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火焰的三层颜色
山西太原市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纸张的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B.可燃C.易碎D.不溶于水2.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
小芳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如图甲所示。
结合小芳建构的思维模型,完成如图乙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B.注入水后,向左推或向右拉注射器的活塞均可改变该装置的压强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气密性良好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3.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铁制品生锈C.矿石粉碎D.冰雪融化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5.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选A.B.C.D.项方案结论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焰心温度最高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A.A B.B C.C D.D6.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等于20mL B.小于20mL C.大于20mL D.无法确定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铁钉B.称量固体C.振荡试管D.点燃酒精灯8.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这是因为( )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B.易使酒精灯熄灭C.灯芯温度低,易使已受热后的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熔化9.下列发生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金属生锈10.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正确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8.5mL的水B.检测装置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倾倒液体药品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管使用后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用 10ml 的量筒量取 9.75ml 的水D.为了节约药品,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二、填空题12.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发热;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可以导电;⑦天然气易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初三化学蜡烛燃烧实验
初三化学蜡烛燃烧实验示例文章篇一:《有趣的初三化学蜡烛燃烧实验》哎呀,你知道吗?初三的化学课上,有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那就是蜡烛燃烧实验!那天,化学老师神秘兮兮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蜡烛、火柴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仪器。
同学们都好奇得不得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
老师把蜡烛固定在桌子上,然后轻轻一划火柴,“哧”的一声,火柴着了。
那小小的火苗,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跳舞。
老师点燃了蜡烛,那蜡烛的火焰一开始小小的,弱弱的,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老师问我们:“你们说这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的说:“这肯定是化学变化,蜡烛都烧没了!”有的却说:“说不定是物理变化呢,蜡烛不就是融化了嘛!”我心里也在琢磨着,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老师笑着摇摇头,说:“别着急,咱们慢慢观察。
”只见蜡烛的火焰越来越旺,那黄色的火焰就像一条巨龙在张牙舞爪。
老师又把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不一会儿,烧杯壁上就出现了一些小水珠。
“哇!”同学们都惊讶地叫起来。
老师说:“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这是化学变化的证据之一哟!”接着,老师又把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过了一会儿,石灰水居然变浑浊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心里充满了疑问。
老师解释道:“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能让石灰水变浑浊,这也是化学变化的表现呀!”在实验过程中,同桌小李兴奋地说:“这也太神奇了,蜡烛居然能有这么多变化!”我也跟着点头:“是啊,以前都没发现呢!”看着那燃烧的蜡烛,我不禁想到,这小小的蜡烛就像我们的人生。
一开始,我们可能很弱小,但是只要我们努力燃烧自己,就能发出光芒,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这个蜡烛燃烧实验,不仅让我学到了化学知识,还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这不就是学习的乐趣所在吗?所以呀,我觉得化学实验真的太有趣啦!能让我们在奇妙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和发现!示例文章篇二:《神奇的初三化学蜡烛燃烧实验》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初三的化学课上,有一个超级神奇的实验——蜡烛燃烧实验!那场面,可太有意思啦!记得那天,化学老师拎着一堆实验器材走进教室,脸上挂着神秘的笑容,我们就知道有好玩的啦!老师把蜡烛放在桌上,那小小的蜡烛就像一个安静的小战士,等待着被我们发现它的秘密。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整合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科学探究是指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或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间题,对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
2.科学探究的要素、要求和目标→→→→→观实表假拓解察设验释达展与与与与与与迁预问事结交移测题论流实一般来说,在以上各步骤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
假设与预测需要用实验去证实,结论来自实验事实。
通过实验,才能启迪思维,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下面从八个方面提出要求和目标。
3.探究性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色、味、态、硬度、密度、可燃性、稳定性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其过程中的现象,一般从三个方面讨论: ①形态变化,如三态变化、分层、溶解等; ②外观变化,如物质的颜色、烟、雾、浑浊等; ③能量变化,如发光、放热、放电、声音、爆炸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如从蜡烛形态到燃烧中的现象到产物检验的全过程。
4.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 (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
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将集气瓶装满水,将玻璃片的毛面向下先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完全盖住,然后将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瓶口低于液面,然后将气体排出口放置于瓶口下方,直到瓶子内所有水排出,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注意: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不能与水发生反应,以及不能大量溶于水。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重点考点考向一科学探究的环节状元典例典例1同学们知道食醋、蚁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 试纸检验。
