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通过探讨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和外在的行为表现,揭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特点和变化规律。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个体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互动等方面,旨在理解和解释个体在多种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人格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人格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初的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学派。
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了人格理论,强调心理结构的重要性和内在冲突的影响;而在行为主义学派中,沃特森、斯金纳等学者则重点关注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
这两大学派的理论形成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主要取向:内因和外因。
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和理论框架的不断完善,人格心理学逐渐发展为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学科领域。
目前,人格心理学已经涵盖了多种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包括五因素模型、社会认知理论、自我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人格心理学的一项核心任务是探讨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长期存续的心理特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
例如,一个外向、乐观的人格特征可能会促使个体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而一个内向、保守的人格特征则可能使个体更趋向于稳定和安逸。
人格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个体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家庭教育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因此,在理解人格与行为的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因于单一因素。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意义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在心理咨询、临床治疗、组织管理等领域,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心理咨询中,通过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调适情绪;在组织管理中,通过了解员工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团队效能。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一、什么是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一)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
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2.代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默瑞(主题统觉测验)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凯利(构念、建构)3.评价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二)相关研究1.涵义: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2.代表高尔顿(个体差异、测量和遗传)卡特尔(把人格单元或特质作类型划分)艾森克(通过对问卷项目的反应进行因素分析)3.评价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3)可以研究一些实验法不能研究的问题。
缺点: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三)实验研究1.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2.代表冯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华生(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3.评价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四)综合取向实例:1.A型行为模式临床发现-(结构访谈)问卷测量-实验验证启示:共同的科学目标,不同的研究途径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一、人格结构1、意识:可觉察的心理活动,只占很小的部分,弗洛伊德不予重视。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
“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
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中文名人格心理学外文名Personality类属心理学定义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研究内容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作用预计对塑造人类行为人生事件影响理论介绍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等.精神分析论根据心理动力学(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超我、自我、本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杜拉(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论”.八种类型人格的八种人格划分:外向思考型这类型的人,偏爱知性生活,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活动,合乎知性结论。
所谓知性结论,就是客观而普遍为一般接受。
不独断、不任性、谨守客观。
以知性为行动规范,客观的分清各种事实和条件,仔细考虑之后才下结论。
对人待己,采用相同基准。
心理学的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的人格心理学1.人格的特性: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表现出一个人典型的行为和特征。
独特性说明了个体是独一无二的。
人格的独特性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个人核心人格的特征上。
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核心人格,有些人没有特色,性格平平,就缺乏典型性。
二是差异性,是指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
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格形成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想要改变它,是有一定难度的;二是人格表达的稳定性,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情境下人格都会保持稳定,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统合性:人格的统合性体现了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如果内在的统一性遭到破坏,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各种适应困难。
功能性:人格是个体生活轨迹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2.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我是谁”这一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
3.心理能量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等量原则和平衡原则。
4.阿德勒认为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人格。
对孩子过度忽视,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多疑,成年后,较难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
5.头生孩子会受到父母的过度注意,因此,头生孩子中常常发现“问题儿童、神经症、罪犯”等。
中间出生的孩子不会对父母的溺爱抱什么奢望,因而会形成对优越感的强烈追求,因此更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家中最小的孩子是最容易被父母纵容的,由于在家中最小,所以会被过分保护,但是,有哥哥姐姐的带领,能学会不少知识技能,因此显得更聪明。
6.不同的防御机制虽然内容不同,但都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对现实的否认或扭曲;二是在潜意识中运作,人们常常意识不到。
7.升华是指个体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赞许的行为。
8.霍尼认为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她将自我分为现实自我、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指个体在此时此地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所有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2、范型:是指一定时期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临床研究:也称作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取向有代表人物沙克、弗洛伊德、莫里、罗杰斯、凯里等人。
4、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关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5、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和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一些变量(自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结论。
6、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个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7、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力量。
8、死的本能:是有机体返回自己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
9、本我:是人的动物性,包含在无意识之中,是人格中最难接近,但有最有利的部分。
