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上)
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 孙其新
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孙其新刘观涛按: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忙着我所供职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事务。
应出版社之邀,我负责编辑专门面向中医药大学师生的订阅号“悦读中医”(ydzhongyi)。
青年学子,是未来中医的希望!我们希望能够在大学校园中开展系列的师承试验班级。
将来本订阅号的诸多师兄,就是青年学子的辅导员啊!而青年学子们的师承实验,又成为我们开发精品教程的源泉。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昨天,我们刊发的李可老先生的文章(封面照片即是李可老先生),得到热烈赞叹,今天,我们特意看法一位李老思想的师承者、主任医师孙其新的演讲。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孙其新主任医师首先我们来谈谈《附子丸散简效廉》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在济南第二届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会发表的,当时我是出于什么样的思想呢?因为附子谁都想用,但附子大量、久用,对大夫和患者来讲,都是一个心有余悸的问题。
那么如果你想把它做成水丸,那就比较好掌控了,一个人吃1.5g附子粉会怎样?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做试验,刚开始也怕中毒,就按李可的服法,把附子磨成粉30g,从去年10月份开始试验,这个试验是在我自己身上做起,吃完以后,一天两天没有什么反应,而且我在做的时候,都是用日本的松夏血压计来测量,测量自己的血压和脉搏,结果发现了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效果。
所以说李可说的这段话:“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不重视临床,对经典多有违背,以为读过两本书就…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其实误人不浅。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救命仙丹,既然要用附子,就得了解附子,书上写过,不如自己用过,因此,从我开始到第二代、第三代弟子,无一例外都亲尝附子,患病则签字处方服附子,只有自己亲自做过,才可发现真理。
”这一点,我体会的非常之深。
我查找了一下,李可对附子小剂量有哪些论述呢?结果发现,他有一次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在1959-1960年治疗类风关的时候,他治了6例结果都失败了,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小剂量附子是隔衣挠痒,初看这段话,一般则以为李可惯用大剂量附子,而反对用小剂量附子,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他只是在急危重症时喜欢用大剂量附子,这是我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面,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李可把附子分为“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5等,大家看第17篇文章就知道了,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
论引火归原 -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转)
龙火上燔有两大特点:①交节病作,遇阳则动:李可指出,龙雷之火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240页)。如“鼻衄奇案”,病发冬至时节,清晨4时突然鼻衄出血(279页)。②来势暴急,顷刻突变:李可说,龙火上燔往往来势暴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突变(241页)。如“白塞氏综合症案”,其口腔,外阴溃疡,每逢冬至当日立刻发病,一两分钟即令人不能忍耐(291页)。
阴盛格阳赵某,女,29岁。因无故头面阵阵发热,服升阳散火汤一剂,变为心悸,气喘,自汗,头面轰热不止,面色嫩红,烦躁欲寐,足膝冰冷,多尿失禁,脉微细而急,120次/分。本属阴盛格阳,误作上焦郁火而投升散之剂,致有此变。幸在壮年,未致亡阳暴脱。予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破阴通阳为治:附子,干姜各30克,葱白 3节,童便,猪胆汁各1杯对入,2剂。次日来告,上药服1剂,心悸喘汗均止,足膝已热,月余之轰热证亦罢。本病病机,为下焦阴寒独盛,格拒真阳不能回归宅窟而浮越于上,故见种种上热假象。以白通汤破阴通阳,因有假热在上,以人尿猪胆汁之苦咸寒为反佐,热因寒用,宣通上下,消除格拒,引浮越之阳归于下焦而病愈(187页)。