22版:精练真题 明确考情
一、(2021·八省市模拟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秋雨[日]川端康成我的眼睛深处,映出团火降落在红叶山上的幻影。
与其说是山,莫如说是山谷更贴切。
山高谷深,山峦紧迫溪流两岸,巍峨地雄峙着。
不抬头仰望,是不易窥见山巅上的苍穹的。
天空还是一片蔚蓝,却已微微现出了暮色。
溪流的白石上,也同样弥漫了薄薄的暮霭。
红叶的寂静,从高处笼罩着我,渗透我的身心。
莫非要我早早地感受到日暮之将至?小溪的流水一片湛蓝,红叶没有倒影在溪流的蓝色中。
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
这时,在蓝色的溪面上却看见了火从天而降。
仿佛不是在降落火雨或火粉,只是小小的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
但从天上降下则是无疑的。
那小团的火球落在蓝色的溪面上旋即就消失了。
火从山谷降落的瞬间,由于红叶的缘故,看不见火的颜色。
那么,山巅上又是什么情况呢?抬头仰望,只见一团团小火球以想象不到的速度从上空降落下来。
大概是火团在活动的缘故吧,以雄峙屹立的山峰为真正堤岸,看起来狭窄的天空好像是一条河流在流淌。
这是我在去京都的特别快车上,入夜刚要打盹的时候所泛起的幻影。
十五六年前,我住院做胆结石手术时,同我邂逅的两个女孩子总是留在我的记忆里。
这次去京都,我就是为了到京都的饭店去看望其中一个女孩子的。
另一个女孩子生来就没有胆液输送管,据说顶多只能活一年,所以必须接受手术治疗,植入人造管,将肝脏和胆囊连接起来。
母亲抱着幼儿站在走廊上,我走近看了看,说道:“多好啊,这孩子真可爱!”“谢谢。
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
正在等家里人来接呢。
”母亲平静地回答。
孩子静静地入梦了。
她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大概是术后胸前缠上绷带,衣裳宽松而臃肿。
我对那位母亲说出这种唐突的问候,也是因为住院患者之间的互相体贴而疏忽了的缘故吧。
这家外科医院来了许多做心脏手术的孩子。
手术之前,他们有的在走廊上东奔西跑,有的乘电梯上上下下,嬉戏喧闹。
不觉间,我也同这些孩子打起招呼来。
他们都是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蜡烛三层火焰哪层最亮
蜡烛三层火焰哪层最亮
蜡烛三层火焰哪层最亮
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蜡烛三层火焰哪层最亮,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蜡烛三层火焰哪层最亮?
内焰最亮。
蜡烛火焰有三层,从内到外依次为焰心、内焰、外焰。
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燃烧,火焰最明亮;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高。
蜡烛
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
可燃烧发出光亮。
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现代一般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
也有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里面灌上蜜蜡点燃。
火焰的颜色
火焰的颜色明立平李广洲在实验室中常常发现氢气燃烧的火焰呈淡黄色,而非教科书中所描述的淡蓝色。
那么,氢气燃烧时火焰到底呈什么颜色呢?点燃氢气的方式和条件与氢气火焰颜色有关吗?有人认为,我们看到淡黄色氢焰是受到玻璃管中钠离子的干扰,若用石墨管代替玻璃管就可以看到淡蓝色火焰。
用蜡烛加热其他物体(冰块、大理石)会发现蜡烛的外焰颜色变为橙色,此现象又当如何解释呢?一、光谱和焰色黑暗中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它的火焰,可以明显地看到三层——焰心(透明—暗红色)、内焰(橙色—黄色)、外焰(蓝—紫色),为什么蜡烛火焰中会有明显的颜色递变呢?这要从火焰的本质谈起。
火焰是等离子状态的物质(等离子体是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简称,等离子体是由电子、离子和中性原子三种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宏观上等离子体呈电中性)。
开始时,少量原子吸收能量变成等离子后放出热量,这些热量带动了同种类的其他原子变成等离子,然后反复循环形成火焰。
原子中的电子可以在核外不同的能级上运动,在正常状态下,原子总是处在能量最低的基态,当原子被火焰、电弧、电火花激发时,核外电子吸收能量被激发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上去。
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当它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能级时就会发出具有一定能量、一定波长的光,我们通常看到的火焰就是这些光。
由于不同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能量不同,光就会有不同的能量,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对于相同的原子来说,核外有多个能级,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到不同的能级也会释放出不同颜色的光。
光谱和能量的关系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从左往右的能量逐渐增加。
红色光的能量要比橙色光的少,蓝色光的能量要比紫色光的小。
比红光能量少的,是红外线,肉眼看不到;比紫光能量多的,是紫外线,肉眼也看不到。
仔细观察蜡烛的火焰,焰心部分是透明的(红外线)或暗红色,,说明此处等离子辐射的能量不是很多,辐射的温度也不是很高。
内焰是橙黄色的,所以等离子辐射的能量要比焰心的多,温度也比焰心处高一些。
而外焰是蓝紫色或者透明的(紫外线),说明此处等离子辐射的能量最多,温度最高。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1(复习)授课时间:一重点: 1. 了解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2. 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 学会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二难点: 1. 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2. 如何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三考点: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3. 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一) 谈谈对化学的认识总结: 化学是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eg 课本实验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例1 冰雪融化、玻璃摔碎、木已成舟、汽油挥发、灯泡发光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eg:铁生锈课本实验4石灰石中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木材燃烧例2 剩饭变馊、粮食酿酒、烟花燃烧后有刺激性气味、食物被人体消化后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练习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铁生锈C用石灰水刷墙,墙渐渐变白D牛奶变酸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湿衣服晒干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3 下面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酒精燃烧C铁丝弯曲D西瓜榨汁4 下列短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光合作用C海市蜃楼D沙里淘金【设问】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是不是就看它的一些特征呢?例如氧气液化时变成蓝色【总结】①看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②化学变化是个动态过程,物理变化是个静态过程③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随堂练习】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矿石粉碎。
精编三年级上学期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知识点及答案浙教版
