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练习二十一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导学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第3课时 练习二十一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导学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第3课时  练习二十一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九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练习二十一课型:练习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巩固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

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

小东拿的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3,确定A是2,进而确定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3。

由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第四格分别填1、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4、3,再确定B是2,第二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1、3。

(三)1、引入课题: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简单推理。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简单推理的相关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21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21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21答案练习二十一第1题答案
第一幅图是由下图所示: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成的
第二幅图是由下图所示: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成的
第三幅图是由下图所示: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成的
练习二十一第2题答案
顺;逆;顺
练习二十一第3题答案
逆;90;逆;90
练习二十一第4题答案
(1)略
(2)顺(或逆);180
练习二十一第5题答案

练习二十一第6题答案

(参考答案二)
1、第一幅图是由“”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成的;
第二幅图是由“”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成的;
第三幅图是由“”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成的。

2、顺逆顺
3、逆90 逆90
4、(1)略(2)顺(或逆) 180
5、略
6、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学习内容: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①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②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③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学习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学习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学习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

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自主学习(1)教学例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出示课件:101页例1①认识、感知1克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②掂一掂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将硬币发给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载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③展示交流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3)教学例2计量比较中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①理解“净含量”出示课件:课本102页例2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②认识、感知1千克1千克有多重呢?1袋盐的质量是500克。

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

③克和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④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秤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会认读秤: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秤的物品有多重。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二十一B) [21 智取生辰纲](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二十一B)  [21  智取生辰纲](练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二十一B)[21 智取生辰纲](927)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每当阅读古今中外先贤留下的丰厚典藉时,我心中总会掀起波澜。

尽管他们已经离开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但是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仍然启迪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世界上没有这些思想精英的润泽,今天的世界是荒凉单调的,是野mán而原始的,人类或许还陷溺在奴隶社会无力自拔。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润.泽()陷溺.()野mán()(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启迪”的意思是;“毫不夸张”中,“毫”的意思是。

(4)在文段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学习了《智取生辰纲》后,九年级(3)班举行了以“赏名著,读《水浒传》”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按原著顺序将下面四个故事进行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武松大闹飞云浦②鲁智深大闹五台山③花荣大闹清风寨④九纹龙大闹史家村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2)下边是某名著的插图,请认真观察,完成下面的题目。

插图出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

本书通过、等故事(不含插图中表现的内容)塑造了画面中的主人公这一侠义英雄的形象。

(3)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①上梁山——官逼民反②打宋江——过后赔礼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

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

当日晴明得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①,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

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寻思道:“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

赵员外这几日又不使人送些东西来与洒家吃,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

”正想酒哩,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山来,上面盖着桶盖。

那汉子手里拿着一个旋子②,唱着上来。

唱道: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9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9单元导学指导案(2)先确定谁拿的是什么书?为什么?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因为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所以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3)接着又知道谁拿的什么书?为什么?因为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所以小丽拿的一定是品德与生活书,那么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4)谁能连起来把刚才的推理完整地说一说呢?2、思考:你还有别的方式来表示推理过程吗?学生思考。

可以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

3、学儿歌: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确定哪个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小结:在想的时候可以从最容易推理的“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入手,再想剩下的两本书,这样有根有据地推理就不会错了。

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4、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5、课间律动游戏,根据老师的提示,一起做课间律动游戏。

师生边说边做:伸出你的手,不是右手,那是(左手);拍拍你的肩,不是右肩,那是(左肩);插插你的腰,不是右腰,那是(左腰)。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做一做”第1、2题。

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2、帮小朋友分水果。

有三个小朋友在分水果,有苹果、梨子、桃子三种水果,小丽说:“我吃什么都行。

”“小红说:“我不喜欢吃苹果,也不喜欢吃桃。

” 小云说:“我不喜欢吃桃。

”想一想,怎样分合适呢?3、小明家的电话号码前面六位是815907,后面是由2和0组成,但最后一位不是0,小明家的电话号码是()。

4、甲、乙、丙三个人中,一位是厨师,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律师,已经知道甲的个子比厨师高,丙和教师的身高不一样,教师比乙矮。