按:此戴阳为下元虚极,真阳不能下守,浮游于上,阴盛格阳之危候。又因过用秦艽鳖甲之类,开破肝气,致肝虚不敛。故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合来复汤(山萸肉90克,红参 15克,龙牡,白芍各30克,炙草15克),加油桂固摄下焦,温纳浮阳,重用山萸肉敛肝固脱(23页)。
4八脉失养冲脉上攻
李可认为,奇经八脉病有两大特点,一是久治不愈的“频发痼疾”;二是“定时发作”类病证。经方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症(冲脉病变)的特效疗法(194页)。因奇经八脉病有定时发作和冲脉上攻等特点,与龙火上奔有相近之处,故在此举例证之: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10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10•探讨之(10_12)阴阳盛衰发有时——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摘要:针对中医时间医学正处在整理研究阶段,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关于时间辨证的方法:交节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伏邪辨证;时间辨证的要领:阴阳盛衰、邪正交争、真假标本;时间辨证的特色:交节辨证规范、伏邪辨证新论、肺痨潮热新解。
关键词:中医时间医学时间辨证方法要领特色李可医案自1979年美国人皮尔兹撰写《生物钟》一书翻译出版后,引起了我国中医界的极大兴趣,兴起了中医时间医学的整理研究热潮。
事实上关于人体生命时间节律的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记载,如《内经》中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就是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归纳出以人体五脏为主体,内系五官、五体、五神、五华等,对应自然环境的五方、五时、五气、五色、五味等所形成的五个功能系统,体现出中医学的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整体观。
这种“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实质,反映出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四时(春、夏、秋、冬)变化是同步的时间节律。
认真整理我国历代医家有关时间证治的临床经验,就成为当前中医工作者的关注课题。
李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时间辨证的方法、要领、特色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发挥。
现根据其医案60余则,归纳出以下内容:1 李可关于时间辨证的方法李可关于时间辨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1 交节辨证所谓“交节”,是指一年之二十四节气的更叠,或一日之四时的交替,即夜半相当于冬至,日中相当于夏至,晨旦相当于春分,日落相当于秋分。
李可在论火不归原时指出,火不归原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其天人相应现象最著,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胜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241页)。
简而言之,交节辨证是根据年节律、日节律而判断人体阴阳盛衰的治病方法。
它多用于以下证候:1.1.1 火不归原证李可之火不归原案17则,其中按年节律辨证者7例,日节律辨证者4例。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之寒温融于一炉(一)
• 7月1日下午查房: • 15:00测体温为38.9℃。 • 15:30测体温为38.6 ℃ ;略烦躁,纳佳。 • 共排解大便4次,皆为黑色溏泥样带泡沫大便。 • 舌略郁红,苔薄黄,脉细弦紧。
千金苇茎汤、姜辛味夏
• 生石膏125g
生晒参45g
生半夏65g
• 麻黄5g
细辛10g
桂枝15g
• 赤芍45g
《医贯·相火龙雷论》
• 火有人火,有相火。人火,所谓燎原之火也。遇草而爇 (ruò),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 之属,可以制之。
• 相火者,龙火也,雷火也。得湿则焫(ruò),遇水则燔。不 知其性,而以水折之,以湿攻之,适足以光焰烛天,物穷 方止矣。识其性者,以火逐之,则焰灼自消,炎光扑灭。 古书泻火之法,意盖如此。今人率以黄柏治相火,殊不知 此相火者,寄于肝肾之间。此乃水中之火,龙雷之火也。
• 此句中之“病热”指证候,非病名。寒邪侵袭,标热本寒 ,阴精未伤,阳气尚强,是以不死。
初诊:2014-6-30
• 姓名:陈某 • 性别:男 • 年龄:52岁 • 主诉:低热5天,高热2天
