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有机酸

合集下载

第八章 果品类原料.

第八章 果品类原料.

嘎啦苹果
蛇果
红星苹果
红将军
黄元帅
Pear
梨 别名 :快果、果宗、蜜父 形态与特点:白梨果实呈倒卵状或卵圆形,品种有:鸭梨、香梨等。 沙梨的果实呈圆形。品种有雪梨、三花梨、砀山梨等。 秋子梨的果实呈球形或扁球形。其品种有香水梨、秋子梨、南果梨 西洋梨又称洋梨,品种有巴梨、茄梨。 产地产季:辽宁、山东、河北等 品 种:白梨、沙梨、秋子梨、西洋梨 烹调应用:主要适用于酿、蜜汁、甜羹
柑 橘 类
柑橘类是芸香科的一大类果实
的总称。包括橘、柑、橙、柚、柠
檬等
别名:又称橘子、蜜橘、黄橘等

形态:果实小而扁,顶部平或微凹,果皮呈红黄色或青
黄色,皮薄宽松,易剥离,果心不充实,种子尖细,仁
绿色。
产地:江西、四川、浙江
品种:温州蜜橘、四川红橘
烹调:适用于巴斯或甜羹等烹调法
形态特点:果实大而接
有机酸
果实酸味的强弱,不仅与总酸含量有关,还取决于果实中酸碱 度的高低,新鲜果实的酸含量,一般在4%—5%,由于果实细 胞汁液中所含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对酸碱值有一定的缓冲 能力,所以果实一经加热,会使蛋白质凝固,失去缓冲能力, 引起酸度上升,因而酸味增强,甜味降低。
果实中的有机酸的含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是随果实的生长而增 长的,接近成熟时逐渐减少。
糖苷
糖苷是糖与醇、醛、酚、单宁酸、含硫或含氮化合物等构 成的脂态化合物 果实中含有各种苷,大多数都有苦味,有的含有剧毒苦杏仁苷 在酶的作用下可分解成苯甲醛,散发出果实特有的芳香,同时
也产生氢氰酸,所以食用过多的苦杏仁,会发生食物中毒
含氮物质
水果中含氮物质极少,一般在0.2%—2.1%之间, 主要是蛋白质。
2 可作为辅料增加其风味特色 3 可作为莱肴的装饰物起着美化菜肴的作用 4 可用作面点馅心改善风味,增进食欲 5 可作为面点的装饰物美化外观,增加感官色彩美的享受

周德庆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周德庆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名词解释1、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9、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30、宏基因组:出生后才驻入人体,尤其是肠道内1000 种左右的正常菌群——共生微生物群的总基因组,即宏基因组。

31、微生态学:以微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为基础,研究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新兴边缘学科。

32、微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由个体20〜200卩m不同种类组成的生物群与其环境组成的整体。

34、微生态失调:正常的微生物群之间和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

35、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37、微生态制剂: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

可调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

38、益生菌剂:通常是指一类分离自正常菌群,以高含量活菌为主体,一般以口服或粘膜途径投入,有助于改善宿主特定部位微生态平衡并兼有若干其他有益生理活性的生物制剂。

39、益生元(双歧分子):专指一类人类不能消化吸收的低聚糖类食物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

41、悉生生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即已知其上所含微生物群的大生物称为悉生生物。

52、混菌培养(混合培养):混菌培养又叫混合培养,也称混合发酵,是在深入研究微生物纯培养基础上的人工“微生物生态工程” ,指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培养,以获得更好效果的培养方法。

有机第八章 羧酸和取代酸

有机第八章 羧酸和取代酸
H3C C H3C C O OH OH O
P2O 5
O OH OH
P2O5
R R
C C O + H2O O
H3C C H3C C
O O O
-H2O
+
H 3PO 4
O O CH2COOH CH3COCCH3 O COOH O O
若羧酸为长链二元酸,则脱水生成内酸酐。
CH 2 C H2C CH 2
O OH OH C O
-H活性:羧酸小于醛酮。
由于-COOH为吸电子基团,使得-H比较活泼,在
PCl3、PBr3 或红磷(P) 、S等催化下或者光照下可发生
取代反应。由于一元取代产物的-H更加活泼,因此取
代反应可继续发生下去生成二元、三元取代反物。
CH3COOH
Cl2
水相
稀盐酸
苯甲酸
苯甲酸与苯酚的分离:用碳酸氢钠可将羧酸与酚分离。
思考:影响酸性的因素?
HCOOH CH3COOH ClCH2COOH CH3CH2COOH C6H5COOH 3.77 4.74 2.86 4.88 4.20
☆ 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1. 诱导效应的影响
G CH2COOG CH2COOG CH2COO-
CH3COOH
CH2=CHCOOH
脂肪羧酸
COOH
COOH
COOH
脂环羧酸
芳香羧酸
(2)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不同可分一元羧酸、二元羧酸 和多元羧酸。
CH3CH2COOH
HOOC H2C
COOH CH2
一元羧酸 羧 基 数 目 二元羧酸 三元羧酸 多元羧酸
一元羧酸
CH2 COOH HO C COOH CH2 COOH

