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过程,这一过渡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一、研究现状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过程,这一过渡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直接影响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
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幼儿园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存在差距。
这使得农村幼儿园无法提供与小学衔接的高质量教学资源,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农村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课程不对接是幼小衔接中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幼儿园和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之间存在不连贯性,导致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面临学习压力和适应问题。
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综合素质,而小学则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学科学习,这种转变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农村家庭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相对不足也是幼小衔接中的一大问题。
由于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经济和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部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知和理解不够,缺乏对孩子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这使得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受到了影响,孩子们可能面临缺乏家庭教育支持的困境。
在面对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现状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问题。
首先,需要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这样可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并提供与小学衔接相关的支持和指导。
其次,建立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协作机制是解决课程不对接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沟通渠道、共同规划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确保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教育内容的衔接性,为孩子们顺利过渡提供支持。
此外,加强家校合作也是解决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并提供家长教育,增强家庭对幼小衔接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与家长密切合作,可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策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策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一直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育质量一直相对较低。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解决农村教育不平衡问题的策略农村教育不平衡是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教育投入不均衡,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确保农村学校能够提供与城市学校相当的教育条件。
2. 建立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缺乏现代化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多的教学设备和资源,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环境。
3.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培训农村地区的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了人才流失和教育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提高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并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动力的途径农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可以尝试以下途径:1. 建立奖励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农村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
可以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动力。
2. 加强农村教育与职业规划的衔接由于农村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农村学生往往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缺乏认识,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农村教育与职业规划的衔接,引导学生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增加学习动力。
3.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课程和活动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课程和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学教育瓶颈及其改进措施清单
小学教育瓶颈及其改进措施清单简介小学教育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教育瓶颈,这些问题限制了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教育瓶颈,并提出改进措施的清单。
小学教育瓶颈1. 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小学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问题。
有些地区缺乏合格的小学教师,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2. 教育资源不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地区的小学教育条件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3. 教育体制僵化:小学教育体制存在一些僵化的问题,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
4. 家庭教育支持不足:一些家庭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和配合,影响了学生的研究效果。
改进措施清单1. 提升师资水平:加大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小学教育。
2. 平衡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条件,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同时,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互通互享,缩小教育差距。
3. 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小学课程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推广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校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小学教育瓶颈的存在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改进。
通过提升师资力量、平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改革以及加强家校合作,我们可以逐步解决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城乡差异与幼小衔接策略
城乡差异与幼小衔接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的城乡差异问题日益凸显。
城乡差异不仅涉及经济、教育等方面,还直接影响到幼儿和小学生的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旨在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其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幼小衔接策略,应对城乡差异带来的挑战。
