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庖丁解牛 含答案
2018-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庖丁解牛Word版含解析
第17课 庖丁解牛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砉.然(hu ā) (2)然(hu ō) (3)然(huò) (4)批大郤.(xì) (5)导大窾.(ku ǎn) (6)肯綮.(qìn ɡ) (7)大(ɡū) (8)新发于硎.(xín ɡ) 二、成语积累写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所包含的成语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2)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3)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文中意为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4)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1.通假字(1)砉然向.然 通“响”,声响 (2)技盖.至此乎 通“盍”,何,怎样 (3)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此指拭擦 2.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 . .(2)依乎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是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3.一词多义(1)为⎩⎪⎪⎨⎪⎪⎧吾见其难为.:动词,做怵然为.戒:动词,作为视为.止:连词,因为为.文惠君解牛:介词,给,替为.之四顾:介词,为了恐为.操所先:介词,被何辞为.:句末语气词(2)然⎩⎪⎨⎪⎧因其固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连词,但是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对(3)乎⎩⎪⎨⎪⎧技盖至此乎.: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而况大乎.:表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4.词类活用(1)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17课庖丁解牛教案(系列一)
《庖丁解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庄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其寓意,用现代眼光开掘其新义。
2、过程与方法:训练古文阅读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反复实践的道理,并且从中获得感悟与启迪。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后得到的启示。
教学难点:对课文第三段层次结构的分析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
教学时间:三。
第一一、导入新课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
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
我们曾经听说过的“庄周梦蝶”、“东施效颦”的故事就是出自他之口,这位老人家就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
今天我们来看他另一则故事《庖丁解牛》。
二、作者简介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
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
曾经做过漆园吏。
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
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
《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
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三、知识积累1、通假字古今异义2、虚词(1)为(2)乎(3)然(4)于3、特殊句式技盍至此乎:(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
4、积累文中成语切中肯綮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5、翻译课文一二两段。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第二一、检查旧课全班齐读课文,指名翻译开头两段。
二、理清层次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庖丁解牛【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小组谈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二、进入文本、体会文本的魅力1、文本预习检测: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见投影)2、生自读文章画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一起讨论解决(课前准备)3、欣赏“解牛之美”(1)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明确:视觉: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2)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三、理解主题第二部分(2--4自然段):庖丁自叙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点出寓意。
2自然段,借文惠君的赞叹和提问,过渡下文。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总结下文)庖丁的观点。
他好的是“道”是指解牛规律,运用前后对照的方法,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掌握解牛之“道”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第四单元的篇目,本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让学生体会先贤的深沉哲思,体会散文给我们带来的具体真实感受。
《庖丁解牛》采用寓言形式来阐明道理。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得到自己的理解是本课的题中之义。
二、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经过必修教材的学习,已经有了较扎实的文言基础和古代散文阅读方法。
在必修5中,学生也已经学过了庄子的《逍遥游》,对庄子思想有一定了解。
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基础上读懂课文。
其次,本课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庖丁解牛这一故事的解读获得有益的启示,使学生通过领悟作品形象,获得个性化解读和独特的审美感受。
三、教学准备布置预习,让学生复习逍遥游的内容,重新回味庄子及其思想,并借助资料书和工具书大致读顺文章、疏通文意。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积累相关文言知识和成语。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古代散文和从不同角度多元化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文本、老师三者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六、教学过程1.导入生活中,小事情往往蕴含大道理;文章中,小故事常常也包含大文章。
有一种文学体裁,特别擅长假托故事说明道理,它是什么?寓言。
中国古代有一位作家,特别擅长通过寓言表达思想,他是谁?庄子。
在《逍遥游》中,庄子借助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那么今天,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寓言,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庖丁解牛》,再次领略庄子作品的独特魅力。
2.预习检查(1)回顾庄子其人:名周,字子休,战国蒙城人,漆园吏,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代表作《庄子》(又名《南华经》)。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助读 识记 探究 整合学案:第17课 庖丁解牛
第17课庖丁解牛对应学生用书P48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为寓言《庄子》,道家尊称为《南华经》,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净无为”。
本文体现了庄子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
这不仅是庄子对生命存在的判断,更是对自己所处环境中的人道思潮的批判和否定,指出了人道价值观念的局限和施行时必然面临的困境。
本文通过对庖丁解牛的过程和经历的叙述,揭示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的道理;同时,也反映出只要反复实践,逐步认识和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问题迎刃而解。
庖丁解牛结果:游刃有余态度:怵然为戒释疑厨师丁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皮骨相离的声音哗哗作响,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进刀时发出马砉的声音,没有不合音律的。
合乎(汤时《桑林》奏刀 然, 莫 不中 音。
合于 《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之舞, 乃 中 《经首》 之 会。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文惠君曰:“嘻,善哉! 技 盖至此 乎?”到这种程度啊?”厨师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庖丁 释刀 对曰: “臣之 所 好 者 道也,(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 进乎 技 矣。
始 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三年以后,未曾看到整头的牛了。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现如今呢,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
刀、牛、解牛过程和解牛方法 分别有什么寄寓?
