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学术思想探讨18
论引火归原 -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转)
龙火上燔有两大特点:①交节病作,遇阳则动:李可指出,龙雷之火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240页)。如“鼻衄奇案”,病发冬至时节,清晨4时突然鼻衄出血(279页)。②来势暴急,顷刻突变:李可说,龙火上燔往往来势暴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突变(241页)。如“白塞氏综合症案”,其口腔,外阴溃疡,每逢冬至当日立刻发病,一两分钟即令人不能忍耐(291页)。
阴盛格阳赵某,女,29岁。因无故头面阵阵发热,服升阳散火汤一剂,变为心悸,气喘,自汗,头面轰热不止,面色嫩红,烦躁欲寐,足膝冰冷,多尿失禁,脉微细而急,120次/分。本属阴盛格阳,误作上焦郁火而投升散之剂,致有此变。幸在壮年,未致亡阳暴脱。予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破阴通阳为治:附子,干姜各30克,葱白 3节,童便,猪胆汁各1杯对入,2剂。次日来告,上药服1剂,心悸喘汗均止,足膝已热,月余之轰热证亦罢。本病病机,为下焦阴寒独盛,格拒真阳不能回归宅窟而浮越于上,故见种种上热假象。以白通汤破阴通阳,因有假热在上,以人尿猪胆汁之苦咸寒为反佐,热因寒用,宣通上下,消除格拒,引浮越之阳归于下焦而病愈(187页)。
按:此戴阳为下元虚极,真阳不能下守,浮游于上,阴盛格阳之危候。又因过用秦艽鳖甲之类,开破肝气,致肝虚不敛。故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合来复汤(山萸肉90克,红参 15克,龙牡,白芍各30克,炙草15克),加油桂固摄下焦,温纳浮阳,重用山萸肉敛肝固脱(23页)。
4八脉失养冲脉上攻
李可认为,奇经八脉病有两大特点,一是久治不愈的“频发痼疾”;二是“定时发作”类病证。经方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症(冲脉病变)的特效疗法(194页)。因奇经八脉病有定时发作和冲脉上攻等特点,与龙火上奔有相近之处,故在此举例证之:
中医泰斗李可--中医治病心得
中医泰斗李可--中医治病心得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01—李可老中医治病心得李可老中医是如何用中医给病人看病的?李可老中医的中医看病理论和心得体会。
中医与西医看病有哪些差异?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 '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人参,完全不能。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处方
•炙吴茱萸10克 炙五味子10克 生附子3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90克 生黄芪120克 生白术45克 炙麻黄5克 •细辛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磁石30克 •炙乌梅30克 茯苓45克 生白芍45克 五灵脂45克 •炮姜30克 白芥子30克 炒山药60克 生半夏60克 •红参45克 黑豆30克 鲜姜30克 大枣45克 •赭石15克 生山萸肉60克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 体会
• 3.在临床五•生Su饮b t的itle应用比较广泛,除了 治疗各种肿瘤外,还用于慢性格林巴利氏 综合症、慢性淋巴型白血病、男性不育症、 多发性硬化病的治疗,只要辩证准确,随 证加减,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 全可靠。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服药期间常会 出现纳差、食欲减退,但停药后自行恢复, 疑为蜂蜜所致。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痰毒瘀邪并重、标本同治)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45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克 防 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 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 •赤芍15克 炙麻黄20克 细辛45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30克 川贝母20克 款冬花20克 •五味子30克 元胡20克 五灵脂45克 没药10克 •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丹参30克 生白术75克 •茯苓30克
节增多。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 •痰毒瘀邪并重)
•生黄芪500克 生附子60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 120克 鲜姜45克 大枣45克 红参 45 克 炮姜30 克 生山萸肉120克 麻黄30克 •细辛30 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前胡15 克 •荆芥20克 川贝母10克 款冬花10克 炙五味子30克 瓜蒌30克 炙枇杷叶15克 炙桑叶10克 沙参30克