10、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法杖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1、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或受挫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
12、压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压抑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3、否认:否认是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
是指人们潜意识地组织外部事件进入意识,如有威胁和危险的事件。
14、投射:是指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思想转移到别人或洽谈对象身上。
他是一种拿别人做“替罪羊”的方法。
15、个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心理特质、个性形成的过程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理论。
一、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个体的人格特征,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
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受到基因、环境和个体经验的综合影响。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自报量表自报量表是人格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让被试者填写一系列问题或陈述,来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
自报量表常用于测量个体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人格心理学中用于探究因果关系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个体进行实验操作,来观察和分析个体的行为和反应。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个体特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人格心理学的本质规律。
3. 观察法观察法是人格心理学中用于研究个体行为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反应,来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观察法可以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对于研究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对稳定的特质来描述。
根据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五个大类: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特质理论对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人格是由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冲突来理解和解决。
3.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认为人们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和潜能。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和独特性,主张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发展。
人格心理学
【第一编】一.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意义1.为其它领域提供基础知识2.有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的能力3.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二.人格的定义1.集合式定义:罗列出一些人格成分,人格被描述为这些元素的集合。
2.整合式和完整式定义:特点是强调人格为个体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
3.层次性定义:特点是将人各分为若干层次或等级,越是上层的结构越具有整合的作用。
4.适应性定义:强调适应性功能。
5.个别性定义:特征是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一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6.代表性定义:强调人格是个人的代表性行为范式,他不是与别人不同,而是具有自己的特色。
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人格: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和个体差异的心理学领域。
人格是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着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是后天学习,习得得到的。
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分,含有道德含义,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个心理特征。
主要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
四.人格的基本特质1.人格的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活经历、教育环境等,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人格的稳定性:表现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3.人格的统和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是思想,情感,行为的和谐、一致、统一的整体。
4.人格的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很的根源。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编】【弗洛伊德理论】一.人格结构最初,佛洛依德认为人格结构是由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构成的,意识又包括前意识,所以实际上他把人格氛围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后来他提出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说,早期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心理结构被表述为“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这三者之间有各自的功能、性质、活动原则、动力结构,彼此联系且相互制约。
人格心理学(二)2024
人格心理学(二)引言概述: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它探索了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揭示了人格与个体行为、情绪以及其他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人格心理学的相关内容,重点包括个体差异、人格理论、人格评估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个体差异1. 遗传因素对个体差异的贡献2. 环境因素对个体差异的影响3. 文化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4. 年龄对个体差异的影响5. 性别对个体差异的影响二、人格理论1. 特质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基本特质模型的提出- 五大人格特质的研究及其意义- 个体差异与人格特质的关系2. 动机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 自我概念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卡尔·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自尊对人格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人格发展的作用4. 行为主义理论对人格的解释- 奖励和惩罚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对人格变化和调整的观点5. 文化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 文化对价值观念与个体差异的影响- 文化对情绪表达与人格类型的塑造- 跨文化研究对人格理论的挑战三、人格评估1. 个案分析法- 临床访谈的重要性和技巧- 心理测验在个案分析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的局限性和优势2. 问卷调查法- 标准化问卷的设计和使用- 主观性评估在问卷调查中的问题-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方法3. 行为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结构化观察的区别- 行为观察的样本选择与观察技巧- 行为观察的主要限制与改进4. 实验研究法- 实验设计与人格研究的关系- 实验条件对个体行为与人格的影响- 实验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5. 脑成像技术在人格评估中的应用-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与优势- 结构磁共振成像与脑区功能的关系- 脑成像技术在人格与心理问题诊断中的局限性四、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教育领域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个体差异对学习与教学的影响- 人格评估在教育干预中的作用- 人格发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2. 职业发展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职业性格测评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 职业导向与个人发展的匹配度- 增强工作满意度的人格发展策略3. 临床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评估在诊断精神障碍中的意义- 个体差异对治疗计划和干预方案的影响- 人格发展与心理治疗的关联4.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测试在招聘与选拔中的应用- 领导者个性与组织氛围的塑造- 团队合作与成员个体差异的关系5. 健康心理学中的人格心理学应用- 人格特质对应对压力和养生行为的影响- 个人倾向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人格干预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总结:通过对个体差异、人格理论、人格评估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概述与阐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对人格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格心理学
人格:个体在先天遗传地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一)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是个体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体。