刀
人生要解決的事情
牛 解牛方法
顺着事物间的空隙 走,不硬碰的方法。
精神
解牛过程
处理人生种种事情
庄子擅长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好 玩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 养生的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比照手法的运用 得“道”的过程
具体形象
深刻道理
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全牛 〔不懂规律〕
三 个 三年之后: 未曾见全牛 〔生疏规律〕 阶 段 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
理 因其固然 〔运用规律〕
庄子文章特色:比方 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浅显而抽
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异曲同工“三境地”
想的继承和发挥。
庄子散文的风格
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这 与先秦各家不同,而独与屈原的楚辞近似,
诙诡怪诞,汪洋恣肆。
首先,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后学 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
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 大和奇异的构思。
第三、庄子有很高的语言驾御力量, 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描情
给,介词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
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符 合
合:符合 于:介词,引出对象
节奏
•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
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
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符
合〔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符合〔尧时〕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地说: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7 庖丁解牛
庖丁 释刀 对曰:“臣之所好者 厨师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
道也, 进乎
技
矣。 始臣之解牛
自然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我开始宰牛的
之时,所见
无非
牛者。三年之后,未尝
时候,眼里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三年以后,未曾看到
见全 牛也。释:放下。道:天道,自 方今之时,臣以 整头的牛了。然的规律。进:超过。 现在,我只用精神去
大窾.(kuǎn) K硎.(xínɡ)
膝之所踦.(yǐ) 中.音(zhònɡ) 肯綮.(qìnɡ) 怵.然(chù)
砉.然(huā) 大郤.(xì) 大 (ɡū)
然(huò)
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砉然向然(“向”通“响”) (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 (3)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未
尝,
而 况大
乎!
地方(容易使刀刃钝折),没有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头呢!