一、加强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城市与农村的教育资源差距是城乡差异的一大重要方面。
为了解决城乡幼小衔接中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
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移动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让城市的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向农村延伸,为农村地区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建立联动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这也给幼小衔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建立城乡教育联动机制,促进信息共享。
该机制可以通过建立城市和农村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分享教育经验和教学资源,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为幼小衔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三、推行适应性课程和教育活动城乡差异带来的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体现在学校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还涉及到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的差异。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推行适应性课程和教育活动,为幼儿和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过渡。
适应性课程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组织交流、访问、合作等形式,让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有机会相互了解和交流,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四、注重家庭参与和社区支持城乡差异的幼小衔接问题需要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家庭可以通过参加家长会、家校联谊等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
社区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组织各种教育活动,鼓励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为幼小衔接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弥补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中的困境与对策展开探讨。
一、困境分析1.资源不均衡在我国,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数量多、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而农村地区却存在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设备落后的状况。
这种资源不均衡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制约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
2.师资力量短缺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存在着缺编少师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生接受到的教育质量往往无法与城市学生相匹敌。
3.设施条件滞后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普遍较为落后,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的建设还存在着短板,这也给农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某些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也是制约了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
二、对策探讨1.加大资源投入,弥补城乡教育差距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经费保障水平,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同时要推进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2.健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从教,提升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确保农村学校有足够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教学质量。
3.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健全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学校教学条件和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场所和条件。
4.优化课程设置,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加强对农村学校课程设置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农村学校开展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一、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首先,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许多家长并不具备足够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其次,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有限,难以提供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这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脱节现象导致了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二、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的途径1.加强家校合作要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
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2.推行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计划针对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可以推行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计划。
通过这个计划,专业人员可以进入农村家庭,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教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并通过家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3.优化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同时,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教育资源,提供更广阔的教育机会给农村学生。
4.加强学科教育的衔接学科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中的重要环节。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
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有限,师资力量不足,
教学设备和教材配置落后。
2. 教育质量低:由于师资力量的问题,教育教学质量不够高,
教学资源配置不足,缺少多元教育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 学生流失严重:在农村,由于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一些
学生会选择到城市去上学,这会造成大量人力资源流失,也会加重
农村学校的负担。
4. 家庭经济困难: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由于家庭经济负担
过重,许多家长无法支付学费和住宿费用,导致学生无法继续教育。
对策:
1.增加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提高农村学校
的教育专项补助,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提升农村学校的教
育设备和教材质量。
2. 培训教师:针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加
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增强教师对新教育理
念的理解力和实践能力。
3. 多元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提高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学校教育走向科学
