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的哲学学科,它涉及到审美经验、审美评价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问题。
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视觉艺术、音乐、文学、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
美学的目的是探讨美的本质及其相关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美学原理的分类美学原理可以分为形式原理和内容原理两大类。
形式原理形式原理是指影响艺术作品美感的外在形式因素。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称与平衡对称和平衡是美学原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艺术作品中,对称和平衡可以创造一种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绘画中,一个图像的左右对称可以使观者感到平衡和稳定。
色彩运用色彩是艺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不同的颜色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空间构成艺术作品中的空间构成也是影响美感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构图和空间布局,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空间感。
例如,在绘画中,透视法可以让画面更具立体感。
内容原理内容原理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主题等内在因素。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达情感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形象、色彩、音乐等表达出艺术家的情感。
例如,一幅画作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和形象的选择来表达出快乐、悲伤等不同的情感。
传递思想艺术作品还可以通过视觉形象、情节等来传递一定的思想。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故事情节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反映社会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现象、问题和价值观念。
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
美学的价值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美的享受和提升生活品质通过学习美学,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美的体验可以提升人的情感和精神境界,使生活更加有意义和丰富。
创造能力的培养美学的学习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创作过程和思维方式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人们的智力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精品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的资料,那就对了,作者精心整理这篇《美学原理》读书笔记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1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寻找、在探索,试图解开生活中那些美学的奥秘。
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一盏明灯,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这本书《美学原理》正是这样一盏明灯,它为我们揭示了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法教授,他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书中,张法教授从多个角度对美学进行了阐述,包括美学的基本概念、审美心理、艺术创作等。
他以清晰、简洁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概念,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学的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美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科,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比如,在我们的言谈举止中,语言的美学、节奏的美学、情感的美学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感知。
这使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艺术家,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创造美。
同时,书中的一些实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作者提到了唐代诗歌的鼎盛,那是中国美学的高峰。
这些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既有豪放派的磅礴大气,又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
这些例子使我认识到,美学并不只存在于遥远的古代,它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的时代。
然而,《美学原理》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书中的一些理论阐述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复杂。
对此,作者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尽量简化语言,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此外,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将美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美学原理》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美学的实践价值。
王德胜《美学原理》读书笔记1.
王德胜《美学原理》读书笔记1
阅读书目:王德胜主编:《美学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先贤对美的论述
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荀子:全粹全美、水玉比德
毕达哥拉斯:主张美是“和谐与比例”
柏拉图:形体、心灵、行为、制度等都是美,但探讨美的本质应该探究导致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共同本质
亚里士多德:“摹仿说”和“净化说”
中世纪:审美的光辉完全归于神
文艺复兴:以人为本
法国古典主义美学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狄德罗(D.Diderot)“美在关系说”
莱辛(G.E.Lessing)“诗画同一说”。
美学原理笔记
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学: 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 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 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 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二.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第一段近代: 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 王国维, 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 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 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