生物化学三大代谢重点总结

生物化学三大代谢重点总结

第八章生物氧化1.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彻底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02和H2O的过程。

2. 生物氧化中的主要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3. CO2的生成方式:体内有机酸脱羧4. 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组成(1) N ADH 氧化呼吸链: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NADH —复合物I —CoQ —复合物III —Cyt c —复合物IV f O 产2.5个ATP(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3-磷酸甘油穿梭琥珀酸—复合物II —CoQ —复合物III —Cyt c —复合物IV —O 产1.5个ATP含血红素的辅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5. 细胞质NADH 的氧化:胞液中NADH必须经一定转运机制进入线粒体,再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转运机制(1 ) 3-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的快肌,产生 1.5个ATP(2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于肝、心和肾细胞;产生2.5个ATP6. ATP的合成方式:(1 )氧化磷酸化: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偶联部位:复合体I、III、IV(2 )底物磷酸化:是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通过高能基团转移合成ATP。

磷/氧比: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0.5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磷酸的摩尔数或合成ATP的摩尔数。

7. 磷酸肌酸作为肌肉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第九章糖代谢寸一、糖的生理功能:(1 )氧化供能(2 )提供合成体内其它物质的原料(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吸收速率最快的为-半乳糖二、血糖1.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空腹血糖浓度:3.9~6.1mmol/L2. 血糖的来源:(1)食物糖消化吸收(2)肝糖原分解(3)糖异生去路:(1 )氧化分解供能(2)合成糖原(3)转化成其它糖类或非糖物质3. 血糖调节:肝脏调节、肾脏调节(肾糖阈)、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内主要升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三、糖代谢1. 无氧酵解(无氧或缺氧;生成乳酸;释放少量能量)关键酶:己糖激酶、6- 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反应部位:胞液产能方式:底物磷酸化净生成2ATP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6- 磷酸葡萄糖-1ATP⑵ 6- 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 磷酸果糖⑶ 6- 磷酸果糖转变为1,6- 二磷酸果糖-1ATP⑷ 1,6- 二磷酸果糖裂解⑸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⑹ 3- 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 二磷酸甘油酸【脱氢反应】⑺ 1,3- 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 磷酸甘油酸【底物磷酸化】+1*2ATP⑻ 3- 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 磷酸甘油酸⑼ 2- 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1*2ATP(11)丙酮酸加氢转变为乳酸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

第八章习题答案

第八章习题答案
23.用碘量法测定钢中的硫时,先使硫燃烧为SO2,再用含有淀粉的水溶液吸收,最后用碘标准溶液滴定。现称取钢样0. 500g,滴定时用去0.0500mol·L-1I2标准溶液11. 00mL。计算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解:SO2+H2O=2H++SO32-
SO32-+I2+H2O=2I-+SO42-+2H+
w(Na2CO3) = 24.101030.2896105.99/0.8983=0.8235
w(NaOH)=[(31.4524.10)1030.289640.01]/0.8983=0.09481
18.有一纯的有机酸400mg,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滴定曲线表明该酸为一元酸,加入32. 80mL NaOH溶液时达终点。当加入16. 40mL NaOH溶液时,pH值为4.20,根据上述数据求:
突跃范围:(0.14V+3× V)=0.23V~ (0.70V3× V)=0.52V
选亚甲基蓝;EIn= 0.36V,与化学计量点Esp= =0.33V符合。
20.用KMnO4法测定硅酸盐样品中的Ca2+含量。称取试样0.5863g,在一定条件下,将钙沉淀为CaC2O4,过滤、洗涤沉淀。将洗净的CaC2O4溶解于稀H2SO4中,用0.05052 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5.64mL。计算硅酸盐中Ca的质量分数。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nMnO4-:nFe2+=1:5
nMnO4-:nC2O42-=2:5
c(FeSO4):c(H2C2O4)=2:1

土壤肥料N肥[第八章]

土壤肥料N肥[第八章]

表 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卫生评价标准 (沈明珠,1982)
级别 硝酸盐含量 (mg/kg鲜重) 污染程度 参考卫生性
1
2
≤432
≤785
轻度
中度
允许生食
允许盐渍,熟食
3
4
≤1440
≤3100
高度
严重
允许熟食
不允许食用
(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吸收 机理: ①被动渗透
(Epstein,1972)
第八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植物的氮素营养 土壤种的氮素及其转化 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及其 施用方法 氮肥的合理施用
第一节
植物的氮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氮的质量分数和分布 1.质量分数 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植物体干物重的 0.3%-5%,而含量的多少与植物种类、器官、 发育阶段有关。 种类:大豆>玉米>小麦>水稻;高产品 种>低产品种 器官:叶片>子粒> 茎秆>苞叶 发育: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含氮 量也不相同。
膜外 NH4+ H+ NH4+ 膜 ATPase 膜内
②接触脱质子
(Mengel,1982)
NH3
H+
氨 酮戊二酸
还原性胺化作用
酮酸 谷氨酸 各 种 新 的 氨 基 酸
转氨基作用

