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燮三焦治水气_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一
扶阳论坛:思路与方法(李可)
思路与方法(李可)(2008年3月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
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
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境。
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
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
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
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
这是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易经》是母典,是论道之书,是后世人诸子百家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
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病论》。
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
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先贤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整结合的医中经典,较之现代西医早了一千六百年。
由于张仲景的不朽功绩,后世尊他为医圣。
我遵循这条古中医学的路子,实践探索52年。
深深体会: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可以囊括百病,从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传染病,内伤杂病,以及现代罕见疾病谱中的奇难大症,都可以从中吸取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
因此,她又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濒临灭绝境地。
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整理版]
人体阳气与疾病--------和李可老中医对话[整理版]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16岁初中学业未竟~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
23岁蒙冤~50岁后平反昭雪。
所幸28年时光~未敢虚度。
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46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
我一生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
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
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
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情极可悯。
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辩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
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
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忘食。
至今虽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
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
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逼上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辩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的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
在自学中医的第6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竟获成功。
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
名医李可验方三十首,值得收藏
名医李可验方三十首,值得收藏李可原山西灵石县中医院院长1930-2013年,著名老中医。
曾任山西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特邀研究员。
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又通过四十多年的搜集、整理,校注了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晚年多次到广东带徒传艺,分别在南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开辟传承基地和经典病房,轰动全国。
摘要治肾虚,金匮肾气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1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温氏奔豚汤】温氏就是我读函授时的老师温碧泉先生。
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
上药因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茱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加至200克为度,服药30剂后修养半月,至10月22日,共减重22公斤,全部衣裤都不能穿了。
灰暗面色转为红润,人也变得轻灵活泼,痛经也好了。