请问:甲、乙、丙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5、甲、乙、丙三个学生,一个出生在北京,一个出生在上海,一个出生在武汉,他们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音乐,还知道:(1)甲不喜欢语文,乙不喜欢音乐。

第六单元第3课《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六单元第3课《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3.探索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课堂活动1,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自主探索事物的排列规律,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2.通过观察、猜测、计算、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挑战性,发现和欣赏规律美,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发现事物排列中的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初步学会应用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各种图形若干。

导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感知规律1.“猜一猜”游戏。

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情境:春节街上有规律排列的彩灯,小红裙子上有规律排列的图案,地板砖上有规律排列的图形,校园升旗台旁边有规律排列的各种盆花……2.猜一猜,接下来会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3.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事物有很多,透过现象找规律,我们会感受到规律的奇妙!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事物排列中的规律。

(揭示课题)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活动一:1.教学例1(1)自主摆小兴在数学活动课上玩摆图形,他摆的图形有规律吗?请你像他那样摆一摆。

(2)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要求:1.①认真观察,找一找小兴摆的图形的规律,你是怎样找到的?②想一想接下来会摆什么图形,第16个摆的是什么图形。

2.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3)汇报交流预设1:小兴摆的图形排列的规律是1个圆形,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

我先看小兴摆的是什么图形,然后再数了数个数,看了看它们摆的顺序,就发现了规律。

小结: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看图形的形状,数图形的个数,更要看图形的排列顺序。

(板书:观察形状数量顺序)预设2:按这个规律接着摆下去,后面应该摆1个圆形。

我发现每摆4个图形就重复一次,说明4个图形是1组,2组摆8个……4组正好摆完16个,所以第16个是正方形。

小结:1个圆形,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称为一组,像这样图形按一定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称为“重复排列规律”,寻找重复排列的规律,我们一般要先对图形分组。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新插图)3 练习二十一 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新插图)3 练习二十一 教学课件

12 ÷ 3 = 4
这是用哪种方法求商?
用平均分的 方法求商。
有(12 )棵黄瓜苗,( 4 )个花盆。平均 每盆种( 3 )棵。
一起来数一数吧!
12 ÷ 4 = 3
算一算。 6÷6= 1 5÷5= 1 4÷4= 1
你发现了什么? 2÷1= 2 3÷1= 3 6÷1= 6
一个数(0除外)除以它本身结果等于1。 一个数(0除外)除以1,结果还是这个数。
被除数 6
除数 2

3
18 20 12 24 16 30 6 4 3 6 45 3 5 4 4 46
填一填,算一算。
(1)每行有6个彩球,2行一共有(12 )个彩球。 6 × 2 = 12
填一填,算一算。
(2)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 6 )个。 12 ÷ 2 = 6
填一填,算一算。
(3)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 3 )个。 12 ÷ 4 = 3
根据下面的对话,你能猜出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
颜色的气球吗?
我分c到的不 是蓝气球。
我分到的不 是白气球。
我看到老师把蓝气 球和红气球分给小 春和小宇了。
红气球
蓝气球
白气球
从1~9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 中(每个 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
3 21
72 14
92 1
8 19
答案不唯一
下面是找金币游戏,规则是: 点开的方格中的数是几,就表示周围的八个方格里有几枚金币。 请把所有的金币找出来(在金币上面画 ,其他的画×。)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怎么求商呢? 用乘法口诀求商
你知道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 时候用除法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

小学数学人教(聋校)版四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第三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聋校)版四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第三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聋校)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102长方形的周长(例6、例7)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的第8~11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周长的认识,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提问:1、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2、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学会了求三角形、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求长方形的周长。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三、新课1、教学例6教师出示1个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