扶阳论坛:(中医学以致用)思路与方法(李可)
扶阳论坛:(中医学以致用)思路与方法(李可)扶阳派理论思路与方法(李可)思路与方法李可)李可月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2008年3月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年月东莞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
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
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
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
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只见局部,“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不见整体。
” 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只见局部,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年月)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这是一个重大信号,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境。
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
老中医李可先生中医学术思想研讨文集
老中医李可先生中医学术思想研讨文集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
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
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境。
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
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
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
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
这是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易经》是母典,是论道之书,是后世人诸子百家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
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病论》。
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
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先贤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整结合的医中经典,较之现代西医早了一千六百年。
由于张仲景的不朽功绩,后世尊他为医圣。
我遵循这条古中医学的路子,实践探索52年。
深深体会: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可以囊括百病,从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传染病,内伤杂病,以及现代罕见疾病谱中的奇难大症,都可以从中吸取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
因此,她又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濒临灭绝境地。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吕英李可学术思想一、气一元论:回归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四本经典指导下的理法方药治疗疾病,临证实践不分病种,不分年龄,完全按照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篇到厥阴篇(后人称之为六经)进行辩证论治。
六气为一气的变现。
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的体现,先天、后天互为其根。
二、元气:元气乃宇宙、天地、生命之本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道”、“真气”、“虚无”,《易理阐真》命为“先天真一之气”,郑钦安认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立命之根”。
元气包括人与生俱有的精气神三宝。
李可老中医概括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
生命之奥秘全在于此,因此,一首四逆汤可通治百病。
此论先天肾气。
”三、中气:中气乃元气所生。
中气如轴,四维如轮。
在不同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土气、中轴、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