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 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 宗白华)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一. 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二. 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
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
在《诗论》这本书中, 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 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 做了探索分析。
《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 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 西洋是唯理的体系(), 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象如日, 创化万物, 明朗万物——宗白华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 普与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 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 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 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 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 出现了文化热)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 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 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美学(一) 美学四种意见:1) 保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2) 黑格尔: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3)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
4) “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
(二) 我国目前美学对象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1) 美的问题2) 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3) 艺术问题二、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1)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即“美的本身”2) 康德: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主观的”。
3)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 克罗齐:“美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二)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 亚里士多德:美主要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2)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3) 荷迦兹:美的原则:“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1) 伍举:美是有功利的,与善密不可分。
2) 墨子:美的标准“万民之利”3) 孔子:美甚至是善的同义语。
4) 孟子:“充实之为美”5) 荀子:美客观存在,和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相关。
(二) 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 从主客观关系研究:意境2) 从内容与形式研究:艺术是二者统一“声情并茂”“形神兼备”3) 从风格研究:内容形式统一(三) 结合现实研究美1) 刘勰:自然之道2) 柳宗元:美在自然3) 刘禹锡: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4) 郭熙、王夫之:美是客观的四、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一)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是一致的同一的。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二) 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美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的内容(人的目的、力量、智慧、才能)(三) 美和生活美作为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美学原理笔记
绪论:美学研究对象: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叶朗)美学学科性质:1.人文学科(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即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学科,功用:教化)美学特点:和人生有紧密联系,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紧密联系2.理论学科哲学的永恒课题:美、真、善美学不是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哲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心理学美学取代哲学美学是不利的(叶朗)3.交叉学科(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不能把美学全部归结为语义分析)、人类学、神话学(生命体验),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4.发展中的学科现代形态美学体系:文化大中和(中西文化,19、20世纪文化精神),当代西方美学体系没有综合中国以及东方文化为什么学习美学:1.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审美活动是一种体验活动(精神活动?)2.完善自身理论修养3.对于人文工作者,还有一种人文和技术层面的关系(技要上升为道)中国戏曲的特点:虚拟,但不等于写意,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学习美学的必要性由美学学科的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人是超越个体生命有限存在的动物)美学学习方法:立足中国文化;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注意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开放的心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第一章美的本质:狭义的美: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一种、完整、和谐的美,古希腊式的美广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式美和美感谁是第一性(主观的的还是客观的)--50年代美学大讨论李泽厚(辩证唯物论):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蔡仪:美是客观的(事物的典型性)高尔太(美和美感是统一的)、吕荧:美是主观的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客观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社会性在主体而不在自然物本身(还是主张主观的),美不是物而是物的形象(胸中之竹而不是眼中之竹)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自然景物+审美活动->审美对象,意象)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消解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象不等于物,象是知觉的世界,物是实在的世界)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美带有历史性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心不自心,因色固有--马祖道一(消解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美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是对实体性的自我的超越(自我不是实体化的)慧能:心物不二(心上显现了色而已)--万物皆其本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存在论而非认识论上的统一)(这句话不是认识而是体验)美在意象(审美对象即广义的美)--情(情趣)景(意象)交融--是带有情感的感性世界朱光潜--美是物的形象而不是物审美对象是灿烂的感性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中的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王阳明意象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如所存而显之--照亮天人合一的本然状态,回到自然的乐的境界真就是自然(存在的本来的面貌)--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美就是人的创造+所存而显现(真)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美感的分析(感兴)美感不是认识(主客二分),是体验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是天人合一,不同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对世间万物的看法:1.