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
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发展的阻滞与优势
二、 长三角发展 的优势
( ) 一 上海 “ 头” 用 龙 作
.
综观世界公认的几大城市群 ,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经济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 , 及其综合
服务功能和资源集聚效应 , 是其强大生命力所在。只有 中心城市的影 响力和综合竞争力达 到一定 的能级 , 这个城市群才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取得发言权 , 才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举
市长都 出面为松江争取 , 终于把广达 电脑拉 了过去。 目 前政府干预不可能取消, 我们所希望 的就是政府如何 能最大化地发挥正面效应 , 防止 目前考核体制下 的政府短期行政行为。城
市之间不是不能竞争 , 但应 当是 一种 比较公平环境下促进效率 的竞争, 而不 是受到政府干
预, 市场信号扭 曲的竞争。不必担心企业之间会有过多的竞争 , 而应避免地方政府干预造成
维普资讯
世 界 第 六大 城 市 群—— “ 三 角 " 长 发展 的 阻滞 与优 势
其 烀 黄 婷
一
、
长三角发展 的阻滞
( 体制矛盾 一) 以行政 区分割为特征 的体制矛盾 , 是实现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 , 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最
重要 、 也是最根本的障碍, 正因如此 , 长三角城市问大量低层次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恶性竞争
越发突出 , 急需置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筹划 , 通过与周边地 区的分工合作 , 以实现生态 环境 的保护 , 产业布局的调整优化 , 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区域 内部合作 的进程看 , 京津冀都市圈明显较长三角弱 , 由于首都效应 , 但 在政策 、 资源配置等方
面却具有长三角无法比拟 的优势 , 这对长三角触动不小 , 压力不小。
都市圈 , 包括北京 、 天津 以及河北 8 ( 皇岛、 市 秦 唐山 、 廊坊 、 保定 、 家庄 、 石 沧州、 张家 口、 承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张大亚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建设问题,在经过我们所探究和调研过后,确实存在许多相关措施和影响,在此我仅对其自身和周边环境所带来的优势和相对需要面对的挑战方面给出我组的相关分析和结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方面所拥有的一些优势。
第一、长三角的自身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自然禀赋优良。
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淡水资源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港口岸线及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3经济基础雄厚。
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4体制比较完善。
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
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5城镇体系完整。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位突出。
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特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区域内城镇密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
目前,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60%,具备了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
6科教文化发达。
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科教名城和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南通、徐州、淮安、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力资源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1. 引言长三角地区由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组成,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区位优势
题目:试分析天津上海等城市所处的位置,其可进入性,和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以上海为例)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区位优势上海之所以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一是有区位优势,二是有实力。
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国际航线上,从上海到东京、汉城、香港、曼谷等城市的航程几乎相等,使得上海成为亚太地区的交通枢纽。
同时上海又是中国东部海岸带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点,海陆交通十分方便,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广阔的经济腹地。
上海城市的辐射功能也很强。
目前,世界许多跨国公司都把驻华总部放在了上海,如飞利浦、通用,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春兰、杉杉等也把公司总部迁到了上海。
昆山、太仓、绍兴、宁波等地区的进步都依托了上海的发展,无论是人才、技术、资金,还是引资开发工作,以及改革的方案设计,都密切观察上海发展的动向,以此作为自己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点。
上海大小洋山深水港的建成,将更加强化上海的对外开放地位,使其龙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中经济实力最强的龙头城市,经济扩散中心和产业布局重心,已经确立了自己未来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目标。
在这过程中,上海必须实行“双辐射”战略。
所谓的“双辐射”战略是:我国主要以大市场的优势和充分供给的高素质劳动力优势接受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和充裕资本的辐射。
上海及其周边的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城市群的优势分析1、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倚靠内陆发达交通联系世界各地的区位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临靠东海、黄海和长江,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为两条轴线的“T”字形开发模式受到国家的重视,成为我国国土开发纲要的重要指导思想,而长江三角洲正处于这一交接点的核心位置。
2、经济实力雄厚。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实力已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有“金三角”之称。
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知识讲解
2、长三角城市群整合过程中的特点透视
(1)在外围环境方面
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 报告及“十一五”规划均明确指出:要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 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005年8月10日,中国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揭牌仪式在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人 民银行落户上海对推动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及跨区域金融互动有重要 意义,对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具有积极作用。2008年,《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 意见》的出台,有效地加快了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同时,随着全 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一些城市群发展迅速,传统依靠单个城市参 与全球竞争将处于不利局面,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的 整合。
展的空间结构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方面沿江、沿海、沿高速公
路等新的发展轴线逐渐形成,另一方面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发展 的特征日趋明显。
3、都市经济圈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形态经历了从单中
心到多中心,再到都市经济圈变化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和 整个80年代,长三角其他城市发展刚刚起步,上海凭借雄厚的 经济实力成为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 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这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进入了
