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特训:第2部分 第9单元 单元综合训练(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第2部分第9单元单元综合训练(9)
一、单选题
1.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

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B.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2.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

这反映了( )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3.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
A.使传统土布退出了中国市场
B.使中国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C.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
D.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 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这种状况的出现由于( )
A.中国外贸格局改变
B.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5. 1861年,天津洋布价格“仅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它只是使“直隶和邻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买洋布”,而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

这表明( )
A.洋布较土布物美价廉
B.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
C.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具有稳固性
D.列强的侵略还没有渗入内地
6. 福州开埠后,茶叶出口大幅增长。

据统计,1855年这一数字是15,793,700磅,1860年就达到了40,000,000磅。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福州成为东方经贸中心
B.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中英贸易获得大幅增长
D.西方崇尚东方生活方式
7. 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8. 下图为近代前期民族工矿企业投资办厂情况(单位:投资万元以上)。

这反映了(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的近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C.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9. 1876年清政府派员参加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

1905年清政府商部奏准《出洋赛会章程》共20条,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

这表明清政府( )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D.努力垄断对外贸易
10. 面对近代企业的举步维艰,郑观应指出:“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
无可如何。


据材料郑观应认为影响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封建主义的制约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官僚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产阶级不作为
11. 据统计,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率由7%上升到22%。

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

这表明此时( )
A.民族工商业受到政府保护
B.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较好
D.西方公司制度得以普及
12.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

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A.文学革命的影响
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民族危机的困境
D.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材料一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

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

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

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

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材料二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并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称这种思想为“棉铁主义”。

棉铁业,就概念而言,棉主要是指棉花、棉田、棉种,也指棉纺业;铁业主要是指轮轨机械枪炮之制造。

他曾说过:“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年,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


——《广东社会科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张謇“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史》(上册)”的部分目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金融机构竞争乏力,才会引发工商业贷款利率高,是原因,故A项错误;工商企业贷款利率高,说明民族工业融资较难,可能引发资金不足,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23个主要城市的工商业贷款利率,与区域经济交流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工商企业的贷款利率,与政府外债无关,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实业家刘鸿生的企业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猛烈冲击,“迅猛的发展”言过其实,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民族工业开始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但未体现出“始终”,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竞争是否为公平竞争,故C项错误;材料以刘鸿生的企业反映出民族工业在竞争压制中艰难发展,故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进口洋纱数量增多,并未说明传统土布退出中国市场,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进口洋纱,不是列强掠夺中国原料,故B项错误;随着洋纱的大量进口,我国的纺纱业日益萧条,造成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纺”“织”分离,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广州失去了以往在对外贸易中的独尊地位,外贸格局的变化促使该地区的贸易总额出现了暂时下降的局面,故A项正确;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这只能使通商口岸的贸易总额上升而非下降,故B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且无法通过广州一地的贸易总额来体现,故C项错误;在这一时期世界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到体现,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土布价钱的一半”,洋布较土布的确物美价廉,但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题,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传统手工业与洋布孰优孰劣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叙述了使用洋布依旧是被迫开放的少数地区,大多数农村依旧手工织布,反映了农村经济对西方商品输入的抵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固性,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内地与沿海问题,而是城乡问题,故D 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材料列举了福州茶叶的进出口情形,无法体现“贸易中心”,故A项错误;对外茶叶贸易的发展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故B项正确;福州茶叶的出口并没有只向英国,故C项错误;茶叶不能代表东方的生活方式,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不可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故 A项错误;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而20世纪初的工业化浪潮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推动下出现的,国民政府的一些政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主导作用,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传播了
民主科学思想,故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后不断发展,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反映中国的近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故答案为B项。

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C 项;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清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博览会,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清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博览会,是对外,不是对内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1905年清政府商部奏准《出洋赛会章程》共20条,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表明清政府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故C项正确;材料“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不是垄断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材料中“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表明了封建主义的制约,故A项正确;没有涉及外国资本主义,与材料中“专制之下”不符,故B项错误;封建主义不等于官僚主义,与材料中“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举步维艰”不等于不作为,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材料未涉及政府保护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7%上升到22%”“增长了近6倍”,表明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故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采用跌价竞争等手段压制民族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这期间,民族工业始终处于夹缝中艰难求生的状态,中国依旧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故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文学革命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的事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利用报纸宣传维新和民主革命思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利用白话报作为唤醒国人的工具,因而白话报迅速增加,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98年戊戌变法,利用白话报大力宣传维新思想,启迪民众的思想,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二、材料题
13.答案:1.因素: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工业文明的冲击;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特点:具有民族性;农工商并重;与洋人争利权;救亡图存。

解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官场的黑
暗”“1895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主要因素”;A.张骞早年
的求学经历,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B.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C.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D.《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等。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冀唤起国民之注意”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重点注意把握住以上维度:A.民族性特征;B.农工商协调发展;C.救亡图存,与洋人争利权。

围绕以上维度,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举例:修改建议:增加“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一目。

理由:①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是社会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社会物质生活是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成变化的重要表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

③社会习俗亦称“社会风俗习惯”。

人们自发形成,并为社会大多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

对人们行为的控制是潜移默化的,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与社会制度变革有密切关系。

④两者对研究近代社会演进和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根据目录中的罗列,还缺少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例子,可以举例“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一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