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在现代中国被扭曲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有必要存在?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有必要存在?随着科技和文化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宗教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然而,宗教是否还有必要存在于现代社会之中,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以科普的方式,阐述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现状和存在意义。
1.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现状自从人类文明出现以来,宗教一直是人们信仰和崇拜的对象。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宗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些人开始质疑宗教的存在意义,甚至放弃了信仰。
这一现象在当今的发达国家尤其明显。
例如,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无宗教信仰者比例逐年增加,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0%。
2.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意义然而,宗教在现代社会中仍旧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
首先,宗教可以给予人们希望和安慰。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失落或者悲痛时,宗教信仰可以让人们找到心灵上的依靠和寄托。
其次,宗教也可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许多宗教都强调“仁爱”和“慈悲”,这种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也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最后,宗教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
许多宗教教义并不仅仅停留在敬拜和祷告,而是探寻人类大自然和宇宙的本质,能够启发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从而使人类更加进步。
3. 宗教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对于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意义,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首先,宗教可以与现代社会的科技和文化相融合,形成“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运动。
例如,基督教和佛教在欧美和亚洲的文化圈子内催生了一系列充满创意和艺术性的音乐、文学和艺术形式。
其次,教会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发挥更为积极的社会作用。
最后,宗教也可以通过与现代科学相融合,推动人类对于宇宙和生命本质的认识,促进人类的思想进步。
结语综上所述,宗教在现代社会中并不是没有存在意义,而是需要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创新和进步。
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宗教,积极发挥它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当充分尊重和包容那些放弃宗教信仰的人。
现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
现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自由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现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自由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现代中国宗教信仰的现状以及宗教自由的进展和挑战。
一、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在现代中国,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与伊斯兰教一直以来都得到广大信众的信仰和传承。
随着社会的变迁,基督教和新兴宗教也逐渐在中国发展壮大。
1. 佛教:佛教是中国最为传统和广泛信仰的宗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佛教教义强调人们修行克己,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2. 道教:道教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宗教之一,主张顺应大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的第二大宗教,主要信众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
伊斯兰教重视五功行善和虔诚的礼拜,强调穆斯林应该顺从真主的旨意。
4. 基督教: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短,但近年来其信众数量逐渐增加。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是相信耶稣基督为救赎人类而死,并通过信仰获得永生。
5. 新兴宗教: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宗教也逐渐兴起。
这些新兴宗教形式多样,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关注与信仰。
二、宗教自由的进展中国政府在宗教事务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力求维护平等和公正的宗教环境,提升宗教自由的保障。
1. 宗教立法:中国政府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明确了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地位。
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活动的登记、组织、场所、人员等方面做了规定,为宗教信仰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宗教场所建设: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宗教场所的建设与维护。
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宗教集中的地区,政府投资修建了许多寺庙、清真寺和教堂,为信众提供便利的宗教场所。
3. 丰富宗教活动:政府允许宗教团体组织丰富多样的宗教活动,如佛教的讲座、道教的庙会、基督教的礼拜活动等。
这为信众提供了更多参与宗教活动的机会。
4. 国际交流合作: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宗教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宗教界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近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
近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摘要:在近代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扮演着重要角色。
尽管中国经历了许多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但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仍然持续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本论文将探讨近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变化,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引言: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