动城市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初期,长三角地区通过自下而上的农 村工业化运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小城镇如 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为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O世纪9O 年代中后期,不断扩大吸收外资的规模,积极融人全球产业分工体 系,通过新建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以产业发展带动了大城 市迅速成长、中小城市较快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长三角城市群 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城镇规模体系日趋合理,大中小城镇在长 三角20地20/4区/28 密集分布。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及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及发展一、长江三角洲及城市群的概述•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交汇部,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其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
这里是我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
平原上总共有湖泊200多个。
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密,城市众多。
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
其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和杭州等。
长江三角洲既是地理区域又是经济区域。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领先区域•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
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占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外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区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根据城市发展理论和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分析,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城市带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
即着重发展中心城市城郊地区,加强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整个城市带城市网络高级化。
1.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策略·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
·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
·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苏州、无锡,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港口集散中心宁波、舟山、大小洋山等。
·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苏北的扬州、南通,浙北的嘉兴、湖州。
·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萧山等。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东部地区一个由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城市组成的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增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规划。
1. 城市功能优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城市功能。
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群整体经济竞争力。
此外,还应着重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和旅游等服务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城市间的协调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涉及多个城市,要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协调。
建立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城市群内城市间的资源共享、互补发展,提高城市群整体实力。
政府应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各城市间的合作项目和重大建设,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要。
要加快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方便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易。
此外,还应推动城市群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运输效率。
4.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资源有限,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群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推进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土地保护,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确保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5.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要加强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应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设生态景观带和生态保护区,提高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
6. 人才引进与培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到城市群工作和创业。
此外,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提高本地人才的素质,为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苏州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苏州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苏州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现状、对长三角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以阐述苏州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苏州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北部,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拥有较高的经济总量和创新能力。
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长江经济带和沪宁杭经济走廊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这为苏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便利条件。
苏州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苏州的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一批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为苏州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苏州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苏州与上海紧密合作,形成了上海苏州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
苏州作为上海的重要产业外溢地,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形成了上海苏州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其次,苏州还与周边的无锡、南京、杭州等城市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苏州与这些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日益便利,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共同构建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苏州的地位和作用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到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方面。
苏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园林艺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同时,苏州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
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其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大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与发展趋势
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的评价吴镇宣(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而这种高速增长有赖于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带动。
在东部沿海地区,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增长速度令世界瞩目。
本文通过三大经济圈的区位条件分析和发展趋势探讨,总结三大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为三大经济圈保持自身经济发展优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大经济圈;区位优势;发展趋势;评价1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基本概况经济圈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
