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与温度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_温度与物态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温度与物态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物质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化,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物态变化规律。

3.应用物态变化规律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4.会用图像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液体的沸腾。

二.本章思维导图三.展示交流问题1: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共有几种物态变化?哪些物态变化是吸热的,哪些物态变化是放热的?如何判断日常生活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问题2:晶体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液体沸腾各有什么规律?如何用图像描述?问题3:满足什么条件,晶体才能熔化、液态晶体才能凝固、液体才能沸腾?问题4:举例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加快蒸发?如何减慢蒸发?问题5:针对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我们应该干些什么?四、典例分析考点一:如何辨别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例1. (2017•临沂)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B、盛夏,露珠凝结C、深秋,绿叶凝霜D、严冬,雪花纷洒仿例练习: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相对应的是()A.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2、(2017.泰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考点二:如何解答热学中的图像问题例2.(2017•临沂)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________ 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__.仿例练习:3、如图2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__℃,在第 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_______状态。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一、教学目标1.能够知道物质的三态变化,掌握常见物质的融化、凝固、汽化、凝华等温度规律。

2.能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并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及特征。

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形成小结论并进行口头交流,锻炼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2.物质的三态变化及温度规律3.实验观测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和特征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教师出示一张图表,上面列出了对应温度的小盆友们喜欢吃哪些冰品,如-10℃:雪糕;0℃:冰淇淋;10℃:冰水果等等。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冰品,并将其对应的温度标记出来,带领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冰品要保持在这些特定温度。

2. 学习新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教师先出示温度计,向学生简单介绍温度计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强调学生要在使用时十分小心,不要把温度计折断。

然后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和读数方法,并适时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温度计是如何测量温度的?人体体温是多少?室温是多少?•物质的三态变化及温度规律展示一段富有生动性的PPT视频,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比如,冰是如何变成水的?水是如何变成水蒸气的?如何防止油烟机油蒸发?•实验观测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和特征教师搭建实验平台,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并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和特征,特别是液体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和声音、蒸汽的形成和散失等。

实验结束后,带领学生讨论小结论,萃取实验的意义和特点。

3. 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温度区间(如-10℃到0℃),通过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并形成小结论,每个小组有一名代表进行口头汇报。

任务内容和要求如下:•选取五种常见物质,掌握它们在温度区间内的三态变化规律;•制定小组实验方案和步骤,观察物质状态和特征变化;•形成小结论,将实验结果总结成文章;•每组口头汇报,交流实验经验和成果。

物态变化教学经验反思

物态变化教学经验反思

物态变化教学经验反思物态变化教学经验反思。

文章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仅仅让学生掌握直白的理论知识已经不是当前教学主要方式,也不符合教学要求。

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在物理中体验到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到物理”很重要。

物态变化教学经验反思课前反思:这是一节复习课,对于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普片存在的一种现象,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难度不大。

再加上八年级的系统学习,学生对物态变化以及相关知识应该说掌握的比较好了。

而我在课前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我的复习更有效率,也就是让学生怎样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把基本知识与技能,重点与考点更好的掌握。

还有我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

课后反思:在这节复习课感觉效果还可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的知识的掌握上了一个台阶。

学生不仅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根据所学,提出一些新问题,例如,空调冰箱的制冷问题,阴霾的天气是怎么一回事等等。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有针对性的问答环节,和不可或缺的课前准备,及时的课堂练习,效果都出乎我的预料。

当然也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以后改进。

物态变化教学经验反思在《物态变化》教学中,除了正常的教学内容如:温度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物态变化的六种形式和相关知识及应用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常会问到和这章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华氏温度的规定?它和摄氏温度有什么关系?冰箱中提到的R134a是什么?冰雹是怎么形成的?阴霾天气指的是什么天气?这些问题如教师事先不搞清,就可能被学生问倒。

下面就这几个问题做简单的解答: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32度,水沸腾的温度规定为212度,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为1度,用符号F表示。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为:F=9/5C+32或C=(F-32)5/9,其中F表示华氏温度,C表示摄氏温度。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变化的温度》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是什么,温度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和华氏度。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明白物体在不同温度下,会有不同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1)师生互动,向学生提问“在这个季节,气温一般是多少?”引发学生对温度的认知。

(2)通过展示一张江苏历史气温曲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温”是如何记录和表达的。