从晚清朝的倒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面临着许多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革。
然而,尽管这些变革,中国仍然保持着多样丰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本论文将讨论近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并探讨其在这个时期的演变和影响。
第一部分:近代中国的宗教信仰的变革近代中国宗教信仰的变革主要受到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外来宗教的引入。
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道教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道教继续吸引着广大的信徒,并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近代中国的动荡局势,道教在一些地区受到了压制和限制。
其次,佛教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尽管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些反佛教的运动,但佛教仍然继续吸引着一些人。
第三,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虽然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中,儒家思想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它仍然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影响。
最后,近代中国还引入了一些外来的宗教信仰。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信仰逐渐进入中国,并影响了一部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变革近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中经历了一些变革。
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首先,在政治方面,古老的礼教观念逐渐被新的政治观念取代。
孔子的儒家思想在现代中国的政治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相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郭权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课题是: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引言)宗教不是先进文化,但是它也确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它的本质,了解它的社会影响。
通过认识这种不先进的文化,来增强我们的鉴别力,清醒的认识什么是科学的文化、科学的信仰,来进一步学习先进文化、掌握先进文化、弘扬先进文化。
一提到宗教,很可能在同学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幅影视里的画面,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一些画面,由此便会引起无限的遐想。
有的人就认为,在深山密林之中,一座阴森神秘的古寺,弥漫着瘆人的气息,几盏青灯,一群和尚穿着袈裟,双手合十,面壁而坐,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
于是就认为这就是宗教,其实这只是宗教的一种。
此外,还有好多种。
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宗教的基本内容★●(一)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宗教?我们中国一些研究宗教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们曾给宗教下了一个定义,他们说:●有创始人、有崇拜的对象谓之“宗”,有一定的祭祀仪式谓之“教”。
这是一种机械的理解。
西方人怎么解释“宗教”这个词呢?他们说:●有相同信仰、相同信念的一批人聚集在那里,“自正”谓之“宗”,“化他”谓之“教”。
就是指信仰相同的一批人聚集在一起,然后自己来找到信仰的证据来研究它,诵经来坚定他们的信念。
“化他谓之教”就是指用他们这种理论、这种观念、这种意识来影响社会上其他的人谓之“教”,△这就是宗教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宗教(二)宗教的起源那么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宗教了?●宗教起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叫自然崇拜,第二个叫祖先崇拜,第三个叫英雄崇拜。
是因为有了崇拜才有了宗教。
这里说到我们的祖先,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刚从动物中解脱出来不久,没有文化,对自然、对社会没有本质性的了解,对自然现象也认识不了。
比如说:打雷、下雨、刮风、下雪这些自然现象他们都认识不了。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宗教信仰程度如何?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宗教信仰程度如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道德观念的日益多元化,现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状况也日益复杂。
针对这个话题,本文将通过以下的三个方面为你深入解读中国的宗教信仰状况。
一、中国的宗教信仰概况在中国境内的宗教信仰是世界上较为复杂的。
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预测,中国境内的信教人数约有2亿人,占人口总数的2%。
在这些人群中,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三大流行的宗教教派,而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信仰处于中小规模。
随着外来文化和移民潮的涌入,新兴宗教在中国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
总体上看,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与阶层、教育程度、地域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中国政府对宗教的态度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被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通过宗教相互影响的国家。
现如今,中国政府对宗教也有着较为谨慎的态度,显得更加注重掌控。
根据官方政策,各种宗教都可以在中国自由发展,但官方对宗教活动和行业的监管力度也是和其他行业同等强度。
这种监管形式,并不仅仅限于维稳和维护人民安全。
近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和激进思想传播,我国也在加强对宗教活动的安全管理与控制力度,着重打击一些极端宗教势力和宗教恐怖组织的渗透。
三、宗教与现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在中国,宗教信仰和现代社会矛盾不断,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背景。
很多人认为,宗教信仰会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呼吁适当的控制和围堵宗教的发展。
此外,宗教和中国的国家利益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敌对外国组织也试图对中国的宗教进行渗透和危险的活动。
因此,中国需要在宗教信仰的自由和稳定与国家安全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点,以稳定发展宗教事业和现代社会的繁荣。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宗教信仰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尽管宗教和现代社会的矛盾愈加突出,但是一个自由、稳定的宗教环境和现代化的社会建设同样可以实现双赢。