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圈主要有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圈基本概况如下: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路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
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长三角,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居中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三角洲与杭州湾沿岸,以上海市为中心,包括江苏省南部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及南通等8个地级市,浙江省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及舟山等6个地级市,另外还有43个大、中、小城市以及540多个建制镇,面积约100000平方公里,人口7861.4万。
环渤海经济圈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其陆地面积51.4万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积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亿。
论述长三角一体化的区位条件
论述长三角一体化的区位条件(原创版)目录1.长三角地区的区位条件概述2.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3.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4.人口与城市化水平5.政策推动与一体化进程正文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加强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份的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要实现这一目标,长三角地区的区位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为其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入海口,该地区拥有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网络。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和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等机场构成了长三角地区的航空枢纽;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拥有完善的铁路、公路和轨道交通网络,为区域内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运输保障。
其次,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为一体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较高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强大的金融服务和现代服务业体系;江苏和浙江以制造业为主导,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安徽则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特色,近年来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这些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再次,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化水平也是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三角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较高,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资源。
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为次中心,形成了多层次、多核心的城市群结构。
这种人口和城市化水平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市场潜力。
最后,政策推动与一体化进程也是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的关键因素。
自 2018 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等,以促进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
综上所述,长三角地区的区位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一体化的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整合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基于SWOT方法的分析
更 趋 低 廉 , 都 将 进 一 步提 升 区 域 内 各 地 这
区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 将 有 力 地 推 动 区 域 经 并 济 整 合 ( 磊 ,0 3 。 张 2 0 )
一
、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空 间 经 济 整 合 的 优
( 资源优 势 三) 1 自然 资源 因为 该长 三 角城 市群平 . 原 、 面 面积 所 占比例 较 大 , 水 因此水 资 源 比较 充裕 ; 在土 地 方 面 . 海 面积 相对 于 上
20 0 2三 年 问 , 市 场 化 程 度 均 有 所 提 高 . 分 值 分 别 从 73 79 69 上 升 为 81 . 4、.4、.5 .3、
从 上 海 港 出发 的 客 货 轮 . 海 可 抵 世 界 上 出
4 0 多个 港 口 。 上 海 优 越 的地 理 位 置 吸 引 0
长江 的入海 口,我 国南北 海岸 线 的 中点 . 是 世 界 第 三 大 港 和 我 国 水 陆 交 通 运 输 的 枢 纽 。另 外 , 海 还 与 韩 国 、 上 日本 、 国 、 美 加
同 四 日
长三角城市群空问经济整合的优势、 劣势 机遇与挑战
基 于 S T方 法 的分 析 WO
口 贾 利 军
摘 要 : 济 全 球 化 与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经
进 程 的 加 速 使 得 城 市 间 相 互 依 赖 发 展 变
类 , 并 利 用 此 指 标 体 系 分 别 于 201和 0 20 0 4年 列 我 国 各 省 市 场 化 指 数 进 行 了测 度 , 果 显 示江 苏 、 江 和上 海从 20 结 浙 0 0到
内 具 备 良 好 的 公 路 、 路 、 口 、 场 等 交 铁 港 机 通 基 础 设 施 , 还 在 加 强 建 设 。 发 达 的 基 并 础 设 施 建 设 传 该 区 域 有 通 江 达 海 的 优 越 条 件 , 缩 短 了地 方 或 城 市 间 的 空 间 距 离 , 表 现 出 比其 他 地 区 较 好 的 通 达 性 。城 市 间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一、引言长三角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国际上重要的城市群。
其内部包含上海、南京、杭州等众多城市,这些城市在旅游资源、交通条件、人口流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发展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探究长三角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涵旅游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与其他地区或城市相比拥有的优势。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含了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导向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因素。
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具备了独特的旅游资源、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网络,所以其城市旅游竞争力较高。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旅游资源优势: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和历史旅游资源。
比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南京的中山陵、杭州的西湖等都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 交通条件便利: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多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较近,并且交通网络发达,包括高铁、高速公路和航空等多个交通方式的完善。
这为旅游者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3. 基础设施完善: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较为完善,包括酒店、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这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增强了长三角城市的竞争力。
4. 旅游市场发展活跃: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人口流动频繁,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这为旅游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为了准确评估长三角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模型,从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旅游市场等多个方面对各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估。
1. 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可以采用景区数量、景区规模、旅游收入等指标进行评价。
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是指中国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五个省份组成的地理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制造业集聚区和经济中心之一。