和现代化。
4.加强中小学衔接:政府应该加强中小学衔接的建设,实行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学习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使中小学的学习紧密结合。
5. 实行教育扶贫:在经济困难的农村地区,应该实行教育扶贫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免学费、免宿费的学习机会,解决孩子不能上学的问题。
浅谈农村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谈农村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小衔接工作在我国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围绕农村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探讨。
一、农村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观念落后在农村幼儿园,部分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阶段,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幼儿身心发展。
这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设施简陋。
这使得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难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3.幼小衔接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农村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有的幼儿园甚至将小学课程提前教授给幼儿,导致幼儿在小学阶段失去学习兴趣。
4.家庭教育缺失二、农村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策略1.更新教育观念农村幼儿园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
家长和教师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激发。
2.优化教育资源3.完善课程设置农村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置课程。
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幼儿的能力培养和兴趣激发。
同时,加强与小学的沟通,确保课程内容的衔接。
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农村幼儿园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通过开展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形式,促进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5.建立健全幼小衔接机制农村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只有通过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建立健全幼小衔接机制等措施,才能有效推动农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浅谈农村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幼儿园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但在这个关键时期,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却并不顺畅。
如何解决农村幼小教育的衔接问题
本课 程 的推 行 ,幼 小 衔 接 教 育实 验 班 的研 究 ,以 及 各
种 形 式 的学 术 交 流 与探 讨 等 。可 以 说 ,几 十年 来 ,许 多教 师 、教 育 T 作 者 以 及 专 家 和 学 者 从 没 有 放 弃 过 这
链 等 饰 物 ,作 为幼 师 ,不 是 不 可 以 佩 带 ,但 一 定 要 适 当 、适 量 ,否 则 美 丽 的 形 象 会 被 俗 气 的 装 饰 所 占 领 , 不 仅 影 响 教 学 效 果 ,有 损 幼 师 形 象 ,还 容 易 使 儿 童 盲 目模 仿 ,走 入 审美 误 区
的动 作 美 ,又 高 于 相 貌 的 美 ,这 是 美 的 精 华 。 幼 师 高 ” 水 平 的 执 教 艺 术 ,在 很 大 程 度 E要 借 助 于 其 肢 体 语 的 运 用 , 既 能 补 充 言 语 符 号 的不 足 ,又 能 展 现 幼 师 的修 养 :另 外 ,优 雅 自如 的 姿 态 、真诚 专 注 的 目光 、 自信 亲 切 的微 笑 、标 准 适 度 的手 势 都 可作 为 幼 师 服 饰 美 的
装 扮 应 使 其 更 具 道 德 魅 力 、审 美 魅 力 、知识 魅 力 及 行
为 规 范 的 魅 力 , 使 服 饰 无 形 中 为 正 确 引 导 和 提 高 儿 童 健 康 的 审美 观 起 到 良好 的 作 用 。
俗 的视 觉 和感 觉 。
( ) 整 体 协 调 三
所谓 服 饰 整 体 协 调 , 就 是 服 饰 要 表 现 和 谐 的 整 体 美 感 ,服 饰 的 作 用 ,就 是 使 人 们 把 注 意 力 集 中 在 作 为 审美对象 的身 上,而不是让人 们过分 注意这些 服饰 ,
・基 础 教 育 研 究 ●
农村小学幼儿园衔接主要问题建议研究
农村小学与幼儿园衔接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研究一、前言幼、小两个发展阶段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也可以称为衔接时期。
在这个时期,幼、小两个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互相交叉。
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
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与幼儿园衔接的实际,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法等研究了农村小学与幼儿园衔接的问题,并改进策略提出建议。
二、农村“小幼衔接”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不同生源学前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给“小幼衔接”带来不便据访谈,目前农村中心小学近几年的一年级新生均来自于全学区的各个村,只有少数学生是镇区内的生源,且外村学生占很大比例。
这些学生,有的上过幼儿园,有的没上过,有的只上一半就不上了。
他们所接受的学前教育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就给“小幼衔接”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2.留守儿童过多给“小幼衔接”带来不便在走访的几个农村中心小学中发现,学生基本上都是一些农民的孩子,这些孩子中许多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却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许多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他们行为习惯差,自立、自理能力差,学习能力差,无疑给“小幼衔接”带来了不便。
3.对接的小学与幼儿园缺乏紧密的联系与沟通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期,由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会使刚入学的儿童难以适应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即产生“陡坡”。
受实际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农村中心小学与对接的幼儿园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小学教师只注重小学研究,幼儿园教师只注重幼儿园研究,这样的研究结果势必缺乏实效性,有悖于教育规律及儿童发展规律,这种研究上的脱节对“小幼衔接”有很大障碍。
4.农村家长的水平与素质不高,导致家校互动缺乏实效性农村中大多数人文化素质较低,致使其不能正确地辅导孩子学习。
另外,农村学生家长的学习意识淡薄,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
很多学生回到家书包一扔便只顾玩,作业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家长甚至从未参加过家长会,使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完成,对“小幼衔接”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影响。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柴军应(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3摘 要: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衔接不紧的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学校和教师忽视学生“过渡期”的主观方面原因,也有农村地区地域偏僻和经济落后的客观方面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小学和初中在双边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及相关的机制,从而实现小学和初中教育的顺畅衔接。