酰胺
2.NH4-N的同化
3. 酰胺形成的意义(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
①贮存氨基
②解除氨毒
(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

生长时期:苗期>旺长期>成熟期>衰老期 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第二章绪论(1学时)1、掌握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对象和任务。

2、了解药理学发展概况,近代药理学的分支及长期以来我国药理学工作者在药理学方面的贡献。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2学时)1、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和作用方式;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选择性、二重性、差异性、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等;受体与配体的概念。

2、熟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的概念;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定义。

3、了解受体学说及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药物代谢动力学(2学时)1、掌握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定义及影响因素;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时量曲线、肠肝循环、血浆半衰期等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2、了解药物的跨膜转运形式;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血药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间隔、剂量对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和水平的影响。

第五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1学时)1、了解影响药物效应机体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第六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1学时)1、掌握传出神经的受体分类及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方式;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2、熟悉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及其生物合成、储存、释放、再摄取、灭活及与受体结合等环节。

3、了解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突触的结构及化学传递的概念。

第七章拟胆碱药(1学时)1.掌握毛果芸香碱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新斯的明的作用、作用机理、主要用途和不良反应。

2.熟悉乙酰胆碱的作用。

第八章有机磷酸酯类及胆碱酯酶复活药(1学时)1.掌握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机制,中毒症状及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解救原则。

2.熟悉碘解磷定复活胆碱酯酶的作用机制、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第九章抗胆碱药(2学时)1、掌握阿托品的作用、作用机理、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的症状及解救措施、禁忌症;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N2受体阻断药去极化型和非去极化型特点。

3、了解N1受体的作用、不良反应。

第八章酰化反应

第八章酰化反应

180~220℃ CH3CONH2 CH3COONH4 -H2O
还可用于高沸点羧酸和芳胺的N-酰化。
NH2
+
COOH
180~190℃
NHCO—

实例:芳羧酸+PCl3酰化法
有些芳羧酸,酰化能力很弱,又不易 制成工业品的酰氯,可采用在酰化反应物 中加入PCl3的N-酰化法。
如2,3-酸(2-羟基萘3-甲酸),羧基连在芳环 上,且邻位有羟基,使羧 酸的反应活性变得很低。
N O C—CH3 NH2 —OH NO2

反应历程
亲电取代反应,酰基取代N 原子上H, 生成羧酰胺: 11-1 注意:酰基是吸电基,不易生成 N,N-二酰化物(Why),易制得较纯酰胺, 和N-烷化反应不一样。
用羧酸的N-酰化 用酸酐的N-酰化
N-酰化
用酰氯的N-酰化 用酰胺的N-酰化 羧酸酯的N-酰化 双乙烯酮N-酰化
CH3 (CH3CO)2O Lewis酸
CH3
COCH3 70%
CH3 CH3 硝化 —NO2 60% CH3 (CH3CO)2O,AlCl3-CS2 回流 CH3 COCH3 + 85~89% —COCH3 少量
环上有吸电基,反应难进行,如硝基 苯不能被C-酰化。 引入一个酰基后,芳环被钝化,不易 发生多酰化、脱酰基和分子重排等副反应, C-酰化的收率可以很高。

临时性酰化
NH2
HCOOH
NHCOH
HNO3 H2SO4
NHCOH
NaOH H2O
NH2
NO2
CH3 CH3 COOH
NO2
COOH
NH2
NHCOCH3
NHCOCH3
NH2

第八章 有机酸

第八章  有机酸
O H3C C OH
乙酸的作用 乙酸具有抗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医药上常用乙酸 稀溶液作为消毒防腐剂,应用“食醋消毒法”预 防流感,使用30%的乙酸溶液搽浴治疗甲癣等。 乙酸中的乙酰基,是生物化学中所有生命的基础。 当它与辅酶A结合后,就成为糖类和脂肪新陈代 谢的中心。然而,乙酸在细胞中的浓度是被严格 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避免细胞质的pH发生 破坏性的改变
(五)苯甲酸( COOH ) 苯甲酸是最简单的芳香酸,因存在于安息香树胶 中,俗称安息香酸。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乙醇和乙醚中。苯甲酸及其钠盐常作防腐剂,苯 甲酸可用作治疗癣病的外用药。 (六)丁二酸( HOOCCH CH COOH) 丁二酸俗名瑚珀酸,最初由瑚珀蒸馏得到,加热 易失水生成丁二酸酐。 丁二酸存在于许多植物体内,也存在于动物的脑、 肌肉和尿液中,是人体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2
O
(四)柠檬酸( HOOCCHCCH COOH ) 柠檬酸化学名称为3-羟基-3-羧基戊二酸,曾名枸 橼酸。存在于柑橘等水果中,尤以柠檬中含量最 多。柠檬酸为透明结晶,无水柠檬酸易溶于水、 乙醇和乙醚,有强的酸味,常用作调味剂,在临 床上,柠檬酸铁铵是常用补血药;柠檬酸钠有防 止血液凝固的作用,常用作抗凝血剂。 柠檬酸是人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 物,它是糖有氧氧化过程中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 在酶的催化下,由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化成异柠 檬酸,然后进行氧化和脱羧反应,变成α-酮戊二 酸。
(二)羟基酸的命名 羟基酸系统命名法是以羧酸为母体,羟基 为取代基来命名的。取代基的位置可用阿 拉伯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许多羟基酸存 在于自然界,因此也常根据其来源采用俗 名。
COOH H3C CH OH COOH HOOCCHCHCOOH 2 OH HOOCCHCCH2COOH 2