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协同性和竞争力的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长三角地区仍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禀赋不均衡、环境污染等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旨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推进城市群发展等方式,提高地区整体综合竞争力,实现协同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是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条较长,但中低端产业占比较高,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长三角一体化要通过深化产业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等举措,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链的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长三角一体化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问题制约着地区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要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地区内部和与外部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要推动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要加强城市群建设。
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城市,城市群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方向。
长三角地区要通过推动城市群的发展,形成互补性优势,促进产业转移和资源集聚,提高地区集聚效应。
长三角一体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构建新型城镇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一体化发展将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长三角一体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城市发展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比较分析
城市发展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比较分析一、珠三角与长三角简介珠三角和长三角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大都市群,珠三角坐落在中国南部,涵盖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等9个地级行政区;长三角坐落在中国东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扬州市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等12个地级行政区。
二、经济发展比较(一)GDP数据比较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先发展的地区之一,其GDP总量在中国各个大都市群中位列前茅。
2019年,珠三角地区的GDP总量为11.09万亿元,而长三角地区的GDP总量为13.03万亿元。
长三角地区比珠三角地区的GDP总量高了1.94万亿元。
(二)产业结构比较珠三角地区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其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而长三角地区则拥有更为复杂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条更加完整,具有更高的产业附加值和创新能力。
(三)人均GDP比较在人均GDP方面,长三角地区的水平明显高于珠三角地区。
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人均GDP为11.89万元,而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仅为9.45万元。
这一数据差距反映了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相对于长三角地区较慢。
三、城市建设比较(一)城市空间规划比较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空间规划注重城市扩张,特别是在广深两城之间,形成了广深同城化现象。
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规划相对简单,以出租车、公交和地铁为主要交通手段,覆盖范围较广。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规划更加复杂,涵盖了高速公路、航空、高铁以及轨道交通等众多交通方式。
(二)城市建筑风格比较在城市建筑风格方面,两个地区均有其独特的特点。
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建筑以楼宇为主,大力推广现代化建筑风格。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建筑则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也比珠三角区域更注重建筑美学。
四、社会经济文化差异(一)社会福利的对比珠三角地区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相对落后,而长三角地区在社会福利保障方面更加完善。
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经验分享
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经验分享第一章: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的背景与现状长三角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经济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重要的基地之一。
当前,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例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飞涨等问题;另一方面,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城市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
第二章: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1. 拓展城市规划范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成功经验之一,是拓展城市规划范围。
该地区各城市之间相互衔接,合作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城市建设项目,形成了城市群体的聚合效应,提高了各城市间的经济合作水平,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例如,上海市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上做出了重大的投入和改造,形成了覆盖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
此外,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也在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城市化进程。
3. 推广创新城市发展模式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成功经验之一,是推广创新城市发展模式。
各城市在发展中创新探索,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和发展模式,积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例如,杭州市打造了西子湖畔科技城,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的未来展望1. 着力打造国际化都市未来,长三角地区需要着力打造国际化的都市。
包括提高城市竞争力、强化城市品牌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等。
例如,上海市在打造国际都市过程中,积极推动多国商贸合作,构建全球金融网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 推进环境友好型城市转型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长三角地区需要不断推进环境友好型城市转型。
申论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申论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申论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市,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点。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将就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
二、长三角一体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1.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通过一体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上海担负着金融、航运等重要产业,而江苏、浙江则在制造业、科技领域有着专业优势,一体化发展可以使得各地资源有机衔接,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布局。
2. 提升国际竞争力长三角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一体化发展可以使得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更具国际竞争力。
通过深化产业合作、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长三角地区可以更好地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地位。
3. 推动科技创新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科技资源的协同创新。
各地可以共享科技成果和研发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
4. 优化城市布局长三角地区拥有多个大中城市,通过一体化发展可以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品质。