指定学习量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将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拉开,量出铁丝的长度,并说明围成这个长方形所用铁丝的长度和长方形的周长一样。

2、教学例7教师出示例7,让学生读题,然后教师提问:“谁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能有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讨论得出①6+4+6+4=20(厘米)②6+6+4+4=20(厘米)③6×2+4×2=20(厘米)④(6+4)×2=20(厘米)并让学生思考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算理是什么?三、巩固练习1、做P102“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做,指名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一第8题,让学生同桌一起做,然后集体核对。

3、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教师帮助学生读题,开清题意后,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五、作业、练习二十一8、10、11。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导学案 第9单元 第3课时 练习二十一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导学案 第9单元  第3课时  练习二十一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九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练习二十一课型:练习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巩固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

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

小东拿的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3,确定A 是2,进而确定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3。

由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第四格分别填1、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4、3,再确定B是2,第二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1、3。

(三)1、引入课题: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简单推理。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简单推理的相关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一详细答案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一详细答案课件

5 3 = 18 8
3 答:种芹菜的地占整块菜地的 。 8
课本98页 练习二十一 1 3 5. 一张长方形纸的 涂红色, 涂蓝色。没有涂色的部分占 10 10 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 3 6 1= 10 10 10
答:没有涂色的部分占这张纸的十分之六。
课本99页 练习二十一
6. 填一填。 1 8
3 + 8 2 8 5 8 4 8
8.*
(3) (1) 4 + = 5 5 5 2 2 3 3种
共有几种填法?
1
(9) ( 9 8 7 6 5 4 3 2
8) 1 = 9 9 7 6 5 8种 4 3 2 1
课本99页 练习二十一
9.* 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观察并填写下表。你能
发现什么规律? 对折次数 平均分成的份数 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1 2 1 2 2 4 1 4 3 8 1 8 4 16 1 16
4 7 1 1 5 6 9
3 7
=
5 8 8 1或 8
=
4 5 3 9
课本99页 练习二十一
7. 工人师傅给一个礼堂铺
地砖。 上午和下午一共铺了几
分之几?
1 2 3 + = 5 5 5
答:上午和下午一共铺了五分之三。
上午铺了
1 2 ,下午铺了 。 5 5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本99页 练习二十一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练习二十一
课本98页 练习二十一
1.
5 8

1
2 5 7 + = 8 8 8
3 1 2 - = 6 6 6
5 3 = 18 8
课本98页 练习二十一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练习二十一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练习二十一

(70611-58254)÷58254 =124075-70611)÷70611
=23464÷70611
≈33.23%
部编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2)请你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部编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果园里有苹果树、梨树和桃树,各种数的棵树情况如下图所示。 已知桃树比梨树少50棵,果园里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部编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在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表示的百分比之和“1”。 2、在扇形统计图的应用中,知道了扇形部分的数量和对 应的百分比,就可以求出整个圆(单位“1”)对应的数 量,再求出其他扇形对应的数量。 3、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统计图来表示。
部编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不能看出( 各部分具体数)量。的多少
部编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下面是我国2014-2018年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 户和移动宽带用户数的情况。
部编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1)2015年年末的移动宽带用户比2014年年末多百分之多
少?2016年年末比2015年年末呢?根据计算结果,和同学交
流一下你的感想。
部编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姓名 张明 孙军 李华 王平
票数 22
11
7
4
下面( B)图能表示六(1)班的投票结果。
部编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小华说:“从下面两个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甲校女生人数比乙 校女生人数多”。你认为呢?
女生 男生 50% 50% 甲校
女生 40%
男生 60%
乙校
扇形统计图只能看出( 各部分数量与总)数,的关系
如图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从图中我们

2025届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分层精练二十一:圆周运动(含解析)

2025届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分层精练二十一:圆周运动(含解析)