此案足以证明,一切肥胖皆寒湿瘀浊堆积三阴,阳光一照,阴霾尽消!此方稍事加减,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为高血压(清阳不升,浊阴窃踞阳位)、高血脂、糖尿病(从三阴论治,三阴又统于太阴,而太阴之根在少阴)及冠心病心衰等等一系列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2肾虚金匮肾气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3老年人保健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可以延年益寿。
中医药通报2010年第9卷文题分类索引
读《 黄帝内经》 札记( ) …………… ………… 李今庸 ( )4 八 6 :
・
卷首语 ・
《 伤寒论 》 之病位研究 …………………………… 柴瑞震 ( )7 6 :
论 “ 其 脉证 , 犯 何 逆 , 证 治 之 ” 其 中 风病 诊 治 临床 应 用 观 知 随 及
郭强 中
汪
蓉
关 于提高 中基硕士研究 生培养质量 的探索
… … … … … … … … … …
・
名 医精 华 ・
章增 加 , 何清平 , 蒋应时等( ) 1 1:
经 时兼 收 创 新 方 — — 李 可 学 术 思 想 探讨 之 二 十 ( ) 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 吴鞠 通 《 病 条辨 》 温 看类 比思 维 在 中 医学 中 的 作 用
… … … … … … … … …
李 可 攻 癌 2号 方 — — 李 可 学 术 思 想探 讨 之 二十 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做 快 乐 的事 … … … … …… … … … … … … … … … 万文 蓉 ( ) 1 1:
宋文俊 ( ) 1 6 :0
陈 敏军 等 ( ) 1 6 :2
《 伤寒论》 中灸法禁宜的原理
・
论
坛 ・
…
…
…
…
…
…
理三焦——三焦是元气和水液的重要通道
理三焦——三焦是元气和水液的重要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也是六腑之一。
三焦可使各个脏腑间能够相互合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地为身体服务。
三焦的生理功能是主持诸气,总司人的气化。
《难经·六十六难》指出:“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素问·灵兰秘典论》还这样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也就是说,三焦也可以使全身的水道通畅,所以把它又称为“决渎之官”。
人体中的水液之所以能够正常地排泄,这与三焦的气化作用是分不开的。
关于三焦,由于某些具体的概念不够明确,从《难经》提出“有名无形”后,引起后世的争议,但是人们对三焦的生理功能的认识一致的。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三焦的认识,不能只是拘泥于它是哪个实质性器官和指某个实际部分,而是在于研究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三焦有各自的生理特点:——上焦如雾上焦为横膈以上,包括心肺、胸、头面部及上肢。
《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关于上焦的生理特点,《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上焦如雾”。
也就是说,上焦心肺敷布气血,就像雾露弥漫的样子,灌溉并温养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
——中焦如沤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胆等脏腑。
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了整个脾胃的运化功能,《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中焦如沤”。
所谓“如沤(浸泡的意思)”,是形容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的作用。
——下焦如渎下焦是指胃以下部位,包括大肠、小肠、肾、膀胱等。
但由于肝肾同源,肝肾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又将肝肾都归属于下焦。
《灵枢·营卫生会》将下焦的生理功能概括为“下焦如渎”。
所谓“如渎(沟渠的意思)”,是形容下焦肾与膀胱排泄水液的作用,犹如疏通沟渠,使水浊不断外流的状态。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直接受三焦的管理,如果三焦不通,必然是疾病丛生。
李可临床方剂学
李可临床方剂学作者: 日期:李可临床方剂学一、太阳1颈椎病增生一一桂枝葛根止痉散2、颈椎病一一葛根双五止痉散(肾五味、补阳还五)3、急性结核性胸膜炎重症一一瓜丹桂枝苇茎汤(瓜蒌三方合丹参饮、苇茎汤)4、白癜风一一乌蛇荣皮汤5、太阳无汗症一一麻黄五虎汤(彭子益五虎:姜枣葱黑豆核桃)6、糖尿病肾病一一麻辛参梅炙草汤7、皮肤划痕症一一麻辛红参脱敏汤(脱敏灵;苏叶浮萍蝉衣地龙)8、偏头痛麻附细辛芎芷汤9、鼻炎一一麻辛参肾通窍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苍耳子散)10、自汗症一一桂枝附子肾石汤(太阳虚化,肾四,三石)11、咳嗽(痰气交阻)一一姜夏细味小夏汤(小青龙减味,减麻桂芍,加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12、咳嗽(喘痼疾)一一小青龙虚化汤(加参附、款冬紫苑白果)13、湿疹一一连败鲜苦三妙散(连翘败毒合三妙,加苦参白鲜皮土茯苓)二、阳明1妊娠恶阻一一止呕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旋复代赭石汤)2、胃溃疡出血一一双呕汤(吴茱萸汤合止呕汤)3、风湿热痹——苍术白虎汤(四妙合白虎汤,加赤豆山药稀签草追风散止痉散)4、烂尾脓肿合并肠梗阻一一攻毒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合透脓散,加薏仁),透脓芙薏清肠饮(透脓散,四妙勇安汤,芙蓉薏仁)5、疫毒痢一一辟秽解毒汤(重银花大黄白头翁黄连,配薷菖佩藿扁豆大力子芍甘,佐肉桂)6、秋季结膜炎一一银翘犀军普济饮(普济消毒加银花连翘大黄犀四味)7、肺脓肿一一双脓攻四苇茎汤(黄芪托透,透脓散,银翘硝黄攻四,苇茎汤)8、中风闭证(脑出血)——大续虎承开窍汤(大续命,白虎,承气,安宫丸,麝菖开窍)9、阳明不降(上不入下不通)一一止呕泻心黄木汤(止呕汤,半夏泻心汤,加大黄木香)10、小儿流脑——麻杏犀角虎承汤(麻杏石甘汤,白虎,调胃承气,犀四味)11、肺结核大咳血(降逆化瘀)旋复代赭枇杷汤(加三七)12、胃结石一一保和金灵黄木汤(保和丸合参灵散,重内金莱菔子,加大黄枳实)13、疳积症——疳积固本散(鹿茸紫河车红参三七麦谷内金蛋壳)三、少阳1、肾炎感冒一一改良小柴胡汤(柴苓夏姜)2、少阳头痛一一柴胡细辛芎芷汤3、少阳夹湿一一柴芪葛人三仁汤(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加黄芪葛根)4、