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精选多篇)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精选多篇)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带着对现实的更多个人的迷惑以及本着工作上的需要,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活动。

通过《人格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自觉心灵有所成长,而对于人格心理学理论常识也有所增加和深化。

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收获及感想。

在学习之初,课本中“人格心理学的应用就是将人格心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帮助人们,使人们的生活更快乐、健康,并更具创造性。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得多好啊,而我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之一。

通过教授的讲解,结合系统的读书学习,我对人格心理学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一些思考。

通过学习我知道:人格特质理论重点关注人格的较为表层的描述和比较问题;人格生物学理论则从身体上寻求对人格的解释;人格精神分析理论则是对人内心的人性进行最深层挖掘,关注内在的潜意识;而人格行为主义理论则摒弃心灵主义的东西,强调外显的行为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决定影响,看重外在强化的作用;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则注重人的主观自由意志的力量不同,研究人的本性、价值、潜能与创造力,在人的层面上来研究人格;人格认知理论则主要关注内在的认知能力及其与动机和情绪的关系,重视个体的社会情境以及自身的生理特征,从认知---情感过程与外在情境互相作用结果的角度来分析人格。

每种理论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意义,都有给后人启示的地方,而我个人更看重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人性的方法,虽然它和其他人格理论一样,都是既有贡献也有会受到批评的地方。

一、人本主义理论基本含义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

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势力。

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 3篇精选(最新)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 3篇精选(最新)

严格来说,我没有完全读完这本书。

这本书讲了人格心理学不同的流派,从理论到应用,到研究。

除了精神分析流派之外,其他每个流派一般都会安排两章内容。

关于认知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的相关研究的章节我都没读。

这算是我接触心理学来读的第一本书。

这和我之前对心理学的认识有很大不同。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是出乎意料的。

我自感认识不够,但总想总结个什么,所以,也只好说自己是纯碎写写感想。

心理学首先是一门科学。

它存在研究方法。

从这本书里反映给我的信息来看,每一种理论都存在对应的大量实验。

就像我们认识的科学一样,存在假设-验证这个研究过程。

这是我对心理学的印象之一。

人格心理学的每个流派,其实都还算很好理解。

每个流派确实存在显著的区别,当然也有部分地方相似相同。

我想,通读全书,虽然掌握不同流派研究人格的方法、理念固然重要,但让自己获得一种研究人格的方法才是更重要的。

相当于入门级教材吧,内容有趣,起到让人思考自我、认识自我的作用!并且打开了关于这一块的一扇大门!另外,感觉对准备为人父母的男男女女也很有帮助,毕竟里面涉及的一些人格形成的讨论很多都在儿童时期,父母的爱与教育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形成会有很大作用。

看一遍太少,看五遍不嫌多,从特性领域、生物学领域、心理动力领域、认知经验领域、社会文化领域、调适领域对当下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做了很详尽的解释,大五人格是当下心理学普遍统计的概括,并且从人格障碍上反向研究正常人格的表现,弗洛伊德对人格心理学的贡献已经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很多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展开,但是很多观点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日常生活中尝尝出现的的矛盾、冲突、情绪、现象。

你都能看到一些影子,看完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这许多的情绪,了解这许多的行为表象。

并且人是发展变化的,通过种种心理测试或者什么星象学就把自己套上是不明智的行为,要成为怎样的人,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人格心理学书籍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书籍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书籍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人格心理学的书,读完之后感觉就像是在人格的大迷宫里走了一遭,收获满满又有点晕头转向。

这本书刚开始就像是在给我介绍一群性格各异的朋友。

它把人格分成好多类型,什么外向型、内向型啦,乐观型、悲观型之类的。

我就一边看一边在心里给身边的人对号入座。

比如说我那个朋友小李,那绝对是外向型人格的典型代表。

他一到聚会的时候就像个小太阳一样,到处跟人聊天打趣,而且他总能快速和陌生人熟络起来,感觉他的精力就像用不完似的。

这就跟书里描述的外向型人格特征特别吻合,喜欢社交、充满活力。

书里在讲人格形成的因素时也特别有趣。

我以前就老是纳闷,为啥我跟我爸妈性格有些地方像,有些地方又截然不同呢?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智慧的长者,给我耐心解答。

