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之把握诗歌主旨的路径
答题技巧_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09年12月(精品)
参考答案: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 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 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 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 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 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 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高 考 还有一种是炼字型的题目,涉及到字的修 诗 改。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歌 一,明确表态,赞成哪个字用(改)得好。 鉴 赏 二,分别解释字的意思。 答 三,结合全句或全诗的主旨(或所抒发的 题 感情)来指出字的好处(精妙处) 模 式 归 类
(步骤二)。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 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诗 的“愁”味,使主题更加显明。 (步骤三)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答 题 模 式 归 类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答 题 模 式 归 类
思想内容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怀古伤今 怀才不遇 登高览胜 长亭送别 别恨离愁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答 题 模 式 归 类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2.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4.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答 题 模 式 归 类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 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 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009届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实战技巧
喜悦之情: 1,回忆—过去相逢时的乐事,种种美好的情景 2,直接表现—欢笑情如旧 3,间接—流连秋山美景,不愿归去 相同—欢笑,情意,痛饮 — 不同—人已双鬓斑白 漂泊的悲情尽在不言之中 含义:尽管阔别十年,相逢时欢笑如故,但是人的 衰色尽显,两句诗一喜一悲,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 世沧桑,漂泊动荡的悲凉感慨.
参考答案
(1)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因为题目中的 "泊"和诗中的"客"字,都表明作者是漂泊在外, 是羁旅游子.而"客"与"对愁眠"的"愁"结合, 就成为了"客愁",这就是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 (2)第一句写景,句中景物都带有凄凉特点,从 所见所闻所感的角度,渲染了一种清冷幽寂的氛围, 正面衬托了作者的"客愁";第二句的景物多少显 出了些亮色和暖意,让作者似乎忘记了羁旅的孤独 伤感,但作者如此写景,正是为了反衬"客愁".
(1)前两句的写景特点 [1]角度——首句为俯视,二句为仰视 [2]对比——写草凸显其幽,写鸟凸显其鸣声诱人 [3]主次——幽草为主,鸟鸣为陪衬 [4]动静——首句为静景,二句为动景,动静结合 (2)抒发情怀 2 "野渡无人舟自横"——闲逸潇洒,悠然自得
6,在题目中交待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7,在题目中点明中心 题目: 1,表明诗歌的作用或目的 如:《近试上张水部》,《临洞庭上张丞相》, 《酬朱庆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根据背景,推想作者的处境和心情 《元和十年自郎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在狱咏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直接点明中心或暗示中心内容的范畴 如:《月夜忆舍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在题目中咏史
高考诗歌鉴赏总复习建议(方钧鹤江都会议09、4、15)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弟弟杜顗(yì)患眼病, 寄居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牧告假,从洛阳携医前 去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静”和“悲”两层意思,答 出一层给1分)。(2分)①“蝉噪” 反衬出禅智寺的幽静。秋雨秋 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凄清。 ②青苔长满台阶,寺内白鸟徘 (2)谁想得到,竹林路 徊,不愿离去,以此烘托出禅 西,就是歌吹沸天的 智寺的凄清幽静。(答出表现手 繁华的扬州?而诗人 法1分,表述理由2分,共3分) 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 寺中寂寞度日。(2分) (2)解说尾联的内容, 本联既表达了对弟弟 并说说本联表达了诗 眼病的担忧,又表达 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了对自己前程的黯然 情?(5分) 神伤和孤寂凄凉的心 境。(3分)
(1)诗的前两联 创设了什么样的 环境氛围?请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
答案:(1)凄清或幽冷(答案有
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
4、注意标题和注释中透露出 的信息。
如2008全国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 简要分析。
更是因为能否准确把握思想感情,是 题目:联系全诗,赏析 欣赏诗歌的总抓手。
“雪”和“朱”的表达效 果。 如【08上海卷】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凋。”
答案:“雪”隐喻了白发。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 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 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 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 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与详细讲义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与详细讲义解题的一般步骤▪1、审诗题(写作缘起、时间、处所、人物、场合、感情基调)如《望月怀远》、《春夜喜雨》、《旅夜书怀》、《柳》……▪2、审作者(时代、身世生平、思想、风格流派)▪3、看注释(难字,或有典故)▪4、通词句(认清歧义、理顺倒文、解读典故、推断品味关键字词,概括句义)▪5、味意象(形声色质味→情调;时空位置(在脑海中形成“多媒体”的图景)▪6、入意境(设身处地,涵泳品味,领悟其中的“情”或“理”)▪7、定主旨(综合思想因素与感情涵义,比较主次轻重)▪8、认“技巧”(结构关系类、语意关系类、表达方式类(主要是写景抒情方式)、语句修辞类)相关基知解读第一讲审诗题认真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