中国政府也会加强管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各类宗教健康、有序的发展。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有何不同?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有何不同?宗教信仰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存在不同的差异。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不同态度。
一、中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宗教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尽管现代中国政府对于宗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和限制,但是中国人民的信仰仍然广泛存在,并且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也具有多种多样。
1. 佛教信仰佛教是中国最为广泛的宗教信仰之一,它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深厚的渊源。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着广泛的佛教内容,许多人还会参加佛教寺庙的活动,感受和学习佛教文化。
但是,由于佛教的强调精神上的自由,与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大契合,导致政府对于佛教的管理以及关于佛教的争议不断出现。
2. 道教信仰道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宗教,它主要强调诸多的宇宙观念、个性修炼和道德教化,并和中医学紧密联系。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道教信仰具有很大的影响,许多人会参加道教寺庙的活动和学习道教文化。
但是,相对于佛教,道教的信仰规模要小很多,尤其在现代中国,道教的影响力也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减小。
3. 基督教信仰基督教是中国的一个相对较新的宗教信仰,它的信众数量逐渐在增多。
但是,由于中国对于宗教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比较困难。
尽管有很多的地下教会和基督教团体存在,但是政府对于宗教方面的管控也不断升级。
二、其他国家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对于宗教信仰存在着不同的态度。
1. 印度印度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在印度,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多个宗教信仰共存。
印度政府在宪法中规定了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宗教矛盾和纷争。
2. 日本日本是一个以神道文化为主的国家,神道信仰在日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本的文化中,家庭祭祀、神社参拜以及节日等活动都与神道有着很大的关系。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变化?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变化?宗教是人类自古以来便存在的信仰体系,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宗教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变化。
一、社会地位的变化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宗教不再是人们最重要的信仰来源。
许多人更多地倾向于相信科学,而不是宗教。
在许多现代化的国家中,宗教已不再如以往一样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影响力的变化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同样发生了变化。
虽然许多人不再像以前那样虔诚地信仰宗教,但宗教依然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着相当的影响力。
宗教文化在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宗教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慰藉和信仰支持,并且能够塑造个人的性格和人格。
三、宗教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宗教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发生了变化,但不同宗教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
从基督教宗教的重新改革到伊斯兰教的教义改革,不同宗教的变革都与时代的变迁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仍然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四、宗教多元化的变化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多元化也是明显的趋势。
随着世界各地的移民和文化的交融,不同的宗教教义和信仰之间开始出现混合和融合的趋势。
许多宗教教义开始逐渐地开放,接受不同的思潮和文化影响,而这也反过来更深层地影响了宗教信仰的发展。
五、未来宗教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未来宗教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宗教信仰将更多地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宗教组织和领袖也需要随之开放和适应变化。
未来的宗教发展会更加关注社会公益和环保,同时也需要适应多元文化和不同信仰的交融。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宗教与信仰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宗教与信仰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宗教与信仰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宗教与信仰也逐渐成为了作家们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现代中国文学中宗教与信仰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首先,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宗教与信仰表现在对传统宗教的回归和重新诠释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传统宗教的信仰逐渐减弱。
然而,一些作家通过文学作品重新诠释传统宗教,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宗教的关注。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通过对红高粱神的描写,将传统宗教与中国农村的生活相结合,传达了对土地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其次,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宗教与信仰还表现在对人性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上。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孤独,对人生的意义产生疑问。
一些作家通过宗教与信仰的描写,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意义。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中,通过对佛教的引用和对生死的思考,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珍视。
此外,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宗教与信仰还表现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上。