原来啊,遗传就像给我们的人格画了个大概的轮廓,而环境呢,就像拿着画笔在这个轮廓里尽情地涂抹色彩。

像我爸妈比较勤劳踏实,这种基因可能就悄悄影响了我,让我在做事的时候也有那么一股认真劲儿。

但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朋友、学校的氛围还有看过的那些书、经历过的事情,又在不断地塑造我,让我有了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其中关于人格障碍的部分让我既好奇又有点害怕。

就像是在看一些性格走偏了的“反面教材”。

那些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只关注自己,觉得自己比谁都厉害,别人都是他们的陪衬。

我就想起我以前有个同事,他老是在办公室里自吹自擂,功劳全是他的,错误都是别人的,当时还觉得他只是太自负了,现在才明白这可能是一种人格障碍。

这部分内容让我觉得人格这个东西真的很微妙,稍微有点偏差就可能走向极端。

不过这本书也有些地方让我看得有点吃力。

那些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怪兽,时不时地跳出来干扰我理解。

比如说“本我、自我、超我”,我得反复读好几遍才能大概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我就像是那个任性的小孩,只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自我像是个理智的成年人,在本我和现实之间找平衡;超我呢,就像个严厉的老师,总是拿着道德和理想的尺子衡量我们。

人格心理学学习总结范文7篇

人格心理学学习总结范文7篇

人格心理学学习总结范文7篇第1篇示例: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行为特征、性格特点和个性差异等的学科,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自我情感管理能力。

在学习人格心理学的过程中,我颇有所得,下面我将对这方面的学习进行总结。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我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动机和习惯。

通过学习五大人格特征理论,我了解到自己是一个比较开放、宜人和尽责的人,这让我更加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改进和提升。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候他们的行为举止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和不解。

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我学会了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行为特点,理解他们的动机和情绪起因。

这不仅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还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相处。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个性特点对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情感表达等方面。

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我了解到不同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适合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这让我更加明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人际关系管理策略。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还启发了我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我了解到人类心理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

这让我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还能更加客观地看待世界和人生。

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我受益匪浅,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点,还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情感管理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人格心理学这门学科将继续给我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让我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更加成功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2篇示例: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和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以及其形成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包括人格特征、人类行为和智力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人格心理学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还是一种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它在人类的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习人格心理学的过程中,我首先了解了人格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人格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特质和行为表现的总和,包含遗传、环境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这让我认识到每个人的人格特征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因素会对人格产生不同的影响。

同时,我也意识到人格是会随着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的,不同的经历和环境会影响我们的人格特征。

其次,我学习了人格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们的人格特征不同,使得每个人在交往中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态度。

在实际生活中,我常常在不同的人际交往中体验到这一点。

有些人比较开朗随和,容易与人相处,而有些人则比较内向沉默,交际能力较弱。

这些不同的人格特征会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模式,这也是我后续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多加注意的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人际关系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是关键,对于自身人格特质的认知和掌控,也是成功交往和人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我学习了人格心理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应用。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更多的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考虑个人潜能和发展,塑造成一个更充实和完善的人格。

在职业规划中,人格心理学提供了诸如性格测试、行业适配器和职业倾向等多种方法和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并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特征的职业方向。

在这方面我认为我认识到人格心理学对于职场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我应该认真去学习自己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发掘自己的优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方向。

通过学习这门人格心理学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人格心理学的重要性,它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不仅在个人的成长发展方面,也在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人格心理学导论郭永玉版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导论郭永玉版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导论郭永玉版读后感(实用版4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人格心理学导论》概述三、书中的主要理论和观点四、读后感想与心得五、总结正文(篇1)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心理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其中,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吸引了众多学者和研究者的目光。

郭永玉版的《人格心理学导论》是一本关于人格心理学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深入了解人格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人格心理学导论》概述《人格心理学导论》是一部系统性地介绍人格心理学的著作。

全书共分为十二章,从人格的定义、特征、结构、功能、发展等方面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书中涵盖了众多心理学流派和理论,对读者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书中的主要理论和观点书中介绍了多种人格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其中,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强调潜意识对人格的影响;特质理论则认为人格由一系列稳定的特质构成;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了环境和学习对人格的影响。