一元有机酸种类

一元有机酸种类

一元有机酸种类
有机酸是碳原子通过碳氢键连接氧原子形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一元有机酸是指化学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羧基(-COOH)的有机酸。

常见
的一元有机酸种类包括甲酸、乙酸、丙酸等。

1. 甲酸(HCOOH)是最简单的一元有机酸,也是自然界中常见的
一种有机酸。

它的分子式为HCOOH,结构式为H-C=O;H。

甲酸具有刺
激性气味,可以腐蚀皮肤和黏膜。

甲酸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染料、皮
革和橡胶工业等。

2. 乙酸(CH3COOH)是常见的一元有机酸,也是乙酸乙酯的主要
成分。

它的分子式为CH3COOH,结构式为CH3-C=O;OH。

乙酸具有刺激
性气味,可溶于水。

乙酸广泛用于化学实验、食品添加剂、制药和农
业等领域。

3. 丙酸(C2H5COOH)是一种三碳有机酸,化学式为C2H5COOH,
结构式为C2H5-C=O;OH。

丙酸可溶于水,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在工业
中常用作染料、草甘膦的原料以及防腐剂。

除了以上常见的一元有机酸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一元有机酸,如丁酸、戊酸等。

这些一元有机酸在不同的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一元有机酸是指只含有一个羧基的有机酸。

常见的一
元有机酸种类有甲酸、乙酸、丙酸等,它们在化学实验、食品添加剂、工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一元有机酸种类的了解,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第八章生物氧化

第八章生物氧化

第八章生物氧化一、内容提要生物氧化是指糖、脂肪、蛋白质等供能物质在生物细胞中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

CO2的生成方式为有机酸脱羧。

脱羧反应根据其发生在α碳原子及β碳原子,分为α脱羧和β脱羧。

有的脱羧反应涉及氧化,因此脱羧反应又可分为不伴氧化的单纯脱羧和伴氧化的氧化脱羧。

线粒体内膜存在多种具有氧化还原功能的酶和辅酶,排列组成呼吸链。

细胞的线粒体中,代谢物脱下的2H以质子和电子形式通过呼吸链逐步传递给O2生成H2O。

从细胞内膜分离得到四种功能的呼吸链复合体:NADH-泛醌还原酶(复合体Ⅰ)、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复合体Ⅱ)、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体Ⅲ)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Ⅳ)。

CoQ、Cytc不包含在这些复合体中。

体内存在两条呼吸链,即NADH氧化呼吸链及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ATP的生成方式有两种: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以氧化磷酸化为主。

氧化磷酸化是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产ATP的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每2H经NADH氧化呼吸链传递可产生约2.5个ATP,经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传递可产生约1.5个ATP。

氧化磷酸化受到甲状腺素和ADP/ATP比值的调节,同时易受呼吸链抑制剂、解偶联剂和ATP合酶抑制剂等抑制。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代谢物分子中能量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过程。

除ATP外还存在其它高能化合物,但生物体内能量的生成、转化、储存和利用都是以ATP为中心。

在肌肉和脑组织中,磷酸肌酸可作为ATP的能量储存形式。

胞质中物质代谢生成的NADH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必须通过α-磷酸甘油和苹果酸-天冬氨酸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

生物氧化过程中有时会生成反应活性氧类,他们具有强氧化性,对细胞有损伤作用。

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可以将某些底物分子羟基化,增强其极性,便于从体内排出;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反应活性氧类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高中三年级化学课教案有机化学中的酸碱反应

高中三年级化学课教案有机化学中的酸碱反应

高中三年级化学课教案有机化学中的酸碱反应导入: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的科学。

酸碱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对于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以及有机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学习有机化学中的酸碱反应。

一、有机酸的定义有机酸是指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

在化学结构上,有机酸中的羧基可以通过杂化来确定,一般为sp2杂化。

有机酸的酸性主要来自羧基中的羟基(-OH)和羧基本身。

举例说明:常见的有机酸包括乙酸、苹果酸以及柠檬酸等。

这些有机酸具有一定的酸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二、有机碱的定义有机碱是指含有氨基(-NH2)或其它带负电荷的含氮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碱可以通过孤立电子对来吸引H+离子,从而发挥酸中和的作用。

举例说明:常见的有机碱包括乙胺、乙二胺以及吡啶等。

这些有机碱具有较强的碱性,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三、有机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有机酸与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遵循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即酸质子(H+)与碱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H2O)。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酸 + 有机碱→ 盐 + 水举例说明:以乙酸和乙胺为例,乙酸(有机酸)与乙胺(有机碱)反应,生成乙酸乙胺盐和水。

