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法一、名词解释1、养老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的一种老年社会保险制度,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并永久性退出劳动岗位后有权每月领取养老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2、最低工资:对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由其所在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3、劳务派遣:指依法设立的劳务派遣机构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用工和就业形式。
4、集体合同:又称集体协议,是工会组织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各项内部劳动关系进行集体协商而缔结的协议。
二、简答题1、劳动与劳务的区别。
答:劳动与劳务的区别:(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
劳动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约定。
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因素结合而产生的关系。
(2)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动关系主要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来规范调整。
劳务关系由民法、合同法、经济法调整。
(3)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个人,它的双方主体不能是同时自然人,也不能同时是法人或其他群体。
劳务关系主体双方可以同时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群体。
(4)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劳动关系双方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还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劳务关系双方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5)承担的责任不同。
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名义进行工作,有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劳务关系是提供劳务一方,以本人的名义从事劳务活动,他应当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2、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程序?答: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1)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2)合法原则。
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要约指当事人一方向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他方提出订立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
劳动合同的要约人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
要约人提出要约后,应受要约内容的约束,即当受要约人符合要约人在要约中提出的条件,并在有效的期限内承诺,要约人就负有了与承诺方订立劳动合同的义务,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动法知识点
劳动法知识点一、劳动合同的订立1. 合同主体资格- 用人单位应当是依法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 劳动者应当是年满16周岁的个人,具有劳动能力。
2. 合同内容- 合同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款: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
3. 合同形式-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二、劳动合同的履行1. 工作时间- 标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天,40小时/周。
- 加班应当支付加班费,且加班时间不得超过法定标准。
2. 工资支付- 工资支付应当按时足额,不得无故拖欠。
- 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 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
三、劳动合同的变更1. 变更条件- 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 变更内容应当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2. 变更程序- 变更协议应当明确变更的条款、生效时间和双方的权利义务。
四、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 解除条件- 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终止条件- 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未续签的,合同自然终止。
- 劳动者退休、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死亡的,合同终止。
3. 解除或终止的通知-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提前通知对方,具体时间根据合同内容和法律规定确定。
五、劳动争议的处理1. 协商解决- 劳动争议发生后,双方应当首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
2. 调解- 当事人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 仲裁- 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意调解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诉讼-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特殊保护1.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享有特殊保护。
劳动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一、名字解释1.劳动法答:广义劳动法: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称之为劳动法。
2.劳动法的渊源答:亦称劳动法的形式,是指劳动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3.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答: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4.劳动行政关系答:即行政机关和经授权具有行政职能的有关机构与用人单位及其团体、劳动者及其团体和劳动服务主体之间,由于执行劳动行政职能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5.劳动团体关系答:即劳动者团体(工会)与用人单位团体之间,劳动者团体(工会)与其成员或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其成员或劳动者之间,由于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关系当事人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6.“三方性原则”答:主要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与政府代表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协商作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
二:简答题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须具备的条件答:(1)为法律的义务之履行;(2)为基于契约关系;(3)为有偿的;(4)为职业的;(5)为在于从属的关系2.我国劳动法的渊源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答:(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6)国际劳工公约(7)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8)其它3.简述劳动法的功能答:(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4)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和会安定团结4.简述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范围。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2)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3)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4)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5)依法成立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5.简述确定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答:(1)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例如,劳动行政部门、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机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社会团体、劳动者在就业促进方面的社会关系,等等。
全国自考00167劳动法-讲义课件复习资料
劳动法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二章 劳动法律关系 重点
第三章 就业促进制度
第四章 劳动合同制度 重点
第五章 集体合同制度 难点
第六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重点第七章 工资基准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 难点第九章 社会保险法 重点
第十章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第十一章 劳动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重点
本章重难点分析
关键词: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A】
一、劳动法的起源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讲解归纳与举例
【答案:ABCD】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答案:A】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AB】
本章重难点分析
关键词: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者基本权利。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分类。
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法复习资料劳动法是管理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是维护劳动者利益、规范用人单位行为的重要法规。
在我们的生活中,劳动法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工作权益和社会保障问题,因此对劳动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劳动法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加深对劳动法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劳动法基础知识1.什么是劳动法?劳动法是指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它主要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用人单位的基本义务以及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互利、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行劳动者参与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这些原则为劳动者提供了保障,保证了他们的基本权利。
3.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劳动法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规范了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
不仅适用于劳动合同关系,也适用于劳动者的工资、劳动条件、职业安全等方面。
二、劳动法复习要点1.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条件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中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必须遵守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的签订需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劳动条件、工资待遇等内容,对于解除劳动合同也有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2.工资支付和福利待遇劳动者的工资支付是用人单位的基本义务之一,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3.劳动保护和安全管理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劳动者也有权利拒绝危险的工作任务,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应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