主客关系的特征(主客二分):外在性,对象性,认识桥梁性2.人-世界结构,人与世界融合关系的特征:内在性,非对象性,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容王夫之用现量(现在:当下直接的感兴、现成:美感的直觉性、显现真实)定义美感认识可以脱离人的生命,而审美体验不可以美感(审美体验是直接性,而认识则要尽快脱离直接性,以便进入抽象的概念世界)美感是瞬间的直觉,得到一种整体性,而认识是整体性的分割,是逻辑思维美感创造一个感性世界,认识追求抽象的概念体系要有审美态度(心胸),必须抛弃实用的功利的态度、科学的逻辑的眼光美感:愉悦性(精神)(视听,但有时也引发生理的快感,其他感官获得的快感也可以渗透到美感中,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快感:生理的高峰体验:马斯洛,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体验,高峰体验中的认知是存在认知(对象就是存在的全体),存在认知如果不断重复,感知会越来越丰富。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一、引言
阅读《美学原理》让我深入理解了美的本质,美的感受以及美的创造。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引导我走进美学的世界,探索美的奥秘。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阅读心得,包括对主题的思考、与自身经验的关联,以及书中的精彩内容。
二、美的本质: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交织
《美学原理》指出,美的本质在于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和谐交织。
美既体现在个体的独特性,又体现在整体的和谐性。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经历。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尊重他人的差异,欣赏世界的多元,是实现自我价值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三、美的感受:主观与客观的交融
书中强调,美的感受是主观与客观的交融。
一方面,美的感受受到个体审美观念、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美的对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属性,如比例、色彩等。
这使我意识到,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自己的主观感受,也要学会发现和欣赏对象的客观美。
四、美的创造: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美学原理》认为,美的创造是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创新为美注入活力,传统则为美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创新与传统的重要性。
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美。
五、结语
通过阅读《美学原理》,我对美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懂得如何欣赏和创
造美。
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更启迪了我的精神世界。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敏锐的感受力,去探索生活中的美好。
美学原理笔记
2.现代
(1)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
(2)朱光潜 ①著作:《谈美》、《文艺心理学》——介绍克罗齐的“直觉说”、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 洛的“距离说”; 《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介绍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理论以及弗洛伊 德、荣格等人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 《西方美学史》 《诗论》 ② 翻译:柏拉图《文艺对话录》、黑格尔《美学》、维柯《新科学》、克罗齐《美学原理》等 等
③美在意象 从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出发
他说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风景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 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个灵境就是意象世界。意象世界是情和景的结晶,“景中全是 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 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他又说“象如日,创化万 物,明朗万物。”
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1)美和真、善是属于哲学的永恒的课题。
• 对美学的误解:美学史研究艺术的;美学等同于美术;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 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 哲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2)代表人物
• 中国:石涛《画语录》 • 歌德
(3)来自心理学的挑战
• 美学——语言学:克罗齐、卡西尔的符号学理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的理论、维 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的理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从索绪尔发端而以罗兰•巴 特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和以福柯、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加达默尔的解释学
• 美学——人类学: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弗雷泽的《金 枝》 • 美学 ——神话学:约瑟夫•坎伯 • 美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美学中关于审美趣味、审美风尚、民俗风情这 些问题的研究就离不开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的研究成果。