化学方程式:CH3COOH + C2H5NH2 → CH3COOC2H5 + H2O四、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用来检测溶液酸碱性质的物质,它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检测有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常见酸碱指示剂:酚酞:它呈现红色时表示酸性溶液,变为无色时表示中性或碱性溶液。

甲基橙:它呈现红色时表示酸性溶液,呈现黄色时表示中性或碱性溶液。

溴甲酚绿:它呈现黄色时表示酸性溶液,变为蓝色时表示中性或碱性溶液。

实验操作:1. 取一定量的有机酸溶液,加入少量的酸碱指示剂。

2. 逐滴加入有机碱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76食品分析第八章酸度的测定

76食品分析第八章酸度的测定

4.pHS—3c型酸度计的使用 pH计主要组成: 复合电极:是由玻璃电极(测量电极)和银一氯化 银 电极(参比电极)组合在一起的塑壳可充式复合电极 “温度”调节旋纽:用于补偿由于温度不同时对测量结 果产生的影响。 “斜率”调节旋纽:用二点校正法对电极系统进行pH校 正
操作步骤: 1)预热:30分钟。 2)校正: 将电极放入盛有pH6.86的标准缓冲溶液烧杯内, 按下“读数”开关,调节“定位”旋纽,使仪器 指示值为此溶液温度下的标准pH值。 根据要测pH值的样品溶液是酸性(pH7)或碱性 (pH7)来选择pH4.01或pH9.18的标准缓冲溶液调 节斜率。
如: 醋酸>甲酸>乳酸>草酸>盐酸
3、 挥发酸( Volatile acidity )
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
例:甲酸、乙酸、丁酸
测定方法:通过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来滴定。
4、牛乳酸度
外表酸度(固有酸度)
牛乳总酸度
真实酸度(发酵酸度)
真实酸度
指牛乳在放置过程中, 乳酸菌发酵乳糖产生
外表酸度
新鲜牛乳固有的酸度,
加NaOH中和 净 化 阴离子交换树脂 氨水洗脱,以铵盐流出
阳离子交换树脂,转化为有机酸
取适量样品(约 25 g,精确至 0.01 g)最后用碱 量≮5 ml,最好在10 — 15 ml,用 150 ml 水将样品 移入250 ml容量瓶中,在75 ~80 ℃水浴上加热半小时, 冷却,加水至刻度,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液, 收集滤液备用。
⑵ 测定
滴定用移液管吸取滤液 50 ml,注入三角瓶 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5滴。 用 0.1 mol/L 的 NaOH 溶液滴定至浅(微) 红色且 30 秒不褪色。记录消耗的 NaOH 量。

第八章、果品类原料

第八章、果品类原料
注意事项:有人食鲜菠萝会发生过敏反应,时 因为菠萝中具有菠萝朊酶旳物质,预防旳措施 是将菠萝用盐水泡一会,可破坏菠萝朊酶。
山楂 别名:红果、山里红
形态:果实近似球形,个大、红色、有淡褐色旳斑点。果味酸, 稍甜,肉厚水少,肉质较硬。
产地产季:主要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西等 10月中旬采收 品种:大金星、艳阳红、白瓤绵球等 烹调应用:除鲜食外,可做甜菜、罐头等 品种鉴别:个大、肉厚、色泽鲜艳、无虫蛀为佳品
浆果类果实形状较小,果实是由一种或多种心皮旳子房发育而成旳。果肉成 熟后因柔软多汁,故称“浆果”。主要品种有葡萄、龙眼、猕猴桃、香蕉、 荔枝等。
坚果类果实是以种仁(子叶)供食用,果实特征为外包木质或革质硬壳,成熟 时干燥而不裂开,故又称“壳果”。主要品种有核桃、栗子、松子等。
柑橘类 瓜果类 复果类
柑橘类果实又称柑果或橙果。由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种子构造而成; 内果皮旳内侧生长许多肉质化旳囊状物,称为“沙囊”,富含浆液,是主要 食用部分。主要品种有柑橘、柠檬、柚子等。
南果梨
西洋梨又称洋梨。品种有:巴梨、茄梨。 产地产季:辽宁、山东、河北等 品 种:白梨、沙梨、秋子梨、西洋梨 烹调应用:主要合用于酿、蜜汁、甜羹
(三)桃 别名:桃子 形态与特点:夏季水果,形状多为尖圆形,表面有绒 毛,地步凹陷,果实肉厚,甘甜多汁。 产地、产季主要产于华北、华东、等地,6~10月均 产 品种:天津水蜜桃、山东肥城桃、水蜜桃、等 烹调应用:制作桃羹、桃脯、等
花生
别名:落花生、番豆、地豆等 外形:椭圆形,每一荚果内有1~4个花生种子, 果皮厚革质,有凸起旳网脉色泽黄白,硬而 脆,外有淡红色薄膜种衣。种仁白色。 产地:山东四川辽宁河北河南等 类型:一般型、蜂腰型多粒型珍珠豆型等