宗教与信仰作为人们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来源,常常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一些作家通过对宗教与信仰的描写,探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弱点。
例如,韩寒的小说《三重门》中,通过对佛教的引用和对人性的揭示,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贪婪和欲望,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宗教与信仰并不是一味地赞美和宣扬,而是以批判和思考的态度来表达对宗教与信仰的看法。
作家们通过对宗教与信仰的描写,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又对宗教和信仰中的迷信和偏见进行了批判。
他们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引导人们对宗教与信仰的正确理解和对人性的思考。
总之,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宗教与信仰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主题。
现代中国的宗教与信仰
现代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宗教与信仰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现代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既面临着挑战,也拥有机遇。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宗教多样性、宗教与现代社会、国家政策等角度来探讨现代中国的宗教与信仰。
一、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宗教历史的国家,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影响。
然而,在20世纪初的中国,宗教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和限制,这是由于政治因素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所致。
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宗教被视为旧有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遗留问题,被边缘化和压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宗教政策逐渐放宽,使得宗教在中国社会中重新崛起,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宗教多样性现代中国的宗教多样性体现在各个宗教的存在和发展。
佛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都在中国有重要的寺庙和信徒。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有着独特的思想和理论体系。
伊斯兰教是中国的世界宗教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回族是伊斯兰教的主要信仰群体。
基督教自19世纪传入中国,近年来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信徒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此外,中国的民间信仰也十分丰富,民间信仰包括儒教、中国民间信仰、中国传统文化等,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宗教与现代社会现代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予宗教以新的历史机遇。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宗教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强大的道德和精神支撑。
宗教信仰的扎根,可以弥补现代生活中的精神空虚,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宗教所包含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力量。
四、国家政策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宗教政策。
中国的宗教政策主张宗教中国化的原则,强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国家推行的宗教政策是保护合法宗教活动的自由,但同时也对宗教活动进行管理和限制。
通过宗教界的自律和国家的指导,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发展在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浅析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
浅析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篇一:论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与重建论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与重建道德信仰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调整期,人们在惊叹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和精神生活多样化的同时,却面临道德信仰危机。
如何认识当前的道德信仰危机,如何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信仰体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我国道德信仰危机的现状道德信仰危机是指人们对既有道德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这种信仰体系缺失的一种精神状态。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既有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抛弃,二是新信仰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当前的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道德评价标准失衡。
中国社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利益结构乃至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念必随之而变,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些多元化的价值标准似乎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任何一种标准的背后,又都可以找到反向标准,它同样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其中的一些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与现代化价值目标不一致,其导向作用受到质疑或否定,而新的主导性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的确立又非一朝一夕便可能。
1.2道德行为失范现象严重。
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物与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成为人们追逐的直接目标。
像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案”、烟台龙口“毒粉丝案”、河北香河的“有毒韭菜”、四川的“敌敌畏泡菜”、以及去年的毒奶粉事件等,这些问题表面上突出了无序的市场秩序,实则反映了公民道德信仰危机这一更深刻的原因。
1.3道德情感的麻木、缺失。
信仰首先是情感的认同,然后才是行为上的拜从。
从构成道德信仰的基本要素看,道德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伴随着道德信仰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和体验,通常表现为对道德理想目标和道德规范体系的敬重、忠诚、虔诚、向往等强烈情感。