这些理论各有侧重,为我们全面了解人格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格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特征。

四、读后感想与心得阅读《人格心理学导论》一书,让我对人格心理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书中的理论和观点,我认识到人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同时,我也明白了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避免过于简单地给人格贴上标签。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这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努力培养健康的人格特征,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五、总结总之,《人格心理学导论》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心理学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收获了丰富的人格心理学知识,对人格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人格心理学的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的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的读后感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读后感范文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人格心理学读后感,仅供参考。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篇一这个寒假,我呆在家里潜心阅读了《人格心理学》。

虽然我对心理学有一些兴趣,但平时都只是看一些心理学现象和结论,并未认真读过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

这次借助寒假,我读完了《人格心理学》,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该书对人格的定义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及过程。

人格的形成与遗传有关,也与后天的环境有关系。

影响人格发展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出生的前五年。

六大人格心理学流派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三个问题上:(1)遗传对环境的影响,(2)意识行为决定还是无意识行为决定,(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人格研究方法有许多种,比如假设检验方法,个案研究法,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人格评价。

人格心理学者通过科学研究来考察人格过程。

这些研究多数采用的是假设检验法,其中的假设来源于理论推断。

它们在实验中得到验证而原来的理论则得到或得不到支持。

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经历假设,论证,继而继续向前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从我的感觉而言,心理学这门科学,不像化学和生物那么直观。

化学和生物分析的东西很多都是可以观察到的,比如DNA的内部结构,分子原子等等。

而心理学主要是分析人的一个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反映在人的大脑中的,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

它不会像生物化学那样可以看到物质的内部结构,只能通过人们表现出来的现象去猜测心理状况,因而我感觉对心理学进行研究的难度比较大。

前几年看过一部很火的电影——《盗梦空间》。

这部影片讲述由莱昂纳多扮演的造梦师,带领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艾伦·佩吉扮演的特工团队,进入他人梦境,从他人的潜意识中盗取机密,并重塑他人梦境的故事。

影片剧情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人格,主要是指人的品格、德行、气质、能力、兴趣、信念等方面的总和,是指人的先天遗传与后天的环境相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形成的一种心理行为模式。

以下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篇 1 学习了《人格心理学》,从自身的角度来写这篇心得,我感觉很模糊,貌似自己明白了很多,但真要自己说学到了多少,我还真说不出来。

因为,我认为我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并不知道该如何去运用,不过感受还是挺多的。

这学期《人格心理学》分成了上课的部分,自学的部分,做测试,开展活动四个部分。

不论是哪一个部分,我都有一些感受。

首先,从上课部分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还记得第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了人格的含义。

到底人格是什么?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忍为“人格”不能用简单的性格这个次来解释,也不能离开“性格”这个词。

我认为它包含了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将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人格。

而人格的不同,是因为每个人在行人一个稳定的人格之前经历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所以就有每个人不同的人格,并且每位心理学家就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每个心理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和观点。

而我们这学期就是对每个不同心理学派的观点、理论进行了解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我学到的就是我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与理解。

让我看待一件事和一个人都不会再那么片面。

虽然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并不觉得现在所学的可以解释自己的全部,而且在很多地方都与这些理论不符合。

我也认为这些学派或个人的观点理论在某种角度上来讲是不合理的。

因为只是根据自己的经历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而针对别人的看法而产生自己的观点,例如: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当然,我认为他的观点也过于偏激,但是后面的新精神分析基本都是建立在以反驳他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观点。

不过,也正是这样才使得后面对人格的研究显得愈加科学,到现在的人格理论变得愈加成熟。

这是我在上课部分所学到的知识的观点与感受。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参考三)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参考三)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参考三)我是一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最近在学习人格心理学这门课程。

在学习中,我不仅获得了关于人格结构和特质的知识,还深入了解了人格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掌握了许多评估和治疗人格障碍的工具和技术。

在这篇学习心得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人格心理学时获得的几点体会。

第一,人格是复杂多样的。

人的性格特征与内在体验、思考方式和行为表现密切相关。

因此,在了解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时,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文化因素、遗传因素、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等。