第八章酸碱滴定法

第八章酸碱滴定法
当[In-]≥10[HIn]时,溶液显In-(碱式)的颜色, 此时溶液pH≥pKHIn + 1。 当[HIn]=[In]时,pH=pKHIn,观察到的是指酚示酞剂的中间 色,此时是指示剂变色最灵敏的一点,这时的pH叫做指 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
结论 当溶液的pH在pKHIn-1到pKHIn+1 之间变化时,人眼才能看到指示剂的 颜色变化,此范围称为指示剂的变色 范围:
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一、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1.指示剂的性质:有颜色的有机物质,具有一定的弱酸
或弱碱性,通常用HIn表示。在溶液中发生部分解离:
HIn
H+ + In-
酸式结构 pH发生变化 碱式结构
颜色1
颜色2
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
【知识链接】 酚酞:有机弱酸,碱滴酸时用。 变色范围: 8~10 ,无色变红色。
pH = pKHIn±1
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
【课堂活动】 1.什么是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理论变色范围?
溶液的pH = pKHIn 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pH = pKHIn±1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
2.酚酞的pKHIn为9.1,其理论变色点是多少?理论 变色范围是多少?与实际变色范围一致吗?为什么?
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
【知识链接】 甲基橙:有机弱碱,黄色的甲基橙分子,在酸性溶液中获得
一个H+,转变成为红色阳离子。
变色范围: 3.1 ~ 4.4
橙红色变黄色。
酸滴碱时用
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
2.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酸碱指示剂为弱的有机酸或碱,具有酸式和碱式
两种结构形式,且具有不同的颜色。当溶液pH变化 时引起指示剂结构的改变而导致指示剂颜色变化。

腐殖质与有机酸

腐殖质与有机酸

腐殖质与有机酸
腐殖质是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暗褐色或灰黑色物质,是土壤的组成成分之一。

它是一种复杂的有机胶体,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还含有一些稀有元素。

腐殖质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保水性、通气性和营养供给性,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

而有机酸是指含有碳原子的酸性物质,通常是由有机化合物氧化得到的。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例如,有机酸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还可以在微生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尽管腐殖质和有机酸在定义和来源上有一定区别,但它们都是有机物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腐殖质与有机酸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农业专家。