关键词: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衔接问题doi :10.3969/j .iss n.1000-5757.2010.04.098中图分类号:G 5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5757(2010)0420098204 小学和初中本应是义务教育阶段两个紧密衔接的阶段,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小学和初中的教育各自为阵,形成了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衔接不紧的问题,并且在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中出现了许多小学和初中合并起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的年级称谓相应的被改称为“七、八、九年级”。
这种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从表面上来看是将小学的教育和初中的教育放在了一起,似乎就是“衔接”了,但是简单合并后的这些学校内部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在本质上依然存在着较严重的脱节,并没有真正的从内涵上解决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脱节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大多数的小学和初中是分校办学的,显然连这种表面上的“衔接”也达不到,更别说本质内涵上的衔接。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为各级各类教育打基础的教育,具有鲜明的全体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特征。
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我国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予以法律法规进行保障。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果。
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学校与家庭的重要衔接环节,课后服务不仅能够提供学生全面的培养,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及未来学习的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质量。
二、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1.资源匮乏: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对于课后服务的资源投入较少。
目前存在着教师配备不足、场地设施简陋、教具匮乏等问题。
2.服务类型单一: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大多局限于作业辅导、课外班和补习班,缺乏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这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全面提升。
3.监管机制不健全: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缺乏明确的监管机制和相关政策支持,导致一些不合规的培训机构和班级私自开办,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农村小学课后服务普遍存在着城乡差距。
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师资队伍也相对匮乏,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学生在提升综合素质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2.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农村小学学生课外班、补习班等课后服务的需求较高,导致部分学生超负荷学习的问题凸显。
一方面,学生无法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另一方面,过多的课外活动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管理体制不规范: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缺乏专门机构进行监管和指导。
一些培训机构和个别教师在课后服务中出现质量不合格、安全隐患等问题。
四、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对策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水平和教学能力。
2.推进多元化服务: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应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兴趣班、艺术培养等多元化培养方式。
此外,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农村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引言农村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师资力量匮乏等原因,农村学校普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师资力量、教育资源不平衡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分析农村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二、师资力量不足在当前全国范围内,农村地区招聘和留住优秀的教师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首先,由于经济条件一般较为困难,农村学校无法提供与城市相当的薪水待遇,使得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或在农村长期工作。
其次,在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方面,许多农村教育工作者也感到缺乏动力。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在薪水待遇上给予适当倾斜,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此外,可以设立奖学金、津贴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
同时,还应加强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交流合作,为农村教师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教育资源不平衡目前,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相对较为简陋;很多农村学生无法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特长生培养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政府层面上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应当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引进更多具有适应性和实用性的教学设备。
同时,可以通过与城市学校合作、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等途径,为农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和相关资源。
此外,在选拔和培养农村学生特长方面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重视,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四、办学条件有限另一个问题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许多农村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室数量,以及无法提供全方位的寄宿条件。
这给农村孩子在接受教育方面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政府应大力推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确保每个农村学校都具备基本的设施标准。
此外,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捐赠或支持乡村教育事业,在资金和资源方面提供支持。
同时,还应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农村幼儿园教师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园教师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i问题概述在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幼儿园教师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观念落后,以及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农村幼儿园在帮助幼儿过渡到小学阶段时面临诸多挑战。
二、问题一:教育资源不足在许多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设备落后、课程设置单一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使得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三、问题二:教育方式落后在农村地区,一些幼儿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不仅会阻碍幼儿的个性发展,还可能让他们对小学阶段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四、问题三:缺乏针对性指导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幼儿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然而,很多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