仅仅通过观察人的外在行为往往难以完全了解其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状态。

在评估人格时,我们应当考虑到个体综合的特质组合,而不是仅通过部分特征来评估人格。

第二,人格特征和行为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的性格和行为表现经常是相关的,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因果关系,而是深层次的交互作用。

例如,一些人可能表现出冲动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冲动的人。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内在因素,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的性格特征。

因此,在评估一个人的人格时,我们应当考虑到行为表现和内在体验的整体情况。

第三,人格特征可以改变。

许多人格特征是稳定的,但并不是所有人格特征都是如此。

某些特征可以随着生活经验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经历了一次重要的生活事件之后表现出更强的“韧性”,或者一个人可能在接受了某些治疗后变得更加开放和自信。

因此,准确地评估人的人格特征对于治疗人格障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评估和治疗人格障碍需要全面考虑。

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它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和社交关系造成持续性的负面影响。

因此,评估和治疗人格障碍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人格特质、行为表现、家庭和社交环境等因素来进行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

可以尝试一些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际疗法等等,以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了解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人的性格及其影响因素。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人格心理学的书,哎呀,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这书里讲的那些关于人的性格、行为和心理的东西,真的是太有意思啦。

一开始,我就被书中对于人格的定义给吸引住了。

以前我总觉得人格这东西很抽象,难以捉摸,但是这本书用特别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明白了,人格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就好比说,有的人遇到困难会勇往直前,有的人可能就会退缩逃避;有的人特别开朗乐观,整天笑嘻嘻的,好像没什么烦恼能打倒他们,而有的人呢,总是愁眉苦脸,一点点小事就能让他们郁闷好久。

这就是人格的不同表现。

书里还提到了各种不同的人格理论。

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说人的心理就像一座冰山,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都隐藏在水下,也就是潜意识里。

这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小A。

小A 平时看起来特别自信开朗,在大家面前总是表现得无所不能。

但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去旅行,晚上住在一个条件不太好的小旅馆里,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后来才跟我吐露心声,说他其实特别害怕陌生的环境,心里总是没底。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他那自信的外表下,也有着深深隐藏的不安和恐惧,这不就像弗洛伊德说的潜意识嘛。

还有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他把人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我就想到了我的同事小 B。

小 B 是个典型的外向型人格,每次公司聚会或者团队活动,他总是最活跃的那个,跟谁都能聊得热火朝天,迅速打成一片。

而我自己呢,相对来说更偏向内向型,在那种热闹的场合,我更多的时候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听大家聊天,偶尔才插上几句。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不喜欢和大家在一起,只是我获取能量的方式和小 B不一样。

另外,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也让我感触颇深。

他强调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克服自卑感而追求优越。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表妹。

表妹从小学习成绩不太好,在班上总是默默无闻。

但是她特别喜欢画画,而且画得还不错。

于是她就努力地学习画画,参加各种比赛,慢慢地在画画这个领域找到了自信和成就感。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人格心理学的书,哎呀,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书里讲的好多东西,都能跟咱日常生活里碰到的人和事儿对上号。

先来说说人格这东西到底是啥。

书里说,人格啊,就像是一个人的内在“程序”,它决定了我们怎么想、怎么感受、怎么行动。

比如说,有的人天生乐观,遇到啥困难都能笑嘻嘻地面对;有的人呢,就比较容易焦虑,一点小事儿都能让他心里七上八下的。

这就是人格的不同表现。

书里还提到了各种人格理论,什么精神分析、特质理论、人本主义等等。

其中精神分析理论让我印象特别深。

弗洛伊德说,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本我就是那个追求快乐、不管不顾的“小恶魔”;自我呢,像是个理性的“管家”,努力在本我的欲望和现实的规则之间找到平衡;超我则是那个高高在上的“道德警察”,时刻监督着我们的行为是不是符合社会的规范。

这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咱就叫他小李吧。

小李这人啊,特别喜欢吃甜食。

每次路过蛋糕店,那眼睛都直了,本我完全占据上风,就想着冲进去买一堆蛋糕往嘴里塞。

但是呢,他又知道吃太多甜食对身体不好,自我这时候就跳出来说:“不行不行,得控制住!”然后超我也来凑热闹:“你要是吃太多,就太不自律啦,别人会笑话你的!”这三个“小人”在他心里天天打架,可有意思了。