精编三年级上学期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知识点及答案浙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火灾就是命令,无数只蚂蚁迅速聚拢,紧紧抱成团,像球一样飞速滚动,以最快的速度逃离火海。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震撼。
我仿佛看见在凶猛的火舌中,一个巨大的黑球正沿着山脊滚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爆裂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生命保护着里面的同伴,用身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庭绝对会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世界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震撼——(____)渺小——(____)2.请你从文中挑选一个短语,作为文章的题目写在文首的“”上。
3.想一想,画一画。
(1)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蚂蚁是怎样逃生的?用“”在文中画上相关的句子。
(2)假如妈蚁们不这样逃生,结局是什么样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3)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双横线画出来。
4.读了短文后,你想对蚂蚁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没有,没有!”小蜘蛛()忙着补网,()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
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一边……一边……不仅……而且……2.老屋为什么到现在还站在那儿没有倒下?()A.它很坚强,一直坚持着。
B.因为老屋要听小蜘蛛讲故事,而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有讲完。
C.小蜘蛛不要老屋倒下,不然无处织网。
3.如果小蜘蛛的故事讲完了,就要去新的地方重新织网了。
蜡烛熔化燃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探究蜡烛熔化、燃烧的过程及产生的现象。
3. 分析蜡烛燃烧产物,并验证其成分。
二、实验原理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石蜡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当蜡烛受热时,石蜡熔化并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石蜡蒸气在火焰中燃烧,产生光和热,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三、实验材料1. 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石灰水适量5. 水槽一个6. 小刀一把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等。
- 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2. 点燃蜡烛-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熔化、燃烧的现象。
- 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声音、气味等。
3. 探究火焰各层的温度- 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片刻,观察火柴梗的碳化位置,确定火焰各层的温度。
4. 观察燃烧产物-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5. 熄灭蜡烛- 观察熄灭蜡烛后的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其现象。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为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稍有气味。
-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 蜡烛燃烧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产生烟雾。
3. 火焰各层温度- 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4. 燃烧产物- 蜡烛燃烧时,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产生了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5. 熄灭蜡烛后的现象- 熄灭蜡烛后,蜡烛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1. 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2. 蜡烛燃烧时,石蜡熔化、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要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①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②大理石的研碎块状的大理石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粉末状的大理石无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氢氧化铜沉淀等)④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块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比较: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特征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变联系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实例实验③和④、燃烧、腐烂、发酵、金属生锈、火药爆炸等实验①和②、凝固、挥发、升华等本质区别(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有其他(新)物质生成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要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测等)通过化学变化可知实例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火焰检测技术
火焰检测火焰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他的颜色、温度、形状以及跳动的形式都可以作为识别的依据。
下面,我们将从火焰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两方面入手进行火焰识别。
静态特征(颜色与形状)首先,火焰有着与众不同的颜色特征。
描述其颜色的模型有很多,图7就是其中一种,它可以由RGB空间经过简单比较计算得到。
图7 火焰颜色分布图由上图,任何RGB图像中只要满足R>=G且G>B的颜色都可以看作是火焰。
图8中显示了由该模型对各种火焰的检测结果。
虽然这种模型的误报会很多,但可以作为最初始的筛选手段排除掉最不可能是火焰的物体。
图8 火焰图片(上行)及相应颜色检测结果(下行)火焰的外形也是用来识别的重要特征。
一种模型是采用嵌套式轮廓模型。
它默认火焰存在一个或几个燃烧点,火焰从这些燃烧点一层层的向外扩散。
越到外层的地方其形状的可边度越大,而且是连续的。
图9展示了一个燃烧点的火焰模型,它由三层火焰轮廓组成,对于其右侧图10中的火焰经过该模型捕捉得到图11结果。
图9火焰模型 图10 火焰图片 图11 符合模型的火焰动态特征(频率)火焰是跳跃着的,或者说是移动变化着的。
初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其实,经研究发现,火焰的外焰部分的运动存在一定频率。
从图12中红色标出的火焰外焰部分来看,这些像素点在经历着有火焰和无火焰两种状态的切换,这个切换的频率经过计算是10HZ 。
这样,我们通过捕捉这个10赫兹的特征可以进一步确认是否有火焰的存在。
图12 火焰外焰部分 图13 外焰运动存在一定频率除此之外,火焰的运动是有能量变化的。
燃烧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造成了火焰能量的不均衡分布。
这点可以作为区分火焰与其他颜色相似运动物体的特征。
图14中红色衣服上被黑色边框划出的区域能量变化在其右侧显示,可见衣服的能量分布是均匀的(显示为均一灰色,没有亮暗变化)。
与之对比,火焰的能量变化就显得非常不均匀,在能量分布图上看得到明显的亮暗变化。
图14 与火焰颜色接近图案的能量分布图15火焰的能量分布烟雾检测烟雾的特征和火焰有着明显的不同,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备课资料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点燃蜡烛时,发现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最亮。