通常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也不是机械地绑合在一起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彼此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这种整体性包含三层含义。
1•内在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凡属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一般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时调整自己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
)2•全面性(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般需要从整体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联系和比较,真正认识个体的差异。
)3•复杂性((人格就是由多个紧密相连的成分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水平的复杂体。
)(二)人格具有独特性人格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而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它们的统一性有以下两种含义。
1.某一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总是通过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体现出来,它制约着个体的独特性。
2•人类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会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可变性人格具有稳定性,表明个体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否则就很难说明个体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
也正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能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来。
但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人格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四)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及人格形成的难易程度。
心理学第四章 人格
抑郁质
弱。感受
性高,耐 受性低。 极端内向, 多疑多虑, 敏感,孤 僻。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稳定性与可塑性 没有好坏之分 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 作效率。 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影响对环境适应 的难易。 影响健康
三、性格
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 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父母的态度 支配的 干涉的 孩子的人格
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 的、顺从的
臆病、神经质、被动的、幼 稚的
娇宠的 拒绝的
不关心的 专横的 民主的
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 温和 自我显示、冷淡、乱暴的
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 酷的、自立的 反抗的、情绪不安定的、依 赖的、服从的 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 社交的等
二、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定义
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 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三、动机的产生
内部的需要;外部的诱因。
四、动机的种类
(一)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也称驱力,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 2、社会性动机 是人类所特有的,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
种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 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
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 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 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人格心理学是什么(二)2024
人格心理学是什么(二)引言概述: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学科。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论述:1)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模型;2)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3)人格心理学与行为表现的关系;4)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5)总结:人格心理学的意义和挑战。
1.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模型:- 特质理论:讲述人格特质是影响个体行为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包括五因素模型等。
- 动机理论:强调个体内在动力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
- 心理分析理论:探索潜意识对人格形成和行为表现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理论等。
- 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人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如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理论等。
- 人称心理学理论:研究个体与他人互动和情感体验的动力,如卡尔·罗杰斯的理论等。
2.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 个体心理评估:通过测量人格特征,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临床诊断和心理治疗的辅助工具。
- 个体心理干预:在心理健康问题中,通过干预人格特质及其对应的行为模式,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恢复。
- 心理咨询:借助人格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 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了解个体的人格特质,优化人员招聘、团队建设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决策。
3. 人格心理学与行为表现的关系:- 行为模式与人格特质:人格特质对个体的行为方式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外倾和内倾对社交行为的影响。
- 行为与情绪状态:人格特质对个体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和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情绪稳定性和神经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个体行为的可变性:人格心理学对于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变化和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个体行为的一致性与变异性。
4.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交叉学科研究:人格心理学正在与神经科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进行深入交叉研究。
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的特性:1. 人格的整体性2. 人格的稳定性 3. 人格的独特性 4. 人格的社会性相关概念辨析个性:指人格的独特性。
它与人格的区别在于:其一,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
其二,个性是相对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但人格是对人而言的,其它事物或动物显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
气质: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它与人格的区别在于: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制等先天禀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气质仅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
性格: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它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三、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设想1. 自由意志――决定论:一个人在指向和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大程度上的自由,他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意识以外的因素决定的。
2. 理性――非理性:一个人可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他的理智改变行为?3. 整体说――元素说:整体说强调行为要从全体来研究,元素说则强调要从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成分来逐个探讨。
4. 素质――环境论:人的基本特性有多少是由躯体或者素质决定的,多少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5. 主观性――客观性:人是否存在个人的主观世界的经验,且对行为有极大的影响?或者对行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的作用?6 前动性――反应性:行为是由什么引起的,是内部活动本身,还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应?7. 稳态――异态:涉及行为的动力,是为消除紧张达到内部平衡还是不断成长自我实现?8. 可知性――不可知性:人的行为和本性是否可根据科学方法而被认识,还是有某些超越科学而不能认识的东西?9. 可改变性――不可改变:一个人在一生中其人格是否可能发生根本的改变?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途径1.个案研究2.相关研究3. 实验研究精神分析流派的三条路线: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阿德勒、荣格、客体关系心理学------------荣格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一、人性观:1、决定论倾向2、将人视为能量守恒系统3、性恶论三、人格结构(一)地形学模型(二)结构模型1. 本我----本我的活动准则是“快乐原则”。