美学原理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温习提纲之五兆芳芳创作1、一般识记:一般的美学不雅点如:鲁迅的喜剧不雅和喜剧不雅、形式美的内涵.重要美学范围如:优美、审美风气、自然美、人体美、丑、美感等.鲁迅的喜剧不雅:喜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扑灭给人看.鲁迅的喜剧不雅: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形式美的内涵: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类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纪律的组合.美的形式不克不及脱离内容,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是直接的,朦胧的.优美:优美称之为秀美、典雅美,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指的是优美.优美是指理性内容与理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别与社会及自然、主不雅的合目的性和客不雅的合纪律性的调和统一.它是真与善的统一,它表示了人与自然的一种调和关系,优美的实质在于人与世界的调和共存.审美风气:审美风气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时代风采则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内所显示相对稳定的审美风采.自然美:自然美的实质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美是无目的,无概念,自由的,在自然风光上显美,是主客不雅的统一,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的产品.人体美: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组成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丑:丑是美的对立面,丑衬托美.没有丑,就没有美.如果向着低处走,愈走愈低微卑贱.以至于人的实质力量受到窒息和排斥,非人的实质力量以堂而皇之的外不雅走进了我们的审美领域.这时它在价值维度表示出来的就是丑.美感: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打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美感带有明显的豪情体验愉悦的特征,始终不离理性的具体形象,而又暗含理性的认识.2、整体理解:重要的美学不雅象的性质、存在方法及其相关原理(简答、论述题)如:崇高的审美特征、如何理解人的风度与风神、就广州某一修建论述形式美理论、丑的美学意义、意境的根本特征、艺术品的条理结构崇高的审美特征:在形式上,表示为对象质量的“大”和对象数量的“多”,一般具有澎湃的形式,突出审美的力度. 崇高是对人的实质力量的一种肯定,是一种超凡的心灵震撼. 如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坚毅刚强的品格之美、恢宏豪放的尊严之美.人的风度与风神:人物美主要显现在三个层面:人体美、人的风度和风神、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一团体的言行举止、声容笑貌表示其灵魂、精神之美时,就形成风度和风神美.形式美理论:形式美法例是人们在审美勾当中对美的形式的归纳综合反应,形式美法例体现了人类审美经验的历史成长,其法则不但来源于客不雅事物,还为了创造更美的事物.主要法例: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丑的美学意义:⑴丑是美的对立面,丑可以衬托美.没有丑,就没有美.美是以人间的丑为反衬的.⑵世界的成长有待于丑的刺激.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须表示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示为对陈旧、日渐衰落的,但习以为常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阶段对立产生以来,人的卑劣情欲(贪、权)成了历史成长的杠杆.⑶审丑一向是审美勾当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示奇丑奇异的杰作.⑷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心灵的点化,可以转化为艺术中的美,也就是“化丑为美”意境的根本特征:⑴主客统一⑵情景融合⑶时空转换⑷有无相生(主客统一是意境的最根本内涵,它包含作为主体的人的情感、意志和作为客体的审美对象在思想领域中的统一,如庄周梦蝶)艺术品的条理结构:艺术作品有其存在的结构方法,我们有需要对其内在结构进行条理阐发.分条理阐发的理论前提是:艺术品是以生成意象为目的的多条理的开放系统.①物质资料层②符号形式层③意象世界层④超验意境层①物质资料层:指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纸、舞台、胶卷等.②符号形式层:各类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号.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词语等.这是艺术品组成的第二条理.物质资料层是艺术结果的直接性物质存在,符号形式层则是直接性物质存在.③意象世界层:指成立在前两个条理根本上的,非现实的、展示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理性所掌控,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的焦点条理.④超验意境层:指意象世界面前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意境的超验层以意象世界为中介,没有意象的导引,意境无从谈起.3、能力提高:艺术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如何理解艺术创作、如何理解崇高.艺术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其实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这句话有较完整的论述.艺术素材来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艺术家筛选,再创造.寄义大体意思是:没有生活原形或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产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一切的所谓“艺术”都是人眼中的艺术,而人是生活的产品,人的全部辨别尺度当然也是生活的产品,所以说完全脱离生活的所谓艺术不成能与人的辨别尺度接轨,逆而论之,人类艺术必来源于人类生活.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没有生活原形或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产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而作家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染,夸张,集中矛盾等故事情节的等等描绘,就使一本小说或是其他的文学作品加倍的生动,耐人寻味.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如何理解崇高:崇高的审美特征有四点——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坚毅刚强的品格之美,恢宏豪放的尊严之美.1.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在崇高的审美体验中,人们取得的是一种不凡的力量,压倒一切的气势,并引起人们的惊愕、敬仰.如绵延万里的长城.2.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崇高不但是外在的特定的物质形式,也展现对社会价值的肯定和认同.如苍劲的古松,显示以真与善为根本的内在价值.3. 坚毅刚强的品格之美:崇高体现的是坚毅刚强的人生品格,充满阳刚之美.艺术品的崇高,主要体现于“力度”和“气度”上,亦即艺术作品的阳刚、豪宕.如苏轼的词,须关西大汉,唱大江东去.4.恢宏豪放的尊严之美:崇高主要体现人对存在超出的实现,感应自身的强大,从而肯定存在的意义.譬如抗洪救灾,首先产生恐惧,若敬而不惧,由存在中感悟尊严之美.拓展例子:“捐款”是人类一种崇高的慈善行动,其美感源于捐款者的“真诚”.但这部作品却有意无意地把捐款者说成“误捐”(不真诚),且让“亲家”以一连串粗鄙的语言(诸如“你把孀妇捐到家来了,要不是孀妇,你还不捐呢)去解构“捐款者”的崇高.这样的审美价值取向,实在有媚俗化、功利化之嫌.《捐助》没有达到不雅众预期,验证了一个复杂的道理:崇高的话题不该该作为笑料;硬把一个沉重的话题拿来说笑,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这样.如何理解艺术创作:。
美学原理自己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1、1750年由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登首次提出使用,但是西方美学历史是从柏拉图时开始的。
2、柏拉图:《古代美学》美学历史与美学名称是两个问题,应该加以区分(不能说在柏拉图之前没有美学,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多年历史,学科名称和历史是两个问题)美是什么和什么是美的,这两者不同,应加以区分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斯拉一些人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他从美的现象背后寻找一个抽象的美的本质,从他开始西方形成一个讨论美的本质的传统(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阔:他死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家。