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发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2.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氧气少。
3.化学探究学习的特点:①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可燃性和其他性质。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
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4.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知识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水、澄清石灰水。
实验原理: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分析论证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蜡烛是白色固体,有轻微的气味,质地较软;把切下的石蜡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浮在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水面上(2)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如图所示。
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小烧杯,仔细观察烧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
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
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四年级【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成功来自信誉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
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名就可以,这正符合当时摩根先生没有现金却想获得收益的情况。
不久,一家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
按照规定,如果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
股东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声誉比金钱更重要。
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退股的股份,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鹊起。
已经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险公司已经濒临破产。
无奈之中,摩根先生打出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户很快就蜂拥而至。
原来,在人们心目中,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已经成为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
许多年后,摩根主宰了美国华尔街金融帝国。
而当年的摩根先生,正是他的祖父,是美国亿万富翁摩根家族的创始人。
成就摩根家族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火灾,而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信誉。
还有什么比让别人信任你更宝贵呢?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
(选自《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海潮出版社)(1)按要求写词语。
①“惊慌失措”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②像“蜂拥而至”这样含有比喻义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2)“声名鹊起”的意思是________。
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鹊起的原因是________。
(3)画线句换种说法:________。
用反问这种句式来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A.让人更容易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B.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C.为了让句子变得更通顺,上下句联系得更紧密。
(4)你怎样理解“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这句话?说一说。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姓名:___班级:___第__组合作者:_____实验日期:__年_月_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姓名:高唱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班级:三(九)班日期:2007-8-26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1.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
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4)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产生了白色沉淀。
1.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最亮,焰心最暗。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焰心温度最低,不宜用于加热。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1年新九年级化学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人教版)
【暑假起跑线】2021年新九年级化学新课知识点梳理预习(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3课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梳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结论及解释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为棉线,外部为石蜡蜡烛由石蜡和棉线制成点燃前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乳白色或红色等;固态;圆柱状等;有微弱的气味蜡烛为乳白色或红色等颜色;固态;形状不固定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很容易切开,浮在水面上,在水中不溶解质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提醒:“烟”:固体小颗粒;“雾”:液体小液滴2.化学学习的特点①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等)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阅读实验操作步骤)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猜想与假设: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设计实验:收集两集气瓶空气,收集两集气瓶呼出的气体,进行对比试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2.检验氧气的含量变化3.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实验探究步骤现象结论及解释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几滴澄清石灰水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姓名:___班级:___第__组合作者:_____实验日期:__年_月_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姓名:高唱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班级:三(九)班日期:2007-8-26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1.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