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主要表现手法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一、如果诗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感情,那么考生应该从题目所提示的感情入手,去理解作者运用了什么典型细节和景物来表达感情。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如果没有题目中“征人”对事件的指引和“怨”对情感的提示,粗心的考生可能难以理解这首诗。
二、如果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那么考生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我们在鉴赏这首诗歌的时候切不能漏掉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
如“听”点明了事情,诗的后六句都是写作者听到的内容。
“蜀僧”点明了弹琴者的身份,“僧”有自己的弹琴内容、弹琴风格,“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是写琴声的超脱世俗。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更通过对景物的感受,说自己沉浸在音乐之中,而不知道时间已经是傍晚了,这就从侧面来衬托琴声的曼妙超俗,表现了琴声的艺术魅力和蜀僧弹琴的高超技法。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应试对策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应试对策一、古代诗歌鉴赏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对作品对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作概要赏析,无须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要对作品本身特点进行鉴赏。
而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设问,简要分析;也可以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察,要求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而阅卷时,以答案“观点明确、合理、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为评卷标准,允许按考生按自己的理解答题,答题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应试对策(一)知识储备针对这些新变化,结合近几年诗歌复习备考经验,我以为诗歌鉴赏备考可从知识储备和方法指导两方面进行。
1、意象:指诗人通过诗的语言描绘出来的可以被读者理解、重现的具体可感的生活图景——人、事、物、景。
它来自生活,是具体可感的,不带作者情感思想,是客观的。
另外,要了解传统意象的含义,如“望月”“折柳”“长亭”“流水”“闻笛”“梧桐”“云”“寒冬”“红豆”“红叶”“闻笛”“逐鹿”“烽火”“哀鸿”巴歌““吴钩”“双鲤”“采薇”“碧血”“折桂”“怀桔”“击楫”“咏絮”“柳营”“南冠”“菊花”“梅花”“杜鹃”“鹧鸪”“寒蝉”“鸳鸯”“鸿雁”“浮云”“丁香”“莲”“松”“昆山玉”“莼羹、鲈脍”“白云苍狗”“梅子成熟”“庄周梦蝶”等。
2、意境:指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成的一个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即诗人通过意象的描写刻画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产物。
创造意境有“即景述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手法。
3、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用典化句:即诗中活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古诗用典可达“简洁凝炼”“雅致庄重”“含蓄蕴籍”“以少胜多”的效果。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诗的倒装句法,要还原成本来的句式才可理解。
解析名篇佳作,掌握作品精髓——0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4
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相关教材不断发展与改进,越来越多的复习教案一次次地问世,其中不乏一些精华教材,深受广大学生与老师的欢迎。
而0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4,便是其中独具特色、备受关注的一份佳作。
01. 教案特色0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4在设计思路方面做得非常优秀。
它将主题突出、思路清晰的“学习目标”作为各章节和小节的引领,为后续的知识点和解析提供了方向和支持。
同时,教案还精心制作了各种练习、案例和指导性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指引和引导,从而事半功倍地锻炼语文素养、提高书写能力。
02. 教案篇章0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4的篇章设计也非常合理。
它以“古诗词”的学习为主要内容,包括“古诗中的意境”、“古诗中的声律”、“古诗中的情感”等多个章节。
每个章节都涵盖了学习所需的多项知识点,如古体诗、豪放派、边塞诗等,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形式。
此外,0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4还在文学史、语言文字等方面作出了大量的补充和引导。
在新时期,语言文字是常常变化的,不同的时期还有不同的文学表达和方式,因此理解语言文字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而教案的这一设计恰恰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究语言发展和文学演变的规律,对于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历史意识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03. 教案价值总体来说,0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4是一份很有权威价值和启示性的优秀教材。
它不仅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方面的综合教学资源,而且还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作出了深入的剖析和探究。
它的出现和实践,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词,而且也可以为其他多项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锻炼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例如,在教学理念方面,教案强调“思想感情是核心”,提倡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来增强自己的感性认知和情感共鸣,并且在精髓概括和练习方面也都作出了相应的引导和落实。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思想意识和审美能力,非常有益处。