李可老中医认为:“彭子益先生以易论医,创河图五行运行以土为中心论,中气为轴,十二经(五脏、六腑)经气为轮。
轴运轮转,轴停轮止,生命终结。
此论后天胃气。
”及“中气兼具升、降功能。
”四、先后天两本——“土伏火”:李可老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
‘火生土’是说先天一点真阳乃原动力,此火一动,四维升降各循其道,生命欣欣向荣。
此火一熄,阳根被拔,生命终结。
‘土伏火’是说后天胃气(中气)乃先天肾气之根,生命之延续全赖中气之滋养、灌溉,土能生万物,无土不成世界。
同理,人身之中土即脾胃——中气,中气左升右降,斡旋运转不停,五脏得养,生生不息,此即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法。
”五、三阴三阳:一部《伤寒论》,一个河图尽之矣!扶阳是真理,八法不可废!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
阳气:《易经》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李可
李可学术思想和临证体悟李可(1930~),男,汉族,山西灵石县人。
16岁从军,毕业与西北艺专文学部,23岁蒙冤,逆境中学习中医,1978年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
50岁后平反昭雪,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是灵石县中医院终生荣誉院长。
兼任广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及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广东省中医院特聘心血管病变急症首席顾问及经典临床师徒传承导师。
李师崇尚仲景学说,私淑清末伤寒火神派始祖郑钦安、民初古中医学派鼻祖彭承祖,尽得神髓,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被誉为“中医的脊梁”。
他自创破格救心汤,抢救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及各型各类心衰濒危病人百余例,全部起死回生。
自创攻毒承气汤,以急症急治,日夜连报之法,治疗2千余例外科急腹症、多种脓毒败血症,均在30小时内化险为夷。
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宫颈等恶性肿瘤有卓效。
自创头风散治愈各类头痛痼疾数千例。
自创培元固本散对多种老年性退化性病变、中风后遗症、心梗后遗症、帕金森氏病有卓效。
出版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著作。
学术思想李老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他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六经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内涵,创造性的提出了以阳气为主导的理论体系与辨证论治体系。
一、学术思想的核心:在古中医学天人一体的的世界观指导下,李老从当今人类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出发,提出了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
当今之人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总结其病因病机为: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 孙其新
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孙其新刘观涛按: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忙着我所供职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事务。
应出版社之邀,我负责编辑专门面向中医药大学师生的订阅号“悦读中医”(ydzhongyi)。
青年学子,是未来中医的希望!我们希望能够在大学校园中开展系列的师承试验班级。
将来本订阅号的诸多师兄,就是青年学子的辅导员啊!而青年学子们的师承实验,又成为我们开发精品教程的源泉。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昨天,我们刊发的李可老先生的文章(封面照片即是李可老先生),得到热烈赞叹,今天,我们特意看法一位李老思想的师承者、主任医师孙其新的演讲。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孙其新主任医师首先我们来谈谈《附子丸散简效廉》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在济南第二届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会发表的,当时我是出于什么样的思想呢?因为附子谁都想用,但附子大量、久用,对大夫和患者来讲,都是一个心有余悸的问题。
那么如果你想把它做成水丸,那就比较好掌控了,一个人吃1.5g附子粉会怎样?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做试验,刚开始也怕中毒,就按李可的服法,把附子磨成粉30g,从去年10月份开始试验,这个试验是在我自己身上做起,吃完以后,一天两天没有什么反应,而且我在做的时候,都是用日本的松夏血压计来测量,测量自己的血压和脉搏,结果发现了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效果。