这使得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五、对策一:增加投入,提升硬件设施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投入,提升硬件设施。
例如,可以修建新的校舍,更新教学设备,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工作。
六、对策二: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质量针对教育方式落后的问题,农村幼儿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同时,还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七、对策三:加强针对性指导,助力幼儿成长在幼小衔接阶段,农村幼儿园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的针对性指导。
这包括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等。
可以通过开展专门的衔接课程和活动,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农村背景下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农村背景下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摘要:幼小衔接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其有效性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在农村背景下,幼小衔接存在一定的难题,例如家庭教育的差异、学校资源的不足等等。
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了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包括课程开展、家校合作、教师培训等方面,以期对农村地区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幼小衔接;农村地区;课程开展;家校合作;教师培训引言: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不仅仅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更是学生从一种教育环境到另一种教育环境的过渡,也是学生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家庭教育的差异等原因,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
因此,在农村背景下,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教育界和家庭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以期对农村地区幼小衔接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第二部分将简介农村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将提出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第四部分将讨论如何实施这些策略。
最后,本文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1. 农村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幼小衔接的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1 家庭教育差异大。
农村地区的家长教育程度、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较为突出,这就导致了家庭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有的家长重视孩子学习,认为学习是孩子未来的生路,而有的家长则更倾向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这样,幼儿园与小学在“作业”、“考试”等方面的差异,就容易引起家长误解和抵触,从而影响到幼小衔接的正常开展。
1.2 学校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的学校资源相对城市要差些,教师数量、设施设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导致了农村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城市学生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若干孩子从幼儿园转变到小学,学习的压力和课程难度都会提高,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1.3 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缺乏了解。
农村幼小衔接问题与对策 - 幼小衔接专题
农村幼小衔接问题与对策 - 幼小衔接专题原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历时5年,于1995年完成,原国家教委于同年发文向全国推广此项研究成果。
在这一研究的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均存在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种种不适应的问题,而农村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是该项目在全面推广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据调查,我国每年有大约2100 -2500万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其中80%左右儿童生活在农村,上学之前他们能否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与成功。
幼儿初入小学产生种种不适应的情况是普遍的。
这些不适应反映出儿童对于幼儿园与小学两类不同的教育机构对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突变的不同要求很难立即接受;也反映出儿童入小学之前没有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同时还反映出在两种不同教育机构的教师、家长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
由此造成了儿童感到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体质下降、学业失败率高、课堂违规现象多、学习自信心差,随之而产生厌学、辍学的现象。
儿童入学以后的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两个方面。
社会适应困难的主要表现是: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差,没有形成应该做的事就必须完成的意识和想方设法去完成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差,不能适应进入小学后突然闯进的"符号世界、规则海洋',;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不能应付大量需要独立完成的课业和独自料理生活;人际交往能力弱,对于扩大了的生活范围和人际交往的群体缺乏适应能力。
学习适应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读写学习困难和数学学习困难方面。
读写困难主要存在于七个方面:1.拼音读音节、声调、拼音规规;2.空间知觉、汉字结构书写、书写笔顺、执笔姿势运笔力度;3.分辨形近字;4.听辨同音字;5.对画面、书面符号的理解;6.偏旁部首的辨别、归类;7.按口头指令行动。
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1.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将幼儿送入幼儿园或者托儿所。
然而,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许多差异,这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所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幼小衔接中的家庭教育问题2.1情感联系不足在幼小衔接中,父母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忽略了与幼儿的情感联系。
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幼儿园有专业的老师负责教育和照顾孩子,他们只需要完成送孩子和接孩子的任务即可,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互动。
这种做法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幼儿的情感联系不足,影响了其个性的发展。
2.2教育理念冲突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家庭教育主要依靠父母对孩子细致的关注和照顾,强调对孩子情感的培养,而幼儿园则关注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方向、教育方法和家庭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引发教育理念的冲突。
2.3家庭作业压力过重一些家长在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存在着过于苛刻的情况,甚至还有部分家长代替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发生。