• 现病史:患者7日前出现低热伴咳嗽,口服消炎药及咳嗽 药水后症状无改善,前日(28/6)开始高热,遂住院治疗 ,经常规治疗后高热未缓解并持续至今。30/6晚20:30中医 接诊,当时体温38.8℃,全身肤热滚烫,无汗,畏寒,体 温高至39℃以上时伴寒战,寒战后体温增高、无汗。全身 肌肉痠痛,肢节烦疼,咽干、痒、微痛。饮水量多,温凉 均可,小便调。时有咳嗽,有痰,难咯出,痰色黄。外敷 冰袋及服用美林汗出后体温可降至38℃,约3小时后高热 反复。纳可,今日未排解大便。面色通红,舌暗郁红,苔 白黄略腻;脉寸关洪大尺沉。
足。暴病多亡阳,久病多伤阳,伤寒三阴多死证,死于亡 阳。老人涕泪自流,小便失禁,乃真阳衰,不能统束诸阴。 老人无疾而终,形在神去,便是一具死的躯壳。一部伤寒 论113方,使用附子、桂枝、干姜者即达90方,可见医圣 对阳的重视,曰温阳,曰养阳,曰助阳,曰救阳,对生命
老中医李可先生中医学术思想研讨文集
老中医李可先生中医学术思想研讨文集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
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
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境。
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
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
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
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
这是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易经》是母典,是论道之书,是后世人诸子百家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
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病论》。
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
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先贤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整结合的医中经典,较之现代西医早了一千六百年。
由于张仲景的不朽功绩,后世尊他为医圣。
我遵循这条古中医学的路子,实践探索52年。
深深体会: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可以囊括百病,从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传染病,内伤杂病,以及现代罕见疾病谱中的奇难大症,都可以从中吸取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
因此,她又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濒临灭绝境地。
李可
李可学术思想和临证体悟李可(1930~),男,汉族,山西灵石县人。
16岁从军,毕业与西北艺专文学部,23岁蒙冤,逆境中学习中医,1978年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
50岁后平反昭雪,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是灵石县中医院终生荣誉院长。
兼任广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及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广东省中医院特聘心血管病变急症首席顾问及经典临床师徒传承导师。
李师崇尚仲景学说,私淑清末伤寒火神派始祖郑钦安、民初古中医学派鼻祖彭承祖,尽得神髓,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被誉为“中医的脊梁”。
他自创破格救心汤,抢救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及各型各类心衰濒危病人百余例,全部起死回生。
自创攻毒承气汤,以急症急治,日夜连报之法,治疗2千余例外科急腹症、多种脓毒败血症,均在30小时内化险为夷。
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宫颈等恶性肿瘤有卓效。
自创头风散治愈各类头痛痼疾数千例。
自创培元固本散对多种老年性退化性病变、中风后遗症、心梗后遗症、帕金森氏病有卓效。
出版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著作。
学术思想李老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他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六经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内涵,创造性的提出了以阳气为主导的理论体系与辨证论治体系。