第八章第40讲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第40讲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 6—
5.中和滴定实验操作 (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 (1)滴定前的准备
漏水
待盛液 0
— 7—
— 返回 —
(2)滴定
滴定管活塞
— 返回 —
锥形瓶 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 8—
— 返回 —
(3)终点判断 等到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 2~3 次,根据 c(NaOH)=cHVCNla·VOHHCl求出每次实验的 NaOH 浓度, 并求其平均值。
— 25 —
— 返回 —
回答下列问题: (1)“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_M__n_(_O__H_)_2+__O__2_=_=_=_2_M__n_O_(_O__H_)_2_。 (2)Na2S2O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 棒、试剂瓶和__量__筒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氧__气____ 及二氧化碳。 (3)取 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L-1 Na2S2O3 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 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当__最__后__半__滴__标__准__液__滴__入__时__,__溶__液__由__蓝__色__变__为__无__色__,__且__半__分__钟__内__无__变__化_; 若消耗 Na2S2O3 溶液的体积为 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8_0_a_b_____ mg·L-1。 (4)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低_____(填“高”或 “低”)。
【解析】 (1)滴定实验中规范操作为“左控塞,右摇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 色的变化”。(2)误差分析应根据 c(NaOH)=cVHNCalO·VH溶盐液酸分析。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 酸润洗,内壁附着水,可将加入的盐酸稀释,消耗相同量的碱时,所需盐酸的体积偏大, 使所测 NaOH 溶液的浓度偏高,A 项错误;用碱式滴定管取出的待测溶液中 NaOH 的物 质的量一旦确定,倒入锥形瓶后,加水不影响 OH-的物质的量,即不影响滴定结果,B 项错误;气泡排出,液面下降,故读取的 V(盐酸)偏大,使所测 NaOH 溶液的浓度偏高, C 项错误;开始时仰视液面,滴定结束后俯视液面,则读取的 V(盐酸)偏小,使所测 NaOH 溶液的浓度偏低,D 项正确。(3)读数时,视线应与滴定管内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酮酸羧化酶:CO2 的固定速度直接影响柠檬酸 的合成,黑曲霉中丙酮酸羧化酶与其它真核生物的 丙酮酸羧化酶相比,不受乙酰CoA的影响,而受酮戊二酸的抑制,所以它很少受到调节。
柠檬酸合成酶:该酶过去被看作是一个受调节的 酶,现在认为该酶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底物乙酰CoA和 草酰乙酸的浓度,不存在重要的调节作用。
1982年的统计,全世界的乳酸产量为28千 吨左右,其中:
50%用于食品工业,作为酸化剂和防腐剂
20%用于生产L-硬酯酰乳酸酯 其余用于医药、制革、纺织等
二、乳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一)同型乳酸发酵
即经EMP途径产生的丙酮酸,以NADH2为供氢体还 原形成乳酸,此过程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乳酸,理 论转化率为100%。
苹果酸: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
丁烯二酸:丁烯二酸的金属盐类可用于某些工
业用剂,如除垢剂、润滑剂等。
衣康酸:合成树脂或在工业上用作除垢剂等。 顺-乌头酸:用于有机合成、酸化防腐剂及树 脂合成,是柠檬酸发酵的副产品。 五倍子酸:用于医药和印染、鞣革、照相等工
业。
有不少的有机酸可以用化学合成法生产,而 且成本只有发酵法的1/2~1/3,但担心化学合成 的物质有潜在的危害,食用的有机酸趋向于用发 酵法生产。
理论转化率=
(12×6 +8×1+ 16×7)×5 (12×6 +12×1+ 16×6)×6
= 88.9
由EMP途径合成柠檬酸的代谢途径
淀粉
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葡萄糖
HMP
3-磷酸甘油醛
ED
葡萄糖
3-磷酸甘油醛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CO2 乙酰CoA 草酰乙酸 柠檬酸
CO2
乙酰CoA 草酰乙酸 乙酸
4-磷酸赤藓糖
3-磷酸甘油醛 7-磷酸景天庚糖
乙酰磷酸
乙醇 乙酸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木酮糖
2 3-磷酸甘油醛
2 乙酰磷酸
2 乳酸
2 乙酸
2C6H12O6+5ADP+5Pi
2CH3CHOHCOOH+3CH3COOH+5ATP
2CH3CHOHCOOH
理论转化率=
2C6H12O6
1917年Currie使用黑曲霉浅盘发酵生产柠檬酸。
1938年Perquin和1942年Karrow进行了柠檬酸的深层 发酵研究。
到上世纪50年代柠檬酸的生产绝大部分
以发酵法取代了提取法。
2004年全球柠檬酸产量约120万吨,欧盟
和美国为最大消费市场。
柠檬酸的消费领域: 饮料行业占40~45% 食品添加剂等占15~20% 洗涤剂占20~30%
第一节 柠檬酸发酵
一、概述
二、柠檬酸的生产菌种 三、柠檬酸的深层发酵工艺
四、柠檬酸发酵的条件
五、柠檬酸的合成途径和调节
六、柠檬酸的提取
一、概述
柠檬酸1784年由Scheels氏发现。 1893年前,主要用柑橘、菠萝、柠檬等果实提取 柠檬酸。 1893年以后,Wehmer发现青霉可以生成柠檬酸。
由EMP途径合成柠檬酸
C6H12O6+1.5O2+11ADP+11Pi C6H8O7+2H2O+11ATP
12×6 +8 ×1+ 16×7 12×6 +12×1+ 16×6