09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4这份宝贵的语文学习资源,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认可,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高考成绩和语文水平,而且更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自我审美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9年度语文复习攻略之诗词鉴赏对策(四)
2009年语文复习攻略诗词鉴赏对策(四)解材料关系析表达技巧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总会提到“艺术特色”。
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般来说,我们平时所说的“表达技巧”,主要指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特别是表现方法。
但从这些年高考题所给的答案看,也涉及到修辞方法和篇章结构。
下面分点作简单阐述。
一、表达方式。
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诗词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抒情,偶尔也会用到记叙和议论。
二、表现方法。
主要包括:(一)、与记叙有关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二)、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角度,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工笔小诗。
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立足城头,远望城外景致,土地荒芜,野草茂盛,清冷冷的山泉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
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移步换景,虽然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一衬托,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
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
高中语文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语言教案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从而把握古代诗歌的习惯。
2、掌握高考古代诗歌炼字炼句题的解题方法。
3、掌握高考诗歌语言特色鉴赏的解题方法。
二、学习重点:1、掌握高考古代诗歌炼字炼句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高考诗歌语言特色鉴赏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考点解析: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关键字(多为诗眼)的作用;2、理解关键诗句(多为名句)的含义;3、品味整首诗歌的语言特色;二、解题策略:(一)、对关键词语和诗句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1、导入: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问:为什么呢?析:“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真是一字生辉。
2、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3、古人讲究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2009年语文复习攻略诗词鉴赏对策
2009年语文复习攻略诗词鉴赏对策(一)阅读鉴赏诗词十法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两点要求虽然也涉及到古代散文阅读,但主要是针对诗词鉴赏而言的。
由此可见,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包含在思想内容中。
这四个方面也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命题方向。
虽然知道了这些,但还不够。
要想作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阅读理解。
只有阅读理解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答案。
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阅读理解。
那么,怎样去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诗词呢?下面作一下简单阐述。
一、诗词阅读十口诀:从题目抓住题材,从关系分析技巧,从褒贬辨别倾向,从辞色把握风格,从冷暖体味悲喜,从细节解读形象,从转换弄清思路,从背景联想意图,从尾句了解主旨,从整体品评意境。
二、解说:1、从题目抓住题材:题材即写的是什么。
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
……有不少诗词——当然,词需有题目,不能仅看词牌——题目反映出诗词的题材。
如:张敬忠的《边词》:“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这首诗的题目是“边词”,应属边塞诗,行役戍边之作。
诗歌首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
第二句用本该桃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二月,而边地的垂柳却仍在凛烈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枝条这一典型景象,表现五原的荒寒景象。
三四两句仍紧扣“迟”字,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进一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
再从辞色上看,全诗充满了冷色调的词语。
这样,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不难发现,全诗虽然没有写到人,但在这样荒凉寒冷的环境中,戍边的将士会怎样呢?所以,它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一、从2008年高考广东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应试的基本要求以2005年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岁,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1)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 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1)从读懂来看,考生必须注意题目中隐藏的信息,看注解的提示,揣摩题干中隐含的信息,平时要注意诗歌意象的积累,这些都能帮助考生读懂诗歌。
①题目有“怀归”二字,提示我们本诗写的是羁旅思乡之情。
②“旧业”一句的注解也可以告诉我们诗歌写的是思乡之情。
③第二题的题干说“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这里实际有提示作用,因为“聊”有“暂且,姑且”之意,说明作者开始登楼是一种闲情,到了最后从思乡之情中猛然醒悟后才有了吃惊。
