计算,其中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数 总人口数;工业化率=第二产业占GD P的比重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远远小于合理比例。

1978年该比值为0.42,与合理比例相差甚远,到2003年时该比值上升为0.79,但仍然滞后于合理比例。

说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没有很好地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2.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GD P结构转移不同步城市化进程的度量还可以通过三大产业转移中的两大指标:产值(GD P)结构与就业结构指标加以考察。

一般来讲,经济结构越高度化,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城市化水平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