课时分层精练(二十一)圆周运动基础落实练1.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机械臂,长度约10米,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七自由度系统,与同样属于七自由度系统的人的手臂一样灵活和机动.如图A、B、C是三个主要关节支点,P为BC臂上的一点,机械臂整体以A支点为轴抬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业过程中P与B线速度大小一定相等B.作业过程中P与B线速度方向一定相同C.作业过程中P与B角速度大小一定相等D.作业过程中P与B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2.[2024·天津河西区二模]汽车在水平地面转弯时,坐在车里的小云发现车内挂饰偏离了竖直方向,如图所示.设转弯时汽车所受的合外力为F,关于本次转弯,下列图示可能正确的是()3.在室内自行车比赛中,运动员以速度v 在倾角为θ的赛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运动员的质量为m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运动员和自行车看作一个整体,整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B .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大小为m v 2R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也是m v 2RC .运动员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vRD .如果运动员减速,运动员将做离心运动 4.[2024·山东联考]如图所示,水平机械臂BC 固定在竖直转轴CD 上,B 处固定一与BC 垂直的光滑水平转轴,轻杆AB 套在转轴上.轻杆可在竖直面内转动,其下端固定质量为m 的小球,轻杆和机械臂的长度均为L ,开始小球静止,缓慢增大竖直轴转动的角速度,直至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此时小球的角速度大小为 5g 4LB .此时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为3gL2C .此过程中杆对小球做的功为45 mgLD .此过程中杆对小球做的功为35 mgL5.[2024·浙江嘉兴统考二模]如图所示是港珠澳大桥的一段半径为120 m 的圆弧形弯道.晴天时路面对轮胎的径向最大静摩擦力为正压力的0.8,下雨时路面对轮胎的径向最大静摩擦力变为正压力的0.4.若汽车通过圆弧形弯道时做匀速圆周运动,汽车视为质点,路面视为水平且不考虑车道的宽度,则( )A.汽车以72 km/h 的速率通过此圆弧形弯道时的向心加速度为3.0 m/s 2 B .汽车以72 km/h 的速率通过此圆弧形弯道时的角速度为0.6 rad/s C .晴天时汽车以180 km/h 的速率可以安全通过此圆弧形弯道 D .下雨时汽车以70 km/h 的速率可以安全通过此圆弧形弯道6.[2022·辽宁卷]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 000米接力决赛中,我国短道速滑队夺得中国队在本届冬奥会的首金.(1)如果把运动员起跑后进入弯道前的过程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运动员加速到速度v=9 m/s时,滑过的距离x=15 m.求加速度的大小;(2)如果把运动员在弯道滑行的过程看作轨道为半圆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甲、乙两名运动员同时进入弯道,滑行半径分别为R甲=8 m、R乙=9 m,滑行速率分别为v甲=10 m/s,v乙=11 m/s,求甲、乙过弯道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并通过计算判断哪位运动员先出弯道.素养提升练7.[2024·江苏淮安市联考]学校门口的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如图所示,闸杆距地面高为1 m,可绕转轴O在竖直面内匀速转动,自动识别区前边界ab到后边界a′b′的距离为6.9 m,闸杆开始保持水平静止,a′b′在闸杆的正下方.汽车以速度3 m/s匀速驶入自动识别区,识别的反应时间为0.3 s,若汽车可看成高1.6 m的长方体,闸杆转轴O与车左侧面的水平距离为0.6 m.要使汽车匀速顺利通过,闸杆抬杆时匀速转动的角速度至少为()A .π3 rad/sB .π4 rad/sC .π6 rad/sD .π8rad/s8.(多选)《流浪地球2》中太空电梯非常吸引观众眼球.太空电梯通过超级缆绳连接地球赤道上的固定基地与配重空间站,它们随地球以同步静止状态一起旋转,如图所示.图中配重空间站距地面距离为10R ,R 为地球半径,地球自转周期为T ,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配重空间站线速度大小为20πRTB .若缆绳断裂,空间站做离心运动,被甩出去C .若太空电梯与货物停留在如图位置,则电梯内的货物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 .配重空间站的线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9.如图甲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轻质细线相连的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 和B ,它们分居圆心两侧,与圆心距离分别为2r 和3r ,两物体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若初始时绳子恰好拉直但没有拉力,现增大转盘角速度让转盘做匀速圆周运动,但两物体还未发生相对滑动,这一过程A 与B 所受摩擦力f 的大小与ω2的大小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2ω22 =3ω21B .ω22 =2ω21C .2ω22 =5ω21D .ω22 =3ω211.解析:由于P 、B 两点为同轴传动,所以两点的角速度相同,P 、B 两点的半径不确定是否相同,故A 错误;线速度的方向在该点与原圆心连线的垂直方向上,由于P 、B 两点与圆心连线不重合,故B错误;根据A选项的分析,故C正确;根据圆周运动加速度公式a=ω2r,P、B的r不确定是否相同,故D错误.故选C.答案:C2.解析:根据图中可知,车内的挂饰偏向了右方,由此可知,汽车正在向左转弯,由于汽车做曲线运动,故合力F指向轨迹的内侧,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A3.