所以说李可说的这段话:“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不重视临床,对经典多有违背,以为读过两本书就…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其实误人不浅。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救命仙丹,既然要用附子,就得了解附子,书上写过,不如自己用过,因此,从我开始到第二代、第三代弟子,无一例外都亲尝附子,患病则签字处方服附子,只有自己亲自做过,才可发现真理。
”这一点,我体会的非常之深。
我查找了一下,李可对附子小剂量有哪些论述呢?结果发现,他有一次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在1959-1960年治疗类风关的时候,他治了6例结果都失败了,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小剂量附子是隔衣挠痒,初看这段话,一般则以为李可惯用大剂量附子,而反对用小剂量附子,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他只是在急危重症时喜欢用大剂量附子,这是我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面,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李可把附子分为“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5等,大家看第17篇文章就知道了,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
李可老先生学术思想儿科临床体会
李可老先生学术思想儿科临床体会李可先生在六经辩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伏邪”的概念、病因、病机及“托邪外透”的治法,可谓千古第一人。
温病学说虽然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二句,提出了“伏邪”的概念并将其称之为“伏气”。
但他们把“伏邪”当作特有的病因或病类来认识,尤其在伏邪的部位上,医家们各执己见,并无统一认识。
而自古以来诸家注解《伤寒论》时都会提到六经传变,无论是逐经传,还是隔经传,还是表里经传,似乎都是讲正传,因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是如此体现的。
但《伤寒论》示人以规矩,更多的内容在于无字之处。
李老提出的“伏邪”理论中,“伏邪”的形成过程是“正传”,而“托邪外透”的治法,体现的则是六经的“逆传”即由表及里,由脏及腑,这可以说是首创。
“正传”可以表现在三阳病,也可以表现在三阴病。
但“逆传”则多表现在三阴病中。
2009年笔者曾有幸于济南经华卉典古中医研究所在师爷身边侍诊。
一张姓小儿心脏频发早搏,师爷问诊、把脉后处两方:一方以附子理中汤,二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并嘱冬至前吃一方,冬至后服二方,服用半年。
家长问半年后再当如何,师爷毅然回答半年后就好了。
当时请教师爷,师爷说是邪伏少阴,从太阴调治,待正气渐足,天气一阳来复之时,顺势托邪外出。
半年后李老又来山东,恰巧师父又让我再带此患儿到李老下榻处看望,此时患儿已经痊愈。
此病例我经久不忘,师爷对“伏邪”的解释我也铭记于心。
同时我更感慨于师爷对六经气化的把握竟如此精准。
之后,我便更勤于学习六经辩证,临床中也更注重“伏邪”理论的应用与总结。
因初学医时师父让我从儿科入手,所以临床接触小儿患者偏多。
临床中发现小儿与成人相较而言病因相对单纯,并且其本气自病的原因或六经之传遍规律也相对较为明显。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1-13)
xx学术思想探讨xx返朴归真研经方—xx学术思想探讨之一李可老中医,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一般急症都是西医的事,然而在李可任职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
这在全国各医院中可谓绝无仅有的,故被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
该书收录其急重疑难验案246例,常有一剂知,二剂已的功效,且均为真名实姓,经得起实践检验,这在中医史上勘称一绝。
他还坦诚失手的案例,进行由衷地反思,以警示初学者。
李可不仅才识过人,而且医德高尚。
他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救治穷苦百姓。
遇到不识字的病人家属,因不能按医嘱服药,就深夜守候在侧,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直到脱险方可离去。
其著书、做人不拘一格,真实、动情、感人。
他打破了儒家治医,崇尚空谈的老套,脚踏实地地开创了中医一代新风。
1、经方的返朴归真李可认为,研究经方要返朴归真。
他指出,回顾中医史上,自明代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
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
近代用法,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无疑严重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阻碍了仲景学说的发展与创新(404页)。