构建快速便捷的城际交通体系、推动产业集聚等方式,可以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和有序。
5. 带动全国发展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之一,其发展对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一体化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区域联动和协同发展,为全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总结与展望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对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更对我国整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深化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优化城市布局、带动全国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
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2021-7-25一、长三角城市群概况长三角城市群面积10. 0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根据国家“十一五” 规划中的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范围正式扩大为16个地级以上城市,主要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8个城市和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7个城市,人口超过756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 2021年长江三角洲城市GDP达到5. 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7. 9$。
2021-7-25该区域形成沿高速公路展开的三条城市发展轴:第一条是沿沪宁高速和沪宁铁路展开的沪宁城市发展轴,聚集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京等城市;第二条是沿沪杭高速和沪杭铁路展开的沪杭城市发展轴,聚集了上海、嘉兴、杭州等城市:第三条是沿杭甬高速和杭甬铁路展开的杭甬城市发展轴,聚集了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
三条轴线相互交义共同构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的Z字形城市空问格局。
改革开放以來,“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我国最发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2021-7-25二、长三角地区城市规划思想伴随着长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人发展以及高速公路的密集成网、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不同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逐渐缩短,经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使得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逐渐突破了单一城市和单个行政区域的范围,正在由城镇密集区、点轴发展和多中心城市向以城市带、网络化和都市圈的形式加速融合,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1、城市发展带思想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走的是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进而推动城市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长三角地区通过口下而上的农村工业化运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为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断扩大吸收外资的规模,积极融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通过新建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以产业发展带动了大城市迅速成长、中小城市较快发展。
长三角经济发展报告
长三角经济发展报告1. 引言长三角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的一个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部分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经济指标分析2.1 GDP增长长三角地区的GDP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长三角地区的GDP年均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正朝着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方向调整。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和自主创新的推进,传统制造业正在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
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金融、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
2.3 区域协调发展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日益加强。
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互补发展。
例如,上海与周边城市合作建设了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加强了区域内的交通便利性。
3. 经济发展影响分析3.1 城市建设与环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城市建设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大量的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给环境带来了压力,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也相应增加。
3.2 人口流动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口流动的增加。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造成了人口密集、社会问题增多的现象。
同时,人口流动也带来了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解决。
4.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4.1 创新驱动发展未来,长三角地区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策略。
政府将加大对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打造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也是关键,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4.2 绿色发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长三角地区将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试题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试题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相关部门在推进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旨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该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各城市之间相对独立,难以协调合作。
因此,实行区域协调发展,可解决城市间发展不平衡、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2.建设高效交通网络交通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交通运输的便捷度和效率。
3.加强产业转移合作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不均,导致一些城市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增加等问题。
因此,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互补优势和产业升级,可以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4.推进创新发展创新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长三角地区要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加快创新型企业的孵化,提高技术创新和转化率。
二、城市发展评析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虽然已经走过了近30年,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以下是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的优势和不足:1.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2)城市建设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3)城市规划和管理逐渐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逐步得到改善。
2.不足:(1)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垃圾扔乱、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2)交通拥堵等问题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3)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城市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导致一些城市间矛盾加剧。