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一银翘蚤牛三妙汤(抑肝消毒散之银翘柴栀合三妙加白芷蚤休)5、急性胰腺炎一一攻毒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合攻毒承气汤)6、急性胆道疾病、恶性淋巴瘤一一柴胡黄苓黄木汤7、胆石合并胆囊炎一一大柴金灵黄木汤(大柴胡汤,加三金、参灵、木香)8、胸痛胸腔积液一一大柴瓜薤丹参饮(大柴胡汤,瓜蒌薤白白酒汤,丹参饮)四、太阴1、胃溃疡一一参灵散2、肝脾肿大一一参灵甲珠散3、胃溃疡、腹胀、溃疡性结肠炎一一三畏汤4、内伤发热——补中退潮汤(加龙牡,山萸肉、乌梅)5、剖腹产后二便难——补中通窍汤(加木香砂仁、桂沉香葱白通窍)6、脾气不升崩漏一一补中灵炭肾龙汤(加四炭、参灵、肾四味、龙牡)7、左关弱、木不疏土、急肝误治变证一一补木疏土汤(芪桂芽,合补中益气汤,加参灵)&术后肠粘连一一粘连汤(重参芪,佐木香沉香,用莱菔子加代赭石厚朴破降)9、肠梗阻一一硝菔梗阻汤(硝白萝卜;代赭石旋复花厚朴枳实沉香木香红参生姜)10、梅尼埃病一一三饮四石汤(治饮三方,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吴茱萸汤,加四石)11、膝关节积液一一黄芪五苓三妙汤12、宫颈癌一一醒脾汤(参灵麦谷焦三仙藿香佩兰砂仁)13、胃溃疡兼便秘一一附桂理灵丸(附子理中丸,加油桂五灵脂)14、胃病久虚——附桂理中救胃汤(理中法,桂附,参芪,砂仁藿香佩兰)15、久痢成痨(扶正邪自去)——五味回生饮(参夏姜草、山药)1 6、复发性口腔溃疡一一理君肾四肉辛汤(理中四君子参四味肉桂细辛),引火砂参炮附汤(引火汤砂仁炮姜附子)17、口臭一一附泻枳术醒脾汤(附子泻心汤,枳术丸,藿佩砂醒脾)18、太阴病一一三四汤(四君子、四逆汤、肾四味)10、阴阳两虚便秘一一附肉引火汤11、胰腺癌一一薏附酱参止痉汤12、食管癌——开道散1号(硇砂6克,硼砂6克,礞石、丁香各9克,冰片3克);开道散2号(壁虎10条,天葵子30克,浸入黄酒);开道散3号(麝香1.5克,人工牛黄9克,乳香、没药各15克,硼砂3 0克,三七粉30克)13、胃溃疡出血一一溃疡固本散(紫河车参灵三七琥珀鱼鳔胶大贝海螵蛸煅牡蛎灵芝凤凰衣,鹿茸内金血竭元胡)14、咳嗽(太阳少阴同病)一一肺系固本散(紫河车参三七琥珀鹿茸脐带灵芝虫草川贝沉香蛤蚧)1 5、肺结核——肺痨固本散(紫河车参灵三七琥珀鹿茸脐带灵芝虫草蛤蚧龟鹿胶),黄芪膏(黄芪鳖甲散去鳖甲合百合固金汤)16、肺结核夹寒饮一一阳和小青芪灵汤(加参灵、山萸肉山药)1 7、呼吸衰竭一一破格救肺升陷汤(参附龙牡救逆汤合升陷汤去知母)18、肺间质纤维化一一肺间固本散(参灵三七琥珀鹿茸虫草川贝沉香蛤蚧红花土元水蛭止痉)19、间质性肺炎一一肺间质汤(四逆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小青龙汤,加百合山药)20、糖尿病一一引火附子理中汤,附理砂半芍萸汤五、少阴1、心衰休克一一破格救心汤(四逆汤加参萸龙牡磁石麝香)2、久病大虚、重建免疫一一培元固本散(琥鹿参灵七仙)3、精神分裂狂躁症一一涤痰清脑汤(犀四苓柏连青黛,大黄芒硝礞石滚痰,菖蒲郁金南星天竺黄竹沥牛黄,铁落夜交藤4、退高热一一犀四味(丹皮紫草石膏蚤休)5、疔疮肿毒一一七味消毒饮(五味消毒合犀四味)6、肾气、肾精不固一一肾四味,肾十味(菟枸补骨灵仙,骨碎续断仙茅戟肉杜仲沙苑子)7、恶性肿瘤(头颈淋巴消化道)一一攻癌夺命汤痰:桂苓海布生半生姜莱菔子(海藻甘草汤)(桂苓海布半姜来)瘀:五灵脂土元生水蛭桃红炮甲三莪(鳖甲煎丸)(桃红甲灵三莪水土)水:泽二苓硝黄牵牛(十枣汤)(泽苓牵硝黄)破:二香(木附)(黑牛香香灵)散:鳖甲牡蛎大贝夏枯草木鳖子(消瘰丸)(甲母蛎夏木枯)毒:舌草黄药山慈姑半莲(舌莲解毒丸)(药莲舌菇)8、阳虚寒凝型肿瘤一一攻癌2号五生饮(五生:半夏南星附子川乌白附子,星半黑白乌)9、良性肿物腺瘤增生脂肪瘤——攻癌夺命减味汤(母夏姜芥藻草蜈蝎玄蛎木鳖枯)10、风湿性心脏病一一风心固本散(紫河车鹿茸三七参灵灵芝琥珀炮甲红花蜈蝎)11、冠心病、心梗、心衰——冠心固本散(鹿琥参灵七仙,灵芝炮甲红花蜈蝎血竭水蛭)三香丹参饮(降香沉香苏合香代麝香,丹参饮),破格桂枝丹参饮(破格救心汤合三香丹参饮,加桃仁)1 2、风心病水肿破格真五黄芪汤(破格救心汤合真武汤、五苓散,加黄芪)1 3、痰迷心窍一一礞石滚痰开窍饮(礞石滚痰加菖蒲郁金麝香开窍,竹沥)14、中风昏迷痰鸣一一三生夏九麝沉汤(夏星乌麝香沉香菖蒲竹沥)15、肾不封藏、气随血脱一一来肾当补胶七汤(来复汤去白芍,肾四归,姜炭胶七)肾不封藏、阴损及阳一一平格当补胶炭汤(平格救心加当归四炭阿胶)肾不圭寸藏、血脱亡阳大格当补炮发汤(大格救心加当归姜炭血余炭)16、肾不固守之汗喘奔豚一一固肾汤(来复,龙牡英,蚧虫草沉香,核桃人参油桂)17、四逆汤证兼腰困一一四逆参肾汤18、厥气上攻之奔豚一一奔豚紫干汤(紫石英干姜合奔豚)19、肝肾气阴两虚之脱证一一三复汤(来复汤,当归补血汤,生脉散三方)20、虚寒性不孕一一调经促孕汤(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生姜汤,益母,决明鹤草)21、脾肾两虚(太少两虚)一一两本汤(附桂理中,四逆汤)22、腹腔囊肿(胆胰卵巢)一一桂苓五苓芷甲汤23、失眠(后半夜)――夏米潜阳四逆汤24、肾虚骨冷一一四逆肾辛桂枝汤25、奔豚肥胖一一奔豚灵车汤26、腰椎增生坐骨神经痛——麻辛参葛肾八味27、自汗症一一潜阳参萸三石汤2&少阴咽痛一一桔甘四逆汤29、中风脱证一一小续破格潜阳丹30、急性泌尿炎症二便闭结一一癃闭散(一方.)莱菔子30g (生炒各半)栀子、黄苓、黄连、竹叶、肉桂、大黄、芒硝(冲)、甘草各10 g,连翘、滑石、川牛膝各30g,乳香3 g,薄荷5g,水煎服。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12 中医之秘在于量
7777一中医之秘在于量——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二摘要:针对中药之秘在于量,进一步探讨了李可用药规律。
李可关于红参用量:补元用平剂,急救暴脱用大剂;红参剂型:捣末同煎,另炖,粉吞,块吞。
肉桂用量:温肾阳、助气化、反佐用平剂;引火归原、降奔豚、止泄泻、护胃阳用小剂;肉桂剂型:平剂煎服,小剂粉冲、米丸吞服。
山萸肉用量:小剂10克,平剂30克,中剂60~90克,大剂100~120克。
吴茱萸用量:10克以下无效,15克显效,30克攻无不克,50克治大症。
生半夏用量:小剂10克,平剂30克,中剂45克,大剂60克。
关键词:中药红参肉桂山萸肉吴茱萸半夏李可医案人参为中药四帅之一。
李可创制的破格救心汤,高丽参用至30克。
他在全书246则医案中,用红参多达121案,创下了人参之“最”。
现根据其医案,整理出以下内容:1红参李可关于红参用量:补元用平剂10克,急救暴脱用大剂30克(372页);红参剂型:捣末同煎,另炖,粉吞,块吞。
1.1红参捣末同煎红参捣末同煎用大剂,常用于血证暴脱,可立挽危亡。
如暴崩欲脱案(123页)、暴崩脱症案(124页)、久痢成痨案(305页)。
1.2红参另炖红参“另炖”法,即隔水炖也,缘于单煎红参易糊锅,不可不知。
主要用于以下情况:①红参平剂:用于补元,红参为10克,偶见15克。
这是红参最常见的用法,如顽麻怪症案(42页)、尿毒症案(164页)。
②红参救脱:救脱用大剂,如胃溃疡大出血案(15页)、妊娠恶阻案(107页)。
③破格救心:高丽参30克,如破格救心汤治肺心病心衰(7页)。