信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信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信教是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需要和追求,但在现实中,信教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 宗教传统的保守性。
很多宗教信仰都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
强调守旧和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这种保守性可能会阻碍信众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和适应。
2. 意识形态的干扰。
一些政治组织或个人利用宗教信仰,以意
识形态的名义干扰甚至控制信众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宗教信仰被政治化甚至极端化。
3. 文化差异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移民的增加,信教群
体的文化背景越来越多元化,不同文化背景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信仰的不同理解和实践。
4. 宗教极端主义的存在。
一些极端主义组织或个人利用宗教信仰,以暴力手段实施恐怖袭击和暴力行为,危害社会安全和稳定。
5. 社会对宗教信仰的偏见和歧视。
在一些社会中,宗教信仰仍
然被视为“迷信”、“落后”、“不合理”,信仰者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教的自由和发展。
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为信众提供更加和谐、开放和安全的信仰环境。
- 1 -。
浅谈当今中国信仰缺失的根源及危害
道教 , 正如鲁迅所说, “ 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是最能反映 ,
中国传统 文化特点的。道教教义说“ 长生不老 , 得道成 仙” 。暂且撇开后半句不说 , 长生不老” 就” 而言, 老、 生、
病、 死是人一生不可避免的, 以根本就不存在“ 所 长生不 老” 。这就使中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是否真的对 自
生根发芽 , 和平相处。与西方基督教、 伊斯兰教的独尊性
伊斯兰教所重视彼岸世界的情况以及个人心灵的解脱截
然不同, 中国宗教向来有浓厚现实性。人们崇拜神灵, 不 是为精神解脱 , 而是求请神灵帮助解决民生问题, 消灾免 祸, 治病驱邪, 人丁兴旺, 五谷丰登 , 功利性很强 。古代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以天神、 所 雨神、 雷电神等一系列与
与排他性截然相反, 在古代中国, 很容易看到老子、 释迦
庄稼收成有关的神都非常旺, 因为人们希望年年风调雨 摩尼、 耶稣被平起平坐的供奉在一起。这在其他国家的
中图分类号:1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 — 972 1 )1 08 — 4 F2 A 1 8 5 4(020 — 0 5 0 0 摘要 : 在处于社会大转型期的中国, 经济高速发展,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 精神世界却 出现
想家、 哲学家对信仰的缺失都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 多数进行了悲观的抒发。这些思想传入中国后 , 对国人
使本来就摇摆不定的国人对价值 素 习 不管是观音、 还是灶神, 就拜, 惯, 财神、 见了 这一举动 的影响是相当负面的,
貌1成 了中国人见到神的条件反射。许的也无非是升官 以 发财、 身体健康、 感情顺利等一些现实的愿望。信仰的多
8 6
经济邪教——传销, 给人们灌输能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分析及策略探析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分析及策略探析民族宗教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众多方面。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和策略探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问题分析1. 民族宗教问题的历史渊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各个民族、宗教之间既有交流融合,也有冲突矛盾。
在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和宗教进行歧视和压迫,给少数民族和宗教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和不公。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随着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民族宗教问题显现得更加复杂和严重。
民族宗教问题表现为少数民族和宗教的信仰、文化、语言、习俗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其中,宗教问题集中体现在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上,少数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治区域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民族文化、语言等的传承和保护。
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威胁极大,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
少数民族问题也会对国家的单位、民族团结、安全稳定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二、策略探析1. 依法治理针对民族宗教问题,最基本的策略是依法治理。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语言等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
加强对宗教场所、宗教组织的管理,防范和打击一切破坏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的宗教极端主义。
2. 推进民族团结推进民族团结,是保证国家稳定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该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实现真正的“团结就是力量”。
同时应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他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加强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让少数民族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立足。
3. 合理引导宗教信仰合理引导宗教信仰,是解决宗教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信仰的引导和教育,避免盲目信仰和极端行为的出现。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戴十字架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戴十字架中国不能戴十字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旧制度封建的遗留1、道教开封建时代影响深远:历史上,道教是封建时期中国的国教,同时封建制度也受到道教的影响,使得它形成了两种不同层面的禁忌,其中之一就是剥离了基督徒们的宗教象征–十字架,因而使得它从中国社会中被边缘化。
2、十六国时期封建宗教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史上出现过多个统一的国家,其中称霸一时的时期为十六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多数宗教信仰受到封建主义的控制,当基督宗教传入该时期时,封建主义者难以接受其宗教象征,使得它们在中国社会中不能获得不受控制的自由。
二、现代限制的影响1、中国宗教信仰自由逐渐减弱: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宗教信仰自由受到了限制,进而使得宗教信仰中的宗教象征——十字架在中国无法广泛使用,甚至出现灭绝的情况。