2. 活动一:感受温度(1)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温度下的物品(例如有冰块、热水、冷饮、温度计等),让学生逐一感受,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差异。

(2)提示学生,我们平时如何记录温度,引入温度的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活动二:温度与物体的变化(1)以寒假带回来的冰淇淋作实验素材,让学生先预测冰淇淋的变化,并用温度计测量各杯淇淋内部的温度。

(2)放置不同环境下的冰淇淋,例如冰箱、室温、温水中等,观察并记录冰淇淋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4. 结束:通过展示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回顾与学生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1. 活动设计:本课程中的活动主要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操作过程,需要老师事先充分的准备和实践,以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学习环境:温度是抽象的物理概念,需要在有体验和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在课堂布置和活动设计中,需要营造富有互动和参与性的学习环境,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胃口。

3. 学生能力:本课程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现今普遍提倡的素质教育。

但在实践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引,以避免过多的浪费时间和资源,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实验的可靠性。

初中物理温度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物理温度教学反思范文

一、前言物理是很多同学学习中比较困难的科目,其中温度的概念更是令人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温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本篇文章旨在对初中物理中温度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二、分析问题1. 概念不清晰温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混淆。

有的同学认为温度只是一个数值,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和应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并对温度进行分类与讲解。

2. 数值记忆有些同学在学习温度时,只是单纯地记忆数字,而对温度的实际含义并不了解。

教师需要通过实践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物理变化和性质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温度的含义及其应用。

3. 应用不足在教学中,有些老师可能只是简单讲授温度的概念,而没有针对具体应用进行讲解。

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温度是一个纯理论的概念,缺乏实际意义,从而影响其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温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三、改进措施1. 讲清温度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介绍温度的概念及其分类,让学生了解温度是什么以及分为哪些类型。

同时需要将温度与物质内部原子分子热运动的状态相联系,让同学理解温度的本质含义。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温度的理解和记忆。

2. 注重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物质的影响。

例如,可以将水放入不同温度的容器中,观察水的物理变化,如沸腾、冷凝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温度的概念,并且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关注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温度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温度的实际用途和意义。

例如,可以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和原理、生活中对温度的控制等方面,让学生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

四、总结初中物理温度教学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温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师需要注重讲清温度的概念、注重实践操作、并关注温度的实际应用。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

5、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6、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常用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探究温度计的原理、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法的思想制作温度计。

3、通过学习活动,探究、使学生掌握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2、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3、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材分析:从本节开始、学生进入物态变化的学习、因此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水的三种物态的真实存在、尤其是水蒸气是看不见但真实存在。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在一定条件下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物态变化、引入这一章的学习。

接下来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引入温度的概念、讲温标、讲对温度的认识、讲准确判断和精确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的构造、温度计的原理及制作和正确使用。

在学习的基础上也测测体温、手心温度、测测冷水、开水温度和盐水结冰后的温度、为后面学习做准备、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对此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真正去关注和研究过的少之又少、加之双流实验学校的学生能力素质不错,故设计较多探究和动手去测测、鼓励同学们大胆动手、敢于动手、敢于思考、敢于去钻研、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过程简述:从生活引入、现在的早晨容易看见大雾、大清早到地里容易观察到霜、再让同学们通过图片见证大自然神奇的物态现象、引出这些都与哪种物质有关?自然介绍水的三态、一张有水变少痕迹的夏天的照片引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再通过雨形成的实验让同学们认识物态变化、自然引入三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任意转化、这一张就是讲物态变化、再引出温度的概念、重点讲1 ℃是如何定义的?讲了人体正常体温、讲了负的温度咋个读、提了华氏温标和绝对温标、因为演示温度计上有。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复习温度和温度计的知识,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并能准确读数。

2.回顾六种物态变化的重点知识,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养成节水、节粮的好习惯。

3.通过对熔化、沸腾实验的回顾,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规律。

4.通过图像专项训练,提高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准确读数。

2.通过复习能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现象。

3.理解巩固熔化、沸腾实验过程及规律并能识别和分析图像信息。

【学习难点】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问题3、4、5、6、7、8、9、10、11、和12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问题13、14、15、16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17、18 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复习课引入:我们刚学完了《物态变化》,这一章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的琐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像穿珍珠一样把它们串成一条完美的项链好不好?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珍珠”和“项链”分别代表零散的知识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了解本节复习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板块一:温度(一)基础知识梳理借助导学案的导读提纲,自主复习有关温度的基础知识,并在小组内交流、质疑、答疑。