总之,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设计,改善环境、加强城市协调和合作,以此实现城市发展的全面、可持续和协调性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长三角一体化是指以上海为核心,与浙江、江苏形成紧密合作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
这一战略的目标是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长三角一体化为这一地区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长三角一体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
根据统计数据,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的GDP已超过法国、英国和韩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一体化将加强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集群化。
这将大大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和人才流动,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
其次,长三角一体化为区域间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一体化将促进城市间的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强城市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发展潜力。
这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进入该区域,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长三角一体化还为区域间的人才流动带来了新机遇。
一体化将促进人员的跨地区流动和交流,打破了行政区划的壁垒,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人才流动将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创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
然而,长三角一体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区域间发展差异的挑战。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速度存在差异。
一体化需要解决这些差异,促进资源的公平配置和协同发展,以确保区域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长三角一体化还需要解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但也是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之一。
一体化需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此外,长三角一体化还需要解决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和管理的挑战。
一体化涉及多个行政区域和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和统筹,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解决政策衔接、资源共享等问题,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长三角地区城市规划思想
伴随着长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人发展以及高速公路的密集 成网、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不同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逐渐缩短, 经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使得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逐渐突 破了单一城市和单个行政区域的范围,正在由城镇密集区、点轴发 展和多中心城市向以城市带、网络化和都市圈的形式加速融合,呈 现出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1、 城市发展带思想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走的是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进而推 动城市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初期,长三角地区通过自下而上的农 村工业化运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小城镇如 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为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O世纪9O 年代中后期,不断扩大吸收外资的规模,积极融人全球产业分工体 系,通过新建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以产业发展带动了大城 市迅速成长、中小城市较快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长三角城市群 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城镇规模体系日趋合理,大中小城镇在长 2013-7-15 三角地区密集分布。
2013-7-15
(2)在协调机制方面
1983年3月22日,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 上海经济区的范围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 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10个城市。1997年,由原上 海经济区城市经济协作办公室牵头,成立了长江三角洲城市 经济协调会。从2001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副省(市) 长级 别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该座谈会为长 三角各城市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会,建立了包括交通、科技、 旅游、金融等30多个专业部门的对口联系协调机制。随后, 2004年召开了长三角对外宣传联席会议;2007年召开了长三 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8年召开了长三角信息合 作联席会议和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论坛;2009年,长三角经 济与产业格局发展趋势论坛、长三角职工科技创新工作论坛、 长三角花卉产业发展论坛、长三角通信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 等各种专业论坛相继召开。
2、网络发展思想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阶 段的不同,在发展进程中将会依次呈现出增长极开发、点轴开 发和网络开发这三个不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长三角经 济社会发展载体的城镇在空问结构上发生了较大变化。20世纪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呈现出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增长极开发 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到本世纪初,呈现出以宁沪一 沪杭甬沿线的城市迅速发展的现象;近几年,长三角城市群发 展的空间结构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方面沿江、沿海、沿高速公 路等新的发展轴线逐渐形成,另一方面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发展 的特征日趋明显。 3、都市经济圈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形态经历了从单中 心到多中心,再到都市经济圈变化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和 整个80年代,长三角其他城市发展刚刚起步,上海凭借雄厚的 经济实力成为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 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这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进入了 2013-7-15
2013-7-15
该区域形成沿高速公路展开的三条城市发展轴: 第一条是沿沪宁高速和沪宁铁路展开的沪宁城市 发展轴,聚集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 州、南京等城市; 第二条是沿沪杭高速和沪杭铁路展开的沪杭城市 发展轴,聚集了上海、嘉兴、杭州等城市; 第三条是沿杭甬高速和杭甬铁路展开的杭甬城市 发展轴,聚集了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 三条轴线相互交叉共同构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 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的Z字形城市空问格局。改革开放 以来, “长三角” 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 成就,成为我国最发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区域 之一。
2013-7-15
(3)在交通设施方面
2005年,继上海、无锡、苏州IC卡互刷后,台州、宁波、绍 兴三地也实现了公交卡异地互通。2008年,苏通长江大桥的建 设,进一步拉近了苏北与上海的距离;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 把宁波至上海、苏州、无锡的车程全部缩短到2小时以内;沪宁、 沪杭甬、沿江、沿海等高速公路,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 大桥的建设,使得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形成了纵横交错、通江达 海的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同时,南京、苏州、无锡、杭州、 宁波等长三角城市也纷纷加速了轨道交通建设,除上海以外, 长三角在建轨道交通项目已达12条,并都将在近几年内建成运 营。总之,交通设施是整合的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构建将 极大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
2013-7-15
五、小结
长三角既是中国城市圈群发展的领头羊,也是产业集群发展 的领头羊。通过对长三角城市发展优势的研究,找到具有中国 特色的城市圈群发展模式,为今后中国城市圈群发展提供借鉴。
2013-7-15
致谢!