如果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劳动争议法院提起诉讼。
三、劳动法复习资料推荐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最重要的劳动法律法规之一,包括了劳动者基本权利、用人单位基本义务、劳动合同、工资、劳动保护等内容,是学习劳动法的基础。
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法复习资料劳动法复习资料劳动法是一门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学科,对于学习和掌握劳动法的知识,不仅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将从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劳动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劳动法的知识。
一、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劳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其目的在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平衡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就业、平等报酬、平等机会、合理工时、安全保障等。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中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形式,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
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具体事项,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依法进行,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雇劳动者,劳动者也不得擅自离职。
三、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经济、法律、社会关系,是劳动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法律的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法的规定,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劳动关系的管理涉及到用人单位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解雇等方面,要求用人单位依法公正地对待劳动者,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四、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劳动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保护。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劳动者有权获得合理的工资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确保工资的及时支付。
此外,劳动保护还包括对特殊劳动者、女职工、未成年劳动者等群体的特殊保护。
五、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解决是劳动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用于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纠纷和争议。
劳动争议解决的方式包括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争议诉讼等。
劳动法期末复习资料全
一、劳动力的特征(1)存在于劳动者人身中(2)形成过程的长期性(3)储存的短期性(4)其再生产具有不可间断性(5)其支出具有可重复性和不可回收性二.劳动的特征:1、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或雇工)身份所从事的劳动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的集体劳动三、劳动关系特征⑴(主体)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用人单位劳动者:①静态方面是劳动力的所有者;②动态方面是劳动力的支出者;用人单位:①静态方面由于生产资料归其所有或经营、管理,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②动态方面由于劳动力被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结合,是劳动力的使用者(2)(容)1.劳动关系的容以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为核心2.劳动关系的容还包括另一方面即:劳动者对劳动力仍享有所有权,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动力的过程中,不得损害劳动力本身,并必须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
⑶劳动关系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结合的社会关系。
⑷劳动关系是平等性质与隶属性质兼有的社会关系。
四.劳动法的基本原则:㈠劳动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原则(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原则⒈全面保护 2、平等保护3、优先保护⒋最基本保护(三)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劳动关系既然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因而也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社会形式。
在此意义上,劳动法也就是劳动力资源配置法。
五.劳务派遣的含义所谓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机构根据要派单位(即实际用工单位)的要求,与要派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将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派往要派单位,受派劳动者在要派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下提供劳动,劳务派遣机构从要派单位获取派遣费,并向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形态。
六、哪些劳动者适用《劳动法》?①与我国境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②国家机关、事业组织与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
劳动法重点复习资料.doc
P65劳动法广义狭义的定义P66劳动法的渊源P67劳动法的功能P68劳动关系的特征P70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P71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P73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内容及特点P81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组织机构P82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P85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P90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P90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P93劳动者要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应给具备的条件P94制约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范围的主要因素P97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P98劳动者的基本权利P100劳动者的基本义务P105政府是促进就业的主体的理由P116劳动合同概念P116劳动合同的特征P117劳动合同的作用P112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P121劳动合同定义的原则P124应该而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情况的处理P126劳动合同的内容P128劳动合同的可备条款P131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P131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P132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P133劳务派遣的定义P134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P136劳动合同的变更定义P137用人单位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分为几类P139什么情况不能裁减人员P139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两种类型P145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P146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P156集体合同的效力P161在国外丁会的类型P162我国工会的性质P164我国工会的基本权利P168工作时间的概念P168工作时间的特征P170标准工作时间的概念P171非标准工作时间的概念P178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P179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P180工资的概念P181工资基准与工资集体协商的关系P182工资形式P183工资构成P183基本工资的特点P184最低工资的概念P185最低工资的法律特征P186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P186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参考因素P188最低工资的计算P189处理工资与物价的基本方式P191特殊情况下的丁资支付规则P192欠薪支付保障P193工资集体协商的概念P194工资集体协商的特点P199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作用P202用人单位的义务P204劳动者享有•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利P206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制度的概念P207对特殊岗位或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P218女职工特殊保护制度的内容P223社会保险的概念P224社会保险制度的作用225社会保险法的覆盖范围P225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P230养老保险的概念和特点P231我国养老保险体系(论述题)P234工龄条件和缴费年限P239工伤保险的概念和特点P240工伤保险的制度作用P241工伤的概念范围P245具体工伤待遇的标准P246失业保险的概念p247失业保险的特点P250失业保险的待遇的支付条件和标准P253产假p260劳动保障监察的形式p262劳动法律责任概念p263用人单位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行为及处理p264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无效情况p267用人单位违反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及处理p271劳动者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及法律责任p277劳动争议的概念p279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p281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p283劳动争议处理机构p285仲裁程序290诉讼程序P。
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法1.国际劳动组织于1919年6月成立。
2、我国劳动法采取成文法形式。
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宪法。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合同。
5、工资总额的构成。
6、劳动者哪些收入不计入工资总额的范围。
7、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需要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8、养老保险基金最主要的来源是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9、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
10、按照争议发生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可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
11、根据劳动法规定,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假。
12、在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须报县级以上的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13、工伤保险适用无过错责任,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是归于用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或第三人,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
14、我国女职工的哺乳时间,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两次哺乳时间,每次时间为30分钟。
15、集体劳动争议的人数为3人或3人以上。
16、工伤认定什么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工伤,哪些情况下视同工伤,哪些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