它在美学领域的兴趣,论述和独创的思维范围非常之广。
在柏拉图那里,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二、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轮廓1、近代(1840以后):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共同特点:热心学习和介绍西方美学,主要是德国美学并尝试把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结合起来.学术上成就最高的是王国维(深受歌德叔本华影响)境界说《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对中国近代美学以及中国近代整个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
.蔡元培的贡献主要是在他担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大力提高和艺术教育在北大亲自讲授美学课,组织画法研究会,音乐研究所,音乐传习所(不是社团,招本科生、师范生,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院,冼星海是这里的学生)。
实际推行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717年,在北京神州学会,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影响也很大,在提倡美育方面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当代。
2、现代(1919以后):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向“天人合一”的趋势,也反映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朱光潜(1897—1986)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 美学原理是指一种美学思想或原则,用于审美经验和创作艺
术作品的指导,旨在探讨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创造美。
- 美的主观性: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评价
都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艺术作品要能够触动不同个体的审美情感,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
- 美的客观性:尽管美具有主观性,但也存在一些客观的美学
规律和准则。
例如,比例、对称、韵律等,这些规律可以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被运用和体现。
- 美的表达方式:美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和形式来表达,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每种表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技巧,通过这些语言和技巧的综合运用,艺术家才能达到艺术作品的美感效果。
- 美的价值:美不仅是一种感受,还具有一种价值。
美可以给
人带来愉悦、启发、思考等心理体验,并且能够提升个体和社会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
- 美的历史和发展:美学原理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中形成和发展的。
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都存在差异,这也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多维度的观察角度。
- 美学的运用和实践:美学原理不仅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
指导作用,也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认识和理解美学原理,个体可以更好地领略和欣赏美的存在,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着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美学原理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探讨艺术中的美的特征、美的产生原因以及审美作用等问题。
下面是对美学原理的一些笔记:美学原理的基本观点1. 客观性原则:美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体的主观感受,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有些美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任何人看到都会觉得美。
2. 相对性原则:美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喜好,所以美是主观的。
3. 普遍性原则:美是共同的、普遍的,与时间、空间无关。
虽然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但美的特性在人类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
4. 内在性原则:美是艺术作品内在的特征,在作品本身就能体现出来。
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力等因素都是决定美的因素。
美学原理的要素1. 视觉要素:色彩、形状、线条、光影等视觉元素是艺术中产生美的重要要素。
人们对于色彩的喜好和视觉元素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对于作品美的评判。
2. 感知要素:审美行为离不开感知,人们通过感知作品的形象、情感体验等来对作品产生美的评价。
3. 反思要素:美的产生需要人们进行反思和思考。
审美的时候,人们不仅仅是感知作品,还要对作品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对作品美的评价。
4. 表达要素:艺术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和认同。
通过艺术表达,艺术家能够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触动观众的内心。
美学原理的审美标准1. 协调统一:作品应该有整体性和协调性,不同的部分之间应该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创新与传统:作品既要有创新,又要有传统的基础,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3. 符号与意义:作品中的符号要能够传达出具体的意义和信息,观众能够从中获得理解和启发。
4. 真实与虚构:作品应该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同时也可以通过虚构的方式展现出更高的艺术境界。
美学原理的审美作用1. 情感体验:艺术作品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给人以愉悦、激动、感动等情感体验。
2. 人文关怀: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人文关怀和人性思考,引发观众对于人类存在和价值的思考。
美学原理笔记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第一段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
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
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
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
《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着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美学原理笔记一、引言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对美的感知、理解以及欣赏的过程。
美学原理探讨了美的真谛,揭示了美的本质特征和原则。
本文将分析美学原理,深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影响美的因素和原则。
二、美的本质特征美的本质特征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美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 客观性:美不仅存在于人类的主观感受中,也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
美的客观性体现了美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和谐性:美是一种和谐的凝聚力,它能够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和谐性是美的核心属性,它是一种对称、协调和均衡的表现。