李可从经方的剂量、煎服法、冲洗法等方面,发掘经方的不传之秘。
1.1经方的剂量李可认为,汉代一两,合现代克。
经方以此量治重危急症,可收到一剂知,二剂已,攻无不克之奇效(142页)。
现附其验案,以为佐证。
身麻脚肿一老妇,76岁,右半身麻,膝以下冷,脚肿不能穿鞋,渴不思饮,漱水即唾。
睡醒一觉,舌干不能转动,心悸头眩,难再入睡,脉迟细,舌干红无苔。
李可予以大剂人参真武汤:附子30g,白术30g,茯苓45g,白芍45g,生姜45g,红参(另炖)15g。
3剂后肿退,寐安,舌上生出薄白苔,津液满口。
又予大剂补阳还五汤加入附子30g,白芥子10g,全虫3g,蜈蚣2条,6剂后麻木亦愈(61页)。
按:xx原方剂量:炮附子1枚(大者为20~30克),茯苓、白芍、生姜各3两,白术2两。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作者:季友山日期:2014-7-10 人气:1678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今天上午我们本来安排的是李可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课,会务组在会议开幕的前天接到李老的电话,得知他老人家身体有点小中风,所以不能来参加今天的会议,并且特别派请他身边的弟子孔乐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博士,来把李老的一些思想给大家传播一下。
李老实际上也为这次会议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开会之前呢,专门把自己的讲稿以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我们在利用开幕式报到之前加班把他的文稿都打印出来给大家了,可能每个人手中都有这个文稿,今天就以这个文稿为主,由孔博士解读一下李可老师的思想。
今天上午我们邀请到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也是这次论坛的常委,世界中医药协会常务理事,也是加拿大极康中医院的卓同年院长来主持会议,卓院长对李老的思想深有体会,前些日子,专门从加拿大不远万里到李老身边学习。
所以呢,今天上午我们就请卓同年院长来主持会议。
卓同年:李老师是我从医将近30年来非常尊重的一个老师,他在今年3月份在广东开的一个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对九大类疾病进行了攻关,其中在他的那本书当中,就是2002年这本书当中对有一些疾病诊疗讲的非常清晰,比如心脏系统的,他的破格救心汤,其他类的疾病,比如肿瘤,比方像今天要讲的代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的疾病,这些书上已经都讲了一些了。
但是呢,这么多年来,李老师把这些东西又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今天给我们大会提供的东西是什么?是中医大证的治疗思路。
也就是说,他这么多年来在大证的研究当中,在大证的治疗当中,积累的这些丰富的学术思想,全盘的托给我们。
所以所谓大医,在当代中国,非李可莫属。
所以首先让我代表我个人,或者代表我们大家,祝李老师,身体健康,希望他能参加我们下一届的扶阳大会。
第二,我们今天的会呢,因为不是李老师自己讲,所以我们形式发生一些变化,昨天我们听的卢老师讲了,是整个的一套体系,把卢氏医学讲了。
李可主要学术思想
李可主要学术思想
李可老中医学本《内经》、仲景,凡病皆以六经辨证论治,尊火神郑钦安之论,重阳轻阴,为仲景之经方重剂之第一传人,起重疾沉疴,实为天下可师可法之大师,以下简述其学术思想。
李可学术思想的核心
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李老认为人之所病,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总结其病因病机为:
1.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2.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3.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李可学术思想的内涵
1.阳气不化——凡一切有形之邪皆阳气不化所致.凡一切阴血之亏皆可以阳化阴。
2.阳虚可助阳,阴虚也可以助阳。
3.阳气可以助人身之一切气化。
4.助阳可以治人身一切病证。
李可学术创新点
1.六经伏寒;
2.三阴同病;
3.统杂病于六经;
4.培源固本;
5.创立新方;
6.破格用药;
7.注重煎服法。
李老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
1.理论上:沿袭《易经》、《内经》、《伤寒论》之学术思想,特重阳气、元阳、真气,特重六经气化。
2.诊断辨证上:首辨阴阳,重辨六经,万病总在阴阳之中。
3.论治上:“但扶真阳,内外二邪皆能治”,“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治疗上但求回阳,扶阳,救阳。
4.用药上:承袭仲景六经用药特点。
简方重剂,大辛大热。
多用四逆、理中类,重用附子、干姜、肉桂。
遵六经以治万病,绝不拘于伤寒。
医学-李爱武: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方药
北芪120g 黑顺片30g 干姜30g 炙甘草30g 生山萸肉30g 乌梅15g 红参30g 15剂 用法:每2日1剂,文火煮2h以上,每剂加
水1200ml,一直文火煮取120ml,分2日, 每日分早晚服。
30g 少阳升发之力
45g 补气利水,升降均有
60g
甲子之数(≧具定中轴之力)