批:击。郤(xì):空隙。窾(kuǎn):空。因:介词,依照。
经:指经脉。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ɡū):大骨。
良 庖 岁更
刀,
割 也;族
技术好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
庖月 更
刀,
折 也。
般的厨师一月(就得)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
数 千 牛 矣,而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
刀刃 若新 发于
硎。
更:换。族
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庖:一般厨
师。族,众。折:断,指用 彼节者有 间, 而刀刃 刀砍断骨头。硎:磨刀石。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庖丁解牛》导学案.doc
研读文木明确:不懂规律固执蛮干,容易受到伤害。
遇到事情不知道变通,也容易受到伤害4、合作探究: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白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牛”之道有什么联系?明确:注意寓言的比喻义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粹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吋解完牛踌躇满志Z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應該好好地收歛口己的態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則還是容易受傷害的。
5、由庄子的庖丁解牛看庄子的哲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叫以全生,"J以养亲,口J以尽年。
养生主【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
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
顺其口然Z理以为常法,就对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町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告诉我们:人们读书应当将精神状态调幣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不要刻意的为寻找知识而读卩,也不要因为有什么不懂就冥思苦想,甚至灰心丧气。
不论是刻意的寻找知识还是冥思苦想的试图去弄懂一些知识都是近乎功利的做法,它会使人的精神变得紧张而疲惫,并月•未必就能得到事物的真谛。
让精神顺其H然。
有些东西是在生活中,在精神悠闲自得的状态中体悟到的,所以我们应顺虚以为常法,这样才能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养护身体,厚尽寿命。
学生研读文本,师生互动完成相关内容。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四单元第17课庖丁解牛 Word版含解析
第17课庖丁解牛一个人既不能做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又要反躬自省,不要夜郎自大。
庄子总是那样的至真至善,用他的劝世之笔,书写着人性的光辉,砥砺着我们的思想,纯净着我们的心灵。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庄子在当时,以至于今天看来在某种程度上说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庄子的哲学思想是一种特别负责任的哲学,它使我们走向聪明,走向微笑,走向谅解。
西方谚语说,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同样是庄子式的绝顶智慧。
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
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课内素材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要热爱本职工作。
4.“始解牛,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十九年。
”——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5.“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了解规律,掌握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6.“臣以神遇不以目视。
”——抓住本质。
7.“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顺其自然,不强求。
8.“技经肯綮之未尝。
”——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9.“以无厚入有间。
”——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10.“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
”——谨慎行事,不莽撞。
11.“善刀而藏之。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适用话题]见每句话后的注释。
⊙精彩运用“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这就是庖丁解牛的技术关键,沿着牛体内的空隙走刀。
对于人事来说,这就叫绕开障碍走路,绕开障碍走路,比跨越障碍省力而且顺畅,即使使对方割爱也不会觉得疼痛。
绕开障碍走路既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也是解决问题效果最佳的方法。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解决问题不要在硬节上碰,硬碰不但自己费力丧气,更糟糕的是容易击到对方的最痛处,致使对方痛得对你不可饶恕;那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在合作关键的门路上打上难以解开的死结。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庖丁解牛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庖丁解牛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哲学观点,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学习《庄子》散文生动活泼、如行云流水的文笔。
2、学习《庖丁解牛》,从课文的故事中领悟: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3、赏析文中所创造的庖丁形象,掌握稳重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
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字词汇总通假字砉然向然(向,通响)技盖至此乎(盖,通盍)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一词多义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两处都是动词,分别译为解、作为)然砉然向然 / 因其固然 /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状态)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乎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而况大軱乎(反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古今异义词(1)所见无非全牛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2)依乎天理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3)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获得(5)每至于族族古义: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今义: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6)吾见其难为难为古义:很难做今义:使人为难(7)因其固然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词类活用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名用,厚度)良庖岁更刀(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族庖月更刀(月,名词作状语,每月)重点语句倒装句技经肯綮之未尝(未尝技经肯綮,宾语前置)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于硎新发,介宾后置)合乎《桑林》之舞(此处“乎”相当于“于”,于《桑林》之舞合,介宾后置)省略句如土委(于)地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判断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4单元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本课话题——积累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开篇作者连用四个动词“触”“倚”“履”“踦”,将解牛的动作艺术化、舞蹈化了。
而后连用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绘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庖丁解牛技艺达到了一个至高境界。
只有在长期实践的活动中,注意摸索,积累经验,才能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廖容典是美国一家国际投资顾问公司的总裁,他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百分比定律:假如你见了10位顾客,只在最后一位顾客处获得了200元的订单,那么,你应该如何看待前9次的失败与拒绝呢?他进一步解释说:“请记住,你之所以赚200元,是因为你会见了10位顾客,而不是第10位顾客。
每位顾客都让你赚了20元。
也就是说,每次被拒绝的收入都是20元。
所以,当你被拒绝时,你应该面带微笑”。
这便是“廖容典百分比定律”告诉我们的道理。
面对人生中的所有挫折与拒绝,每个人都应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并时常加以感谢,只有如此,每一步的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因为,最后的成功总是由前面无数次的失败累积而成的。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庖.丁(páo)膝之所踦.(yǐ)砉.然(huā)(huō)然中.音(zhòn ɡ) 大郤.(xì)大窾.(kuǎn) 肯綮.(qìnɡ) 大(ɡū)K硎.(xínɡ) 怵.然(chù) 然(huò)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砉然向然(“向”通“响”)(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3)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第17课庖丁解牛3
(wèi)介词 因为,因此 ·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解牛), 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因为看到那里很难下刀,目光集中到一点, 动作因为这缓慢下来
解牛的三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 ——
再读课文
积累字词 疏通文意
你觉得文惠君话语中的两次“善哉”,所称赞的事物是否一样?