教师以提问、追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你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分辨出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横放的温度计你又是怎样辨别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追问的评价方式,让个别学生把温度计读数技巧教给给全班同学。

问题2、利用复习的温度基础知识,你能轻松过关吗?学生自主完成“轻松过关(一)”中的两个问题。

(二)轻松过关(一)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2.在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重点习题及时评价学生对第一板块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教学反思教材中的案例是由专家选出的典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

比如:可以准备好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制温度计进行观察。

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应遵循教材,更多的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做中学,学中做,重在体验。

认真研读物理学科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得出规律,得到结论。

缺少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缺少具体性,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表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经过深刻反思,我认为还是让学生多做,多观察,多质疑,这样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所做所说进行评价,归根结底还是从教学设计入手,熟悉物理机构框架,从单元设计到课时设计,合理选用教材中的素材,以及与生活相关的事物,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对物理探究方法的总结和分析,形成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增强科学观念和责任。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在《物态变化》教学中,除了正常的教学内容如:温度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物态变化的六种形式和相关知识及应用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常会问到和这章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华氏温度的规定?它和摄氏温度有什么关系?冰箱中提到的R134a是什么?冰雹是怎么形成的?阴霾天气指的是什么天气?这些问题如教师事先不搞清,就可能被学生问倒。

下面就这几个问题做简单的解答: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32度,水沸腾的温度规定为212度,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为1度,用符号F表示。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为:F=9/5C+32或C=(F-32)5/9,其中F表示华氏温度,C表示摄氏温度。

华氏温度在欧洲的有些国家仍在使用,如果他们预报今天气温为95度,你千万不要惊奇,它说的是华氏温度,利用C=(F-32)5/9变为摄氏温度是35℃。

3、我们知道天上的云是由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和凝华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夏天气温剧烈变化时,高空会有冷气团,空中悬浮的小冰晶和小水滴在其作用下就会凝聚成小冰块,有的过大,在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就形成了冰雹.如果空气又暧又湿,有足够的水分,加上旺盛的对流状态,就有可能产生冰雹。

4、气象上现在经常预报的阴霾天气,是指地面气层中大量的尘埃、烟粒、盐粉等杂质浮游在空中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是在大气环流相对稳定时期,近地空气流动很小,大气会形成上暧下冷,加上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及各种污染物的堆积。

阴霾天气的出现,说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由于阴霾天气可使能见度下降(小于1000米),所以一般情况下容易把它和雾混为一谈。

俗话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一定要有一桶水。

现在在各种资讯非常发达的今天,学生会从各种渠道获得大量新知识和信息,当他们不懂时,就会想到问老师,如果我们教师经常不能解答,那是很难说过去的,也是很没面子的。

所以在新的形式下,我们教师也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更好为学生服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反思

《温度》教学反思一。

教学中的“得意"之处1。

整个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展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例如现实生活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的构造等知识都是自己生活中活生生的情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

重点一是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通过演示学生自制简易温度计观察并描述现象自己得出其工作原理,重点二是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了突出重点,采用了学生先观察视频(在观察前,提出明确的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明白在测温前。

测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安排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测一杯热水的温度,从而达到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对于物理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这点上本人在引导和指点中做的不好,学生在学生描述现象时出现的用词不当。

语序不合理等要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这是今后教学中特别应注意的问题.2。

在“摄氏温度”知识点的教学中,没有结合温度计上其它温度的标示方法让学生明白摄氏温度只是温度的其中一种标示方法。

在知识的拓展上做得很欠缺.导致少数学生读数上出现误区.3.演示实验的课堂秩序还比较好,学生注意用心观察,但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候课堂秩序就需要多控制一下,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用温水测量水的温度)时,有的学生由于不太会使用温度计,所以在开始实验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影响到正常的测量,在读数上也有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都需要老师多用心,巡回进行指导。

还有些学生没有动手,只是观察别人实验,也没有达到人人动手的目的。

4.整个课堂由于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特别是最后的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不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今后教学中,本人将考虑内容较多的章节适当放慢节奏。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描述固、液和⽓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然界和⽣活中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

2、说出⽣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作原理,会⽤常见温度计测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见解。