2、大陆个人行为权利受到限制:在中国大陆,个人行为权利仍受到限制,其中也包括对宗教表达的限制,因此,十字架在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被禁止使用。
三、宗教自由自发地被排斥1、文化社会上的认知影响: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教一直被认为是自发排除的一种形式,因此基督教在中国有被感知为一种强力渗透的危险。
2、宗教歧视的社会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宗教歧视曾经存在,在此,宗教表达在有些地区遭受到歧视,从而导致不同宗教信仰被自然而然影响,从而使得其在中国社会遭受压制的现象时常发生。
总的来说,中国不能戴十字架的原因主要有:道教开封建时代影响深远;十六国时期封建宗教影响;中国宗教信仰自由逐渐减弱;大陆个人行为权利受到限制;文化社会上的认知影响;宗教歧视的社会影响。
宗教自由被受到自发地排斥,使得在中国社会中无法广泛地使用十字架因此,对基督徒被压制的情况发生。
中国宗教信仰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宗教信仰的历史和现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宗教多元、信仰丰富的国家,原本一神论的先祖崇拜,封建社会中的官方宗教儒教与道教,进入唐宋以后佛教的繁荣,以及19世纪末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传入,都构成中国宗教信仰的历史脉络。
从古代的春秋战国到现代的21世纪,中国宗教信仰的历程不仅是坚信者的精神信仰,也是文化传承、社会历程的一部分。
中国的原始宗教信仰在古代的时候叫做“先祖崇拜”,以尊重祖先、宗室为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重要信仰。
这种信仰主张以祖先为天,注重人与神的交流,认为人死后灵魂还存在着,并且可以感知人类世界中的各种变化,甚至可以干预日常生活。
这种信仰一直沿用至今,无论是家庭祠堂还是祭拜节日,都离不开先祖崇拜的影响。
进入封建社会,官方宗教成为了封建政权的工具,从唐宋到明清,儒教主导的官方宗教取代了先祖崇拜成为了信仰中心。
儒教以孔子为核心,被奉为圣人和教育家,学习儒书、礼仪等在封建社会中也成了重要的择业方向,所以儒教的影响可以在中国社会的许多层面中被发现。
与此同时,道教也逐渐崛起,并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派,主张“道”为人宗而追求自我真正的本性,反对人为的律条或道德规范束缚人的天性,道家哲学的影响也广泛渗透至各领域。
唐宋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成为中国宗教信仰中的重要存在。
佛教信仰主张通过禅定和智慧以解脱生死之苦,这种信仰的引入和广泛发展对中国的文化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唐代的壁画、石刻等文物艺术,以及宋代的禅宗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到了19世纪末,现代传统中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也传入中国,作为外来宗教,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伊斯兰教信仰和习俗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持续发展,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与中华文化、传统社会的相遇中,同样在索求与适应之间不断摇摆,独立摆脱与同化融合纷争不断,如今在宗教信仰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宗教信仰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体现,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社会如何看待宗教极端主义
社会如何看待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在近些年来成为了全球关注的议题,因为它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困扰。
它的破坏性和暴力性质也引起了广泛的谴责。
本文将从社会的角度来探讨如何看待宗教极端主义。
首先,宗教极端主义被视为一种极端思潮。
它试图通过暴力和恐怖手段来实现宗教信仰的绝对权威和统治地位,迫使社会按照它们的信仰体系行事。
这种思想和行为方式被广泛谴责,因为它所采取的方法违反了人权和基本的道德价值观。
其次,宗教极端主义容易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
极端主义者常常声称自己是绝对真理的代表,并试图把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其他人。
这种行为往往引起非常激烈的反对和抵制,轻则导致社会不和谐,重则破坏社会稳定。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宗教信仰是每个人个人的自由,不应强加于任何人。
第三,宗教极端主义也容易被滥用和误解。
一些政治势力或利益集团经常以宗教为掩护,借机把个人或政治目的强加于其他人。
他们故意歪曲宗教教义,煽动舆情,从中获得政治或经济利益,这是极其危险的。
这种滥用宗教和宗教极端主义实际上对于宗教本身和全球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最后,人们应该怎样对待宗教极端主义?首先,应该坚定地维护平等、尊重和宽容的社会价值观。
这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灵魂,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关键。
其次,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宗教教义和文化,增加宗教教育的普及率,减少误解和猜疑。
最后,国际社会更应该合作,通过多边合作,共谋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
总之,宗教极端主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所有人都需要关注的议题。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坚决谴责、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我们也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的全球社会,并为此做出贡献。
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教与信仰
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教与信仰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和强大,不仅涉及到国家的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也涉及到国家的文化、宗教与信仰等方面的繁荣。
宗教与信仰在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宗教与信仰对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当前中国宗教与信仰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促进宗教与信仰繁荣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宗教与信仰对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宗教与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影响力。
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宗教与信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首先,宗教与信仰能够提供社会凝聚力和道德基石。
宗教与信仰涵养着人们对善良、正义和道德的追求,是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支撑。
在一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中,宗教与信仰的存在能够提供一个共同的道德基准,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宗教与信仰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宗教与信仰作为人们内心的寄托,为人们提供了信仰的支撑和安慰。