还有特质理论,说人的人格可以用一些特质来描述,比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等。

我就发现,我自己好像比较外向,喜欢跟人打交道,参加各种聚会活动啥的,一点都不怯场。

而我另一个朋友小王,就比较内向,平时话不多,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画画。

人本主义的观点也挺有意思的。

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的成长。

这让我想到了我表妹的经历。

表妹从小就喜欢唱歌,但是家里人觉得唱歌没前途,一直不太支持她。

可表妹就是执着,自己偷偷练,参加各种比赛。

后来终于在一次比赛中崭露头角,家里人这才改变了看法。

这不就是她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嘛!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了解到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读书笔记人格心理学,一门探索人类内心世界和个体差异的学科,它就像一把钥匙,试图打开每个人独特人格的神秘之门。

在阅读相关书籍的过程中,我仿佛踏上了一段奇妙的心灵之旅,对自己和他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人格,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涵盖了我们行为、思维和情感的各个方面。

它不仅决定了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还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应对挑战的方式。

书中提到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其理论让我深受启发。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追求快乐原则,是我们内心最原始的欲望和冲动;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在本我的欲望和外部世界的现实之间进行协调;超我则代表着道德和理想,对自我进行监督和约束。

这种理论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和行为,其实都是这三个“我”相互斗争和妥协的结果。

比如,当我们面对美食的诱惑时,本我想要尽情享受,而超我会提醒我们要注意健康和身材,最终自我可能会决定适量品尝。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如荣格、阿德勒等,也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

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概念,让我意识到人类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共同的心理原型,这些原型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阿德勒则强调个体的自卑感和追求优越的动机,他认为,正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才会不断努力去超越自己,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行为主义学派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人格。

他们认为,人格是通过学习和环境的塑造而形成的。

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让我明白我们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外界刺激和强化的作用下逐渐养成的。

比如,一个孩子因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得到父母的奖励,他就更有可能在今后努力学习以获得更多的奖励。

人本主义学派则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的人性。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让我清晰地看到,人类的需求从生理到安全,再到归属与爱、尊重,最终追求自我实现,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

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感受和体会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感受和体会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感受和体会班级:物电11级2班姓名:杨慧学号:1109030220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感受和体会在学习《人格心理学》之前,我对人格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是从我参加第一堂人格心理学开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心理学的浓厚的兴趣,对人格心理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入和系统。

懂得了人格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

并且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教授之下我知道了几大心理学大师对人格的理论总结,并深入学习了人格心理学,从19世纪至今,共8大理论体系,分别是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交互作用论生物学论、行为学习论、人本主义与认知论等等。

我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就是弗洛伊德和荣格对梦的阐述与解释。

梦,最普通的一个特征就是怪诞。

在一个主题单一的、似乎是连贯的梦里,你的大脑就可能构思出一种情景。

人的视觉所见变成梦,人的听觉所闻变成幻想,人的性欲冲动变成神经官能症。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我们最早的精神意象和史前冲动的载体。

因而梦就是认识思维起源的门户,它不仅涉及个人的生活,而且涉及整个人类的生存。

弗洛伊德这样解说梦:“做梦就是向做梦者初始状态回归的典型,童年的复苏,也是制约童年本能冲动的复苏的典型,而且还是一种以利用的表达方式的复苏典型……梦保存的思维遗迹远远超过了们的想象所及。

”一个学期下来,除了学习厚实的理论基础之外,最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

学习了人格心理学,对我最大的改善是做人做事上面,一个人的好与伟大是不需要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被别人看到的,所以,在这里只想一下自己的不足以及人格心理学对我的影响。

学习了人格心理学后我对我自己的缺点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及深刻反省,记得不知道谁说过中国人的最大劣根性其中一个就是爱面子,不敢承认错误,因此,我认为清楚了解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改善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

当初,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31篇)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31篇)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31篇)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1篇)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篇1“情绪感受是由情绪的和感觉的两种心理特征结合而成的”这一新的发现,提示了对情绪和情绪感受的传统概念要重新看待。

人们一直认为如恐惧、愤怒、喜爱、妒忌等等各种情感体验,都是对各种整体性的具体情绪的感受或体验,它们“不是特异神经通路的感觉(sensa—tions),而是非特异神经通路的感受(feelings)。

