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12 中医之秘在于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77一中医之秘在于量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二

摘要:针对中药之秘在于量,进一步探讨了李可用药规律。李可关于红参用量:补元用平剂,急救暴脱用大剂;红参剂型:捣末同煎,另炖,粉吞,块吞。肉桂用量:温肾阳、助气化、反佐用平剂;引火归原、降奔豚、止泄泻、护胃阳用小剂;肉桂剂型:平剂煎服,小剂粉冲、米丸吞服。山萸肉用量:小剂10克,平剂30克,中剂60~90克,大剂100~120克。吴茱萸用量:10克以下无效,15克显效,30克攻无不克,50克治大症。生半夏用量:小剂10克,平剂30克,中剂45克,大剂60克。

关键词:中药红参肉桂山萸肉吴茱萸半夏李可医案

人参为中药四帅之一。李可创制的破格救心汤,高丽参用至30克。他在全书246则医案中,用红参多达121案,创下了人参之“最”。现根据其医案,整理出以下内容:

1红参

李可关于红参用量:补元用平剂10克,急救暴脱用大剂30克(372页);红参剂型:捣末同煎,另炖,粉吞,块吞。

1.1红参捣末同煎

红参捣末同煎用大剂,常用于血证暴脱,可立挽危亡。如暴崩欲脱案(123页)、暴崩脱症案(124页)、久痢成痨案(305页)。

1.2红参另炖

红参“另炖”法,即隔水炖也,缘于单煎红参易糊锅,不可不知。主要用于以下情况:①红参平剂:用于补元,红参为10克,偶见15克。这是红参最常见的用法,如顽麻怪症案(42页)、尿毒症案(164页)。②红参救脱:救脱用大剂,如胃溃疡大出血案(15页)、妊娠恶阻案(107页)。③破格救心:高丽参30克,如破格救心汤治肺心病心衰(7页)。④奔豚厥脱:红参30克,如奔豚汤治伏寒奇症案(379页)。

1.3红参粉吞

主要用于特定的配伍,组成散剂。①参蛤散:肾不纳气之喘,红参10克(重则高丽参20克),蛤蚧尾1对,研粉吞服,立解其危(14、29页)。②参麝散:小儿慢惊风,以高丽参粉5克,麝香0.3克,以救呼吸衰竭(74页)。③参灵散:李氏治数百例胃肠溃疡,红参、灵脂各10克等分,为散吞服,可当日

止痛,半月痊愈(178页)。

1.4红参块吞

所谓红参“块吞”,即打小块吞服,其“小块”,亦称“粗末”,类似于粗玉米面。主要用于:①大气下陷:李可认为,用补中升陷法治大气下陷证,红参不入煎剂者,缘于汤药速效,虚馁之人下咽反觉胀闷,打小块吞服,入胃缓缓奏功,使下陷之气徐徐升达。如胃下垂案(254页)、剖腹产后二便闭结案(112页)。②肾不纳气:肺肾两虚之喘,红参小剂10克打碎,细嚼慢咽,立刻生效。详见急性结核性胸膜炎案(47、393页)。

1.5关于红参“另炖”的思考

红参“另炖”法,是李可临床使用频率最多的煎法。由于隔水炖之法,有人不知,亦比较麻烦;若单煎红参,又易糊锅。为此,笔者采用红参减半粉吞,代替红参“另炖法”。

2肉桂

李可关于肉桂用量:温肾阳、助气化、反佐用平剂;引火归原、降奔豚、止泄泻、护胃阳用小剂;肉桂剂型:平剂煎服,小剂粉冲、米丸吞服。

2.1肉桂煎服

肉桂入煎剂,一般为平剂10克,对于小儿、老人、羸弱之人,肉桂酌减,如小儿遗尿案之肉桂3克入煎(86页)。主要用于以下情况:①温肾阳:如阳虚型红斑狼疮案,用附子、肉桂直温肾阳(202页);习惯性流产案,用附子、肉桂温养命火(117页)。②助气化:李可之经验,治三焦气化乖常诸疾,必以肉桂辛热善动之品,直入命门而补其火,火旺则阴凝解而气化得以蒸腾。如一老年肥大性前列腺炎急性感染致癃闭者,虽诊为湿热充斥、三焦闭塞,仍以对症汤剂加肉桂蒸动气化,2剂而解(157页)。又如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胆囊炎案,以真武汤加肉桂蒸动气化(39页)。③反佐:李氏在论述攻癌夺命汤时指出,本方大队苦寒之品,脾胃怯弱者,以肉桂温热灵动之品反佐,以保护脾胃为第一要义(146页)。如红斑狼疮案,用肉桂10克反佐玄参100克,以防寒凉损伤脾胃(204页)。笔者注意到:李氏凡用肉桂反佐,均列在反佐药之后。这一特殊笔法,值得借鉴,如痢疾脱症案(146页)。