④奔豚厥脱:红参30克,如奔豚汤治伏寒奇症案(379页)。
1.3红参粉吞主要用于特定的配伍,组成散剂。
①参蛤散:肾不纳气之喘,红参10克(重则高丽参20克),蛤蚧尾1对,研粉吞服,立解其危(14、29页)。
②参麝散:小儿慢惊风,以高丽参粉5克,麝香0.3克,以救呼吸衰竭(74页)。
③参灵散:李氏治数百例胃肠溃疡,红参、灵脂各10克等分,为散吞服,可当日止痛,半月痊愈(178页)。
三焦理论
方面,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部的 名称,用来辨别病变部位,并作为诊断, 治疗疾病的方法。因此,对于“三焦学 说”的认识,我们不能单纯以解剖学的 器官组织为基础,而是要从人为一个整 体以整体功能为基础,根据体表所呈现 出来的体征、功能联系起来综合理解。
第十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少阳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与手厥阴心包经衔接, 在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经、淋巴、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
上焦的温煦作用,相当于现代生理学所 谓的呼吸和循环功能,这与胸腔内器官 组织的功能相符合。腹膜内腔相当于中 焦的范围,中焦上界为横膈,下界为腹 膜,前为腹壁,后为后腹膜;其主要组 织除脾、胃、肝、胆、小肠外,有植物 神经、淋巴、胰腺;从腹膜内腔的脏腑 功能来看,主要是消化,这与中焦主腐 熟水谷,生化血气的说法是一致的。腹 膜外腔相当于下焦的范围,下焦的上界 为腹膜和横膈的后部,下界由提肛肌、 尾骨肌所构成,关为后腹膜和下前腹壁,
手少阳三焦经脉循行简示小指次指端两指间腕骨前臂外两骨间上臂外肘上臂外肘肩交足少阳之后缺盆膻中络心包遍属三焦膻中络心包遍属三焦项耳后耳上角面颊眶下入耳中入耳中出耳前出耳前目外眦胆目外眦胆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1嗌肿喉痹
论“三焦学说”
教学内容
1.概说 2.三焦的实质 3.三焦的生理病理 4.三焦的临床应用 5.近代研究进展 6.小结
4.整体代谢三焦说:
认为三焦是机体“整个代谢过程 的三个阶段”(首先饮食摄入、腐熟为 中焦的功能;然后上焦吸收精微物质化 生精、气、血、津液以利组织利用;最 后下焦排泄浊气、浊液等糟粕),是 “机体体液平衡调节系统”,是“水液 代谢过程”,包括“循环、呼吸、消化、 排泄各器官的功能”。
5.胰腺三焦说:
(张金发)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
基地肝硬化方
• • • • • • 红 参 45 白 术 90 干 姜 15 炙 草 60 生山萸 30 赤 芍 120 楮实子120 乌 梅 15 生半夏 30 茯 苓 15 泽 泻 15 白 芍 30 赭 石 30 五灵脂 30 菟丝子 30 海 藻 60 枇杷叶 30 五味子10 加水1500ml一直小火煮1.5h以上,煮服270ml, 分3次服,每次90ml。
• 病机: 土气不足,土不载木, • 治则: 厚土载木 。方药: 基地肝炎方加减
三阴统于太阴
• • • • • • • • 红 参 30g 生白术 90g 炙甘草 30g 茯 苓 15g 白 芍 15g 泽 泻 30 三石各 30g 淫羊藿 15g 吴茱萸 10 代赭石 30g 楮实子 120g 五味子 30g 菟丝子 15g 生山萸肉 30g 枸杞子 15g 炮姜碳 30g 补骨脂 15g 赤 芍 30g 酸枣仁15 上药三剂,日一剂,每剂加水2000ml,文火不间 断煮取450ml,日分三次温服。
• • • • • •
白芍降甲胆,解厥阴中化之热; 代赭石承降阳明逆气; 五味子敛五方离位之火; 茯苓泽泻搭配疏导寒湿气结; 苓芍的搭配针对水热互结; 楮实子诸子皆降,该药禀赋的天之气、地之味, 与肝硬化局部的气郁气滞程度相符; • 肾四味顾护根气,加强北方生生之源; • 补骨脂、菟丝子半个四神丸温补下元。
• • • • • • •
本方以理中汤为基础,厚土载木; 生白术崇土治水,通过太阴解决阳明; 红参、炙甘草顾护中气、补益元气,培土伏火; 炮姜炭顾护中土、温化寒湿、温通全身血脉, 甘草干姜汤恢复太阴之阳; 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 生山茱萸、酸枣仁补肝体助肝用,助东方厥阴萌 发之力,使乙木和缓有序升发; • 三石固肾摄精、收敛元气,吸纳上下、维系阴阳; • 赤芍开南方郁热,降南方;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高山流水治疗感冒后长期高热不退、小便 不利、风疹、加过敏煎治疗慢性鼻炎疗效好。
东方红治疗月经过多疗效好。
第十七页,共63页。
8月24日十四诊 恰逢吕英老师在酒泉义 诊,患者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平卧时咳 多,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现咳 嗽,咯痰(ɡē tán)少,咳嗽时右侧胸部 仍有疼痛感,气不短,时有口干喜热饮, 服中药时纳差,停药后纳可,大便不成形, 日2次,舌淡苔薄。
第十八页,共63页。
处方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 应用(yìngyòng)心得
2021/11/8
第一页,共63页。
李可老中医已离我们 而去,但他的学术思想 今天仍被弟子们传承并 广泛应用到临床,拯黎 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 安。在其学术思想指导 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 践,我们取得了满意 (mǎnyì)的疗效,现就临 床应用心得总结如下:
第十五页,共63页。
3剂 加水5000ml,文 火煮至600ml,分早晚 二次,每次100ml,红 参加(cānjiā)水150ml ,另炖1小时兑入服, 服三天停四天。
每七日一剂 第十六页,共63页。
服上药后因患者病情平稳,在5月6日十 一诊,5月28日十二诊,6月25日十三诊时 ,处方仍以前方为主略施加减,共服8剂, 期间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以平卧时咳多, 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现咳嗽,咯 痰少,口干缓解;不欲饮食,但停药后纳可 ;偶有自汗,气不短,手足心热消失,大便 不成形,患者整体状态(zhuàngtài)良好。
第二十二页,共63页。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菁华】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菁华】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一、气一元论:回归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四本经典指导下的理法方药诊治疾病,临证实践不分病种,不分年龄,按照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篇到厥阴篇(后人称之为六经)进行辨证论治。