”任何一种具体情绪都可以归结为某种基本情绪或由多种基本情绪结合所形成的复合情绪,对这种具体情绪的感受就是对产生它的情绪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

比如恐惧感受,通常认为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恐惧感受就是对恐惧情绪的感受,是我们对恐惧情绪的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

虽然人们早已知道认知对情绪的影响,但认为这种不同神经通路之间的影响所影响的只是产生某种具体情绪的过程,并不认为某些认知性感觉会不可分辨地融入到情绪感受之中。

而在主观感受是由非特异的情绪和特异性感觉结合而形成的整体感受的认识下,传统概念下的情绪感受就不再只是对具体情绪的`感知,而只能说对情绪的感知只是具体情绪感受中的一种成分。

那么严格地说,恐惧、害羞等等感受就不能再看做是对情绪的感知或意识中的情绪,而只能说这些感受中含有情绪。

如恐惧感受,它实际上是由对某种非特异的情绪的感知,和对特异的肌肉紧张的感觉,以及对刺激对象的形象的特异感觉三者结合而成的主观感受。

那么,恐惧感受中这后两个感觉的神经通路,也就不该再作为情绪通路来看待。

虽然包括肌肉紧张等任何明显的身体变化也都会再产生新的情绪,但情绪反馈和感觉反馈的通路和原因本质上也都是不同的。

在新的对情绪感受心理结构的认识下,也许可以这样去区分某些概念:一、情绪或情绪意识,是对脑内非特异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它是构成并存在于人们各种具体的情绪性感受(含有情绪的感受,即通常意义下的情绪感受)如一般身体快感或痛感、饥饿、解渴、恐惧、喜悦、悲伤、热爱等等身体感受和情感中的一种感情性成分;二、情绪感受(严格地说应该称为情绪性感受,包括身体感受和情感),是由大脑内同时发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性感知觉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心理特征结合而成的心理意识。

人格心理学书籍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书籍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书籍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人格心理学的书,感觉就像在探索一个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人类迷宫。

以前我看人的时候呢,就像看一幅平面画,只能看到表面的颜色和形状。

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人就像一个有着无数个小抽屉的大柜子,每个抽屉里都藏着不同的人格秘密。

书里讲了好多人格理论,那些理论的名字一开始就像一群外星生物的名字一样让我头疼。

像什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说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恶魔,整天就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我要吃,我要喝,我要快乐”。

自我呢,就像是个小管家,在本我和现实之间协调,“小恶魔,你不能这么任性,我们得看看现实情况”。

超我则是个严肃的老学究,站在道德和理想的高地上指指点点,“你们这么做是不对的,要遵守道德规范”。

这就好像我们内心在开一场超级复杂的辩论会,而我们的行为就是这场辩论会的结果。

有时候本我占了上风,我们可能就会忍不住吃一大块蛋糕,哪怕知道会胖;有时候超我赢了,就会忍着饥饿把蛋糕让给更需要的人。

还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就比较好理解啦。

就像我们玩游戏升级一样,先得满足生理需求,就像游戏里的新手村任务,要吃饱穿暖。

然后是安全需求,找个安全的地方待着,就像在游戏里找个安全的营地。

接着是归属与爱的需求,我们要交朋友,找个小团队一起玩,在现实里就是找家人、找朋友、找对象。

再往上是尊重需求,我们希望别人看得起我们,在游戏里就是希望自己的等级和装备能被别人羡慕。

最后是自我实现需求,这就是顶级玩家追求的境界啦,在现实中就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个理论让我感觉,原来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有这么一个阶梯的,我们都在努力地一级一级往上爬呢。

不过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人格的测量部分。

书里介绍了好多测量人格的方法,就像有一些魔法工具一样。

有一种是问卷调查,感觉就像在玩一个超级详细的问答游戏。

还有一种是投射测验,比如罗夏墨迹测验,让你看那些像墨水滴出来的图案,然后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习人格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有几点体会和心得。

首先,人格心理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的
理论,我了解到人的行为不仅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更是受到个体内部的心理因素所
驱动。

同时,人格心理学还帮助我认识到人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模式的多样性,每个人
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这也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其次,人格心理学让我认识到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了解到人格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的,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
调整和改变。