④分析诗中所写之景:广袤的原野中有一条河流,渡口整日横着一条孤舟;四野空旷无人,更不要说渡客了;黄昏将至,远处的荒村冒出了缕缕炊烟,高楼不远处还有一座古寺,诗人伫立良久,偶尔听到黄莺的啼叫声;或许是景物相似,恍惚间作者似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猛然间从沉思中惊醒过来,原来自己的家乡在那遥远的渭水河边。
这里,登楼所见之景,正是触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媒介。
(2)从答题来看,考生首先要了解诗歌鉴赏常用的名词术语,其次要注意审清题意,再次是要熟悉考点,知道考什么。
第一题中,有“颈联”“对仗”两个重要的术语,考生如果不懂,答题就会出错,这告诉我们一定要了解诗歌鉴赏涉及到的相关专业术语。
高三语文怎样把握古诗主旨专题辅导
怎样把握古诗主旨石新华众所周知,无论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还是评价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必须以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为前提。
把握了古诗的主旨,就犹如拿到了开启古诗阅读之门的金钥匙。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诗人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离不开他的生活经历,所以分析诗人情感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请看2005年山东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①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平,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中“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两句,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是愁苦之情。
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望远,为何会因无山遮望眼,神州尽览而愁苦不堪呢?这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
注解中提供的“南宋后期诗人”这一信息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南宋时期山河破碎、中原沦陷。
统治者苟安于江南,无心收复失地这一历史背景,于是就不难理解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远望中原产生的“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一反常心理了,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诗歌深层思想内涵的关键。
2008年高考说明指出白诗阅读“考查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所以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要诗人所处时代的特色和诗人的生平经历,答题时还要特别关注题目中对作者的相关提示。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人物的思想情感总会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分析人物情感时,应紧紧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0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照”而说“铺 ”,有什么表达效 果?
定向求索、扣题作答
写什么?
修辞方法 表达方式
怎样写?
为何写?
结构技巧
其他写作技巧 诗歌的风格
2002
年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招 生 全 国 统 一 考 试 语 文 试 题 2018/11/30
2003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 欲念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无叶、土生烟)景中 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 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 寻欢作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 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诗外。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湘潭市一中章新华
一、 考 点 精 讲
2018/11/30
• 1、《考试说明》要求:
•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 •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2、题型特点预测:
角度小巧
指向明确
限制中定向开放
2018/11/30
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诗题
已知信息
注释
作者生平经历
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方略
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方略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方略2009届新高三高考语文复习方略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点评研究高考,要抓住两个关键——《考试说明》、《历年高考试卷》,前者是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复习依据、指明了复习方向,后者则具象感观地诠释了高考动态发展的表征。
我们如果想透彻把握、精心分析、带有思考反省的情愫并希冀从中能得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那最好的做法就是结合我们的学生情况,在高考试卷中发现一些对我们复习起引领作用的信息、起警示价值的因子、起提升意义的元素。
秉此想法,谨将08年高考全国语文试题二卷作如下分析,并就2008年高考语文复习中存在问题提出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方略。
一.高考试题总体评价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的试题保持了稳定的模式,命题者严格遵循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8年语文科考试大纲》。
这首先体现在试题整体布局结构没有大的变化,其次试题选材内容没有让人感觉到陌生。
做到了四个不变:1、试卷卷面结构没有变。
2、试题量、试题赋分没有变。
3、与课本紧密衔接没有变,如:默写题全部出自课本。
4、难度适中,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略有调整的原则没有变。
从结构看,试题仍然是由一卷客观题与二卷主观题构成。
今年的题型、题量和赋分如下:语言文字运用,共7题,27分。
其中语音、成语、病句和语言连贯4道选择题,12分;语言运用3道填空和简答题,15分。
名句名篇默写,1题5空,5分。
试题形式是两题选一题,内容全部出自课本。
古代诗文阅读,5题,27分。
其中选择题3道,9分;古文翻译1题2句,10分;古诗鉴赏1题2问,8分。
现代文阅读,8题,34分。