解析:向心力是整体所受力的合力,选项A错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提供向心力,选项B正确;运动员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vR,选项C错误;只有运动员加速到所受合力不足以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运动员才做离心运动,选项D错误.答案:B4.解析:当杆与竖直方向成37°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杆对小球的拉力沿杆方向,合力提供向心力,则有F合=mg tan 37°=ma,可得a=g tan 37°=34g,因为圆周运动半径r=L+L sin 37°=85L,根据a=rω2=v2r,可得ω=15g32L,v=6gL5,选项A、B错误;设此过程中杆对小球做功为W,由动能定理W-mgL(1-cos 37°)=12mv2,解得W=45mgL,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C5.解析:汽车通过此圆弧形弯道时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120 m,运动速率v=72 km/h=20 m/s,向心加速度为a=v2R=202120m/s2≈3.3 m/s2,角速度ω=vR=20120rad/s=16rad/s,A、B错误;以汽车为研究对象,当路面对轮胎的径向摩擦力指向内侧且达到径向最大静摩擦力时,此时汽车的速率为安全通过圆弧形弯道的最大速率v m.设汽车的质量为m,在水平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m v2mR,在竖直方向有F N=mg,径向最大静摩擦力变为正压力的0.8,即f m=kF N,联立得v m=kgR ,解得v m≈111.5 km/h,所以晴天时,汽车以180 km/h的速率不能安全通过此圆弧形弯道,C错误;下雨时,路面对轮胎的径向最大静摩擦力变为正压力的0.4,有v′m=k′gR ,解得v′m=78.9 km/h>70 km/h,所以下雨时汽车以70 km/h的速率可以安全通过此圆弧形弯道,D正确.答案:D6.解析:(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2ax代入数据可得a=2.7 m/s2(2)根据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a n=v2R可得甲、乙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 n甲a n乙=v2甲v2乙×R乙R甲=22524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运动的时间为t=πRv 代入数据可得甲、乙运动的时间为t甲=4π5s,t乙=9π11s因t甲<t乙,所以甲先出弯道.答案:(1)2.7m/s2(2)225242甲7.解析:闸杆转动时间为t =x v -t 0=6.93s -0.3 s =2 s ,汽车匀速顺利通过,闸杆转动的角度至少为tan θ=1.6-10.6 ,解得θ=π4 ,则闸杆转动的角速度至少为ω=θt =π8rad/s ,故选D.答案:D8.解析:配重空间站绕地心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T =24 h ,配重空间站线速度大小为v =2π(R +10R )T =22πRT ,故A 错误;若配重空间站没有缆绳连接,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m r 2 =m v ′2r,r =R +10R ,地面的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G Mm 0R 2 =m 0g ,解得v ′= gR 11,由于v >v ′,若缆绳断裂,空间站做离心运动,被甩出去,故B 正确;以周期T 运行时,同步卫星轨道上物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有F 万=G Mm r 21 ,F 向=m 4π2T2 r 1,F 万=F 向,由题知货物停留在位置运行半径小于同步卫星运行半径,即半径减小,则万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电梯内的货物不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 错误;由图知配重空间站运行半径大于同步卫星运行半径,由角速度与线速度关系v =ωr 可知,角速度相同,则配重空间站的线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故D 正确.故选BD.答案:BD9.解析:由题意可知,因为物体A 和B 分居圆心两侧,与圆心距离分别为2r 和3r ,两个物体都没滑动之前,都受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大小与ω2成正比,由于B 物体到圆心的距离大,故B 物体先达到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不变,为μmg =m ·3rω21,角速度达到ω1后绳子出现拉力,在角速度为ω2时,设绳子拉力为T ,对B 有T +μmg =m ·3rω22 ,对A 有T =m ·2rω22 ,解得ω22 =3ω21 ,故选D.答案:D知识归纳总结(本页为知识归纳总结页,用户使用此文档时可删除本页内容)2025届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分层精练二十一:圆周运动使用说明一、复习目标本课时分层精练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圆周运动相关概念的理解,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方法,提高解决圆周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二十一) [21 女娲造人](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二十一)  [21  女娲造人](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二十一)[21 女娲造人](853)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盘古开天辟地(节选)①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②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