一、学术思想的核心:在古中医学天人一体的的世界观指导下,李老从当今人类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出发,提出了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
当今之人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总结其病因病机为: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经时兼收创新方——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上)
主治 精神分裂症狂躁型, 证 打 不 11 案 例 阑 尾 脓 肿 合 并 肠 梗 阻 见发 狂 、 闹怒 骂 、 避 亲 疏 ( 9
小剂( 详见 《 中医之秘在 于量 》 。 参 ( 炖 ) 0~3g 山 萸 肉 6 急 煎 , 煎 随 灌 , 鼻 饲 给 药 ,4 ) 另 1 0, 0~ 随 或 2 笔者根 据其 医案 2 6则 , 4 整理 出验 10 , 牡 、 石 各 3 g 麝 香 ( 2 g龙 磁 0, 分 小 时 内 不 分 昼 夜 频 频 喂 服 1~3 方 百首 冲 ) . g 05。 剂。
系 , 走 进 他 的 内 心 世 界 , 要 一 博信搞 的” 要 需 。后来我参加 “ 李可八 精 , 敛元气 要 药 ; 石 吸 纳上 下 , 收 磁 点点 地往 里悟 。 中医基 础好 的 , 解 十诞 辰 学术 思想 研 讨 会 ” 巧好 与 维 系 阴 阳 ; 香 急 救 醒 神 , 秽 开 , 麝 辟 决这个 问题 , 少则 3~ 5年 , 多则 数 本 书责任 编辑 郭博 信 同坐 一个 车 , 窍 。本 方 破 格 重 用 附 子 、 萸 肉 山 十年 ; 是处 方 这 道 坎 : 可 的处 就又 向他 咨 询 。可 他 又 说 : 李 可 后 , 仲 景 四逆 汤类 方 发 生 质变 ; 一 李 “ 使 方 , 味多 , 量重 , 反 相 畏药 同 传 略不可 能是 我写 的 , 药 剂 相 而是 他 自己 麝 香 、 牡 、 龙 磁石 的增 人 , 使 本 方 更 用 , 于 循 规蹈 矩 的 人来 说 , 能 写 的” 对 只 。这下就 把我搞 懵 了 。李可 具备 了扶 正 固脱 、 血 化瘀 、 窍 活 开
作者简介
・ 作者 单位
孙其新 , , 医师 。从事辨 证论治 的整理和 经方 的临床应用 , 男 主任 著有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4——6)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4——6)•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4——6)血证关键在脾胃——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四简介:针对见血止血和苦寒止血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之血证分型:胃气上逆,血热妄行;脾气不升,血失统摄;肝不藏血,血热妄行;火不归原,上热熏蒸;肾不封藏,气随血脱;阴损及阳,阳微欲绝。
李氏之血证论特点:血证关键在脾胃;重要一环肝传脾;气随血脱肾不固;阴损及阳阳欲绝;善后固本拔病根;选方用药偏于温;四炭三七平淡神。
关键字:血证;分型论治;特点;李可;医案出血证是血液不循常道溢出于外,中医术语称作“血液妄行”。
治疗血证,首先应分别出血部位。
因为鼻出血和大小便出血的内脏和病因不同。
一般以血得热而妄行,清血比较多用。
又因急则治标,故多用收涩法。
但失血原因并不简单,不是凉血涩血所能包括的,因而有用温补法,如黄土汤治便后下血。
有用益气法,如当归补血汤治崩漏不止。
虚火上浮的吐血,还可用引火归原法,方如肉桂七味丸。
李可在前人血证理论基础上,对血证的病因病机、治疗规律,进行系统整理和发挥。
笔者根据李氏之血证医案近30例,整理出以下内容:1 见血休止血前人有“见血休止血”之说,意思是出血只是表面现象,酿成血证有寒热、虚实、上下之分,不探求其本源,仅用止血法是不起作用的。
李可认为,见血止血为血证大忌,也是医者易犯的通病。
治血如治水,一味堵涩,愈补愈瘀,必致冲决堤坝。
见效于一时,遗害于无穷(125页)。
下面看一则见血休止血案:脑出血合并眼底出血一农妇,37岁。
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由于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
诊见寒战、咳逆无汗,查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
眼科名家陈达夫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
李可见此妇禀赋素壮,证见寒战无汗,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径与麻黄汤一剂令服。
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3000毫升,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
李可老先生学术思想儿科临床体会