其中小阅读选择题3道,9分;大阅读简答题4道,22分。
写作,1题,60分。
二.高考试题各题分析1.语言知识题第1题语音,考查点同去年一样,全部落在了常见字的读音上,难度不大。
第2题与06、07年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考查成语,难度不大。
第3题病句辨析应当相比去年要容易一些。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切入点及答题规范模式ppt模版课件
“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 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
例怀如,:不仅有忏悔之意遣,还怀有前程恍惚如梦、不 堪回杜首牧之意。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2020/5/1
诗后注解提八供、了该从诗诗的词写的作注背解景,突从破“流放途中 遇赦有”的这诗几个词字鉴可赏以在想原见诗,之诗人后应附是有带注着解轻,快阅的 读心这情些写注作解此诗,的可。以因帮此助诗我人们笔下了的解自作然者万、物作好品象 的被有赋关予情了况生命,:以雁便儿更高准飞确,地带走理了解诗作人者忧的愁情苦感闷 及之作心品;的月内出山容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
(例皇如帝:的长居处信)秋的词漏五声首凄(清其、一漫)长。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2020/5/1
四、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调首,句诗也中词成一是为个诗我“人们思“窥”缘视字情诗奠而人下发内了”心全的世诗产界的物的感,窗情有口基时。 如字诗联能眼人系捕,下为捉便文何到找方而诗到知“词了,思中鉴诗”那赏人?些该是思最诗由的能词于对显的见象现钥到又诗匙与是人。去什感年么情相?的
2020/5/1
(三)“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
2009年高考语文难点攻略6
2009年高考语文难点攻略 6(4)对于“结构混乱”,主要采取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来看结构是否混乱,即先找出句子主语、谓语和宾语,再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一一匹配、顺当,表意是否一致、明确。
(5)对于“表意不明”,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表达的意思是否明白、顺畅,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对感到句意模糊或句意不确定的词语、句子要多审读几遍,最好用主干枝叶梳理法,进行成分的分析。
(6)对于“不合逻辑”,可采用语感审读法进行识别,即反复审读,看按习惯的说法是否别扭;采用分段语意分析法,对相对应的词语、成分进行比较,看他们关系是否顺当;搜索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标志,搜索并列词语或短语、否定词、双面词,搜索数量短语、被动词、关联词语、时态词语等,看它们的运用是否合乎逻辑。
2.修改病句的基本思路、原则及判别病句的方法(1)修改病句的前提是对病句的病因作出正确的判断。
查找病因,应先读句子,凭“语感”发现问题,从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作分析,而后进行修改。
(2)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句子主干。
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②理出枝叶。
如果句子主干没有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看句子是否符合逻辑事理。
④理清关系。
看复句内各分句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3)修改病句的原则。
在辨识病句的基础上,先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楚要从哪些或哪个方面检查;其次按要求检查句子内部是否有语病;还要将前后句子连起来检查,看表述的主体是否一致,上下句是否照应,衔接是否紧密,有无重复、矛盾的地方。
2009年高考语文难点攻略小说专题知识讲座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小说的发展朝代发展阶段体裁特点例子先秦汉起源发展神话传说稗官野史《穆天子传》《山海经》魏晋南北朝发展志怪、志人唐成熟传奇小说《长恨歌传》《李娃传》宋元继续发展话本小说《三国志平话》明清顶峰演义小说、创作小说四大名著小说四条规律,即中国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影响很大;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受封建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
黄竞
【期刊名称】《广东教育(高中版)》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 一、从2008年高考广东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应试的基本要求rn 以2005年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黄竞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曲新词酒一杯听君翻唱杨柳枝——2004~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研究及备考策略
2.拨开浮云开望眼窥破始觉天地宽r——略谈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策略
3.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近五年江西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题浅析
4.拨开浮云开望眼窥破始觉天地宽--略谈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策略
5.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之把握诗歌主旨的路径新高考新教法2009-04-24 1416潘峰编者语诗歌内容主旨的把握不仅关涉内容鉴赏,还关涉手法技巧的鉴赏和语言的鉴赏,因为诗歌的形式(手法技巧和语言)归根结底还是为内容服务的。
因此,读懂诗歌,迅速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对于诗歌鉴赏至关重要。
怎样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呢?下文以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为范本,提供了探秘诗歌主旨的七大路径,文后附有演练题,可供大家参考。
1 文贵有眼,诗眼先行诗眼是指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
诗人写诗,逐字逐句推敲吟哦,我们读诗评诗若轻易放过,就不能领悟诗家的妙处。
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往往是诗眼所在;从表达上看,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能更多更直接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透过诗眼,我们能快速准确捕捉到诗人心理的脉动、情绪的色彩和思想的痕迹。
如2008年全国卷Ⅰ《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最羡渔竿客”是本诗的诗眼。
“渔竿客”即隐居者,由此可以推知,这首诗表达了的隐逸之情。