六气为一气的变现。
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先天、后天互为其根。
二、元气:元气乃宇宙、天地、生命之本原,对应《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道”、“真气”、“虚无” 及《易理阐真》中的“先天真一之气”。
元气包括人与生俱有的精气神三宝。
郑钦安认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立命之根。
李可老中医概括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
生命之奥秘全在于此,因此,一首四逆汤可通治百病。
此论先天肾气。
”三、中气:中气乃元气所生。
中气如轴,四维如轮。
在不同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土气、中轴、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
李可老中医认为:“彭子益先生以易论医,创河图五行运行以土为中心论,中气为轴,十二经(五脏、六腑)经气为轮。
轴运轮转,轴停轮止,生命终结。
此论后天胃气。
”四、先后天两本——“火生土,土伏火”:李可老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
‘火生土’是说先天一点真阳乃原动力,此火一动,四维升降各循其道,生命欣欣向荣。
此火一熄,阳根被拔,生命终结。
‘土伏火’ 是说后天胃气(中气)乃先天肾气之根,生命之延续全赖中气之滋养、灌溉,土能生万物,无土不成世界。
同理,人身之中土即脾胃——中气,中气左升右降,斡旋运转不停,五脏得养,生生不息,此即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法。
”五、三阴三阳:一部《伤寒论》,一个河图尽之矣!八法不可废,扶阳是真理!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
阳气:《易经·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调燮三焦治水气——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一
调燮三焦治水气——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一调燮三焦治水气——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一摘要针对水气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治水气病常用方: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小青龙汤、人参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千金苇茎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防已黄芪汤、海藻甘草汤、吴茱萸汤、真武汤、四逆汤、附桂理中汤、大黄附子汤、温氏奔豚汤、补中益气汤;治水气病经验方:小青龙虛化汤、瓜丹桂枝苇茎汤、麻辛四逆汤、麻辛附桂理中汤、麻辛真武汤、三饮四石汤、黄芪五苓三妙散、真武麻灵蛰虫丸、大附夏苓醒脾汤、破格救心汤、破格真五黄芪汤、奔豚干姜紫石汤;治水气病思路:水肿皆当先解表,伏邪入里当外透,中气不足二便变,命火阳根蒸气化,下病治上补中上;勿因局部专治水,起死回生汗法妙,五味主药大法握,三焦合一调整体。
关键词水气病常用方经验方治疗思路李可医案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与中医水气病有关的疾病,如脑水肿、内耳积水、胸腔积液、腹水、膝关节积液、全身水肿等。
对于这些西医病,如何从中医水气病的角度去整体把握,这是个实际问题。
李可对此有着丰富经验,现根据其医案,整理出以下内容。
1 验案李可治水气病理论,多散见于医案。
必须先看其医案,然后再进行理论探讨。
1.1 头面水肿脑出血、水肿一农妇,37岁。
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由于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肓。
诊见寒战、咳逆无汗,查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
眼科名家陈达夫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
此妇禀赋素壮,证见寒战无汗,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予麻黄汤一剂令服。
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3000m1,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
又以通窍活血汤冲服水蛭末12克,调理一段,终于复明,左、右眼视力分别为1.2、 0.8(286页)。
李可临证要旨:李可学术经验研读21讲 1
五伏邪是学习 难点
一痛证验案
二痛证方药
三痛证自制方
四李可治痛证 思路
一认清人、病、 证三者之间关 系
二辨西医病步 骤
二攻毒承气汤
一热病验案
三李可治热病特色
01
一水浅不养 龙,龙火离 位上奔
02
二水寒不藏 龙,无根之 火上扰
04
四八脉失养, 冲脉上攻
06
六火不归原 分型论治
03
三阴盛格阳, 浮阳上越
05
五火不归原 证的特点
七引火归原有 狭广二义
八火不归原的 类证鉴别
01
一误用清热 退蒸,险铸 大错顿悟
02
二遵“劳者 温之”之旨, 补土生金探 新径
03
三欲行补土 生金,先得 补火生土
04
四肺痨浮阳 外越,参附 龙牡救逆
06
六肺痨咯血, 降逆化瘀止 血
05
五肺痨夹寒 饮者,反其 道而行之
八肺痨不治,求于 脾肾
李可临证要旨:李可学术经验 研读21讲.1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学术
辨证论治
病
医学
特点
中医
伏邪
经验
李可
秦伯 李可
辨证
李可临证
思路
六经
附子
火
危症