李可老先生学术思想儿科临床体会李可先生在六经辩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伏邪”的概念、病因、病机及“托邪外透”的治法,可谓千古第一人。
温病学说虽然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二句,提出了“伏邪”的概念并将其称之为“伏气”。
但他们把“伏邪”当作特有的病因或病类来认识,尤其在伏邪的部位上,医家们各执己见,并无统一认识。
而自古以来诸家注解《伤寒论》时都会提到六经传变,无论是逐经传,还是隔经传,还是表里经传,似乎都是讲正传,因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是如此体现的。
但《伤寒论》示人以规矩,更多的内容在于无字之处。
李老提出的“伏邪”理论中,“伏邪”的形成过程是“正传”,而“托邪外透”的治法,体现的则是六经的“逆传”即由表及里,由脏及腑,这可以说是首创。
“正传”可以表现在三阳病,也可以表现在三阴病。
但“逆传”则多表现在三阴病中。
2009年笔者曾有幸于济南经华卉典古中医研究所在师爷身边侍诊。
一张姓小儿心脏频发早搏,师爷问诊、把脉后处两方:一方以附子理中汤,二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并嘱冬至前吃一方,冬至后服二方,服用半年。
家长问半年后再当如何,师爷毅然回答半年后就好了。
当时请教师爷,师爷说是邪伏少阴,从太阴调治,待正气渐足,天气一阳来复之时,顺势托邪外出。
半年后李老又来山东,恰巧师父又让我再带此患儿到李老下榻处看望,此时患儿已经痊愈。
此病例我经久不忘,师爷对“伏邪”的解释我也铭记于心。
同时我更感慨于师爷对六经气化的把握竟如此精准。
之后,我便更勤于学习六经辩证,临床中也更注重“伏邪”理论的应用与总结。
因初学医时师父让我从儿科入手,所以临床接触小儿患者偏多。
临床中发现小儿与成人相较而言病因相对单纯,并且其本气自病的原因或六经之传遍规律也相对较为明显。
经时兼收创新方——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上)
于内;芍甘理腹痛,肉桂反佐黄连 苦寒,使盘踞三焦之病毒,荡涤尽 净。 用法先以三棱针重刺十宣、
十二井出血,便之苏醒,然后服汤
毒,开窍熄风。 用法上药研末,分成3包,2
小时1次,轻症单服立效,重则配 服汤剂。 案例d,Jg流脑(76页)。 1.1.6涤痰清脑汤
剂;加冷水1000ml,浸泡1小时,武 火急煎煮沸lo分钟,滤汁,分3次
1.1李可命名方22首 1.1.1破格救心汤 组成 制附子30~100—
阳、助气化、止泄泻、反佐用平剂; 引火归原、降奔豚、护胃阳用小剂;
油桂剂型:煎剂用平剂;粉冲(降奔 豚、护胃阳)、米丸(引火归原)用 小剂(详见《中医之秘在于量》)。 笔者根据其医案246则,整理出验 方百首。
病势缓者,加冷水
2000m1.文火煮取1000ml,5次分
1112重订追风散红参灵脂制首乌炒白蒺藜制川草乌石膏天麻川芎白芷甘草各129细辛芥穗防风羌活辛夷苍耳子苍术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天案例组成南星制白附子雄黄另研兑人乳香没药各69括号内药为李可所增
中医药通报2010年2月第9卷第l期
经时兼收创新方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上)
●
孙其新+
摘要针对李可验方数量之谜,进一步挖掘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李可验 方百首:李氏命名方22首,笔者拟名方78首;李可验方归纳思路:从个案中找灵感,从类案中找规律;从
对药中找素材,从治法中找特点;从按语中找提示,从疗效中找亮点。 关键词 经方
时方
自制方李可
医案 主治挽垂危之阳,救暴脱之 阴;凡内外妇儿各种重危急症导致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
经验专辑》一书(以下简称《李可
1
李可验方百首
《李可急危重症经验专辑》之
李可传人谈“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上)
李可传人谈“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上)作者/吕英主编/刘观涛编者按:分享喜悦:听课、读书、学中医这里是全国中医院校师生的“掌上家园”:悦读中医。
“不放逸、不抱怨,从21天开始”。
今天,收到湖南中医药大学叶精深同学给亲人治疗的反馈:暑假分享喜悦二十八:今天得到了来自二姑婆的喜悦,老慢支的她感觉身体舒服了很多,喉咙里没有痰了,还邀请我再去给她看看。
得知老人家的消息,心中充满喜悦,能够用自己的所学,解除他人的痛苦,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学医的决心,想用行动让身边更多人愿意了解中医,爱上中医。
也愿诸位师兄,哪怕现在懵懵懂懂,也不要轻易放弃梦想,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目前,志愿者小组正在整理“冯世纶经方医学师承班录音”,请读者们期待精神大餐的诞生。
下面,就是大家期待的“悦读中医”精彩文章【注意,本文药量为作者经验,请勿自行尝试】。
如果觉得很棒的话,请您向最好的朋友“分享喜悦”。
李可传人谈“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上)南方医院吕英主任医师今天我们这里来探讨仲景的学术思想,这个题目就是我师兄在广东给我定的。