17、依据法律规定,有权认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
18、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19、哺乳期保护是对女职工在哺乳不满1周岁婴儿期间的保护。
20、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活动。
21、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劳动法律事实是行为和事件,其中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22、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的适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23、根据劳动法,规定最低工资具体标准的机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24、延长作时间的劳动报酬标准。
25、《劳动法》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重点)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劳动法广义与狭义的概念;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狭义劳动关系具有的四个特征(即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可以列举式理解。
第三节:劳动法基本原则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应当符合的三个条件);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四节:劳动法主体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义务.第三章:劳动合同制度(重点,通篇阅读,理解掌握。
)课件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节。
(教材的第一、第二、第三节。
)本章的重点问题较多,主要有:劳动合同的订立的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劳动合同的效力;试用期与培训费、商业保密相关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经济补偿等。
尤其是劳动合同的解除,需注意。
要求能够运用劳动合同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章:工资法律制度了解-----第一节工资概述、第二节工资的构成与形式;掌握-----第三节:最低工资制度;第四节:工资的支付与保障。
(对应教材除第四节外的内容)。
第五章:劳动安全卫生理解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概述”中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掌握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第四节特殊劳动保护的内容。
第六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本章内容较为简单,要求理解掌握课件上的全部三节内容(对应教材上的四节内容),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社会保险法(对应教材第九章)第三节: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的种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层次结构;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
第四节:医疗保险我国医疗保险的种类;职工医疗保险的层次结构;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00167劳动法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00167劳动法复习资料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关系: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
3)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各项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
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成。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的基本准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体现在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之中。
确立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以我国宪法为基本依据。
5)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际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6)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各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7)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具有特定性。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8)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9)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
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10)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精】劳动法复习材料.doc
名词解释1、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2、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经过劳动法调整而形成的具有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内容的关系。
3、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4、集体合同:又称团体协议或集体协议,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代表)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雇主、雇主织织)就各项内部劳动关系问题进行集体协商而缔结的协议。
5、劳动派遣协议: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就对劳动者履行雇主义务的事项达成的协议。
6、劳动纪律:亦称职业纪律或者职业规则,是指劳动者在共同劳动过程屮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
7?劳动监察:是指劳动保障行政机关按照国家的授权,依法对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企业等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以纠正违法行为,保障各项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实施。
8、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Z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9、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10、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对于遭受灾害、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以及低收入的公民给予物质救助以维持其最低的牛活水平的一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11、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对现役、退伍、复员、残废军人及烈军属给予抚恤和优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简答题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和形式:(85)原则:1. 合法原则。
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主体合法:双方当事人主体资格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内容合法:许多内容都作了限制性规定。
形式合法:形势不合法用人单位可能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程序合法:订立程序合法。
《劳动法》总复习资料
【名词】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名词】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单选】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于 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多选或简答】劳动法上的劳动必须具备的条件;①为法律的义务之履行。
②为基于契约关系。
③为有偿的。
④为职业的。
⑤为在于从属的关系。
【多选】劳动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国际劳工公约、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其他。
答:①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④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单选】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及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名词】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答:①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
②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③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④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⑤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多选】劳动关系的种类:①以用人单位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关系。
②以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国内劳动关系和涉外劳动关系。
③以劳动关系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
【单选】标准劳动关系是最典型的劳动关系,完全符合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并适用全部劳动基准和集体合同规定。
【多选】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老公关系。
【多选】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质的劳动关系仍不属于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节
知识点名称
主观题
第一节劳 动法律关 系概述
1、名词解释:劳动法律关系一般认为,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 劳动法律关 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系的概念★
第四节劳 动法基本
原则
维护劳动者 合法权益原
则★★
1、试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论述题)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劳 动法的基本要求,结合法律部门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我们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 则应包括以下五项: (1)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2)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3) 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 (4) 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5) 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
3
1、试述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论述题) (1) 合法原则。合法原则,亦称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它是劳动合 同有效的前提条件。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法 定资格;第二,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第三,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除非全 日制用工外,劳动合同需要以书面形式订立。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将公平原则作 为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可以防止劳动合同当事人尤其是用人单位滥用优势地位; 损害劳动者的权利,有利于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平衡当事 劳动合同订 人之间的利益。 立的概念和 (3)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所谓平等,是指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原则★★ 所谓自愿,是指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于合同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不得强制 对方接受某种条件,第三人也不得干涉劳动合同的订立。协商一致,是指在订立劳 动合同的过程中,劳动合同订立与否、劳动合同内容如何,应当在双方当事人以协 商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4) 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劳动合 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相互协作,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指导劳 动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保护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更好地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而法律又没有规 定的,可以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解释。