这给了我很大的希望,让我相信自己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都可以通过
努力和改变来得到提升和完善。

最后,人格心理学让我更加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通过理解人格心理学的
原理,我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

我发现,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心理联系,可以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对方,从而建立更加稳
固和有益的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让我对人的心理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相
信自己的人格是可以改变和提升的。

通过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我能够更
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体会和心得将会在我的学习和生活
中持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人格心理学》读后感一《人格心理学》是一部深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奥秘的宝典,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人格这一复杂概念的理解之门,使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得对自身和他人全新的认知。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人格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它只是一些性格特点的简单集合。

然而,通过深入研读,我发现人格是一个如此博大精深的领域,涵盖了众多理论和研究方法。

从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始,弗洛伊德的观点让我对人类潜意识有了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欲望;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协调本我和外部世界;超我则代表着道德和理想。

这种结构的划分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在面对某些情境时会有内心的冲突。

例如,在面对美食的诱惑(本我欲望)时,我们可能会考虑到减肥的目标和健康的观念(超我),而自我则在两者之间进行协调,决定是否要吃。

精神分析理论还强调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重大影响,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童年创伤可能会在成年后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或心理障碍。

这使我意识到,我们的过去如同影子般一直伴随着我们,塑造着我们的人格。

特质理论则从另一个角度对人格进行了量化分析。

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研究者们找出了一些普遍存在的人格特质,如大五人格模型中的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些特质就像拼图的碎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组合方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格画卷。

了解这些特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预测一个人的行为。

比如,一个在尽责性上得分较高的人,通常在工作和学习中会表现出认真负责、有条理的特点,而外向性高的人则更热衷于社交活动,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

特质理论为我们在认识他人和自我评估方面提供了一个清晰而实用的框架。

生物遗传视角下的人格心理学也让我大开眼界。

原来我们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影响。

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在人格特质上的相似性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这证明了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人”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人格的理论探讨,更是对人性、人生、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入解析。

首先,我被书中对“人格”的定义所吸引。

人格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性格、个性,它其实是一个人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我们的信念、自我观念、价值观、动机、兴趣等方方面面。

这种理解让我更加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人的人格特征都是独特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人格心理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它涵盖了众多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解释。

这让我更加明白,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遗传、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我也被书中对人格障碍和人格治疗的探讨所吸引。

这一部分的内容让我更加明白,人格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它也可能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而人格治疗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个体解决人格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人格评估的知识。

通过人格评估,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人格心理学》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籍。

它不仅提高了我的心理学素养,也让我对人性、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人格心理学的奥秘,以更好地理解和帮助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带着对现实的更多个人的迷惑以及本着工作上的需要,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活动。

通过《人格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自觉心灵有所成长,而对于人格心理学理论常识也有所增加和深化。

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收获及感想。

在学习之初,课本中“人格心理学的应用就是将人格心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帮助人们,使人们的生活更快乐、健康,并更具创造性。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得多好啊,而我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之一。

通过教授的讲解,结合系统的读书学习,我对人格心理学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一些思考。

通过学习我知道:人格特质理论重点关注人格的较为表层的描述和比较问题;人格生物学理论则从身体上寻求对人格的解释;人格精神分析理论则是对人内心的人性进行最深层挖掘,关注内在的潜意识;而人格行为主义理论则摒弃心灵主义的东西,强调外显的行为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决定影响,看重外在强化的作用;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则注重人的主观自由意志的力量不同,研究人的本性、价值、潜能与创造力,在人的层面上来研究人格;人格认知理论则主要关注内在的认知能力及其与动机和情绪的关系,重视个体的
社会情境以及自身的生理特征,从认知---情感过程与外在情境互相作用结果的角度来分析人格。

每种理论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意义,都有给后人启示的地方,而我个人更看重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人性的方法,虽然它和其他人格理论一样,都是既有贡献也有会受到批评的地方。

一、人本主义理论基本含义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

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势力。

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二、关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几点启示
1、生活中的明灯
首先,生活中,我一直在思考人格、人性的问题,迷惑人和人的区别,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在人格和人性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就是同性之间关于人性等区别也很大。