听过我的课的人都知道,这三年来,不管是讲课还是讲学,题目一直没有离开道法自然、气一元论和临床的体会。
但是,我在正式开讲之前,这几天我收到的一些问题或别人谈论和遇到的一些困惑,我大概跟大家讲一下。
而且有些问题是包括跟着我一起参与伤寒杂病论这3-5年期间的一些徒弟,到今天为止,还是有那么多的困惑,所以我觉得我们作为这种中间力量,上面有师父,下面还有年轻的一辈。
当初,我也有这样的困惑,我也是这么走出来,看看这样跟大家说一下,能不能对你们有一点点启发。
第一,可以说有些思路是顺着我师父李可老中医昨天都讲的。
比方说“强人用大附子一枚”,这是仲景的原话,那么我们大家在临床当中有没有考虑过什么样的人才叫“强人”,那什么样的人才叫弱,相对而言,或者是虚了。
我们看一个病人,我们有没有想过他是强人还是弱人,那么我们应该是用什么样的剂量。
其实现在我们非常困惑就是在剂量这方面,那么很多人在跟我讲过,包括我师父,他可以毫不犹豫的这样,像昨天那样讲给大家听,但是很多人跟我说:吕英,我们很难去走。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作者:季友山日期:2014-7-10 人气:1678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今天上午我们本来安排的是李可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课,会务组在会议开幕的前天接到李老的电话,得知他老人家身体有点小中风,所以不能来参加今天的会议,并且特别派请他身边的弟子孔乐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博士,来把李老的一些思想给大家传播一下。
李老实际上也为这次会议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开会之前呢,专门把自己的讲稿以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我们在利用开幕式报到之前加班把他的文稿都打印出来给大家了,可能每个人手中都有这个文稿,今天就以这个文稿为主,由孔博士解读一下李可老师的思想。
今天上午我们邀请到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也是这次论坛的常委,世界中医药协会常务理事,也是加拿大极康中医院的卓同年院长来主持会议,卓院长对李老的思想深有体会,前些日子,专门从加拿大不远万里到李老身边学习。
所以呢,今天上午我们就请卓同年院长来主持会议。
卓同年:李老师是我从医将近30年来非常尊重的一个老师,他在今年3月份在广东开的一个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对九大类疾病进行了攻关,其中在他的那本书当中,就是2002年这本书当中对有一些疾病诊疗讲的非常清晰,比如心脏系统的,他的破格救心汤,其他类的疾病,比如肿瘤,比方像今天要讲的代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的疾病,这些书上已经都讲了一些了。
但是呢,这么多年来,李老师把这些东西又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今天给我们大会提供的东西是什么?是中医大证的治疗思路。
也就是说,他这么多年来在大证的研究当中,在大证的治疗当中,积累的这些丰富的学术思想,全盘的托给我们。
所以所谓大医,在当代中国,非李可莫属。
所以首先让我代表我个人,或者代表我们大家,祝李老师,身体健康,希望他能参加我们下一届的扶阳大会。
第二,我们今天的会呢,因为不是李老师自己讲,所以我们形式发生一些变化,昨天我们听的卢老师讲了,是整个的一套体系,把卢氏医学讲了。
李可主要学术思想
李可主要学术思想
李可老中医学本《内经》、仲景,凡病皆以六经辨证论治,尊火神郑钦安之论,重阳轻阴,为仲景之经方重剂之第一传人,起重疾沉疴,实为天下可师可法之大师,以下简述其学术思想。
李可学术思想的核心
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李老认为人之所病,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总结其病因病机为:
1.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2.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3.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李可学术思想的内涵
1.阳气不化——凡一切有形之邪皆阳气不化所致.凡一切阴血之亏皆可以阳化阴。
2.阳虚可助阳,阴虚也可以助阳。
3.阳气可以助人身之一切气化。
4.助阳可以治人身一切病证。
李可学术创新点
1.六经伏寒;
2.三阴同病;
3.统杂病于六经;
4.培源固本;
5.创立新方;
6.破格用药;
7.注重煎服法。
李老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
1.理论上:沿袭《易经》、《内经》、《伤寒论》之学术思想,特重阳气、元阳、真气,特重六经气化。
2.诊断辨证上:首辨阴阳,重辨六经,万病总在阴阳之中。
3.论治上:“但扶真阳,内外二邪皆能治”,“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治疗上但求回阳,扶阳,救阳。