宗教信仰可以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动力,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宗教与信仰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宗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统。
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至关重要。
宗教与信仰的传统,可以帮助民族找到自身文化根源,强化文化自觉和认同,从而推动民族的繁荣与复兴。
二、当前中国宗教与信仰面临的挑战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宗教与信仰面临着一些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宗教与信仰的多样化和碎片化。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们的宗教信仰存在着多元化的趋势,各种新兴的宗教和信仰形态层出不穷,使得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碎片化日益加强。
其次,世俗化和功利化倾向的增强。
在现代社会,物质利益和功利主义的观念越发盛行,导致了对于宗教与信仰的世俗化需求的增加。
当代宗教文化与现代社会变迁研究
当代宗教文化与现代社会变迁研究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心灵寄托和信仰支持,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诸多启示。
本文将探讨当代宗教文化与现代社会变迁的关系,从多个角度揭示宗教文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一、宗教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宗教文化与社会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历史发展进程上看,宗教文化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早期的宗教文化与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它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现代社会的出现,给宗教文化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结构、文化形式、价值观念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宗教文化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与形式,以更好的融入社会现代化进程。
二、宗教文化与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宗教文化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宗教文化的核心是信仰,信仰是人类树立起对未知力量的仰望和寄托的象征。
有些宗教文化强调爱、仁、信、和、美等正向价值观,这些正向价值观在社会和谐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反之,一些宗教文化的极端行为也会破坏社会和谐。
因此,对于宗教文化而言,它应当在处理自身事务的同时,担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的重任。
三、宗教文化与社会团结社会团结是现代社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宗教文化在传统社会中曾经起到过很大的作用,它为社会团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的出现,让人们的信仰更加多元化和相对化。
当代社会中,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普遍,这也为社会团结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契机。
宗教团体应当更加在大局上谋划自身发展,通过融合与沟通,达到团结社会、共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
四、宗教文化与思想解放宗教文化对于个人思想的解放可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宗教文化中通常有对于生命、人性、社会、伦理等方面的独特思考。
人们在宗教文化对于信仰的选择上也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利。
宗教的消极作用有哪些
宗教的消极作用有哪些
1、宗教信仰的差异,会让一些人利用传统宗教或创立邪教进行危害社会的非法活动。
2、宗教信仰里面也有很多封建、腐朽的糟粕内容,会腐蚀我们的灵魂,难以区分宗教和科学,有迷信色彩。
3、削弱斗志,逆来顺受,不关心现实。
4、禁锢思想,阻碍科学发展。
5、一方面,宗教常常被统治阶层用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另一方面,宗教也常常被反抗者用来作为反抗压迫的工具。
6、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虚幻的、颠倒的意识形态,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7、如果一个宗教宣扬不利于社会和平稳定发展的思想,那么宗教信仰者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8、站在唯物主义角度,宗教让人安于现状,阻碍了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物质文明的进程。
9、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有神论的信仰文化,会使人们意识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
10、宗教妨碍和束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的宗教与信仰
近现代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宗教与信仰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的宗教与信仰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出发,探讨宗教与信仰的发展与变迁。
一、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革命、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这些变化对宗教与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
辛亥革命后,中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国家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带来了新的政治环境。
此后,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政策调整,对宗教与信仰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宗教与信仰的发展与变迁1. 佛教与道教在近现代中国,佛教与道教一直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宗教。
然而,在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下,佛教和道教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与道教受到冲击,寺庙被关闭,僧尼被迫转行。
然而,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佛教与道教逐渐走上恢复与发展的轨道。
2. 基督教与天主教基督教与天主教自19世纪传入中国以来,成为中国宗教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现代中国,这两个教派的发展经历了起起落落。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基督教与天主教遭受到剧烈冲击,信徒数量大幅下降。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宗教政策进行了调整,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发展重新受到重视,信徒数量逐渐增加。