相同的事情发生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接受,而有的人却觉得不可思议?人本主义假设人的本质是善的,虽然许多人难以接受这一观点,但我认为,人本质上是需要善和爱的,我总认为不管多邪恶的人他还是有善和温柔的一面的,爱和善是永恒的,需要的是挖掘爱和善的方式和方法。

人本主义强调爱,而爱是很有力量的,而且比那种一昧的批判更有力量,更有成效。

爱是对个人生命很具体的关心和帮助,是一个整体性的关怀,是强调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在人格的思考中,我认为人文的爱和善很重要。

虽然人格和人性不同,但对爱和善的需要还是一致的。

人本主义换句话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

今天,信息社会高速发展,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迫切问题很多,主要有道德的重建、制度的变革和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等。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引入具有爱、真诚、宽容与怜悯的信仰的力量。

在那些努力去满足高层次需要的人群中间,罗杰斯和马斯洛的着作也非常流行。

而我们正在大量地关注着
诸如创造性、快乐及身心健康问题,这些也是我们关注人本主义理论健康人格方面的原因和需要。

回顾近百年思想史,我们注意到精神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鲁迅。

鲁迅说,以科技为文明,以富有为文明,或者说以议会制民主为文明,这一切都不够,根本在于立人。

鲁迅认为没有个人内在灵魂的拯救或超越的话,一切都是不够的。

由这个思路出发,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经济的发展、政法制度的建设和心灵的重建,是中国现代化的三大根本问题。

所谓心灵的重建,即提供对于人生意义的解释,和由此基础上完成的道德伦理的重建。

而这恰是常常被忽略的问题。

许多时候我感觉当今社会人和人之间基本的信任都很困难,面对身边的许多社会现象很是迷惑,比如不能理解朋友间的欺骗和谎言,无法接受一个人的多个面具等,所以感觉自己心灵的成长迫在眉睫。

因此,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我首先必须要培养自己爱、真诚、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良好人格,相信爱,担当善,真实的自我展现美好的生存状态。

2、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工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的传授中把人文美好的东西感染给学生,注重人的培养,责贵在“育人”。

罗杰斯“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和尊严,咨询和心理治疗应该为恢复和提高人的价值、尊严作贡献”。

罗杰斯学说的根基是
人,并由此引发出自我、现象场、机体智慧、机体评价过程、实现的倾向等重要概念。

罗杰斯认为,人性是由所谓实现倾向所决定的,是可以信赖的。

这个实现倾向即是“……对有机体的履行、实现、维持和增强的趋向”。

有机体本身具有智慧即所谓机体智慧,能够通过机体评价过程表现出来,从而对自我和经验进行价值判断,在人的活动发展过程中,增进自我,保持自我与经验的协调,以保证人性向充分发挥机能的方向发展。

在教师工作中,特别需要爱,对一切学生的爱,尊重一切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是学生教育工作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

每个学生既有学生的共性,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某些话题和行为有较强的敏感性,或已经对这些话题和行为脱敏,甚至麻木。

教师都喜欢发展较好的学生,但好的教师总是善于控制,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刺激他们的自尊心。

只有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的对待后进生,才能使他们得到像其他学生一样的发展。

所以,优秀的教师善于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并相信他们“具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并产生建设性变化的潜能”,并想办法启发他们的这种潜能。

其次,这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

后进生往往因为成绩、行为、思想等原因受到过较多的批评和指责,有较强的逆反防御意识,对批评、指责、说教和其他的硬性改变方式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

所以,对他们来讲,“堵”的
办法是行不通的,只能进行引导。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在学习中,我认为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和相信自己非常重要。

如果学生有一种学习主动的需要,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这样教师就能达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你们的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能不能学到东西只能靠你们自己主宰,因为老师只能是帮助和辅助你们,帮你们打开每个人心灵的学习之门。

在教学中,我更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学生交心,关注一切学生,一视同仁,又注重因材施教,切实践行人本主义思想,所以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也能达到良好的全方位的发展。

以上只是自己肤浅的学习体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相信本人会有更深地体会,学习—生活—思考—成长—再学习……,这是一个循环相互的过程,曾有位哲学家说过:“我思故我在”,我愿在知识的海洋中永远翱翔,继续探讨和思考,以获得更快乐、健康,并更具创造性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