4.用药上:承袭仲景六经用药特点。
简方重剂,大辛大热。
多用四逆、理中类,重用附子、干姜、肉桂。
遵六经以治万病,绝不拘于伤寒。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病机(一)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病机(一)病机是什么,教材上的解释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
太师父非常注重病机,比如最经典的一句'邪之出路即邪之入路'即彰示李老疾病的治疗注重其因及其过程,病因不外风、寒、暑、湿、燥、火;其过程则有由表及里,或邪从内生,或表里同病等,治疗也需看患者本气而行。
当然在这其中,涉及了多种核心的思维,这几种核心思维并不单独存在,而是灵活互动。
一、邪正观正气攻邪,正气必伤。
此句意在表达:邪正不两立,当外邪进入人体后,正气一定要驱逐打压邪气,在此过程中正气肯定会受伤,是毫无疑问的,就像打仗,即使打败敌人,自己也受很大伤害。
毒药攻邪,十去其六,剩下的五六分、六七分要靠自己养……元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能受到阻挡、伤害减弱;人死元气尽,元气被消耗光。
一边消耗,而后天胃气竭,无法生出元气,即有外邪,胃气衰,元气则摇摇欲坠。
治大病,用攻邪法要十分小心,大毒治病,十去其七,剩下静养。
在饮食上调理痊愈。
攻邪过度,两败俱伤,正气在攻邪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伤害。
例如大承气汤通后即不可再用,剩下的部分自己恢复,若接二连三用攻法,外邪去尽,正气也消耗完,两败俱伤。
《李可老中医医话医案》有删减太师父最重要的一个观点:邪正不两立,只要有邪气,正气就一定会起而攻邪,如同打仗,正气也必然会收到损伤。
正气(元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有邪气的阻挡、伤害会减弱。
也就是说体内正气(元气强),则正气自然会去与邪气抗争,此时只需要顺势而为,给邪以出路即可,或是正气强,适当使用攻邪药物(比如泻下、清热之法),中病即止,亦不至于过于耗伤正气;若是正气虚弱,无力与邪抗争,则但扶其正,只管补益正气,听任邪气自去,不可伤及元气。
上段医话还有另外一个观念:正气(元气、先天肾气)是要靠中气(后天胃气)的维续,元气的一气周流、升浮降沉是靠中气的枢转完成的。
这也是李可老很重要的一个思维: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菁华】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菁华】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一、气一元论:回归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四本经典指导下的理法方药诊治疾病,临证实践不分病种,不分年龄,按照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篇到厥阴篇(后人称之为六经)进行辨证论治。
六气为一气的变现。
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先天、后天互为其根。
二、元气:元气乃宇宙、天地、生命之本原,对应《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道”、“真气”、“虚无” 及《易理阐真》中的“先天真一之气”。
元气包括人与生俱有的精气神三宝。
郑钦安认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立命之根。
李可老中医概括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
生命之奥秘全在于此,因此,一首四逆汤可通治百病。
此论先天肾气。
”三、中气:中气乃元气所生。
中气如轴,四维如轮。
在不同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土气、中轴、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
李可老中医认为:“彭子益先生以易论医,创河图五行运行以土为中心论,中气为轴,十二经(五脏、六腑)经气为轮。
轴运轮转,轴停轮止,生命终结。
此论后天胃气。
”四、先后天两本——“火生土,土伏火”:李可老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
‘火生土’是说先天一点真阳乃原动力,此火一动,四维升降各循其道,生命欣欣向荣。
此火一熄,阳根被拔,生命终结。
‘土伏火’ 是说后天胃气(中气)乃先天肾气之根,生命之延续全赖中气之滋养、灌溉,土能生万物,无土不成世界。
同理,人身之中土即脾胃——中气,中气左升右降,斡旋运转不停,五脏得养,生生不息,此即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法。
”五、三阴三阳:一部《伤寒论》,一个河图尽之矣!八法不可废,扶阳是真理!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