经方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李可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作者将李可的临床经验上升为辨证理论。按李可学术思想体系,由浅入深,分 为经方、伏邪、病证关系、外感热病、内伤热证、火不归原、时辰辨证、大气下陷、培元固本、附子用法、小青 龙汤、验方百首等进行系统、深入地阐述。本书的目的在于编写一部“中医临床手册”,故就辨证、处方等专题 做了详尽说明。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参考,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作者简介:孙其新,1947年生。1982 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辨证论治的整理和经方的临床应用。私 淑医坛精英秦伯未、李可,在《辽宁中医杂志》《中医药通报》上发表“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李可学术思想 探讨”等系列文章,出版《谦斋辨证论治学》《谦斋医学文稿》《秦伯未医案》《李可临证要旨1》《李可医案处 方集》。《李可医论专辑》《古中医学、圆运动》等专著。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4——6)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4——6)•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4——6)血证关键在脾胃——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四简介:针对见血止血和苦寒止血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之血证分型:胃气上逆,血热妄行;脾气不升,血失统摄;肝不藏血,血热妄行;火不归原,上热熏蒸;肾不封藏,气随血脱;阴损及阳,阳微欲绝。
李氏之血证论特点:血证关键在脾胃;重要一环肝传脾;气随血脱肾不固;阴损及阳阳欲绝;善后固本拔病根;选方用药偏于温;四炭三七平淡神。
关键字:血证;分型论治;特点;李可;医案出血证是血液不循常道溢出于外,中医术语称作“血液妄行”。
治疗血证,首先应分别出血部位。
因为鼻出血和大小便出血的内脏和病因不同。
一般以血得热而妄行,清血比较多用。
又因急则治标,故多用收涩法。
但失血原因并不简单,不是凉血涩血所能包括的,因而有用温补法,如黄土汤治便后下血。
有用益气法,如当归补血汤治崩漏不止。
虚火上浮的吐血,还可用引火归原法,方如肉桂七味丸。
李可在前人血证理论基础上,对血证的病因病机、治疗规律,进行系统整理和发挥。
笔者根据李氏之血证医案近30例,整理出以下内容:1 见血休止血前人有“见血休止血”之说,意思是出血只是表面现象,酿成血证有寒热、虚实、上下之分,不探求其本源,仅用止血法是不起作用的。
李可认为,见血止血为血证大忌,也是医者易犯的通病。
治血如治水,一味堵涩,愈补愈瘀,必致冲决堤坝。
见效于一时,遗害于无穷(125页)。
下面看一则见血休止血案:脑出血合并眼底出血一农妇,37岁。
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由于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
诊见寒战、咳逆无汗,查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
眼科名家陈达夫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
李可见此妇禀赋素壮,证见寒战无汗,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径与麻黄汤一剂令服。
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3000毫升,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
李可治水气痰饮病经验
李可治水气痰饮病经验作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孙其新主任医师我写《调燮三焦治水气》和《痰生百病虚为本》这两篇文章的初衷源于《金匮要略》中涉及痰饮水湿的方剂特别多,我初步统计,痰饮的方有18首,水气的方有11首,加上咳嗽上逆、呕吐的方共51首。
把握治疗痰饮水湿的思路是学习《金匮》的难点,也是中医内科的难点,解构和统筹这些方剂,就是我写这两篇文章的思路。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大家看了我《李可临证要旨》这本书,对我评论最热烈的点就是我在其中提出的100首方剂,大家觉得非常好,还有《附子丸散简效廉》这篇文章大家也觉得非常好。
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两片文章只是李可思想的硬件,而李可思想的软件是其辨证思想,大家在记硬件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软件,软件往往需要你很长时间的感悟。
学习李可的学术思想要过的第一个门槛就是方剂,如果方剂不过关,那么第二代门槛辨证施治就很难把握。
李可的方剂中含15味药以上的占了60%,记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大家要先过方剂这一关。
调燮三焦治水气李可治水气病的思路可以用5句话来概括:水肿皆当先解表,伏邪入里当外透,中气不足二便变,命火阳根蒸气化,下病治上补中上,三焦为一调整体。
《李可临证要旨》中关于治水气方面的病特别多,比如胸腔积液、腹水、心衰、水肿等,我们如何从中医水气病去把握,这点非常重要,而且李可水气病验案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应该从中去感悟他的思路。
关于水气病方药是从李可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头面方药,脑出血、水肿,证见寒战无汗,纯属表实,以麻黄汤;若寒邪直入少阴,脉沉细者,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开肺透邪,得汗后水肿迅速消退。
急性肾炎,风寒表实者,迳投麻黄汤,体虚者用麻桂各半汤小发其汗,兼里热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石膏。
三五日即愈,很少有超过1周者;慢性肾炎,以麻辛四逆汤加红参、生姜、葱白扶阳开表透邪,连服3个月。
美尼氏综合症之内耳积水,脾虚痰饮上泛者,用三饮四石汤;肾虚阴邪上逆者,用奔豚四石汤;胸水方药,胸为心肺之所居,属于上焦。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汇总1篇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汇总1篇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 1六经阳气亏者,皆可加附子,皆可加四逆汤以助之,六经本是一经,六气乃是一气,皆人体坎中阳气也。
一、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心悸证,不愈者或较重者,可加炮附子,或四逆,或理中汤。
桂枝甘草汤助心阳,四逆、附子、理中类可助之。
可与桂枝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互参。
二、甘草干姜汤可治虚寒肺萎,可治多涎,可治少阴咽痛,甚者可加附子以助之,合而成四逆也。
三、麻黄甘草汤可治水,开腠发汗,若阳虚者,可加附子,或麻附辛汤,或麻附草汤。