这不仅引发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矛盾,也使得孩子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接受了不少于本应该接受的家庭教育的干扰。
3.对策3.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该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多与他们互动、聊天,比如利用周末时间陪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可以通过制定“家庭活动计划”来增进家庭关系,让家庭成为一个温暖的港湾。
在生活中重视与孩子的提问互动,如引导孩子通过美文阅读等途径,培养孩子的情感意识,还需加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给幼儿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情感关怀,使幼儿学会面对情感关系中的困境。
3.2建立教育理念的共识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应该建立教育理念的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尽量避免教育理念的冲突。
农村中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若尔盖县冻列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坐落于若尔盖县东北角白龙江河谷地带,与甘肃省迭部县接壤,周围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学校始建于1972年,当时以汉语为主,加设藏语的二类模式进行教学;八十年代末,受应试教育冲击,生源出现枯竭;1991年被迫转换教学体制,即以藏语为主,加设汉语的一类模式教学,九十年代中后期初见成效。
随后逐年扩大规模。
目前,学校形成三个年级,九个教学班,375名学生,14位专任教师的规模。
校园占地10亩,建筑面积1000千多平方米。
转换教学模式以来,在历届校领导和教职工共同努力下,不仅建起一套较为完备、规范、操作性强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还拥有一支爱岗敬业、规范、团结向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为数不多的师生中,曾有十几名师生获得了州级藏汉作文竞赛、竹笔书法竞赛的指导奖和优胜奖;在前几年竞争激烈的会考中屡创佳绩。
先后有七、八名学生取得了全州前十名的好成绩,三十几名学生升入中专。
最值得称道的是2000级学生卓玛措取得总分、汉语单科两项全州第一,2004级学生高平均分,学校总评两项全州第一。
我校学生每到一处,都得到了好评。
良好的办学成果,不仅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认可,无形间还起到了强有力的广告效应,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2.教学的反思学校办学历程曲折而艰辛,能走到如今这步实属不易,值得欣慰。
可近几年的教学呈现下滑趋势,两极分化相当严重,中差生比例大,占70%以上。
究其原因非常之多,主要可归结为几点。
2.1中小学教学模式衔接不上,给学校总体教学带来的影响最大。
我校招生范围有5个乡,89个自然寨,12960人口。
可这5个乡的中心小学全是“以汉语为主,加设藏语”的二类模式学校。
学生小学毕业时,藏语只学到小学六册,其实际而言,根本没有达到小学六册应有的水平。
进入初中直接学习藏中标准教材,学生藏语知识断层,藏语无法跟上,其他以藏语授课的数、理、化、政、史、地、生等学科也无法有效地学习。
农村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1. 问题:农村幼小衔接问题
1) 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包括园舍、师资、教育设施等。
2)农村幼儿园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学校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学习任务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3)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内容不够丰富,学生无法贴合学校的正常作
息安排,学习时间 thinking 缺乏足够带动。
2. 对策:
1)加强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对园舍和设备硬件的建设改造,增加师资,提高教育资源的充足度。
2)健全农村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引入更多的体育、歌曲、科技等课程,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丰富多彩。
3)发挥学校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家园共育活动,加强家长参
与孩子的教育,减少家园之间的鸿沟。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一、引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幼小衔接是指儿童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过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社交圈子,同时也需要保持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小衔接却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素质不高等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探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1.问题描述在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差距。
城市地区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更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师资短缺、设施落后和资源匮乏等问题。
这种差距对于幼小衔接来说尤为明显,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需要接受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教育,而这些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2.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
(2)推广远程教育。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农村地区,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1.问题描述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需要接受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却过于注重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比如,在美术、音乐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
2.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多元化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多元化能力,如艺术、体育、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学校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科学地设置课程内容和进度。
四、教师素质不高1.问题描述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缺乏这些素质。
比如,他们可能不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也不会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儿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亦白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02期
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学从理念到实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那么为什么学生升入初中后会变得无所适从?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一些不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出现?为此,特对入学一个月后的初一学生进行了了解,发现农村中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陌生化学习环境造成不适应,影响学业成绩
学生进入初中后,面临作息时间变化的困扰。
学习科目增多、课堂知识容量大,休息时间少,这也给学生造成不适应。
过半的新初一学生晚上睡觉时间在9点—10点,甚至有学生睡觉时间在10点—11点。
进入初中后,就意味着几年之后要中考,中考的压力,令学生心力憔悴,感到不适应。
2.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学生造成不适应,影响学业成绩
学习难度增加。
有37.2%的学生认为初中的知识相对小学的来说要难许多,初中知识理解的多,死记的少,这对刚从小学上来的初一学生具有挑战性,令学生不适应。
作业量过多。
有近半学生每天花在做作业上的时间达到2—3小时,甚至达到3小时以上;小学毕业班学生作业量是控制在2小时之内,其中大部分是控制在1小时以内,进入初中后,作业的数量成倍增加,令学生不适应。
3.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方式也给学生造成不适应,影响学业成绩