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③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推算的结果,说是有九万里那么长。

这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黑暗混沌的机会。

④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撑天拄地的辛苦工作,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

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他倒下来死去了。

⑤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起了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土,他的头发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温润的宝石,他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这“垂死化身”的盘古,就用了他的整个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美丽。

(1)第④段中“孤独”“辛苦”“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这些词句表现了盘古的什么精神?结合选文,对盘古的形象进行评价。

(2)结合选文说说是什么“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美丽”。

(3)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4)创世造人的美丽故事,让我们体会到神话的神奇。

你能说出神话的一些特点吗?(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上古的神话传说,都是当时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在有文字以前,已经广泛地流传于民间。

它们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界的斗争,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解释和愿望。

数学一年级上《练习二十一第4题》公开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练习二十一第4题》公开课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练习二十一第4题》公开课教案数学一年级上《练习二十一第4题》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二十、二十一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二十、二十一课件
教材P113 练习二十一T9
10.利用下面的平行线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P114 练习二十一T10
11.把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填在括号里。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梯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四个直角。 ( A、B )
(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D)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C)Leabharlann 教材P114 练习二十一T11
12.我国2006年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如下表。
类别 数量/个
国家级 265
省级 793
市级 422
县级 915
请根据以上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图。
教材P114 练习二十一T12
915 793
422 265
这里一格表 示多少?
教材P114 练习二十一T12
(1)我国哪类自然保护区最多? 县级自然保护区最多。
练习二十
R·四年级上册
1.爸爸开车和妈妈一起从家外出办事。爸爸要去 办公室取资料,妈妈要去商场购物。
上面是他们的行走路线和所用时间。他们办完这些事回到 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教材P107 练习二十T1



开车①
开车②
取资料
开车②
开车③
开车③
开车①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分钟) (2分钟) (10分钟)
54×69 =3726
54 验 69 × 6 9 算× 5 4
4 86 324
2 76 345
3726 3726
390÷60 =6……30
6 60 3 9 0
360
30