120g 人法地(>120g,具翻土之力)
250g 地法天
250-500g 天法道
北芪 十八字方针
运大气 定中轴 健中气 充里气 实肉气 厚土气
——对应土;对应少火生气 ——河图数55,洛书数45,天地之总数100 ——天五生土,五为土之生数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二诊 本气增强 守方加量 乘胜追击
北芪250g
刨附片90g
干姜60g
炙甘草60g 生山萸肉45g 乌梅15g
红参30g
10剂
用法:每4日1剂,文火煮3h以上,每剂加水 2000ml,一直文火煮取400ml,分4日,每日分 早晚服。
三诊 继续增强本气 逐步抽通开窍
北芪250g 刨附片120g
视力差,双眼散光650-700度,150度近视 肝功能异常,玛丽医院反复检查转氨酶升高(具体不详) 5岁前反复高热抽搐, 易疲劳 缺乏好奇心,面色苍白,四肢力量差 极少出汗,不喜饮水 可进食稀饭、麦面、稀饭等,一餐进食1碗 大便1-2日1解,时羊矢状,时先干后成形 ;小便调; 寐可;夜间磨牙; 舌淡红润,苔薄白;脉沉细。
病例1
肖* 女 8岁 2019-3-24初诊 主诉:五迟五软8年。 现病史:患儿于8年前出生后三个月抬头、坐、
李可的经方的研究
李可的经方的研究李可老中医,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一般急症都是西医的事,然而在李可任职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
这在全国各医院中可谓绝无仅有的,故被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
该书收录其急重疑难验案246例,常有一剂知,二剂已的功效,且均为真名实姓,经得起实践检验,这在中医史上勘称一绝。
他还坦诚失手的案例,进行由衷地反思,以警示初学者。
李可不仅才识过人,而且医德高尚。
他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救治穷苦百姓。
遇到不识字的病人家属,因不能按医嘱服药,就深夜守候在侧,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直到脱险方可离去。
其著书、做人不拘一格,真实、动情、感人。
他打破了儒家治医,崇尚空谈的老套,脚踏实地地开创了中医一代新风。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1、经方的返朴归真李可认为,研究经方要返朴归真。
他指出,回顾中医史上,自明代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
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
近代用法,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无疑严重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阻碍了仲景学说的发展与创新(404页)。
李可从经方的剂量、煎服法、冲洗法等方面,发掘经方的不传之秘。
1.1经方的剂量李可认为,汉代一两,符合现代的15克。
经方以此量治重危急症,可收到一剂知,二剂已,攻无不克之奇效(142页)。
现附其验案,以为佐证。
身麻脚肿一老妇,76岁,右半身麻,膝以下冷,脚肿不能穿鞋,渴不思饮,漱水即唾。
睡醒一觉,舌干不能转动,心悸头眩,难再入睡,脉迟细,舌干红无苔。
李可予以大剂人参真武汤:附子30g,白术30g,茯苓45g,白芍45g,生姜45g,红参(另炖)15g。
3剂后肿退,寐安,舌上生出薄白苔,津液满口。
又予大剂补阳还五汤加入附子30g,白芥子10g,全虫3g,蜈蚣2条,6剂后麻木亦愈(61页)。
按:真武汤原方剂量:炮附子1枚(大者为20~30克),茯苓、白芍、生姜各3两,白术2两。
李可
李可学术思想和临证体悟李可(1930~),男,汉族,山西灵石县人。
16岁从军,毕业与西北艺专文学部,23岁蒙冤,逆境中学习中医,1978年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
50岁后平反昭雪,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是灵石县中医院终生荣誉院长。
兼任广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及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广东省中医院特聘心血管病变急症首席顾问及经典临床师徒传承导师。
李师崇尚仲景学说,私淑清末伤寒火神派始祖郑钦安、民初古中医学派鼻祖彭承祖,尽得神髓,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被誉为“中医的脊梁”。
他自创破格救心汤,抢救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及各型各类心衰濒危病人百余例,全部起死回生。
自创攻毒承气汤,以急症急治,日夜连报之法,治疗2千余例外科急腹症、多种脓毒败血症,均在30小时内化险为夷。
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宫颈等恶性肿瘤有卓效。
自创头风散治愈各类头痛痼疾数千例。
自创培元固本散对多种老年性退化性病变、中风后遗症、心梗后遗症、帕金森氏病有卓效。
出版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著作。
学术思想李老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他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六经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内涵,创造性的提出了以阳气为主导的理论体系与辨证论治体系。