疏通文意
技
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 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 首之会。 疑难句子翻译
主谓之间助
“所”字结构
词取消句子
“所”+动词=名词性结构
独立性。
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
解牛本是一件血腥的事情,为何会觉得美?
欣赏“解牛之美”
手、肩、足、膝
和谐并用
触、倚、履、踦
砉然、马砉然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流畅自然 莫不中音
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 与动作的娴熟。
人教版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第17课 庖丁解牛
庄子:
名 周 , 战国 时期 宋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 要代表,与_老__子_ 并称为“ 老庄 ”。
《庄子》: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_寓__言__来说明道理。
《庄子》 共33篇
内篇(7) 外篇(15) 杂篇(11)
B
批应为“击”, 进一步解释为 “砍”或“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庖丁解牛含解析
第17课 庖丁解牛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砉.然(hu ā) (2)然(hu ō) (3)然(huò) (4)批大郤.(xì) (5)导大窾.(ku ǎn) (6)肯綮.(qìn ɡ) (7)大(ɡū) (8)新发于硎.(xín ɡ) 二、成语积累写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所包含的成语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 . .(2)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3)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文中意为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4)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1)砉然向.然通“响”,声响(2)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3)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此指拭擦2.古今异义(1)所见无非..牛者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虽然是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3.一词多义(1)为⎩⎪⎪⎨⎪⎪⎧吾见其难为.:动词,做怵然为.戒:动词,作为视为.止:连词,因为为.文惠君解牛:介词,给,替为.之四顾:介词,为了恐为.操所先:介词,被何辞为.:句末语气词(2)然⎩⎪⎨⎪⎧因其固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连词,但是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对(3)乎⎩⎪⎨⎪⎧技盖至此乎.: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而况大乎.:表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4.词类活用(1)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学案设计
《庖丁解牛》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3、情感与态度: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二、导读(1)作者生平: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2、解题: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
养生主:指养生之道的关键。
3、关于课文出处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
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三、导思1. 庖丁追求的是什么?2.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3.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4. 从庖丁解牛中感悟到哪些道理?5. 文惠君听庖丁“解牛之道”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
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6.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7.当采取了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8.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
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四、导练【跟踪试题】1、庄子,名, ___ 时期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并称为________。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庖丁解牛 Word版含答案
第17课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问题便迎刃而解。
品味庄子走近你,没有熟悉的词能修饰你睿智的笔触。
眼冷心热的你在凡尘中穿梭,梦里不停地构筑着赤子的社会。
在这样一个文化屈从政治的环境里,你是独树一帜的庄子,永远在世人不可亵渎的境界中做着一个个美丽的梦。
你不求名利,不求富贵,面对朝堂之邀你仍可以兀自悠闲垂钓。
纵使你明白,隐居是对清洁的放逐,你也只能居于山野。
你对世俗的嘲弄也只是你无奈的伪装吧?远离庙堂,走近江湖。
你脱离了尘世的是是非非,构建着只属于自己的精神江湖。
如果说儒家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有千万追逐名利的儒生顶起来的,那么你,庄子,是纯粹的,你的人格魅力在博大的中华文化中屹立不倒。
你如同迷宫般的思想吸引着我,指引着我,也影响着我。
品味你,无论站在怎样的高度,都弥补不了云泥般的差距。
庄子,一轮孤月下守望的一株孤独的树,那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妩媚。
明理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赏读: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意思是事情如果不身临其境,就不知道它的真实情况。
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赏读: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3.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荀子·君道》赏读:公道畅通,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杜塞了。