心理学 人格
第八章人格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
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复杂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5.功能性:(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人格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但每个人在这三大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这种个体差异现象是人格的成分。
2.心理状态系统: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这些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3.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结构。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世界观等。
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对人格起控制作用。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认知能力强,社会活动家人际交往能力强。
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温和。
性格方面,有人正直,有人阴险。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包括:①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②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心理学 第六章 人格
• (4)抑郁质——秋天落叶 • 特征: • 行动缓慢、敏感、情感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
觉察的细小事物、易疲倦、孤僻。
小测验:猜猜他们的气质类型
• 银行的出纳台前,等着存钱或取钱的储户排成长龙,出纳 员熟练而迅速地为储户办理着手续。突然,缓进的长龙停 顿下来,原来站在柜台前的一个老年人取出一大叠现金, 动作迟缓地填写存款单。于是,排在后面的小王轻声咒骂 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脚碾着烟蒂,同时又点上了另一支烟 ;小王身后的老张眼看要误了开会,也怒火中烧,但自知 无可奈何,于是一边看着窗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一边思 考其他事情;紧挨着老张的李小姐似乎知道今天银行里人 一定很多,所以并不着急,稍稍调整了一下姿势,继续翻 阅手中的时装杂志。
• 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环境——高寒地区,夏季打 渔,冬季打猎,流浪生活、以帐篷遮风挡雨。
• 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单位,男女平等、社会 结构松散,无政治与宗教权威。
• 父母教养孩子的原则——使其具有适应独立生 活的能力。宽松、自由,不受打骂
• 孩子的人格特点——坚定、独立、爱冒险
四、几种重要人格成分
• (一)认知方式 •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或认知类型,是指个体
• 研究表明,慎思型学生阅读成绩好,再认测验成绩优, 在推理测验中成绩好,而且在创造设计中成绩优秀;冲 动型学生阅读困难,学习成绩常常不理想,学习能力缺 失。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 场独立型(Field Independent)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 目标从它的背景中隔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者在对信息 进行加工时往往依靠自己内部具有的知识框架,不太依 赖于外部环境,倾向于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在与人交往 时很难体察入微。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一、前言人格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格对于个体的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了解人格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改变自己和他人行为方式、促进个体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人格的概念1. 人格是什么?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它包括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
2. 人格与个性有什么区别?虽然“人格”和“个性”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它们确实存在一些区别。
在心理学中,“个性”通常指一个人具有独特性质或特点,而“人格”则更强调一个人长期内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的某些方面,如情感稳定性、外倾性等,与基因有关。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等,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3. 个体自身因素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个体自身的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等也会对其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在面对挫折时可能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
四、人格特征1.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一种描述和测量人格特征的方法。
它将人格特征分为五个维度:神经质(即情感稳定性)、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2. 其他常见的人格特征除了五大人格特质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描述和测量人格特征的方法。
例如,“黑暗三角”模型将人格特征分为三个维度:精神病态、自恋和心理暴力倾向。
五、人格的测量方法1. 自我报告法自我报告法是最常用的一种人格测量方法。
它通常采用问卷或调查表的形式,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一些问题,以此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
1、人格心理学以人格为研究对象,以人格的结构、发展和测量等位主要研究领域。
2、人格是个体内部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
2、人格就是面具,包含两层意思: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特征。
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
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的独特性。
5、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莫瑞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6、西奥菲拉斯《性格》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部人格心理学专著。
7、现代人格心理学的产生直接受欧洲临床医学和心理测量学的影响。
8、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有肉体和灵魂组成,人的本质是人的灵魂,灵魂中有理性和非理性两个部分。
理性既智慧、理智,非理性即情感和欲望。
理性应该控制非理性,这样人才具有德性。
美德的核心在于追求,过度和不及之间的一种适度或中庸状态。
9、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10、希波克拉底提出四液说: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
盖伦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11、巴斯和普洛明把气质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和交际性。
并且制定了EAS气质模型。
12、当代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主题是:成就、人际关系、幸福和健康。
13、弗洛伊德把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合为“生的本能”,与此相对的是“死的本能”。
三、选择
1、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独特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2、霍夫曼把人格分为欲求层、心灵层和精神层。
3、洛特哈克把人格结构分为自我、人层和深部人格。
4、古典精神分析学派指弗洛伊德及其门人阿德勒和荣格。
5、新精神分析学派主要人物有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安娜·弗洛伊德、弗洛姆和埃里克森。
四、简答
1、勒温的人格结构理论:①勒温用形式几何学的概念来解释人格组织,把人格结构描述成一个直观的空间体系。
其中M是感觉和运动区,E代表环境、I是人格的内部区域,P是人格内部区域的边缘部分,C是人格内部区域的中心部分。
②人格的各个部分在不同的张力或压力下是不同的。
处于轻松状态下的人,人格的内部区域I的边缘P容易与外界环境E接近,中心部分C则不容易与E接近;人格的内部区域I能相对自由的影响运动区域M。
③勒温指出,不同年龄的人,人格结构的分化程度不同,人格特征也有差异。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不断丰富,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加深,不断分化出如记忆、价值、目的等。
④勒温用动力学观点解释人格结构,把数理方法引入对人格结构的研究,并且重视人格结构的整体性,扩大了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但是,他的研究缺乏实验验证,同时,把心理的、观念的东西有形化和简单化了。
五、论述
1、比较弗洛伊德、荣格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
荣格:
埃里克森::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
荣格:
3、阿德勒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区别:①强调意识的作用;强调潜意识的作用。
②未来目标是形成动机的重要本原;未来目标无关紧要。
③社会性动机重要;生物性动机主要。
④对人类乐观;对人类悲观。
⑤梦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梦是探求潜意识的工具。
⑥人类至少能部分决定自己的人格;人格完全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决定。
⑦轻视性的作用;夸大性的作用。
⑧治疗目的在于促进形成一种具有社会兴趣的生活风格;治疗目的在于发现被压抑的早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