四、附子甘草汤可治阳虚畏寒,甚者加干姜,以成四逆汤也。
五、吴茱萸汤治厥阴脏寒犯胃证,若剧者,可加附子或加四逆或理中类以治之。
六、当归四逆汤以治厥阴经证,不愈者加吴茱萸、附子、生姜以助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
六经阳衰皆可加附子、理中、四逆,以上可证之。
七、五苓散证若不愈者,可加四逆或加附子以助之,效佳。
体会14:论栀子豉汤系列方1.栀子豉汤栀子―――清热(郁热)豆豉―――宣表合用清宣胸膈郁热,除心烦―――从太阳而出也2.栀子枳实汤――伤寒差后劳复食复者胸膈郁热――栀子痞满食滞――枳实3.栀子干姜汤兼脾气虚寒――便溏者――加干姜4.栀子厚朴汤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枳实――消痞(滞塞)厚朴――除满(胀)体会15:三阳病机,重在经气转输失常――失开、失枢、失阖1. 天之大宝唯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唯此一息真阳!2. 人之一身,凡阳气不到即是病。
3.救治阳气,治病之总则。
4.三阳病机――重在开阖枢失用!⑴太阳――失开!故治疗太阳经病重在开腠疏表⑵少阳――失枢!故治疗重在枢,三焦之气液,通畅上下内外,服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解也”。
⑶阳明――失阖!――失于通降!三阳统于阳明,六府以通为顺!六府皆借阳明为出路!白虎、承气皆为阖剂,潜镇阳气,通降六府也。
体会16:三阴病机第一个问题:重在本气失化――湿盛!热少!风大!⑴ 少阴病机―――阳衰――热少――四逆辈⑵ 太阴病机―――阴寒――湿盛――理中类⑶ 厥阴病机―――风大或风小――气散或气闭(疏泄太过或不及)经证―――当归四逆汤;脏证―――乌梅丸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燮三為治水气——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一孙其新丨摘要针对水气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治水气病常用方: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小青龙汤、人参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千金苇茎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防已黄芪汤、海藻甘草汤、吴茱萸汤、真武汤、四逆汤、附桂理中汤、大黄附子汤、温氏奔豚汤、补中益气汤;治水气病经验方:小青龙虛化汤、瓜丹桂枝苇茎汤、麻辛四逆汤、麻辛附桂理中汤、麻辛真武汤、三饮四石汤、黄芪五苓三妙散、真武麻灵蛰虫丸、大附夏苓醒脾汤、破格救心汤、破格真五黄芪汤、奔豚干姜紫石汤;治水气病思路:水肿皆当先解表,伏邪入里当外透,中气不足二便变,命火阳根蒸气化,下病治上补中上;勿因局部专治水,起死回生汗法妙,五味主药大法握,三焦合一调整体。
关键词水气病常用方经验方治疗思路李可医案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与中医水气病有关的疾病,如脑水肿、内耳积水、胸腔积液、腹水、膝关节积液、全身水肿等。
对于这些西医病,如何从中医水气病的角度去整体把握,这是个实际问题。
李可对此有着丰富经验,现根据其医案,整理出以下内容。
1 验案李可治水气病理论,多散见于医案。
必须先看其医案,然后再进行理论探讨。
1.1头面水肿脑出血、水肿一农妇,37岁。
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由于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肓。
诊见寒战、咳逆无汗,查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
眼科名家陈达夫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
此妇禀赋素壮,证见寒战无汗,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予麻黄汤一剂令服。
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3000m1,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
又以通窍活血汤冲服水蛭末12克,调理一段,终于复明,左、右眼视力分别为1.2、 0.8(286页)。
按从本案的病机来看,由于寒袭太阳之表,玄府闭塞,寒邪郁勃于内,气机逆乱上冲。
邪无出路,遂致攻脑、攻目,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随着汗出,表闭一开,邪从外散,肺气得宣,水道得通,小便得利,郁结于大脑及眼底瘀血、水肿亦随之而去,脑压迅速复常。
急性肾炎面肿王某,女,34岁。
患急性肾小球性肾炎,住院3个月,服中药70余剂,前后经7个月,中西药物罔效。
脑血流图示初期脑动脉硬化。
其症面肿,如葫芦状,乃过用激素1 / 11所致。
面颊着枕之一侧,晨起肿甚,目不能睁,按之成凹坑,尿少,头眩,面赤如醉,肢麻,似有抽搐感。
脚膝无力,不肿,畏恶风寒,口苦烦渴。
舌红苔黄,血压正常,脉浮滑而数。
病虽缠绵7个月之久,风水表症仍在,郁久化热,肝阳化风上扰。
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镇肝熄风汤加止痉散:麻黄、杏仁各10g,连翘、赤小豆各30g,甘草10g,赭石、怀牛膝各30g,白芍、龙牡、龟板、元参、天冬各15g,青蒿10g,“全虫3g,蜈蚣2条”(研末冲服)。
上药服3剂,得汗,面肿消去七八,面赤退,肢麻亦减。
唯觉服后有几分钟之心悸烦躁感,且连续三晚失眠。
仍予原方加蝉衣15g,2剂。
服后肿退净,心悸烦躁未出现。
表症既解,疏镇肝熄风汤、止痉散加桃仁、红花各10g,又服6剂,蛋白尿消失而愈。
按余经治急性肾炎数百例,风寒表实者,迳投麻黄汤;体虚者用麻桂各半汤小发其汗,兼见里热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石膏,三五日即愈。
很少有超过1周者。
内耳积水曹某,男,62岁。
1987年10月17日急诊,患者于昨晚1时许,睡梦中突然剧烈心跳惊醒。
随觉脐下有气上攻,呕吐痰涎不止,头痛,眩晕,不能自持,觉整座房屋如走马灯相似,旋转不停,心中恐惧,闭目宁神亦无济于事。
约10余分钟后稍好,移时又发作如前。
天亮后请西医检查,心脏、血压正常,诊为美尼尔氏综合症。
诊脉沉滑,舌胖苔腻。
遂拟:泽泻90g,白术36g,党参、吴茱萸各30g,炙草15g,生半夏、茯苓、紫石英、龙牡、磁石各30g,生姜30g,姜汁(兑入)20ml,大枣20枚。
浓饮,呕止后每次200m1,3小时1次,日夜连服2剂。
再诊:已能下床活动,腻苔退净,唯觉腰困脚折,予原方去吴茱萸加肾四味,滋养肝肾,又服3剂而愈(272页)。
按《金匮》关于痰饮病人的病因、病机、症状的描述,与现代内耳眩晕症十分契合。
案中三方,实为本病之特效疗法。