2022-2022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二十一》

2022-2022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二十一》

( 2) 每 100克 豆 浆 和 牛 奶 , 碳 水 化 合 物 相 差
( 3.7 ) 克 , 蛋 白 质 相 差 ( 0.3 ) 克 , 脂 肪 相
差( 2 )克。
18.请调查三年级各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填写统
计表。 (以编者调查到的信息为例)
视力水平 5.0及以上 4.9~4.7 4.6~4.3 4.2及以下
440克
空瓶的质量:440 − 3×80 或 600 − 5×80
= 440 − 240
= 600 − 400
= 200 (克)
= 200 (克)
600克 答:一杯水重80克,一个空瓶重200克。
解题技巧
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借助图示分析题意,
找到变化的量,分析变化的原因,然后根据所
提( 6 )小时( 50 )分钟。
12时-8时10分=3时50分 17时-14时=3时
3时50分+3时=6时50分
10.美术老师假期去写生,要乘坐10:00开往长沙
的火车。她从家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需要30分钟,
从下公共汽车到通过检票口需要10分钟。她最迟
什么时间从家出发?
10:00开往长沙的
15×4 = 60(米) 15×15 = 225(平方米)
答:周长是60米。它的水面是225平方米。
8.有一块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玻璃。把它分
成10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每块的长是5分米,
宽应是多少?该怎样分?在图中画出来。
长可分:10÷2=5(块)
每块的宽:20÷5=4(分米) 4分米4分米4分米4分米4分米
13.
小兔 1.6千米
小牛 3.2千米
小马 7.8千米
离小兔家还
有1.6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9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练习二十一课型:练习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巩固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

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

小东拿的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3,确定A 是2,进而确定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3。

由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第四格分别填1、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4、3,再确定B是2,第二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1、3。

(三)1、引入课题: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简单推理。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简单推理的相关练习。

(板书课题:练习二十一)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1. 下面三位同学每人拿着一张动物卡片,分别是兔、狗、猫,他们拿的各是什么动物卡片?答案:小林拿的是狗;小青拿的是猫;小风拿的是兔解析:由图意可知,小风拿的是兔,则狗和猫被小林和小青分别拿着。

因为小林拿的不是猫,所以他拿的是狗,剩下的猫由小青拿着。

2. 下面三位同学拍球,分别拍了 32 下、31 下、30 下,他们各拍了多少下?答案:小娟拍了 31 下;小龙拍了 32 下;小云拍了 30 下。

解析:由图意可知,小云拍了 30 下,则小娟和小龙分别拍了 31下、32 下。

因为小娟拍的不是最多的,也就是说拍的不是 32 下(在三人拍的成绩里面,32 下最多),所以她拍了 31 下,剩下的 32下是小龙拍的。

3. 小雨、小东、小松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

小松说:“我不是最后一名。

”小东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松比我的成绩好。

”他们各得了第几名?答案:小松得了第一名;小东得了第二名;小雨得了第三名。

解析:因为小松不是最后一名,所以他要么是第一名,要么是第二名,又因为小东也不是最后一名(他要么是第一名,要么是第二名),但是小松比小东的成绩好,所以小松得了第一名,小东得了第二名,小雨得了第三名。

4. 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B 应该是几?(答案:B 应该是 2。

)解析:由题意可知,第一行的两个方格中应该填 1 和 4,因为第二列有 4,所以第一行、第二列的方格中填 1,第一行、第三列填 4。

第四列的两个方格中应该填 1、4,因为第三行已经有 4,所以第二行、第四列填 4,A 是 1。

第四行已经有一个 2,所以第四行、第二列的方格中填 3,第一列、第四行的方格中填 4。

第一列的两个方格中应该填 1、3,因为第三行已经有 1,所以 B 是 3。

5. (书本第112页第5题)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B、C 各是几?答案:B 是 2,C 是 1。