2 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形象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必须借助新鲜而独特的意象。
由于意象在诗歌中被反复使用,因而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具有比较固定的文化含义。
通过文字来识别诗歌的意象,经由意象来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内容鉴赏的必由之路。
如2008年福建卷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最常见的古诗意象有月、松、梅、菊、柳、荷、燕、雁、蝉、丁香、梧桐、浮云、杜鹃、鹧鸪等。
研究每一个意象蕴含的特定文化意义,结合教材中典范诗句,谙熟于心,这样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命题有意,注引宜鉴为了帮助考生初步读懂诗歌的大意,命题者一般会对作家的朝代、籍贯、身份、官职、主要行事、观点或主张作言简意赅的介绍,或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目的等作简要的交代,或对生僻的词语、典故作必要的解释。
有些古诗在正文之前还有一小段引子,这是用来交代写作内容、缘由的文字。
这些注释和引子,不仅是理解诗歌意思的重要凭借,更是我们推知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心理背景的重要抓手。
命题者为考生有意设置的阅读鉴赏的桥梁,需要我们自觉登陟,借助这些桥梁,我们就能快速地到达把握诗歌主旨的彼岸。
如2008年安徽卷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注释②告诉我们的朝代、籍贯、主张、一生主要行事及结局。
特别是注释中“以忠义自任”、“率军抗元”、“绝食而死”等几个关键词暗示我们,诗歌表达了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
通过诗中的“留砥柱”、“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孤臣”、“末世”等关键词,作品还表现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能够力挽狂澜、夺取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4 品读玩味,读懂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诗歌的标题也是探明诗歌内容主旨的窗口。
诗歌的标题不仅可以交代写作的对象、内容和题材的时令特征,还可以点明作品的感情基调,明示作品的和体裁。
仔细玩味标题,便能初步探明诗人的思想感情脉络,进而比较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如2008年湖南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的标题不仅交待了写作的缘由,点明了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交待了诗歌的类型——怀人送别诗;再结合诗眼“愁”字,我们可以把握本诗的主旨即抒发怀人之愁。
也有一些诗歌以无题的形式出现,但我们仍可以借助“首句表其目,卒章显其志”诗歌创作的金律,来解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
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金代吴激的《人月圆》,“人月圆”系词牌名,但词的首句“南朝千古伤心事”已经表明了诗歌主旨抒发诗人的国家衰亡之感。
因此,诗歌无论有无标题,我们都可以借助一些可知的信息,探明诗的内容和主旨。
5 意由境生,感知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袁行霈语)。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意境取胜,几乎每一首优秀诗歌,都将诗情画意完美地融为一体,形成既有别于生活真实又可以感知的艺术境界。
意由境生,通过感知诗歌的意境,亦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2008年全国卷Ⅱ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6 感时生情,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理念,也是探秘诗歌主旨的重要方法。
所谓“知人”就是在阅读诗歌时必须了解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思想倾向、风格流派及创作动机等;所谓“论世”就是指要联系与该诗有关的时代背景去考察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人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的,诗评家称之为“感时生情”。
如2008年天津卷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王维隐居以后,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就是隐逸之趣和闲适之情。
这一首诗也不例外。
知人论世法启发我们,要以本为本,把教材中涉及的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作归类梳理,分析研究,制作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的卡片,以便于识记理解,迁移印证。
当然,使用这种方法也有一个度,切忌脱离文本牵强附会,更不能忽视作品内容的多样性和主旨的丰富性。
7 借助手法,拨开迷雾诗言志,但诗歌主旨的表达总是借助于各种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探秘诗歌主旨,还须借助于对各种手法技巧的理解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明晰词义句意,而且还可以洞察想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如2008年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尾联为诗眼句,怎样理解其含义却需要借助诗歌的手法技巧。
“浮云”、“日”是借喻,分别喻指奸臣和皇帝。
尾联的意思是说,就像浮云总是能遮蔽太阳一样,国君总是被奸臣蒙蔽,因为看不到长安,我心生忧愁。
这首诗所抒发的就是家国之愁。
清代诗评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探秘诗歌的主脑,以上七种方法是必由之路。
当然,这七大路径,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的。
熟练地掌握并综合运用这七种技巧,必能快速而准确地探知诗歌内容和主旨。
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次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参考答案1.(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零落昆虫哀鸣,更添悲哀。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2.(1)表达了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2)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3.(1)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
“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住处,无关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4.(1)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