⼆、教材分析《物态变化与温度》是教科版实验教科书第五章第⼀节的内容,是本节是第五章的第⼀节课,是基于学⽣对⽔的物态及其物态变化的⽣活经验和⼩学《科学》课程的开始的。

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是“认识⽔的物态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

它是学习第五章物态变化甚⾄整个热学的基础。

本节内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标。

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与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体现了从⽣活⾛向物理,从物理⾛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的三种状态及其物态变化。

(2)了解温度计的⼯作原理,会⽤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出⽣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过程与⽅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动画、实验探究描述⾃然界形形⾊⾊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前⼀⾸歌,对学⽣进⾏爱党爱国爱拼搏的思想教育。

2)感知⽔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然中物态变化的⿁斧神⼯。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温度计的⼯作原理和温度计的使⽤⽅法。

难点是对“⼤⾃然中⽔的物态变化”的描述。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温度计若⼲⽀,⼩烧杯若⼲个,热⽔等。

六、教学程序时间分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学⽣活动设计意图约 5 分钟设计情景,导⼊新课,明确学习⽬的。

在距离上课前2分钟时进⼊教室,并开始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

上课铃声向后,停⽌播放歌曲。

⼏句话分享歌曲中的⼤⽆畏的拼搏精神。

引⼊新课:⽤幻灯⽚显⽰⾃然界中云雾⾬雪露冰霜等图⽚。

教师提出问题:你认识它吗?这是什么? ? 教师引导:这些⾃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哪?其实它们都和物态变化有关。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 物态变化和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 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

5、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6、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 过程和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常用温度计的结构。

2、 通过探呢温度计的原理.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法的思想制作温度计。

3、 通过学习活动,探究.使学生掌握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中的物理规律。

2>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3、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重、难点:1、设计测温k 的仪器(温度计)从本节开始.学生进入物态变化的学习、因此要创设情最、让学生感 受到水的三种物态的真实存在、尤其是水蒸气是看不见但真实存在。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 识到在一定条件下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物态变化、引入这一章的学习。

接下来通 过对实验的分析引入温度的概念、讲温标、讲对温度的认识.讲准确判断和精确测量温 度的仪器、温度计的构造、温度计的原理及制作和正确使用。

在学习的基础上也测测体 温.手心温度.测测冷水、开水温度和盐水结冰后的温度.为后面学习做准备.也体现 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对此是比较容易 接受的.但真正去关注和研究过的少之又少.加之双流实验学校的学生能力素质不错, 故设计较多探究和动手去测测.鼓励同学们大胆动手、敢于动手、敢于思考、敢于去钻 研.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 理。

教学过程简述:从生活引入、现在的早晨容易看见大雾、大清早到地里容易观察到霜、再 让同学们通过图片见证大自然神奇的物态现象、引出这些都与哪种物质有 关?自然介绍水的三态、一张有水变少痕迹的夏天的照片引出水蒸气是看 不见的、再通过雨形成的实验让同学们认识物态变化、自然引入三态在一 定条件下可任意转化、这一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材分析:张就是讲物态变化、再引出温度的概念、重点讲1匚是如何定义的?讲了人体正常体温、讲了负的温度咋个读、提了华氏温标和绝对温标、因为演示温度计上有。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二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二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二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篇4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变得非常“专业”,“专”到大脑中只剩下中考要考的那点东西了。

因此,要充分发挥本章应有的“裁体”作用,我们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尤其是知识储备方面多下点功夫。

1、正确理解、运用“热”字:“热”一词多义,它可以表示“温度”“热量”“热能”等等。

那么为什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明确用上述三个词来表述,而非要用一个笼统的“热”字呢?这是因为:初中生开始对有关热学的概念尚未建立,但很多跟热现象有关事物能用“热”字来具体表示,如温度概念就是通过“冷热的程度”来表达的;热量则是用“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的多少”加以说明的,而句中的“热”究竟指什么?可以说含糊而不确切,但却能使我们领会。

事实上,很多热学概念都无法用日常生活中的通俗话来严格确切地表达。

例如热量的确切定义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热能转移的量度”,在学习热能的概念前我们无法给热量下这样的定义;而建立热能概念又是在学习了温度、热量等概念的基础上的。

所以,我们不可能简单地一次给学生讲清每个热学概念。

可是“热”又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生产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模糊却又能表示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字,只要借助于“热”字就能自然而形象地建立或说明热学的概念,随着以后知识增加,再逐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因此,在热学教学上应该注意下面几点:⑴初学热学时,通过“热”字讲具体的跟热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积累较多的感性认识。