解析:由题意可知,第二列的两个方格中应该是 1、4,因为第一行已经有 1,所以 C 是 1,第一行、第二列是 4。

第一行的两个方格中应该是 2、3,因为第四列已经有 3,所以第一行、第一列是 3,第一行、第四列是 2。

第四行的三个方格中应该是 1、2、4,因为第四列已经有 2、3,所以第四行、第四列是 1 或者 4。

第三行的三个方格中应该是 2、3、4,由第一列和第三列可知,第三行、第四列是 4,所以第四行、第四列是 1。

由第一列、第三列和第三行可知,第三行、第三列是 3。

这样,B 就是 2。

6. (书本第112页第6题)从 1~9 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

答案:前两个竖式的答案不唯一。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游戏──猜图形。

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

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红色的是(),绿色的是(),黄色的是()。

考查目的:根据已认识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红色是三角形,绿色是圆,黄色是长方形。

解析:猜信封里的图形,红色和黄色图形都露出一个直角,它们可能是三角形或长方形,绿色图形没有角,肯定是圆。

由黄色图形不是三角形,可以推断红色图形是三角形,黄色图形就是长方形。

2、连一连。

考查目的:学生体验推理过程,掌握用连线法进行推理。

答案:解析:先由“第1台电脑最便宜”,确定第1台电脑是3498元;再由“第2台电脑不是最贵的”的条件,推断第3台电脑最贵,是6900元;因此第2台电脑是5412元。

当然还有不同的推断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1、小兰、小亮、小林三人踢毽子,分别踢了12下、8下、9下,他们各踢了多少下?2、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兰踢了8下。

小亮踢了9下。

小林踢了12下。

解析:由“小亮不是踢得最少的”,可以推断小亮踢得可能是12下或9下。

又根据“小林比小亮踢得多”,可以肯定小林踢得最多,是12下;小亮踢了9下;小兰踢得最少,是8下。

3、二(1)班举行“中国梦·我的梦”朗诵比赛。

王晨、李响、程琳取得了前三名。

王晨说:“我不是第一名。

”李响说:“我不是第二名,又没有程琳成绩好。

”他们各得了第几名?考查目的: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答案:王晨得了第二名。

李响得了第三名。

程琳得了第一名。

解析:可先根据第二个条件“李响不是第二名,又没程琳成绩好”,可肯定李响是第三名,程琳可能是第一名或第二名。

再根据已知条件“王晨不是第一名”,可以确定程琳是第一名,王晨是第二名,5、李老师、张老师和杨老师比身高。

李老师说:“我比杨老师高。

”杨老师说:“我比张老师矮。

”张老师说:“李老师比我矮。

”他们当中,谁最高?谁最矮?考查目的:学生体验推理过程,培养分析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答案:张老师最高,杨老师最矮。

解析:由第一个条件得出,李老师比杨老师高。

再由第二个条件得出,张老师比杨老师高。

因此确定杨老师最矮。

由第三个条件得出,张老师又比李老师高,因此确定张老师最高。

6、考查目的:学生根据方格中行与列的数据进行推理,从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2、3,所以A 是1。

进而确定A所在的列的空方格应填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4、1、2,所以B是3。

7、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3,确定A 是2,进而确定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3。

由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第四格分别填1、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4、3,再确定B是2,第二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1、3。

8、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B、C应该是几?考查目的:在较为复杂的方格中(即有一行和一列均没有数据),让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培养他们有序推理的能力。

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2,确定A 是3。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3、4,所以B是2,B的上面的方格只能填4。

C所在的列有2和4,若C填3,那么C的这一列最上方只能是1,这时与左边的1重复,不合题意,所以确定C应该是1。

9、从1~9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

考查目的: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推理,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答案:(1)(2)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要求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重复,个位可以排除0和1,5和6,2和9等组合,只能填3与8,4与7的搭配;第(2)题,根据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13减5等于8,减数的个位填8。

然后根据题意,要求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重复,被减数的十位只能选择4、6或9;此时对应差的十位应是2、4和7。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1、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

已知: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2、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

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3、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4、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

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

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

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5、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

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6、有音乐、美术和数学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小红拿的是音乐,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7、南南,柯柯,小小分别喜欢玩具小熊、小兔、小猫,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南南说:我喜欢小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