小组成员:肖朝 詹雷 张凯菱
2013-7-15
2013-7-15
外在因素
1、政策优惠: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长三角的发展历经两个 半十年变革。第一个十年从1983年的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起步 至1985年长三角沿海开放区成立;第二个十年从1 992年的长三角1 5城市协作办主任会议到2003年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三个 半十年是从2 0 0 5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上海浦东国家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开始到现在。长三角城市圈(群)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在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区域战略政策,如改革开放初期成立开放 区时的税收财政优惠政策,特别是针对浦东特区的优惠政策。这 种政策形成一种天然的极化力量,而且是在全国范围内的极化力 量,不仅吸引全中国范围内的资金、产业、人才,甚至由于它是 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所以也会成为国际热钱的集聚地。 2、时代机遇:长三角当年作为经济增长的龙头,成为一个吸引外 资的窗口。且当时没加入WTO,中国市场还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2013-7-15
三、长三角城市群整合过程及形成机制
2013-7-15
1、长三角城市群整合过程及形成机制
由上表可以看出,长三角城市群最初是由政 府推动的,市场逐渐在长三角城市群整合中发挥 关键作用,经历了政府驱动、政府主导+市场驱 动、市场驱动以及市场主导+制度驱动这样一个 过程,并且有制度化的趋势。
2013-7-15
(4)在伙伴选择及重大事件方面
目前,长三角作为我国发育较好的城市群之一的原因就 在于区域城市间联系较为紧密,合作的范围较广,但是整 合必须根据城市的各种联系有重点、分阶段进行。如在第 三次长三角区域对外宣传联席会议上,苏、浙、沪省(市) 委外宣办达成共识,将积极利用上海2007年世界特奥会和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机遇,促进长三角区域与世界其他主 要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从上面四点可以看出,在长三角城市群整合方面,城市 合作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各级政府、企业、NGO和学术精英、 社区和个人。长三角城市群的各项整合政策以及协调机制 主要是政府推动的,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整合就没有动 力。但是也应该看到,个人、NGO和企业并没有充分发挥 它应有的作用,不然协调机制就缺乏广泛性和层次性。长三角城发展优势2013-7-15
一、长三角城市群概况
长三角城市群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 土面积的1%,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区域规划,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范围正式扩大为16个地级以上城 市,主要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 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8个城市和浙江省的杭州、 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7个城市,人口 超过756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2008年长江三角 洲城市GDP达到5.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7.9%。
2013-7-15
2、长三角城市群整合过程中的特点透视
(1)在外围环境方面
近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 报告及“十一五”规划均明确指出:要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 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005年8月10日,中国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揭牌仪式在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人 民银行落户上海对推动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及跨区域金融互动有重要 意义,对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具有积极作用。2008年,《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 意见》的出台,有效地加快了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同时,随着全 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一些城市群发展迅速,传统依靠单个城市参 与全球竞争将处于不利局面,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的 整合。
2013-7-15
内在因素
四、长三角城 市群发展优势
外部因素
内在因素
1、长三角区域的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大,城市数量 多,城市圈的复杂程度高。同时具有上海这样的支 撑性大城市,增加了城市体系的竞争力。 2、长三角区域的收入高,但消费比较适中,在综合 考虑收入支出的情况下,长三角的主要城市对人才 有较强吸引力。 3、长三角区域有明确的城市功能定位,对人才需求 比较明确。 4、长三角区域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在城市发展 规划和区域协调方面,行政机制效率较高,能够有 效地配置资源。
快速发展时期,与上海的差距不断缩小,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 以五个区域中心城市为次中心的“一核多极”的经济格局;各 大中心城市为了进一步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纷纷组建 以自己 为核心、以周边大中小城市经济腹地的都市圈,长三角 城市发展进入多都市圈共同发展的时期。但是区域性都市圈的 构建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城市群 发展的制度性、人为性等 矛盾,因此长三角城市群要向能够破解多重深层次矛盾、重新 整合区域性圈、增强大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内在联系的大都市经 济圈的方向发展。 根据这些思想行成了长三角城市群整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