一、学术思想的核心:在古中医学天人一体的的世界观指导下,李老从当今人类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出发,提出了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
当今之人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总结其病因病机为: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虚火上燔,火不归原
李可认为,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密。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气化,是为健康无病。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肾水寒于下,逼真火浮游于上,亦可致火不归原之证。龙火上奔,多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晕、耳痛、齿浮、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灼等(240页)。
肺结核危症 刘某,女,22 岁。19”年5月23日初诊:患干血痨5年多,经某医院诊为肺空洞型肺结核,病危出院,羸瘦脱形,四肢枯细,体重锐减20公斤。骨蒸潮热,昼夜不止半个。双颧艳若桃李,口苦,舌光红无苔而干,食少,干渴能饮,脉弦而数。古今医家,皆谓“痨”为阳火灼阴,火炎水竭,真阴销铄。尤以昼夜皆热为重阳无阴,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乃选清骨散加龟板、黄芩、童便为治:龟、鳖甲(先煎)、地骨皮各30g,知母20g,银柴胡、胡黄连、泰艽、青蒿、黄芩、炙草各3g,童便1杯兑入,水煎分2次服。次日黎明病情突变邀诊。见患者呢逆频频,大汗肢厥,面如死灰,喘不能言,脉微欲绝。其母云:“昨日药进一煎,患者即不思饮食。睡前服二煎,泻稀便一次,随即阵阵汗出,气喘不能接续。半夜服参汤一杯,才勉强支持到天亮。”至此,余已知前方误投。盖患者虽在青年,但3年痨病,其阴阳气血已耗伤殆尽。初诊见其面苦桃李,艳若涂丹,误以为乃痨证必有征象,实则已是浮阳飞越之戴阳危象,当救阳固脱为先,反投清骨散,是为一错。胡连、骨皮、知芩苦寒败坏胃阳,稀便一泄,气从下脱;银胡、秦艽、青蒿之辛寒外散,多汗亡阳于上,尤以鳖甲一物,开破肝气之力甚强,促使肝气外泄,故药后出现上下俱脱之危候。二错在对脉学的书本式理解,“数”面主火、主热,然当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方不致误。肺痨脉多数,瀕危之际,有一分钟120 ~240次以上者,已是七急八败之死脉,何来“火”与“热”之可言!故数脉变局中有“数则为劳,数则为虚”两条。若非躬行实践,绝难领悟。遂急疏张锡纯氏来复汤合参附龙牡求逆汤,以救阳固脱:红参(捣末同煎)、附子各30g,干姜20g,炙草 60g,山萸肉90g,龙牡、白芍各30g。从煎沸10分钟后,频频喂服,余守护病榻,以大艾柱灸神阙,药进5次,约200亳升,半小时许,呃止、汗敛、喘定、厥回,幸得脱险(299页)。
李按 初诊见患者口苦舌红,遂用大剂养胃汤之甘寒,丹栀之苦寒,致损中下之阳,中气随之下陷,故有此变,医之罪也。情志之火,非同实火,宜疏、宜降,气降火即降,不宜清。且前贤曹炳章氏谓“舌红非常并非火”,“非常”二宇,当细细咀嚼。
1.2血热妄行,降气抑火
李可认为,若胃失和降,则诸经皆不降,气逆而为火,血热妄行,血从上溢则病吐衄。证见面赤气粗,口苦苔黄,脉象数实。此时急以旋覆赭石汤加炙枇杷叶30克,降肺胃之气。不可一味苦寒清火,应以顾护胃气为要。血证初期,亦见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证见血上溢或下出,势急量多,面赤气粗,暴躁易怒,头晕胁痛,口苦脉弦数,以丹栀逍遥散舒肝之郁,炙枇杷叶30克清金制木;生地、阿胶滋水涵木,凉血养血,止血柔肝、赭石降气抑火平木(126页)。
内伤热证温引敛——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八
笔者在《热病急病汗清下》一文中,探讨了李可治外感热病不用后世温病方,“师仲景,遵六经,汗清下,统温病;承气汤,融解毒,创新方,探新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内伤热证,自朱丹溪创“阳有余阴不足论”,近代中医皆宗丹溪之旨,从“阴虚火旺”立论,滋阴、清热、降火定法。李可对内伤热证理论进行痛苦的反思,感悟出深刻的道理。现根据其数则医案,整理出以下内容:
李按 这是我最痛苦的一个案例,打那以后余终生不用滋阴降火的套方。从中感悟出这所谓的潮热,那是一种“相火离位,土不伏火,元阳虚弱”。这么一种外散的表现,你从这个元阳角度去敛它,就可以把热敛住了。如果不在生死关头你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说,你若没有亲身经历这一过程,就不可能去鉴别历史传承下来的几十万张方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71页)。
1内伤热证的经验
1.1五志之火,疏气降气
李可认为,情志为病,忧思郁怒。气有余便是火,五志过激化火,非同实火,宜疏、宜降,气降火即降,不宜清。火盛灼阴,养阴配阳(333、363页)。
常用方药 疏肝解郁,逍遥散,降气加赭石30克(230、333 页);养阴配阳,一树煎、二至丸(120、320 页)。