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4)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产生了白色沉淀。
1.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最亮,焰心最暗。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焰心温度最低,不宜用于加热。
3.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1)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细丽无比。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
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
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
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
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
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
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黑火药是一种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5)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混合物 K和S 2Mg+O2点燃2MgO 硫酸铜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燃放后及时清扫洒水、使用环保型烟花等【解析】【详解】(1)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是一种混合物;(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K和S;(3)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氧化镁,2Mg+O2点燃2MgO;(4)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所以可能是硫酸铜等;(5)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燃放后及时清扫洒水、使用环保型烟花。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淮海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淮海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电脑程序的编程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2.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航天员乘组成功进行在轨轮换。
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点火升空B.神舟十四返回舱着陆C.舰船分离D.太阳帆板展开3.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低碳生活、高质量发展”。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教科书循环使用B.大力开发新能源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D.积极植树造林4.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
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试管口的朝向可先如图②后如图①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可朝向如图③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的朝向可如图④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的朝向可如图③5.过生日吃蛋糕点蜡烛时,小明发现蜡烛的火焰分三层,是什么原因导致蜡烛分三层火焰的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氧气含量有关。
“蜡烛的三层火焰可能与氧气含量有关”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收集证据D.制订计划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A.氮气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B.氧气有助燃性:炼钢、气割、气焊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作霓虹灯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二氧化硫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8.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B.先加热一会,后将导管伸入集气瓶C.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D.先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后盖玻璃片9.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焰的三层颜色
各种不同的气体燃烧出现的火焰颜色都不同,从理论上来说,只是物质氧化(燃烧就是剧烈氧化)放热所产生的“火焰”应该是无色的,但为什么一般的火焰都有颜色呢,那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原子在高温下得到能量,发生能级跃迁,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会自动回到基态,在向基态跃迁的时候就放出能量,此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由于不同原子跃迁所放出的能量或同种原子在不同的激发态跃迁所放出的能量不尽相同,各种物质或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燃烧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是不同的(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而每一个光的频率值都对应着一个能量值),因此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情况下燃烧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也就不足为奇了,人看到火焰的三层也就不难解释了……
并不是所有物质燃烧都是三层的火焰:如镁条灼烧就是白光,火焰的分层也不是由于物质的纯度造成,纯度会影响其燃烧的颜色,如有钠会产生黄光等。
不是所以的物质燃烧都会产生火焰的,如木碳,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产生火焰的;
那又为什么普通火焰有三层,中焰是蓝色,外焰是红色?
火焰,其实就是等离子状态的物质。
不同的物质的火焰不同,燃烧时的不同气味、不同火苗颜色,和有时出现的不同声音基本上可以证明。
火焰的形成,就是几个原子吸收能量变成等离子后散发出的热带动了一些同种类的其它原子变成等离子,然后再反复循环,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火苗”。
那么,在燃烧的时候,会发现火焰下方,也就是最靠近正在燃烧的东西的部分,几乎是透明的。
那个地方似乎是透明的,而且仔细看能看出暗红色的光。
再往上一点,就能看见最明显的部分,发出黄色或橙色的光的地方。
然后就是最外面的了。
最外面的是最难看出来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火焰靠下的地方,会发现有淡蓝紫色火焰。
由于颜色很浅,并且越往上越透明,所以比较难发现。
这3层,分别就是焰心,外焰,和内焰。
证明为什么分3层的就在下面了。
首先,还是要知道光谱和能量的关系。
简单地说,红橙黄绿青蓝紫,从左往右的能量逐渐增加。
红色光的能量要比橙色光的少,蓝色光的能量要比紫色光的少。
而比红光能量少的,就是红外线了,肉眼看不到。
比紫色能量多的,就是紫外线,这个肉眼还是看不到。
那么,这下温度和光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1 / 2
内焰的透明部分是透明(红外线)或暗红色,说明那里等离子辐射的能量不是很多,因此辐射的温度也不是很高。
内焰是橙黄色的,所以等离子辐射的能量要比焰心的多,因此温度也更高一些。
而外焰是蓝紫色或者透明(紫外线)的,说明那里等离子能量最多,辐射的温度最高。
虽然不同颜色的火焰都可以被各分为一层,但为了简便,就把它们分成了红外线-暗红的焰心,橙色-黄色的外焰,以及蓝-紫-紫外线的外焰。
这三部分的区别,就是在于能量。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