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初中教师上课的速度过快,致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有些教师习惯于只讲不写,致使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了,这些令学生不适应。
陌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等原因都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气氛紧张、学习压力增大,使学生存在诸多不适应。
这些方面是这个教育阶段的特点,是必然存在但却是可以缓解的。
二、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1)在师生关系上,初一教师注意尽快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交往和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陌生感和课堂上的参与学习的恐惧感,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
最佳状态。
初一教师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要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耐心听学生的回答,对回答不到点子上的学生要多鼓励,耐心等待,还要耐心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要予以指导,不要进行当面批评,在课外的时候也要多给学生笑脸,主动找学生了解情况,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2)在学生的作息时间方面,学生存在着定势原理,因为定势原理的存在,所以学生在短时间里是不能改变原来的作息时间安排的,教师要承认这个定势原理,小学毕业班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早点去适应初中的生活作息,而初一的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做到平稳衔接。
具体地,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适当地增加作业量,平时建议学生在学习上多花时间,调整生活作息安排,使学生原来的睡觉时间往后推半个小时左右,早上起床的时间提早10分钟左右;初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任课教师之间互相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作业的形式要多样,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生理上的调节,不至于太疲倦,使学生的休息时间基本和小学时持平(至少保证学生8—9小时的睡眠时间),等过了这个阶段以后,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适当增加作业量,使学生的生活作息安排和初中的学习相适应,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在这种有意识的调整中,让学生更快读度过这个适应阶段。
(3)在家长和社会压力方面,建议教师要和家长做好沟通,不能盲目选择名校,而是要根据子女的实际水平和特长及兴趣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子女发展的学校,要知道“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家长在这方面要充分引起重视,给学生更大的心理支持,因为学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那将会适得其反。
当然,在这方面,社会的评价标准也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困扰。
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在盲目攀比,如果谁能在中考取得好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就倍受人瞩目,反之,就会被遗弃在社会的角落里。
这种社会的压力,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困扰,尤其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要面对这种压力,显得非常不适应,但这是客观存在,个体很难改变,在这里只希望,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要盲目遵从。
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固然重要,但是学生今后人生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所在,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引导不同的学生向着不同的方向去发展,明确方向,朝着合理的方向去努力,尽量不要人为地给学生增加压力。
三、调整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阶段特点
(1)在教学内容方面,初一教师要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重视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培养,使学生更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通过对初一教师的调查,诸如“学习退步快”、“学习主动性差”、“思想道德水平低”等等评价很多,针对这些评价,我觉得初一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上,不要一味只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看重学生的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些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享之不尽的。
比如说,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比较低的缺点,初一教师可以在有意无意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可以在班队课的时候邀请专门的老师来讲课,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然后通过几个行为比较好的几个学生来作为强化刺激物,引导全班学生在这方面得到提高。
另外,小学毕业班的教师要做长远
打算,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应的缓冲区,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要主动为学生学习初中知识打下基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提早进行适应。
(2)在教学方式方面,建议初一教师在开学初不要急于赶进度,讲课时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开始讲得少一些、细一些,语速慢一些、口齿清楚些,刚入学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可以借鉴一些小学教师的讲课方式,一边讲知识点,一边写板书,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这样学生听起来感受会更好些。
之后,随学生的适应程度,再适当增加课堂容量,变换教学方式。
同时建议小学高年级教师的课堂内容安排得适当多一些,对有些不是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只讲不写板书或者让学生自己来试着记笔记。
这样学生过渡得可能更自然,更快,不适应的问题就会相对减少。
(3)在教学评价方面,初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很高,“学习主动性差”、“学习习惯不好”、“理解能力差”、“发现问题的能力差”、“知识迁移能力差”等等都是初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刚入初中时,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作息制度的调整等等这么多的不适应因素,要是让学生一起都改过来确实难度很大,所以,在这个时候学生存在这些所谓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初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尽量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配合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方面,小学毕业班的教师也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
小学毕业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做长远考虑,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能力等等方面要求应当适当提高,让学生有意识地朝着这些方向去发展。
总之,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的一、两个月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一定是老师追求的唯一,宽松的班级环境的创设,和睦的师生、生生关系的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更重要,使学生都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利于学生的持久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使学生从内部更好适应初中的生活。
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从自己做起,为每个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