2.2肉桂粉冲

肉桂冲服,一般为小剂1.5~6克。主要用于以下情况:①降奔豚:肉桂、沉香、紫石英为药对,凡奔豚证,急投肉桂粉、沉香粉3克冲,煅紫石英30克,直入肝肾,破沉寒痼冷,安镇冲脉,下咽立效(16页)。如伏寒奇症案之肉桂1.5克(380页),肠梗阻合并疝嵌顿案之肉桂6克(133页)。李可用奔豚汤,

偶尔肉桂10克入煎。因症属厥脱,救阳为急,归于“温肾阳”一类,如噎嗝重症案(389页)。②止泄泻:肉桂、赤石脂为药对,自制方三畏汤之肉桂1.5~6克粉吞,赤石脂15~30克入煎,取肉桂补命火,赤石脂甘温酸涩收敛,对脾肾虚寒导致之五更泻、久痢、久带,有特效(179页)。如糖尿病案之五更泻,3剂而愈(57页)。③护胃阳:李氏在肺痨兼寒饮案中指出,患者呕吐厌食,唯胃已伤,以阳和汤之肉桂粉冲,以复胃阳(308页)。看来肉桂反佐与护胃阳有些相似之处,但仔细推敲,还是有区别的。反佐的目的在于护胃,而针对的是苦寒药;护胃阳的目的在于扶胃,但针对的是胃虚证状,如胃凉、呕吐、便溏。

2.3肉桂米丸吞服

李可之经验,凡火不归原证,肉桂1.5~6克米丸吞服。米丸做法:油桂刮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烂为丸,如赤小豆大,药前囫囵吞下。取其米丸溶解较水丸、蜜丸缓慢,不在胃里分解,而在下焦徐徐吸收,引火归肾(54、127、242页)。如鼻衄奇症案(279页)、复发性口腔溃疡案(286页)。但有时,李氏名为“引火归原”法,却用肉桂粉吞,如虚寒型糖尿病案,这是为什么?因此案兼有胃阳虚(如胃脘冷痛、厌食呕逆),为了兼顾胃阳,以“保护脾胃为第一要义”,故改米丸为粉吞。从引火汤证诸案中,可以看出,凡火不归原证兼有胃阳虚、奔豚证、五更泻、反佐证,皆遵“保护脾胃为第一要义”,改米丸为粉吞,如肺心病奇症案兼奔豚证(374页)、齿衄案兼泄泻(292页)、鼻衄奇症案兼反佐黄连,均改米丸为粉吞(281页)。

2.4肉桂与油桂

笔者注意到,李氏多数称肉桂为“油桂”。考肉桂分3种:①官桂:又称筒桂、菌桂,为5~6年之幼树干皮、呈筒状;②企边桂:又称油桂、紫油桂,因其表面用指甲刻划时则现棕色油纹而得名,为10年的树皮,呈凹凸形半卷状;

③板桂:又名桂楠,是老年厚树皮,呈板状。这三种肉桂,以油桂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香气者为佳。所以李氏恒用越南之紫油桂,而不用普通肉桂。其用药精纯,可见一斑。

3山萸肉

李可关于山萸肉用量:小剂10克,平剂30克,中剂60克,大剂90~120克。

3.1八味丸类方,山萸肉为小剂、平剂

李氏用八味丸类方,遵原方熟地与山萸肉之比例,故山萸肉用量偏轻,小剂者2例,平剂者2例,如膝关节积液案之济生肾气丸加味(251页)、夜盲案之杞菊地黄丸加味(268页)、急性肾盂肾炎案之知柏地黄汤加味(158页)、真寒假热案之八味地黄汤加味(28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