理论转化率=
=106.7
由HMP途径合成柠檬酸
6C6H12O6+13.5O2+91ADP+91Pi 5C6H8O7+16H2O+6CO2+ 91ATP
成熟的发酵液
四、柠檬酸发酵的条件
(一)营养条件
1、碳源:各种含淀粉的原料、淀粉水解物、葡萄糖 蜜、蔗糖和甜菜糖蜜等都可作为碳源,我国以薯干 粉为原料。一些新菌株采用纯淀粉,浓度可提高至 18~22%。 2、氮源:最适为0.3~0.4%,薯干等原料含有氮, 可不必添加。
3、微量元素:1940年以来对微量元素进行了广泛的 研究,Cu2、Mn2、Fe3、Zn2、Mo2等为高产所必需, 需要量仅在mgkg级,过量可能造成毒害。 微量元素中Fe3,Mn2,Cu2 三种元素对柠檬酸 发酵的影响最为显著,Fe3和Mn2浓度高时抑制柠檬 酸的合成,而Cu2对它们有拮抗作用,但高浓度Cu2 对柠檬酸的合成也有毒害作用。
EMP与HMP的比率
葡萄糖发酵合成柠檬酸时,HMP途径的柠檬酸理 论转化率要小于EMP,因此提高EMP途径的比例有利 于柠檬酸的合成。 黑曲霉生长时,这两个途径的比率是2∶1,而 生成柠檬酸时为4∶1,即以EMP占优势。 据认为锰的缺乏可以降低HMP途径和三羧酸循环 中各种酶的活性。
六、柠檬酸提取
第八章 有机酸发酵
第一节 第二节 柠檬酸发酵 乳酸发酵
微生物产生的有机酸种类很多,迄今已 知约70种,但工业生产的品种还较少。 细菌产生的有机酸有:乙酸、丙酮酸、 丙酸、乳酸、琥珀酸、2-酮基-L-古龙酸、 -酮戊二酸、二氨基庚二酸、聚--羟基丁 酸等。
真菌是有机酸的主要产生菌,有些品种已大规 模发酵生产,主要有: 柠檬酸:柠檬酸在化工、医药、食品等方面有广 泛用途,而且是一种很好的缓冲剂,尤其是在清凉饮 料、果汁、果酱、果冻、糖果等食品中,不可缺少的 酸味剂。 葡萄糖酸:葡萄糖酸的钙、钠、铵、铁等盐类广 泛地用于医药、食品、纺织、皮革等工业上。
溶氧对黑曲霉耗氧和产柠檬酸速率的影响
溶氧分压(Pa) 15900 耗氧速率(mol/min) 106 产酸速率(mol/min) 32
13200
9350 8000
102
90 -
28
23 21
5000
3900 3200
85
- 74
14
9 3
1800
800 500
63
57 43
0
0 0
五、柠檬酸的合成途径和调节
柠檬酸的提取常采用钙盐法,工艺过程 如下:
发酵液预处理、过滤
清液
洗涤菌丝
碳酸钙
中和
洗涤水
菌丝
见下页
碳酸钙
中和 柠檬酸钙 酸解、脱色(浓硫酸、活性炭) 硫酸钙、活性炭 柠檬酸液 离子交换 洗涤
洗涤水
废液
真空浓缩
母液 结晶
硫酸钙、活性炭
干燥、成品乳酸的生产菌种 四、乳酸的发酵条件 五、乳酸的发酵方法
医药占5%
其它占10%
欧洲是柠檬酸的第二大生产地,产量约30万吨。 美国柠檬酸年产量约25万吨。
我国是柠檬酸的第一大生产国,估计年产约50万 吨。
但在1970年时,我国的柠檬酸年产仅有130吨。
二、柠檬酸的生产菌种
柠檬酸位于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点,几乎所有微 生物都能合成柠檬酸,但能大量积累柠檬酸,并将 其分泌到培养基中的微生物不多。
异柠檬酸裂解酶:该酶在黑曲霉中存在,并有乙 醛酸循环,但在糖质原料发酵时异柠檬酸裂解活性 丧失。 以上几种酶的活性,关系到已积累的柠檬酸是 否被分解,还有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EMP和三羧酸循 环不中断,柠檬酸不断被合成。
磷酸果糖激酶:是EMP途径的关键酶,它受柠檬 酸和ATP的抑制,但它可被AMP、无机磷酸盐和NH4+ 所激活,NH4+可有效地解除磷酸果糖激酶受柠檬酸 和ATP的抑制。
异柠檬酸脱氢酶:该酶活性低,有利于柠檬酸的 积累。 柠檬酸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活性,一旦柠檬 酸积累到一定水平,它就能抑制它自身的进一步分 解。 -酮戊二酸脱氢酶:现已发现在柠檬酸积累时, 真菌中缺乏-酮戊二酸脱氢酶或者是活性非常低。 同时还发现,-酮戊二酸脱氢酶的合成是明显 地处于葡萄糖与NH4+的负控制下。
琥珀酸
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裂解酶
乙醛酸+琥珀酸
柠檬酸积累的理想条件:
1、提高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 2、提高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 3、提高柠檬酸合成酶的活性 4、抑制顺乌头酸酶的活性 5、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活性 6、抑制-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活性 7、抑制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
柠檬酸合成酶系的调节:
顺乌头酸酶的活性:从理论上推测,顺乌头酸酶 失活,三羧酸循环阻断是累积柠檬酸的必要条件。 许多实验指出顺乌头酸酶活力变化与柠檬酸累 积有密切关系。例如,产酸菌株的顺乌头酸酶活力 比非产酸菌株低,产酸期比生长期低,生长在产酸 培养基上菌株的顺乌头酸酶活比生长在非产酸培养 基上的低。 添加顺乌头酸酶抑制剂可促进柠檬酸积累。 铁为顺乌头酸酶的激活剂,用亚铁氰化钾除铁, 可以握高柠檬酸产率。
六、乳酸的提取
一、概述
乳酸的正式学名是:-羟基丙酸。
乳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皮革工业, 如饮料、糖果、肉制品、面包等;乳酸钙、乳 酸铁、乳酸钠用于医药;乳酸制的聚酯塑料用 于外科缝合线及人工假肢等。
乳酸是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酸的第一 个产品,开始于1880年,尽管目前有化学合 成法生产乳酸,但仍然有50%的乳酸以发酵 法生产。
(二)环境条件 1、pH:pH≥5.0易形成葡萄糖酸,pH≥3.0易形成 草酸,合成柠檬酸pH要降到3以下。 2、温度:在不同发酵阶段,一般采用不同的温度 控制,在种子培养和发酵初期,以加速菌体增殖为 目的,控制较高温度(36~38℃)对黑曲霉的生长有 利。发酵产酸期以菌体的产酸代谢为主,控制34~ 36℃为佳。 3、氧:黑曲霉需要较低的氧,但是对氧的缺乏是 敏感的。
C6H12O6+2AMP+2Pi+2NAD 2CH3COCOOH+2ATP+2NADH2
CH3COCOOH+NADH2
乳酸脱氢酶
CH3CHOHCOOH+NAD
理论转化率=
2CH3CHOHCOOH
C6H12O6
=100%
(二)异型乳酸发酵
有两条途径,一是6-磷酸葡萄糖酸途径,产 生1分子乳酸、1分子乙醇和1分子CO2,理论转化 率为50%。二是Bifidus(双歧)途径,2分子葡萄糖 产生2分子乳酸和3分子乙酸,乳酸的理论转化率 亦为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