公义倡明,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熄灭了。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一说子沐)。
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其文采更胜老子。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7课庖丁解牛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1-4-29 20XX年复习资料教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第17课庖丁解牛导学目标 1.掌握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庄子生活的年代,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本文体现了庄子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学校与科举(二)(1)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有才德、办事廉正、孝顺父母的人。
(2)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3)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4)古代科举考试:院试,考秀才,参考者是童生,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考官是学政;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5)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隋炀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2.通假字(1)砉然向.然(“向”通“响”,声响)(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3)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此指拭擦)(4)批大郤.(“郤”通“隙”,空隙)(5)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支脉)3.古今异义(1)依乎天理..古义:此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2)虽然..,每至于族古义:两个词,虽,虽然;然,这样今义:连词,多与“但是”连用,表转折(3)视为止,行为..迟古义:行,动作;为,因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4)因其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5)吾见其难为..古义:难解今义:使人为难(6)所见无非..牛者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副词,只,不外乎(7)奏.刀马砉然古义:进今义:演奏,奏乐(8)乃中《经首》之会.古义:节奏今义:能,善于;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1)足之所履.(名词作动词,踩)(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名词作状语,年,每年;月,每月)(3)而刀刃者无厚.(形容词作名词,厚度)(4)视.为止,行.为迟.(“视”“行”,动词作名词,视,目光;行,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庖丁解牛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问题便迎刃而解。
品味庄子
走近你,没有熟悉的词能修饰你睿智的笔触。
眼冷心热的你在凡尘中穿梭,梦里不停地构筑着赤子的社会。
在这样一个文化屈从政治的环境里,你是独树一臶的庄子,永远在世人不可亵渎的境界中做着一个个美丽的梦。
你不求名利,不求富贵,面对朝堂之邀你仍可以兀自悠闲垂钓。
纵使你明白,隐居是对清洁的放逐,你也只能居于山野。
你对世俗的嘲弄也只是你无奈的伪装吧?
远离庙堂,走近江湖。
你脱离了尘世的是是非非,构建着只属于自己的精神江湖。
如果说儒家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有千万追逐名利的儒生顶起来的,那么你,庄子,是纯粹的,你的人格魅力在博大的中华文化中屹立不倒。
你如同迷宫般的思想吸引着我,指引着我,也影响着我。
品味你,无论站在怎样的高度,都弥补不了云泥般的差距。
庄子,一轮孤月下守望的一株孤独的树,那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妩媚。
明理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赏读: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意思是事情如果不身临其境,就不知道它的真实情况。
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赏读: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3.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荀子·君道》
赏读:公道畅通,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杜塞了。
公义倡明,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熄灭了。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一说子沐)。
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
原系楚
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
人。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
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其文采更胜老子。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2.背景简介
庄子,战国时人,那是一个动荡但缤纷的年代,旧的经济结构被破坏,旧贵族阶级没落消亡,新兴的出租土地的地主阶级勃勃向上,士人学子们为了推行自己的学术见解,孜孜不倦地游走四方,这是中国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也是罕见的在思想上百家争鸣的时代。
这就是《养生主》大的时代背景。
作为诸子中的一员,传统上,庄子被视为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不甘于无声息地消亡,但不想也无能跟上时代,只能是无为无不为,在夹缝中求生存。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①庖.丁( ) ②踦.( ) ③砉.然( )
④然( ) ⑤大窾.( ) ⑥肯綮.( )
⑦大( ) ⑧硎.( ) ⑨怵.然( )
⑩然( )
答案①páo ②yǐ③huā④huō⑤kuǎn ⑥qìnɡ⑦ɡū⑧xínɡ⑨
chù⑩h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