3. 独特性:美是与众不同的,它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独特性使美具有吸引力,引起观众的注意。
4. 艺术性:美与艺术密不可分,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和表达,呈现出美的魅力。
三、影响美的因素美的产生和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客观因素:自然和社会环境对美的影响很大。
大自然中的景观、花草树木等都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社会环境中的建筑、艺术品等也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美。
2. 主观因素:美的感受和理解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美感受可能存在差异。
3. 文化因素:文化是美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对美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美的理解就有所不同。
4. 时代因素:时代的变迁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产生影响。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评价也存在差异。
四、美学原理和原则美学原理和原则是指导美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准则。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美学原理和原则:1. 手法原则:美的表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和技巧进行。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手法原则,如绘画中的构图原则、音乐中的节奏原则等。
2. 情感原则:美的表现需要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以及其他美的表现形式应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3. 意义原则:美的表现需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和意义。
叶朗美学原理笔记
叶朗美学原理笔记1. 哇塞,叶朗美学原理笔记可真是个宝藏啊!就像在一片神秘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箱子。
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那笔记的时候,简直像个在沙漠里走了很久突然看到绿洲的旅人。
里面讲的美学概念,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在跟你唠嗑,把美学原理讲得活灵活现。
比如说美是什么,叶朗先生可不是简单地给个定义,而是从生活中的好多例子说起,像一朵盛开的花为什么美,那可不只是颜色鲜艳形状好看,背后有着好多美学原理呢。
2. 嘿,你知道叶朗美学原理笔记吗?这笔记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美学世界那扇神秘的大门。
我有个朋友,以前对美学一窍不通,看啥都觉得就是个东西而已。
可是自从看了叶朗的美学原理笔记,整个人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他跟我说,以前看一幅画,就只看到上面画了啥,现在看啊,就像透过画能看到画家的灵魂。
笔记里讲到绘画中的构图美学,拿蒙娜丽莎举例,那看似简单的坐姿和背景的搭配,都是精心设计的美学布局,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3. 哟呵!叶朗美学原理笔记,那可是我在美学海洋里的导航灯啊。
想象一下你在一片茫茫的大海上,到处都是迷雾,不知道方向,这笔记就像那远处的灯塔,指引你前行。
我自己读的时候,就像个在黑暗里摸索的孩子突然看到了光亮。
里面关于音乐美学的部分超有趣。
比如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叶朗先生在笔记里会分析那强烈的节奏和音符背后的美学意义,就好像把音乐背后隐藏的故事都给挖出来了。
那感觉就像你原本只听到声音,现在能看到声音背后的整个世界。
4. 哎呀,叶朗美学原理笔记不得了啊!就像一个装满各种美食的大餐盘,每一口都有不同的滋味。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美学讨论小组,大家都在说美学很难理解。
我就拿出叶朗的笔记给他们看。
其中一个同学看到关于建筑美学的部分,讲故宫的时候,他眼睛都亮了。
故宫那宏伟的建筑群,从整体布局到每一个细节的雕刻,叶朗先生在笔记里分析得头头是道。
这就像一个大厨把一道复杂的菜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底蕴都讲清楚了,让我们能真正品尝到这道美学大餐的美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笔记学院:艺术学院班级:姓名:学号: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如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第二种,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
《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第三种,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中国有李泽厚。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第四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中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艺术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
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变的美的现象。
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艺术品必须被以审美的方式知觉才会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自然美——自然界中的审美现象。
自然只对人才有意义,没有人,自然不存在审美意义。
自然美是在人类社会和人的实践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生和生成的。
科技美——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
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大量审美现象。
审美形态多种多样。
广义的美不但包括优美和崇高、悲剧和喜剧,而且能把丑、荒诞、惊颤等形态包括进去。
“丑”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美而转化。
19世纪才有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的出现。
说审美现象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等于说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其中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包括三个层面:⑴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⑵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⑶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首先,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因为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作孤独的研究,它和许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渗透、影响和综合。
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另外,它与艺术也有分不开的联系。
它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的,并且不断从各种艺术之中汲取营养。
它和自然科学也有很多联系,不断受到科学新发展的推动和科学新方法的启迪。
美学也和艺术的各个门类也开始结合起来,各种具体门类的美学不断生长出来,美学更加丰富。
由此可见,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综上所述,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四、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多样的和综合的。