⑵不要急于用“科学”的语言给热学概念下严格的定义,而是借助于“热”字建立初步的概念。

2、正确理解本章的教材编写结构,合理分散教学难点。

同旧教材一样,本章开篇讲的'也是温度和温度计。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变化”进行的,“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海波和蜡的熔化”和“水的沸腾”这两个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反思蔡芬第1页共3页第2页共3页第3页共3页篇二:WL8-021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附教学反思物理导学案设计篇三:物态变化教学反思上交稿《物态变化》复习课的反思12月7日下午第一节课在楚都中学综合电教室举行的荆州区“课内比教学”全区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中,我讲了一节《物态变化》复习课,整节课还算顺利完成,但是经过区教研员秦清德老师、评委张连杰老师,以及众多经验丰富的老师的点评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并且有了很多收获。

《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知识,作为教师,我已向学生传授了多年,虽然每年的学生不同,知识的掌握也有差异,但近期总是感觉到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可能适合一批学生,但对另一批学生却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教育的整体观念在改变,学生的思维、认识、学习方法、习惯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进行深深的思考。

有时课堂教学中自己的思维习惯、方式不一定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某种程度上可能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果不进行思考,可能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

而此次参加全区“课内比教学”教学比武活动,使自己能够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教学如何才能适应不同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现在的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传授为主导了,而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教学的主要方向。

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久而久之,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引导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才是解决学生成绩的最好办法,为此,本节课的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小组竞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回顾这节课,我觉得在这方面自己做得很不够,应向优秀教师多探讨、多学习。

对本节课的引入我没有设计太多的花样,也没有提出新颖的问题,而是采用直接引入。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还需要改进,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自然界中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图片,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迅速进入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课题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

《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和“温度计”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是热学的基础,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 进行的。

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有四项要求:(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会测量温度。

( 4)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虽然容量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

所以教材在编写时从学生觉得熟悉的,但对其含义又没有明确认识的“温度” 入手,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已有的经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测量温度的兴趣。

这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新理念。

学情分析1.本课所面对的学生多数是农村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好动与好奇,对新生事物持有浓厚兴趣,但秉承了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语言;2.他们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在一些生活情境中得到温度的认识,例如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家用寒暑表等,这也是学习本课的一个有利条件;3.学生对温度的了解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并没有得到理论的上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工作原理;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温度计使用方法与读数。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请学生欣赏章首图——雾淞。

5.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1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设计这节《物态变化与温度》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态变化并不陌生,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知道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让学生理解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知道在不同温度下,物质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特别是升华、凝华这两个概念。

2. 教学重点: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这一影响。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加热器、冷却器、观察容器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 理论讲解:简要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物态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理解升华、凝华的概念。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学生对升华、凝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2. 活动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是否理解了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观察环节:1.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冰、蒸汽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

例如,我让学生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其融化过程,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反思
哈一三二中学校房晓丹
《物态变化与温度》为教科版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节内容,作为一名刚才加工作仅三年的教师,对于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1.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复习、自主探究、研讨、合作等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课堂的时间尽最大可能还给了学生,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成为课堂的主体。

老师真正地当起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者的角色。

在这节课中,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地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正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2.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课,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而这位学生所在的小组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预习时必定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可能比老师
还要多,而且在选择上会更贴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更愿意听。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3.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因此,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会了合作,更大的收获在于得到了高质量的学校生活,其精神是愉悦的,心态是积极的,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学生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本节的让学生感觉水的温度,同学们都非常关注。

一个小小的实验就能引起学生这么大的兴趣,所以以后尽量多做有质量的实验。

5.在一个班上课时,我试着将“温度的三种表示方法”提到“温度的单位”前面来讲,结果发现,这样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接受起来更难,所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6.在进行“温度计的使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知道温度计使用前要做的事: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看温度计
的量程和分度值,可是我在教学时只讲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而漏掉了“使用前的注意事项”,这说明我备课还不到位。

除了备教材,备学生,还要钻研一定量的习题。

7.应该将温度计的有关内容和温度的有关内容分开来讲,将前者在后边另列一栏,而不是续在后者的后边,那样显得有点乱,也不好理解。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反思
哈尔滨市第一三二中学校
房晓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