阳气:《易经·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学习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及急难重症临床经验有感
学习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及急难重症临床经验有感(2008-04-16 17:28:12)读<<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知道中医还能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及至到山西灵石见到李老,方信书上写的全是真实病例,始对中医增强了信心,决心学习中医,按李老所教导之方法,重新开始学习中医,从首届扶阳论坛到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急难重症经验高级研修班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希望!更坚定了我的信心,以后的岁月将全部精力用到中医的学习与运用中,在这次大会上让我心情激昂,感动万分,再次感受到李老的魅力!到会人员之多是大家所未预及的,充分体现了李可老中医的广泛影响力!在中医存废之争之际,中国正需要像李可老中医这样能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中医,诚如中医泰斗邓铁涛所言:"振兴中医须要有万千个像李可院长那样能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人才...中医便腾飞!李可先生是中医之脊梁!"全国名老中医朱良春也称"李可老先生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能治急危重难病第一人!"参加大会的有全国著名老中医朱良春先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贾谦先生、著名的文化学者刘明武先生、李可老先生的著名弟子刘力红教授、孔乐凯博士等众多二三代弟子,来自国内外的老中青三代,三百多名中医专家学者、医学生以及民间中医爱好者,大家忘记了年龄和辈分齐聚一堂,共商中医发展大计,整个大会取得了巨大的圆满成功。
我出生在医学家庭,自小对医学怀有深厚的情感,上大学后接受的是现代医学教育,对中医玄之又玄的理论不能理解!到医院后看到的是中医科的冷清和中医生的抱怨!临床后我由普外转攻肛肠疾病,十几年来一直以现代医学的模式诊疗疾病,对中医转变认识,应该是在学习了朱汉章老师的"小针刀疗法"后开始的."小针刀疗法"就是典型的中西结合的模式,中医也动刀除疾,华佗时代不就很高明吗!只不过出现了断层和失传,由于我有外科基础,"小针刀疗法"运用起来颇能得心应手,一些难治的软组织损伤性颈肩腰腿痛竟应手而愈,频频又接触了针灸,拜访了多位针灸界大师,体验到了针灸的神奇疗效,运用针灸治病亦有时达到出奇的效果,肩周炎急性腰扭伤往往一针下去效果立见!始转变了我对中医的看法,通过文圣功及站桩功修炼,对阴阳五行的感受,丹道的体验与证悟开始喜欢中医了!我心目中的中医,应是精于术数及养生之道,进行养疗结合、针药并用、内外兼治,既所谓"针刀治其外,汤药攻其内,则病无所遁矣!"认识李老才真正的认识了中医!二年来现学现用,从一病一方开始不断验证疗效,针药并用也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以前不能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腰间盘突出并发椎管狭窄症,顽固性便秘、腹泻、肿瘤等疑难杂症均达到理想效果。
医学-李爱武: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方药
北芪120g 黑顺片30g 干姜30g 炙甘草30g 生山萸肉30g 乌梅15g 红参30g 15剂 用法:每2日1剂,文火煮2h以上,每剂加
水1200ml,一直文火煮取120ml,分2日, 每日分早晚服。
30g 少阳升发之力
45g 补气利水,升降均有
60g
甲子之数(≧具定中轴之力)
120g 人法地(>120g,具翻土之力)
250g 地法天
250-500g 天法道
北芪 十八字方针
运大气 定中轴 健中气 充里气 实肉气 厚土气
——对应土;对应少火生气 ——河图数55,洛书数45,天地之总数100 ——天五生土,五为土之生数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二诊 本气增强 守方加量 乘胜追击
北芪250g
刨附片90g
干姜60g
炙甘草60g 生山萸肉45g 乌梅15g
红参30g
10剂
用法:每4日1剂,文火煮3h以上,每剂加水 2000ml,一直文火煮取400ml,分4日,每日分 早晚服。
三诊 继续增强本气 逐步抽通开窍
北芪250g 刨附片120g
视力差,双眼散光650-700度,150度近视 肝功能异常,玛丽医院反复检查转氨酶升高(具体不详) 5岁前反复高热抽搐, 易疲劳 缺乏好奇心,面色苍白,四肢力量差 极少出汗,不喜饮水 可进食稀饭、麦面、稀饭等,一餐进食1碗 大便1-2日1解,时羊矢状,时先干后成形 ;小便调; 寐可;夜间磨牙; 舌淡红润,苔薄白;脉沉细。
病例1
肖* 女 8岁 2019-3-24初诊 主诉:五迟五软8年。 现病史:患儿于8年前出生后三个月抬头、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