首先,美学既然是研究具体的审美现象和现实的审美活动,就意味着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社会科学的成果。
美学的研究方法有主次之分。
核心方法:哲学方法。
※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首先,美学自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从来没有脱离过哲学,直到当代各种有影响的美学流派和思潮都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为背景。
其次,由于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而且是具有当下的一次性特征的精神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投入,尤其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以洞悉审美的真谛,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及其他任何方法都力不能及的。
再次,美学涉及到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体验、感悟、冥想、领会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
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
因此,核心方法应是哲学的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美学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审美思想→美学学科。
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
初级审美意识最典型地体现在原始初民的生存活动中。
高级审美意识不仅更成熟、更自觉,而且更为贴近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理解,也更具有普遍性,有更广泛的涵盖面。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柏拉图开启了西方美学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孔子从仁出发,联系伦理道德的善来解释美。
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1、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2、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鲍姆加登是继承、发展了莱布尼茨?沃尔夫的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创立美学的。
理性主义从先天理性出发,极力贬低感性认识,认为真正的知识就是理性认识的“完善”形式。
鲍姆加登继承了理性主义的基本立场,但也看到了缺陷。
他看到人类的心理结构本来就包括知、意、情三个部分。
为了填补空白,他创立了美学这门感性认识的学科。
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英文为“感性学”。
感性学是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的。
由于他的理性主义哲学立场使他把美学的对象局限为人类的感性能力,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局限就是使整个美学从属于哲学和逻辑学,使审美和艺术活动仅仅从属于认识论。
我国对美学认识的途径:一是来华传教士的翻译和传播(花子安),二是转借日本的翻译(中江肇民)。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一,美学的哲学基础柏拉图的美学是以理念论为基础,康德是以先验主体论为基础,黑格尔是以绝对精神论为基础,海德格尔以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为基础。
◎马克思的实践论的主要观点——首先,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他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其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
再次,更重要的是,在马克思那里,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的存在论——对人的存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自我意识”到“人自身”再到“现实的人”,即从理性存在到感性自然存在再到社会存在的转变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从现实生活出发,是人的存在进行历史反思和现实揭示,是马克思的存在论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
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
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
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
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
自由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自由概念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德国古典哲学,才真正被提升为美学范畴。
康德把自由设定为整个哲学大厦的拱顶石。
“审美产生了令人解放的性质”。
马克思认为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的形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一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即物质生产劳动中取得的自由,这主要是认识和支配必然性的自由;另一种是在人与社会关系中,即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中取得的自由,这主要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获得的自由解放;另一种是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即日常人生实践中的自由,这主要是感性个体获得的自我超越。
根据马的观点,认识和支配必然的自由并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马克思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
是以个体自由为基础的,这也正是人进入审美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人生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境就会应运而生。
第四节审美与人生一,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活动是人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马尔库塞提出了“单面人”概念。
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
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
二,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
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个体内在性——是指人生境界作为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悟总是一种个人独特的内在体验,具有个体性,不期望别人也有同样的体验;它是个体由觉悟而生的内心的澄明,是内在的。
生成性——即指非瞬间性和非凝固性,即在稳定和变化中保持一定的强力。
它是一种动态过程,不是被动地成型。
人生境界是人们通过自身锻炼修养、提高觉解水平而不断生成的。
冯友兰曾从低到高概括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其中“天地境界”与审美境界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宗白华将境界分为六种——“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介于后二者之间,有艺术境界,即“艺术境界主于美”。
觉解与情感不可分离。
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
“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审美境界也有不同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