李按 本案证属命火衰微,不主温煦,故怯寒肢冷;火不生土,中阳不运,故见食少便溏。诸阴失阳之统摄,故上则饮逆头眩,挟冲气上冲,下则尿多不禁。异常肥胖亦属阴盛阳衰,与寒湿停聚同理。复加误用寒剂,更损元阳,阴盛于下遏浮阳上越,故见上热假象。予温氏奔豚汤加味,因呕吐加吴茱萸,腰困如折,加肾四味,时发昏厥,加山萸肉固脱,服药近半月,诸症均愈,低压亦维持在80~90mmHg。
常用方药 降肺胃之气,旋覆赭石汤,加炙枇杷叶30克;降胃止呕,双呕汤(吴茱萸、红参、生半衰、 赭石、茯苓、姜汁、生姜、炙甘草、 疏肝降气抑火,丹栀逍遥散,加炙枇杷叶、赭石各30克,二七粉6克 吞服05、126页)。
肺结核大咯血 费某,男,36 岁。患肺结核10年,3年来不断发生大口咯血,频咳不止,胸痛,神疲,住院7日,未能控制。毎次大咯血约200毫升,现仍频频咳喘,面赤气粗,胸痛彻背,脉洪大,舌红尖赤,边有瘀斑。每次犯病,即用针剂止血。但降其气,气降则火降,血自归经。血证不可一味兜涩,于止血之中行瘀、化瘀:旋覆花12g(包)、代赭石30g,瓜蒌30g,薤白15g,生半夏30g,姜汁1盅(兑),丹参30g,檀降香各10g,炙枇杷叶30g,桃杏仁各15g,甘草10g,童便、韭汁各30毫升兑人,“三七5g、白芨10g”研粉点糊加红白糖服,3剂。二诊:血止,病象显露,面色苍白少华,拟培元固本散善后(310页)。
常用方药 甘温敛固,补中益气汤加龙牡、山萸肉、乌梅各30克,焦三仙各15克(396页)。
丁奚疳重症 李某,男,7岁。 1975年4月5日初诊。出生后断脐不洁,致成烂脐(脐疝),久治不愈。且因过用祛湿解毒之剂数十剂,遂致食少腹胀,肚大筋青,便溏,四肢枯细,头大脖颈细,面色萎黄,毛发枯焦,皮肤干瘪,满脸皱纹,如小老头状。四肢不温,脐突,中心湿烂流黄水,味臭,午后潮热,唇指苍白,脉数无力,舌淡白无华,已成疳积重症。此症,由过用苦寒伤中,致中气下陷,湿热不化而致。法宜下病上取,内服补中益气汤:生芪60克,当归,苍白术、炙草各10克,红参(另炖)、柴胡、升麻、姜炭各6克,生苡仁30克.鲜生姜3片,枣6枚,5剂;外敷化腐生肌敛疮之品:五花龙骨、枯矾、无名异各10克制粉,毎日以盐椒水洗净干掺,纱布包扎。二诊:药后7年痼疾已痊愈,无丝毫痕迹。予培补脾肾方:全河车1具,红参、三七、内金、炒二芽各30克,共研细粉1.5克,2次7日。追访至1983年底,病孩13岁,已上4年级,体质增强,与健康小儿无异(85页)。
乳衄 刘某,女,44岁。乳衄 2月余,由生闷气渐致两肋窜病,右乳结核如胡桃大,乳头溢出鲜血。每适经期,必头眩泛呕,血黑多块。常觉布一股热流从右肋下章门穴向乳房涌来,立即灼痛如针刺状,随即有鲜血溢出,轰热自汗,左侧亦有同感。毎月经行2次,经量少则乳头出血必多。舌红无苔口苦,脉沉弦而数。脉证合参,必是七情内伤,肝气久郁化火。今见一旦动气,病必发作,明是木强侮土。疏泄太过,则肝不藏血;脾胃过弱,则不能统血。治法拟养脾胃之阴,清金制木而解胃之围,兼柔肝之体而敛其用:醋柴胡10g,当归、白芍、生地、石斛、沙参、枸杞、 山萸肉、乌梅各30g,麦冬15g,川楝子10g,三仙炭各12g,丹皮、黑栀子、炙草各10g,3剂。二诊:药后块消血止,但增少腹胀如孕状,视之,少收鼓凸。神倦、腰困膝冷,舌红无苔,脉沉,右寸极弱。遂改投大剂补中益气汤升提下陷,加肾四味温养肾命:生芪60g,当归、白术各20g,红参(另炖)、灵脂、炙草、三仙炭、柴胡、升麻、桔梗各10g,陈皮3g,肾四味20g,鲜姜10片,枣10枚,胡桃4枚(打)。患者连服9剂,已痊愈,且腰困、经乱亦愈(120页)。 1.5肺痨潮热,虚阳外散
李可认为,肺痨首先是损伤脾胃之气,然后耗散元阳,所以病人会不断地发热,而朱丹溪就认为这种病应该补“水”,就可以把那个“火”扑灭了,水火不就平衡了吗?其实这种治疗过程就是把丹气进一步损伤,最后连元气也保不住了,就是死亡(68页)。
常用方药 甘温敛闻,补中龙牡梅萸汤;救阳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23、300页)。
常用方药 水浅不养龙,壮水敛火,导龙归海,引火汤:水寒不藏龙,温脏敛阳,引火归原,引火汤加油桂1.5克,饭丸先吞(241页)。
三叉神经痛 裴某,女,55岁。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经痛8年,迭用酒精封闭、针灸,服中药百剂皆无效。近年来发作频繁,因外受风寒,或大喜大怒,过度劳累,高声说话,咀嚼食物,洗脸刷牙,打呵欠,皆能触发。8年前仅下颌枝患病。 2年之后累及上颌枝,去年冬眼枝亦病。以为龋齿作痛,牙巳拔光,病势日见严重,以致不敢进食咀嚼,以流质食物维持不饿,致消瘦脱形,弱不禁风。此次发病已3日,病前无故右眼赤如鸠目,泪如泉涌,日夜不止,右耳鸣如潮声。 今晨,因大声呼唤幼子起床,冷风拂面,突觉畏寒。同时觉有热气从右脚心沿腿之内侧上攻头面,迅如闪电,旋即整个右头部如蛇咬蝎蛰,火灼电击,剧痛嘹哭,惊扰四邻。每次发作约5分钟,频发30余次,巳历3小时之久。诊脉洪大无伦,舌干红无苔。头晕脚软,足膝冰冷,口干便燥,3~4日一行。拟傅山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大剂,滋阴敛阳,引火归原,柔肝缓急,以制雷火:熟地盐巴戟天、天麦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炙草30g,3剂。二诊:药后脚底上冲之气已敛,发病次数逐日减少。每有犮作,一闪即过,已可耐受,洪脉已敛,目赤、耳鸣均 愈。考虑多年痼疾,久痛入络,佐以虫类搜剔。原方加细辛15克, 全蝎12只、娱蚣2条研粉冲服。 三诊:服1剂发作停止,已4日未发,全家人大喜过望。嘱原方再服3剂巩固。追访10年,未复发 (240页〕。
李按 “ 丁奚疳"指小儿疳积,骨瘦如柴,其形似“丁”之证。由脾肾虚损,气血衰颓,以致出现面色萎黄或苍白,低烧潮热,四肢细小,颈长露骨,尻臀无肉,腹胀脐突,以及食多吐逆,吐泻无度等症,为脾疳重症。本例病情更为严重,先以补中益气汤加龙牡、山萸肉、乌梅、焦三仙,服至潮热退净,能食易饥时增损培元同本傲1料可愈。治疳如治痨,有热莫清热,有蒸莫退蒸,保得脾胃健,何愁病不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