3.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境内的主要宗教之一,在近现代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冲击下,伊斯兰教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伊斯兰教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伊斯兰教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
4. 中国传统信仰中国传统信仰包括儒教、民间信仰等,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生活。
在近现代中国,由于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冲击,中国传统信仰受到较大的冲击。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样化,中国传统信仰逐渐得到重视和保护。
三、宗教与信仰的现状与未来近现代中国的宗教与信仰在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冲击下经历了起伏。
近年来,中国的宗教政策相对宽松,各个宗教的信徒数量逐渐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信仰在现代中国被扭曲
宗教在人类世界的发展过程中,掺杂进了很多凡人的私欲,这让本来清晰的事情变得模糊,甚至使人们忘记了宗教本来的面目。
佛教最基本是,教我们人伦道德十善业,根本性的东西就是一点一滴做起。
以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永远胜过你说一千道一万。
当然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修得非常好的人,跟他呆在一起,非常舒服,非常安宁,非常自然,非常让人欢喜同时让人心生敬畏,感觉有一股正能量…… 佛只能给我们解脱痛苦的方法,佛是助缘超渡我们,只有我们自己主缘才能超渡自己。
超渡自己,深入自己的内心,用智慧,化解内心种
种负面情绪。
还有些人永远觉得自己所修行的法门最好,就会去说别人的法门不好,不究竟,不方便。
要知道佛教有八万四千修行法门的原因,是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种根性,以及众生八万四千种因缘,每个人因缘不同、智慧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所人都吃一种法味啊。
这不但不慈悲,而且还可能造业。
在中国,几乎每个有名的景区都有寺庙。
寺庙仿佛变成了当地政府的摇钱树。
所以,即使原来本没有的,后来也要造一个。
有人说,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
也有人说现在佛不像佛,成了“招财佛”;僧不像僧,成了假和尚;庙不像庙,成了收敛钱财的交易所。
中国寺庙里的“高消费” 如今中国的寺庙,只要稍微有点名气,还有哪个寺是不收门票的?而且不仅收门票,庙里的“高消费”服务项目还很多。
比如,烧香要买香,撞钟要花钱,求签要钱,解签也要钱等等。
只要你有大把钱,寺庙就可以提供各种规格的服务,烧头香、敲头钟、办各种价格的水陆道场等等。
一般游客到庙里,寺里的和尚就会劝你烧个高香,但外面的香是不得带入,据说不干净。
等你烧完了才发现要几百元,甚至还不能讲价,因为讲价就表明“心不诚”。
香客大多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得了。
在寺内请一炷香,最低200,最高10万!你不用咂舌,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也许是四川峨眉山的宝光寺:头柱香拍卖,成交价99万!也不用担心自己没带足够的现金,因为和尚会拿出POSS机,让你刷卡。
无知盲目而随波逐流的信徒讲贡献,捐钱捐物觉得贡献给了佛,殊不知都给了黑心敛财的
寺院…给了扭曲佛学的僧道…
接下来,和尚拿出功德簿让游客签名。
并慷慨许诺:凡签上名字的,住持大师亲自念经,为您祈福消灾。
结果签上名之后,沙弥才说:“名字不是白签的,要捐功德钱,多少随意,三、六、九都行。
”你一细问才知道,所谓三、六、九,就是300元、600元、900元,3000元、6000元、9000元,随你挑选。
正所谓:“旧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新社会,有钱方得佛保佑!” 一张小小的门票,断了不少众生的学佛路有个朋友跟我说,他有一次到寺院里礼佛时,曾经听到一信徒流着眼泪在佛菩萨面前跪下来嗑了一个又一个头,完后双手合十说到:“佛祖啊,你可曾听到我的呼唤,加持您的徒子徒孙们什么时候才能不收门票啊?让像我这样没有多少收入的人也能来礼拜您,学习您所传授的佛法,您不是说佛度有缘人吗?像我这样穷苦无依的苦难孩子是否也可以进入寺院来学习佛法呢?” 就是这小小一张寺院的入门票,断了不少众生的学佛路。
按理说佛教称“苦海慈航”,应更关心弱小贫苦众生。
过去穷人无钱进衙门讨公道时,还可以进佛寺向佛菩萨诉苦。
但现在却以高额的门票,将贫苦的众生拒之寺门之外了。
中国并不富裕,多数人尚没有办法经常性地买门票而进入寺院,去礼佛闻法亲近僧伽。
即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每番入寺,皆需买上门票方可入内,此中滋味,也未必好受,必将影响其对三宝的好感与信心。
同样是寺庙,在台湾佛教徒可以进入任何一座佛寺,不但没有门票,而且还会受到礼遇,介绍佛教,回答问题,赠送佛教书籍经典和光碟,唯恐你不接受。
寺院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来自佛教徒的供养。
由此形成
了一种良性循环,这样的基础使得台湾佛教人才济济,高僧辈出。
和尚成了赚钱的职业,方丈们都是百万富翁如今寺庙里,不仅香火旺盛,甚至和尚都超越了公务员,成了最赚钱和最受尊敬的职业。
当和尚如此赚钱,这样就有了不少假和尚。
比如,为赚游客的解签钱,有些寺庙还不惜请了几位假大师。
这些“大师”已是业内的老江湖,心理素质好,能说会道。
他们很会看人,通过衣着、气质、谈吐即可判别是否是其目标,若是有钱人,“大师”会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学生模样的便说一句“你与佛无缘”了事。
寺庙的收入“全靠这些‘大师’忽悠”,成为其“掘金“的主力。
那些怀揣虔诚的游客跨入这些寺院的门槛的瞬间,就成为待宰的羔羊,少则数百,多则几万。
在“大师”语言暴力的恐吓之下,佛门威严的气场和心诚则灵的心理暗示自然战胜理性,而那源源不断的功德钱最终落入了寺庙的口袋。
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高过白领。
这些“大师”多已有结婚生子,并在市内购置了房产,开着价值价值不菲的轿车。
至于方丈,作为和尚们的领导,自然收入更为丰厚。
前一段时间,不就有媒体报道:云南玉溪市灵照寺方丈遇害后留有400多万个人存款吗,甚至为了存款其女儿和寺院就遗产归属还打起了官司。
不要感到意外,如果和尚是个挣钱的职业,方丈为什么不能是百万富翁呢?微博上就有人报料:一个清洁工,已婚,6年前嫌工作累,辞了,剃度出家,当了假和尚,收入翻番;不久后换了个庙,混上了执事,收入翻番;过了两年,原主持退休,他接任,月入
过万;去年,承包了一个新庙,雇了一个主持和方丈,自己还俗,买车买房,年入百万;如今,正在考虑寺庙连锁事宜。
与中国的寺庙相反,外国的教堂没有门票。
如果去教堂做礼拜,是否像寺庙那样给一点香火钱?做礼拜是不需要钱的,教堂里肃静庄严,是人们向上帝赎罪和感恩的地方,像是纯洁心灵的圣殿。
西方的教堂,即使是有游客的教堂,里边也是庄重肃静,导游轻声讲解,人们默默参观,绝无大声喧哗者。
我们有名的寺庙,导游领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用喇叭大声讲解,通常是知识性的内容少,而无聊和迷信性的内容多。
教堂和寺庙都接受信徒的捐赠,这点没有区别。
但至少教堂的做法要矜持的多,从没见过圣母像前摆上一个功德箱。
他们的捐款多是在私下,直接给教堂写张支票。
捐款一方面是用于宗教场所的修缮,再有就是用于教会学校和教会医院。
外国教堂贫富不会有区别,没有铜钱臭味,来到教堂,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而不是钱。
而且,往往不管你是不是教众,来教堂礼拜,就会有一份免费的教堂午餐享用。
西方人到教堂去,也大多是听神父布道,寻求心灵的宁静。
西方的教堂有忏悔室。
进了教堂之后,就把心灵的东西向神述说。
把丑陋和肮脏的东西向神诉说了,他就轻松了。
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人们总是愁眉苦脸地进去,神情轻松地出来。
而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要办成某件事,向神祈祷,用钱买了香点上,或放上瓜果之类。
中国人进庙宇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苦难。
同样是信仰,都是精神寄托。
国外有教堂,中国有寺庙。
但是进教堂和进寺庙的目的却大不相同。
西方人
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
进教堂的是免费听布道,忏悔自己的灵魂,听劝导与教诲;而进寺庙的则是花钱烧香求佛、求签,寻求保佑,乞求平安、发财、升官、交好运。
前者是灵魂的沟通与升华,净化心灵;后者则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