泽泻汤之泽泻利水排饮,使水饮从小便而去,白术补中燥湿,以杜生痰之源,使痰饮不再复聚: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止呕,利水化饮;吴茱萸汤暖肝和胃,降逆补虚,温化寒饮,更擅解一切痉挛,迷路之痉挛解,积水去,耳窍复清虚之常,其症自愈。
1.2 胸腔积液经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张某,男,24岁。
1979年初诊:晋中二院x片报告:“重症双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
”患者痰湿体型,肥胖而面色灰滞。
自幼患气管炎,畏寒有汗,喉间有痰呜音,咳喘剧而胸闷痛,舌白腻不渴,脉弦迟58次/分。
先予加味小青龙汤宣化上焦:附子15g,麻黄10g,杏仁12g,厚朴、桂枝各10g,赤芍15g,炙草10g,壳白果打21枚,炙紫苑、冬花各12g,生半夏20g,干姜、五味子、细辛、红参(打小块吞)各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
上药服2剂,外证悉除,咳喘愈,痰鸣消失。
继予:瓜萎30g,薤白、桂枝各15g,白洒100爪1,桃杏仁各12g,生半夏20g,丹参30g,檀降香、木香各10g,砂仁5g,生苡仁45g,冬瓜仁(打)60g,泽泻15g,肉桂10g,茯苓30g,炙草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
服5剂后,胸透,积液吸收而愈(48页)。
按此属外寒内饮,阴邪窃居阳位,先予加味小青龙汤宣化上焦,后拟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千金苇茎汤、丹参饮合方,活血行气振胸阳而化饮。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胡某,女,22岁。
初诊:山西医二院诊为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已用抗痨、激素、利尿等法治疗3月,仍觉心前区滞闷刺痛,有时痛牵背部,觉似有一磨盘压于胸上,咳喘连声不断,面色灰滞,唇指青紫,心悸,下肢凹陷性水肿,脉弦迟搏指52分,舌暗,苔白腻。
现仍觉时时恶寒,肩背沉困,周身肌肉、关节烦疼。
遂拟:红参(另炖)、灵脂各10g,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枳壳、桔梗各6g,茯苓12g,桃、杏仁各10g,薄荷3g,炙草5g,生姜3片,大枣4枚。
二诊:药后全身润汗,甚觉舒适,且自得汗后,小便增多,已不咳喘,不仅外证悉除,胸际已觉开阔,脉弦迟60次/分,已无搏指之象。
再拟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千金華茎汤、丹参饮合方参灵散,益气活血和营,振胸阳,化瘀消痰为治。
三诊:药进3剂,小便大增,日夜在2000ml以上,胸际滞闷、剌痛大减,下肢肿退,紫绀已很轻微,食纳大增,脉弦缓71次7分。
方已中的,守服10剂,诸症悉除(49页)。
按症由风寒外袭,失于疏解,水饮内停,渐渐深人于脏,来路既清,先拟人参败毒散扶正托邪,使深伏之邪有外达之机。
1.3 腹腔积水结核性腹膜炎、腹水梁某,男,77岁。
急诊住院,主症为全身浮肿、怕冷、低烧、无汗,上腹部绞痛呕吐。
B超见右肋下15x13cm之囊性肿物,白细胞19.5x109/L,血沉72mm/小时,最后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急性胆囊炎。
经急性期对症疗法,1周后出现腹水,抽水2次,旋抽旋肿。
病危出院邀诊。
刻诊大腹膨隆,脐凸胸平,喉间痰鸣,咳喘胀急,不能平卧。
下肢烂肿如泥,脚膝冰冷。
面色灰暗,两目无神,心悸,神疲嗜睡,不食、不渴,尿少、全身不时颤动。
患病35日,始终憎寒无汗。
舌红如柿,无苔而干,舌中裂纹纵横,脉促细,132次/分。
拟助阳解表泻浊为治:麻黄15g,附子30g,细辛、红参(另炖)各15g,油桂(后下)10g,茯苓、白芍各45g,白术30g,生姜45g,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600m1。
3次分服,3小时1次,得汗则止,不必尽剂。
二诊:四肢回温,腹胀略松,知饥思食,已可起坐。
仍憎寒无汗,欲厚衣被。
目珠、胸腹发黄,黄色灰暗,尿黄量微,脉沉细,92次/分,已无促象,舌色依旧。
表气闭阻日久,寒湿不化,发为黄疸。
药随症变,原方合茵陈五苓散,温阳泻浊,扶正气以开表闭,2剂。
煎服法同上,得汗去麻黄。
三诊:得畅汗,上闭一开,下窍立通,尿量大增,从昨夜23时至今晨8时,尿量约300ml以上,腹水消去大半,黄疸退淡。
以下治肿物从略(58页)。
按患者年近八旬,肾气已衰,初病憎寒发热无汗,正虚无力鼓邪外透,兼见呕吐腹水。
乃少阴(肾)虚寒为本,兼见太阳表寒实,渐传太阴(肺、脾)里虚寒证,肺、脾、肾二脏俱病。
拟麻附细汤温肾助阳解表为先,开太阳之表,宣肺闭而通水道,合真武汤温阳泻浊,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加人参助元气,加油桂以蒸动下焦气化。
肝硬化腹水陈某,女,60岁。
患肝硬化7年,重度腹水,肚大如瓮,青筋外露,畏寒不渴,下肢烂肿,胸背四肢布满蜘蛛痣,面黧黑,肌肤甲错,便燥如羊粪球,三五日一行。
左天枢压痛甚著,脉沉弦,舌淡胖有齿痕,舌尖、舌左边瘀斑成片。
予真武汤加红参、灵脂、麻黄各10克,大黄蛰虫丸2丸(包煎),温通之。
一服得汗,小便日夜2000…以上,下瘀泥样黑便,日二行,稍见气怯。
原方去麻黄,又服10剂。
腹水消尽。
予肝硬培元固本散,服完痊愈(401页)。
按证属寒湿困脾,水蓄于中,久损于肾,蒸化无权,拟真武麻灵蛰虫丸温阳泻浊开表、醒脾消癥。
肠癌肝转移腹水许某,男,56岁。
2003年8月,发现肠癌,术中发现已转移至肝,遂进一步手术切除,并作介入、化疗,配服抗癌清热解毒散结中药。
今年减重54,不思食,午后发热,淅淅畏寒。
8月7〜23日二次彩超对比,肝内巨块型转移癌,续有增大,且见多发胆结石,脾肿大、腹水形成,右肾囊肿。
刻诊,面部嫩红鲜艳如涂油彩,两尺脉大,唇紫暗,舌淡胖。
腹胀,食人胀加,一度发生子时后胸憋气促达4小时。
夜寐难,气怯,语言低微。
久病耗伤,太阴、少阴两本动摇,肾不纳气,元阳浮越堪虑。
处方:①漂海藻250g,金钱草120g,加水3500ml,文火煮取3000ml,代水煎下药:制附子100g,干姜90g;白术90g,红参(捣碎)90g,炙草120g,砂仁30g,龟板(捣碎)10g,油桂(冲)6g,麻黄5g,细辛(后一刻)45g,清全蝎12只,大蜈蚣12条,车前子(包)10g,茯苓45g,白芥子(炒研)10g。
文火煮取300m1,3次分服,每次对人童便10ml。
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以唇、舌微麻为度。
②20头三七200g,血琥珀、高丽参、鸡内金、二杠、冬虫草、藏红花各100g,沉香50g。
制粉3克,日2次,热黄酒调服。
以下从略。
按为今之计,所患何病已无关紧要,法宜救太阳以保少阴,少佐消积,七补三攻,扶正为主。
拟麻辛附桂理中汤合潜阳丹止痉散加味。
3 / 11宫颈癌腹水郭某,女,50岁。
1980年12月13日初诊,病程1年半,曾在省肿瘤医院住院8个月,放疗配服中药,渐延全身浮肿,腹水――而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