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法复习资料1.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双方不得约定试用期。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2.工资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以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余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下列情形应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三)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最低工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之建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剔除下列各项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依法享有的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与的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3.劳动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积极补偿或赔偿金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法1.国际劳动组织于1919年6月成立。
2、我国劳动法采取成文法形式。
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宪法。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合同。
5、工资总额的构成。
6、劳动者哪些收入不计入工资总额的范围。
7、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需要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8、养老保险基金最主要的来源是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9、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
10、按照争议发生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可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
11、根据劳动法规定,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假。
12、在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须报县级以上的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13、工伤保险适用无过错责任,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是归于用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或第三人,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
14、我国女职工的哺乳时间,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两次哺乳时间,每次时间为30分钟。
15、集体劳动争议的人数为3人或3人以上。
16、工伤认定什么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工伤,哪些情况下视同工伤,哪些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
17、依据法律规定,有权认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
18、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19、哺乳期保护是对女职工在哺乳不满1周岁婴儿期间的保护。
20、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活动。
21、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劳动法律事实是行为和事件,其中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22、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的适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23、根据劳动法,规定最低工资具体标准的机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24、延长作时间的劳动报酬标准。
25、《劳动法》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26、未成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27、根据劳动法,女职工的产假不少于90天。
28、按照用人方式的不同,劳动合同可分为录用合同、借用合同和聘用合同。
29、根据法律规定,计时工资包括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月工资制三种形式。
30、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有哪些。
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劳动者有哪些,适用缩短工作时间制的劳动者有哪些。
3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包括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
32、国际劳动立法一般指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国际劳动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书也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主要区别为公约被会员国批准后即负履行义务,而建议书不需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
33、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平均每日工作时间和每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即每天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超过部分应视延长工作时间按劳动法的规定的标准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平日加点:150%;公休日:200%,法定节日:300%)34、工会的法律地位表现为:工会具有惟一性和独立性,大部分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35、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36、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包括劳动行政部门、工会和企业。
3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38、英国是最早出现集体协议(集体合同)的国家。
39、用人单位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在哪些情况下可以预告性解除劳动合同。
40、根据法律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双方协商解决不成,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41、《劳动法》第20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42、家庭保姆、公务员、农民、现役军人不适用劳动法。
,家庭保姆的雇佣关系由民法调整。
43、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终止用工时,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44、劳动合同变更应采用书面形式。
45、《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46、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集体合同的效力及于企业全体职工,包括没有参加工会的职工。
47、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得与法律抵触且程序合法有效;规章制度是劳动合同的附件;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有职工民主参与、备案审查、公示等环节。
48、仲裁是法定的必经程序,劳动争议案件,必须经过仲裁委员会仲裁,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也就是说,我国处理劳动争议采取“仲裁前置”的原则。
49、职业培训对象是社会劳动者,其中包括失业的劳动者、在职的劳动者、企业富余人员和其他求职者;普通教育以处于学龄期的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
50、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拥有哪些劳动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结社权、集体协商权、民主管理权。
).51、劳动就业的特征:主体具有特定性;劳动就业必须出自公民的自愿、劳动就业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52、《劳动合同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5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6条: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54、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用人单位对下列劳动争议的仲裁裁决不服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该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55、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
56、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
57、订立劳动合同应经过要约与承诺两个基本阶段。
要约,是指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劳动合同的建议。
承诺,指受要约人对劳动合同的要约内容表示完全的同意和接受。
58、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并对不同职业,划分不同的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职业技能考核和鉴定,依据考核鉴定的结果,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59、我国五种社会保险,用人单位与个人的缴费比例各自是多少。
其中用人单位缴费比例最高的是养老保险(20%),职工个人无需缴费的是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
60、劳动者的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
61、劳动行政部门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62、用人单位在哪些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63、按照劳动合同的期限可将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64、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要遵循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和企业三方代表共同协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
65、探亲假的休假条件、假期、待遇。
66、工会的性质:阶级性、群众性和自愿性。
67、《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68、《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69、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足额发给经济补偿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
70、对于法院不予执行的仲裁决定,当事人在收到法院不予执行的裁定之日起30日内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法院起诉。
71、劳动监察员应在劳动行政部门从事行政业务工作至少3年。
72、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劳动法》第五十九条: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第六十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第六十三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